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例6篇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1

2016年12月14日?政部的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801号(征求意见稿)――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指引对企业内部管理会计报告做了明确指引;国家卫计委《2015年卫生计生财务工作要点》中要求: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提高财务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分析和结果利用,做好决策支持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对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已经很难满足内部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构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则越来越迫切。

一、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和特点

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管理会计报告主要为单位内部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相关性信息,包括用于生产经营决策的作业成本信息、变动成本信息、机会成本信息等,用于投资决策的现金流量信息,用于控制的预算信息,用于考核控制结果的业绩评价信息等。这些信息构成了企业内部管理报告的核心内容。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也可概括为五方面,即管理决策、经营预测、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和战略规划等。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包括以下特点:

(一)提供相对及时和灵活的相关性信息

2014年10月的全球医院管理会计原则将“提供相关性信息”作为管理会计四大原则之一,即“帮助组织筹划和收集制定战略和执行战术所需要的各类信息”。与财务会计报告相比,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属于内部报告,主要是为医院内部管理层和决策层提供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时效上相对及时,形式上相对灵活,项目设置和展现方式上可以不受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严格约束,可根据内部管理需要进行编制和调整。

(二)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的目的是服务于政府管理和决策,是服务与医院外部相关者决策的信息。医院管理会计则是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和决策的信息,侧重点在于针对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各个方面进行实时反馈和分析,以便向医院各级管理人员提供有关战略规划、成本控制或科室运营方面的信息资料,从而为管理和决策服务。

(三)面向医院经营管理的未来

医院财务报告主要是反映过去的历史信息,管理会计报告不仅要反映、分析过去,而且要利用历史资料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考评医院的一切运营活动。医院管理会计报告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是摆在第一位的,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未来和控制现在。

(四)兼顾医院不同层面、不同主体的管理和决策需要

医院财务会计报告旨在反映医院整体的财务状况,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则要以医院内部各层级责任单位为会计主体,如医院层、职能部门层、临床科室层等等,应根据不同层次的使用者进行针对性不同的、详略不同的设计。面向院领导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战略层或决策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医院整体的运行情况,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指出存在的运行问题和需要改进的管理环节,作为决策依据;面向职能部门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经营层管理会计报告,需要关注不同职能部门对不同管理环节或管理对象的关注情况,如面向医务部门的管理会计报告需要着重医疗运行情况、医生工作效率、医疗质量反馈等等信息;而面向临床科室层的管理会计报告属于业务层管理会计报告,需将具体科室的业务运行情况、医生护士工作情况以及科室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方向给予明确的说明。

二、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与内容

本文按照管理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分析维度搭建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主要从财务效率、资产效率、患者分析和科室运营四个维度。

(一)财务效率报告体系

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反映医疗机构各层级(全院、各类科室和具体临床科室)的财务效率和效益情况。虽然公立医院属于非盈利组织,以“公益性”为目标,但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保持合理的抗财务风险能力以及良好的偿债能力都要求公立医院在保障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财务效率和效益。财务效率报告体系应基于财务会计报表和科室成本核算报表的基础信息和数据,基础指标应包括:医疗业务收入、医疗业务成本、边际贡献、总资产、总负债等等,分析指标应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例、成本率、边际贡献率等等。

(二)资源效率报告体系

资源效率报告反应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效率情况,也反映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广义的资源应该涵盖人员、场地和设备等等内容。在医疗资源稀缺的情况下,提高各类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是医疗机构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医疗机构的资源效率报告体系应该分别从人力资源效率、房屋资源效率、医疗设备资源效率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报告。人力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人均医疗业务收入、人均结余、人均检查人次、每医生负担出院人次、每医生手术量、每医生门诊量、每护士负担床日等等;房屋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单位面积结余、每床边际贡献、人均占用房屋面积、医疗用房占比等等;医疗设备资源效率分析指标应包括:医疗设备投资回报率、每万元设备检查人次、每万元设备检查收入等等。

