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新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致富新技术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1

多层次人才培养,为两大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培养高级管理、技术人才,随着中等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我市在全国百强县评比中大幅度进位,各行各业更需要高、精人才,为此,为了给需要进修高级教育的人员提供更多机会,该校积极与河北电大、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7家大专院校继续联合开设了《城镇经济管理》、《法律》、《经济管理》、《财务会计》等专、本科专业。将高校丰富的教学资源与该校师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发达的通讯网络系统,为继续教育的人员提供了宽阔学习平台,积累了知识、拓宽了视野、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岗位效能。二是培养初、中级管理技术人才,随着我市钢铁企业的崛起,对初、中级管理型、技术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于是,该校根据企业特点和岗位需要,为部分在岗企业职工和有就业需求的农村青年开设了《企业管理》等中专专业,适当加大了实践课时数,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加快体力型向技能型快速转移,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三是培养农村小康建设带头人,该校继续认真落实和执行迁安市委组织部《关于农村干部正规化学历教育的十年规划》,针对全市农村干部分期分批地开展了以中专教育为主的正规化学历教育及大专素质教育,每年继续保持全市每个行政村平均有3―5名农广校学员的记录。四年来,累计培养1188名毕业生。

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四年来,该校积极与市就业服务局、妇联和用工单位联合,就目前缺口较大的《商业服务员》、《宾馆服务员》、《餐厅服务员》等工种进行了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又重在提高实践本领,目前已培训517人。同时,该校以开展短期培训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开展了引导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务工常识、城市生活常识、维权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了综合素质,树立了新时期劳动力转移理念。几年来共开展引导性培训15000多人,有力地配合了我市中等城市建设,促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该校4月首次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与迁安钢铁企业的龙头之一的燕山钢铁公司“联姻”,开展“阳光工程”冶金工种技能培训,对新招收的175名岗前员工进行了基础知识培训,并聘请冶金行业的专家开展技能性培训,搭建起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过渡的桥梁,实现了优势互补;6月份又与迁安大亨酒店联合对24名新员工开展了餐厅服务员岗前培训;同时,该校以大喇叭、电台科技电波等形式开展了引导性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务工常识、城市生活常识、维权和法律法规等内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帮助其树立新时期劳动力转移理念。

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扩大科技电波的覆盖面。首先,进一步拓展“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工程实施面,四年来,为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致富本领,更好地服务我市农业“四大工程”,该校继续完善了以农村大喇叭为载体、以传播农业实用技术为宗旨的“致富早班车”进村入户培训工程,累计发放文字资料60多万字,实用技术录音带4000多盒,光盘260多片,传递致富信息1800多条,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35个。今年该校进一步完善了“致富早班车”原有的试点村的管理,丰富了播放内容,在原来的种、养、棚菜、果树、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培训、就业指导等,为各试点村更新了音像教材、文字教材和其他必备设施,加强了“六统一”管理。今年4月份在建昌营镇的50个行政村全面开通了“致富早班车”,发放录音带1723盘,近5万字的文字资料。同时该校还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将电波覆盖面扩大到100个行政村,使每天收听群众达到50000多人。其次,加强科技宣传广度,自2003年6月起,该校在迁安电视台开办了“致富之路”栏目,每周1期,每期播放5次,共计播放182期,910次。今年,该校进一步加强《致富之路》栏目的开办水平,在原有播放林果、养殖、种植等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民工就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知识,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应时应季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致富信息,深受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再次,编印《农广实用技术信息》,为实现资料共用,资源共享,今年将原有的校刊进行了改版,并更名为《农广实用技术信息》,以当前我国及我市的农业农村新政策和应时应季的农业新技术为主要内容,字数增加至1.2万字左右。分设《政策信息》、《金色田野》、《养殖园地》、《林果园地》等栏目,有关内容供“农村大喇叭”、“致富之路”和实用科技培训等选用播放,更好地为农民依靠科技增产增效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目前已出版6期。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2

