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例6篇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1

一、稳步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

为提高企业征信的效率,更好地服务于金融机构,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的基础上,20*年人民银行启动了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与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相比,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采取全国集中式数据库结构建设,各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数据由各自总行一点接入,数据采集项由原来的300多项扩展到800多项,除包括商业银行目前办理的与借款人相关的各项业务信息外,增加了借款人的账户信息、外债信息及其与借款人相关的非银行信息等内容,信息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升级系统除保证向商业银行提供查询服务、为金融监管和货币政策提供信息服务外,也为将来依法向社会其他部门提供服务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从*市来看,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交通银行、农发行已于去开底通过各自总行接入了全国统一数据库,徽商银行*分行目前正在徽商银行总部的统一安排下做信贷核心系统的数据采集和迁移工作,5月13日新系统上线,6月份将以徽商银行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三县一郊联社也在人行的指导下进行存量数据的录入工作,5月15日实现向省联社报送存量数据,省联社也将于6月份一点接入总行数据库。届时,我市金融机构接入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工作将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二、征信市场管理工作取得进展

人民银行总行在征信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就如何履行国务院赋予人民银行管理信贷征信业的职责,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保持征信市场稳定发展,提出了以市场方式管理市场行为、以业务管理规范机构行为的工作思路,确定了国内五家评级机构从事银行问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业务资格。同时,针对我国借款企业与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突出问题,结合培育评级市场的总体规划,在全国八个省份开展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在稳步推进、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又计划在包括*省在内的九个省份进一步深入开展试点。

*市做为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点城市,我行按照上级行的工作思路和要求积极牵头组织,推动评级试点工作顺利开展,主动向市政府报告,取得了政府部门的理解和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市长助理任副组长,成员由人民银行、市发改委、市经济委、各金融机构组成的*市企业信用评级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在我行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具体协调组。

在人行合肥中文征信处的指导和市评级试点领导小组的部署下,召开了*市企业信用评级动员推介会。参加推介会的有分管市领导、市发改委、市区县经济委、各金融机构负责人以及54家重点企业的负责人,同时还邀请了人民银行合肥中文征信处领导、以及大公国际、中诚信以及联合资信等三家全国性评级公司的评级专家参加。会后,由我行和市经济委分别收集了参会企业的评级意向。同时,为抓好信用评级结果的落实,我行调查了解了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情况,具体掌握各单位的投信审批权限、利率定价权限等,为下一步切实做好各行的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的结合、评级结果与授信挂钩做好准备。近期将重点做好具备较成熟评级条件企业的再动员工作,启动企业和评级公司的评级签约。

三、非银行信息采集工作仍需各部门支持配合

非银行信息采集对于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企业信用信息打破条块分割、实现集中征集、加工、使用,全面反映企业信用状况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覆盖范围,更影响到企业对提高社会诚信水平、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功能的发挥。为此,我行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同时也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理解和文持,有关部门也与我行签订了信息共享协议,如*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已将全市个人交纳个人住房公积

金以及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数据提供给总行数据库,*市也成为全国65个向总行数据库报送公积金数据的城市之一。下阶段,我行将借助*市信用体系建设的契机,做好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进一步扩大信息共享的范围,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共享方案。

四、广泛开展征信宣传工作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2

在1931年,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调查部已办得有相当成绩,对银行业务帮助很大。其他几个大银行也纷纷办起类似调查部的组织,从事工商业的信用调查和市场经济调查。但是上海是这样大,要调查的项目是这样多,一家银行是很难把任务全部负担起来的。当时张禹九在中国银行,章乃器在浙江实业银行(后来改为浙江第一银行),同我在上海银行一样,担任调查工作。我们三个人碰在一起,交换经验。认为联合起来,分工合作,力量就大得多了。章乃器当时勇气很大,说我们银行也要革命,不能老是墨守陈规,于是大家想出一个联合的办法,就建议由我们三家发起,成立上海联合征信所。

当时上海最大的信用调查征询组织是日本人办的日本帝国询讯所,而所有职员几乎都是中国人,很多银行投资和抵押放款等业务,都向它请教,要付出很高的费用。日本人尚能办好,我们是在本乡本土,情况终比日本人熟悉,而且各行对这项业务都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所以,我们对于办好联合征信所是有信心的。开办时需要相当大的一笔经费。上海银行陈光甫、浙江实业银行李馥荪和中国银行张公权对我们的计划非常赞成,同意拨付资金。中国和浙实两行负担资金较多。就这样,上海联合征信所办起来了。

征信所办公地点设在仁记路通商银行出租的大楼上。筹备和开办初期,我和章乃器、张禹九每天都到征信所,三人轮流值班,一人一天。张禹九多数是由祝仰辰作代表,我同章则每天必到,即使不是轮到自己值班,也一定在那里吃午饭,利用吃饭时间商谈决定有关的事情。当时我们的情绪很高,业务开展也很快,其他银行先后参加进来作会员,新华银行的孙瑞璜也成为主要负责人之一。不久,何萼梅、寿进文、吴承禧、杨荫溥等也都参加征信所工作,我们的阵容逐渐扩大。

各银行参加征信所作会员,根据付会费多少而分等级,有基本会员和一般会员。我们调查所得的材料,编成报告,分机密的、重要的和一般的几种。机密材料只有少数人可看,对一般会员则分送一般的材料。但在这些材料中可以看出市场动向,行情涨落,进出口贸易趋势,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事项,对于会员银行的业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会员银行可以提出单独的项目,托我们调查,我们收取一定的费用。我们的工作受到金融业以至工商企业的重视,委托我们调查的客户不断增加,不少外国商行也来委托。由于我们联合征信所的兴起,日本人办的同样机构不久就收歇了。

