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例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教学设计;计算机科学

1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成熟,2012年MOOC的崛起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多媒体设备的更新换代,如今几乎人人都能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学习,也让线上教育成为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近几年来,线上教育在我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能应用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随着技术的成熟及社会需要,人工智能也被逐渐地应用到教育领域。如利用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处理与XML技术结合,可以使得教学资源的智能检索更为高效;以及利用计算机辅助评价(ComputerAssistedAssessment,简称CAA)辅助教学智能测评等[1]。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电脑去对人的思维模式、推理及演算方法以及决策进行模拟,让计算机拥有近似于人类大脑的部分功能,完成一些以往只能通过人类的智慧才能完成的工作,一定程度上代替人力资源完成相关任务,为教育行业带来极大的便捷。

2什么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有认知科学、不定性论、信息论、自动化、生物学、心理学、医学、哲学、控制论、语言学等众多学科,目前为止,人工智能主要研究范畴有智能搜索、感知问题、语言的学习与处理、神经网络、推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中最为成熟,同时在线上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也是近30年来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智能应用系统。其主要研究方向是令计算机具有能够模仿人类在某些领域的专家的能力,去解决相关领域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而在网络教育中,专家系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导学系统、智能决策系统、智能教学系统和智能化的硬件网络设施四大模块[2]。

3人工智能与教学需求分析

教学需求分析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它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开发一系列课程。教学需求分析首先要进行需求评估和目标分析,需求评估可以为有效教学提供基本数据,目标分析能够以提出问题的方式确定学习者的特性及需求。在完成需求评估和目标分析后便可进行绩效评估,识别出教学过程中不需要处理的问题,将课程的有效程度最大化。以往的教学需求分析往往是由专业的教学设计人员去执行,从需求评估的规划、数据收集和分析、总结,到目标分析、评估比较,再到绩效评估,整个过程的工作量较为庞大。特别是在做一些较为新型的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往往需要收集大容量的数据样本,以进行数据的分析。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中专家系统的应用,只要将原本收集好的数据导入数据库中,利用专家系统模拟教学设计专业人员的逻辑、推理、演算过程,能够大量节省在教学需求分析过程中的时间和精力,为企业、学校等机构节省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人工智能系统能够避免人们主观意识对评估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评估中由于个人情感问题带来的误差,增强教学需求分析过程中的客观性。

4人工智能与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里较为核心的一部分,被视为对教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约束之一,也是理解教学设计的起点[3]。以往传统的学习者特征分析是靠教学过程设计者或者教师本身来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通过人工区分变量来分析其一般特征,然后逐步深层地对学习者进行分析。虽然这些步骤在个体较少的情况下能够将工作做到位,但其效率以及资源利用率非常低。在学习者数量较为庞大的情况下,则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这种情况下利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者进行特征分析,能够大大减少资源消耗,使资源利用最大化,提升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的效率。如在大型企业员工培训阶段,由于员工的教育背景、工作经验都有所差异,因此,他们在培训期间的起点能力也有所不同。同时,每个人本身的学习风格也有所不同,相同的培训内容有可能会造成与某些学习者的学习偏好相悖,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对已经进入社会的成人学习者而言,他们的学习特征相比在校园的学生要更为复杂及多样化。成人学习者往往对参与学习和培训的动机更为强烈,并且在时间的安排上也更为重视,多数成人学习者对效率的重视大于对学习本身所需要消耗的经济需求的重视。这一系列复杂多样的特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进行准确的数据收集,导入数据库,然后利用专家系统将相似特征的学习者进行分类,有利于企业针对性地设计培养方案。在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过程中,还有一些较为特殊的学习者,如有学习障碍的学习者,其中包括身体残障人员(如有听觉、视觉损伤)、语言障碍及智力障碍的学习人员以及部分在学习能力方面有缺陷的学习者。该类较为特殊的学习者在某些方面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判断欠缺准确性。通过专家系统的辅助,利用大数据分析,能够对该类学习者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学习特征判断。

5人工智能与教学方案的设计

随着线上教育的普及,人们在使用线上学习平台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具有不同特征的学习者应该进行区别教学,因此衍生出一系列在线上教学的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材料方面的问题。对学习者而言,选择线上教育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能以较为便捷的方式,通过反复观看课程内容,来突破传统课堂的空间、时间限制,弥补传统课堂不具有反复性的不足。因此,大多数线上学习者并不愿意在学习一门课程前去做过多的知识准备,而是希望已选的课程本身含有一些相关的基础性内容,以及课程外的一定程度上的扩展。学习者的特征判断,对于在线课程来说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在最初,针对不同的学习者制定对应的在线课程,主要是通过学习者的主动选择,以及依靠一些调查问卷的形式大致对该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判断,然后为其推荐较为适合的课程进行学习。这样的评估形式,准确性往往较低,因此容易出现部分学习者对在线课程学习效果不满的现象。出现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方案或教学资源对学习者的适配性较低:一是学习者之间学习基础存在差异,这也是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二是学习者之间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在学习基础以及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习能力之间的差异导致学习效果差距较大。这两大方面的问题在传统线下课堂能够通过学生课后主动询问教师,或者课堂上即时提问得到解决。对于线上课堂,这方面的即时解决能力则相对较差,因此在教学方案的准备上就需要进行区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较为先进的技术也逐渐被引进教育领域,针对为不同的个体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的问题,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对于学习基础不同的学习者,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相关在线课程,一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连基本语法知识的掌握都不到位,那么在准备教学材料过程中,就应该在此方面有所考量。对于这方面的判断,通过人工形式一对一进行考核工作量过大,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专家系统,能够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进行一个较为准确的判断,再将数据上传至数据库,通过智能决策系统进行逻辑推理,为学生制订最适合的教学方案。在课程的不同阶段,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对学生进行动态分析,为其下一阶段的学习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目前,这类技术在我国线上教育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在学习者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后进行智能测评,分析学习者的知识漏洞,然后针对性地为学习者推送下一套课程。这样的动态教学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在课程的各个阶段的知识盲点,提高学习效率。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将一些较为经典的教学方案、教学资源和教学技能进行整理,并为学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4]。对于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者,想要针对性地制订较为适合其学习的教学方案,对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说较为困难。在传统课堂上,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优异和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很难通过教师对教案的制定来达到相对应的解决效果,主要是由于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便是利用线上教育,通过人工智能的专家系统相对较为快捷地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制订不同的学习方案。

6人工智能与评估体系的建立

在一个课程的结尾或者是课程中某一阶段的最后部分,往往会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做一个测试,同时会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结果进行一个评估,以测试学习者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教学效果。以往这些工作同样是由教学设计人员或者教师对学习者进行评估,通过评估结果来了解学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从中得到学习者在相关培训课程中对教学效果的反馈。同样,在学习者数目较为庞大的情况下,这一阶段给评估者本身带来巨大的工作量,并且因为测试体系的问题,测试结果本身也并非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同样的一份测试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学习阶段给同一个学习者测试,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而对教学质量的评估需要给出到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很大程度上弥补传统评估体系在这方面的不足[5]。因此,要对学习者进行相对准确的评估,最好的方式是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动态评估。综合每一次的测试结果,以科学的算法进行演算和推理,得到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这样贴身的评估系统,以传统人为的方式实现成本过高。而通过计算机辅助评价(CAA)系统的辅助,能够让学习者通过多媒体设备在设计好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态评估,并记录每一次评估的数据,让学习者能够准确得知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能及时得到教学效果的反馈,对教学效果有一个较为及时与准确的了解。

7人工智能在教师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与展望

当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时,其最终目的还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辅助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改善之后,在教与学过程中也适当加入人工智能系统的应用,无论是实体课堂还是在线课堂,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设计的价值,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未来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及普及,一些较为先进的科技项目,如面部表情识别、人工智能语音系统等,若能有机地结合到课堂中,相信对教与学都能有质的提升。对于教师而言,目前在线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无法准确实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在传统课堂中,一名优秀的教师能够通过丰富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精神集中程度等进行精准判断,从而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相应调整。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即便不少在线课堂能够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教师通过弹幕、留言等形式进行实时互动,一些课堂学员数目较少的课程甚至可以进行双向视频互动,但依旧无法解决教师对课堂掌控程度不高的状况。通过人工面部表情的智能识别,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进行判断,有效提高在线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状态的判断,从而做出相对的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在线上课堂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知识点中的疑惑,无法及时向教师询问从而得到解答。尤其是学员数量较为庞大的课程,教师往往无法兼顾所有学员进行逐一答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再利用专家系统对学生的问题与课程内容进行对应归类,能够方便教师在课后对此类型的问题进行统一解析;一些已经解析过的问题则可以导入数据库,通过专家系统的归类后,直接将解答内容发送给学生,以提高大型线上课程教学中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的效率。

8结语

人工智能作为目前计算机科学中一个较为火热的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依然在不断扩充,所涉及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教育领域作为人类社会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领域,人工智能这样一项能给人类带来极大帮助的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教育领域也在不断革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工智能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在教育的各个方面也能带来巨大的帮助。相信未来人工智能的不断开发,能够让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有更显著的提升,让教育领域在信息化时代能够得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琦,胡水星.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整合应用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66-69.

