高中生半期总结范例6篇

高中生半期总结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1

上半年,上海经济运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服务业稳步发展

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530.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8亿元,下降1.6%;第二产业增加值3072.07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增加值3424.86亿元,增长9.3%。

上半年,全市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31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5.7%。其中,增值税完成175.49亿元,增长12.1%;营业税完成411.17亿元,增长18.1%;企业所得税完成325.9亿元,增长42.6%;个人所得税完成114.87亿元,增长28.2%。

上半年,第三产业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加值278.61亿元,增长19.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77.66亿元,增长6.1%;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616.37亿元,增长9.5%;金融业增加值677.74亿元,增长8.1%。在税收收入中,第三产业税收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6.5%,占全市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达到61.2%。

二、工业生产继续增长,企业效益总体平稳

上半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04.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30.95亿元,增长14.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出货值3741.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4%。上半年,工业六个重点发展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846.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7%,增幅高出全市总水平1.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378.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8%;实现税金总额416.45亿元,增长5.9%;实现利润总额702.96亿元,增长1.8%。其中实现利润最多的3个行业分别是生物医药制造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精品钢材制造业。

三、消费市场增长较快,投资增幅同比回落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3.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结构升级商品继续引领消费增长。上半年,轿车类、家居类和餐饮类分别实现零售额132.47亿元、247.1亿元和321.9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3%、23.3%和19.7%。

上半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增幅同比回落7.3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先抑后扬,完成666.06亿元,增长9.8%,上半年增幅比一季度加快8.6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低位运行,完成投资643.3亿元,增长3.8%,增幅回落2.4个百分点。工业投资下降明显。上半年,完成工业投资543.14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8%。

四、外贸进出口均衡增长,利用外资结构优化

上半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576.2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2%。其中,出口804.98亿美元,增长25.1%;进口771.28亿美元,增长21.2%。外贸出口中,加工贸易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加工贸易出口438.75亿元,增长24.1%,增幅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对日本、东盟、拉美和非洲出口全面提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对美欧出口的减缓。上半年,对日本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长21.7%,增幅提高10.8个百分点;对东盟出口增长34.8%,提高17.3个百分点;对拉美市场出口增长66.5%,提高41.5个百分点;对大洋洲出口增长35.5%,提高8.7个百分点。

上半年,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1774项,比去年同期下降9.2%;合同金额82.9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3%;实际到位金额50.33亿美元,增长17%。从利用外资结构看,第三产业、大项目和增资项目比重提高。上半年,第三产业吸收外资合同金额61.58亿美元,增长53.9%,比重提高15.2个百分点。全市批准10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合同金额64.44亿美元,增长18.3%,占全市合同金额的77.6%;外商合同增资51.41亿美元,增长31.8%,占全市比重为61.9%,提高4.4个百分点。

五、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要素市场交易活跃

上半年,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2964.3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7%。全市货物运输总量40154.25万吨,增长8.2%。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9524万吨,增长6.2%。机场货物吞吐量149.31万吨,增长14.6%。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382.1万标箱,增长10.4%。邮电业务总量407.55亿元,增长21%。

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3066.88亿元,比年初增加2733.47亿元,同比多增1247.3亿元;贷款余额23561.94亿元,比年初增加1849.54亿元,同比多增213.3亿元。上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比去年同期下降16.7%,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额增长35.8%,货币市场成交额增长57.2%,债券市场成交额增长1.8倍,黄金市场成交额增长2.7倍,钻石市场成交额增长42.6%。

六、创新驱动力逐步增强,自主创新步伐加快

上半年,本市高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92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2.1%,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7.8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实现利润90.61亿元,增长37.2%。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上半年,本市专利申请数达到2.6万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2.5%;授权数1.19万件,增长18.7%。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步伐加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95项,比去年同期增长31.7%。

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生产类价格指数涨幅落差扩大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7.1%,涨幅同比扩大5.3个百分点,但近期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势头有所减缓,单月同比涨幅4月份达到最高,为7.9%,5、6月份均回落至7.1%。分类别来看,食品类价格上涨18.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6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2%,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8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7.4%,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4个百分点。上半年,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2.5%,涨幅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2.5%和9.2%,涨幅比去年同期分别扩大0.7个百分点和4.2个百分点。工业品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水平涨幅落差达6.7个百分点。

八、城乡居民收入继续提高,城镇就业稳定

上半年,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2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3%。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3.4%;转移性收入增长11.1%。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098元,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9.7%;转移性收入增长39.2%。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

