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例6篇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1

关键词:协同育人;成果导向教育;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

中图分类: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2-0034-04

随着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日益聚集于职业准备、强调实践能力的功能性知识的迅速崛起以及旅游行业对大学教学质量的强烈关注和问责强化等一系列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要素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旅游消费者行为学”的教学目标和本科毕业生职业准备的要求,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为代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重视学生成功的教育理念逐渐开始兴起和渗透。成果导向式教学是强调教学活动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倡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目标是学生通过教育过程最后所取得的学习成果”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能极大地提升学生课程学习的指向性、效率与效益。

一、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之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拓展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实现学生以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为代表的能力培养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专业理论课,肩负着引导学生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重要任务。成果导向式教学正是为适应本科生就业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而倡导的全新教学理论和模式,它强调教学活动以成果为导向,不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唯一目的,更加关注学生对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解决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成果导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学习效果以及与企业实际岗位工作及未来职业发展要求的契合程度,帮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形成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促进本科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拓展。

(二)有助于重新构筑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良好教学内部生态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通常处于单边传授与被动接受的“不平等”状态,两者在平等交流和沟通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欠缺。而成果导向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等预期学习结果的合理设定,围绕其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课程设计。在成果导向式教学下,教师在角色上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提供者、信息者和唯一评价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引导者和多元评价主体之一进行转变,将课程教学由单纯的知识讲授的课堂向旨在实现“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平台进行转变,鼓励学生按照科学设定的教学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必要时给予有效的示范、诊断、评价、反馈以及建设性介入;学生在角色上由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知识接受者、信息接收者和被考评对象,向教学活动的主体进行转变,与教师一道平等地参与整个教学环节,在受教育后实现“获得相应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学习成果。成果导向式教学充分实现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构筑平等民主、教学相长、和谐共生的新型教学内部生态关系。

二、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教学中应用的途径

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要求下,学习成果就是“某人给定的专业、职责或任务而言的综合能力,换言之就是适应就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要和期望所有团体合作以产生成果的过程”。基于此,“何种知识、能力和素质才是适应就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成为科学有效实施成果导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成为在课程目标制定过程中需要重点明确的关键性内容。在就业导向环境的要求下,单凭学校这一主体显然无法准确有效回答这一问题,需要与企业、协会等校外主体一起共同解答。不仅如此,为保证成果导向教育的有效实施,还需要企业、协会等主体实际参与到课程教学活动和课程教学评估等课程建设中来。为此,我们以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教学、课程考核三个关键环节对成果导向式“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一)多元聚焦课程目标,为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提供科学有效指引

确立课程目标是应用成果导向式教学的首要环节。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我们基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方面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在旅游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根据江门当地有关旅游企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对于“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目标的意见反馈情况,围绕旅游管理本科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岗位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将“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概括设定为:以能力培养为主导,以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理论性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形成综合运用所学功能性知识和方法分析、解决当地及周边区域旅游消费者行为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二)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夯实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

1.围绕课程目标调整优化传统理论教学内容,实现知识模块化、要点化和具体化。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将原有的基本知识点进行系统整合,将课程的教学目标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进行模块化、要点化和具体化。具体来讲,按照“旅游消费者行为是什么?”――“为什么旅游消费者行为会这样?”――“怎么样识别、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这一逻辑顺序,在理论教学内容上重点说明“从动态上明确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一般过程”――“从静态上深入分析旅游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将上述静态要素置于旅游消费行为的整个过程中加以动态考虑,并探讨在这个过程定旅游消费者所表现的外在形式、行为结果及其一般规律”这三个主要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知识体系。

2.强化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样化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强化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具体来讲,可将实践教学分为两类:

