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例6篇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1

[关键词]教学计划 教学运行 课业组织 规范化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18-0178-02

一、引言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一直是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教学管理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教学管理是对于高校在教学工作过程以及教学步骤的管理,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制度以及措施对在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师、课程、学生以及形式方法和实施手段的协调组织和监控管理。教学管理必须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是保证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运行秩序的重要保证。

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高校在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2]:

1.缺乏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没有与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

2.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不高,缺乏人性化,没有体现“以师生为本,一切以师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理念,导致教学管理工作中无法可依,不按原则处理问题,不按章办事,教学秩序混乱。

3.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业务能力、素质、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熟练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本研究对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规范了教学计划管理,优化了教学运行管理流程,提高了教学管理队伍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确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

理念是先导,是灵魂。只有实现管理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创新。坚持“以师生为本,一切以师生为中心”,结合东北大学建设“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以及“培养和造就具有远大抱负和国际视野,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教学,为了教学一切”的教学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对本科培养计划与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进行了深入研究。

三、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

教学管理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能够有效地节省时间、人力,提高管理效能。教学工作周期性、稳定性的特征决定了大部分教学管理日常工作内容可以实现程序化,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化的合理性也进一步反映了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的程度。[3]

(一)规范教学计划编制流程

学院负责指定相应的基层学术组织中具有丰富本科教学经验的教师为负责人,在科学考察、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制(修)订“本科生培养计划”,该计划由学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制(修)订工作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学院上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制(修)订的培养计划一经确认,原则上不得修改,如遇特殊情况必须进行调整时,各专业培养计划制订负责人需填报《东北大学培养计划变更申请书》,经学院本科教学培养计划制(修)订工作委员会审批通过,并由教务处上报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审核同意后备案。

另外,若该专业有委托其他教学单位承担课程的情况,在制订培养计划时须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并签订《跨学院、跨专业承担课程教学任务书》,双方备案。

(二)规范教学计划执行

1.严格执行培养计划,以保持教学工作稳定运行,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各专业负责人及各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应时常审查本专业培养计划的实施执行状况。

2.每学期各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根据教务处下发的《关于核实修改本科生学期计划数据的通知》组织教师核实相关专业的学期计划,该计划一经确认,不得变更。

3.二级教学管理部门应责成各基层学术组织负责人及时组织落实本单位的教学任务,组织课程主讲教师按照《东北大学校历》、《教学环节一览表》及《教学任务书》的要求,填写《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和《教学日历》,同时向学院教学管理部门提交电子版文档。

(三)规范教学课业组织工作流程

教学课业组织包含了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制订与管理,各学期教学运行表、上课课表的制订,教学资源的调配,课程考核、学生成绩、教学档案的组织管理,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学籍管理,信息反馈,教学督导等。[4]由于涉及内容多且复杂,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图1给出了东北大学本科课业组织工作流程。表1给出了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课业组织工作进程。表2给出了学院教学管理部门课业组织工作进程。

四、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做好高校的教学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学管理队伍。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来,高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专业划分愈来愈细化,学生人数激增,教学管理人员工作量不断加大,导致他们忙于处理繁琐的日常事务,进修提高的时间、机会和渠道越来越少,从而导致教学管理队伍的教学管理知识严重不足,业务能力不高,创新意识不强。[5]

教务管理工作实质上是服务性工作,其服务对象是工作一线的教师和全体在校学生,教学管理人员只有牢固树立“以师生为本,一切以师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才能建立服务师生的服务意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由于在工作中规范了管理流程,必须让教学管理人员熟悉掌握,为此我们编写并出版了《东北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运行管理手册》,确保教学管理人员每人一本,随时学习。

由于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用了计算机管理,必须让教学管理人员熟练操作,加强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每学期都召开一次教学工作研讨会,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为了考核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的掌握程度,建立了试题库,供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学校和考核测试使用。

五、实践效果分析

通过对本科教学计划和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规范了教学运行管理,制订了教学管理流程。在此基础上,编制并出版了《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管理手册》,并面向全校师生发行;对全校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了多次培训和考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教学效果明显。