(三)患者分析报告体系

患者分析报告从患者角度反映患者费用情况、患者来源和患者付费类型结构等等,卫生主管部门和未来医疗改革都对降低病人费用做出明确要求,这就要求医院层和科室层时刻监控患者费用水平和药品比例、卫生材料比例等等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患者来源(本市、外市或本省、外省等)是判断学科或医生专家个人影响力的重要依据。患者付费类型(自费、医保、公费医疗等)结构的分析有助于医院针对不同付费类型患者进行不同的费用管理和控制方法。

(四)科室运营报告体系

科室运营报告体系反应科室的运行效率、收治疾病的难易程度等情况,为临床科室的业务管理和分析提供实时的准确的数据反馈,科室运营报告分析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周转天数、三四级手术比例、CMI值、收治病种结构等等。

三、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充分利用财务和非财务信息

与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不同,管理会计报告由于其职能和应用范围的不同,其传递的信息不仅包括财务信息也应包括非财务信息,从而实现更全面的管理视角,才能提出更深入的管理决策建议。医院管理会计报告应该包括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CMI值、手术分级等等非财务指标和信息。同时管理会计报告还应包括内部和外部信息,尤其是同行平均水平、最佳水平,以及竞争对手信息,从而为内部管理提供标杆,为决策提供判断依据。

(二)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与事后反馈相结合

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属于事后反应,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管理会计报告的职能要求其将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相结合。医疗机构管理会计报告通过战略规划报告、全面预算报告等部分为单位提供了定量和定性的事前预测,并通过实时的、动态的专项资产或业务分析报告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改正从而达到事中动态管理和控制;最后通过总体的运营情况分析为医院整体或个别科室提供事后反馈和评价。

(三)与信息系统相结合

管理会计报告的数据应基于大量的医院财务会计、成本核算和医疗运行数据,为了保证管理会计报告的及时准确,这就要求管理会计报告与医院HIS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紧密衔接,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及时、准确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信息系统的支撑是提高管理会计报告效率和效果的重要保障。有条件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应逐步形成财务业务一体化,建成医院资源规划系统(HRP),并通过管理会计报表和报告经HRP产生的大量财务和非财务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分析,从而形成各层管理主体决策的支持信息。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2

【关键词】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

自2004年我国建立“实时、在线、基于个案信息”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至目前,全国100%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近98%的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和84%的乡镇卫生院均实现了网络直报,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对我国传染病疫情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对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评价内容一直主要集中在报告质量与管理环节上,尚没有对整个报告系统进行全面、系统评价,比如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完整性、有用性、灵活性、灵敏度等。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将全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东、中、西三部,并将每部地区按不同的医疗水平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段。在每个样本中随机抽取一个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一个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检查单位包括三类性质医疗卫生机构单位共168家: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中心和医疗机构。

1.2检查内容

1.2.1统计各省县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率和乡镇卫生院的网络直报率。

1.2.2统计各省分2009年1―11月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情况。包括: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县(区)零缺报率及综合指数。

1.2.3统计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和登记本使用符合率及登记完整率。

1.2.4统计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数据报告情况。包括从2009年1月至11月接诊传染病的相关科室的门诊日至、出入院记录本中医生诊断的法定传染病病例。

2结果

2.1 抽检6省的网络直报情况 抽检的6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2498家,已进行网络直报的占到95.12%;乡镇卫生院7960家,直报率83.92%。具体情况见下表:

2.2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

2.3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和登记本使用符合率及登记完整率。

按医疗机构等次进行比较,符合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省级、市、县(区)级、乡镇级,完整率依次为:县(区)级、省级、地市级、乡镇级。

2.4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数据报告情况。

3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168家医疗机构单位进行数据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不同地区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和管理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而目前影响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医务人员报告传染病的意识的强弱影响而表现出来的传染病报告培训少、培训级别低、医务人员诊断传染病水平低、缺乏报告传染病应有的工具及疾病控制机构对检查传染病报告的力度不足等方面。