大肠癌为临床最常见的恶性消化性肿瘤,随着肿瘤的增大会导致肠腔狭窄,进而出现机械性肠梗阻发生。左半结肠癌为临床最为常见的一种大肠癌性梗阻[1],常规临床手术需要分期进行[2]。为探讨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情况。本文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患者80例,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本院进行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患者80例。其中男性56例(70%),女性34例(42.5%),男女比例为1.65:1;年龄最小的31岁,最大的67岁,平均年龄为(50.21±1.21)岁;梗阻位置直肠上段21例(26.25%),结肠脾曲34例(42.5%),降结肠18例(22.5%),乙状结肠7例(8.75%);所有患者均经本院相关临床检查确诊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资料均符合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指征。

1.2方法对这些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在手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体征检查,完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会诊,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前进行胃肠减压,抗生素预防性治疗,补充体液预防电解质失衡。确定手术方时间后,提前进行造口的减压、灌洗,将患者的小肠至于腹外,对切除目标的结肠系膜进行游离,切除游离肠段下端,使用容器承接患者结肠的近端,剪开肠壁,交替推挤肠段,将肠内容物排空,排空后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甲硝唑溶液对结肠进行反复冲洗。按照左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方法对结肠段进行切除,将远断端进行常规处理之后和近断端吻合,手术后常规留置肛管减压,给予抗生素感染治疗[3]。

2结果

术后进行病理分型,中高分化管状腺癌30例(37.5%),低分化腺癌23例(28.75%),绒毛状腺癌27例(33.75%)。本组80例患者全部经Ⅰ期手术治疗痊愈,没有肠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均为甲级愈合。

3讨论

左半结肠急性梗阻的临床常见原因是结肠恶性肿瘤的发生,其本质是机械性的梗阻,在发生梗阻后,患者会出现急性的炎症、水肿、穿孔、出血性坏死,如果病情进一步的发展会出现中毒性休克,甚至危及到患者的生命,所以临床上及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临床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手术多采取分期手术治疗的方法,以往普遍认为分期手术安全性更高,但是随着临床实践资料的积累发现,Ⅱ期手术肿瘤切除率明显要低于Ⅰ期手术肿瘤切除率[4],并且分期手术会显著增加患者的痛苦,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增加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近些年随着临床对结肠癌病理、肠外营养、肠道灌洗等水平的显著提高,临床上越来月认可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的临床效果。但是在病例选择上Ⅰ期手术仍然有较高的要求:病例的梗阻时间比较短,水肿的程度比较轻[5];患者的身体状态比较好,可以接受长时间的手术治疗,没有其他严重的并存性疾病;可以进行临床根治性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进行病理分型,中高分化管状腺癌30例(37.5%),低分化腺癌23例(28.75%),绒毛状腺癌27例(33.75%)。本组80例患者全部经Ⅰ期手术治疗痊愈,没有肠瘘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均为甲级愈合。

综上所述,选择适宜病例进行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以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沈卫华.28例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30):6386-6387.

[2]刘利敏,本,曾小兵.老年人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11):852-853.

[3]刘赞伟.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Ⅰ期手术57例治疗体会[J].现代医院,2008,8(3):44-45.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3

关键词:2007年;上海市;金融形势;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8-0004-04

2007年上半年,上海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速度与结构、效益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消费、投资、出口均衡增长的势头进一步明显,消费价格和资产价格呈上升趋势。货币信贷运行总体平稳,货币市场交易活跃。

一、货币信贷与货币市场情况

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少增,企业存款波动较大,储蓄存款分流明显。各项贷款增幅较大,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多增。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较大。

(一)各项存款同比少增,各项贷款增幅较大

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7849.9亿元和20234.2亿元,增速分别为11.7%和11.9%,分别比上年末回落1.7个和上升1.2个百分点,贷款增速已连续5个月超过存款增速。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1、企业存款波动较大,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486.2亿元,同比少增162.7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382.7亿元,同比少增155.2亿元;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103.4亿元,同比少增7.5亿元。

企业存款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存款增加823.1亿元,同比多增197.3亿元。其中,活期存款增加677亿元,同比多增215.7亿元;定期存款增加146.1亿元,同比少增18.4亿元。企业存款月度增加额波动较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超过1000亿元,主要是受证券市场上半年波动较大等因素影响。

储蓄存款分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储蓄存款减少162.1亿元,同比多减856.1亿元。其中,定期存款减少358.9亿元,同比多减861.8亿元,分流趋势更为明显。主要原因是证券市场持续向好,居民金融资产多元化意愿比较强烈。但随着证券市场波动性加大,6月份储蓄存款分流出现减缓迹象,当月储蓄存款新增73.9亿元,同比多增53.7亿元。