第一类,体验性实践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实施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在以教师为主、以案例为工具的已有实践教学方式基础上,增设真正具有体验性的实践教学方式。一是案例体验,案例体验指根据现实旅游企业在实践中已发生的或提前设定的情境或问题所形成的案例设计旅游消费场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思考和解决案例中的当事人所面临的问题。考虑到学生的生源地、文化背景等差异,案例一般宜选择当地或本区域范围内,提高学生在案例体验中的情境认同感。二是角色体验,角色体验指按照事先设计的旅游消费行为“剧本”,分别安排学生扮演旅游消费场景中的销售员、消费者、管理者等角色,模拟旅游消费环节、旅游消费决策过程、旅游消费购后评价等场景。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角色体验,从步骤程序上可先由教师设计旅游消费场景,对场景中旅游消费行为过程及其角色进行分析和界定,再由学生扮演旅游消费场景中的特定角色,并由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在旅游消费场景中所体验角色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议、给予建议。三是观察体验,观察体验指处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地观察旅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过程,记录、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特点的方法。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实际消费体验,可事先确定观察体验主题,依据消费者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等变量,在旅游企业指导老师带领下分组实地到旅游社、饭店、旅游景区等旅游消费行为实际发生地观察不同类型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决策过程,将特定类型旅游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通过体验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以便评估该项观察体验的学习效果。四是实际消费体验,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实际消费体验,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组,针对不同的旅游消费体验主题为每组分别设定体验内容和体验环节;在学生实际完成旅游消费体验过程后书面完成体验报告,并口头汇报在旅游消费中的实际体会,由教师结合相关理论并依据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指标对学生体验结果进行评价。

第二类,应用性实践教学。应用性实践教学是由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选择研究方法、实施调查分析、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研究结果的过程。应用性实践教学的题目由教师结合当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最新趋势、当地实际情况给出。应用性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办法是:将若干名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并选题,并以研究报告的方式递交研究结果。

(三)完善课程考核体系,构建与成果导向教育相配套的学习成果测量模式

1.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完善突出能力的考核主体。过去课程考核主要通过教师“一支笔”决定学生成绩的形式来进行,但受教师旅游行业实际从业经验的客观局限,对于学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难以开展全面、深入、准确的评价。为此,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中运用成果导向式教学,需要构建由教师、企业、学生等构成的多元化考核主体,特别是通过引入企业评价主体引导学生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与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主体上对教师、企业、学生赋予合理的权重。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2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课程标准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工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等方面所需的基层管理人员。《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基准学时为64学时,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建议学分是4分。其课程标准设计需要进行系统性规划。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我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技能课,主要以工商企业营销员岗位所需的营销能力为依据,确定本课程学习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再根据本课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情境,制定课程教学进度安排。

2.课程目标设计情况

一是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具备以下能力:对指定产品所面临的营销环境、竞争状况和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市场和产品情况选择相应的目标市场确定合适的市场定位、识别竞争对手产品的价格策略并为产品制定价格提供信息、分析产品的渠道模式并对指定产品设计合适的渠道模式、设计有效的面向中间商、消费者的促销方案的初步能力。

二是知识目标。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理论、现代市场营销观念、环境构成及分析法;掌握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解市场细分的概念、依据、原则和方法,掌握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理解产品整体概念和新产品的内涵与推广,掌握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品牌策略和包装策略;理解影响价格确定的主要因素,掌握定价的策略与技巧;理解分销渠道的功能和类型,掌握影响分销渠道选择的因素和分销策略;理解促销的内涵及促销组合策略。

三是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诚实守信的品质、较强的自信心、挫折承受力、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创新能力。

3.能力训练情境设计

一是学生能理解市场营销的内涵,树立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可以采用营销观念应用案例分析。二是基本能分析指定产品的营销环境及其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可以采用营销环境案例分析。三是基本能分析指定产品的目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特征,可以采用撰写某超市顾客购买行为调查报告。四是能分析某产品运用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和市场定位策略;能对消费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和为产品进行定位设计,可以采用撰写本市某商场的目标市场营销策略报告。五是能够帮助企业开发新产品搜集信息,能帮助企业针对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调整产品策略搜集信息,可以采用某商品开发策略报告。六是能识别竞争对手产品的定价方法和价格策略,可以采用产品定价案例分析。七是能初步分析某企业的渠道模式,可以采用某企业营销渠道案例分析。八是能为背景企业设计有效的寻找顾客方案,能模拟产品销售,可以采用寻找顾客方案。

