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新概念范例6篇

大学英语新概念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1

【关键词】新概念 初中生 文化 学得 习得

近年来,许多学者纷纷表示,应该为初中阶段的学习者增加课外的阅读量,以增加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不仅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没有那么紧张,还因为初中阶段的学习者正是了解世界、发现世界的重要阶段,多做阅读有利于学生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而在许许多多的课外阅读教材之中,《新概念英语》教材以其大容量的文章和词汇,正是初中课外阅读的最好选择。

一、《新概念英语》教材

《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亚历山大和何其莘合作编著的英语学习教材,这本教材于1997年10月由外研社正式出版发行。其后又多次再版,如今市面上流行的大多数为新版本的《新概念英语》教材,在新版中融入了更过的现代流行元素,使教材更具有时代感。

《新概念英语》与传统的小学、中学的教材按年级编著的方式不同。《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以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编写的,按照又易到难的顺序教材一共分为四册。第一册为初阶基础,是方便给一些想要迅速掌握英语,并想要进行简单对话的人所准备的。第一册也通过144课的讲解,接近2000个词汇的学习,以及的生动的对话形式,使学习者对英语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第二册为实践与进步,不仅在词汇和短语上新增加了2000个左右,在语法上也做了更深入的讲解和补充。第三册为技能与培养,主要是在前两册的基础上增加词汇量和语法点,以及大量的专业基础知识,这本教材主要适用于高中阶段的学生。第四册为流利英语,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主要使用与大学生学习。

二、《新概念英语》教材特点

什么样的教材才是好教材?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谓是一个众说纷纭、界定不明。但是总结一下前人对于好教材的观点,无外乎实用性、易学性和外延性。而《新概念英语》教材也很好的体现了这三个特点。通过学习这套教材,学生可以在学得和习得的双重作用下了解英语、掌握英语知识点以及英语国家的文化。

1.实用性和易学性――语法、词汇上的学得。《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经典的英语学习教材,其实用性和易学性是其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其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渐进性学习更是让很多英语学习者受益匪浅。在《新概念英语的》一、二册中,不仅介绍了最常用的语法知识点,还编入了适用于初学者的英语常用词汇。《新概念英语》这样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初中的学生。

《新概念英语》教材第一册有144课、第二册有96课。第一册主要以使用的对话为主,在对话中询问价格、意见等。第二册则是以短小的故事为主,这些故事并不是讲一些大道理,而是像日记一样,描述的都是生活中的情景。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们的写作角度,还通过书中对书信、便签等实用性写作的介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这两册的教材都是非常使用的辅助教材。作为初中生的辅助教材更是能补充初中原有教材的语法和词汇上的不足。同时课文的内容很短,每一课学习起来并不是很费时间,这也是《新概念英语》这套教材的优点所在。

2.外延性――文化上的习得。《新概念英语》除了在语法和词汇上对学校教材加以补充,更是在文化习得方面做了大量的补充。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没有人会说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只学习了语言本身,而对语言使用国家的文化一无所知。正如萨丕尔曾在其《语言论》一书中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所谓习得就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对所学习的目的语的文化形成图示,这些图示会由于母语的正负迁移作用而与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形式有所偏差,但是整体的文化概况还是相同的,而这些偏差也会随着学习者不断深入的学习而逐渐调整。因此,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目的语文化的习得过程。

《新概念英语》的优势就在于其内容的丰富性,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再现了英语国家的生活状态。例如,《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就有个人对明信片的感觉,愚人节,卜算未来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的介绍,从中就可以看出此教材涉及到的内容非常的广泛,因为多是以人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某一个问题的,所以英语的文化也就渗透其中。中学生可以通过读这些小故事或者是对话来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从而在脑中形成英语国家的文化图示,这对于学习者将来的英语学习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在课外阅读中的应用

很多教师非常了解《新概念英语》教材,甚至有些教师本身就是这本教材的受益者,但是如何将教材融入到现实的教学环境中,这便成了一个难题。作为课外阅读的教材,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外阅读。

