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例6篇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1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研项目资金农业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始终将农业放在重要地位,在农业科学研究方面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但这依然难以满足我国农业蓬勃发展所需要的农业科研项目资金。资金总量的缺乏必然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对现有农业科研项目资金如何科学有效使用,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我国目前,农业科研单位对于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农业科研单位难以科学有效预估项目成本,项目预算编制不利;农业科研成本核算准确性较低,缺乏规范性和总括性;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率偏低,占用了大量有效资金等。而随着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于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农业科研单位必须及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认真学习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提高自身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能力,最终促进我国农业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在此,有必要基于新视野单位会计制度对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管理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探讨。

二、当前我国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预算编制过程科学性不足,单位员工的预算意识薄弱

科学有效的预算编制过程将为单位未来年度的资金使用及项目开展提供资金支持,因此预算编制水平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能力。但是预算编制管理过程实质上是极具专业性和科学性的过程。我国农业科研单位的科研人员一般并不具有财务预算编制的知识,虽然单位会有专门从事财务会计工作的员工,但是难以对具体项目中使用资金进行全方位跟踪,项目预算资金大多由科研人员直接申报,这必然会影响到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结果的准确性和专业性,对于未来项目开展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之外,而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了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管理主体是该项目的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需要自行编写项目预算。但由于农业科研项目的从业人员对财政资金使用及预算意识薄弱,某些时候为了争取经费,而夸大实际所需科研经费,造成资金的占用和浪费,难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例如,某农业科研单位的某农业课题组主要研究水稻抗病虫基因的聚合。该单位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主要由项目负责人进行,对于需要采购材料和设备进行登记后申报,该单位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但是由于该课题组的负责人预算编制意识淡薄,私自夸大所需项目资金。该单位财务部门员工由于缺乏科研知识,对于科研项目预算资金审核只能从整体项目种类和金额是否超支方面考虑,难以深入项目内容进行审核。造成项目获得大额科研经费,远超项目需求,给国家带来了科研资金的浪费。

2、成本核算能力较弱,科研项目资金开支合理性欠缺

农业科研项目作为支撑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否获得充足资金是项目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项目大多存在成本核算能力较弱,科研项目资金开支合理性欠缺等问题。大多数农业科研项目并没有进行全面成本核算,虽然农业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想要控制成本,但是由于员工的工资、职称等和能否出科研成果具有直接关联,因此即使某项科研项目的成本极高,难以市场化使用,科研人员也会将该科研项目继续下去。除此之外,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支出不单单是科研设备或材料支出,还包括了大笔会议差旅费用等,这必然使得科研项目资金的开支合理性总体欠缺。例如,某农业科研单位的某科研人员申请了一农业科研项目,该项目最终花费巨额资金终于成功结项,但是根据项目结果显示,该科研项目虽然获得了一定成果,但是由于所需条件极为苛刻,成本过高难以投入市场进行生产。因此该项科研项目的资金开支合理性欠缺,给国家资金带来了一定损失。

3、资金使用率不高,部分固定资产使用极少次数后闲置

对于从事农业科研项目的单位而言,科研项目能否顺利结项,获得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农业科研项目除了需要实验场地外,一般还需要精密生物仪器进行项目支持。因此作为某项农业科研项目的必备设备,如果该农业科研单位没有该设备则需要专门进行设备采购支撑科研项目,但是某些科研设备或仪器并无法在该单位的其他科研项目中获得使用,这必然会造成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率不高,部分贵重设备无法获得充分利用,浪费了项目资金的同时也产生了巨大浪费。除此之外,其他农业科研单位即使需要该设备,也难以获得有效信息租借该设备从事科学研究。例如,某农业科研单位的一课题组主要从事抗虫丝瓜的培育工作,在进行课题研究时,该课题组需要采购一台该单位没有的设备进行育苗工作,设备单价较高,占据该课题经费的25%左右,但是该设备的使用效率不高,无法支持该农业科研单位的其他课题研究。该课题组在结项后,设备始终闲置。这必然造成资金的大量浪费。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举措