同业存款大幅增加。上半年,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往来增加4325亿元,同比多增2996亿元,其中证券客户保证金存款增加1529亿元,同比多增1133亿元。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证券市场交易活跃,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大量增加;二是居民和企业大量购买证券投资基金,使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转化为基金管理公司存款;三是随着资金信托等业务的快速增长,信托类存款增加较多。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存款活期化特征明显。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活期企业存款和活期储蓄存款增加873.8亿元,定期企业存款和定期储蓄存款减少212.8亿元,这与上半年证券市场交易活跃等原因有关,表明长期利率上调幅度大于短期利率上调幅度的政策效应不明显,需要关注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2、各项贷款增加较多,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共增加1636.2亿元,同比多增289.5亿元,达去年全年贷款增量的88%,主要原因是:近几年特别是股改后,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回报率的压力加大,具有较强的“早贷款、早收益”冲动,将全年贷款投放集中于上半年。此外,随着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贷款增速较高并呈加快趋势。从今年2月份开始,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贷款增速连续5个月超过存款增速,相应导致贷存比出现回升,需关注其对金融机构贷款后续扩张能力和流动性管理的影响。

贷款投放趋于回落。1-4月,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同比多增551.3亿元,而5-6月贷款同比少增261.8亿元。上半年出台的多项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已有部分中资商业银行总行通过提高贷款审批要求、下达贷存比和票据融资上限等措施对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进行了控制,金融机构贷款投放速度明显放缓。

贷款期限结构有所优化。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增加840亿元,同比少增58.5亿元,而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共增加694.5亿元,同比多增322亿元。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为55.9%,比上年末下降1.1个百分点。

贷款投向较为集中。上半年,上海市中资银行本外币第三产业贷款增加955.5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83%;本外币制造业贷款增加8.23亿元,仅占全部贷款增量0.7%。6月末,上海市中资银行本外币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4860.8亿元,同比增长7.3%,比年初增加176亿元,同比少增97.4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2072.1亿元,同比增长16.7%;商业用房开发贷款余额为499.1亿元,同比增长71.9%。

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多增。上半年,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新增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104.2亿元,同比多增287.2亿元。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增加68.3亿元,同比多增230.4亿元,其中6月份个人住房贷款新增额占上半年全部新增额的比例达66.5%,主要原因是房地产市场交易量明显上升。中资商业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减少2.64亿元,同比少减9.2亿元;个人其他类消费贷款增加37.1亿元,同比多增57.8亿元,不排除一些居民将信贷资金用于证券市场投资。

3、贷存比有所回升,备付率总体适度。6月末,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人民币贷存比为62.6%,比上年末上升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64.6%,比上年末上升2.3个百分点。外资银行人民币贷存比为152%,比上年末上升22.6个百分点。

有价证券投资增长较快。6月末,上海市中资金融机构有价证券投资余额为2696.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3%,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13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4%。但外资银行人民币有价证券投资余额为342.7亿元,比上年末下降5.5个百分点。

备付率总体适度。6月末,上海市中资商业银行备付率为3.79%,比上年末下降1.1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法人银行为3.1%,比上年末下降3.79个百分点。外资银行备付率为5.58%,比上年末上升3.02个百分点。

4、人民币下浮利率贷款占比继续提高,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小幅走低。受人民币基准贷款利率连续上调影响,实际贷款利率水平持续上升,中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升幅较为明显。二季度,上海市中长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33%,比上年末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短期贷款利率上升幅度0.26个百分点。执行下浮利率的人民币贷款占比为58.3%,比上年末上升5.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性商业银行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明显上升,股份制银行执行下浮利率的贷款占比逐步逼近外资银行。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外币存款利率止跌回升,贷款利率小幅走低。今年以来,1年期大额美元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从1月份的5.3429%一路下行,并于5月份收于5.1100%的近期最低点。6月份,受外债限额管理政策的影响,市场利率快速上扬,1年期美元大额存款利率为5.4113%,比3月份提高29个基点。受美联储降息政策预期影响,上半年,美元LIBOR总体呈现小幅走低的态势。6月份,上海市1年期美元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收于6.0387%,比上年末下降10个基点。

(二)外汇存贷款增幅回落,结售汇顺差仍较高

1、外汇存贷款增幅回落。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和各项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美元和365亿美元,增速分别为3.1% 和10.1%。

外汇存款有所减少。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比年初减少1.94亿美元,同比多减17.2亿美元。中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走势分化。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减少5.74亿美元,同比多减12.7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增加3.8亿美元,同比少增4.5亿美元。