1.讲解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由老师授课的形式,就相当于在原有课堂教材的基础上加上一本教材。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新概念英语》教材的优势得以充分利用。因为《新概念英语》教材中的课文较多,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完全可以一课一课的逐步进行讲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系统掌握。

2.随堂练习方式。《新概念英语》上市也来,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相对的,其同步练习册也纷纷上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同步练习册中与课堂所讲知识点相同的部分来作为随堂测试或者练习。虽然目前课堂教材也有很多配套的随堂练习册,但是很多题目只是将课文中的原文拿来出题,这样在题目在新颖度和变化上没有什么测试效果。如果拿《新概念英语》教材的同步练习册作为测试,新颖度和难度都有所增加。可以测出学生对课堂只是的掌握情况。如果效果并不是很好,还可以通过对《新概念英语》教材上相同知识点的课文进行讲解,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3.课后作业方式。《新概念英语》不仅可以作为课堂的课程或者练习,还可以作为课后作业。因为《新概念英语》教材是一本非常出色的自学教材。学生们可以在课后,理解课文、做练习。然后自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作为初中的学生,如果老师不布置任务或者作业的情况下,学生很难自觉完成这些内容。因此,《新概念英语》教材要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

4.提高学优生或者帮助学困生。《新概念英语》教材有着自己独立的知识点编排体系,这一点虽然与现学教材不冲突,但是在构建上却是不相同的。这样的一套不分年级,只依据知识点难易程度排列的教材对于学优生和学困生都有极大的帮助。目前,英语的普及化,也使得大部分学生在上课之前就学完了课上的内容。这些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知识一个复习和巩固的过程。这其中就会出现一些学优生,他们成绩优异,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非常不错。但是一味的反复学习同一本教材对他们来说并没有更多的益处。再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以《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课外阅读就给了他们提高自己的机会。相对的,学困生也是一样,由于编排的不相同,《新概念英语》教材作为课外阅读可以帮助学困生系统的学习英语,从而达到跟上课堂英语进度的目的。

四、新概念辅助下的不足

《新概念英语》教材虽然有着不错的口碑,但是这套教材也不可避免的有它的不足之处。

1.《新概念英语》的内容丰富,也正是因为其内容丰富使得学习者不可能在段时间内迅速掌握。虽然总所周知学习语言并不能急功近利,但是仍然有很多学习者希望可以速成。在这方面,《新概念英语》教材就很难满足速成学习者的需求了。

2.《新概念英语》教材虽然是一本以自学著称的英语教材,但是要想深入学习还是需要老师或是视频来讲解的。但是这就给老师嗲来了更大的压力,教师急需要准备课堂教材的内容,还要准备《新概念英语》教材的内容,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最后,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学生的自觉性就必须考虑在最终效果之中。

五、总结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2

论文关键词:概念隐喻;词汇教学;隐喻性词义

一、引言

目前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不厌其烦地带领学生朗读单词,了解词性,对与课文相对应的义项进行造句释义。这种孤立讲解词汇的结果是学生每节课虽然学习了大量的词汇,但对所学词汇的理解缺乏具体感,在实际写作和阅读中往往不能活学活用;而且对词汇的记忆也不牢固。加之,高职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较薄弱,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他们的词汇量往往不能达到要求。

学习者词汇量的大小及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其英语水平的高低。高职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词汇量的提高可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可见词汇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长期以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语言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作为语言诸要素之一的词汇变化尤其显著。对于每一种事物、每种感觉和经验,人们不可能创造出完全独立于其他词汇的单词。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方式进行的;隐喻在词义演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概念隐喻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可以使词汇教学方法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并提高教学效率。本文拟从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现存的问题出发,结合概念隐喻理论,探讨其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s we live by, lakoff & johnson 1980)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 (lakoff 1993)一文中得到系统的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 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概念隐喻在一定的文化中又成为一个系统的、一致的整体,即概念隐喻体系。在隐喻结构中,人们利用对两种毫无关联的事物进行感知的交融,实现从源模型向目标模型的映射。