从实践效果看,本科培养计划管理与教学运行管理规范化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全校教学管理人员、全校师生的一致认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提升了教学计划的权威性,做到了教学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教学计划是高等学校实施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指导性文件。通过本科教学计划的实施,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同时,通过研发本科生培养计划打印查询系统,保证了纸质培养计划与“教务管理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即时性,进一步提升了培养计划的权威性。

(二)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宗旨和服务态度

教学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实施教学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开发本科生培养计划打印查询系统,开通了网络查询功能,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的宗旨和服务态度,做到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师生,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活动的有序、高质、高效地完成。

(三)促进了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实现教学管理工作的程序化,促进了教学计划管理和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优化了业务管理流程。

(四)提升了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通过规范工作流程,编写并出版了《东北大学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运行管理手册》,对教学管理人员特别是教学管理工作新人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效地保证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起到了辐射、示范带头作用

近两年来,来自太原科技大学、宁夏理工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的同仁专门来我校学习教学计划管理与教学运行管理经验,并对东北大学教学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等多所大学已经采用本管理模式,本成果起到了辐射示范作用和带头作用。

2012年,我校开通了培养计划网络管理平台,首次做到了学生一入学即可通过学号登录、访问本科生培养计划管理系统及时、有效地查询、了解本专业的培养计划,从而可以使学生一入学就可以根据培养计划科学、有效、合理规划学习生涯和发展路径。同时,本科生培养计划打印管理系统的推广,实现了培养计划联动管理,有效减少了以往培养计划修改的随意性,实现了东北大学教学管理水平整体跃升。

[ 注 释 ]

[1] 郭翠婷.论高校教学计划管理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66-167,170.

[2] 李志友,代洋,虚占春等.教学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策研究报告[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教育学刊),2008(7):68-71.

[3] 颜涛,郑辉.关于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思考[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8-40.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2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数学教师 教育发展 改革

1引言

“国培计划”提高了骨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和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近三年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成功举办了“国培计划”数学班6个,培训学员360余人。2013、2014年在省绩效考评中获得三个第一,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纵观以前对“国培计划”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培训本身,研究培训的模式,方法,意义及成效,见文献[1-7],但针对“国培计划”对大学教师教育的推动作用研究较少,见文献[8-9],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实证。根据数统学院实施国培计划的具体情况并调研师生加以实证,总结得出“国培计划”对数学教师教育的理念更新、专业建设、培养模式、学生技能与就业等方面都起到巨大地推动作用。

2国培计划推动数学教师教育发展与改革,作用显著

2.1推动了教育理念的更新,促使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

2.1.1教育理念得以更新

通过国培计划,充分认识到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是国家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教育理论的更新以及教师教育自身的发展,开放性、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体系正取代封闭、结束性的师范教育体系。在国培计划实施中认真学习了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旨在推动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的观念更新,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为主动适应教师教育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及数学教育教学规律的要求,数统学院更新了教育理念,注重职前职后教师教育一体化。国培计划的实施促进把职前的培养和职后的培训有机结合,把对师范生的培养融入到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过程之中,即做好当前的培养,也注重师范生终身学习的需求导引和能力的提升。

2.1.2教育目标定位得以进一步明确

在未实施国培计划前,数统学院数学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培养知识型的数学教师,重视学术性,现在人才培养方案里明显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实习由8周提高到18周,注重师范性和实践性,放眼未来,培养基础扎实,有教育激情,能创新,善于学习,实践技能突出的未来应用型数学教师。由封闭的办学模式走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开放办学模式,由培养知识型人才向应用型转变,追求内涵发展。

2.2推进了专业建设发展,提高了办学水平

2.2.1师资队伍得以优化

现在教师教育主要矛盾是提高质量的要求与培养培训能力的矛盾。要想提高培养能力,就需要大量懂得基础教育的教师。随着国培计划的实施,采用中学教师和高校教师同堂授课评课,同堂培训,讨论交流,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提升了对基础教育的认识,掌握了新的教学方法,能充分满足现在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需求。另外,聘请一线优秀教师为客座教授,和湘南各地区的教科所、重点中学联合,吸纳了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优秀学员和培训专家参与到本科师范生培养中来,师范生同时得到高校教师理论的指导和中学教师的实践指导。