外汇贷款同比少增。上半年,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新增外汇贷款29.3亿美元,同比少增2.55亿美元。中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加9.15亿美元,同比少增8.77亿美元,其中进出口贸易融资增加14.4亿美元,同比多增6.47亿美元。外资金融机构外汇贷款增加20.1亿美元,同比多增6.19亿美元。

2、结售汇顺差仍较高,顺差主要来源于经常项目。上半年,上海市银行结汇收入同比增长28%,售汇支出同比增长40.8%,结售汇顺差189亿美元,同比增长9.4%。其中,经常项目结售汇顺差同比增长35%,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顺差同比下降28%,顺差贡献率分别为73%和27%。

(三)货币市场交易活跃,市场利率波动较大

1、同业拆借交易量大幅增长,拆借利率宽幅震荡。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累计拆入5076.6亿元,累计拆出680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6.7%和236.1%。累计拆入、拆出量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8.2%和26.3%。资金拆入方主要是外资银行、上海银行和证券公司,资金拆出方主要是股份制银行和国有银行。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同业拆借加权利率宽幅震荡。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在同业拆借市场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218%和2.178%。分时段看,由于春节期间资金需求上升,2月份同业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大幅走高,此后逐步回落。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4月份、6月份同业拆借利率均明显上升。其中,4月份同业拆入、拆出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813%和2.684%,创上半年最高水平。

2、债券回购交易量大幅增长,回购利率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质押式正、逆回购累计分别成交22726.3亿元和2645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4%和58.6%,资金净融出额为3730.3亿元。正、逆回购的市场占比分别为13.7%和15.2%。买断式正、逆回购累计分别成交337.1亿元和91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5%和68.6%。

数据来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

回购利率波动较大。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质押式正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38%,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202%。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正、逆回购加权利率大幅上升至2.629%和2.986%,3月份明显回落。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4月份、6月份正、逆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均出现大幅上升。

3、票据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市场利率稳步走高。上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银行承兑汇票累计签发2922.9亿元,同比增长341.5%。累计办理企业直接贴现1920.4亿元,累计办理买断式转贴现转入639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6%和84.3%。累计买入返售票据2095.5亿元,同比增加809.1亿元;累计卖出回购票据178.2亿元,同比减少90.2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

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稳步走高。受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等政策影响,商业汇票贴现利率从1月份的3.4%左右逐步上升到6月份的3.8%,转贴现利率从年初的3%以下大幅上升到6月份的近4%。

(四)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税前利润增长较快

1、信贷资产质量继续改善。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43792.2亿元,同比增长29.9%。其中,中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37831.5亿元,同比增长28.7%,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5960.7亿元,同比增长38.5%。其中,贷款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下降。6月末,中资金融机构的贷款资产占资产总额的45.3%,外资金融机构贷款资产占资产总额的51.9%,同比分别下降8.5和1.2个百分点。中资银行不良贷款率为2.71%,比年初下降0.14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0.38%,比年初下降0.13个百分点。

2、税前利润增长较快。6月末,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共实现税前利润32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9%。中、外资金融机构利润同比分别增长72.1%和83.4%。中外资金融机构收入结构优化。上半年,中资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占比为83.8%,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外资金融机构利息净收入占比为6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

二、预测与建议

初步预计,上海市全年经济增长率将达到13%左右,CPI涨幅在2%左右。从信贷需求看,基建贷款仍将是拉动全市贷款增长的主要力量,房地产市场变化也将对信贷增量产生一定影响。从信贷供给看,上海市金融机构资金总体宽裕,但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的影响将进一步显现。随着外资银行法人化改制进程的加快,中外资银行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外资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将继续提高。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下半年上海市金融机构贷款仍将稳步增长,全年各项贷款增加2000亿元左右,同比多增200亿元左右。

1、密切关注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认真贯彻各项宏观金融调控政策。央行上海总部将加强“窗口指导”,及时通报全国和上海市经济金融形势以及金融宏观调控导向。各金融机构要全面理解货币政策稳中适度从紧的政策取向,密切关注银行体系流动性变化趋势,积极配合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按照货币政策和各自总行要求适当控制贷款规模和投放节奏。同时,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投放,加大对中小企业、消费、“三农”等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

2、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积极转变盈利模式。从总体看,目前各金融机构高度依赖存贷利差盈利的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特定的经济金融环境,目前的利率政策保证了较高的存贷利差,使得近几年商业银行的利润保持快速增长。但是,我国最终要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存贷利差也将逐步缩小,金融机构不能总是依赖限定的高利差维持较高的利润增长。要进一步加大业务创新、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力度,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贷款资产占比和非利息收入占比,积极转变盈利模式。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4

一、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一)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0位