(一)概念隐喻类型

根据lakoff&johnson的分析,以认知功能为依据,概念隐喻大致可分为三类: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种概念。例如,基于概念隐喻time is money,“money”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熟知的一个概念,所有用于谈论money的词语都可以用于time这个概念。于是产生了“节约时间”,“花费时间”和“浪费时间”等说法,时间被视为象金钱一样宝贵。

方位隐喻是参照空间方位而建立的一系列隐喻概念。空间方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概念,包括前—后,上—下,中心—边缘,里—外,深—浅等。通过方位隐喻,人们可以利用日常熟悉的空间方位来理解其他如情绪、身体状况、数量及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英语中,用表示方位的词语来表达抽象概念较为常见的概念隐喻有: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

在实体隐喻概念中,人们把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事件、状态等一些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而有形的实体。在这类概念隐喻基础上,无形的概念可以被量化,分类,识别其特征和原因等,从而达到便于理解的目的。例如,现实生活中的“inflation(通货膨胀)”是个无形的抽象实体,可被看作是具体的物质(entity),于是就产生了概念隐喻inflation is an entity,也使以下表达方式不难理解:how can we deal with inflation?;inflation is backing us into a corner[1]等。实体隐喻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

(二)跨域映射

跨域映射是理解概念隐喻的关键,是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形成一系列本体或认识上的对应,用源域的结构和知识体验去谈论和思考目标域的概念。简而言之,就是将源域内的概念特征投射到目标域上,使目标域内的大量实体具备源域内概念的特征从而达到认识理解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概念隐喻中,源域内的概念为人们所熟悉且便于理解,而目标域概念较抽象、难理解。跨域映射关键在于确定两个不同概念域的相似性。

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可作为探析大学英语词汇教学新视角的重要依据。为了更加客观地了解其认知机制,下面用实例来具体说明。在英语国家,人们谈论抽象概念“life”时,不自觉地会运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根据上文所述的认知机制,源域(journey)的基本结构包含travelers, destination,changes, impediments等实体;而目标域(life)的基本结构则包含people living a life,life goals,movements,difficulties等实体。

两个概念域之间的实体可以构成系统的对应关系。源域中的认知结构可以粗略地描述成:一些旅行者跋山涉水前往目的地,途中经过了一些不同的地方也遇到一些困难,有时难免会失去方向。通过跨域映射,我们就不难理解:he’s gone through a lot in life.(生活中他饱经风霜。)旅途中,地点不停地变更意示着生活中的变化经历。通过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的认知映射,类似的表达可得到较好的理解,如give him a good start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he’s over the hill. s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her life. i was in dead-end job.

三、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概念隐喻理论从认知语义学角度为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纬度。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

(一)重视基本词汇隐喻意义的教学

英语中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义项丰富,并且与其它词汇搭配数量众多。它们用于指代那些与人们有最直接接触的基本范畴事物。人们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不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不断地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为了完成这一过程,人们并不是无止境地创造新的词语,而是将新认识的抽象概念与已认知的具体事物相联系,找出它们的相似性,利用已知事物来思考、表达新概念,于是产生了两个认知域之间的投射,这种隐喻性思维发展了词汇的语义。大部分隐喻性思维是由基本范畴等级发展而来。词汇语义的变化使一个词具有了多义性。sweetser(1990:19)曾指出,在词义的变化过程中,隐喻起着主要的构建作用。它直接导致语言新颖性的产生,间接导致一词多义现象的产生。[2]多义现象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通过隐喻手段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如上所述,大量的词义演变都是通过隐喻的方式来实现。词义的这种演变方式非常普遍。概念隐喻将词义的扩展加以认知化、系统化。词义的一系列隐喻性扩展是由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所产生,根据其相关性由一个个概念隐喻统辖。[3]表示人体部位的词语都有隐喻含义,部分隐喻含义可以由概念隐喻people are objects衍生而来。例如“head”在人的身体部位中位于最上端,通过隐喻引申为表示空间的词语如head of stairs(楼梯顶端)、head of page (页面顶部);再进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出蕴涵“重要、领头”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以下表达:head of government (政府首脑) 、head of the family (家长)。除了人体部位的词语,常见的动物名称(老虎、狮子、狼、狗等)、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等)及花草树木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能积极使用的词汇量仅停留在高中水平。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向学生灌输一种理念:词汇不是任意获得新的意义,而是通过人们的认知建构获取;建构方式主要是概念隐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基本词汇意义理解所蕴涵的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找出两个概念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使其提高词汇水平。