由于征信所业务日益扩大,需要专人负责,我们请来潘仰尧担任经理,减轻了我们三人的工作。随着各项制度的建立,人事配备的完成,日常工作有条有理,很快就成了各银行的有力助手,有如现在我们所说的咨询机关。

1933年上海银行派我到美国接洽业务,回国后改任天津分行经理,不再担任联合征信所的工作。但我在天津任内,每年总要回到上海五六次,停留一段时间,到征信所去同大家商谈重要的业务。

我回国后,1935年春我国就实现了货币改革,纸币贬值,市场震动。这时联合征信所由孙瑞璜主持。我仍回到天津担任上海银行分行经理。1937年日军侵占上海,联合征信所被迫停止。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征信所曾经恢复,上海解放初期改名为上海工商调查所,不久又恢复联合征信所名称,后来金融全行业公私合营,联合征信所就结束了。

中国征信业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初,当时上海已经有多家外国投资者开办的企业信用调查机构,包括日商办的上海兴信所、帝国询讯所和东京兴信所,有美商办的商务征信所和中国商务信托总局。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3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反应;货币政策;Panel Data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9)11-0081-07

一、引 言

1998年1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为主要标志,实现了货币政策由以“贷款规模控制”为主要工具的直接调控转变到以“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为主要工具的间接调控,银行贷款作为货币信用创造的重要环节,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成为影响货币供给总量这一中介目标的关键。目前我国融资结构仍是以银行贷款的间接融资方式为主,银行在金融体系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对间接调控型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银行贷款作为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其决策过程必然与各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资产负债结构、规模等个体特征存在密切的关系。

我国从1979年金融体系改革开始,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和外资(包含中外合资)银行组成的商业银行体系。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经历了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商业化”改革和公司治理机制改革三个阶段以后,逐渐转变为现在以价值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建立的初衷是为了探索我国银行商业化道路。受建立和发展过程的影响,各类银行的经营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信贷决策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也不相同。因此,研究对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差异对探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和完善银行内外部监管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情况进行了研究。Kashyap and Stein[1-2]通过调查个体银行的季度数据识别美国货币政策调整过程中的信贷供给变动情况,发现对于流动性较差的小银行,货币政策对其信贷的影响较强,而对于大银行或流动性较强的银行,货币政策对其信贷的影响较弱。M.Ehrmann等[3]运用1999年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11个国家的银行Panel Data数据,使用广义矩估计(generalized moment method,GMM)方法对比研究了欧洲地区各个国家银行贷款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无论是在整个欧洲地区还是在单个国家,货币紧缩后银行贷款均显著收缩,而且流动性是影响欧洲银行对货币政策反应的重要特征,流动性弱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相对强烈。Gambacorta[4]使用1986―1998年Panel Data方法对意大利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传导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货币紧缩后,具有较高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的小银行更容易从外部融资,就贷款而言,规模不是影响银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的主要因素,而银行流动性却是一个影响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我国学者刘斌[5]运用我国16家商业银行实际数据,从分机构和总量两方面研究资本充足率要求对我国贷款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本约束对贷款、产出及物价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文对我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间接调控以来,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考虑到数据来源、政策因素及地方经济因素对分析的影响,本文主要对贷款占总贷款2/3左右的两大类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差异进行研究。

二、 我国融资结构、贷款结构及增速特征分析

1.我国融资结构变动特征分析

虽然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股票发行、配股、发行短期融资券等为主的企业直接融资形式不断增加,但其融资增加额与贷款增加额相比,比重小、波动大。在1998―2007年期间,除2007年直接融资增加额与贷款增加额的比例达到36.18%以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在4%―16%的范围内,其中有五年低于10%。可见,以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方式目前仍是我国的主要融资方式,其变动对促进GDP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2.人民币贷款结构特征分析

本文所研究的贷款是人民币贷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在总贷款中所占比例从1998年的61.96%下降到2007年的46.43%,股份制商业银行却从1998年的5.92%上升到2007年的18.41%,而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在总贷款中所占比例变动不大,基本上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因此本文在下面的实证分析中,主要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特征进行分析。

3.贷款增长率特征分析

1998年以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要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不考虑2000年和2004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剥离引起的贷款增长率下降,2001―2003年间,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贷款增长率达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的2―4倍,2005年以来,受国有银行贷款意愿增强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相对下降,但仍达到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增长率的1.5倍以上。同时,2005年以后贷款增长率曲线的变动也反映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基数较大,增长率的较小变动对股份制银行增长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近年来贷款总量增长率的上升主要是由四大国有银行贷款增长率上升引起。

三、 影响商业银行信贷的主要特征指标

为了后面进一步分析商业银行经营特征对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角度研究了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影响商业银行信贷决策的主要特征指标的描述形式。假设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

A=R+Bb+L=D+Q+E (1)

其中,A表示总资产,R表示准备金,D表示存款,满足R≥τD(这里τ表示法定准备金率),Bb是债券投资,L是贷款,债券和贷款组合情况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目标和利率进行决策,Q是其他资金来源,E是资本净额,按照资本监管的要求,必须满足E≥θA(这里假设所有资产的风险系数均为1,θ是在该假设前提下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当ΔR+ΔBb+ΔL>ΔD+ΔE时,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方式,到货币市场或资本市场融入资金,ΔQ为正值;当ΔR+ΔBb+ΔL