1、改进预算编制过程,提高单位员工的预算意识

预算编制过程是讲究科学和效率的过程,一味采取过去式方法,必然会导致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和专业性。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农业科研单位想要改变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现状,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改进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逐步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员工的预算意识。想要改进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并提高预算意识,首先需要完善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制度,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的负责人需要配合财务部门进行项目预算编制,预算主要内容的编制还是需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因此制度中必须明确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必须真实、有效,不可虚列项目,严格按照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办事。对于私自增加预算申报额,虚列项目使用经费的项目一经查出,严格处理项目负责人。只有落实责任意识,才能确保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过程科学、真实。除此之外,还需要提高农业科研单位员工的预算意识。农业科研单位的员工大多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对于预算编制的认识大多停留在获得科研经费方面,而并没有意识到科研经费来自于财政拨款,滥用财政资金将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加强对于内部员工的培训尤其是项目负责人的预算意识培训,正确有效编制农业科研项目的预算,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增强成本核算能力,提高资金开支的合理性

当前大多数农业科研单位进行的成本核算都不是全面的成本核算,只是部分成本核算,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背景下,农业科研单位想要提高农业科研项目资金的管理水平,必须不断增强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力,提高科研项目资金开支的合理性。想要增强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能力,首先需要充分考虑农业科研单位自身的特点,成本核算过程势必做到操作流程简单、核算过程准确,不可照搬其他单位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和制度,同时在制定成本核算制度时需要考虑单位自身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保障农业科研项目在进行成本核算时准确性提升。其次,农业科研单位在进行成本核算时需要将各个项目在从项目立项至结项的整个期间中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按照权利和责任明确化的基本原则进行划分。农业科研项目耗费的基本人员工资费用、劳务报酬费用、材料费用、固定资产及设备的折旧费用等都需要计入项目的整体成本中,这样才能保证成本核算具有科学性。除此之外,农业科研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中还需要强调科研项目资金开支的合理性问题,规定科研项目资金支出的合理性范围,对于不符合范围的资金项目不允许计入成本,由项目负责人负责支付。在农业科研项目资金支出中,尤其需要注意差旅费及会议费等项目额度是否超过合理范围,非材料费及设备费用都需要谨慎支出,对于超过预算的成本项目需要列报说明超支原因以备上级管理人员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农业科研单位的成本核算能力,提高科研项目资金开支的合理性。

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闲置

当前我国为了促进农业生产,拨付了大量资金进行农业科研项目。但是拨付用于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始终不高,因此在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单位可以逐步采用新型设备登记制度,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提高科研设备或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农业科研单位需要建立科研设备器械及特定固定资产的登记制度,将新购置及以前年度采购未弃置的固定资产及科研设备器械进行登记,逐项确立使用项目负责人和使用期限。位于同一辖区的农业科研单位间进行即时信息交换,对于可用闲置科研设备器械进行租借,提高农业科研单位拥有的可用设备器械及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这样能大大减少固定资产闲置状况的出现,也能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对于农业科研项目拨付资金未花完的,农业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不可私自挪作他用或者私自补其他项目资金空缺,必须将该笔资金返还拨付部门或向上级申请批复同意后用于其他项目。

四、结语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为了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而颁布实施的,农业科研单位在进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时必须遵循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改变当前农业科研项目资金使用效率不高、预算编制意识不强等问题,最终促进农业科学研究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我国农业。

【参考文献】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2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必要性;构建

一、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管理会计体系作为会计方面的一大分支体系对于科研事业单位而言是相当必要的,它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利用实现单位财务活动与业务活动的互相融合,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进一步促进管理与核算结合的迫切需要。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市场化特征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社会公众对社会服务需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所要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在不断增加。在此种形势之下的会计工作内容和范围必须得到拓展,通过预算管理、决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等方法的引入实现“管”与“算”的有机统一,共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进步和完善。2.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能够促进管理会计一体化模式的实现。现在的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在财务会计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细节上的问题,在长期的国家规范性文件指导下显然已有初步的完善,但是科研事业的单位的各项业务之间还是缺乏很多必要的联系。比如说在科研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相关要求执行的时候难以保持制度的落实,为此科研事业单位迫切需要建立起一体化的管理会计模式来促进各项经济业务的协调运作。3.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推动单位会计改革的必要步骤。从较为宏观的层次上来看,建立管理会计体系是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的必要举措也是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途径,科研事业单位要清晰地认识到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才能不断深化单位内部的会计改革和会计事业的全新发展。