[2]冯玉婷,史君华.关于人工智能在网络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33(6):89-91.

[3]吴南中.理解课程: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J].电化教育研究,2015(3):29-33.

[4]吴天宇.人工智能在教学领域的应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3):141-142.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师教育培训;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信息素养

一、研究背景

2017年底,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应的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国地图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两本书——《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和《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4):人工智能初步》中,负责编写前者的第四章《走进智能时代》和后者的第四章《人工智能发展》。这两部分内容都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此前,本人一直从事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工作,对于人工智能伦理学了解不多,但关注后发现,该领域内容的研究和推广非常重要,但教材中受篇幅所限,仅写了一些基本原则。《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的第四章虽也讲到了信息安全和社会责任,但讲得还不够。该部分内容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发展很快,内容变化也比较大,因此笔者通过本文呼吁更多的人加入人工智能伦理学的研究,特别应加强对中学教师的相关教育和培训,以便相关内容能有效传递给学生。2018年,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的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研究和建立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头雁”效应,对保障产业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也应注重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的学习。但因其具有内容新、变化快的特点,唯有先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培训,才能将相关内容有效传递给学生。笔者为中学教师做过培训,但培训涉及的技术内容较多,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内容较少,因此应加大、加强后者的培训工作,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使用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树立良好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韩愈有言:“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授业,更重要的是传道。对学生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教育恰恰体现了课程思政,即教导学生如何在信息社会中做一个正直的人、担当起社会责任。

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挑战和教育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工智能技术也不例外。技术就是双刃剑,不能正确使用,就有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工具。目前,人工智能在隐私、安全和伦理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新的挑战,值得深思和研究。

1.隐私的挑战与教育

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以大数据驱动为主导模式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使用大数据资源时,必然涉及对用户隐私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显示等。隐私被侵犯主要出现在数据应用的三个环节:数据采集中的隐私侵犯、数据存储和传输中的隐私侵犯、数据分析中的隐私侵犯。教师应先学习如何面对隐私挑战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应教导学生知道何谓隐私数据,当智能系统采集涉及身份证号码、银行账号、密码、指纹、声纹、虹膜、步态和心跳等数据时,学生应产生高度警惕并正确处理。此外,应教导学生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遇到问题找警方处理,以尽量减少个人隐私泄露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2.安全的挑战与教育

人工智能的安全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国家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国家安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可能会带来影响国家安全的风险。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军事、信息和经济三大方面,特别是在国防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涉密系统等领域中,由人工智能技术所带来的风险影响巨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导学生正确看待数据,因为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基础,学生将来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或多或少接触到数据,学生应从小树立数据安全意识,不要因为无意间的数据泄露给国家造成安全隐患,要有安全保密的意识。

(2)社会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社会安全风险是多层面的。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制造业,替代了大量以体力和重复劳动为主的工人,导致市场对该类劳动力的需求大幅下降,失业人员增加,影响了社会安定。教师应教导学生关注和了解新技术发展的趋势,为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准备。

(3)网络安全风险

网络安全风险主要指网络传输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例如,黑客常使用一些技术攻击或窃取服务器上的数据。网络安全风险还包括对人工智能算法、系统和应用进行恶意攻击;利用干扰技术使计算机在进行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欺骗;利用数据欺诈等手段远程控制网络设备,使设备发生故障或停止工作等。教师应在教学中教导学生保障网络安全的一些技术和方法,更要教导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决不能成为黑客这样危害社会的人。

(4)人身安全风险

人工智能技术在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人类自身安全造成一定风险。随着人工智能与物联网融合的不断深入,人们的衣食住行与智能产品之间的关联越来越密切,一旦这些智能产品(如智能医疗设备、自动驾驶汽车等)出现故障,就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教师应教导学生在使用一些可穿戴的智能产品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做安全测试,从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

3.伦理的挑战与教育

人类的思考和行动受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人工智能的目标是希望机器能像人一样理性地思考和行动,因此,让机器也能像人一样遵守社会规范、道德伦理以及法律法规,成为当前学者热议和研究的一大问题。如何采取措施保障研究人员开发出的智能产品和智能系统与现有的法律法规、社会规范和道德伦理一致,确定人工智能产品或系统的法律主体、权利、义务和责任,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面临的伦理问题和挑战。其主要表现在:对“什么是人”问题的新挑战;对以往伦理关系的新挑战;对原有社会秩序的新挑战;对人类未来命运的新挑战。该内容可探讨的内容很多,在此不赘述。本文只讨论与青少年关系较大的两个问题。第一,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用户的日常行为信息,结合大数据分析,进行用户数据画像、信用评估并产生信用报告。信用报告在找工作、买房、买车、办信用卡等过程中都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正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个人诚信信息也会记录到个人信用体系中,因此要教导学生诚信使用网络,自觉遵守信息社会的法律法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否则会给社会和自己今后的生活造成隐患。第二,有些青少年终日沉迷于各种智能终端体验而不能自控,他们认为虚拟世界才是真实、亲切的,对虚拟对象产生过分的眷恋和依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健康发展,打乱了正常的伦理关系,这个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安全感和价值感。对已经陷入虚拟世界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安排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国家人工智能标准化总体组、专家咨询组的《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指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应当遵循的原则:一是人类利益原则,即人工智能技术应以实现人类利益为终极目标;二是责任原则,即在技术开发和应用两方面都要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以便可以在技术层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人员或部门问责,在应用层面建立合理的责任和赔偿体系。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动力,如何正确认识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更好地利用其为人类社会服务,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了伦理及安全方面的很多挑战,教师应知道如何面对挑战和应对挑战,并要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并通过创设一些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相应的能力。

三、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教育和培训的一些建议

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伦理与法律问题,有关研究正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并已出台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2017年,国务院立足国家发展战略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即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可见,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内容是动态变化的,如果等写进教材、进入学校再讲授给学生,就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所以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相关教育和培训尤为重要,这是给学生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应研究团队

各省市教育教学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上述内容,建议在相关教研室建立研究团队,首先关注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搜集总结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其纳入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内容中。其次强化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加强人工智能伦理学教师队伍建设,为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提供师资保障。最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教师人工智能伦理学专业素养,成立科研小组,加强学术交流,确保教师能够用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人工智能伦理学教育。

2.定期组织教师的相关培训

现代社会技术和信息发展非常快,每一个人都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一方面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定期参与一些培训,才能不断提高,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信息社会,终身学习者必须具备信息素养。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满足新时代对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笔者曾参与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组织的教师教育教学新技术培训工作,十几年间一直利用寒暑假给教师进行慕课、微课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培训,但大多侧重技术,几乎没有涉及人工智能伦理学。笔者认为,今后一方面应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训力度。未来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如果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高素质的人才必须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受到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的影响。因此,要通过定期组织教师的相关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伦理及安全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知识,并在教育教学中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从小就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将来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3.利用相关网站或平台进行相应宣传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会计人工智能;会计教育;应对策略

