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1

关键词

电气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思路;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化技术势在必行,在各领域中均有所应用,人工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均有明显提升。工业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人工智能化技术被逐渐应用至工业中。工作人员需要对其技术要点以及具体工作流程等进行熟练掌握,正确掌握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方法,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体现,真正用以促进工业进步与发展。

1人工智能化技术

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指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对人脑进行模拟,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机器人系统、专家系统进行合理编制,通过上述两种系统进行合理控制电气自动化。下面对人工智能化技术的优势进行说明:其一,操作较为简便。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通过计算机来实现对电气自动化进行控制的目标,具有固定的操作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操作比较简便;其二,具有较大的价值。人工智能化技术中涵盖了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此项技术可以实现对电气设备进行24小时实时监测,使人工操作量大幅减少,使投入成本降低,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三,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使用计算机自动完成控制和监测等工作,对传统人工操作造成的误判及误操作进行合理规避,大大提升工作的安全与稳定。

2电力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化技术应用思路分析

2.1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设备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对工业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多数企业均设置了电气设备系统,以通过电气设备系统可以对电气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进行掌握。在电气设备系统设置过程中可以对人工智能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形成电气设备人工智能化系统(见图1),例如: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电气设备的相关参数进行准确采集、分析和计算。处理后将参数返回系统中,让电气设备按照返回参数进行运行,从而提高电气设备运行效果,为工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2.2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控制过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控制的重要内容,在整个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对人为误判等情况进行弥补,可以滤除错误数据、定义设备状态、提供专家理论意见、生成解决方案等。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控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对模糊控制、专家控制和网络神经控制进行合理使用,下面对各种内容进行分别说明。

第一,对模糊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模糊控制主要指在模糊推理以及模糊语言变量的基础上将专业人员的经验作为主要依据对模糊器进行正确使用,进而对电气进行合理控制。相关研究证实模糊控制器主要通过交流传递和直流传动实现电气控制的目的。

第二,对专家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专家控制将专家系统理论作为依据的同时借助其他控制理论技术对电气进行控制。此种控制方法具有灵活性较高以及适应性较强的特点,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对相关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而提高电气控制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三,对网络神经控制的具体应用进行说明。网络神经控制主要指通过网络神经控制系统对人脑神经元的活动进行模拟,从而实现电气控制的目的。此种方法控制效果较好,为此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3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日常操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电气行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电气自动化控制中涉及的电气设备种类和数量较多,日常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工作风险性高、效率偏低。为了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对人工智能化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工作人员可以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对基础控制算法进行合理设置,对原有的操作流程进行简化处理;在使用此项技术后可以使用计算机对各种电气设备进行操控,对设备的日常运行情况进行实时掌握,保证工业生产可以顺利进行。传统情况下电气工作人员需要对电气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及时记录,例如:瞬时发电功率、累积电量和损耗等情况。多数企业均采用人工记录的方法,因为电气设备较多,记录工作量较大,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记录,并且人为错误的情况较为常见,无法为后期检修和维护工作提供可靠数据支撑。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建立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电气设备的相关数据进行实时记录,保证数据准确性,为后期各项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保障,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及完成质量。

2.4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在电气设备运行时在外界因素或者内在因素的影响下均可能使其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继续进行工作,将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会对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产生较大的威胁,并使工作效率和质量降低,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损。在实现电气自动化后上述方面的问题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可以尽快找出电气设备出现故障问题的原因,诊断准确率较高,人工智能化技术主要使用神经网络,专家系统以及模糊理论等对电气设备进行诊断,并且可以将上述方法进行综合使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诊断结果,为工作人员检修和维护过程提供便利,在经过分析后可以尽快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保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例如:生产过程中继保勿动,电气自动化控制方式为接收故障信号,保护动作,生成故障动作报告,全程录波。人工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判断故障信号是否真实,是否需要动作保护跳闸,生成报告后简要判断故障产生原因,给出处理意见。

2.5对人工智能化技术在自控流程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在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对其进行自动化控制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且相关规定的要求较为严格,如果某个控制过程出现问题均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使用人工智能化技术可以对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自动控制,并且可以对相关故障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使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明显提升,从而保证工业生产顺利展开。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2