上半年,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7087.55亿元,排全国第15位,西部第2位,总量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与上年同期相同。地区生产总值增速9%,较上年同期低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0位,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1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4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248009.2亿元,有11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较上年同期增加3个,其中,总值超两万亿的三个省份广东、江苏和山东分别以28465.92亿元、27603.98亿元和25958.15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较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海南、广东、浙江等7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余24个省份增速同比下降,其中,吉林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下降3.1个百分点。

(二)内蒙古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13位

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6%,较上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3位,较上年同期上升3个位次,排西部第9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3%,较上年同期低1.2个百分点,有21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半年,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利润666.8亿元,同比下降14.3%,较上年同期低17.7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4个百分点。其中,农畜产品加工和医药、电子行业利润分别同比增长16.4%、50.4%,能源、冶金建材行业、化学工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21.1%、10.7%、19.3%和20.9%。

(三)内蒙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7位

上半年,内蒙古固定资投资(不含农户,除说明外均为此口径)5547亿元,排全国第1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1个位次,排西部第3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8.2%,排全国第27位、西部第1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内蒙古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243.5亿元,增速21%,较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81317.6亿元,江苏、山东、辽宁以15737亿元、15009.8亿元和11191.5亿元位列全国前三位。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20.1%,较上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有22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贵州和云南分别以40.4%、29.4%和28.9%的增速位列全国前三位。东、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低于上年同期水平1.5个、1.7个和0.6个百分点,但总体上,中、西部省份仍保持了上年投资增速较快的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为23.6%和22.7%,分别高于东部地区4.9个和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和2.6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内蒙古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同比下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同比加快。上半年,50万元以上口径,全区采矿业、制造业投资增速为20.5%、20.8%,分别较上年同期低16个和38.6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增速21.9%,高于上年同期水平34.6个百分点。

(四)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9位

上半年,内蒙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0.22亿元,排全国第19位,西部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1%,较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9位,较上年下降3个位次,排西部第1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

上半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7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万元的3个省份广东、山东、江苏以12117.2亿元、10171.9亿元和10039.4亿元排全国前三位。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7%,较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有25个省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以14.9%、14%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贵州、云南以13.7%的增速并列第三。

(五)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全国第10位;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排全国第11位

上半年,内蒙古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82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124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67元,收入排全国第10位,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排西部第2位,与上年同期相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为9.8%,较上年同期低4.4个百分点,排全国第8位,较上年同期个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8位,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位次。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5936元,较上年同期增收695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9元。收入排全国第11位、西部第1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与上年同期相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3.3%,较上年同期低1.8个百分点,排全国第7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排西部第6位,较上年同期下降5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13649入元,较上年同期增收114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8个省份,上海、浙江、北京以22243元、20461元和19867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9.1%,较上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有23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9个西部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排在全国前十位,、青海以12.9%、11.2%的增速分列全国第一、二位,新疆和甘肃以10.9%的增速并列第三位。除高于上年同期水平6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元,较上年同期增收514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6个。7个省份超八千元,其中,上海、浙江、北京超万元,并以12345元、10878元和10877元排全国前三位。从增速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11.9%,较上年同期低4.2个百分点。有20个省份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青海、和贵州以15.8%、14.5%和14.2%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除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2个百分点外,全国其他30个省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均有下降。

(六)内蒙古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下降,排全国第25位

上半年,内蒙古财政总收入1426.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72.37亿元,增速为5.3%,较上年同期低10.8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90.7亿元,排全国第17位、西部第2位,在全国和西部的排名均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位次。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11.1%,较上年同期下降5.9个百分点,排全国第25位,较上年同期下降3个位次,排西部第11位,较上年同期下降2个位次。

上半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6859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收4795亿元,增速7.5%,较上年同期低4.7个百分点。有27个省份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福建、云南、安徽分别以22.1%、20.5%和20.1%的增速排全国前三位。

受经济增长趋缓、企业效益下滑及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全国及多数省份财政收入增速放缓。上半年,有21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湖北降幅最小,较上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贵州降幅最大,较上年同期低17.9个百分点。其余10个省份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其中陕西升幅最大,较上年同期高29.9个百分点。

二、初步结论

(一)总体上,内蒙古多数经济指标绝对量处于全国中游水平且位次相对较稳定;因第二、第三产业增长趋缓,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下降幅度较大、位次明显下滑

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居民收入都处全国中游、西部前列。但从增速看,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增速在全国和西部的位次均有下滑,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同期的全国第9位降至第20位,下降11个位次。