参考文献

[1]TeutschSM,Churchill R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ublic health surveillance[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 腹泻病;直报系统;信息;效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popularize a direct network report system for diarrhea, which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operate, replacing all process of the original hand-making, delivery, sorting,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inquiry.Methods Adopting B/S model, the background would use Internet produc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database, the clients only needed to report the data on the Internet, thus established a reporting and monitoring network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disease control agencies. Results The system can report, sort and analysis the registered diarrhea cases timely and accurately, which was easy to inquiry, monitor and regulate. Conclusion This software is a quality control system for disease control agencie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It is able to facility synchronous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on of the diarrhea registration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to operate, high efficiency and worthy to be expanded.

【Key words】 diarrhea; the direct online reporting system; information; efficiency

对腹泻病例登记、检索数据及时报告和分析是预防控制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是医疗机构设立腹泻病门诊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疾病防治决策的信息依据[1]。多年来,我市腹泻病管理工作一直用较原始的模式运行,迟报、缺报现象时有发生;再者邮寄、传真等数据传输速度慢、清晰性差,人工统计麻烦、监管费时。为提高腹泻病报告质量,即时准确掌握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我市研发了腹泻病网上直报系统。该系统应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计算机普及的特点,实现了网上实时上报、统计、分析、查询、监管,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统计分析快捷等特点,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腹泻病疫情管理效率和质量。系统于2007年4月1日正式启用。

1 研究内容

腹泻病网上直报系统为数据库+asp操作系统制作而成,采用B/S模式,俗称浏览器模式,对客户端(基层报告单位)计算机硬件要求比较低,无论何种上网方式,只要能是Internet网就行。医疗单位分别用账户登记、采集腹泻病门诊登记、检索数上报,形成腹泻病统计报表。疾控机构根据对应的功能进行适时统计、分析、查询、监测、监控,其程序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获取信息量及时、准确。

1.1 腹泻病疫情报告 (1)县区级疾控中心疫情管理员预先设立乡镇数ID编号(序号为1、2、3…),填写镇名,设立8位数国标码。医疗机构登录账号密码与大疫情系统一致。登录上网后对收集的肠道门诊登记、检索病例数每旬第8~10日填写上报。(2)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系统提供的统计、查询功能,查询辖区各镇医疗机构旬报数、旬累计报告数及各单位和县区累计报告数,同时可查询报告单位应报次数和缺报情况。(3)市级疫情机构疫情管理员上网查询、统计、分析各县区级腹泻病报告情况。

1.2 腹泻病监测和监管 疾控机构根据各报告单位报告的腹泻病登记、检索数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腹泻病消长规律和各报告单位腹泻病登记、检索工作落实情况。

2 系统功能

2.1 实时监控 (1)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对各报告单位应报次数情况和实报情况进行对比,可查询缺报单位。(2)县区级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各报告单位报告登记、检索数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动态监测各报告单位报告数的增减和登记、检索工作落实情况。(3)市、县区疾控机构疫情管理员根据报告的登记、检索数进行横向、纵向比较,动态监测各地腹泻病的消长规律。

2.2 统计分析 疾控机构对有关数据进行及时分析,及时统计各单位腹泻病登记数、检索数,可为不同层次领导及时准确掌握有关信息,为管理者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2.3 信息交流 疾控机构可及时将传染病疫情最新动态、流行特征、防治措施、传染病管理新知识和新要求,以及各种资料、信息和计算机统计、分析结果网上,供各医疗机构学习掌握,同时各医疗机构又可在宣传反馈模板上与疾控机构进行信息交流。