1.银行规模特征的描述

银行的总资产是反映银行规模的主要指标,为了消除绝对值指标对分析的影响,本文借鉴国外相关文献[3―5],采用如下公式计量:

Sizeit=logAit-1N∑Nj=1logAjt i =1, 2, …, N(2)

其中,Sizeit和Ait 分别表示银行i在t时期的规模和资产,N 表示商业银行个数。该项指标是与平均水平相比的相对指标,指标值越大,表示银行规模越大。一般来说,银行的规模越大,其筹资能力越强,其贷款变动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不敏感。

2.银行流动性特征的描述

银行的流动性反映的是银行的支付能力。本文的银行流动性特征定义为银行是否能在一定的期限内以合理的价格得到用于增加贷款的资金,如果银行 i 的贷款Lit在资产Ait中所占的比例高,其他资产所占的比例就低,表示流动性较弱,因此用贷款在资产中的占比反映流动性。具体表达形式如下:

Liqit=LitAit-1N∑Nj=NLjtAjti=1, 2, …, N(3)

其中,Liqit表示银行i的流动性水平,如银行贷款在资产中所占比例较小,在货币紧缩时,通过压缩其他资产占比获得信贷资金的空间大,因此如果该项指标较小,表示银行i与平均水平相比流动性较强。

3.银行资本充足程度特征的描述

银行资本充足程度指的是商业银行自有资本金充足程度,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出于数据的可得性考虑,本文利用银行i的资本净额Eit与资产Ait的比例来反映。具体形式如下:

Capit=EitAit-1N∑Nj=1EjtAjti=1, 2, …, N(4)

其中,Capit表示银行i在t期的资本充足程度。上式中的资本充足程度指标与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最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对资本充足率的定义是“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本办法规定的资本与商业银行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商业银行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权。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优先股、可转换债券、混合资本债券和长期次级债务。”不同,只是资本净额与资产比值,但是它与资本充足率监管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文用其反映资本充足程度。如果该项指标较大,表示银行 i 与平均水平相比资本充足程度较高。

4.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对比

表1给出了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8―2007年间上述各特征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均值的计算公式:i=1T∑Tt=1Yit;标准差的计算公式:σi=1T∑Tt=1(Yit-t)2。这里i代表第i个商业银行,T=10。可以看出,规模超出平均水平的商业银行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而深圳发展银行的规模最小;根据规模的标准差可以看出,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民生银行和兴业银行的波动较大,结合这两家银行的相关指标可以看出,近年来这两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速度较快。从流动性指标均值可以看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的深圳发展银行贷款在资产中所占的比例较高,流动性水平相对较低;从流动性指标标准差可以看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的流动性指标波动较大,其中工商银行主要是因为不良资产剥离引起,而民生银行和农业银行主要是贷款在资产中所占比例增加较快引起。从资本充足程度指标的均值来看,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资本充足程度较高;从资本充足程度指标的标准差来看,工商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指标波动幅度最大。

四、我国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的Panel Data模型及分析

1.带有银行个体特征的货币信贷计量模型

根据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CC-LM模型中的三个市场――信贷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中有两个市场均衡,第三个市场一定均衡。现假设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那么商品市场也是均衡的。根据Bernanke、Blinder[6]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模型,在信贷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时,存在如下关系:

L(rL,rB,Y)=λ(rL,rB)×(1-τ)×m(rB)×R(5)

这里L(•)表示贷款总量,rL表示贷款利率,rB表示债券利率,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λ(•)表示商业银行资产结构,τ表示存款准备金率,m(•)表示货币乘数,R表示准备金。

基于此,本文建立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对货币政策反应的Panel Data模型,考虑到金融方面一般以增量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因此除了利率因素外,其他变量均采取对数差分形式。

ΔlnLit=β0+β1ΔlnLi,t-1+β2ΔlnRt+

β3Δ/mYt+

β4ΔrLt+∑3k=1β5,k(Zit,k×lnRt)+β6ΔrBt+εit(6)

其中,Zit,k (k=1,2,3) 分别表示银行i在t期的规模Size、流动性水平Liq以及资产充足程度Cap。

2.变量的选取和平稳性检验

(1)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

本文构造的模型使用我国14个主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998―2007年的年度Panel Data数据。1998年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使占有市场60%以上份额的国有商业银行开始按照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进行信贷投放总量的决策,同时受外资银行进入和国内银行间竞争加剧的影响,各家商业银行逐渐吸收国际先进银行管理经验,对内部管理机制进行了改革,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本文主要对1998―2007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前面的划分,本文分别对14家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构建了3个Panel Data模型。由于样本区间较短,而且同类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大体一致,因此对各类银行建立了Panel Data不变参数模型。本文模型所用到的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金融年鉴》、《中国金融统计》、中国经济信息网(cei.省略)、bankscope数据库、2007年各主要商业银行公开披露的年报,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以最后披露的数据为准,所有计算均采用EViews 5.0软件。