新形势下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面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党员作用难发挥,党群关系难沟通,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难提高的现象,湾沚镇党委把实施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作为解决“三难”问题的突破口,明确目标,细化措施,精心组织,通过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铺起群众致富之路,架起党群连心之桥,深化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实施,有力提升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一、主要做法

(一)、党委重视,为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证。党员电教科技致富工程是县委组织部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形势任务,审时度势,精心构思,作出的新形势下符合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需要的重要决策。镇党委充分认识到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坚持把实施党员电教致富工程作为改善党群关系,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和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相互促进的重要载体。镇党委一开始就明确要求实施该项工程,形式上要方便群众,内容上要贴近群众,成效上要满意群众,明确了镇分管农业的副镇长和镇党委组织委员共同负责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制定了《湾沚镇党员电教中心户管理办法》,按照党员素质高,硬件实施好,地理位置优的要求,通过层层摸底上报的办法,确定了14户电教中心户,并把该项工程的实施情况纳入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考核范围,为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版权所有

(二)、建立互动工作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实施党员电教致富工程拓宽了农村党建工作的领域,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直接与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相关联,涉及到千家万户,仅仅依靠组织部门自身力量,很难取得应有的成效。为此,我镇着力在建立互动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明确了镇党委、涉农部门、村党支部、电教中心户的各自职责,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镇党委负责定期研究分析致富工程实施情况,召开电教中心户会议,组织检查考核,实施动态管理。镇涉农部门负责与电教中心户搞好技术培训对接,加强对电教中心户的技术辅导,发放技术宣传资料,帮助中心户提高科技水平;村党支部负责协助加强对电教中心户管理,协助组织播放,向镇党委反馈播放情况;电教中心户负责每月组织播放,开展技术宣传,搞好示范带动。仅在过去一年,镇党委就组织召开了两次由村支部负责人和电教中心户参加的工作分析布置会。镇农服站干部每人联系1—2户中心户,实行培训联络责任制。各村支部都确定了一名支部委员负责电教致富工程。党员电教中心户也都按照自身职责的要求,积极有效地组织播放活动。

(三)、加大投入,为党员电教中心户播放创造良好条件。我镇地域范围广,农户居住分散。为提高电教致富工程覆盖范围,使多数农户都能获取先进科技技术和致富信息,镇党委一次性投入近万元,为14户电教中心户统一配备了便携式激光播放机。利用便携式播放机体积小,利于携带的优势,方便中心户灵活机动地组织播放。有充分的符合群众需求的电教片源是党员电教致富工程有效实施的关键。在摸清农户各个时期需求的科技技术信息的基础上,镇党委确定专人多次主动到组织、农业科技部门寻求片源,并购置四百多张空白光盘,精心刻录,保证电教片的及时供应。镇党委还投入3000多元,为中心户统一制作了美观醒目的科技致富宣传栏,广泛宣传农村适用技术信息。

(四)、创新播放形式,切实提高播放效果。创新播放形式,提高播放效果,让农户方便看,愿意看,在观看中有所启发,有所收获,是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工作的重中之重。我镇在组织播放中,一是建立阵地固定放,为使农户了解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情况,各村把电教致富工程中心户的姓名及其权利义务通过公示栏进行公告,让群众参与督监,确定每月初为电教中心户播放日,真正把14户电教中心户作为播放的主阵地。二是走村入户放。不便于到中心户家中观看的农户,由电教中心户携带便携式播放器进组入户,组织农户观看,提高播放覆盖面。三是利用会议经常放。各村在召开党员会、村民组长会、村民代表会等会议前,事先通知中心户,由中心户在会前会中组织播放。四是结合创安活动放。各村把播放党员科技电教片作为创安活动的一个内容,每次活动通知中心户组织播放。五是农户借片自行放。中心户备足片源,建立借片登记薄,农户根据需求,到中心户借取所需的电教片,方便农户随时观看。通过多种形式的播放,基本满足了各类农户的观看需求。自今年以来,已组织播放120余场次,接受培训参看人次3000余人次,收到了较好的播放效果。