1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技术科学,简称模拟人类智能。自1956年美国达多马斯大学召开人工智能夏季研讨会开始,人工智能正式成为一门学科。人工智能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可以替代计算、预测和搜索功能,强人工智能具备人类思考、认知能力,而超级人工智能拥有比人类最优秀智能更聪明的智能。人工智能呈现加速发展态势。2012年深度学习算法在ImageNet比赛后被广泛运用,2016年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AlphaGo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2018年第一家无人银行开业,人工智能作画等等。智能机器人不再仅仅机械执行人类指令,而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完成深度学习,这意味着未来存在一种可以称之为机器人的新物种或新人类出现的可能性。会计人工智能引起会计界普遍关注源自德勤财务机器人研发成功与使用。会计人工智能与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会计机器人等概念并不相同。会计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相互融合与应用,其概念更为全面。会计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拟、延伸和扩展人在会计领域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学习、智能推理、智能处理对会计信息进行处理,实现对会计人员智能的模拟。会计人工智能的影响力正在获得更多关注,彭启发(2019)指出中化国际公司利用会计人工智能实现了财务流程自动化;商业银行引进毕马威财务机器人,完成智能数字化业务流程处理。刘雄涛(2018)认为会计人工智能将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对人力资本的替代作用更强。会计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也正在产生重大影响。

2会计人工智能对会计教育的挑战

2.1培养方式的挑战

会计人工智能的发展将改变人机关系,从而影响会计教育培养方式。会计人工智能不断升级,智能机器的数据处理、决策分析效率和准确性更高,人的主导地位将受到威胁和挑战。若智能发展到强人工智能或超级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与会计领域深度融合,智能机器具备比会计人员更优秀的智能,机器可能成为主导者,人将丧失主导地位。在会计教育方面并未重视在会计人工智能发展下人机关系问题,在教学中更多重视理论教学和书本知识的传输,缺少上机操作、实验实训课程安排,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若会计人工智能机器功能愈加强大时再改变教育手段和方法,教育的实施会更加被动。

2.2培养内容的改变

会计人工智能会对传统会计确认、计量、报告、核算及监督方法与流程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会计教育培养内容。实务界呈现出手工、电算化、信息化、智能化共存态势。智能化对会计教育挑战更大:德勤财务机器人可以实现智能阅读,海量文件快速作业,高效处理数据。安永在业务和客户服务中使用了两千多个机器人,节省210万小时。人工智能已实现了快速处理数据、按类别归类账户、自动生成凭证、生成实时报表以及出具分析报告等功能。运用机器人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及降低企业成本,压缩主观判断空间,提高信息准确性。会计人工智能逐步替代传统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职能受到影响。核算职能将被取代,监督职能则会强化。在会计培养教育中,多数高校虽有信息化培养,但缺少智能化课程。针对最新发展趋势、业务流程的改变、对职能的影响等内容缺少深入讲解和培训课程。

2.3培养方向与结构调整

目前高校以培养财务会计人才为主,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未强调会计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在会计人工智能的影响和冲击下,财务会计岗位将大大缩减。牛津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智能化机器人将取代35%的岗位,会计排名较前。企业从成本、效率、准确性角度出发,会更倾向使用会计人工智能,大量财务会计人员面临失业风险,向管理会计转型成为必须。仍以培养财务会计人员为主的专业和学校会逐渐被市场淘汰。会计人才结构需要调整。初级会计人才数量庞大,中高级会计人才数量少,注册会计师仍有缺口且呈现出年龄结构老化的特点。会计人工智能首先冲击基础会计人员。大量会计人才还没有适应会计人工智能逐渐普及的现状。专业性强的会计智能培训数量稀少,会计人工智能再教育方面没有相应配套机制。

2.4信息安全培训与法律边界挑战

会计人工智能的业务流程通过预设代码完成,代码存在被攻击的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增加。信息安全局势在不断升级,若企业系统发生瘫痪、数据丢失,将会给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和损失。目前缺少会计信息安全防控的处理、培训教育。会计人工智能仍属于新型业务,其发展速度快于法律更新的速度,在决策失误、责任担保等方面存在法律界定风险,例如会计人工智能系统若被人为操纵法律责任将如何认定?若其造成企业损失及社会不良影响,经济后果和法律责任怎样处罚?会计人工智能是否会产生人格?此类问题将逐渐凸显,对法律边界界定形成挑战。

3应对策略

3.1升级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下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智能人才的培养是关键。高校应根据企业调研、社会实际需求以及会计人工智能发展重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将人工智能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中。建设智能实验室,加大会计人工智能实训实践、仿真模拟的课时量,加大管理会计理论及实践课时,根据更新的业务流程设置课程,培养学生主导地位和意识,从会计教育源头做起。加大对教师进行人工智能、管理会计等方面等培训,进行学生问卷调查及评估回访,对其培养发展方向进行管控,从生源做起贯彻国家人才强国战略,加强我国在国际会计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3.2走出惯性区,适应会计人工智能新流程

部分企业财务人员工作内容与形式相对稳定,对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没有直观感受。但以其发展速度,影响全行业只是时间问题,会计人员应走出自我惯性区,通过网络课堂、会计人工智能培训、研讨会议、获取资格证书等再教育形式不断提升知识技术水平和智能化操作能力,适应会计人工智能下的新流程、新要求,以免被社会所淘汰。

3.3培养管理会计,高端人才

在会计人工智能的冲击影响下,会计教育应转向以管理会计为重点的培养模式。管理会计作为未来会计领域的“蓝海”,人才缺口达300万人。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均强调管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会计教育应转变方向,重点培养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2018年10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以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主题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坚持需求导向、市场倒逼的科技发展路径,打造高层次人才培养平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科技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会计教育应调整人才结构,控制基础人才数量,建设智能化会计人才培养梯队,培养智能信息化高端会计人才。

3.4加强信息安全培训及法律界定

万物互联的智能化时代,信息安全以及法律边界界定尤为重要。人机关系中应由会计人员为主导,不能过度依赖技术甚至由智能影响控制。会计人员应加强对信息安全以及智能的监管控制,增加信息安全培训,重视人本管理。逐步将人工智能法律界定问题在《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等法律中加以完善,制定相应会计标准并进行宣传培训,避免财会人员利用会计人工智能产生有损公司、社会利益的行为。

3.5把握时机,占领先机

智能革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世界大国目前处于统一起跑线上,这是中国的机遇。在公司数量以及融资规模上,中国与美国已经形成二强争霸局势。普华永道预测中国有望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人工智能大国。目前我国会计人工智能应用层、技术层方面表现良好,在核心技术基础层比较欠缺,例如算法、数据、芯片。应提倡、重视基础层的研发与应用,在会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跨专业合作交流、学习研究。把握发展时机,顺应局势,占领先机。早创新、早研发、早培训、早落实、早推广,让会计教育为会计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4总结与展望

会计人工智能是时代的产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实时账表、多样化报告、账务自动化等逐步实现,未来会计人工智能将形成人机合一、虚拟与现实合一、自主智能、机器中介消失、深化决策、跨界融合等一系列新趋势。会计人工智能影响会计教育培养的方式、内容、结构以及信息安全和法律边界,作为面对者不能采取打压、逃避的方式,应积极面对,从会计教育领域改革创新做起:高校生会计培养模式;会计人员走出惯性区,通过再教育等适应新形势;着力培养高端人才、管理会计和信息智能化人才;加大信息安全管控和法律边界界定;把握时机,占领先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扩大和深化会计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会计行业的产值,更好地为会计教育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付华.基于智能制造环境的企业智能财务创新[J].财会通讯,2018(29):64-67.

[2]高奇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识中国与世界的关键———智能革命背景下的全球大变局[J].探索与争鸣,2019(1):28-31.

[3]彭启发,王慧秋,王海兵.会计人工智能存在的风险与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9(5):114-119.

[4]杨虎涛.从人机关系到跨人际主体间关系———人工智能的定义和策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9(12):9-14.