【关键词】电子技术 智能电网 智能抄表技术

电子技术的发展是人民生产、生活的智慧结晶。智能产品的普及使信息接收与传输的方式更加多样化,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捷与便利,还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智能电网是电子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运用,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实时监控电网,收集用户的用电信息,使电网的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相比传统的人工抄表而言,智能抄表技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 智能电网中智能抄表技术的工作原理

智能抄表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电力线路载波自动抄表、IC卡预付费模式抄表和远程无线抄表,这三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我国智能电网中的智能抄表的运用侧重于远程无线抄表。

远程无线抄表技术的核心是Zigbee技术的运用,在用户终端和协调器连接后,应用Zigbee技术定时收集发电表数据,再通过协调器把数据传给PC机,这个过程是由终端节点、协调器节点和上位机软件三个设计结合共同运作而成的。其中,终端节点主要是发送请求、发送建立连接请求、入网、连接协调器;协调器节点主要是判断请求、分配相应的网络地址、发送响应信息、解析接收到的信息、显示抄表数据信息;上位机软件的主要功能是系统设置,模拟显示智能抄表系统的各个数据和节点,进行电力分析、电能匹配。

2 智能电网中智能抄表技术的优势

2.1 准确记录数据

传统的人工抄表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漏抄、多抄、估抄等问题,不仅不利于用电量的数据统计,还会给居民造成经济损失,给电力部门的管理带来麻烦。智能抄表技术的运用可以避免此类事情的产生,它能够准确的记录用电数据、采集用电信息、检测电力使用情况。小小的用电数据关系着每个家庭的用电情况,关系着电力部门的正常工作,关系着国家电力资源的分配。例如:小时候,基本每个月都会看到抄表人员背着包、拿着纸笔、看着电表记录数据,现在电力部门不会上门记录用电数据,直接通过智能抄表记录每个家庭的用电情况,这样就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2 提高工作效率

由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电子技术飞跃发展,智能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智能产品的普及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智能抄表技术记录数据就像是智能手机记录信息浏览量一样,实时统计使用情况。这样,既减少了人力支出,也调高了工作效率。例如:机器人的使用,机器人是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又一力作。机器人在中国的使用量是最多的,机器人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机器人通过主人的遥控,完成主人交代的任务,为主人分担工作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 智能电网中智能电子抄表技术的意义

3.1 有利于推动电子技术的发展

智能电网作为电子技术运用的一个领域,是电子技术发展运用的新方向,同时有利于促进电子技术向更高的层面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电子技术产品的运用面临着更新换代的趋势。智能电网中的智能抄表技术是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时刻接受生活的检验,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智能抄表技术也需要不断地完善,这样促使电子技术不断的发展更新,就像手机的运用。从诺基亚的按键机到风靡全球的智能手机,例如苹果智能手机,从2007年第一代iPhone到2015年iPhone6s Plus,苹果手机的更新换代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顺应电子技术发展的潮流。同样,智能抄表的三种方式也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今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会出现第四种、第五种……甚至更多的方式。

3.2 有利于我国电力资源的合理分配

我国资源丰富,但是人口基数过大,导致资源无法满足长远的生产、生活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率。电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同样遭受资源短缺的危机。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生产生活用电情况远高于西部地区,智能抄表技术的运用可以实时监控全国用电数据,根据具体的用电情况,合理分配电力资源,避免电力不足或电力过剩问题的产生。此外,生产用电量普遍高于居民生活用电量,夏天的用电量远高于冬天的用电量。电力部门根据具体的用电数据,分析并制定出合理的送电量和停电检修的次数,避免因为检修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3 结束语

电子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产品的开发与运用,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智能抄表技术的运用作为其中一个显著的代表,不仅准确记录数据、实时监控,还大大提高了电力部门的工作效率。智能抄表技术还处于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中,但我们应该相信电子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更多更好更有用的智能产品。

参考文献

[1]王B.集中抄表终端电磁兼容检测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09(12):56-57.

[2]刘佳.三相多功能电能表的设计[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11(14):46-49.

[3]黄Z,赵展,崔秋丽等.基于AMIS-49587的电力线载波智能电表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3,08(7):147-150.