二、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现状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进步给我国带来的是会计准则和会计的信息化,并且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财务会计理论体系,但是我国在会计管理方面却远远落后于财务方面,以致不能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指导,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现状表现得不容乐观,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我国在这些年来取得的发展是世界有目共睹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在很多方面我们仍然与西方国家有着很大的差距。在西方发达国家里面,凡是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经营管理部门都是设有管理会计师这一岗位的,管理会计岗位的职责会由一大部分的会计人员来履行,这些在岗位上的相关会计人员又为企业的决策和经营提供支持、建议和服务。与此同时,管理会计在西方的公共管理部门当中也是得到广泛运用的,我国与之相比下来便存在很多的落后和不足,主要表现在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和运用起步比较晚,因此尚未形成成熟且健全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我国的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都只重视财务会计而对管理会计却采取漠视的态度,这直接导致了我国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远远落后于单位的发展。2.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相当滞后。目前大部分的科研事业单位都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单位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因此造成了很多的单位存在经济管理活动较为混乱的状况,根本就难以真正的实现单位的管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虽有采取一些措施意图改变现状,也只是停留在有会计和出纳人员从事简单财务会计核算、进账报账等工作的层面上,并不能对单位在制度上的滞后造成实质上的影响。在目前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制度有所缺乏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对单位会计信息的分析和利用的不重视将直接对科研事业单位领导层掌握预算的执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和资金的使用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3.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内部控制也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基础和重要方面,在整个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行过程中能够为单位的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和内部的沟通机制。但是我国大部分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相当的欠缺,并没有设立单位内部的独立控制机构来对单位的财务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管控,内部控制单位能在科研事业单位中所起的作用实质上被大大弱化了。比如在采购物资的时候,很多的科研事业单位可能会因为物资采购人员的倏忽而造成超标采购问题,种种的问题叠加可能会使得科研事业单位的运营面临着严重的隐患。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措施和建议

1.完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既要借鉴很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的单位发展特色,逐渐形成科研事业单位完善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建设。科研事业单位既要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给予相当的重视,积极主动地推动单位科研项目的立项,同时向上级的主管部门申请科研的所需经费来确保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活动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除此而外,科研事业单位还应该积极开展同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合作来建设管理会计专家的数据库,以供管理会计在科研事业单位实施经验的梳理和总结,科研事业单位最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会计工作落后观念,提升单位所有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错误认识,积极主动地组织工作人员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理论知识,使他们都有要最大程度支持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认识。2.健全管理会计制度体系建设。管理会计几乎渗透在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各个层面,所以科研事业单位必须要保证从多个视角出发来确保管理会计制度与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促进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不断规范本单位的各项日常业务和财务活动以遏制资源配置不合理情况的出现。科研事业单位在对内部管理不断强化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各项预算指标和成本控制指标以确保会计管理活动同各项财务活动结合的紧密性,管理会计制度需要做到与财务会计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和预算管理制度等制度的不断协调以避免管理制度矛盾的出现。3.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科研事业单位要具体结合本单位的会计工作特点来对会计工作做进一步的规范,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和强化对关键控制点与关键岗位的有效监控。在环境控制方面要设立内部控制的机构并为其配备专业的内部控制人员,在内部控制的活动上要紧紧落实科研事业单位收支两条线,为管理会计建设奠定足够的制度基础。在风险的评估方面科研事业单位最好能引入风险的管理系统来对单位内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实时的识别、监测和管控,科研事业单位在信息与沟通方面还需要把会计工作融入到各项业务流程的管理之中来实现会计管理系统同单位业务流程的相互对。最后便是监督的工作,科研事业单位必须对会计监督和稽核等职能引起高度的重视,不断对内部控制制度在会计工作中的情况进行实施监督以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健全和完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科研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总结管理会计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企业的各种会计理论和方法加以借鉴,才能真正构建起符合本单位内部需要的管理会计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当代经济》,2015(2):132-133.

[2]任娟,对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财经界》(学术版),2014(1):98-99.

[3]任旭梅,事业单位加强管理会计应用研究,《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3):72-75.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3

会计信息化是指将信息技术科学合理的运用到科研事业日常会计工作中。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信技术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精确的定位,及时的获取及传送,仔细地分析及对其最终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应用,旨在为科研事业单位提供充足、全面、科学、准确、及时的立体的信息,保证其会计部门日常工作顺利有效的展开,保障科研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顺利的进行,促进科研事业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科研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理解不够深入,缺少建设的激情