[5]郑明.论人工智能下会计人员的转型[J].财会学习,2019(4):96-98.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人工智能;智慧课堂;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以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教育技术应用为主的教育系信息化1.0时代之后,本国教育已经进入了教育信息化2.0时期。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指出,2.0时代有三项重点工作:“要摸索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服务新模式”“摸索信息化时期的教育治理新模式”。[1]这些观点基本代表了我国政府在互联网技术背景下教育信息化的政策引导方向。在此背景下,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能新技术条件下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成为基础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本文在梳理国内智慧课堂最新发展趋势基础上,以阜阳市中学语文智慧课堂实践为研究对象,对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分析数据技术与教学模式的建构作了初步的探索。

一.智慧课堂中人工智能的应用模型

目前人工智能在中小学教育技术中的运用价值,集中体现于与大数据技术的深度融合。各地的相关机构正着力于建立基本的教育大数据库,并努力构建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模式。教育数据的应用场景主要体现在教与学两个维度,“对教与学的支撑是大数据在适应性学习中应用的两个侧面。基于数据,学习者的学习状况得以完整记录,学习平台可以推送定制化内容,教师就可以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传授。”[2]人工智能技术在智慧课堂中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学习数据分析与个性化学习方式的链接与建构。人工智能能利用各类智慧教学平台收集海量动态的学习数据,进而快速提取有价值的数据信息,定期形成教育评价报告,将之反馈给教育管理者与学习者。这对教师感知教学效果、调整学习者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评估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建立了科学的基础。进而,教师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学生可以修正、优化学习方法,教学管理者可以调整、改善教学管理制度。从可行性模型来说,人工智能条件下的学习数据分析包含数据收集与预处理、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分析与行动、后续处理等紧密相连的阶段。在理想的状态下,机器算法首先分析所收集的海量学习数据,通过试验和错误学习,能够向教育者和学习者推送针对性和个性化的的教学程式与学习模式。因此,数据库的建立与算法模式的开发都是缺一不可的,人工智能依靠大量的数据来学习和培训,在学习数据准确、清晰的前提下,随着学习数据的迅速积累与算法模式的不断优化,人工智能将能越来越精确的体现它个性化学习模式建构的意义。建构人工智能的学习数据分析模型可以参考传统专家型的学习分析技术,特别是应用较广泛的较为成熟的分析模型。荷兰开放大学的Greller和Drachsler提出了由六个关键维度构成的多元素学习分析框架:利益相关者、目标、数据、工具、内部限制和外部约束。这个模型中,有对学习者的内部限制,即学习者解读分析成果进而提高学习效果的能力。有对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外部约束,如社会道德、法律约束、隐私权、组织机构规则等。[3]这一框架为学习分析的程序设计提供了基本的维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的Chatti与Dyckhoff等学者提出了学习分析的四维度模型:数据与环境、技术、目的等,涵盖了若干环节:检测分析、预测干预、评价反馈、适应反射与个性化推荐等。[4]本研究在以上学习数据分析模型基础上,提出中学语文人工智能学习数据分析应用的持续改进的环形模型。首先,基于智慧课堂平台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轨迹进行记录、存储,并形成数据库,然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和预测;其次,通过内置程序算法开展大数据智能分析,持续学习修正已有的知识图谱,为学习者、教师、和家长这三个教学个体生成多维的可视化报表分析,如分数变化折线图、错题本、学科诊断报告和个性化学习计划等;最后,将有关数据反馈给教学活动参与者。教师可以根据所得数据调整教学计划,改变教学方式,学生可发现自身知识体系错误和学习方式误区,及时调整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智能平台机器算法也可以为学习者设计推荐个性化的课程学习,使学习者有选择性地发挥自己的学习长处。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差异性,人工智能的运用很好地弥补了班级教学层次不齐的缺点,更有利于调节学生成长的不平衡性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阜阳三中智慧课堂应用实践

阜阳市第三中学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启用科大讯飞信息化智慧教学平台,实现了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建设了实际意义上的智慧课堂,提升了课堂效率。从本文所提出的数据分析模型来看,阜阳三中的中学语文学习数据分析应用已经具备了建设的持续改进的人工智能学习数据分析系统的基础条件。首先是智慧教学平台的普及与应用,累积了大量学习数据。在检测环节,学生的作业或试卷在移动终端上批阅完成后,系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也同步完成。从校级总结到班级总结再到学习者个人总结、归类后的成绩分析、错题分析,以柱形、条形、折线等图标的形式逐一展示,分析情况一目了然。其次,系统会根据每位同学的做题情况,定制试题进行巩固练习。而学生家长想直接知会孩子学习情况,只需注册个人账号,关联孩子账号后就能看到。最后,“智慧校园”的智能化还在校园的运作上得以反映。管理者运用智慧校园技术平台开展选课、排课、评课和成绩收集等教务活动,智慧终端的多元化和高效化能使参与者即时接收到管理指令,并进行线上调整,校园管理逐渐走向便捷化和高效化。在课文课、作文课和阅读课课堂中,智慧课堂有不同的应用模式。

(一)课文课。阜阳三中的智慧课堂模式仍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的过渡期,语文老师在上课时仍采用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将预习过程中收集的学习数据通过后台计算以折线图的方式展现给学生,预习效果和集体差异一目了然,学生通过横向坐标快速了解预习短板所在,在教师留出的时间内进行针对性提问。同时,其他同学能在课堂交流群里看到其他同学的问题,同学们可采用帮答的形式讨论以提高学习活跃度和学习经验。课文课的重心在于梳清文篇脉络,能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笔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通过分析后得出的学生个性化学习数据直接推送给教师,教师最后汇总学生问题并展示,让学生进行二次讨论。最后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作成课堂检测,通过检测分数反馈出两个方面的效果,一个是课堂问题的解决程度,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习效率。这种模式也仅适用于课文课。

(二)作文课。众所周知,作文课是语文课堂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检验课堂质量的风向标。智慧课堂克服了传统作文课中单一教法,运用人工智能的组合系统,推动作文课向多元化、立体化和互动化发展。阜阳三中的部分班级在进行作文课时,教师在课前通过平板发送消息,通过让学生发送关键词的方式收集学生的作文意向。随着高考作文趋势由命题向半命题作文转变的趋势,作文课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在课中,教师选取出现次数较高的两个关键词并选取相关片段分享到学习平台,学生在写作之前自由发表对关键词的看法,其他同学通过点赞和评论的方式进行点评互动。在交流过后,学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写作,写作过程中允许在学习平台讨论,方便学习系统对多维度数据的深度挖掘。写作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性的把作文分享到交流平台,或者直接以附件的方式提交给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师的批改效率。

(三)阅读课。阅读是提增强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生的阅读途径逐渐增加,智慧课堂把电子书包课堂模式带入语文阅读课中,丰富了语文教学模式,也拓宽了学习者的阅读渠道。智慧课堂通过情境感知、数据挖掘等方式可以超前预知学习者潜在的学习需求,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立体化沟通与交流。[5]在阜阳三中的阅读课上,学生有以下阅读选择,分别为文本阅读、教师资源推送阅读和申请链接阅读。第一种文本阅读是传统的阅读方式,学习者任意取阅图书角的图书并阅读,摘抄在笔记本上。第二种是科大讯飞平台上的语文班级课堂文件中的阅读资源,由教师进行选择和推送,学生点开分享后可用平板进行标记和收藏,智能平台把学生的阅读进度和标记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终端,教师进行监督和检查。第三种是开放式阅读,学生通过平台发送自己想阅读内容的申请链接,教师审阅后同意并发起网络,学习者自由阅读,教师可在终端平板上监控学生的阅读界面。这三种阅读方式供学生自由选择,平台会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阅读进度和与阅读反馈进行分析,以数据的形式推送给教师,为教师制定个性化辅导提供实践依据。

三.结语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变革;创新

会计要实现变革和创新,关键还得看教育。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经济飞速发展、技术不断前进,会计教育变革及创新势在必行。当前,技术在经济发展的驱使下不断变化,速度正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加快,技术发展既改变了人们沟通及联系的方式,又改变了教学方式,且影响深远。过去,高校的教育体系大部分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之上,并非人工智能。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人们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方式有了很大的影响,人工智能正在不断渗入教育领域,直接影响高校的管理模式、教育理念、方法及内容,有学者将这样的变化称作第三次教育革命。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传统的会计教育已经落后于人工智能时代太多,这对高等教育而言,是巨大的挑战。怎样在人工智能时代进行高等会计教育的变革和创新,提高教学效率,给会计专业的学生传授更实用且有价值的知识是高校会计专业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从传授理论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