(二)重视英汉概念隐喻文化内涵的分析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其意义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隐喻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共同属性,所以隐喻与文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隐喻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是文化的反映。在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中概念隐喻的普遍运用一方面说明了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不同民族认知间存在的共性;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很多表示抽象思维的隐喻表达法都是相同的。比如:人类在幼儿时期就形成了方位意识,在语言输入中,表达方位的词语很多也容易被理解,其中不乏隐喻的方位表达,这已经形成了定势思维。例如英语国家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概念隐喻“good is up;bad is down”,汉语中也不乏此类表达如“情绪低落、视力下降、身体每况愈下、地位提高”等。

另一方面,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影响,隐喻概念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理解隐喻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对概念隐喻的正确理解必须要了解目的语社会文化知识。例如对句子 “she spoke with a touch of vinegar.” 的理解关键在于vinegar的隐喻含义。汉语中“醋”的隐含意义是“忌妒”;而英语中vinegar的隐含意义却不同,表示“尖酸刻薄”或“不高兴”。另外,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汉中有关颜色的隐喻理解也不一样。汉语中嫉妒别人常表达为“得了红眼病”,而英语中则说green-eyed。

处于英汉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有着不同的概念系统、认知结构、认知方式和认知习惯,不同的价值观和民俗心理,因此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隐喻的理解文化背景尤其重要,它影响着对词汇隐喻的理解,因而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应把跨文化知识传授融入到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只有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跨文化知识,才能正确推断词汇的隐喻意义。

(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

由于概念隐喻是系统的跨域映射,具有系统性,所以可对其进行分析和构建。它的系统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从语言层面上看,系统性是指由于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部分对应关系,一个概念隐喻会衍生出大量的、彼此和谐的语言表达(如time is money可衍生出waste your time、spend your time、 save you hours等表达);从概念层面上分析,不同的概念隐喻又共同构成了一个协调一致的网络体系,影响着人们的言语和思维。[4]它包括内部和外部系统性。首先,概念隐喻之间的蕴涵关系(如time is money, time is a resource, time is a valuable commodity)或同一目标域通过不同的源域实现(如love is war, love is magic, love is a journey, love is madness等),从而构建起一个协调一致的概念隐喻体系。其次,对于由相同源域来实现的概念隐喻形成了系统的概念隐喻表达体系。最常见的例子是方位隐喻(如 happy is up, high status is up, ra tional is up, conscious is up等构成了一个以up为中心语义网络)。

学生日常阅读中自主地构建概念隐喻,形成丰富的积累,使单词记忆趋向形象化,有助于提高词汇习得能力。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3

关键词:《新概念英语2(朗文 外研社)》; Range;词汇量;词汇分布;词频

一、研究背景

词汇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标准在词汇方面也提出了明确的、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教材需要呈现的词汇数量多、内容广,而英语教材编写一般以话题、主题、结构和任务为主线来组织材料,系统合理地选择和呈现词汇确非易事,教材中的词汇呈现“常缺乏系统性”(Sheldon,1988),因而对教材词汇的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由亚历山大(L.G Alexander)教授和何其莘教授联合编译的《新概念英语》(New Concept English)以下称为《新概念2》)自1985年在中国首次正式出版,早已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必选教材。直至今天,《新概念英语》仍以其严密的体系性、严谨的科学性、精湛的实用性、浓郁的趣味性深受英语学习者的青睐。这一现象实在值得我们思考。