3 成效

该系统实现了通过网络传输数据和信息,起到了实时监测和监控的作用。同时该系统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应用能力强等优点。大大提高了医疗单位、疾控机构的工作效率,摆脱了大量繁琐数据的收集、填报、核对、汇总、统计、分析、查询等工作[2]。同时该系统能及时准确全面反映腹泻病发生发展的动态信息,为管理者提供可靠管理依据[3],有目的、有重点地开展监管和指导工作,避免监控工作难以到位,提高了管理部门的监控水平,实现了腹泻病报告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

3.1 提高快速应变能力 各医疗单位对腹泻病例及时上报,疾控机构能迅速收集、统计、分析,各级领导能迅速获取信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2 腹泻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时监控、使管理部门能迅速动态掌握各地报告情况,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能迅速发现报告单位对腹泻病登记报告落实情况,采取追查等相应措施,从而提高腹泻病检索率及总人口检索率(江苏省要求腹泻病检索率>10%,总人口检索率>1‰)。通过2002、2008年统计分析,2007、2008年实行腹泻病网上报告后,登记数比2002—2006年提高273%,检索率由原来14.9%提高到 16.7%,总人口检索率由原来 0.36‰提高到 1.1‰,见表1。表1 扬州市2002—2008年腹泻病登记检索情况统计分析

3.3 降低了迟报缺报现象 应用该系统前往往由于送报表的过程或传真机自身问题,收集常因时间限制及工作人员责任心问题,出现部分单位迟报甚至缺报现象。由于系统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从而缩短了上报时限,又因系统能及时发现缺报单位,便于及时追究,从而在根本上杜绝迟报缺报现象。

3.4 提高疫情分析数据的准确性 系统应用前,每月统计数据都是由人工统计,费时且易出现计算错误,人工报表常因字迹不清及传真效果差等原因数据难以辨认,从而造成疫情数据可靠性差。该系统能迅速清晰统计报表,避免了计算误差、辨别不清等问题,保证了疫情分析的准确性。

3.5 提高工作效率 该系统应用省去了手工填报、传递、整理、统计、查询等繁琐费时过程,统计分析快捷,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例如原来县(区)疫情管理单位统计报表每旬至少耗时4h,而利用该系统仅需几分钟。由此,将疫情管理人员解放出来,将精力投入分析的结果指导监管上来,能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腹泻病的检测与控制。

3.6 加大监管力度 该系统使用之前督导检查资料部分由疫情每旬查阅资料上报情况才能了解各医疗机构腹泻病管理情况,而且很难有简明结果说明。使用该系统后,各地腹泻病登记检索情况一目了然,横向、纵向情况比较也能迅速掌握;大大缩短了督导周期,加大督导管理力度。

3.7 方便信息交流 该系统使用后,相关新政策规定要求能及时传输到各医疗单位,医疗单位与疾控单位又可通过此平台进行工作交流,从而提高了疾控机构与医疗机构的信息沟通[4,5]。

4 讨论

该系统上网方式要求低,B/S模式又具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易于专业人员熟练掌握,有很好的普及性。系统对数据集中处理杜绝了手工填报、传递、整理、统计、分析、查询的繁琐,大大降低了迟报缺报现象,从而提高了疫情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报告质量[6~8],增强了监测、监管功能,方便了信息交流,大大增加腹泻病登记检索工作管理质量,有助于管理者及时制定对策,及时采取防控措施。该系统有很好的使用价值。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已实施了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尽管子系统较多,但腹泻病网上直报仅被我市极个别地区使用。本系统研发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规范腹泻病报告工作科学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1 李桂刚,孙成阳. 疫情管理亟待规范.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04,20 (2):127-128.

2 韩光红,马静,张习坦,等. 军队疫情监测系统的建立与监测方法的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7,18(S:S):70-71.

3 钟初雷,陶映. 医院传染病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15(12):397-399.

4 蒋景华,陈文光,陶映.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14(4):419-421.

5 刘幼英, 靳桂明, 陈大军,等. 医院感染监控软件在医院感染信息管理中应用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3,13(2):144-145.