目前,很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普遍认为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首要任务是科研,是及时准确完成国家及省市或企业交给其的课题,促进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存在并不是为了控制单位内部的成本而节约资本,进而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单位领导认为发展会计信息化没有意义,更有甚者,认为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费时费力,不能满足单位对会计部门的需求,且不能及时准确的反映单位各个部门日常运行状况。除此之外,与大部分企业相比,由于科研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会计信息化发展较晚,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目前还是处于起步阶段。会计信息化在单位内部的应用需要相关的管理经验,遇到技术困难时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持,而这些都是单位内部所不具有的,再加上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认为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只是简单的提升部门的工作效率,致使科研事业单位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所带来的两高一低(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的结果,也没有看到其对财务工作流程的简化性,致使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在很多科研事业单位停滞不前,缺少动力。

2、科研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不健全,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发展环境,新的政策及法规不断涌现,会计行业也是如此,如近年来,财政部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会计制度先后进行了修订,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应该与会计行业同步,及时完成自身会计管理制度的更新。科研事业单位要学会引进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争取做到吸收引进再创新,促进自身管理制度的发展。

3、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不高,缺乏综合型人才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人员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会计信息化了解不够深入,缺少基本的理论知识及实际的动手操作经验,不具备会计信息化相关计算机软件独立操作的能力,给单位内部日常会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便。综合型会计信息化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理论知识,过硬的职业技能,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才是科研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更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综合型人才。然而,很多科研事业单位会计部门却以够用为原则,并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使内部员工缺少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单位会计部门严重缺乏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且人才的管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只是一味的按照自己的老一套,即使有人才,也是过时的人才。

4、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采集不够完整,缺乏统一性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信息采集不仅仅涉及到会计部门,还涉及到人事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等。然而,很多情况下,科研事业单位各个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尤其是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由于部门之间管理脱节,造成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任务实施不同步,影响了科研项目的绩效考核。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基础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取代以前手工登记及计算,但是前期数据的输入需要手工进行,有些单位会计信息输入不够规范,存在错输及漏输想象,严重影响会计基础信息的采集,不利于会计信息化的建设。

三、加速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1、自上而下,深入理解会计信息化理念

为了科研事业单位的发展,领导管理层必须树立科学的会计信息化的理念,自觉学习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知识,并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自觉形成会计信息化理念。同时,科研单位领导管理者也需要对单位内部会计人员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培训,使他们对自身会计行业信息化有初步的了解,并加强监督与定期考察,使他们逐渐树立会计信息化理念,营造出适合科研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发展的氛围,提高建设激情,促进会计部门的发展。

2、建立完善会计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对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更新

“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只有建立起科学、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才能约束信息化过程中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解决技术之外的问题只能靠制度进行约束。制度是基础,科研事业单位如果没有完善的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会计信息化的建设便不能顺利进行,更谈不上其作用的发挥,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一套与适合自身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自身会计信息化的顺利进行。作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要不断对单位内部会计信息化及会计信息化管理制度进行审查和调试,对其是否满足科研事业单位运行及日常工作要求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发现自身会计信息化及其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一些管理条款,已经失去现实可操作的意义,领导层则应该根据会计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及自身单位特点及规模进行合理的调整或立即废除,保证内部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先进性及合理性,保证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的发挥会计信息化的作用。例如,湖北省农科院在2003年建立了一个与自身“适配”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定期找专业人员对该系统进行更新,最后整合、统一了各分部、基地的统一会计信息化信息管理系统,使农科院的资产、财务、资金都能够得到及时管理与统一调配。

3、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素质,培养会计信息化综合型人才

作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定期对会计信息化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不仅要进行理论培训,更要进行实践培训,要高度重视培训,培训不是走过程,更不是形式主义,培训就是实战。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发挥专业优势,体现专业特色。此外,一些财务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加长,很容易在工作当中迷失自我,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因此科研事业单位有必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信息化人员的道德水平。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当中,科研院所要对会计信息化人员进行大量的计算机系统培训,让他们能熟悉新的系统,进而熟练使用,培养适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专业人才。

另外,科研事业单位要建立科学的淘汰制度,并严格的执行。单位领导管理者要定期对内部会计信息化人员进行考核,对优秀的会计信息化人员要进行重点的培养,对专业技能及思想道德素养低下的会计信息化人员要果断地进行淘汰。对单位有重大贡献者要进行特别的奖励,优化内部竞争环境,建立起一套适合单位内部的人才培养体制。同时,科研事业单位要规范选拔制度,积极引进优秀的人才。