由于对数差分后的指标基本上反映的是增长率变动情况,考虑到数据长度原因,本文在实证分析的过程中采用增长率指标替代(6)式中的对数差分形式。用贷款增长率表示贷款变动情况,记为LR;考虑到CPI与GDP增长率一样都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且通过实证对比发现贷款增长率对CPI的反应更显著,因此本文采用年度CPI增长率表示通货膨胀率对贷款增量的影响因素,记为π;选择基础货币增长率表示存款准备金的变动情况,记为MBR;采用一年期贷款利率表示利率的变动,记为rL;反应银行特征的指标采用前面按公式(2)、(3)、(4)计算的规模Size、流动性水平Liq以及资产充足水平Cap。考虑到四大国有银行两次不良资产剥离以及2004年末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而引起的银行贷款增长率异常变动对模型估计结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中加入了哑变量dum1、dum2、dum3。其中哑变量dum1刻画第一次不良资产剥离以及当时出现的贷款增长率异常反应、由于受1999年4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不良贷款以及“惜贷”影响,2000年各主要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均出现了异常波动,其中股份制银行贷款增长率很高,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较低。因此在设置哑变量dum1的时候,将2000年设为1,其他年份为0。哑变量dum2刻画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发生的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出现的贷款增长率异常、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2003―2007年的贷款变动情况来看,最终披露的数据已经统一将股改上市剥离贷款对贷款余额的影响追述调整到2004年。因此在设置反映这三家国有商业银行股改影响的哑变量dum2时,将2004年设为1,其他年份设为0。哑变量dum3刻画资本充足率办法出台后商业银行经营方式改变对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的影响。

(2)数据平稳性检验

由于本文使用不变参数的panel data 模型,因此,对于非个体的宏观经济指标的平稳性检验使用的是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对于反映个体情况的指标使用的是基于Panel Data 模型的单位根检验。结果表明反映个体情况的贷款增长率LR、规模Size、流动性水平Liq以及资产充足水平Cap均为I(0) 平稳序列,反映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状况的基础货币增长率MBR、一年期贷款利率rL、通货膨胀率π均为 I(1) 序列。

3.模型估计结果

本文建立了贷款增长率对基础货币、贷款基准利率的反应模型。模型的具体形式如下:

LRj,it=βj,0+∑4k=1βj,kXj,it,k+∑3s=1∑4k=1θj,s,k(dumj,it,s×Xj,it,k)+∑3h=1∑4k=1φj,it,h(Zj,it,h×Xj,it,k)+εj,it(7)

其中,j=1,2,3,分别代表14家商业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3个Panel Data 模型。Xj,it,k中k =1, 2, 3, 4时,分别代表LRj,it-1,MBRj,it,πj,it,rLj,it-1;dumj,it,s中s =1, 2, 3时,分别代表前面数据来源部分介绍的三个哑变量;Zj,it,h中h =1, 2, 3时,分别代表商业银行结构特征变量Sizej,it,Liqj,it,Capj,it。

系数向量βj,k分别反映上期贷款增长率、当期基础货币增长率、当期通货膨胀率、上期贷款利率对本期贷款增长率的影响;θj,k分别反映1998―2007年期间发生的三次对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异常波动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和管理措施对各解释变量系数的影响;φj,k分别反映影响各商业银行贷款决策的主要特征变量对各解释变量系数的影响。本文分别估计了14家最大的商业银行(代表商业银行总体状况)、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代表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不带特征变量的货币政策信贷模型和带有特征变量的货币政策信贷模型,其结果如表2所示。

Pooled EGLS (Cross-section weights)

注:括号中为t统计量,因表格所限,乘积项的解释变量的下标省略了,可参见相关宏观指标项,“―”表示不包含此项。

4.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差异分析

(1)我国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股份制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程度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表2中模型1、模型4、模型7分别反映了我国商业银行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增长率、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的总体反应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增长率的总体反应系数说明基础货币供给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贷款增长率分别提高0.69、0.38、0.83个百分点;对上期贷款利率的反应系数说明上期贷款利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其贷款增长率分别下降6.49、4.77、7.64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各类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指标的反应与货币政策意图是完全一致的,不存在“逆向反应”的现象,同时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增长率、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变量的反应明显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与1998年以后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完全一致。由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大量不良贷款的出现使各商业银行加强了贷款风险的控制,2000年前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出现了明显的“惜贷”现象,而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借此时机,快速占领市场,贷款增长率大幅增加,在当时信贷紧缺的背景下,央行并没有加以控制。经过几年的调整,同时在宏观经济层面向好的背景下,从2002年以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逐渐放松贷款条件,增加贷款投放,信贷市场竞争加剧,但是从贷款增长率来看,股份制银行的贷款增长率仍高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2)商业银行个体特征指标影响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信贷反应强度

表2中模型2、模型5、模型8分别在模型1、模型4、模型7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特征指标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乘积项加入到模型中估计得到的,反映了商业银行特征指标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强度的影响。从表2中可以看出,带有商业银行个体特征的模型拟合优度均高于不带商业银行个体特征的模型,说明商业银行的个体特征可以部分解释不同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强度差异。模型2反映的是总体上商业银行个体特征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影响。其中,规模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30,流动性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04,说明规模较小的银行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信贷反应强于规模较大的银行,而流动性水平较高的银行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信贷反应强于流动性水平相对较低的银行。