二、教学进度安排

第1次课:认识市场营销。第2次课:营销核心概念。第3次课:市场营销观念。第4次课: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第5次课:市场营销基础综合实训。第6次课:宏观营销环境。第7次课:微观营销环境。第8次课:营销环境综合实训。第9次课: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第10次课: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第11次课: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综合实训。第12次课:市场细分。第13次课:目标市场选择。第14次课:市场定位。第15次课:目标市场营销综合实训。第16次课:产品整体概念、产品组合。第17次课:产品生命周期。第18次课:品牌、包装、新产品开发。第19次课:产品策略综合实训。第20次课:定价方法。第21次课:定价策略。第22次课:价格调整。第23次课:定价策略综合实训。第24次课:分销渠道管理。第25次课:选择中间商。第26次课:渠道设计与管理。第27次课:渠道策略综合实训。第28次课:人员推销。第29次课:人员推销实训。第30次课:广告宣传。第31、32次课:公共关系。第33、34次课:营业推广。

三、考核评价

考核原则。本课程的考核采取理论考核与实训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营销职业能力的培养。考核以综合技能考核为主线,建立开放式的全程考核体系。采用期末考核理论知识、平时成绩、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其比例依次为60%、10%、30%。

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笔试,主要考核理论知识。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市场营销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卷面成绩为百分制,但占课程总成绩的60%。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其中单选题25~30分、多选题10分、判断题10分、分析题10~15分、案例分析题35~40分。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10%,从学生互动的知识点和仪表来评定,满分为100分。实训评价方式(过程考核)为30分,分别从树立市场营销理念、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制定目标市场营销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人员推销八个方面进行考核。

四、教学资源及其利用

尽可能根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或选择教材。如果选择教材,鉴于本课程教材种类繁多,而且不乏规划教材和优秀教材,可根据学院教学实际,建议本课程使用高职规划教材或优秀教材。

一是讲义编写要求。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和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启发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应配有实践内容或配套实训教材。

二是推荐使用教材。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或调整。教材使用一段时间以后,应该及时对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思考一下教材的使用是否达到了预先制订的教学目标;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应该在哪些方面做进一步的调整;是否继续使用该教材等。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加里・阿姆斯特朗.市鲇销[M].华夏出版社,2003.7.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3

1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

多年传统的教学,教师在形式上普遍采取“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这种模式中已经形成了以教师为主角“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最高权威,以教案为本位讲授知识,学生以书本知识为本位被动地接受知识,是配角,学生完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师生之间很少有对话与交流,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不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

而高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结合学科教学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能动参与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法,实施“创新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这样的现实要求,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首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向原有知识体系挑战,向固有的教学模式挑战,为此从教学模式上我采用了当前普遍适用的活动――发现――发展教学模式。“活动――发现――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对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社会调查与实践、主题探究等具体教学模式的概括。这种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与动作,通过外在的活动促进内在思维水平的提高,特别强调学生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思辨活动。

2 教学准备阶段

第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

2.1 备教材:首先钻研教材,研读课程标准,领会现代教育理论,重新建构知识体系,高中政治每单元设置综合探究课的目的主要是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探究和思维活动,深化、整合、拓展本单元的重要知识。

综合探究课没有现成固定的知识、同定的模式,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问题整合现有的知识,消费对个人与家庭的意义主要涉及了消费的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心理、不合理的消费行为等知识。根据这些知识确定教学知识目标,让学生明确消费的分类,掌握消费对个人、家庭的意义;理解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质量的改善;理解正确消费观的内容;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消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真正从情感上接受家庭消费的意义,体验适度合理消费对消费者的意义;帮助学生分析、审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明确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不良消费习惯和错误消费观念,用正确的消费观指导自己的生活消费。从自身做起,以健康、合理、文明的消费观念来指导自己的行动,通过情景模拟,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分析总结归纳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2.2 备学生:高一学生处在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探索求知热情高,理性思维能力正在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已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这使高中生开展综合探究活动成为可能,同时知识面也相对较宽,了解的社会知识也相对较多。我们学校是重点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接受能力强,有个性,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些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2.3 备教学方法和手段

(1)坚持贯彻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引导学生通过已有的知识,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的形式,由学生主持,学生扮演两个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引导模式有机整合,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讨论,探究所学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2)调查法。通过对家庭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家庭消费内容、结构、贷款消费的现状等,既可以具体了解有关消费发展的现状,又可以学到调查方法,增强社会活动的能力。利用学生的网络知识,搜集不合理消费行为案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4)突出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注意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澄清思想误区,提高思想觉悟。

(5)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文字、图片、视频录像等教学资源的立体、综合运用,增强政治课的吸引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最大限度地把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第二,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探究活动课最主要是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把在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把自己储备的资源拿来为自己所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必须有学生的准备工作。