6 李英,王晋生,张庄. 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医院感染和疫情报告数据实时监控管理.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2,12(9):692-693.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PDCA循环;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率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01

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1]。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2],是由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W.E. Deming)首先提出的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八个步骤: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理(Action) ,八个步骤是四个阶段的具体化:分析现状、建立目标、分析原因、制定计划、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固化成果、今后计划[3]。2016年本院质控科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在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管理工作中,不断进行制度、上报流程的改进,有效提高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运行效果显著。

一、计划(Plan)

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

本院是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在编固定床位2500 张,根据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中的医疗不良事件管理A 条款要求: 三级医院不良事件要达到每100 张固定床位上报≥20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3%的调查对象对自己发生的不良事件不愿意主动上报,调查发现少数科室存在漏报现象。我院2015年7月医院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率为84.9%,与国内同水平医院比较存在差距[4]。也不符合三甲复审的要求。

2.成立CQI小组

不良事件上报涉及医务科、护理部、药剂科、输血科、设备科、院感科、机电工程科、总务科、计算机中心等多个部门,需要多部门协同开展工作。由质控科牵头成立跨部门CQI小组,共17人,进行头脑风暴,广开言论,讨论我院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等。

3.原因分析

为了调查影响不良事件上报的原因,我们在2016年1月做了一次不良事件报告的现况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由调查员发放问卷,问卷以无记名形式填写后当场提交。共派发问卷86份,回收有效问卷83份,有效回收率96.5%。

统计学方法:调查表数据由统计员采用Microsoft Excel 录入,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两组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

4.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CQI小组运用鱼骨图、柏拉图等工具找到了工作繁忙或怕麻烦(占46.0%)、担心被处罚(占25.2%)、担心对以后有不良影响(占10.8%)三大真因,这3个因素累计占了82.0%。。

5.设定目标值

通过本院CQI小组多次讨论,最终将医院不良事件上报率目标值设定为93%。

二、实施阶段(Do)

1.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措施分析

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最有效的措施是报告程序简洁化,其次是有上报免责奖励制度、加强知识培训、信息及时反馈,加强宣传等。

2.建立院内网络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及数据库,简化流程。可按照日期、科室、发生场所、事件类别、事件等级等查询,管理部门及时知晓、处理不良事件。

3.加强对全院医疗人员进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制度的培训、宣传和考核,监督职能部门执行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主动上报无责制度,落实鼓励医疗人员主动上报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奖励制度。鼓励主动及时报告,对主动报告当事人免于处罚,不会对个人造成影响。

4.信息及时反馈,及时发现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医疗流程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每个季度全院公示学习。

三、检查阶段(Check)

通过上述措施的有效实施,不良事件上报率由2015年7月84.9%提高至2016年7月的94.3%,提高了9.4个百分点。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也大幅提升,2016年不良事件规范管理后,全院上报不良事件1065件,符合三甲复评A标准(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 件),达标。

四、处理阶段(Action)

质控科制定医院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流程;制定不良事件上报处理流程;统一不良事件报告表、统一科室上报负责人;建立院内网络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直报系统和数据库;制定全院员工不良事件主动上报奖励制度;及时反馈改进措施,信息共享,院领导等决策部门能及时知晓并处理全院不良事件。

进一步总结这次PDCA循环中尚未解决的问题,把它们转到下一个PDCA循环,目标是不良事件上报率达到95%。

五、结语

将PDCA循环应用于医院安全不良事件管理,提高了不良事件的上报率。通过CQI 小组团队的协作,使需要跨部门合作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及早发现医疗安全隐患,采取积极干预措施,防范了医疗事故发生,医疗质量得到提高,保障了患者安全。[5]减少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提升了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石璞砚,黄淑萍.t疗不良事件管理浅析[J].现代医院,2016,16(9):1337-1338.