作者简介

孙久山(1981-),男,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大庆供电公司红岗客户服务分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抄表收费。

唐佳强(1981-),男, 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国网大庆供电公司红岗客户服务分中心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力稽查。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3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智能化建筑;项目设计施工;应用研究

前言

智能化建筑相较于传统的建筑存在比较特殊,可以将更加安全可靠的环境提供给我国社会公民,并且具有高效便捷、环保节能等明显优势。与此同时智能化建筑的具体施工建设也需要智能信息平台的参与介入,在我国的现代通信技术领域中也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想要将电子通信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项目中的设计与施工研究透彻,就需要对电子通信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1智能化建筑项目与电子通信技术

1.1智能建筑项目内容

智能化建筑物使根据用户的具体使用需求,将建筑作为一个基本的平台,并将设备的管理系统。信息应用系统、设施系统组成比较完整的系统中心,使其组合优化。在智能化建筑中,其职能功能的实现也较为以来这一系统结构,从而保证通信系统的自动化、布线系统合理、信息设施健全等基本要素[1]。并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楼宇的功能也将在整体上实现自动化。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智能化建筑也越来越完善,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建筑,成为社会中的主流建筑形式。因此也就需要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1.2现代通信技术的内容

在国际上将现代通信技术也称之为远程通信技术,在我国指的是电信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也就是在当前科学水平不断成熟的前提系,使用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我国的通信方式进行优化,使其在内容上系统完善。我国目前的通信技术发展较为全面,其中涵盖的科技层面也较多,主要应包括综合业务数字网技术、异步传输技术、宽带多媒体技术、接入技术等多种技术。在我国信息化普及程度越来越广的背景下,这一技术形式也在不断向智能化与科技化发展。从这一技术的发展前景来看,也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与智能化建筑的融合也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我国的整体建筑产业的发展,带动国民经济。

2电子通信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2.1专网设置应用

在智能化建筑中的专网设置应用是指在专业性较高的大型会议室或是报告厅中进行专网设置,以此提高此类建筑的使用功能。在这样的建筑中进行此方面的应用,追求的并不是安全舒适与节能环保,而是能够满足相应的办公需求[2]。在此方面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信息传输以及综合处理能力上,其效率较高。并且在这一方面的应用情况比较特殊,也需要相关的电子通信技术的介入,以此保证此类建筑的通信能力,使其具备自身的技术优势,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具体需求。

2.2通信配置应用

在进行智能建筑的设计时,应当根据现代通信技术进行建筑物的综合布线工程。对智能化建筑的智能水平来说,这一环节十分关键,将决定整个建筑的智能化功能水平。如果在在这一环节出现瑕疵,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建筑的瘫痪。因此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十分谨慎,严格按照通信配置需求进行布线工作,防止出现建筑功能不健全的情况[3]。对布线的综合性的掌控也是为满足智能建筑的通信配置需求,并且对日后的智能化建筑的功能扩充也将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2.3自动控制应用

智能化建筑应当以人性化、功能化为原则进行设计与施工,并且需要对安全智能程度进行综合的考量。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动控制的应用程度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保证其智能化建筑的功能的可行性。通过自动化控制应用系统也将把证建筑的功能更加便于人们操作,对整个建筑的管理也将更加细致具体,并使得每一项目都将在人的掌控下进行,也将实现各个智能化环节的环环相扣,使系统呈相对稳定的状态,对整体的技术利用程度也将更加全面。

3总结

综上所述,电子通信技术在智能化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的应用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这两个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建设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将此方面应用完善也将在极大程度上保证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J].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2011,03:166~245.

[2]杜群.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中的应用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4,04:18~19+23.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4

简述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

1.计算机技术的概念

计算机技术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获取各种信息,以实现人和物、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智能化信息的实际应用,实现信息设备和物理设备有机融合的一种智能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的同时,带动了很多相关行业了发展,物联网技术是其中一个。综合应用现有的技术,在改变世界通信模式的同时,也给现有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促进新技术开发和应用。

2.建筑智能化的概念

建筑智能化采用集成的方法将包含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内容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建筑艺术融合起来,建造一个安全性能高、生活品质高和便利灵活的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级的美国,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化建筑诞生于1984年。随着人类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建筑智能化已经成为当今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