2011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最新制定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第五级目标(初中毕业时)中关于词汇方面的要求是: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

(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

(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新概念英语作为被中学生大量使用的课外英语教材,是否真的能够符合新课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要求?如果可以,那么新概念英语的每一册又适合哪一个年级的学生学习?教师该如何发挥新概念英语教材的长处,促进中学生学习英语?本文以《新概念2》为研究对象,借助Range词汇分析软件,对教材中的词汇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参照2011中小学课程标准,从词汇学习角度对上述问题做了回答。

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石,词汇的掌握情况直接决定了学生对英语的掌握情况和各项技能的提高。一本好教材也必然对其中所涵盖的词汇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这包括所含词汇是否是高频词汇,是否实用?所含词汇的分布情况是否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如果一本教材没有很好的对词汇进行控制,那么学生的英语学习将会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所以通过词汇分析,可以比较客观的考察一本教材是否适合某一阶段学生使用,从而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三、相关理论

词汇的使用频率是控制英语教材词汇分布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高频词不管是在各类文体中,还是日常生活的各个场合中的出现和使用次数相对较多,对普通英语有很高的覆盖率。Nation和Waring(1997)的研究发现,2000个高频此群对普通英语的覆盖率将近80%,3000个高频词群对普通英语的覆盖率为84%;阅读理解需要的基本词汇量为3000-5000个高频词群,口语和写作需要的基本词汇量大约为2000-3000个高频词群。所以英语高频词汇的习得是英语习得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部分。(马广惠,2006)。因此,考察《新概念2》对于中学生的适用性,既要考虑新课程标准,又要兼顾英语中的高频词群。

Richards认为,真正认识了一个词意味着对该词的一般词频、常用搭配、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使用、其句法行为、其原型与派生、其词汇联想与语义特征等有所感觉或认识。Kachroo发现教材中词汇需要重复7次以上学生方才学会,而多数学生对只复现一两次的词汇学不会。广义的词汇复现率包括教材与配套教材课文与练习中的词汇复现。狭义的复现率只包括教材课文中的词汇复现,此种复现往往在明显不同的上下文中,体现词汇的不同用法和多义性,因此质量一般较高。本文检索的是狭义的复现率。词汇复现不光是为了使某词汇融入长期记忆中,还涉及到对该词汇的知识的全面了解。尤其是在不同上下文中的复现,有利于词义的深刻领会、用法与搭配的认知。

四、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为《新概念2》(New Concept EnglishⅡ)课文。为考察词汇分布情况,在文章录入时,将全册96篇课文均分为六个部分: 1—16,17—32,33—48,49—64,65—80, 81—96。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了Laufer和Nation共同设计的词汇频率概貌(Lexical Frequency Profile)分析软件RANGE (Nation 2001a), 该软件带有三个基本词表:BASEWRD1.txt, BASEWRD2.txt, BASEWRD3.txt。BASEWRD1. txt包括最常用的约1, 000个英语词群( word family), BASEWRD2. txt包括次常用的约1, 000个英语词群, BASEWRD3. txt包括前两个词频表之外的、高中和大学各科教材中最常用的学术词汇( academic words) 570个英语词群。如果以词的标记( tokens)为单位,BASEWRD1. txt容纳4, 119 个词, BASEWRD2.txt容纳3, 708个词, BASEWRD3. txt容纳3, 107个词。

RANGE 处理输入的目的文本时, 会自动以这3个词频表为参照, 统计出文本的字数(token),词数(type)和群数(family)。字数指出现的所有单词的个数,重复出现的单词累计;词数指出现的不同词形的单词个数,重复出现的单词不累计;群数指出现的词群数,重复出现的词群不累计。例如,speak, speak, spoke, speaker, 其中字数为4,词数为3,群数为1。RANGE软件把输入的文本与三个词表对照,输出文本的词汇丰富性信息,提供了各类词汇的列表和频数统计等。