传统的高等会计教育将重点置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上,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禁锢了学生的思维,甚至消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更谈不上学习过程中的创新。高等会计教育对学生的实际实践涉及的比较少,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实际应用会计知识的时候无从下手,因此高等会计教育应当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采取一些可以激发学生,培养学生思考、创新及动手能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达到适应人工智能时展的目的。高校会计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非完全没有涉及学生的能力培养,只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的传授方式以及学生所接受的是否符合人工智能时代,尤其是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否考虑了人工智能时代对会计专业大学生能力的要求,所有问题均属于非常关键且值得考虑的问题[1]。也曾有相关学者对我国高等会计教育进行了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成效,也符合时展潮流。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企业在运营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革,新的财务政策及措施对企业的财务工作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相应调查数据显示,基于人工智能背景之下,会计工作者应当具备的能力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整合能力、继续教育能力、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职业分析及判断能力,所有的能力均要达到75%以上[2]。这些调查说明会计并非简单的懂知识,会做账,更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提升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结合学者的分析以及相关调查,总结得出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会计工作者还需具备的能力:(1)沟通能力。会计工作者可使用互联网来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并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与同事分享相关信息。(2)知识管理能力。大学生具备知识管理能力,便可在毕业后依然不断学习,达到职业需求,满足相应的发展。(3)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对所有的大学生从业者都非常重要,从业者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决策者或者基层人员,均需具备思维能力,且该能力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越来越被强调,可应对社会的变化。(4)数字能力。会计人员必须清楚知道怎样利用财务系统来对记账凭证实行编制,而且能够自动生成相应的财务信息,实现自动记账和过账,并最终生成报表。鉴于此,高等会计教育应当将这些技能培养置于教学的首要位置,将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向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不断培养学生以顺应人工智能社会的发展[3]。

二、巧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效率

部分教师在使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时,表现得比较陌生,在实际的技术操作上显得比较困难。因此,高校会计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巧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将教学效率进一步提升。具体做法:(1)教师要合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教学资源进一步拓展,以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互联网教学,接入SPOC或者微课等网络会计资源,教师可选择一些比较优质的资源提供给学生学习。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线上,给学生展示成功教学案例,为学生搜集关于会计知识的最新信息,借鉴名师教学方式,也可在线上批改学生作业,安排线上考试和阅卷等;线下,可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借助视频的方式对学生开展教学,组织相应的活动等。线下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将实际教学落到实处,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判断学生的综合运用技能,同时也是教学中软能力的体现。(2)采用互联网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气氛,特别是采用移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还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其参与度。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利用手机可减少学生上课的戒备心,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同时还改变了师生之间“陌生”的现象。教师还可以通过手机来给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通过手机完成任务,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随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针对性对学生提出问题,这样既方便,也顺应学生“手机不离手”的现象。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还可使用智能教室将教师教学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数据分析,让学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做出改变,也可将数据作为对教师考核的依据,以此激励教师。

三、实行供给侧改革,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结构相关要求

为使会计人才需求和供给实现平衡发展,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之前就应当对会计人才需求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高等教育属于培养更高层次的会计人才基地,因此,在为社会提供会计人才时,一定要先了解需求,实现供给侧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改变供给与需求不协调的现象。高校要对企业等相关单位的会计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并清楚其所需的人才层次,同时,还要清楚供给侧和需求侧不平衡的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学校的招生制度,在对专业的设置上也做相应的调整,最关键的是,在人才培养措施上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不断改革侧供给结构。高等会计教育一定要深入市场,严格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人才培养,适度调整和改革教学模式,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使高等会计教育符合社会发展,顺应人工智能[5]。

四、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会计工作有一定的冲击,同样,对高等会计教育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进而,对高等会计专业的教师也有更高的要求。鉴于此,高等会计教育应当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会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具体做法:(1)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观念。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应当创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当好教练、主持人这个角色,引导学生成为更好的运动员、演员。(2)教师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技术。高等会计教育的教师不仅要有优秀的专业水准、组织教学、表达等能力,还应当具备互联网相关技能,将互联网技术融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实现教学的与时俱进。比如,高校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便全程采用互联网技术,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高校应当收集最新互联网学习软件,让教师学习,进而传授给学生。高校还要为教师提供发展平台,给会计教师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样,教师应当不断进行自我提升,除了高校提供的资源之外,学习更多人工智能相关知识,丰富自我,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带来更多新鲜的知识。为创建更专业、更强大的会计专业教师团队,高校还应该高薪聘请优秀专业人士到学校任职,不断壮大教师团队,创建优质的会计专业教师团队。

五、结语

文章以人工智能时代下的高等会计教育变革及创新分析为题,分析高等会计教育在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改革和创新策略。经分析发现,就会计专业而言,若高等教育只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及程序化工作,那很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既是打击,又是压力。因此,要使高等会计教育培养出符合时展的人才,高校便要改革和创新相应的教育方法,突破当前局面,既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又要顶住各种竞争压力,创新教学方法,从传授理论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能力、巧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提升教学效率、实行供给侧改革以达到会计人才市场结构相关要求等方面入手,将会计教学的创新落到实处,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况玉书,刘永泽.人工智能时代高等会计教育变革与创新[J].财经问题研究,2019(7):96-103.

[2]苑泽明,李田,孙钰鹏.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基于供需错配的分析视角[J].会计研究,2018(8):80-86.

[3]陈琦.浅析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和趋势[J].考试周刊,2018(60):24.

[4]李小奕.“互联网+”时代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路径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8):153-154.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人工智能;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提升;教与学互动及评价

0引言

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t,AI)技术引起各行各业的极大关注,教育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也对AI产生浓厚兴趣,相关研究不断涌现。彼得?戴曼迪斯曾经说过未来的人工智能将会提供给人类最好的教育。教育界一直追求着教育公平以及教育个性化,但是这似乎难以实现。如今教育公平因为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得到了理论解决,教育个性化也是随着AI技术的进步得到了一种可行的解决途径。近些年有关学者围绕AI引入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研究,给本文研究提供了思路。周利〔1〕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对当前高校教育冲击,进一步分析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于高等教育中,阐述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政策建议。文献〔2-4〕认为高等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智慧教育的发展态势速度惊人,但与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的运用相比,还相差甚远,需要不断地变革、创新。潘克明〔5〕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实现了高校的管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文献〔6-7〕提出人工智能优化高校教学,加强了高校教育的智能信息化建设并指出人工智能在高校教学中并不完善,还存在很多问题,未来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张可为〔8〕研究了利用认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教学系统和学习者之间的便捷交互,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教学系统得到传统教学中意想不到的学习成果。郑洁,康晓岚〔9〕提出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下高校教学发生了改变,它不仅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教师与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还可以将学生在课堂的各种表现及时反馈给教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能力。本文结合工业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研究。

1AI+工业工程为专业教育提供了新机会

AI研究涉及机器人、言语识别、图像辨认、自然言语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其理论和技术日趋成熟,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通过对人的意识的模拟和思维过程的信息处理,机器可以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慧才能实现的复杂任务。工业工程(即)是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应用专业。专业范围广、学科交叉性强,对学生学习和教师传授专业知识都是较大的挑战。专业知识有时间研究、动作分析、工厂布置、物流规划、生产排程、作业计划编制等。这些知识通常需要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兼容并蕴涵了诸多其他相关领域学科的知识,包括机械、电气、石油化工、冶金、纺织服装等。目前,国内主要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偏重于科学管理,一般在管理学院设置此专业;另一个学派偏重于技术开发,一般是在机械学院设置此专业,这样一来导致背离了专业设置的初衷。传统的工业工程专业教育这些年一直在徘徊中前进,很多学生和老师都深深感受到专业知识很难学习和传授。直到近两年我国公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时代背景下,AI为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首先,AI重塑了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工业工程的应用性、专业技术、生产等多个方面在人工智能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系列难以预料的影响。在应用环节中,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工业需求挖掘、言语识别、图像辨认等;在专业技术环节中,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技术、形成高新技术从而达到效率的提高;在生产情景环节中,当我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时,会发现其在网络生产、智能工厂、虚拟实验室等方面都发挥着一定程度的优越性,为师生展示生产过程服务过程的现场情景,如图1所示。其次,AI促使了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升级。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学由于前述专业知识的交叉性、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做到统一的规模化、标准化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在个性化、定制化课程教学和专业培养方面做的还不够,甚至可以说是不完善,并且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进行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将会因为代价较大会遇到极大阻力。然而人工智能的出现就快速地减少了这一阻力,将AI应用于专业教育中,促进了传统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质量提高。