(五)表彰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奖先掖后,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我镇在每年年底对电教中心户检查验收的基础上,遴选先进典型,并在“七一”期间予以表彰。2004年,我镇授予一名电教中心户优秀党员电教中心户称号,颁布了先进牌匾。2005年,我镇结合为农村党员“双带”先进户挂牌活动的开展,开展表彰活动,14户电教中心户中有13户被授予党员“双带”先锋,增强了党员电教中心户的荣誉感,有效调动电教中心户从事播放工作的积极性。党员电教致富工程实施以来,我镇党员电教中心户都能按照自身职责的要求,较好地完成了组织播放任务。版权所有

二、主要收获

(一)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员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拓宽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途径,广大党员电教中心户通过组织播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不仅给群众带去了先进的致富技术信息,而且还带去了党组织对群众的关心和温暖。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距离近了,感情深了,共同话语多了,许多群众由衷地说,党员义务为我们送科技,主动为我们提供致富服务,这样的党员我们由衷地钦佩欢迎。

(二)深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有了具体抓手,丰富了“双培双带”先锋工程的活动内容。电教致富工程的实施体现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党建工作理念,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之间形成了有效结合点。两年来,我镇党员电教中心户共推广农村适用技术32项,建立示范基地18个,带动了21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有效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激发了党建工作的活力。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3

关键词 跟踪服务;农民培训;江苏如皋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327-01

如皋市自2006年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以来,紧扣上级要求的序时进度和工作规范,8年内已完成创业(职业)培训30 576人,阳光工程培训4 520人,新型农民培训2 000人,致富工程培训3 200人,实用技术培训73.64万人次。在培训工程中如皋市始终把农技专家跟踪服务参训学员作为一项工作制度,实行跟踪服务,指导学员把科研知识充分合理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使之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与经营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6种较为典型的跟踪服务新方式,进而拉动了现代农业生产规模与综合效益的提升。

1 跟踪服务与驻点兴园相结合

自2009年始,“百名专家联百村”的驻点兴园活动中,100余名优秀科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第一线和田间地头,了解生产情况及民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全面完善服务举措,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功能,宣传新农艺,推广新技术,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致富,提高了跟踪服务的效能、效率、效用。根据统计,4年来,组织科技人员挂靠农业园区达441人次,帮助新建(扩建)项目达156个,新发展高效农业面积0.52万hm2,累计推广新品种56个,引进新技术42个,争取农业项目102个,涉及资金总额5 800余万元,开展技术讲座5 320场,参加人数22万人次。

2 跟踪服务与窗口建设相结合

在全省农委系统“群众满意服务窗口”建设活动中,如皋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农技服务满意窗口创建活动。市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在摸民情、察民意、解民困上下足功夫,积极开展为农服务,努力实现农技人员入户、良种推广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以实际行动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活动中,每个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均建立了责任农技服务制度,实行1村1名农技指导员、规模养殖场“一对一”防疫监管网络,并推行“上门式”指导、“家政式”服务。农技员进村开办“农技诊所”,通过驻村坐诊、现场巡诊、专家会诊,定点长期开展为农服务;通过创新电话服务、网络服务、短信服务等方式,向全社会公开服务承诺和服务热线,鼓励群众电话咨询、点题咨询,切实把每个农技推广服务单位建设成一个“能办事、快办事、好办事”的服务平台[1-2]。

3 跟踪服务与《农家致富》推广发行相结合

在跟踪服务过程中,《农家致富》是必不可少的科普工具之一,几年来该杂志在如皋市广大农村成为农民最喜爱的科普读物,订阅数量不断增长,连续8年位居全省农业系统首位,加之农办系统订阅数量,如皋市农村每20个农民就拥有1份《农家致富》。“订一份农业书、学一项新技术、开一条致富路”已成为如皋市《农家致富》发行的最好诠释。