从数据看,第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增长放缓,是上半年内蒙古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而能源、冶金行业增长放缓又是造成工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力明显减弱的主要因素。上半年,内蒙古第二、三产业增速为10.5%、7.4%,分别低于上年同期3.5个和2.1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8%、31.5%,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6个和1.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拉动经济增长5.8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冶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0.8%和10%,拉动经济增长1.9个和0.9个百分点,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回落1.5个和0.7个百分点。虽然化工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同比上升,但其对经济的拉高作用不及能源、冶金等行业对经济增长支撑减弱的影响。上半年,化工行业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9.7%、5%和5.8%,分别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回落0.4个、0.3个和0.3个百分点。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增加0.4个百分点。

(二)西部地区经济仍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优势减弱

全国来看,经济增速仍延续“西高东低”态势。上半年,西部省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的势头,有7个西部省份排在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国前十位,除内蒙古、宁夏外其他的10个西部省份全部进入全国前15位。由于总量不断增加使持续高速增长难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下滑减弱对能源、原材料产品需求,及受紧缩政策影响,国家财政转移支出、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减弱等原因,西部在继续领跑全国经济增长的同时,经济增速下滑势头并未得到明显遏制,而东部省份经济企稳回暖的迹象更趋明显。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降幅加宽的8个省份中5个属西部,降幅超过1.5个百分点的12个省份中7个属西部。同期,5个东部省份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增幅最高的海南,地区生产总值增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三)三次产业和投资、消费、出口协调发展的省份经济增长稳定性更强,或实现率先回升

上半年,海南、广东等7个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实现同比加快。这7个省份经济基本属于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根据2012年统计数据,从产业支撑看,这些省份中浙江、广东和云南为二、三产业协调支撑型经济(二、三产业比重均超过40%,且二、三产业比重差距不超过10个百分点),北京、上海、海南和为三产主导型经济(第三产业比重占50%以上,或第三产业比重占45%以上且远高于第一、二产业比重);从需求看,上海、浙江、广东经济属“三驾马车”协调拉动,而海南、是投资与消费对经济拉动的协调性比较强。

从历史数据看,这是上述省份第二个季度经济增速同比加快。并且,由于产业发展相对均衡,可以多点发力支撑经济增长,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和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更易形成合力,所以,各次产业协调拉动和“三驾马车”协调拉动或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的省份抵御经济外部影响的能力更强,经济发展更为稳健,在经济下滑期,这些省份的经济增速降幅相对较小,在经济回稳期经济也相对易于企稳回升。如浙江、广东。此外,由于中高端服务业辐射范围更大,经济附加值更高,或依托独特资源发展的服务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强,所以,中高端服务业占比较高和拥有独特性资源并开发利用较好的三产主导型经济省份,其第三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竞争力更强,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小,经济发展相对稳健,在经济回稳期经济可以较快回稳。如上海、。

相比较,内蒙古产业协调性弱,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高,抗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差。从产业看,上半年,内蒙古一、二、三产比重为3.7:57.3:39,二产比重偏大,三产比重偏小,分别高于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1个、6.3个百分点。工业内部结构,重化工倾向明显且尚未表现出高级化特征,能源、原材料工业占比较大,能源行业为工业利润主要来源,非煤行业效益有待提高。上半年,内蒙古重工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能源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高达36%。同期,内蒙古能源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2.2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34.1%,实现利润399.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59.9%。可以看出,能源行业以全区工业约三分之一的收入实现了近六成的工业利润,这一方面说明工业利润对能源行业依赖较大,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他主要产业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从需求看,根据相关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内蒙古投资率约78%,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37.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8个百分点。

(四)全国经济企稳迹象更趋明显,但回稳基础还不稳固,受外部需求影响较大的内蒙古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到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同比降幅连续4个季度收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较6月止跌回升0.2个百分点,至此PMI已连续10个月高于50%的临界点。从分项指数看,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购进价格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7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2.3%,降幅继续收窄。表明全国经济进一步企稳,筑底更趋明显,但受外需尚未根本性恢复、产能过剩和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因素影响,回升动力仍显不足,下行风险依然存在。7月中、小型企业PMI指数分别为49.6%和49.4%,仍处荣枯线以下。作为经济运行水平风向标的用电量数据继续保持弱势回升态势,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4%,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仅增长4.9%。内蒙古因受外部有效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等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6月份,内蒙古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低位企稳,一致指数继续下行,下探幅度逐步缩小,先行指数在持续5个月走高后再次回落,表明内蒙古经济景气继续保持回落态势,虽现回稳迹象,但回升动力不足。

三、政策建议

(一)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立足建成“五个基地”的产业定位,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加快现有火电机组技改的同时,建设大型清洁电力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重点产业链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和重点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推进生产业和生活业,推动物流、旅游和金融业发展提速、竞争力提升。