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普遍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其贷款增长率对基础货币增长率的反应也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模型5反映的是四大家国有商业银行个体特征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影响。其中,资本充足水平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11,说明资本充足水平较高的银行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信贷反应强于资本充足水平较低的银行。在模型5的估计过程中发现规模和流动性与基础货币增长率的乘积项系数不显著,说明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这两个特征指标不是影响其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差异的原因。而资本充足水平与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显著,也说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水平相对较高,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采用经济资本管理手段,有效地将包括信贷的资产结构调整和资本充足性管理结合起来,使资本充足率成为约束银行资产规模和结构的重要指标。模型8反映的是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体特征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影响。其中,规模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55,流动性与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06,这两项系数的绝对值均高于模型2,说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和流动性特征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影响高于商业银行总体的平均水平。对比模型5、模型8,发现影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特征完全不同,说明两类银行在信贷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不同。由于1998―2007年期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转变经营机制的过程中,结合央行、银监会金融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参考国外先进银行的最新管理经验,其经营管理方式具有跨越式转变。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目标比较一致,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追求的首要目标。因此,影响两类银行的银行特征存在很大差异。另外,从上面分析过程中发现,与国外研究成果不同的是,规模对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具有负向影响,这是由于在1998―2007年期间,我国基本属于流动性充足或过剩的阶段,规模不是影响其融资成本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反映了近几年来规模较小的银行大力拓展信贷市场,提高信贷占比的现实情况。

(3)商业银行个体特征指标影响贷款利率的信贷反应强度

表2中模型3、模型6、模型9分别在模型1、模型4、模型7的基础上将商业银行特征指标与贷款利率的乘积项加入到模型中估计得到的,反映了商业银行特征指标对贷款利率信贷反应强度的影响。

对比模型3、模型6、模型9和模型2、模型5、模型8,发现各类银行特征对贷款利率信贷反应和基础货币增长率信贷反应的方向一致,说明在1998―2007年期间,各类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具有一致的反应。从总体上看,模型小、流动性水平高的银行反应相对敏感。股份制商业银行与总体情况类似。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同,资本充足水平对货币政策信贷反应影响明显。

(4)《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具有一定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5中哑变量dum3和基础货币增长率乘积项的系数为-0.51,模型6中哑变量dum3和贷款利率乘积项的系数为-1.28,说明在2005―2007年期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较之前的反应幅度有所下降。概括起来,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引起:

①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较高,8%的监管要求达不到限制其缩减贷款的目的。在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过程中,为了使准备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水平达到上市要求,政府对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国有商业银行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另外,实现股份制改革的商业银行在市场上融入大量的资金资本充足率进一步提高。

② 虽然从2004年开始央行针对信贷过剩,出台多项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刚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为追求上市初期良好的市场业绩表现和保持市场份额,依靠其充足的流动性,贷款投放意愿仍然较强。

③ 股改过程中不良贷款剥离引起的贷款总量基数下降,也提高了该期间贷款增长率,影响了贷款增长对货币政策反应的估计。

五、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1998―2007年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对货币政策的反应基本与货币政策实施意图一致,不存在“逆向反应”的现象,但是受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机制的影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货币政策信贷反应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很大的差异,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反应相对敏感。

通过在模型中加入银行结构特征发现,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规模和流动性特征是影响其对货币政策反应的主要特征,规模越大,其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弱;流动性越强,其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强。

而就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而言,由于其大体相当的市场地位和相对过剩的流动性水平,规模和流动性特征指标不是影响其对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差异的主要特征,而资本充足水平特征则对其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影响显著,资本充足水平越高,其对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越明显。

就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与14家商业银行估计结果类似,规模和流动性特征是影响其对货币政策反应的主要特征,规模越大其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弱,流动性越强其对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强。

另外,本文通过在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dum3发现,《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出台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货币政策的信贷反应具有一定影响。

鉴于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机制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深化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对提高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金融产品不断丰富,基础货币在信贷调控中的作用不断降低,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价水平,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成为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Kashyap, Anil K.,Stein, Jeremy C.The Impact of Monetary Policy on Bank Balance Sheets[Z].Carnegie-Rochester Conference Series on Public Policy, Elsevier,1995,(42):151-195.

[2] Kashyap, Anil K.,Stein, Jeremy C.What Do a Million Observations on Banks Say about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2000,90(3):407-428.

[3] M.Ehrmann,L.Gambacorta, P.Jorge Martinez-Pages, Sevestre and A.Worms.Financial Systems,the Role of Banks in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in the Euro Area[R].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 Paper,2001,No.105.

[4] Leonardo Gambacorta.Bank-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The Case of Italy[R].Working Paper,2001,Series 103, European Central Bank.

[5] 刘斌.资本充足率对信贷、经济及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5,(8).

[6] Bernanke B.,Blinder, A.Credit, Money and Aggregate Demand[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8,(78):435-439.

[7] Suzuki, Tomoya.Credit Channel of Monetary Policy in Japan:Resolving the Supply Versus Demand Puzzle[J].Applied Economics,2004,(36):2385-2396.

[8] 刘斌.资本充足率对我国贷款和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11).

[9] 江其务.论新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效率[J].金融研究,2001,(2).

[10] 2000―2007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DB/OL].中国人民银行网站(pbc.省略).