《农家致富》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感觉到学科学、学知识、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科教兴农、科技兴村的氛围悄然形成,在理论和实践上提升了农民的素质、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繁荣。一方面跟踪辅导员利用杂志所学,学以致用,指导、示范周边农户学刊、用刊,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利用农民培训平台,让学刊、用刊典型现身说法,通过他们的规模扩张、效益提升引发广大学员的共鸣。以《农家致富》为农业科技普及工具,“送科技到农村,送服务到农民”,广泛宣传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把科技播撒到田野乡村每一个角落。

4 跟踪服务与科技入户相结合

几年来,如皋市以生猪、蚕桑、稻麦、蔬菜四大农业主导产业为载体,扎实推进科技入户工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从而探索出了一条农技推广的新机制,形成了“专家―技术人员―示范户―农户”互动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2013年,根据农业科技入户实施方案总体要求,在全市253个村培育了涵盖生猪、蚕桑、稻麦、蔬菜4个产业的示范户1 600户,辐射带动农户近4万户。广大技术指导员深入村组农户,田间地头,对示范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坚持做到“关键时期勤上门、突况快上门、农闲时期多上门”,有效克服了农业生产中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

5 跟踪服务与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相结合

2010年开始,南通市农业科学院与如皋市5个示范村合作,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农业科学院教授与村级农技员组成了一支驻村专家服务团队,运用先试验后示范再推广的步骤,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用已形成的新科研优势对接市区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实施的花木园艺、瓜果蔬菜等产业项目,带动和促进高效农业跨越发展。

该工程实施的4年中,一是通过建立示范村和村级农技服务站,把服务场所设在田间地头,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发展思路,解决技术问题。二是每年在每个示范村重点培育20户专业农民,强化了项目示范辐射作用。三是通过技术培训和技术入户,培养大批种植大户,超过1 000次的培训人次使得“三新”技术入户率达95%的目标。四是把优良品种、新型农药、肥料等农用物资以“物化”补贴的方式配送给示范户。全市现有500户科技示范户享受“物化补贴”,辐射带动了全市1万户农民走上了科技致富道路[3]。

6 跟踪服务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相结合

2012年开始实施农技推广改革与建设工程,2年来如皋市以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责任制度为抓手,培育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为核心,以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为主要工作方法,在全市280个村围绕稻麦、蔬菜、蚕桑、蛋鸡、渔业等产业遴选了110名技术指导员、1 6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科技进村入户和技术指导,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45个、新技术33项,选送培训各类专业技术指导员110人,发放1 600户物化补贴24万元,召开现场观摩会15场(次),发放技术培训资料10万余份。同时在全市建设了3个包括蚕桑、稻麦、蔬菜3个产业在内的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引进、试验、示范、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等工作,为农民形象直观地释疑解惑、出谋划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7 结语

跟踪服务是农民培训的后续动力,是农民农业生产的坚实后盾,是农技推广的重要平台,多年的工作实践为以后的服务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仍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今后将再接再厉、群策群力,争取把跟踪服务工作做得更好,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社会稳定做出新的贡献。

8 参考文献

[1] 于蕾,徐明杰,杨亦涵.农民培训效果评估与分析――以吉林省粮农为例[J].中国农业信息,2013(9):262-263.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4