3.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的关系

计算机技术对建筑智能化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建筑监控、安全、消防和门禁等一同构成了计算机IP平台上的集成系统。目前这些技术并不能满足业主们的所有需求,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应用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不断扩展系统功能,加强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关联性,促进人和系统的紧密结合,建立一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变化的动态系统。

计算机技术在建筑智能化上的实际应用

1.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应用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民住宅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小区的物业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访客登记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发展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楼宇对讲系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于智能化建筑中。

(1)楼宇对讲系统的概念

楼宇对讲系统是由各个单元的防盗门、控制中心管理员的总机、楼道出入口的对讲机、电子控制锁、关门器和住户中的可视对讲机等部分及利用专门的网络所组成。利用该系统就可以让来访者和住户进行直接交流,住户只需要利用遥控器就能控制防盗门的开关,可以有效限制非法人员的出入。而且当住户发生突发事件时,也可以利用该系统及时告知警卫人员。

(2)楼宇系统的工作模式

在日常状态中,楼门自动关闭,本楼住户使用门禁卡或钥匙自由进出,避免非住户非法进入单元。若有来访者,访客只需在键盘上输入放房间号,呼叫被访问住户的对讲机,接通后双方就可以进行可视通话,住户便可根据声音和图像来确认来访者的身份。若允许,住户只需按一下对讲机中的开锁键,对入口门上的电子锁进行控制便可将门打开,来访者进入后,楼门即会自动关闭。对小区物业管理人员来说,只需要通过管理安全总机,就可对各个单元的对讲系统进行监控。如果出现非法开门、线路故障等问题,安全管理总机就会自动发出警报。

(3)楼宇对讲系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笔者作为一名计算机技术助理工程师,参与了深圳市迪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楼宇对讲系统项目建设,在施工中遇到了听不见和无法视频的问题。听不见就是在任何一个对讲分机和安全管理总机处于工作状态中,主机都可以听见。为了找出故障原因,我们首先检查了喇叭线是否连接完好,喇叭是否生锈或者损坏,然后使用一个相似的喇叭进行测试。在测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是听筒的喇叭出现故障,重新更换之后即解决了该问题。对于无法视频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进行具体讨论。第一种是既不亮屏,也没有图像显示。针对这一情形,我们首先对分机电源进行了检查,查看供电是否正常。第二种情况就是屏幕亮,但无图像显示。出现这一问题时,我们对分机的视频线、视频信号分别进行检验。第三种就是屏幕亮且有图像,但是图像质量不高,比较模糊。了检测这一故障,我们对分机供电的电压和电流进行了检验。第四种就是显示住户头像,而且在监控状态下没有图像显示,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这种情况多数为监视键出现故障,更换即可。

2.露天建筑会场上远程视频通讯系统的应用

笔者参与了华为集团深圳坂田智真会场远程视频通讯系统的施工,现结合亲身经历加以说明该系统的应用。智真会场属于远程视频通讯领域的高端应用,是现代化计算机成果的重要实践工程,会场主要设计利用计算机中的语音和图像,呈现实时状况,包括看到肢体动作和听到实时语音,能为用户提供真人大小、面对面及眼对眼等多种形式的视频沟通环境和方式。由于该工程很多设备和管线处于露天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如何做好防雷、防电和防水等是施工难点,否则影响到系统的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为了解决露天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在团队的研究下,结合现场情况确定了施工方案。为了确保会场的安全,在防雷工程布置中,采用了目前比较先进的TPS-UP智能化电源防雷箱。在露天影像设备上,在电网设备中安装专门的防雷设备,从而达到防雷的目的。工程所采用的设备能满意需求,目前工程已经顺利竣工,工程质量合格。但是在智能化设备运行的使用周期中,应该要进一步对露天工程安全性和可靠性进行研究,优化施工方案。

3.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单位智能化管理系统上的应用

笔者在参与深圳感知博合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一卡通设备智能化安装工程的过程中,作为计算机助理工程师,将方案设计的实用性和方便性作为本次项目施工的重点。一卡通设备智能安装工程施工的最终目的是能实现系统化管理,实现内部联网的科学化运行。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和需求,施工班组人员勘察现场,在实用性和方便性角度认真思考,最终确定定施工方案。在内部系统施工时,主要是利用现代一种磁条记忆以及感应灯技术,将每一张磁卡的信息详细登记,利用计算机的庞大储存功能,以最终实现安装和顺利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在本文中首先简要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和建筑智能化的概念,再对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建筑的关系进行了概述,然后结合自己亲身参与的三个项目,对计算机智能化建筑中楼宇对讲系统、露天建筑会场上远程视频通讯系统和企业单位智能化管理系统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措施进行了具体说明。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都是非常有效的,但方案必须不断优化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5