2.2.2促进了教师教育学科建设,教研水平得以大幅提高

应国培计划的实施需要,数统学院加强了数学教育学科建设,组成了一个稳定的培训小组,小组由8人组成,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士1人,专门负责教师培养与培训,并形成数学教育学科梯队。这几年的教师教育科研与教研实施了很多举措,取得了可喜成绩:其一,国培计划促使数计系深入分析未来数学教师的需求,找准本科师范生培养的问题之所在。其二,加强了数学教师教育的科研,解决了数学教师教育的实际问题,特别是深入研究了MPCK(数学教学知识)理论,并用于教师培训和培养的实践中,找到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新的生长点,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其三,国培计划让教师得到一批造诣深厚的数学教育专家的指导,教研能力提高。并得以与一线的教研员和骨干教师深入交流,共同解决问题,为教研开辟了新路径,掌握了新方法。教学成果丰富,获得省教育厅教研课题3项,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

2.2.3课程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

国培计划实施前,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以数学学科为体系的新的教育理论缺乏,缺乏对中小学实践的研究,实践性课程薄弱,课程不连贯。现在提高了实践课程比例,教学方法得以改进,增加了教师教育课程比重,提高了教师教育课程与基础教育的契合度。提高了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国培小组向国培专家学习了MOOC、微课的制作,进一步学习了几何画板等数学软件,大大提高了师范生信息化能力的培养。加快网络课程建设,有6门课程得到初步建设,获省级名师空间课堂立项1项。

2.2.4教师教育资源和条件得以改善

应国培计划的需要,开发了数学教育报精品集,数学口诀,数学教学绝招,精彩一课新设计等教学资源。投资5000多元建设了教师教育文化长廊,订购数学文化、数学教育学报等杂志1000多册,购买了录像机、多媒体计算机、摄像头、几何画板5.06、Camtasia Studio和超级录屏7.4.0.1等设备和软件,办学条件得到加强,充分满足教师教育信息化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数学应用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获得省级立项,能更好地完成教师培养与培训。

2.3促进了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加快了教师培养与培训一体化进程

2.3.1促进了教法改革

国培计划实施以前,教师授课主要是灌输式讲授,不能满足新课改数学教师的培养需求。现在已有15位教师为国培计划学员授课90余次,在授课前都潜心研究,并与学员深入交流,大大提高教学水平和对基础教育改革的认识。充分掌握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有效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本科生的培养中,效果非常好。国培小组有1人获湖南省青年教师教学能手,1人获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3人获院十佳(青年)授课教师。

2.3.2建立了大学习共同体,培养培训紧密结合

搭建教师培养培训交流平台,已建成并成功运行网络研修社区――数学教师教育网,QQ群等。实施大学习共同体计划:通过网络研修社区,学员、高校教师、一线名师、教研员、基地校教师、师范生,往届学员和校友共同建立的大学习共同体,互相启发和研讨。将在职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新的体会反馈到师范生的学习体验中,使得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体会感悟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激发师范生的学习热情,打好入职心理准备。实施“参培学员与本科生结对子一体化培养”,让本科师范生和参培学员一对一结对子,参培学员为师范生传授教学经验,师范生为参培学员学习数学软件、信息技术以及生活方面提供帮助,取得双赢。

2.3.3加强了实践教学

顶岗实习、置换培训是实施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融合贯通,解决农村师资力量薄弱矛盾,提高师范生的教学实践水平,提升毕业生从业素质,推进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了师范生实习环境,增加了实习时间和授课量。师范生得到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得到一线优秀教师的指导,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促进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加强,教学能力提高显著。

2.4提升了师范生的技能和素质,有效促进就业

2.4.1大幅度提高了师范技能

通过以上各种举措,数统学院的师范生专业竞争力显著增强,学生几何画板、计算机编程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部级奖项。在近几年的学院师范生教学比赛中蝉联一等奖,获一等奖共10余次,而国培计划实施前,每年的成绩基本上是二等奖和三等奖。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乐教、善教、能教,具备浓厚的教师情意、坚定的职业态度和高尚的价值观。现在学生在师范技能社、数计映像的带领下,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讲课、说课、练课,蔚然成风。