The Research of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and itsCredit Responses to Chinese Monetary Policy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Model

Liu Jinye1,Gu Yu2

(School of Management ,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024,China )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4

第一条为了规范*市地方税收代扣代收和税款手续费管理工作,保障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维护扣缴义务人和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见附件1)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依法由*市地方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代扣代收和税款手续费(以下简称“手续费”)的管理,均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扣缴义务人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人是指依法接受*市地方税务机关委托并签订《委托税费协议书》、《委托代售印花税协议》(以下统称《协议书》)、取得地方税务机关核发的《*市地方税务局委托税费证书》、《代售印花税票许可证》(以下统称《证书》),承担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以下简称代扣代收)税款是指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和征收标准代扣代收并解缴入库的税款;税款是指人按照《证书》及《协议书》规定的税种、委托范围、权限及税法规定的征收标准并解缴入库的税款。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手续费,是指税务机关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协议书》规定的内容,对扣缴义务人、人代扣代收和税款行为支付的报酬。扣缴义务人、人可将手续费用于代扣代收和税款工作相关的费用开支和奖励工作做得较好的办税人员。

第六条手续费的支付比例应严格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代扣代收税款手续费支付比例为2%;税款手续费的支付比例按照税务机关与人签订《协议书》中规定的比例执行,但最高不得超过税款收入的5%。

各级税务机关签订委托手续费支付比例要严格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代扣代收税款手续费管理的通知》文件的精神执行,不得擅自提高手续费支付比例。

第七条手续费纳入预算管理后,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通过预算支出统一安排,纳入本单位部门预算。各级税务机关应严格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的手续费支付范围和标准执行,不得自行扩大手续费的支付范围;各级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和人,不得从税款中直接提取手续费。

第八条手续费的管理应遵循依法、规范、统一、简便的原则。

第九条手续费的管理职责:

各级地税机关的征管部门是委托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委托的组织、协调工作;税种管理部门负责分管税种手续费预算的编报工作;税务所负责贯彻落实对扣缴义务人、人的具体管理要求,实施对扣缴义务人、人的日常管理及宣传、培训工作,手续费支付信息确认工作;财务部门负责手续费预算的汇总、上报以及手续费资金的管理工作;法制部门负责组织对税费管理的执法检查及《协议书》格式文件内容的合法性审查;信息中心负责系统技术支持工作。

第二章手续费支付管理

第十条手续费支付的办理流程:

(一)扣缴义务人或人申报并结报票款后,填写《手续费支付信息表》(以下简称《信息表》,表样见附件2)一份,加盖扣缴义务人(单位)、人公章或由扣缴义务人(个人)签字确认后送主管税务所办理,无需再提供缴款书复印件。

《信息表》可从*市地方税务局的网站()下载、打印。

(二)主管税务所负责审核手续费支付的有关信息。

税务所审核人员首先应根据市局统一规定的编码规则,确定《信息表》编号,即“京地税+区县单字简称+手+税种单字简称+字[年度]+6位流水号”。

经审核,对符合支付条件的,审核人员在《信息表》“税务所审核人员意见”栏签署意见后,报税务所所长审核;税务所所长在《信息表》“税务所所长意见及税务所公章”栏签署意见并加盖税务所公章。

税务所审核人员依据审核确认后《信息表》的内容,在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查询并打印《手续费支付汇总单》(以下简称《汇总单》,表样见附件3),签字、加盖公章后,将《汇总单》转财务部门。

(三)财务部门负责办理手续费支付手续。

财务部门将《汇总单》与财务手续费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导入数据核对无误后,按照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打印银行进账单并开具支票,送交银行办理支付手续。

第十一条税务所应对下列手续费支付信息进行审核:

(一)扣缴义务人、人的资格及时效;

(二)扣缴义务人、人的代扣、代收或税款是否缴纳及是否支付过手续费等情况;

(三)《信息表》上填写的单位名称、开户行、账号是否与*地方税务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信息相符,税款所属时间、入库金额是否正确,各种章戳是否清晰;

当发生《信息表》填列的入库金额与税务机关信息系统入库数据不符的情况,扣缴义务人、人有义务提供相应缴款书原件进行核对。由于手续费计算方法不同,造成扣缴义务人、人申请手续费金额与税务机关信息系统计算金额不符的,以系统金额为准;

(四)扣缴义务人、人是否存在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履行代扣代收税款义务或未按《协议书》规定要求进行委托税款的行为,相应缴纳的税款、罚款、滞纳金在计算手续费时是否已扣除;

(五)手续费支付比例是否符合相关文件规定;

(六)其他按规定需要审核的内容。

第十二条扣缴义务人或人因发生多缴、误收等原因造成退税的情况,原则上多缴税款应在计算手续费前进行扣除;如手续费已支付给扣缴义务人或人,税务机关在办理退税手续的同时,应视实际情况对已支付的退税税款部分手续费进行追回。

第十三条对因扣缴义务人、人银行信息错误造成的银行退票,财务部门在《汇总单》上注明原因后,将《汇总单》复印件退回税务所,同时在手续费管理信息系统的“退票管理”模块中录入退票信息;税务所根据《汇总单》上注明的退票原因填写《手续费退票信息告知书》,并通知扣缴义务人、人领取《告知书》后重新进行办理。

《告知书》编号编码规则统一确定为“京地税+区县单字简称+[年度]+流水号”。

第十四条税务机关应在扣缴义务人、人申报并结报票款后,按有关规定支付手续费。对不能及时支付的,应予说明,并在一个季度内结清,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五条手续费支付的管理规定:

(一)税务机关与人终止《协议书》前,应及时结清手续费。

(二)扣缴义务人、人办理跨区县税务登记变更前,应与原税务机关结清各项手续费。如未能及时结清,对涉及市级财政负担的手续费资金,在单位名称和计算机代码不变的情况下,原税务机关开具未支付手续费证明,可以由转入的税务机关统一办理;涉及区级财政负担的手续费资金,按照区财政的相关规定办理。