(二)兼顾长期目标与短期任务,优化投资结构

以国家的产业政策为指导,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结合我区实际,使投资重点与我区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优化相适应,发挥投资在结构调整中的抓手作用。抓好已批复未开工项目建设,完善审批手续,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筛选一批带动作用强、体现结构调整的重大项目,形成梯次推进和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项目储备。消除民间投资障碍,简化审批程序,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铁路、市政、电信、金融、文化、科教卫等领域项目。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5

经过上一学期的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要当好一个班的班主任的确不容易。怎样才能做一个好教师、怎样才能当一个让学校和学生满意的班主任,我是怀着这样一颗严肃负责的心来对待班主任工作的。 以下是我在这学期的个人工作总结报告:

在过去的半年的时间里,我有过许多困惑,遇到过很多不明白、不知该怎样处理的问题,有过一些情绪,但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在那份责任的推动下,我解决了各种矛盾,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作为班主任,我必须对学生负责,必须对学生家长负责,必须对学校负责,也必须对自己负责——毕竟这是我的工作。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将我的工作做到最好!抱着这样的思想,我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工作,虽然做得还不是最好,但我一直在努力;虽然还谈不上有什么经验,但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范文二

作为我台的一个窗口部门,行政办公室承担着联系各级部门,协助领导处理行政事务;协调全台各部室之间关系,保障各部室灵活、高效运转;负责全台财务、物业、接待、福利,提供充分后勤保障等工作任务。由于许多工作具有事务杂、头绪多、时间紧迫、不易量化的特点,只有抱着对工作高度的责任感和掌握较为娴熟的业务能力,才能真正做好手头的工作。

2012年上半年,对照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在台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各部室的大力支持下,我办紧紧围绕全台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协调、服务和参谋助手作用,始终践行“做好领导参谋、做好部室配角、做好基层后勤”的工作理念,不断追求更高的工作效率、更优的服务质量和更顺畅的运行机制,在国家大事不断、“多难兴邦”的非常时期,立场坚定、反应迅速,较好地实现了组织、协调和服务的职能。现就半年来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范文三

2012年上半年,酒店营销部在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拓展业务,宣传走访,公关营销闯出了一方新天地,酒店生意越做越红火,各项经济指标均超同期,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为圆满完成全年营销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首先在经营收入方面:

2010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范文四

2012年上半年,办公室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庭室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坚持“三个至上”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我院审判工作重点,统一思想,团结协作,锐意进取,努力创新,为我院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提供高效优质的后勤服务。

高中生半期总结范文6

关键词:淡水池塘;养殖渔情信息采集;形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 S9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20-85-2

1 采集点设置的基本情况

吉林省自2011年1月正式开展此项工作,按照国家总站的要求我们落实了5个采集县,分布于省内的中部、东部和西部,既涵盖了养殖产量大县镇赉县、农安县,也包括了具有我省特色的以养殖冷水鱼为主的珲春市,同时,纳入了我省传统的养鱼示范区并且技术力量较强的吉林市昌邑区和东辽县,共5个具有一定代表特点的县(区),包括17个采集点,全部采取淡水池塘的养殖方式。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5个试点县的淡水池塘养殖总面积34995亩,总产量1499吨。所涵盖的17个采集点的淡水池塘养殖监测面积1300亩,占采集县池塘面积的3.7%,产量76吨,占采集县产量的5%。2013年,我省采集品种依然以大宗淡水鱼类为主,主要是鲤鱼、草鱼、鳙鱼、鲢鱼、鲫鱼等,占监测品种的97%;在珲春市有3个采集点养殖的淡水名优鱼类,包括鲑鳟鱼、乌鳢等,占监测品种的3%。

2 上半年生产形势分析

2.1 基本特点分析

2013年1~5月份,吉林省17个采集点共投放鱼苗786万尾、鱼种84.2吨, 投入生产资金295.1万元,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因各类病害、管理等方面造成的水产品损失17.3吨,经济损失24.5万元。

2.1.1 水产苗种投放量减少 上半年鱼苗投放786万尾,比2012年同期降低12.2%;鱼种投放量84.2吨,同比降低9.7%。在品种结构上调整不大,大宗淡水鱼的鱼苗投放量占总投苗量的91.7%。品种上以主养鲤鱼、草鱼,混搭鲢鱼、鳙鱼为主,投放量的比例鱼苗上鲢鱼占的比例最大,为34.7%,鱼种以鲤鱼为主,占45.9%。