2.4.2师范生培养、特岗培训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促进了学生就业

把师范生培养、特岗培训与国培计划有机结合,把特岗培训作为有机协调的连接点,既设计好每个时期的任务与目标,也充分保持整体性,做到逻辑一致,前后连贯。特岗教师培训本科生达300多人,考取率在90%以上。数统学院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居全院首位,一批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毕业生应聘到株洲景弘中学、衡阳市成章中学和船山中学等知名学校,用人学校对数统学院师范生表现出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教学水平非常赞赏。

3结论

国培计划的实施有效推动了数学教师教育的发展,更新了数学教师教育理念,使得办学目标更加明确,推动了专业、课程建设,优化了师资结构、课程结构,提高了教学教研水平,加快课程信息化,促进了教学条件的改善,增强了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改进了教师培养模式,较快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师范技能,有效地促进了培养培训一体化进程,进而也促进了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朱旭东.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2]余新.有效教师培训的七个关键环节――以“国培计划――培训者研修项目”培训管理者研修班为例[J].教育研究,2010,361(2):77-83.

[3]陈晓娟.教育叙事研究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的实践与探索[J].继续教育研究,2009,(4):124-126.

[4]高汝伟.“参与-分享”培训模式在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运用[J].辽宁教育研究,2010,(10):51-54.

[5]况红.有效实施国培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113-115.

[6]廖慧萍.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继续教育的困境与希望――国培计划引发的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2):77-79.

[7]黄佑生.国培计划:为教师培训导航[J].湖南教育,2010,(10):32-33.

[8]何声钟.基于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33(5):42-44.

[9]付军,刘鹏飞,徐乃楠等.数学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系统工程的实施与思考[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2,(5):121-122.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3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学术权力;行政权力;制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015-02

自2000年以来,我国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由于研究生办学历史、规模和经验等原因,也出现诸多的体制性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制度设计方面存在不合理问题。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中,合理行使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完善地方高校培养模式和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孙友莲认为要有效提升招生管理灵活性、提高考试方式科学性和复试规范性及完善免推制度合理性;刘越男分析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树立正确的学历观、完善课程考核体制、健全教育管理系统及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等对策。

因此,有必要全面梳理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过程涉及的学术和行政权力,完善二者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制度设计,改进研究生培养机制,力求为社会输送较高质量的人才。

一、研究生招生入学制度设计

1.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基本情况。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的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具有研究生招生资格的共计780个单位(含科研院所),地方高校有216所,具有博士授予权的高校有167所,只具有硕士授予权的地方高校有216所。期中,地方高校计划招收博士研究生13605人,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73419人,无博士授予权的地方高校共计划招生81418人,具体硕博士招生比例如图1和图2所示。(以上数据依据《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

2.招生考核环节制度设计。研究生入学考试具有选拔性,需较准确地衡量考生的业务水平,研究生的招生宣传环节主要是行政事务,而命题考核环节主要是学术事务。

(1)高校的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主要负责,学术委员会进行辅助,共同制订招生简章及招生计划。

(2)对生源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生信息管理制度,如考生的年龄、学历等都要有相应的制度限制;本科院校是“985”或“211”的考生考入一般院校,将得到高额奖学金。此项工作主要由招生办公室执行,计算机网络中心辅助完成。

(3)专业课自主命题制度。由各院(系)中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高级教师成立命题小组。考试科目一般要符合研究生培养阶段的目标,试题难以程度要适中,也要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并且实行全称保密制度。

(4)复试制度逐步完善。复试要考量的是考生对于必备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力求较准确地衡量考生对专业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各高校复试考核标准不一,复试制度还未健全,导致初试成绩成为主要的衡量对象,如研究生入学奖学金制度等级就是通过初试成绩决定的。

二、研究生学业培养环节制度设计

1.研究生培养的重点工作环节。研究生正式入学后,按照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再根据导师的研究方向及个人的学习能力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在入学后第三学期将进行硕士论文开题工作,开始准备论文写作,并且专业型硕士需要完成为期半年的专业性实习。研究生将课程学分修满、完成实习或科研工作、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校学位评定委员将授予此研究生硕士学位。