一、发挥教育培训作用,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引领科学发展能力

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引导他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努力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把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科学发展意识。在牡丹江远程教育网上开设时政新闻、先锋模范、政策法规等栏目,定期组织终端站点学习人民网“学习与实践”网页和龙江先锋网 “科学发展观”专题内容,对农村党员干部进行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思想道德、科学素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宣传解读科学发展观理论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规定,使农村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提高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提供信息资讯服务,拓宽科学发展思路。在牡丹江远程教育网上开设农业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栏目,搜寻大量的农村致富信息、农产品市场动态、农业科技知识等农业信息;整合农村土地、计生、民政、财务、基层党建等方面教学资源,制作成视频片上载到牡丹江远程教育网,为农村基层干部开展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截至目前,牡丹江市远程教学平台已农业新闻2 500余条、各类实用技术文字教材3 700余项、市场行情8 000余条、供求信息3 700余条以及139部视频教学片。

三是开展学用实践活动,提高致富带富能力。在互联网上搜集整理新农村建设典型村的经验做法,到牡丹江新闻网“新农村建设”专题中,组织全市 3 445名农村党员干部进行远程学习,并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学习相关经验,找到适合本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模式,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

二、发挥信息平台作用,增强农民群众科学致富本领

在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同时,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和教育资源,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致富信息,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科技素质,增强科学致富本领。

一是开发特色乡土教材,提高科学种植技能。根据农时特点,组织农业生产大户、技术能手做示范,现场讲解、实地操作农业生产从春种到秋收全过程,演示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和操作要领,组织部门全程拍摄并制作成短小、精练的视频教学片,各个农时前在全市远程教育网上,给农民送去“及时雨”,实现农闲时系统学习、农忙时即时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拍摄了21部、合计132分钟的技术专题片,涉及大豆、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烤烟、木耳等特色经济作物共计9种,这些声形并茂、鲜活精练、乡土气息浓厚的本地化教学片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二是组织 “金手指帮致富”活动,搭建科学资讯平台。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到全市26个 “一品村”开展了7次活动,针对农业生产的各关键时期存在的技术问题,通过现场提问、专家解答等方式,在田间地头与农民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进行了现场示范讲解和互动讨论。通过开展活动,搭建了科研成果转化桥梁,建立了农户与专家长期联系机制。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与西安区温春镇开展薇菜种植技术合作,助推了农村经济发展。宁安市大三家村烤烟种植户与牡丹江市烟科所专家结成辅导对子,利用牡丹江市远程教育平台,及时开展远程技术咨询服务。爱民区八达村村民评价说:“金手指帮致富,磨刀不误砍柴功,是我们科学致富增收的好帮手呀!”

三是开展典型示范活动,培育科学致富意识。一村树立一个示范户、一镇建立一个示范基地,依靠典型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积极主动通过远程教育学习致富本领。宁安市远程示范户李超通过远程教育学习“棚养蛋鸡的环境调控”和“鸡产蛋期怎样管理”等实用技术,已发展蛋鸡3万只,年产蛋量60万斤,比以往增加10%,通过李超的养鸡示范基地培训农民30多人,带动了全村的蛋鸡饲养;2008年,大城子村黑木耳示范基地采用远程教育学到的木耳种植小孔打眼技术,种植的800万袋地栽,最高价卖到了30元/斤,全村木耳收入比上年增加22%。这些鲜活的应用典型,让农民看到了远程教育的实际意义,纷纷上网查看各类技术和市场信息。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了近千个示范户、52个示范基地,远程教育网站点击率已达到了100多万次,远程教育服务农村科学发展、提高农民致富本领的功能日益增强。

三、发挥网络功能作用, 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大局

充分发挥远程教育中互联网、多媒体和远程视频功能,按照 “一室多用、一站多能”的思路,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

一是发挥网络培训功能,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拓宽远程教育服务领域,在再就业培训,社区文化建设,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等方面发挥服务功能。市远程办联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对下岗职工进行再就业培训,社区下岗职工足不出社区,就可以在站点学到各种再就业实用技术,目前全市各社区下岗职工技能培训达到了3 000余人次。宁安市大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课堂”、“妇女维权讲座”、“法律知识空中课堂”、“文化空中走廊”等活动,依托终端站点建成26个村远教文化中心、农民学校和多功能图书馆,构建了农村干部、党员、群众“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被誉为“乡村远教俱乐部”。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5