2AI+工业工程模式的专业教育挑战

AI技术尽管发展迅速,但是其与传统高等教育结合,特别是与具体的专业教育结合还有一段很长且艰巨的路要走。从近几年的国内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来看,在AI应用的大背景下还存在新的实验教学体系尚未完善,懂人工智能技术的专业师资匮乏,学生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教务管理者面对改革存在抵触情绪等。具体表现为:(1)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导致人工智能融入缓慢。工业工程专业的课程具有实践性,需要在理论学习之后结合实验,让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都有一个透彻的理解;(2)懂人工智能的工业工程专业师资力量较为缺乏。AI技术运用于工业工程专业课教学中离不开一批懂人工智能、会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师资队伍,并能够很好地将AI技术运用到工业工程的教学中。(3)专业改革涉面宽广,阻碍了AI+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植入。一方面是因为它是交叉型学科,涉及较多领域理论和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培养目标的高校存在较大差异性,而且涉及教学、科研、管理等诸多范围。每个学校、每个学科在长期发展中均已经形成了固有模式,这样一来教育系统本身复杂性与AI技术的适配性出现了对抗性矛盾。(4)专业知识传授的隐忧。有人认为AI技术导入专业课教学,学生可能会降低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而产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也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和教师在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传授过程中对人工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将会导致与起初的专业教育了质量提升目的相违背。

3AI+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改革举措

针对前述的机会与挑战,为适应新时代、新管理、新工科背景下AI+工业工程专业教育需求,高校要做到适时调整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具体的改革举措能够采取以下方式,如图3所示。(1)解放教师在备课、批改作业、评分等方面的重复性劳动,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和思考探索和创新内容。开发一整套符合新专业定位的工具、平台、服务、数据信息、案例研究和在线课程等一系列资源,为相关课程的设计和实践提供完整的处理方案以及全面的教学支持。通过面对面交流与互联网交流相结合的形式,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利用互联网学习一些基础课程,进而增强专业基础的实力;一般的教学课程会采用案例实战教学,提供全程录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大化的获得效益。(2)在AI+工业工程专业模式中重新构建课程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实验环境建设、基础编程、实践培训实验室建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应用指导等方面,识别学生学习情绪。让学生了解到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到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在制造和服务范畴的相关应用情况,并掌握这一范畴最重要的技术原理。并在技术的使用过程中,帮助教师迅速确立对相关课程的全面了解,为课程的准备和顺利进行,研究和项目开发任务奠定了扎实的根基。(3)加强教辅管理,强化专业知识学习与应用的实战性和真实性相结合。课程内容需要围绕各种实际的企业项目进行,让高校教师连同学生一起走进企业的一线工作现场,真实感受现场的工作环境,这将会有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技能,增加学生对抽象概念和枯燥原则的理解的直观性。(4)“VR”提升教学效率,改革教学方法,通过对业内知名企业的教学、讨论、实习、实地考察等教学方法,加强产政学研深入融合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化工厂环境实验室,来进行工业工程的实践教学新模式。(5)运用当下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个性化教学。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课堂管理和课堂教学,有效阐述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可以更快地了解到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难题,这可以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更深入。

4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改革与探索,通过将新技术引入到传统专业教育中,不断改善与提升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在总结与归纳现有文献基础上,结合十余年的专业教学实践,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导入工业工程专业教育中的机遇和挑战,给出AI+工业工程专业教育模式的新举措,为同类高校工业工程专业教育和课程变革指引了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利.人工智能与中国高校教育:冲击、应用与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9,6(59):185-186+205.

〔2〕赵斌,黄天元.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与变革〔J〕.复旦教育论坛,2019,17(04):18-25.

〔3〕杨洋.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7):92-93.

〔4〕董婷婷.智慧教育时代背景下人工智能如何推动教学变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8(10):86-88.

〔5〕潘克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J〕.教育信息技术,2018(Z2):3-5.

〔6〕褚吉瑞,岳颖.论人工智能(AI)与高校教学管理的关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8(16):48-50.

〔7〕胡贵强.浅析人工智能驱动下的高校教学方式优化与变革〔J〕.文教资料,2018(07):178-179.

〔8〕张可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民办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8):217+219.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英语;混合教学

引言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高等教育正在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以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需求。人工智技术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改变了教师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从某种程度而言,几乎所有高等教育课程都与新的技术有关。这些技术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们的同伴和教师互动的机会。人工智能在高等教育中的渗透,尤其是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引起了人们对混合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注。人工智能是指在计算机应用中,模仿人类的智能行为和思维过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仅涉及计算机科学,还包括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相互的渗透。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非常迅速,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由计算机系统进行编程,以期完成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性的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工智能可以优化网络管理环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混合学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混合式学习联动带来的是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通过一些技术平台进行知识内容的传递教学[1]。Neumeier将混合学习定义为面对面和计算机辅助学习融合在教学和学习环境中。Sharma认为混合学习是一种连接面对面课堂的系统,适当使用技术进行教学。混合教学是对以往教学活动的发展和变化,借助了新技术采用的一系列的教学方法。Krause总结了相关定义,并详细地描述了混合学习的模式,将其作为教学环境中的一种设置,在这种环境中,各种教学平台、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有效地融合在一起。

一、人工智能促进混合教学的发展

高质量的教学和高质量的学生学习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最根本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的素质、内容知识、教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是有效教学和优秀教师必备的要素。一个好的老师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传统的教学过程是围绕课程内容、教材、教师和学生进行的。高等教育的新形式要求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变革。由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师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教学不仅仅是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的传授,它还包括整个教学过程,以促进学生的学习[2]。优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保证全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从拥有教学技能转移到学习环境和课堂语境中。在高等教育中,学生可能试图以不同的方式解释和理解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材料。这种理解和学习过程的差异是自然的,应该被接受。学习方法需区分表层学习和深层学习,表层学习方法侧重于死记硬背,以满足考试等外部要求;深层学习侧重于努力理解他们正在学习的材料。表层学习容易导致低质量的学习结果,而深层学习往往促成高质量的学习结果。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关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改变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实践证明,人工智能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语言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充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强调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以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这为人工智能与英语学科教学的整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代社会,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教学和学习都不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同步过程。通常情况下,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是异步的、匿名的、无形的,这改变了教学实践和教师应有的能力。教师不仅是教师,而且是教学过程和课堂的管理者。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管理技能结合起来,教学变得更加灵活,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教学过程涉及教师、学生、教室环境和学习活动之间广泛而复杂的相互作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中,讲课方法是主要的教学方法,但有一些差异。教师在课堂中的授课更加权威,以信息为导向,注重内容。学生是知识内容的被动应答者,大部分是听讲者。课堂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缺少互动性,学生很少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给教学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事实上,人工智能使以技术为导向的高等教育的转变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范式转变。这种转变,改变了内容传递和教授的方式,教师不能仅仅是信息的来源。因此,教师角色的变化也导致了教学方式的改变,教师正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导师和管理者。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也改变了传统教师的角色[3]。高等教育的目标变得更加复杂,教师被期望帮助学生发展知识,解决问题,变得有创造力。学生们必须学会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另一方面,学习的性质多样化了,学生们不仅要从教师那里获得知识,而且还要从其他来源获得知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全球知识的丰富正在挑战着教师的知识权威。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问越来越多,这使得传统的教师比以往更有压力。尽管技术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好处,但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教师不仅要与他们的同事竞争,还要与数字世界中层出不穷的新知识竞争。此外,他们需要学习这些技术,掌握它们,并将它们与传统教学结合起来。