2.学业培养环节制度设计。(1)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计划则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科研能力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确定,其影响着研究生课程的选择,也间接地影响着课程考核后学分的获得。培养方案是组织教学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首要环节,其制订、执行和修订主要通过学术委员会完成。(2)课程教学制度设计。研究生课程大体分为公共必修课及一级学科课、其他选修课及二级学科,前者采用笔试的方式,后者采用考查的方式。经考核合格的研究生即能取得课程的相应学分,最终获得的总学分是衡量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在课程安排方面,如编制课程表、根据专业人数安排授课教室、制定并执行考核管理办法及成绩录入与归档等均属于行政事务,主要执行人员是研究生培养办公室,教学秘书起到协助作用。在教学安排方面,如任课教师授课、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命制考题、评定考核成绩及提交教学相关资料档案等均属于学术事务,主要由任课教师和教学秘书完成。

地方高校的培养模式多数沿袭本科的教育模式。任课教师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研究生学业培养中,形成学术事务与行政事务交叉的制度模式,需要行使学术权力的学术委员会及导师和行使行政权力的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及教学秘书积极协调配合,达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标。

三、研究生综合管理环节制度设计

1.研究生管理阶段重点工作环节。综合管理研究生的过程复杂、工作环节烦琐,大部分重点环节为行政事务。

2.研究生管理阶段制度设计。(1)奖助学金制度设计。学校成立奖学金评审与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决策有关全校性奖学金等重要事宜,如制定学校各项奖学金的等级、金额和评比原则。地方高校普遍上调研究生的奖学金金额,扩大覆盖范围,加大激励机制的实施力度。研究生要获得助教、助管、助研岗位需要由导师向相关部门申请。助研岗位由导师通过学院向学校申请并决定准确的资助研究生,研究生的助研岗位的资助标准由其导师实际的科研工作决定。(2)日常管理制度设计。研究生日常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管理、在校期间的档案管理等行政事务基本由研究生培养办公室、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共同负责;学校后勤部负责规划、建设、分配和调整研究生宿舍、提供住宿资源及日常维修维护工作;公安部维护研究生宿舍区域的安全和秩序。(3)党团建设制度设计。学院党支部、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学会共同负责党团建设,通过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党团活动等学习形式,提升预备党员、党员的思想修养及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提高党员广泛先进性。

四、毕业答辩制度设计

1.研究生毕业答辩重点工作环节。通过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培养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分析能力与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环节如表1。

2.研究生毕业答辩制度设计。(1)毕业答辩制度设计。研究生按照学校规定进行论文申请答辩,首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初稿,再提交给学院进行评审,达到相应标准者,允许参加答辩;若需要少量修改,研究生须与指导教师讨论评审专家给出的修改意见,完成修改后方可答辩。答辩委员会和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负责确定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评阅学位论文、制定答辩通过标准等。(2)学位评定制度设计。教授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与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共同确定学位评定委员会成员、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及实施细则、讨论学位授予情况、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并做出授予硕士、博士学位决定等。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4

如学生在学习路基路面工程、土木工程材料中进行课堂讨论及专业导论课程后安排认识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而且可以为其后续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材料后到材料生产与施工企业学习材料生产工艺和根据不同工程特点选择材料,并针对实际问题应用基本理论提出解决方案,进行课堂讨论,从而可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过程的融合递进式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互相融合和促进。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质就是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基本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高素质的各类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先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要在加强学科基础课程及专业基础课程环节同时,在设计与施工实践教学环节时更要注重授人以“渔”,教育学生学会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以适应不同岗位的就业需求。

2.设计施工能力的培养需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设计施工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要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虽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化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加实践环节的同时适当压缩了课堂教学内容,但理论教学的地位并未改变。因此,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科学安排和优化教学内容,同时兼顾基础理论和实践训练的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互相融合,互相补充。

3.土木工程专业学生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各类设计院、施工企业、监理企业、建筑材料制造企业、造价咨询企业等,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道路、桥梁及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监理及检测等,而学生在校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这就要求该专业的学生要有系统化的基础知识及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教学过程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企业的生产和施工节奏。