本研究运用RANGE词汇分析软件对《新概念2》共96课的课文就其单词分布和单词出现的频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五、结果分析与讨论

1.教材词汇量分析

表1 是对《新概念2》96课课文中词汇量的分析结果。

表1:

结果显示,《新概念2》教材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共有1293个词群,含2009个词形,其中一级词表中的常用词出现频率最高,共出现了12439次,包括741个词群,含1302个词形。

根据《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学生应该掌握1500~1600个单词,这中间,像read和reader应该是被看做两个词的,也就是说《课标》对初中毕业学生词汇量的要求若以词群计算,应该是小于且接近于1500个词群。《新概念2》中共有1293个词群,含2009个词形,从词汇量的角度来看,是很符合《课标》第五级目标中关于词汇方面的要求的,也就是说《新概念2》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

2.教材词汇分布分析

表2是对《新概念2》96课课文中词汇分布的分析结果。

表2:

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课文的推进和学习者学习长度的增加,《新概念2》的词汇量呈缓慢增长趋势,以纵向来看,词群出现的数量依次递增了55个,24个,94个,47个,13个。根据《课标》的要求,初中学生平均每学期应掌握267个单词和50个短语,通过表2可知:从整体来说,整本书循序渐进,在词汇数量和难度的增加上做到了游刃有余,较合理的考虑了个人学习的规律,可以达到《课标》的要求。

但从横向来看,每16课中的词形数和词群数差别较小,由此说明《新概念2》课文中的词汇使用十分丰富多彩,但对于主词(headword)的派生形式和曲折形式出现非常少,这点不太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增大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 教材词汇频度分析

RANGE软件同时提供了各类词汇的列表和频数统计,表3是《新概念2》96课课文中词汇出现在一级词表中部分词汇的列表和频数统计。

表3:

词汇复现率越高,分布越均匀,学生就越容易掌握。例如,在一级词表中,像a出现了上百次,而且在六部分都重复出现,那么学生对于它的各种用法都特别容易习得。根据词汇的复现率要求,只有a, able两个词达标,about, across这两个词近乎达标,其他的单词都不达标。像accept, add等词,都是《课标》中所要求掌握的词汇, 在六部分中都只出现了2次和1次,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习得所学词汇。

二级词表的分析结果亦出现相似的情况。表4是出现在二级词表中部分词汇的列表和频数统计。

表4:

从表4可以看出,《新概念2》在二级词汇中的复现率太低,有很多词汇在96课课文中只出现1次,有个别的也就只出现2次,3次。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课都要面对大量生词,这显然会增加学生学习词汇的难度。

表5是出现在三级词汇部分词汇的列表和频数统计。

表5:

表5显示,总体上来说,表5中单词的复现率略高于表4中的单词,表明《新概念2》词汇难度较高。此外,McCarthy (1990) 指出,如果一个单词频繁甚至完全出现在一两篇课文里,尽管它的频度看起来似乎还比较合理,但是范围可能太小了。真正符合记忆规律的词汇应该是那些出现频度高且分布范围广的词汇( McCarthy, 1990)。例如,bark复现了5次,但全集中在49-64课中,这种复现是不利于学生习得词汇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概念2》教材呈现了大量的高频词汇,总体词汇量符合《课标》第五级对词汇量的要求,从等分的6个部分来看,词汇量的增加也是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习得单词的客观规律。但是,绝大多数词汇的复现率过低,如果仅以此作为教材,是不利于学生记忆单词的。所以,《新概念2》教材适合初中学生,最高是初二、初三的学生作为教育部指定教材的辅助教材来学习英语,以此来扩大阅读量,词汇量。

六、对教学的启示

1 从主词出发教词群

由上述分析可知,《新概念2》的词群数量大,但单词数量较小。说明这本教材词汇多样,但同一词群中除过主词外的其它形式出现较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主词的派生形式和曲折形式。所以,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就同一主词,发散讲授同一词群中的其它派生形式和曲折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基本的构词法和词汇的曲折变化。