二、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使高校教学模式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是一个促进者,而不是信息的提供者。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通过增加设施和内容的访问与共享提供了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更多的设施,如模拟、虚拟实验室、可定制的内容和练习、自适应模块等,以满足个人的需求。有研究表明,现代化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材可以提高培训教材的质量。模拟教学实践的实例,与国内和国际专家在远程模式下的互动可以显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还为学习者提供了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因为它支持随时随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在线互动和小组讨论使教师获得更多的讨论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可能有助于打破教学与科研上的孤立,并构建一种相互联系的教师社区。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带来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电子学习、虚拟校园和学习空间等技术支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方式的另一种学习方式。慕课或在线课程成为与传统课程不同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将技术引入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它还为教师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如何教,为学生提供如何学的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作业,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辩论和测验。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学生既可以在教室里学习,也可以在其他场所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途径。新时代的学生,他们也被称为“网络一代”的学习者,这种灵活性和对技术的依赖给他们创造了新的机会[4]。“网络一代”精通技术,适应数字世界。在这方面,涉及数字技术的学习过程可能更有效。E-learning可以是同步的,这使得学生与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互动,并由媒体支持,如虚拟教室、音频和视频会议、聊天、共享白板等。

三、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挑战

技术是一种工具,它作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被教师广泛应用。传统教学的目的是将信息作为知识进行传播,更加注重对知识内容的掌握。事实上,技术现在已成为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媒介用以访问和理解教学知识内容。因此,如何构建相关的、与现代教学过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可靠的、相关的、适当的内容。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最重要的挑战之一。技术可以成为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的额外教学与学习的手段。问题是,这种教与学的模式使技术成为“附加的”,而不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将技术视为现有教学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涉及重新确定目标、重新定义课程、重新制定内容,并以平衡的方式校准教学,使技术不是作为一种替代,而是作为整个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教师来说,将教育技术有效地运用到混合教学中所需的能力是一项挑战。教师很难提供和管理在线课程所需的新技术,原因有可能缺乏经验,有时甚至缺乏信心。这有时会导致教师出现难以克服的焦虑情绪。教师们会发现,设计、管理和提供混合学习的在线元素是其面临的一项操作挑战,它会给教师的时间和能力方面带来特别的压力。

四、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混合式教学

混合教学设计是一个计划过程,包括对与预期学习结果相关的许多内容和过程问题的考虑。设计先于课程开始之前,灵活性是一个关键的设计考虑因素,设计不能是确定性和刚性的。设计是由教学理论决定的,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变化的条件需要教学随之进行调整。因此,设计和实现不能分离,教师是课程设计者,要求教师既要有教学内容,又要有教学专业知识。课程开始之前,混合学习在设计阶段需要花时间建立一个深思熟虑的、连贯的课程结构,这将使课程在交付和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中节省时间和精力。课程内容和活动必须与整个课程使用的教学方法和技术相匹配。然后需要通过协作活动制定策略,以继续发展团队凝聚力和实现共同目标。为了鼓励学生参与,在讨论主题的一开始就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但不应占主导地位[5]。教学设计中还需要注意评估和评价。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是诊断问题,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指导,以确保教学的持续发展。学生必须得到反馈和强化,才能参与到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来,并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教师的反应和关注是这个反馈过程中关键的部分。评估和评价对教学的结果有较大的影响,需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努力而实现既定的目标,包括小组项目、同行评估、报告、理论和模型构建,以及有组织的学术辩论。

五、学生参与人工智能混合式学习

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业期望的需求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一样,中国的中学生也接触到了快速变化的技术和数字环境。他们被认为是通过在学校内外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掌握使用数字技术技能的一代。当学生们参与新的智能学习活动时,新兴应用程序和软件塑造了他们的数字技术能力和在数字环境中学习的概念[6]。人工智能技术为他们提供了在教室之外学习的机会,移动学习的无处不在使他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和想要的时候学习。对学生来说,使用学习应用软件作为一种自主的移动学习活动,就像是他们学校课程的延伸。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智能学习实践可以被视为教学和学习如何嵌入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指标。学生在学校中承受着极大的压力,他们希望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得更加出色。当有机会使用智能学习设备时,学生将努力尝试不同的学习实践,这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取得相应的成就。然而,学生参与的混合式学习实践不仅仅是学校课程的延伸。学生们使用移动设备的学习方式似乎变得更加个性化。使用智能技术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上不那么被动,他们似乎开始习惯使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学习期望与需要。学生通过使用学习软件和辅助应用程序来开始新的学习,在这些学习过程中,他们评估自己的表现,寻找信息,评估信息,并将信息与之前的知识联系起来,而不是依赖于死记硬背。学生们意识到,完成测验和获取信息只是混合式学习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辨别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锻炼从多个角度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智能技术和应用软件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帮助他们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另一方面,在混合式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发生了变化。

结束语

人工智能教学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智能化;财务机器人;会计教育;冲击

人工智能从20世纪40年展至今,虽然没有普遍使用,但是在大部分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的公共区域已经普及。在计算机、银行、会计等行业已经开始使用人工智能系统,而且范围会逐步扩大、技术程度也会越来越高。迄今为止,我国对于人工智能对会计行业影响的理论研究基本上是总结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还没有指出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应用,从会计教育角度的研究更加少之又少。目前,国内外研究会计教育改革的文章较多,但研究财务机器人在会计教育领域应用的文章较少,财务机器人在我国会计教育领域上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2017年5月“德勤财务机器人”问世,人工智能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侵占财务人的岗位,财务人将面临就业和失业双重危机。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与此同时,我国会计教育将如何顺应潮流积极应对?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一、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现状

(一)人工智能的概念

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是计算机学科的一个分支,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以代码为基础进行目标实现,可以极速完成复杂的数学运算和数据处理问题,储存大量的数据源进行模拟运算,这些模式构成了人工智能运用的基础。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通过研究模拟人类现实活动的智能系统或智能机器系统,实现减少人类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企业常用的财务机器人系统所运用的技术

鉴于当前智能化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大多为初级领域,本文主要分析当前企业常用的财务机器人系统所运用的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财务机器人包括三个部分,光学字符识别系统、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电子财务记账系统。(1)光学字符识别系统作为财务机器人的眼睛,批量、快速的识别会计单据,且把识别出来的会计单据图片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2)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简称RPA,作为财务人工智能的核心流程,RPA可以通过录屏,完整的录制计算机使用者的应用操作,然后不断的模仿并重复对计算机操纵,从而成为虚拟劳动力。RPA的技术实现分为,录制使用者屏幕动作,自动生成脚本程序,手动修改和生成脚本程序,并根据最终的脚本程序反复执行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3)电子财务记账系统作为财务机器人的账簿,也是财务人工智能的基础要求之一,相对于传统的电算化账簿有了更多的出入,大企业运用更多的是SAP系统,而针对小企业运用更多的是MEGI系统。

2.人工智能在会计领域的应用现状

(1)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进程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和信息化的进程,“财务机器人”也应运而生。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可以帮助会计人员高效准确地处理基础的、机械的、单一的、重复繁琐的会计事务,大大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让会计人员可以从事更高层次的财务分析,财务工作由此变得更加智能化,也更加便利。(2)财务机器人可以确保数据计算准确财务机器人可以确保数据计算准确,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在财务机器人来临的时代,从事会计基础工作的时候,会计职能由核算职能向管理职能转变。会计人员要具备扎实的财务管理知识,以适应和应对财务机器人的出现给会计人所带来的冲击。(3)大型企业已争相试用财务机器人目前,我国大型企业已争相试用财务机器人。在2016年3月10日,德勤与KiraSystems联手,推出财务机器人H5,正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税务、审计等工作中。2017年,德勤首推财务机器人——“小勤人”。财务机器人得到了重视和发展,在会计行业,人工智能的表现越来越优秀。希望未来会计行业财务机器人的应用与发展也能够普及中小企业,让中小企业在智能化大潮下尽快融入其中,提高我们会计行业整体的财务工作效率。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

人工智能背景下会计人员需求调查分析是以会计人员就业需求为导向,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和结果评价,包括问卷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统计与整理等事项。调查问卷设计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整理获得的相关数据和资料;根据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会计发展趋势,积极应对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的出现。

(一)会计人员城市分布调查分析

从城市分布统计:一、二线城市的会计人员占比高达67.3%,从城市分布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会计人员的城市分布多在发达城市,相对来说对于事物的认知水平和接触机会比三、四线城市要更高,而且发达城市往往处于变革的最前沿,在变革的过程中可以更快接受到新的知识,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做好职业转型的准备。