三、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核心是设计施工能力的培养

1.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传统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3周)、课程设计(附属于各专业课,共计4~5周)、毕业实习(2周)和毕业设计(13~15周),存在着实践环节时间不足、系统性差、对实际工程缺乏深入的了解,达不到培养学生设计施工能力的要求。此外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也未能有效地与工程实际接轨,存在“闭门造车”现象。作为应用型工程类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仅应满足实用性与工程性的要求,还要满足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的要求。“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3+1”培养模式,明确要求需有1学年的企业培养过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明显增加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间,使教学实践环节更加系统化,彻底改变了实习环节多以参观为主的现状,使学生能沉下去,系统地深入了解实际工程,加入企业设计队伍,真正地参与工程设计和施工,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工程设计过程和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对实际工程存在的问题加以思考,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建立稳定的企业实训基地。与传统的以校内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在人才培养上校企联合。除了校内培养方案以外,还要制订企业培养方案。为了保证企业的有效参与和培养质量,应建立稳定的校企联合培养基地,这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学生在实际参与工程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过去实习环节多以参观为主,从而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所从事的工作。

3.应重视教师工程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设计施工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高校要建立一支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专业课程教师必须具备工程实践经历,青年教师必须到生产单位实践、学习,了解工程动态,积累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执业资格考试。此外,应借鉴国外“实践教授”模式,从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实践教学,建立一支稳定的、来自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教师队伍。

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质

1.打造创新训练平台,强化创新能力考核。“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在理论教学同时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人才培养设计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形成一套渐进式适合学生能力拓展的培养体系。在制定教学计划中,特别要注重大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将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要建立大学生科技训练基地,充分利用课程实验、课外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等,为学生的创新学习和专业实践提供平台,结合理论教学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能力学分,即学生完成规定的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并达到一定要求,就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强化创新能力的考核,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真正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体系。

2.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将自己承担的科研课题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型科研项目,形成科研带动教学、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教师吸收学生参与实际科研课题,充当科研助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科研过程,学会数据采集方法和实验技术,懂得利用网络电子资源收集文献资料,在科学研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性研究能力。

3.增加工程项目设计、施工性实验内容。专业实验课程应结合工程实际增加设计性、施工性实验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具体工程进行设计实践,探究工程施工过程,积极开设体现“开放性、探索性、研究性”的实验课,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重视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的同时,增加有关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课程,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有关的学术论点、争论性问题、当前学术动态等向学生做引导性讲解,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学生相互讨论。

五、教学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是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关键

长期以来,高校人才培养主要立足校内,各高校都有一套完善的校内人才培养过程质量指标和监控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的重点在于能力培养,因此,建立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特别是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建立健全质量指标及监控体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借鉴,而且培养过程涉及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因此,制定教学质量指标是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前提。而质量监控是保障“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的关键,由教务处牵头,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学位委员会、学生教学信息员等组织协同,建立“全员”(包括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企业指导教师)参与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对教学“全过程”(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实施、效果评价等)进行“全方位”(包括课堂教学、实践环节、第二课堂、企业培养环节等)的监控,并确保质量监控的有效实施。

2.建立完善的职责体系。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专业各部门各负其责,专业负责人要组织论证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规划,落实实训基地建设;课程负责人要安排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教育、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衔接、教学方法研究等工作;学工老师要加强学生和任课教师的沟通,了解和跟踪本专业教学实施过程。课程建设是高校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础建设,课程负责人要承担课程建设规划、组织制订或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规范等工作。

六、结语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5

疗养院如何做好科研训练工作?我们的体会是:抓住内涵、“四划合一”、科学发展、搭建平台。

1精心谋划,绘制疗养院科训远景蓝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疗养院科训工作也是如此。预,就是“谋划”,只有精心谋划,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绘制出科研训练的远景蓝图。谋划要找准基点,这基点就是“人”,由人组成的“科”和由科组成的“院”。抓住了“人”―“科”―“院”这条主线,就可以绘制出“人有专长,科有特色,院有中心”这个科训工作的远景蓝图。

1.1在“人有专长”这个脉络上,我们谋划出培养造就有“特定专长”的人和有“特殊专长”的人两个要点所谓有“特定专长”的人,指多数通过强化科训培养可造就的有一定方向、一定能力的人才,如心脑血管康复人才、理体疗康复人才、心理康复人才、特诊检验人才等等;所谓有“特殊专长”的人才,指少数通过超强科训培养和医疗实践造就的有特殊才干、特殊能力的人才,他们有一定知名度,可成为战区、地区、全军乃至全国某一领域的学科带头人。