从图1可以看出,近三年来吉林省在苗种投放上鱼苗投放量的变化比较大,鱼种投放量总体平稳。2012年鱼苗投放显著上升,主要集中在吉林市昌邑区和镇赉县的采集点,以吉林市昌邑区为例,一是去年该区成立了一个渔业专业合作社,有2个采集点作为合作社其他社员的苗种供应商,因此加大了鱼苗的投放量;二是由于去年的气温和天气反常,造成鱼苗发塘成活率低,如上述2个采集点共投放豫选黄河鲤苗种90余万,成活率不足20%,投放的鲢鳙鱼水花的成活率低于10%,存在重复放苗现象,故放养量高于往年。

2.1.2 生产投入增加 从1~5月份的数据来看,采集点生产投入295.1万元,同比增长11.4%。投入资金增长体现在苗种费、人员工资和鱼药及水质改良剂上,其他项同比略降。

苗种费:苗种费用同比增加主要是由于冷水鱼苗种投放量增加,吉林省上半年投入冷水鱼苗种65万尾,比去年同期增加50.8万尾,冷水鱼购买鱼苗费用10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6.4%。

人员工资:目前受大环境的影响,雇工成本逐年上涨,人员工资已经连涨3年,每年人工成本均上涨300元左右,而且雇工更加困难。

饲料:在渔业生产投入中饲料所占的比重偏大,饲料成本在渔民养殖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饲料价格也一直是渔民最关注的。从图2看,饲料费用减少,是由于吉林省特殊地理环境造成的。今年吉林省遭遇冷春,开冰日期较往年延迟20天左右,也就是说,今年的生产季节从5月中旬才正式开始。大批量的饲料投入是从5月份才开始的,截止目前也只有1个月的投入量。

从图2可以看出,2013上半年占生产投入比例最大的仍是苗种费这项,占70%,饲料投入占12%,人员工资占12%。

2.1.3 出塘量大幅提升,出售金额增加 上半年出售水产品76吨,收入合计233万元,出塘量较去年同期提升104.3%,收入同比增加24.2%。其中,成鱼收入201.8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收入增加244.8%;苗种收入31.2万元,降低75.8%。

2013上半年我省池塘养殖鱼类总体收入增加、总产量增加,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2.1.4 水产品单价整体上扬,互有涨跌 去年秋天的鱼价偏低,不少养殖户都选择越冬,而在越冬中苗种死亡量比较大,所以今年苗种出售的数量偏少,这项收入比较低。在成鱼方面,目前成鱼价格13.27元/斤,比去年同期高68.6%,其中冷水鱼价格30.35元/斤,小幅下降;大宗淡水鱼价格6.42元/斤,提高10.5%。

今年上半年大宗淡水鱼的价格整体上涨,平均价格同比上涨68.6%,只有鲤鱼价格明显下滑,上半年出塘价5.38元/斤,去年同期出塘价9.33元/斤,同比下降42.3%。

2.1.5 水产品损失增加 2013年上半年水产品数量损失17.35吨,经济损失24.48万元,分别同比上升30.7%和46.5%。发病的主要品种是鲤鱼,数量损失13吨,造成经济18.8万元,仅鲤鱼病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总损失的76.8%。

而近两年同期我省所发生的鲤鱼病害损失基本集中在一个采集县,今年,该县损失鲤鱼11.5吨,损失金额17.1万元,占全省损失的九成以上。主要原因是由于鲤鱼去年的价格较低,渔民多数采取了越冬压塘,越冬量特别大,而且该县采集点受雪灾严重,封冰期较历年久,雪量大,越冬池塘的净水深度有的只有半米左右,溶解氧低,渔民经常倒水增氧,造成水温偏低,鲤鱼冻伤较严重,开冰后受细菌侵染,加之整冬的体力消耗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因素引起鲤鱼大量死亡。

2.2 专项情况分析

上半年我省水产养殖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养殖品种由传统的鲤鱼、草鱼、鲢鱼等向新品种、多品种发展。包括农业部主推的豫选黄河鲤、松浦镜鲤、中科3号、长丰鲢等抗病力强、饲料系数低的优势品种,养殖效益十分明显,同时也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出塘情况来看,成鱼及鱼种各占一半的水平,说明我省从养殖结构上来讲比较合理,利于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在农安县的一个采集点,改变了以前的养殖结构,投放大规格鱼,以鲢、鳙鱼为主养,降低投放密度,这样苗种价格相对减少了,同时采取只投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制剂肥水等方法,降低了饵料费。从出塘价格来看,鲫鱼价格走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鲫鱼的存塘量及养殖量偏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造成的价格上涨。随着我省的养殖品种与结构逐渐调整,将带来更大的养殖效益,带动渔民增收致富。

3 下半年生产形势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