2 配合指定教材,增加部分词汇的复现频度

词汇复现频度高有利于学生的词汇习得。Range软件对《新概念2》教材的词汇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词汇的复现频度过低,致使学生没有足够的接触词汇的机会。要想让学生有效地掌握这些词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补充相关材料,提高生词复现频度,为学生提高更多的接触词汇的机会。

3 将科学评价和教学活动并行

评价是检验教学结果,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终结性评价,如果教学对象是中学生,那么就应该按照《课标》的要求对《新概念2》进行评价,让这本教材作为指定教材的辅助教材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Press.

[2]何其莘,亚历山大(L.G Alexander).1997. 《新概念英语2》,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培生教育出版中国有限公司

[3]教育部.201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程晓堂. 2002.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4

【关键词】英语 变构教学 概念

英语变构教学综合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而形成了变构教学的语境。这种理论通过复杂性系统思维,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生成学习与促进学习的条件整体进行预测,对发生学习的动机进行了解释,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

一、概念在英语教学中的广泛性

变构教学的核心是概念体或概念系统,这是学习者进行新知构建的唯一工具和手段。概念体在很多学科中都有意义,例如,在高数上体现为“极限”,在物理中的体现是“磁场”,而在计算机上体现为“函数”等,在上述的这些学科中,概念体是一个相对宏观的、可控的量,在进行教材的编排时,这些内容都会被编成一个章节或是整个部分进行教学和实验。然而,英语这门学科是个例外,在英语教学中,教材的编排大都是以某些社会话题为基础的,但教学的重点并不在这些话题上。英语教学的重点通常是放在词汇、语法、句法以及一些口头和书面的表达上,教材上的话题可以用来导课,确切的说,话题只是教学的载体。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每接触一个新词汇,学习者就要调动一个概念体,从而引起学习者的概念对质。更何况是一节英语课上,学习者要接触大量的新词汇和新句型,学习的范围更广,导致学生需要在头脑中进行疯狂而强烈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使英语课堂的教学随时面临着学习者对概念体的头脑风暴失去控制,导致课堂失控,学习者对学习新知出现恐惧和畏惧的思维。因此,将英语课堂的范围进行合理的框定,并在有效的范围内对学习者的思维进行控制和干预,这是将变构教学应用到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手段和先决条件。

二、学习者原来的概念具有固执性

变构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应用较为广泛,大学的英语课堂与初、高中是截然不同的,初、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多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为严重,那种填鸭式的教育将不断的扩充学习者的词汇量、阅读量和写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学习者受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影响较为严重,一时之间很难转变学习思维和方式。现代的英语教学更加提倡学生的自主教学和高效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从变构学习模式的角度来看,学习策略也包含在概念体的范畴内,也就是说,在学习者进行语言知识的学习时,要活学活用,将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将一些学习方法进行内化。一些学习者在刚步入大学这个专业性学习的场所时,面临着改变自己一直使用的学习方法,去接受新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巨大的挑战。况且,大学英语开设的课程大都是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还有就是对英语国家的文化和文学进行了解和研究,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方式也大都是侧重英语技能的应用,例如,大学英语写作或阅读课堂上,教师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就某个话题开展辩论赛,或是课前展示等。而很多受传统教育的学习者不能够领悟到这样实施教学的真正意义,还会认为大学的英语课堂根本学不到什么真正的知识,有些学习者会觉得上大学之后自己的词汇量反而不如以前了,等等情况。这是学习者对英语学习产生的一种误解,学习者往往把英语词汇量的增加与语言技能的提升混为一谈,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正确的。要想将学习者的思维从这种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就要在变构教学的环境中给学习者提供一种全新的语言使用环境,逐渐构建起以英语知识的运用为最终目标的学习观念。