[关键词]人工智能;商业银行;效率

当代社会,人工智能技术对各大领域的发展带来冲击。商业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应主动求变,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将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压力内生为自身改革的动力,理智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坚持技术创新,全面推进产品创新与服务创新,以顺应信息化潮流。发展情况不同地区的商业银行也要客观认识自身在“客户资源、网络构建、社会信誉”等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乡镇地区一般不如城市地区发展快,乡镇人员在接受科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发展同样可能会比城市人员接受得慢,因此需通过匹配当地发展情况来适当的、逐步地在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各大商业银行在当地人员可接受的程度引入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搭建多样化平台服务模式,不仅为前台工作人员减轻工作负担,而且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为商业银行自身的改革发展打基础、存实力,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全力进军智能化领域。另外,政府应对积极引进人工智能的商业银行提供大力的支持,包括资金及技术上的支持。为商业银行提供畅通的援助流程,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不受基础设施滞后的干扰,推进我国商业银行智能化改革的进程;政府应从行业规范入手,适当干预,及时推出有关人工智能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促进商业银行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避免有心之人假借人工智能技术破坏商业银行管理经营秩序,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逐步进入大家的视野。无论是上班打卡的人脸识别技术,还是回家后扫地机器人的智能自动清扫技术,都为大家带来不少便利,成为现代科技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商业银行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行业,自然要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提高行业的工作效率,改善自身管理与成本问题,以提高整体运营水平,使其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更具竞争力。

1.商业银行对人工智能引入的主要方面

据我们观察了解,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在智能人工客服、大数据分析以及简单的私人理财顾问三方面。首先,智能人工客服的生物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能够高效的为商业银行的前台人员减少不必要的业务量,使人工客服以客户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信息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客服方面的办事效率,从而提升了客户对商业银行办理业务的新鲜感和好感度。人工智能技术的引进对于商业银行执行层人员的分工更加专业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因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可以减少人员培训的要求,降低成本;另外人工智能的引进激励商业银行员工改变自身缺陷,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向好的方面发展自己,进一步推进了商业银行优胜劣汰制度,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管理难度。另一方面,智能客服还可以将客户需要处理的业务和所询问的信息进行合理分类,通过挖掘客户关注热点问题,为商业银行开展潜在业务提供科学性的支持。其次,人工智能的大数据分析功能已经小范围应用到商业银行中的风险控制及智能数据采集,这点与智能客服归类客户询问信息,为商业银行挖掘潜在业务的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数据分析与商业银行运行模式结合,可以增加商业银行本身的风险管理数据变量及观测视角,丰富商业银行的风险数据来源,打破传统商业银行风险数据结构的不完善,传统银行与新型银行运行模式对比,如图1,还可以提升数据准确性和客户甄别度,优化商业银行内部测评,建立安全的风险防范机制,相对实现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独立性,提升评估精准度。另外,大数据分析结合智能理财顾问,通过对客户及风险数据的分析、分类、整合,打造商业银行客户与风险管理信息精准灵活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以先进的数字模型为基准,代替人们的主观判断。通过在数据中筛选的“大概率”事件,为客户制定收益最大化的策略,减少客户在情绪波动的情况下作出的非理性投资决策。这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控清晰可见,在为客户带来相当的收益以及良好的服务体验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好的声誉,利于突出商业银行现有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商业银行的转型升级。