(二)会计人员年龄调查分析

按照会计人员年龄统计:一线城市的会计人员,80后与90后占比高达69%,而70与60后占比为31%。从年龄段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会计人员的年龄构成相对来说都比较年轻,新事物与新知识的接纳程度和速度都比较快,为人工智能变革浪潮下进行职业转型奠定基础,迅速找准自己的站位。

(三)会计人员能力素质调查分析

近几年来会计人员的高学历分布有所提高,其中本科学历的占比最高,达到了51.6%,硕士占比30.5%,博士及其以上占比达到13.7%,大专及以下的学历的仅占4.2%,同时愿意进修的人员占到被调查人员的43.5%。由此可以看出当前一、二线城市会计人员的基础素质偏高,学习能力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于三线以下城市的会计人员,且提高自己能力的意识较强。

(四)会计人员参加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的调查分析

通过调查,企业财务工作中,有参加过人工智能技术培训的财务人员占36.68%,未参加培训的财务人员占63.32%。从调查的资料和数据上来看,企业对会计人员人工智能技术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尚不够重视,培训机制有待加强,使得会计人员能够及时适应新技术带来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财务。综上,从以上调查分析得知,以会计就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财务领域依然处于初级阶段,但依然对财务领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当前取代的是单一、机械化的工作,随着变革的深入,财务人工智能能够影响的岗位与范围会越来越广。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三、智能化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的冲击——以财务机器人为例

从以上调查分析中得知,人工智能虽然在财务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但依然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以下以财务机器人为例,分别从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一)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看

从会计人才的需求来看,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特质将发生较大转变,人工智能的发展减少了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了会计就业的门槛。首先体现为原始的手工记账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会计教育上和企业中早已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会计信息化软件及会计系统在会计教学和工作中的运用,到目前最新的智能化财务机器人的出现。财务机器人将从整体上降低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减少过去人工处理的大量会计数据信息。因此,在未来的社会需求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从业人员需求特质将发生较大转变,会计工作人员需求量必定会减少。会计工作融入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后,不仅会从现代信息技术上对会计工作人员提出更高要求,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还会提高会计就业门槛。

(二)从高校会计学生就业角度看

从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就业角度看,会计从业人员现阶段处于饱和状态。会计非常讲究实际经验和工作技巧,目前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行业性质特殊,职业相对稳定,工资报酬不错。因此,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直接导致会计核算人员失业危机。等到财务机器人普遍使用之时,会计教育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也会提高,会计从业人员不仅仅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传统的会计工作方式也要进行革新,仅懂传统会计的业务知识,对于人工智能系统一点也不了解是不能应对不久将来的会计工作。科技在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不断更新,传统会计的手工输入可能会在将来某一个时刻被淘汰,会计人员的岗位危机越来越明显,会计学生的就业何去何从?会计教育应如何与时代同步是高校会计教育者应思考的问题。

(三)从会计工作的职能来看

财务机器人出现后,从会计工作的职能来看,智能化将打破原有会计人员的分工和审计工作,将促进和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会计环境中以前的会计模拟实训课堂上的手工记账和一些存在机械,单一和重复的财务问题,相关的手工职位基本上不存在,原有设置的相关岗位的财务人员可以由财务管理者的会计岗取代,这使得以往的财务状况分工被打破。此外,财务机器人对审计工作也会形成很大影响,比如依据会计业务的类型或性质打破分工模式。一方面要增加精通财务和审计软件的技术人员,以适应人工智能审计工作需求,以便提高审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四)从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来看

从高校会计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目标来看,高校会计教育将面临着实质性变革。人工智能的到来,将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始重新制定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前,会计的主要职责是会计核算。因此,会计课程设定及会计教学内容都重视会计核算,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会计技能培训上,鼓励学生考取更多与会计专业有关的职业技能证书,让学生投身于考证中,会计毕业学生只会记账、算账,而不能成为企业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在这种会计教育状态下,将来的会计学生在会计工作中只会规范性、重复性的劳动技能,这些简单又重复的技术很容易被财务机器人取代。高校的会计教育如若不能及时调整或变革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内容,最终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会失去就业的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教育迫切需要调整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四、高校会计教育应对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出现的具体措施

(一)高度重视“会计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模式的融合

1.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上,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将改变原有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高度重视将“会计教育+人工智能”相融合。人工智能的普及和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会计教育的变革创新,会计教育必须要与人工智能紧密相连,在会计教育中嵌入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实施这种举措,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会计人才培养体系变得更加多样性,更符合时展潮流。原有会计人才培养体系中,专业课程的占比非常大,学生核算技能的培养,需要学习很多专业基础知识,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这些课程所占课程量和课时量都非常大,这些课程主要针对的是有较强替代性的低端核算技能,所以要尽可能压缩课程量和课时量,并增设与智能化相关的新课程,让会计学生尽快融入其中,增强自己的就业优势。2.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课程系统和培养目标要兼具灵活性和时间敏感性。目前,我们高校会计教育是滞后于技术发展和会计实践发展水平的。因此,高校会计教育应与时俱进,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依据时展需求作出相应有效的调整,积极推进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的变革,以确保高校的会计教育在智能化技术发展中永立不败之地。

(二)推进“会计教育+人工智能”模式的应用与发展

一方面,高校应增加资金投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人才与会计教育专家的合作。高校制定适当的措施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的会计教育方面专家。目前,高校大多数现有会计教师都不了解人工智能,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和会计教师之间的合作,加强会计教师对人工智能知识培训与了解,让教师真正理解人工智能在会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推进“会计教育+人工智能”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应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目前,高校人工智能在会计教育领域应用和发展上尚处于初级阶段,政府及教育管理机构对此并不够重视。因此,高校应积极争取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会计教育中利用人工智能促进高校教学的发展,将会计教育智能化作为未来高校会计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会计教育向技术方向引导与发展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依然会有部分工作必须要人类来完成的。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财务人不但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利用新技术去解决财务问题。因此,在会计教育上,向技术方向引导与发展,提升会计人员适应能力与技能更新能力是当前重要任务。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重复而繁杂的工作,高校会计教育也应革新,培养发展自己的战略分析能力意识,提高财务竞争力。会计人员在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同时也要对会计专业知识有所狩猎,而这部分综合人才目前较少。企业会计人员应对未来财务机器人的思维提供自身的经验和处理方式,使得自己能够更好地立足公司,为公司提供更好的会计服务。

(四)智能化加快高校会计教育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

智能化背景下高校可以针对以后会计学生的就业需求,建立健全会计人才培养体系,财务会计加快向管理会计转型。高校可适当增加管理会计、企业内部控制等课程的课时,同时还需增加统计学、数理统计等课时,以满足网络时代大数据分析和使用需求。为了满足现今的智能化需要,还可以设置人工智能课程,从大学开始培养研发人工智能系统的人才。国家也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可以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加强“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进入人工智能研发事业中,同时更要加大对专利的保护力度,让科研人员专心搞研发。同时企业也可以把人力资源从繁杂的会计工作中解放出来,高校可以多设立财务管理方向的课程,提升会计学生的就业实力。未来,面向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教育更加侧重企业财务预测、分析、决策,财务人员必须适应并接纳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并利用财务机器人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向管理型、复合型财务高级管理人才过渡,会计教育向管理会计转型,是目前大势所趋。

五、结语

高校是学习的摇篮,是会计人才培养和提升的地方。当前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大数据、云技术、区块链等技术已渗透到各行各业,在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将来,依然会有部分工作必须要人类来完成的。如今,利用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是大势所趋,财务人不但要懂财务知识,更要懂得利用新技术去解决财务问题。只有成为优秀的财务人,才不会被出现的财务机器人所替代,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企业做好财务决策和企业经营决策。因此,在会计教育上,培养高校会计人才适应能力,提升会计人员技能更新能力是当前重要任务。只有具备较强学习能力,提升会计人业务水平,提升会计人适应能力与技能更新能力,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较好地适应和应对智能化对我国会计教育造成的冲击。

主要参考文献:

[1]毛家慧.人工智能背景下财会行业发展趋势研究[J].财会学习,2018.

[2]于?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变革对财务管理未来发展的影响[J].国际商务财会.2018(10).

[3]卢浩伦,周洁怡,覃凤琼,刘庆克.应用型本科会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财务机器人应用的适应性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