(1)我让学生走进生活,从自身的生活经历中去体味知识,发现生活,升华情感。让每个学生调查研究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凋查法对家庭消费现状进行调查。另外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利用学生已有的网络知识,从互联网上的信息中收集有用的材料,特别是搜集不合理消费行为案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整理成文字和影音材料。

(2)根据实话实说的形式,确定主持人,两个家庭的身份,学生自己选择要扮演家庭成员的角色,在挑选角色的过程中,同学非常踊跃,最后根据大家的意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配,其他同学作为现场观众参加讨论。

(3)组分工合作讨论整理出不同的消费行为以及对个人家庭的意义。

第三,师生共同合作准备,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需要双方的合作。

(1)教师和扮演两个家庭成员的同学根据同学调查的材料共同整理出家庭消费的内容,主要有美容消费、服装消费、健身娱乐消费、文化消费、汽车消费、住房消费、旅游消费、劳务消费、教育消费等;从形式上看主要有借贷消费、网络消费。不合理的消费有月光族、肯老族、消费的不科学性等,提倡科学绿色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整理出以上消费对家庭个人的意义以及不合理消费的影响,设计成父母孩子在实话实说的台词,每句话都是大家在一起讨论确定的,如何更好地表现喜剧效果,大家讨论得非常激烈,有时为了一句台词,争得面红耳赤,其中学生们加入了一些当今的热点内容和网络语言,非常有感染力。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确定了实话实说的脚本。

3 教学实践阶段

正式讲课前,我们对教室做了重新的布置,仿照实话实说的形式,主持人、嘉宾坐在最前排,面向观众,并有乐队伴奏、教师是特邀嘉宾。

3.1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里教师首先是一个组织者,把学生调查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同学们调查了家庭现在与10年前的消费支出变化情况,抽出其中三个家庭作为代表,总结出家庭消费的变化,与10年前相比,发生了几点变化,主要表现在:

(1)恩格尔系数较为平稳,饮食费用明显增加。很多家庭舍得在吃上花钱,对膳食的结构要求也更高。

(2)购买住房热度不减,居住消费不断攀升。全班有27位同学家换了新房。

(3)旅游健身享受生活,休闲娱乐支出上升。全班有近30人利用假期旅游。

(4)私家车消费成亮点,相关支出较怏增长。全班有2l位同学家买了私家车。

可以反映出家庭消费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制约。

3.2 学生的主体作用。扮演两个家庭成员的学生一上台,就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掌声和笑声,平时非常熟悉的同学,现在变成了自己的父亲、母亲或者孩子,同学们特意在服装方面做了精心的修饰,更符合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谈话过程中加入了一些表演成分,恰到好处。现场观众也在主持人的提问下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气氛非常活跃。老师作为嘉宾回答了同学们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现场播放了一些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影音资料,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希望从这些不合理消费中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最后教师总结出消费对个人家庭的意义,归纳总结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4

【关键词】金融意思 数学教学 趋势

一、目前国内外金融意识的教育趋势:

1.目前的国际的金融意识教育趋势:

在世界的发达国家,财经教育从儿童开始,并制订了各年龄阶段教育计划。美国:财经素养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拿大:积极谋划财经素养国家战略;澳大利亚:致力于将财经素养融入国家课程。犹太人在经济金融界实力首屈一指,犹太《家庭教育》杂志上的一个数据调查表明:财商能力培养越早的人,日后的年收入越高。因为财商能力起步早,事业意识萌生早,以后正式加入就业大军越容易先声夺人。因此,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金融课,这也成为犹太民族的惯例。

2.目前的国内的金融意识教育趋势:

我国金融意识教育近几年正在兴起:在一些教育专家的呼吁下,城市较少数学校开始设立专门的金融意识教育课程,对学生实施金融意识教育,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在农村学校,勤俭节约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但作为具有时代特征的“金融意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就少之又少了;甚至,开展“小银行”存储活动、“我是小小金融家”等也很少出现在一些社会实践。另外,各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几乎没有渗透。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至多结合人民币教学渗透节约用钱的思想教育,偶尔也根据合理安排等内容渗透一下消费合理性教育。从整体来看,教师没有把“渗透金融意识教育”作为日常教学理念来提倡。平时对学生中存在的花钱不合理等不正常消费现象,仅仅是零零碎碎教育一下而已,造成了金融意识教育空白。致使学生的金融意识能力普遍较低,普遍存在高消费、盲目消费,享乐主义、等不良消费现象。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金融意识的意义.