2.不同发展地区商业银行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后期经营

然而,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情况不同的地区的商业银行在应用人工智能方面的广泛度不同。由此看来,很多城镇银行不能盲目地扩大自身人工智能化程度。当发展状况不太好的地区的商业银行一股脑的引进人工智能设备,很有可能会造成当地人员对新技术的抵抗、反感心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的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业务进展时的应用效率低、自身管理与成本问题没有得到改善,整体运营水平没有提高这些“徒有其表”的现象。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与商业银行运营的结合还没有达到最佳效益组合,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导致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在这些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仅限于经济较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和部分城市的繁华市区。很显然,这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人群的接受和适应新型科技的能力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对广泛。一般当顾客进入银行大厅就有自助系统进行服务,人工智能的数据存储和分析功能也可以将客户所要开展的业务加以准确地分类分析,为客户提供准确高效的服务;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可以定期监测客户风险、为客户提供相对合理的理财建议,提高客户体验感;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高效应用使柜台繁杂的人工业务减少很多,工作相对集中,人机协同,有效地提高了银行的运营效率。然而,在一些小城市和不发达的城镇地区,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运营中的应用存在着低级、不广泛等问题。很显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群的接受和适应能力相较落后于城市人群,人工智能技术在商业银行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应用不是很广泛;在调研中发现,这类地区商业银行对于人工智能的应用仅限于ATM机和最基本的智能客服,人工智能技术还未充分的发挥作用。

前台人工的业务比较多,即使是有客户通过人工智能机器进行业务服务,也需有前台工作人员进行辅助指导。这种发展缓慢与发展不充分问题提高了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的成本,而且超过一半的农村人口没有城市人口的理财观念,人工智能的风险监控和个人理财管理建议等系统在此就无法涉猎,导致“大材小用”。然而正是这种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能给商业银行的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机遇。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农村地处发展缓慢的地区,“三农”根基坚固,人员思想意识落后,对于商业银行积极宣传的金融服务不感兴趣,各家各户对现代化的金融服务没有概念,人工智能在商业银行中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所以,这些地区的商业银行应小部分引入人工智能服务,比如,可以先引入前台服务的智能语音机器人,通过对话的方式解决客户的需求,指导客户顺利完成所办理的业务,适量地减少前台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投入到人工智能无法涉及的领域,物尽其用,减少商业银行引入人工智能的成本,使当地客户慢慢适应人工智能带来的便捷。当地商业银行也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培育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新机制,加大员工培训学习人工智能的力度,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素质,培养一支专业知识全面、业务娴熟的队伍,为人工智能在当地的普及提供专业的服务,促进人工智能在当地的发展,适应时代的变化。本专业队伍也要凭借专业知识积极探索服务农村的新机制和新模式,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城市商业银行,形成自己独特的经营特色。其次,还可以根据农村需求,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的基础上,设立有特色的地方性商业银行服务产品。一是开发出贴近农户需求的金融产品,同时加大产品营销宣传力度,尤其是在掌上营业厅等方面着重从农村年轻客户入手,提供差别化、个性化服务,通过便利高效的服务来吸引潜在客户。二是加强对于农村小微产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利用其发展需要融资服务的特点,将大数据分析与风险管控联系起来,使其产品、存货、经营权作抵押担保,开展涉农小微产业联保贷款;对于个体户,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分析组合,开发各种低风险个人理财套餐。三是在金融环境上,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其业务范围和技术水平都相当有限,因此应积极创新,与城市等较发达地区的各类金融机构达成全方位的合作,凭借人工智能拓展经营领域,创新经营模式,扩大营销渠道。发展较好的地区就可以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不管是前台大厅的智能服务还是对客户的信息识别、智能理财推荐服务都可以提上日程,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解决理财方面的问题。协调城乡发展不平衡情况,简便人工智能的操作步骤,升级语音控制的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工智能与客户良好的互动,使客户感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方便。另外,利用人工智能检测客户的风险水平,为客户提供相应的银行理财产品,即使客户不接受理财产品,也提高了城镇客户的认知,对银行理财有了一定的认识,对钱财的管理有了相应的理解。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在加大人工智能的宣传力度的同时也能响应号召,改善城镇地区发展落后的情况。

3.人工智能大势所趋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情况范文6

关键词:智能电网;评估体系;教育模式;构建

作者简介:宋丽(1982-),女,山西霍州人,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助教;

赵兴勇(1965-),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工程学院,教授。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207-02

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环境监管、生态文明等对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电网难以完全满足这些要求。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设想。[1-2]北美和欧洲已经形成强大的智能电网研究群体,并得出许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智能电网也称现代电网。它是在物理电网的基础上,将传感测量、通讯信息等多种现代技术高度集成,实现对用户环保、高效、可靠、互动的电力供应。