[2]陈晓红,王吉善.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室管理[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3]邱琴,杨小梅,符代雪.PDCA循环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5,9:166-167.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5

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目前的财务分析体系已经得到很大改进,且目前也还在不断完善。数据、信息分析内容及方法不断向多样化发展。信息使用者通过对报表进行分析可对医院发展过程中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业绩等信息进行充分了解,进而为医院的发展决策提供可靠参考依据。但是由于财务报告在产生过程中受诸多因素影响,同时财务报表分析系统自身存在局限性,导致财务报表分析存在局限性。

(一)财务报表自身存在局限性

第一,信息内容缺乏完整性。在医院财务信息中,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信息内容缺乏完整性。局限性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历史信息的提供主要遵循统一货币计量原则,而对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具有较高价值的管理员工素质、预算信息、人力资源、劳动生产率、医疗质量及其运营指标等信息则未被纳入财务报表体系中。其次,财务报告缺乏差异性。因为信息使用者的对各种信息的需求及信息的获取途径存在差异性,财务报名有时无法满足部分有特殊信息需求的使用者。最后,财务报告长期以来均忽视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第二,财务报告信息反馈缺乏及时性。按照会计分期进行假设,在现阶段的财务报告体系中主要应用的是定期报告制度,相关会计信息的报送存在较为严重的滞后性,对信息的及时性造成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会计工作中,相应增强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就必须首先保证报告财务信息具有及时性,滞后的信息报告对信息使用的决策会产生消极影响。信息反馈的滞后会大大增加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风险,影响决策的科学性。所以,为了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更多需求,必须不断提高财务报告信息反馈的及时性。

(二)财务报表的分析理论及指标存在局限性

第一,分析理论存在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财务报表分析缺乏理论研究,且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效结合。报表分析缺乏理论研究导致报表分析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导致数据分析工作缺乏专业化。目前,多数医院财务部门工作人员是编报者的同时又是报表分析者,专业性较低。其次,在项目及结构的分析过程中,报表分析者均是将分析重点放在医院的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中,而忽视对所有者权益项目进行相应分析。最后,信息阅读分析方法适用性较小。财务报表阅读在较大程度上受会计方法变更的影响。比较分析法是信息使用在进行财务报表阅读时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方法。但使用该种分析方法必须具备相应的前提,其前提为存在可比性的不同医院间和不同时期间。第二,报表信息分析指标存在局限性。在我国现行报表分析体系中,财务指标是医院管理者对医院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进而制定发展决策的主要依据。报表分析者主要根据多项财务指标对医院现阶段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经营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定。因此,当财务指标缺乏完整性时,各项指标与财务各个项目的划分、指标所体现出来的含义就无法客观、全面、真正地对医院的经营状况进行反应。随着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新技术、信息经济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人力资源、医疗质量、市场占有率等各种各样的非财务指标对医院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在对财务报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必须要高度重视对这些非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和评价。

二、处理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的相关措施分析

现阶段应用的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为财务报告的改革和完善指明了道路。有效地对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处理,可有效提高医院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各种需求。处理财务报表自身局限性的措施具体如下:第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目前使用的医院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第二,在财务报表中增添相关的预算信息,医院基本数据信息。第三,加强对重要的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的核算,丰富会计信息的内涵。对会计分析理论、方法及指标局限性的改进:第一,加强分析的理论性研究,为财务报告体系的完善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推进地方同级别医疗行业的标准比率建立,便于同级别医院进行对比分析。第三,充分结合多种分析方法对财务报表信息进行解剖挖掘。第四,增加非财务分析指标的分析。第五,在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结合政府医改目标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医疗统计分析报告范文6

【关键词】 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关于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已有许多文献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和规范县、乡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管理水平,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要求,凌云县每年都组织开展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现将2007~2008年凌云县县、乡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

凌云县共调查十个医疗卫生机构。县直医疗卫生机构2个,乡(镇)卫生院8个。

2.调查内容

县、乡各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情况和疫情资料管理、疫情的报告登记制度及执行情况。