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第二、三两条是:1、“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2、“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可见,学会运用数学去分析思考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现象,即金融意识,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国家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

2.充实数学课程教学目标

没有本课题提倡的理念,几乎没有数学教师会在数学教学中联系金融意识教育目标,在钻研教材时也不会考虑到金融意识教育这一点,设计教学时更不会思考如何落实金融意识教育目标。虽然知道应用数学的重要性,知道数学应该为现实社会服务,但还是只停留在其他一些联系生活的问题上,不会想到金融意识教育。在本课题理念的倡导下,教师的思想意识中就会有金融意识教育,就会自觉地在日常教学中落实金融意识教育目标。这是对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质”的充实。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金融意识教育,要让学生学到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对生活有帮助的金融知识,现代社会生活决定的,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3.丰富学生的金融知识,提高金融意识和能力

平常的数学教学,并未顾及金融意识教育,也就无所谓增长学生的金融知识,培养学生的金融意识能力。本课题提倡长期坚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渗透金融意识教育,在课堂中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理财知识,提高学生的金融意识和能力。这样,学生肯定能获得一定的金融知识,金融意识和能力也必定能得以提高。

4.填补农村学校“金融意识教育”的空白

在农村学校,没有金融教育课程,家庭金融意识教育也不成气候,更无法谈及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地系列教育。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在数学教学中渗透金融教育,可将系列金融意识教育目标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完成,很好地填补了农村学校在金融教育方面的空白。

三、金融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

1.金融意识目标,即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财意识。

比如:多余的钱应该存银行获利息,零花钱要有计划消费,辛勤劳动才能获得报酬,节约是好习惯,有了钱要让钱生钱,自我价值不是靠名牌服装获得等等意识形态的观念。

2.金融知识目标,即通过数学课堂使学生知道一些有关理财的知识。

比如:人民币有纸币、硬币,纸币硬币的面值多少,什么是赚钱,花钱,利息、折扣、投资的概念,学会合理消费,学会计算银行利息,知道哪些途径可以赚钱等。

四、金融意识培养的建议:

1、金融意识教育理念要常处心中

教师心中要时时装有“渗透金融意识教育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多创造可渗透的机会,让数学教学渗透金融教育付诸实践。

2、金融意识的教育目标不可喧宾夺主

在大部分课堂里,金融意识教育内容是依附在数学内容中进行的,教学目标要以通过数学知识的运用实现实际问题的解决,和数学知识技能目标相结合,金融意识的教育目标要坚持做到以数学课堂知识技能目标为中心,课堂教学目标内其仅可以作为数学教学目标构成部分的形式出现。

3、改变日常课堂教学,从教学目标中开始渗透

从教学目标开始关注渗透,让教师从根本上重视理财教育,把渗透理财教育作为倡导的教学理念加以落实,是非常有必要,也是有效地实施数学教学渗透金融意识教育的必经之路。

4、课外作业应用中渗透

课堂中的练习是数学应用的重要部分,练习设计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渗透理财教育的效果。另外,如果能在日常作业中随时渗透理财教育,那么,落实巩固金融教育就更加有效了。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5

关键词 中国;澳大利亚;消费者行为分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05-0032-03

收稿日期:2013-01-21

作者简介:刘晓丹(1979- ),女,辽宁沈阳人,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讲师。

澳大利亚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体系即技术与继续教育体系,作为国际上比较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被国内许多高职院校引入。2005年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与澳大利亚博士山学院(Box Hill Institute)开展合作办学,2006年开始高考专科层次招生,学生毕业时获得中澳双方大专文凭。《消费者行为分析》(BSBMKG402B: Analyse consu- mer behaviour for specific mark- ets)是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BSB07 Diploma of Marketing中的专业核心课程,引进后采用英文授课。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中澳合作《消费者行为分析》课程特点

消费者是市场的主体,其行为直接影响和决定企业市场营销的战略选择。因此,以消费者行为为研究对象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已经成为市场营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澳大利亚TAFE培训包中市场营销专业第二阶段的课程,《消费者行为分析》培养学生在具体市场中分析消费者行为所需的能力和知识,市场营销人员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去验证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产品和接受服务过程中作出决策的因素,并基于对消费者的态度和行为的分析,给出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建议,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该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能力指标细化