4、加强单位内部部门间的交流,规范信息的传递

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内部信息共享平台,且各个部门的信息都应该输入到这个信息共享平台中,并及时进行更新。这样可以使不同部门及时看到其他部门的工作信息,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促进部门间信息的共享。科研单位可以借鉴企业单位的ERP系统或思路,建立覆盖全系统全业务流程的财务管理软件。在此方面,可以考虑使用用友G6-e财务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管理,可以较好地实现内部财务精细化与信息的及时传递,为财务管理提供多角度、丰富详细数据。还可以提供部门往来等核算管控方法,通过财务分析实现财务效率目标化和常态化管理。此外,科研单位还可以充分利用OA系统,在OA系统内网平台的基础之上,插接的各种业务应用都是网络资源。单位内部网用户通过统一的浏览界面进入内网平台中,了解相关的信息。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4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确保科研目标有效实现的重要措施。内部控制制度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如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本文运用内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科学构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了探讨。

一、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科研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采取各种控制手段,可以防止和减少财产物资被损坏,杜绝浪费、贪污、盗窃、挪用和不合理使用等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高会计资料的质量

正确可靠的会计数据是科研事业单位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决策的必要条件,而内部控制系统通过制定和执行业务处理程序,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防止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三)加强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的宏观控制

针对科研事业单位,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政纪律及法规要求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来落实,科研事业单位通过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以进行自我约束,遵循国家的财政纪律和法规。

(四)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经营效率

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合理地对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各个职能部门和人员进行分工控制、协调和考核,促使科研事业单位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

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原则和约束机制

(一)基本原则

内部控制是一种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真正适合科研事业单位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讲应符合以下原则:

1、合法性的原则。即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必须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

2、有针对性的原则。针对性是指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制定,而不是照搬其他单位的做法。重点考虑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发生的不确定性因素。

3、全面控制原则。一是指内部控制的触角要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二是指内部控制应贯穿于经济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规范事业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使经济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

4、互相牵制原则。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都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不允许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经手办理。

5、成本效益原则。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比例。单位在设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要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控制效果,达到经济高效的目的。

6、有效性原则。单位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事后控制,定期检查其执行情况,考核并做出评价、落实奖惩,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隐患,并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改进,保证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实现。

(二)建立互相制衡的内部约束机制

1、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2、明确财务收支审批人员的权限,确定财务收支的审批程序,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3、规定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

4、规定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

5、设置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等的依据。

三、结合科研事业单位的特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特别注意点

科研事业单位一方面具有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性、公益性、效益性和非营利性等性质,受国家行政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领导;另一方面,因科研成果的开发和应用等,又具有经营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科技服务等方面。因此,在健全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以下方面:

(一)合理区分经营支出和事业支出、专项经费支出,加强对成本核算

在对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中,应该合理的区分这3项的支出,以保证财务核算的真实性,防止专项经费被挤占、挪用的情况。事业单位在不断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成本的核算,这样才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二)制定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保障资产的安全

由于科研事业单位中的大部分固定资产都是国家拨款购置,在核算体制上执行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在购入后一次性进入成本费用,不计提折旧。由于这些原因,所以目前很多科学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明细核算体系,资产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应该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明确资产的使用、管理和处置制度,防止资产的流失。

四、案例分析

以广东省某研究所为例,探讨如何建立健全严密的和行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适应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被推向市场。广东省某研究所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意义,认为事业单位经济业务简单,运转环节少,只需要用老实可靠的人,一切都万事大吉了。因此在财务制度、监督管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漏洞,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主要的漏洞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该研究所财务科每月需要支付很多给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稿酬等,因不少这些需要领取劳务费的外单位人员(包括一些专家、实习学生等)有时不方便亲自来领取劳务费,为了工作的方便,该所的财务科采取了由业务科室人员代为发放的办法。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出现了业务科室中有的人代领劳务费后私自截留的问题。

第二,各业务科室的业务收费自行收款,再统一上交财务科。这个漏洞出现的后果是,业务科室将不用开发票的部分收入截留下来。

第三,业务科室办公用品的采购由科室自行购买,然后到财务科报销。这种做法也存在漏洞,因为不论是仓管员还是财务人员都无法确认科室人员所购买的价格是否真实。

因此,针对以上所出现的经济问题,该研究所加强了内部控制,填补这些管理的空白:一是一切现金支付(特别是属于个人劳务性质的支出)必须按制度规定和各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支出。出纳人员对支付给外单位人员的劳务费用,应由当事人亲自领取,本单位人员不得代领。如其本人没空来领取,采取通过邮局寄款的方式。二是所有的业务收入都必须由财务部门统一开票收取(包括现金、银行收款、邮局汇单)并及时送存银行。任何科室不准私设“小钱柜”,截留各项业务收入。不准利用不开发票、使用非法或自制票据收取各种费用。三是属正常办公消耗品的开支由所办公室统一采购,属科室需要增添的设备等固定资产,必须经主管领导审核后,按规定的程序购买。