一、建立结对共建的机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提供致富支持和资金保障

一是我市要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抓手,建立以机关部门联系薄弱村、城镇文明单位联系行政村和企业联系整治示范村为主要形式的“三联”结对共建机制。二是市里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保障经济相对薄弱村的正常运转。三是只有通过“三联”结对共建活动支持行政村建设发展的资金逐步增加,才能使村级党组织凝聚和服务群众的物质基础得到有效增强。四是要针对推进农村创业致富普遍面临的资金瓶颈,坚持市与乡、镇、街办两级党组织联动,通过党费投入、社会捐赠、财政补助等途径,以“一保一补一贴”,即贷款授信担保、农业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为主要形式,制定农村党员创业扶持专项政策,鼓励引导农村党员创业致富,有效缓解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资金制约,大大增强农村党员创业致富的信心。

二、成立农村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新科技推广协会,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带领农民创业致富的作用

一是要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协会、农村中介服务组织,因为这是农产品流通领域中重要的组织形式。二是我市拟以上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依托、建立集教育、实践、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协会,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专业优势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以联系党务村务、联系群众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党员“双联”活动,激励有特长、有帮扶带动能力的农村党员干部争做农民创业致富的“领头羊”,实现以个人创业致富到带领群众共同创业致富的转变。总而言之,农村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和新技术推广协会是推进农民创业致富的新阵地。

农村致富新技术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指导、科技示范带动三个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面向农民特别是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科技服务长效机制,让科技培训持续惠及广大农民,不断提高全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

二、目标任务

1、创建和培育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作为全区开展“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重要抓手,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在农村科技培训工作中具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并得到农民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带头人,并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参加市科协和中国科协评选。通过以点带面,榜样示范,切实有效地推进农村科技工作,不断增强科普服务新郊区、新农村建设能力。

2、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及群众性文艺汇演等各种载体,广泛宣传受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基层农村科普单位(场所)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先进事迹。

三、组织实施

1、组织机构

建立“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实施领导小组,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农委、区教育局、团区委、区妇联组成,负责全区开展评选、推荐、宣传等工作。各镇在党委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

2、评选及推荐名额

“十一五”期间每年全区评比表彰5个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10名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在此基础上,根据市下达的推荐名额和要求,择优推荐申报全国和市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

3、推荐范围和评选要求

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

必须建立在直接面向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以讲座、培训、示范、“四技服务”等方式,致力于普及科技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致力于提高农民适用技术应用水平和科技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基地。

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从事农业科技工作连续3年以上,获得区农民土专家、科技示范户、新型农民、专业户等荣誉称号,并掌握一项或多项农业适用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年内科技指导帮困3户以上。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具有较高的科技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方面成效显著,得到当地群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农民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科普志愿者。

4、推荐程序及评审

每年1月开始,由各镇科协组织符合条件的单位(基地)和个人进行申报。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评审,确定推荐单位(基地)和个人名单,于4月底前进行表彰,并择优向市、全国推荐“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带头人”。受到表彰的单位(基地)和个人,按受奖等级分别授予相应的荣誉称号。

四、奖励办法

按照“以奖代补和奖补结合”的原则,给予奖励支持。受表彰的区级先进单位(基地)和个人由区安排专项资金给予奖励和补助。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奖励2万元,区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奖励2千元。

各级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和单位(基地),奖励和补助金额不重复计。受全国和市表彰的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由相应的表彰部门给予奖励。

五、主要措施

贯彻落实“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推进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助力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必须从以下三方面予以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由区委组织部、区科协等有关部门牵头成立区科普惠农兴村领导小组,由区科协负责日常工作管理,各镇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相应成立工作小组,制定本镇计划实施方案,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本镇(村)“农村适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科技致富带头人推荐好,并要纳入日常工作计划加以引导,确保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