在澳大利亚培训包中,对本课程的能力点作出了详细规定,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基于其能力点的规定,具体如下:一是确认产品或服务市场。根据市场计划来收集产品或服务市场和市场细分的信息;从市场概述或存在的客户数据中辨识出市场或市场细分中的消费者特点;根据市场营销计划识别和衡量产品或服务的特点。二是衡量现有消费者的兴趣。通过分析已实施活动和未来趋势调查消费者的需要;评估过去市场营销活动和市场定位;确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同时衡量其对产品、服务的影响程度:个人影响、社会影响、生活方式影响、组织行为影响。三是对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营销策略提出消费者的诉求焦点。针对消费者内在、习得需要和动机的诉求来制定市场营销策略;陈述消费者诉求焦点的根本原因在于概括出其如何影响消费者行为,并用来确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消费者的诉求焦点满足了法律和道德的责任,满足了市场计划预算上的要求。

(二)培养职业技能具体化

《消费者行为分析》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计划和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能力,运用技术手段能力以及创造和进取能力。

(三)考核形式灵活多样

澳大利亚TAFE体系中的考核形式灵活多样,并且采取分阶段的方式进行考核。《消费者行为分析》的考核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项目报告及模拟展示、期末笔试的方式进行。其中,课堂出勤占总成绩的10%,案例分析占20%,小组讨论占10%,项目报告及模拟展示占30%。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考核方式每年进行不同的调整。

(四)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

根据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和要求,确保与行业对工作岗位关键能力发展的要求保持同步,每五年,澳大利亚TAFE体系会对培训包的内容进行升级,不断调整培训包中能力模块的组合。《消费者行为分析》所属的培训包由原来的BSB01升级到现在的BSB07,能力指标更加细化,进一步满足了岗位和行业的需要。相应地,教材也进行了更新。《消费者行为分析》由原来使用的英文原版教材(Pearson 出版Leon Schiffman)“Consumer Behaviour”2005年的第3版升级为2008年的第4版,内容和案例都随之更新。

二、中澳合作《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教学模式

(一)Presentation具体实施过程设计

Presentation是高职中澳合作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经常应用的一种方法,通常翻译为讲解、介绍、展示,在高职中澳合作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是指教师设定情境,布置项目,学生完成之后,通过应用语言表达、非语言表达、实物展示、角色扮演等技巧陈述观点、结论、报告等,然后回答教师与其他学生问题的形式。

项目(任务)的设计。例如,假设你是投资公司的经理,你们公司打算进入某个市场,你的任务是选取某种产品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制定市场报告(英文题目:The Analysis of Consumer Behaviour for XX)。“每组需要做一份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报告,然后进行10分钟的课堂阐述,内容包括:产品介绍、消费者行为分析(如人口统计特点、需要和动机、个性、认知、参与度、态度、生活方式、社会影响、家庭影响、文化影响等)、市场策略(如何满足消费者需要、如何迎合消费者喜好)、产品组合传播策略等。”

教师对学生准备Presentation进行指导。教师在详细讲解项目之后,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准备时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Presentation技巧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训练。

Presentation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设计项目内容评价标准的同时,设计该项目Presentation的评价标准,并且与项目一起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参照评价标准去准备Presentation。Presentation的评价标准点如下:开头(Opening)、主要观点(Main ideas)、辅助手段(Aids)、策略(Strategy)、语言表达(Verbal Communication)、非语言表达(Non-verbal Communicat- ion)、结尾(Ending)、小组总体印象(Team Expression)。

(二)案例分析的过程设计

案例设计。《消费者行为分析》案例设计的首要工作是解读能力指标,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思路,设计教学案例。例如,《消费者行为分析》能力指标中“确定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同时衡量其对产品、服务的影响程度:个人影响、社会影响、生活方式影响、组织行为影响”,结合教材第8章“购买者行为的社会影响”选取国外百事可乐广告、宝洁公司飘柔洗发水等不同类型的广告作为案例。

案例分析的实施。首先,在广告播放之前,教师对基本知识点进行讲解,结合广告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如本次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不同类型的广告、传播渠道、传播信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关注广告中所传递的信息,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案例分析的评价。针对学生案例分析的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同时,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提炼教学经验。