(三)扣缴义务人、人提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税务所在办理注销前有义务告知扣缴义务人、人结清手续费。由于扣缴义务人、人自身原因提出放弃手续费的,扣缴义务人、人需出具相关书面声明材料。

(四)税务机关对单位和个人未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委托协议规定履行代扣、代收和义务的,不得支付“三代”税款手续费。

(五)因税务机关的原因,未领或少领手续费的扣缴义务人、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按照规定及时支付手续费。

因扣缴义务人、人自身的原因,三年内不到税务机关领取手续费的,税务机关将停止支付手续费。

第三章手续费资金的管理及核算

第十六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税收征管,凡依法由税务机关负责征管的税种,税务机关应直接征收税款。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委托其他单位或个人税款,必须按照《*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委托税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市、区两级财政核拨的手续费,是支付给扣缴义务人和人的专项经费,各级税务机关应加强对手续费的监督检查,严禁将手续费作为税务机关的行政经费或者挪作它用,也不得用行政经费垫付手续费。

第十八条各局聘用的税款征收人员,不属人员,其所需费用由各局经费解决,不得用手续费开支。按照专款专用的原则,手续费资金不得与其他资金混用。

第十九条各级税务机关应按照《*市地方税务系统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的要求,对手续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手续费预算的编制、批复:

(一)各区、县局、直属分局税种管理部门按照所分管的税种,依据本单位下年度税种征收计划及规定的手续费支付比例,测算下一年度税种手续费预算,审核确认后报本单位财务部门。

(二)各区、县局、直属分局财务部门按税种管理部门上报的手续费预算,分税种汇总本单位下一年度手续费预算,并区分市、区两级财政负担情况,分别报送市地税局和同级财政部门。

(三)市地税局根据各单位上报的预算情况,审核汇总后报送市财政局。市财政局批复手续费预算后15个工作日内,市地税局将手续费预算批复到各区、县局、直属分局。

第二十一条市地税局依据手续费预算批复情况,根据各单位手续费支付进度拨付资金。资金拨付到位后,税务机关要及时将手续费支付给扣缴义务人和人。

第二十二条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资金来源的渠道和支出方向,真实、准确的记录代扣、代收和税款手续费的收支情况,单独设账、单独管理、单独核算。

第二十三条财务部门凭银行回单和《汇总单》作为记账的原始单据,并据此登记总账及分税种明细账。

第二十四条手续费会计核算工作按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财务会计核算的管理要求执行。

(一)在“拨入经费”和“经费支出”科目下设分税种二级科目。

(二)收到手续费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拨入经费”二级税种科目;支付手续费时,借记“经费支出”二级税种科目,贷记“银行存款”;上划市地税局手续费资金时,借记“拨入经费”二级税种科目,贷记“银行存款”;收到企业交回的手续费时,冲减当期支出,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经费支出”二级税种科目。

第二十五条由区县财政负担的手续费资金,区县财政另行要求的按照区县财政要求执行,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年末各区、县局、直属分局财务部门应按照市地税局计划财务处的要求编制、上报手续费的决算情况。

第四章手续费档案归档管理

第二十七条手续费支付完毕后,财务部门将《汇总单》及银行单据作为记账原始凭证进行整理、归集,并作为会计档案进行归档;《信息表》和《告知书》由税务所按照税务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归档。

第五章工作责任

第二十八条税务人员行政不作为,、给国家或扣缴义务人、人利益造成损害的,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九条在支付手续费过程中有下列情形的,属于执法过错,依《*市地方税务局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责任。

(一)未在规定时限内办理完毕的;

(二)审核时未核实清楚,造成多支付或不符合支付条件而予以支付的;

(三)由于工作疏忽造成扣缴义务人、人权益受到侵害的。

第三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务之便,收受或索取财物,获得不正当利益的;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5

关键词:征信系统 数据质量 做法与成效

中图分类号:F8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200-01

一、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具体做法

(一)建章立制,着力构建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发挥业务考评的正向激励作用

近几年安徽省全面负责辖内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部署后,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领导十分重视,专门印发文件,对辖内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明确工作要求。同时,制定了具体的目标规划,将2008年和2009年两年统一定为“数据质量基础年”、2010年定为“数据质量赶超年”、2011年定为“数据质量稳定年”,并着手构建有效的数据质量工作组织管理体系。

1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组织,全面加强数量质量工作领导。早在2008年,安徽省即策划成立了由征信管理部门领导、全体业务骨干组成的“安徽省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管理小组”。根据工作需要,小组成员及时碰头,学习贯彻总行数据质量工作最新要求,明确工作思路,梳理工作任务,拟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就加强数据质量工作进行集体研究,加强对数据质量工作的领导。2010年,为进一步加强数据质量工作,在小组的基础上又专门成立了“数据质量工作课题组”,从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现状、影响数据质量主要因素及分中心在提高数据质量上的作用人手,探索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

2 建立数据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全力提升数据质量工作执行力。2009年初,为明确各级职责,在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两个层面形成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合力,进一步创建了数据质量三级管理体系。在该体系的具体运作中,根据工作需要,将相关人员对应分为三个层级。在组织体系内,由人民银行征信工作分管行领导和地方性金融机构分管领导共同组成第一层级,征信管理部门领导和地方性金融机构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第二层级,征信管理部门、地方性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业务骨干组成第三层级。