1.2在“科有特色”这个脉络上,我们谋划出培养造就有“共性特色”科室和有“个性特色”科室两个要点所谓有“共性特色”科室,指有疗养医学共同特色的科室,如疗养一科、二科、三科,这些科室以自然因子、自然景观、理体疗等疗养医学为专业特点,而且有所建树和创新,有别于治疗医院的临床医学而成为自己鲜明的特色;所谓有“个性特色”科室,指疗养院中设立的疗养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交叉衍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重点科室,如心脑血管康复重点科室、健康管理重点科室等,这些科室以开展治疗的临床医学为基础,充分利用疗养医学的优势,使疗养医学与临床医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特色突出[2]。

1.3在“院有中心”这个脉络上,我们谋划出培养造就有“传统”中心和有“新兴”中心两个要点所谓“传统中心”,指疗养院以往已形成并有较厚重基础和一定知名度的中心,如我院经联勤部考核批准的“心脑血管康复中心”,经广东省卫生厅考核批准的“广东省药物依赖治疗中心”等;所谓“新兴中心”,指近年来发掘的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疗养院体系中人无我有的新型的中心,如近年来与地方专科医院合作引进的“肿瘤介入治疗中心”、“微循环障碍治疗中心”等。

经过精心谋划,我院近年来正通过科训向着远景蓝图一步步迈进,涌现出一大批有专业特长的技术干部,产生了一批全军、军区、地区的疗养康复医学、行为医学、物理医学、心理医学等医学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出现了一批有鲜明专科特色的重点科室和专科中心。

2悉心规划,打造疗养院科训近期目标

要实现远景蓝图,必须悉心规划,把远景蓝图规划成一个个可望可及的有时间节点的近期目标,使全院上下对业务建设和科训工作头脑清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业务建设要规划的事情很多,我们抓住科训工作的要点,从科研、训练、人才培养三方面入手,借鉴国家、军队的做法作出以下规划。

2.1科研的五年规划对科室上报的、经科委会评审通过的科研项目,按五年规划实施管理,即一年立项、二年评估、三年验收、四年报奖、五年见效[3]。

2.2训练的年度规划业务训练的时间节点做到四季分明,即春季启动、夏季实施、秋季强化、冬季验收,确保一年四季业务训练循环往复、永不中断。

2.3人才培养的期限规划根据不同需要,对特殊和特定人才的培养实施不同期限,即专科人才短期培训,专业人才中期进修,专门人才长期研读,确保不同类型的人才合理配置、大量储备[4]。

经过悉心规划,我院近年来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目标正有序进行并初见成效。目前正在开展和已见成效的科研立项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科技论文130余篇,培养专科和专业人才数十个,预计科研成果、实用和创新型人才将不断涌现,科训工作目标将一步步实现。

3细心策划,建立疗养院科训支撑平台

要落实目标,必须悉心策划,切实建立疗养院培训支撑平台,使参与科训的业务技术干部情有所依、心有所系、难有所解、一心赴任。我们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搭建平台。

3.1信息资讯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科训职能部门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科研、训练、人才培养的信息,以下发文件和张榜公告的形式定期向全体专业技术干部公示;信息科实时提供科研项目的科技查新、网上申报、媒体制作等服务;院、机关领导及时了解基层科训需求,利用电话、公函等方式与有关单位、部门联系,沟通信息渠道,提供资讯方便[5]。

3.2对外联络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我院打破科训工作单靠本院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单一局面,利用与南方医科大学地理位置十分贴近的优势,疗养员中蕴藏着大量知名专家学者的优势,以及疗养院专业技术干部中不乏担任各学术委员的优势,加强对外联系。在科研上邀请各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为顾问组成科研攻关协作小组,在训练上邀请各大院校知名教授为主体进行专题讲座,很好地利用和整合了资源,大大提升了我院专业技术干部的整体业务水平。

3.3经济支撑平台在这一平台上我院制定专项政策、筹划专款,对科研立项课题和科研训练项目给予有力有序的支持,使动物实验、装置研发、临床验证、专利申报等得以资助,使、获得成果的医务人员得到奖励,使为科训呕心沥血的专家教授得到补偿,从而大大调动了全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撰写论文、参与训练、提升自身水平的积极性。