建设智能电网是应对21世纪电力供应挑战的有效途径,面对智能电网蓬勃发展的形势,对智能电网评估体系的建立及所需人才的培养与教育问题显得尤为重要。[3]简要论述了智能电网的结构、特点及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远景步骤,着重探讨了智能电网的评估体系及人才培养模式。

一、智能电网的构成及主要特征

1.智能电网的构成

从技术层面讲,智能电网主要由以下四部分组成,[4-5]且各部分密切相关:

(1)高级量测体系(AMI):是智能电网的基础信息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建立电网与用户的双向通道,使用户主动参与电网的运行。主要包括智能电表、通讯网络、家庭网关、计量数据管理系统、远程控制等。

(2)高级配电运行(ADO):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电网的自愈。通过实时监控、分析系统的运行状态重构配电网络拓扑。主要包括高级配电自动化、保护与控制、分布式能源及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等。

(3)高级输电运行(ATO):主要功能是降低大规模运行的风险,加强阻塞管理,实现输电系统优化。主要包括GIS、变电站自动化、WAMS、仿真和可视化工具等。

(4)高级资产管理(AAM)。主要功能是实现电力资产管理,优化电网的运行及效率。主要包括工程设计与建造、工作与资源管理、输配网规划等。

2.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

(1)坚强性。在电网发生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的情况下仍能保证电网运行和信息安全的能力。

(2)自愈性。在无需或尽量少的人为干预下,快速隔离问题元器件或使其恢复正常运行,避免发生用户大面积供电中断的现象。

(3)兼容性。既支持大电源的集中接入也支持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分布式发电和微电网的正确、合理接入。

(4)经济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损耗和维护费用,提高设备、能源利用效率。

(5)集成和可视化。采用统一的平台和模型高度集成和共享信息,为运行人员提供高级的图形界面,使其能够全面直观地掌握电网及其设备的运行状态。

(6)互动性。实现与用户的智能互动,将用户作为电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积极发挥电力用户的能动作用,以最佳的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客户需求。

(7)协调性。通过有效的市场设计提高电力系统的规划、安全运行和可靠性管理水平,使市场运行与批发、零售电力市场实现自适应无缝衔接。

二、国外研究现状简介

美国及欧洲各国对智能电网的研究较早,针对关键技术已经形成强大的研发群体,研究内容覆盖发电、输电、配电及用电等环节。许多电力企业都在积极开展智能电网建设实践,通过先进技术与具体工程的有效结合达到提升运营效率的目的。

2003年美加大停电后,美国电力行业决心利用信息技术对陈旧老化的电力设施进行彻底改造,开展智能电网研究,以期建设满足智能控制、智能管理、智能分析为特征的灵活应变的智能电网。

欧洲发展智能电网也有其独特的背景。欧洲智能电网的兴起主要是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以及电力需求趋于饱和后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等需求所决定的。[7]欧洲电网属于分布发电与交互式供电的发展模式,智能电网在英国、法国、德国等都有加速发展的趋势。

其他一些国家,如日本、韩国、澳大利亚、马耳他等也在积极发展智能电网。

三、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的远景及步骤

我国对智能电网的讨论与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在具体的智能电网技术研发与应用方面发展较快。[8]2009 年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在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宣布了建设中国坚强智能电网的总体发展思路,即: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为原则,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电网为基础,利用先进的通信、信息和控制等技术,构建以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互动化为特征的国际领先、自主创新、中国特色的坚强智能电网。[9]

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2010年为规划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全面建设阶段;2016~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

四、智能电网评价估值体系的建立

1.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为了衡量建设的状态以及其对国家、社会所带来的效益和影响,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智能电网评估指标体系。[10-11]该体系由一组关键性能指标组成,它们能够帮助电力企业确定当前所处的阶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需要努力的方向,从而为智能电网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指导信息和有关建议。由于智能电网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对智能电网评估体系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能够借鉴的内容很少,因此,建立评估体系非常迫切。

2.构建评估体系的原则思路

为了准确有效衡量智能电网的发展情况,在设计评估指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具有一定的物理背景,符合所属领域的数学原理,可测量或可计算。