(三)英文原版电影教学的实施过程设计

英文原版电影的选取。首先,电影情节必须涉及消费者购买行为,或者故事的主题涉及消费;其次,电影的语言要丰富、内容要健康,电影教学的目的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同时体验文化,因此限制级的电影不在选择范围之内;再次,电影要有中英文字幕,长度适中,以满足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需要。基于上述几点,《消费者行为分析》选取了美国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Confessions of a Shopaholic”)。该片讲述了纽约女孩丽贝卡对购物充满热情,本着“只要喜欢,不买可惜”的信条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欲,一次次陷入财务危机,最终改变购物成瘾习惯,彻底跟购物狂的自己说再见的故事。

电影教学实施。在播放电影前,教师应给学生讲解一定的背景知识和内容概要,帮助学生理解影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教师针对整个影片制定教学任务,设置问题。电影《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涉及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态度、决策等方面内容。因此,在观看电影之前,布置如下任务:1.What is the girl’s personality? 2.Analyze the girl’s need based on the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3.What factors influence the girl’s decision? 观看电影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最后,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及时给予总结,对各组的讨论给予评价。

参考文献:

[1]曹亚东.《消费者行为学》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设计与探索[J].学理论,2011(8):211-213.

[2]德尔・I・霍金斯,罗格・J・贝斯特,肯尼思・A・科尼.消费者行为学(第七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3]姚琦.情景模拟教学在《消费者行为学》课程中的运用[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2):92-93.

[4]张建香,王会宗.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37-38.

消费心理学课程标准范文6

一、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高中政治教学的内容相对于其他一些课程来说,较为枯燥单调一些。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内容的前提下,为学生搜集一些与他们的生活相关的社会新闻来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则标题为“湖南郴州17岁高中生为买苹果产品卖肾致残”的新闻。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位少年为了‘苹果’不惜卖肾,这是受什么消费心理影响?……每一位同学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教师再针对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梳理”,使得学生认识到,许多人的消费心理,一方面是受到了从众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攀比心理的影响,甚至有些人会为了标新立异而不惜代价,却往往不考虑自身的消费能力,从而引发了不健康的消费行为。而正确的消费观念是“求实”,即要从自身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自己的消费能力;并在消费过程中,综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与售后服务等,从而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为了指导学生深入理解理智消费的内涵,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设疑激思:“理智的消费者,要做到‘量入为出,适度消费’,同学们对于这八个字是如何理解的?”最后,教师话锋一转,通过学生的身边事提出疑问:“老师在检查卫生时,发现校园垃圾中有一些发泡塑料盒和塑料袋,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污染了生态环境,同学们对此有什么想法?……老师在学校餐厅经常看到部分同学剩饭剩菜,同学们对于这种现象怎么看?”教师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所创设的生活场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思考。通过讨论与交流,使得同学们认识到健康的消费行为,不仅要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还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进行设疑激思,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树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在教师主导的课堂上,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只是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教得很累;学生也花费了很多精力,但学习效果却差强人意,可以说是事倍而功半。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为学生讲解《股票债券和保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使得教学过程呈现出“声、光、色”,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证券大厅人头攒动,保险公司人来人往的小视频,让学生了解到股票、债券和保险就在普通老百姓之中,就在我们每一个人身边。这样,学生就会自然产生了解股票、债券和保险的愿望。然后,再利用投影仪向学生依次呈现课前精心准备的课件;通过生动的课件,让学生自主学习股票、债券、保险的各自内涵及其区别与联系等知识。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教师还可以给出实际案例,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说一说以个人实际情况为背景会作出什么样的的理财计划,作出什么样的组合投资。这不仅让学生自主学习了知识,也提升了他们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生存技能。

三、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学习,及时反馈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教育,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是被动的接受。为了改变这一弊端,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设计成一个个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并通过一定形式的反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再进行适时的点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这一课时,可以先给出下列指导性的标题,要求学生按要求分组学习,并鼓励各小组派代表将小组讨论的内容、结果进行总结和展示。

1.现代文化传播的途径是什么?

2.大众传媒有哪些不同的特征?

……

在学生根据上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后,教师再进一步设疑:

1.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是什么?

2.我们该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