3.调查方法

按照《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的要求,对县、乡各医疗单位2007~2008年1~9月份登记的全部门诊日志(内、儿、急诊、呼吸、皮肤性病等科)、全部出入院登记(内、儿、传染科)和化验室登记薄进行全面检查,将被查出的传染病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和化验室传染病确诊阳性结果的病例(病种包括病毒性肝炎、甲肝、乙肝、痢疾、淋病、梅毒)与该院传染病登记本核对,同时登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查对,凡没有排除的或网上没有报告的病例均属于漏报病例。

4.统计学处理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疫情报告管理情况

各医疗机构均设有疫情管理领导班子和保健科,有专人负责疫情登记、报告、统计和自查等工作,制订有较完善的疫情管理制度及保健科工作规范等。

2.漏报情况

2007~2008年共查出传染病447例,漏报180例,漏报率为40.27%,其中2007年和2008年的漏报率分别为43.55%和36.18%,年度漏报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2.49,p>0.05),漏报率相当。见表1。表1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3.各种传染病漏报情况

本次调查中没有发现甲类传染病,查出乙类传染病9种,漏报率为29.41%,丙类传染病4种,漏报率为49.38%。各类传染病中,漏报率居前5位的分别是:第1位是梅毒(100.00%),第2位为感染性腹泻(63.24%),第3位为出血性结膜炎(51.46%),第4位为风疹(43.75%),第5位为病毒性肝炎(40.00%)。见表2。表2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4.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9.22%,乡级漏报率为36.6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5.97,p<0.05),县级漏报率较乡级高;报告及时率县级为100%,乡级为70.29%,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23.23,p<0.01),县级报告较乡级及时。见表3。表3 2007~2008年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略)

讨 论

调查结果表明,凌云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两年共查出447例,漏报率为40.27%,高于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的13.20%[1],也高于2005年全国250家医疗机构平均漏报率的23.14%[2]。从漏报的病种看,主要是乙类传染病梅毒、病毒性肝炎及丙类传染病的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和流行性腮腺炎,与刘丽华等报告[3]柳州市法定传染病漏报的病种相一致。漏报比较严重的是梅毒、病毒性肝炎,前者为检验室检验发现,检验室检验员根本不知道需要报告疫情,而检验室检验员与临床医生又沟通不够而造成漏报。后者是乡(镇)卫生院临床医生法制观念淡薄所致。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等,漏报的主要有3个方面原因:①感染性腹泻、出血性结膜炎、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是按照丙类管理的传染病,临床比较常见,医生意识淡薄,认为不足为奇而不报。②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为慢性传染病,存在同一病人反复就诊的现象,加上门诊病人较多,病人流动量大,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③乙型肝炎、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主要是检验室与门诊医生相互之间没有衔接好,门诊医生给患者开具检验单后,患者从检验室直接将检验阳性结果带走,而检验室也未将阳性结果及时反馈给门诊医生造成漏报。

从县、乡医疗机构漏报情况看, 乡(镇)卫生院传染病漏报情况反而少于个别县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是这些单位的领导比较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有健全的传染病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有熟悉业务的专业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漏报率较高的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由于传染病管理报告制度不够完善,落实不到位,临床医生对传染病报告管理不重视,领导督促检查不到位,加上传染病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抓传染病报告和开展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为此,今后必须加强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传染病防治法的普及,提高其对法定传染病的报告意识。

通过传染病漏报的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搞好县一级法定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各医疗卫生单位应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和检验室登记的管理制度,统一制订各种表格,并认真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同时应建立检验室与门诊沟通制度,使检验室传染病阳性结果能及时反馈到门诊临床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组织卫生监督机构和疾控机构联合起来对本辖区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对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迟报、漏报、不报)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确保《传染病防治法》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黄丽华,林桂新,卓家同,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管理及报告质量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8,12(2):177-179.

[2]施小明,马家奇,王丽萍,等.2005年全国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6,21(9):493-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