(2)全局性原则。尽量完整、准确、客观反映智能电网的本质和全貌。

(3)动态性原则。便于周期性监测,并且能够进行连续追踪。

3.评估体系的构成

评估体系应该采取分级分层结构。一般应该建立智能电网规模基础、发展效果、主要特征和技术支撑四大指标体系。

(1)智能电网规模基础指标是指智能电网发展的物理规模,反映智能电网整体架构的情况,包括发、输、变、配、用及调度等环节。代表性的指标主要有各种电源的接入能力、变电一次设备智能化率以及智能电网应用情况等。

(2)智能电网发展效果指标。评价智能电网建设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成效及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反映智能电网的核心价值。经济效益主要包括电价水平和资产利用率;社会效益包括环保和安全生产。代表性指标主要有发电厂节能减排、上网电价、线损率、电能质量、用电需求调节效益、电磁兼容等。

(3)智能电网的主要特征指标反映智能电网某一特性方面的建设情况。代表性指标主要有电网结构的坚强性、电网抗攻击能力、用户参与程度等。

(4)智能电网技术支撑指标主要反映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的情况。代表性指标主要有集成通讯技术、先进运行控制技术、智能交互技术等。

指标体系的建设是动态的,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在智能电网建设的不同阶段,其评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发展的初级阶段的重点在于主要特征的评估,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效果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五、智能电网教育模式规划

1.构建适应智能电网人才教育的必要性

智能电网作为电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必将对我国高等电力教育和人才培养产生巨大影响。我国智能电网发展很快,需要大量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但是,相应的各种人才却较少。因此,既要预测智能电网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又要制订人才培养规划。

2.智能电网所需的人才类型

智能电网所需的人才类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规划设计人才:掌握现代电力系统知识和系统规划理论的规划、设计、技术经济分析人员。

2)信息通讯人才:制订开放的通讯架构和统一的技术标准。

3)能源高级管理者:负责制订企业能源战略。

3)管理人员:能源管理、电力市场运营监管人员。

4)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人才:系统元件的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人员。

5)现代先进技术人才:传感器、超导、光导纤维、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技术人才。

3.适应智能电网教育模式构想

智能电网技术教育与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我国的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急需的大批高水平智能电网人才的场所。可在相关高等院校增设智能电网专业或方向,或对原有的能源动力、信息通讯、控制技术等专业的教学计划及课程体系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智能电网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对现有电力系统技术、管理人员进行智能电网技术教育培训,尽快熟悉智能电网的运行特性。三是建立校企联合研究机构。电力系统相关企业与高等院校对应的院系就本领域的关键问题组成联合机构,重点攻克智能电网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同时又能锻炼和培养一批中高级人才队伍。总之,应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强智能电网教育培养工作,使得我国智能电网人才教育培养的步伐尽快适应智能电网的建设速度。

六、结论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极具挑战性。本文从智能电网的建设、评估体系的建立及人才培养模式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智能电网的发展在全世界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而且它的内涵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充实。但发展智能电网已经逐渐成为世界各地区电力行业的共识。由于世界各地电网基础不同、驱动因素不同,远景也有一定的差异,必须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发展目标和步骤。

评估体系的建立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要考虑各国经济、社会、电网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制订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标准体系,确定指标的合理阈值,增强量化评价的可操作性,指导智能电网的健康发展。

制订和修改与智能电网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培养体制,培养智能电网发展所需的各类各种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树勇,宋书芳,李兰欣,等.智能电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9,33(8):1-7.

[2]张文亮,刘壮志,王明俊,等.智能电网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电网技术,2009,33(13):1-11.

[3]张文泉.智能电网建设与人才教育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9,(15):264-266.

[4]余贻鑫,奕文鹏.智能电网[J].电网与清洁能源,2009,25(1):1-7.

[5]余贻鑫.智能电网的技术组成和实现顺序[J].南方电网技术,2009,3(2):1-5.

[6]Zhang X P. A Framework for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Smart Grid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A]. in:IEEE Power and Energy Society General Meeting - Conversion and Delivery of Electrical Energy in the 21st Century[C].2008.

[7]谢开,刘永奇,朱治中,等.面向未来的智能电网[J].中国电力,2008,41(6):19-22.

[8]肖世杰.构建中国智能电网技术思考[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9,32(9):1-5.

[9]韩丰,尹明,李隽,等.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相关问题初探[A].2009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论文集[C].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