经过细心策划,我院科训支撑平台正逐步完善,每年都有3~5项科研通过立项,每年都有10~12次高层次讲座顺利展开,科训工作摆脱了低水平重复的现象,正朝着更高、更强、更好的目标前进。

4 用心计划,夯实疗养院科训工作成果

谋划蓝图、规划目标、策划平台,目的是获得成果。只有用心计划,才能达到“四划合一”,获得成果之目的。我们从组织、管理、验收三方面进行计划。

4.1组织计划科研和训练项目开展前要做好组织计划,主要体现在人员的组织计划、物资的组织计划和协作的组织计划。如开展一项科研,首先要计划好谁是第一负责人?有哪些参与人员和辅助人员?要与哪些单位和部门的负责人联系对接等,其次要计划好仪器、装备、设施等物资实时到位,最后要计划好上下内外的组织领导和协作关系,这样才能使科研训练“善始”,不内耗、不扯皮、不流于形式。

4.2管理计划科研和训练项目开展时要跟进管理计划,计划好项目的进度和时间节点,随时抽查、检查、监督、指导,优胜劣汰,这样才能使科研训练“善中”,不随意、不被动、不自生自灭。

4.3验收计划科研和训练项目开展后要实施验收计划,计划好何时短期评估,何时中期评估,何时验收见效,这样才能使科研训练“善终”,不马虎、不粗糙、卓有成效。

经过用心计划,我院科训管理流程顺畅,科研训练成果显示,每年均有1~2个科研成果申报,每年1~2次的技术考核成效显著,全院科研训练氛围浓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科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专业技术整体水平逐步提升。

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先导,用“精心、悉心、细心、用心”的精神,去“谋划、规划、策化、计划”疗养院的科研训练工作,就能绘制好蓝图,打造好目标。建立好平台,取得科训工作的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朱超.大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 实现疗养院跨越式发展[J].中国疗养医学,2009,18(4):26-27.

[2]程传苗,黎爱军,等.临床科研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21(6):326-328.

[3]杨晓华,是俊凤,等.加强项目实施管理,提高医院科研管理水平[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8,21(2):88-90.

[4]顾松涛,徐卫国,等.我院十五年人才培养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5):321-323.

科研人员培养计划范文6

11月1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科技部在广州举行“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启动仪式。首批来自国内50所高校和科研单位,汇聚了包括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在内的150多名优秀人才,分别入驻广东20个地级以上市的140家科技型企业。这些入驻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广东九大支柱产业,与广东的产业发展布局契合度非常高。

虽然只是一项具体、单项的工作,但是“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得到了广东省、教育部和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今年6月,两部一省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决定每年选派百名左右的中青年教师或科技人员到百家广东科技型企业驻点1年,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7月中旬,省部产学研办邀请了40所国家重点建设高校的科技处处长到广东,共同研究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具体工作安排;8月,教育部科技司、人事司,科技部政策体改司,广东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省部产学研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联合成立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工作指导小组,统筹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各项筹备工作。

《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发出后,在国内高校和广东企业引起了很大反响。高校广大中青年教师和科技工作者主动请缨,许多高校把参与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作为学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如华南理工大学出台了《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办法》,从工资福利、人事考核、职称晋升等方面优先考虑考核优秀的企业科技特派员;华中科技大学把青年教师到企业驻点一年。作为晋升职称的必要条件。广东省内企业对科技特派员需求很大,仅在调研阶段,就提出需求近300项。为落实企业特派员计划,东莞勤上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管理层组织召开了研讨会,提出“建立特派员参与企业科技发展的工作制度。积极采纳特派员的建议、做好科技管理和创新工作,开展以特派员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和联合培养人才工作……”(详见本期“省部合作・聚焦‘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我们相信,该行动计划的全面施行,可以实现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人才有效对接,推动建立产学研结合长效机制;可以引导高校与广东企业深入合作,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为广东产业培养一批高层次技术和管理人才,为高校培养一批有生产一线工作经验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还可以提高高校服务地方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多方共赢的创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