新的会计控制制度试行了一段时间以后,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堵塞了原来存在的漏洞。由此可见,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建立健全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内部控制制度的先进管理理论和规定贯穿到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是非常必要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和完善各种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并且在实践中有效地实施、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有力地促进和提高科研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财务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从而能够有效的防范经营中的各种风险,确保单位经营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谭善华.完善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对策[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2).

2、赵兵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8(1).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5-000-0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科技力量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注重科研建设,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现出不断加大的发展状态,科研经费的增加,为科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确保各大项目的顺利开展。但是也会造成各种违规违纪问题的出现,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不合理,无法满足当前科研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合理化的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制度不科学

当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存在较多制度问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科研项目立项、审批和经费管理制度,导致科研行业在发展中没有制度可循,导致各项工作出现较多问题,无法运用法律体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约束和制裁。导致科研经费的操作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无法对执行的全过程进行合理的把握。加之,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存在较多问题,给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不便,无法确保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无法充分发挥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制度的作用。

(二)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

会计核算制度是确保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制度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保障,目前事业单位科研经费大多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使得会计核算制度存在不健全现象,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管理制度粗放,科研成本仅限于发票核算,无法实现全成本口径核算,导致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成本增加,需要单位配套资金予以支持,单位流动资金压力大,且无法真实的反应出当前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的成本效益。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预算支出不能与预算科目进行完全对接,科研专项经费预算科目与核算内容不同,导致决算报表的口径不一致。

(三)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

首先,预算编制不合理,编制人员没有意识到科研经费预算的重要性,经费超额支出,预算成本计算方法不合理,主要是运用传统的预算方法进行预算编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问题。其次,不按预算内容开支。财务人员的资金管理意识较差,对会计核算和资金支付不明确,无法合理判断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不能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合理的控制,财务监督职能无法充分发挥,缺乏对科研项目的可控性。

二、加强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经费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确保经费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使用经费时,需要确保经费的各项使用环节都按照相关法律的要求进行,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需要结合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本单位性质等制定出合理的制度,提高制度的操作性能,对各项职能部门进行合理的划分,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权限,各部分人员需要肩负起自身的职责,通过相互配合,协同来完成工作。在对经费进行管理时,需要严格按照经费管理制度的要求。

例如,某卫生行业事业单位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科研经费的使用一律凭经费使用卡按章支付和专款专用,费用报销需要经科研经费项目办审核,到财务处登记后由分管业务领导和分管财务的领导进行签字。第二,实验项目需要在单位内部进行,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外单位协助,由课题负责人进行书面申请,由临检中心主任签字同意,经科研经费项目办批准后方可实施。第三,在购买仪器设备时,需要仪器部门提交专门报告进行可行性论证,经过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核报分管领导批准,方可办理专用设备购置申请、入库手续。第四,课题经费的使用主要用于购买实验动物和试剂,劳务费、员工工资、差旅费等需要满足相关比例要求。第五,建立科研项目申报数据库和专项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对专项资金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实现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的管理,确保经费使用的规范化和合理化。

(二)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理性,需要按照相关财经法规制度要求,确保各项科研经费使用有制度可依,充分运用资源,对科研经费进行统筹配置,确保经费预算管理的统一性,各项科研经费需要使用核算方法一致的会计核算管理,会计核算管理中的经费支出需要满足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要求,需要将会计核算科目中的分类科目和科研经费预算统一起来,有助于确保会计核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对强化会计核算管理职能具有重要作用,为财务信息提供了准确的参考依据。

(三)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

事业单位发展中,要加强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有必要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确保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财务部门需要意识到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并做好全过程的监督和跟踪服务管理工作,将其作为财务部门主要的工作内容,在单位内部宣传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重要性,并定期的开展预算经费编制及管理的相关专题讲座。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实际的经费使用情况,对科研项目预算经费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制,对经费支出的比例进行控制,注重实际指标管理,确保科研项目预算经费各经济科目预算工作的合理执行,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科研是推动事业单位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要提高科研水平,必须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因此,事业单位对科研经费加以精细化管理具有必要性。目前,纵观事业单位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现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制度不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不健全、科研经费预算不合理等。基于此,有关人员应提出合理的解决策略:一是建立科学的经费管理制度;二是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三是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有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红.关于加强科学事业单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探讨[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33-35.