3 建立和推动建立数据质量双层考评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积极性。在征信管理部门层面,根据总行下发的数据质量情况的考核通报和掌握的各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动态,形成各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分季度考核结果和年度工作情况综合评定。为增强考评的严肃性和约束力,以合肥中心支行行发文形式予以通报,使各金融机构及时掌握全省及自身征信数据质量现状。同时,积极将考评结果纳入合肥中心支行对各金融机构年度综合评价体系,作为金融机构评先评优以及金融机构接人人民银行业务系统的参考依据,作为征信管理部门实施下年度征信业务检查的重要依据,切实提高金融机构的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在金融机构层面,积极推动各金融机构建立征信系统数据质量考评制度,在数据质量管理工作中落实“谁录入谁负责”的工作原则,落实数据质量工作的源头责任,增强具体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地从源头确保数据质量。推动金融机构建立行领导、部门负责人、具体经办人责任追究制度,对履职不力的相关责任人给予必要处罚。

(二)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落实具体目标任务

1 加强数据核查,从源头确保数据质量。坚持两端数据核对为主、定点监测为辅的数据质量核查方式,进一步完善数据质量核查手段。一是保持两端数据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着重加强对数据源的核对,包括金融机构会计系统与信贷系统的核对,信贷系统与原始资料的核对,确保从源头上提高数据质量;二是建立健全定点监测数据核对机制,提高样本覆盖率,合理安排核查频度。要求各商业银行定期向当地人民银行报送信贷业务数据,加强基层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数据质量的监督。

2 坚持深入一线,积极快速处理突发数据质量问题。虽然经过积极努力,辖内金融机构数据质量意识有了明显提升,但一时疏忽仍然难以彻底避免,为及时挽回突发数据质量问题可能会造成的重大不利影响,积极构建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补救机制。坚持第一时间深入金融机构现场,了解数据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突发问题,并现场给予指导解决。

3 加强数据质量业务检查,切实提高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意识。近年来,中心支行先后开展了10多次征信业务执法检查,同时多次组织辖内各市中心支行对全省金融机构个人征信系统使用和管理以及异议处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在每次检查方案的制定过程中,都坚持将数据质量报送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纳入检查范围。通过检查,发现数据质量问题,有效运用行政处罚等有效手段,引起各商业银行对数据质量工作的重视,提高了金融机构数据质量工作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地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二、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安徽省辖内征信系统数据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很好地完成总行下达的各项数据质量工作任务。去年底,安徽省地方性金融机构接口行企业征信系统两端数据核对综合一致率达到98.65%,连续6个季度保持在95%以上,提前一年半完成总行规定目标;非接口行综合一致率也大幅提升,顺利达到95%的年度工作目标。在个人征信系统量化考评中,微商银行和奇瑞汽车金融公司达到100分,安徽省农联社达到97.79分,均提前实现数据质量提升目标。

三、提高征信系统数据质量的建议

1 着力加强业务培训。针对数据质量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要着力加强辖内征信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要组织人员参加数据质量工作业务培训,学习数据质量管理最新精神,掌握数据质量管理方法;

2 着力加强业务锻炼。要积极创造条件,选派业务骨干到总行上挂锻炼。要通过业务工作实战,开阔了业务人员视野,提高了工作技能,同时通过他们的转培训,间接提高了全省工作水平。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范文6

当我们在热烈探讨究竟哪些个人信息该纳入征信系统的时候,应该先考虑这些信息被纳入的可行性。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北京分中心透露,偷漏税记录将进入个人征信系统。征信系统的话题再次甚嚣尘上。

近年来,针对“个人征信系统”的各种事件和传闻,林林总总。2008年,先是公积金缴纳信息和贷款信息进入了征信系统。今年,水电费、电话费、煤气费、酒后驾车等都将相继传闻要被列入。

主管部门将个人征信系统概况为: 由一个专门的机构给每个人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即个人信用报告),再提供给各家银行使用。这种银行间通过第三方机构共享信用信息的活动就叫征信。个人征信系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工具,对于社会信用体系建立也有推进作用。

有了征信系统,当你向银行借钱时,银行信贷员就可以在征得你的同意后,查询你的信用报告,这样能以最快的速度告诉你是否可以提供贷款,可以提供多少贷款。因此,许多个人和企业对自己的“经济身份证”都十分紧张。据说,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的云南征信系统,月均查询量已经达27万次。

不过,当我们在热烈探讨究竟哪些信息该纳入征信系统的时候,不是应该先考虑一下这些信息具备被纳入的条件吗?

我国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科技司负责建设的,该项目在2006年曾获得IT两会“信息化建设项目成就奖”,可见其在信息化建设领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征信系统建设中,除了个人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外,还有大量的非银行信息。后者包括个人参保和缴费信息、住房公积金信息、养路费、电信用户缴费等,这些信息都潜在地影响到个人在银行的借贷行为。

个人基本信息和信贷信息都属于银行系统内部的信息,人民银行作为主管单位收集和整合这些信息的难度并不大,然而非银行信息的整合就涉及到跨部门信息共享的问题了。

这里边有两个层次。首先,各个部门的信息系统结构是否完善、数据是否完备是个问题,即使某些部门信息建设足够成熟,自己部门系统与征信系统能否成功对接也是个问题。在笔者采访原劳动保障部信息中心主任王东岩时,他谈到仅养老保险一项信息的确认,各地社保业务和信息化部门就用了3年的时间,“厅局领导牵头,社保部门为主体,动员了劳动口里不知道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