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范文6

新《制度》对原有制度的内容框架进行了修正和拓展,如会计主体、制度目的的拓展,并增加了原有制度中缺失的内容,如会计核算体系的界定、基建会计制度适用问题,固定资产折旧问题等,使得财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更能体现“会计作为一门经营管理工具”的职能。

(一)适用会计主体的拓展

旧《制度》适用主体为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有科学事业单位,对主体的性质进行了明确限定,将集体的、民营的以及合资的事业单位排除在了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之外,适用范围有限,不利于规范具有相同核算规律的所有科学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新《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打破了原有制度的种种限制,顺应了现行科学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渠道日趋多样化,经济成分日趋多元化的趋势,使财务制度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更大的社会领域内发挥作用。

(二)制度目的的拓展

旧《制度》制定的目的为“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内容相对单一,规范层面较低;新《制度》制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规范科学事业单位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内容和规范层次得到提升,更加注重财务管理职能,呈现出多维立体的完整体系,明显实现了由“单一会计核算”到“全方位财务管理”的质的飞跃。

(三)明确了会计核算体系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归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应以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科学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旧《制度》中均未涉及这些方面的内容。新《制度》中对于国家预算管理的指导方针、科学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整体内容、单位预决算的编制程序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等问题均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将使科学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更加符合预算会计体系的核算规律。

(四)解决了财务会计与基建会计两张皮问题

原有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基建项目全部由上级拨款,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无核算交集,因此旧《制度》中不包括基本建设的核算内容,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一直游离于单位基本会计核算之外。随着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基本建设资金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基建会计和事业会计之间有了密切联系,如基建拨款不足,可用自筹资金来弥补;基建项目竣工,需向事业会计交付资产。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核算模式日趋不合时宜。新《制度》明确指出”科学事业单位基本建设投资的财务管理,应当执行本制度,但国家基本建设投资财务管理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因此,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的合并核算成为必然趋势,但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五)明确了固定资产折旧问题

由于原有科学事业单位大部分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拨款,这部分经费遵循了收付实现制核算原则,因此,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科学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经费的来源日益多元化,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真实反映科学事业单位资产净值显得日益重要。新《制度》明确指出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但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单位支出。这在明确固定资产折旧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兼顾反映了固定资产实际损耗和国家对于科学事业单位的固定投入资本的双重信息。

二、规范程度的延伸

(一)由会计凭证向原始凭证的延伸

旧《制度》重点关注会计核算的载体,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以及财务报表等,规范的主体为财务人员,新《制度》增加了原始票据管理问题,重点直指虚假票据。这与近年来国家对科研投入的逐步加大,部分科研人员虚假编报科研项目预算,谋取个人私利的社会现象相关联。规范的主体由财务人员扩展至科研人员,实现了规范程度由会计凭证向原始凭证的延伸。

(二)实现了制度更新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同步

随着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分类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旧《制度》没有进行规范,因此无法及时、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些公共财政改革的新举措和新要求。新《制度》填补了这些方面的空白,对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要求,实现了制度更新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进程的同步。

(三)由资金使用过程向资金使用效果的延伸

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部门对科学研究投入的增加,科学研究经费的使用和科学研究相关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加强对科学研究投入产出绩效的评价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旧《制度》仅限于对资金使用过程的规范,资金使用效果评价方面存在空白。新《制度》在资金使用效果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即“科学事业单位应当加强支出的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实现了国家科研投入从单纯关注“投入资本”到重点关注“投资收益”的延伸。

(四)会计信息挖掘的延伸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财务信息。其中财务报表是反映会计主体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信息披露载体,财务分析报告是对会计报表信息的进一步凝练和具体化。旧《制度》下规范出来的会计信息内容是单一的,层次是肤浅的,不能真正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新《制度》明确了会计报告体系的组成内容以及财务分析的重点和指标体系,以此为依据,科学事业单位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更加深入和精炼,为推动科学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五)会计工作向审计工作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