三、英语变构教学在课堂上应用的局限

英语变构教学在课堂上应用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时间的局限上,英语课堂教学时间短,这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状况。在课堂上,学习者也许刚对某一话题有深入的了解并有兴趣继续了解,课堂的时间就所剩无几了。久而久之,学生的积极性就会下降,而教师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认为课堂只是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的过程,而真正的学习还是要靠课下学生自己的学习和积累。然而,大学的学习涉及的课程较为广泛,学生在课后还要参与各种活动,导致学生很难保障每个学生在课下主动进行英语的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者要变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因素对学习者的概念体进行干预,不仅要保证课堂上学习者的学习效率,还要让学习者将学习的动力持续到课下。除此之外,教学者还要有效的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课堂上的活动要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为依据,并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采取任务型教学,将学习内容情境化,有利于学习者接受新知,并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真正体现出英语的社交和语言功能。此外,英语变构教学对深入调动学习者的概念系统有一定的要求,促使英语学习者的概念激活性较为长久,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方便学习者在课下和生活中学习和使用英语,从而完成知识的炼制。

综上所述,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繁琐的过程,而利用变构学习模型能够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和麻烦进行有效的化解和改善。将变构教学模式引进到英语教学中,要考虑到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不能完全的照搬,只有这样,才能将变构学习模式合理的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5

关键词:概念隐喻理论;英语词汇教学;隐喻

1 引言

词汇是构成语言最基本的材料,扩大词汇量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前提。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地改进英语词汇教学自然成了外语界普遍关注的课题。然而由于英语词汇量大,词义变化复杂,可遵循的规律较少,词汇教学一直被认为是英语教学的难点。再加上长期以来对词汇的认识存在着种种误区,导致英语词汇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因此,一些语言学家和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索词汇教学的新方法,试图把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的实践结合起来。

2 概念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

20 世纪80 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1、隐喻不是一种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语言只是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在语言表达方面,隐喻是一种正常的表达方式,而不再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式。2、 隐喻的表达是基于相似性基础上的跨域映射。隐喻包含两个域: 源域和目标域。前者通常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具体的概念,而后者一般是人们不太熟悉的、抽象的概念。通过将源域映射在目标域上, 目标域从而得到理解。3.隐喻是基于身体经验的, 它是身体的、经验的。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阐释效果。因为有些经历是人类共同具有的, 有些则受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的制约, 所以有些隐喻具有文化普遍性, 有些则具有文化独特性。

3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

概念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 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有利于加深我们对新词含义、多义词以及词汇运用、词汇的文化内涵的理解。利用隐喻来学习英语词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教学的角度看,要将隐喻引入到英语词汇的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

3.1 重视基本词汇的隐喻意义

人的思维过程是隐喻的。据统计, 普通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概念。Lakoff 等许多学者认为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 而隐喻意义丰富的常常是基本范畴词汇。因此我们在重视基本词汇教学的同时, 应该要重视词语隐喻意义的介绍, 特别是基本范畴词汇隐喻意义的讲解, 帮助学生正确掌握词语内部的基本词义和隐喻词义, 并认清两者之间的联系。以heart 为例: 由于heart( 心) 在喜怒哀乐等各种特殊生理和心理活动表现出的独特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用来喻指这些活动有关的词语, 而作为普通义( 仅指心脏) 的用法相比较起来要少得多。如:heartache( 悲痛, 伤心),heartburning( 嫉妒, 不满) , heartfelt( 诚心诚意的) , heartsick( 垂头丧气的) , heartless( 无情的,残酷的) 等。在习语中的隐喻用法更多, 如: with all one’s heart( 欣然地) ; have a heart( 同情, 谅解) ;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 ( 深为惊恐) ; take fresh heart at sth.( 对……有信心) ; wear one’s heart on/upon one’s sleeve ( 表露自己的感情) 等。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隐喻思维再创造新词新义中的作用有助于学生从认知的角度理解词汇构成, 加深印象强化记忆, 使词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变得更有意义, 也可鼓励学生利用隐喻思维大胆联想, 积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帮助他们探寻隐喻的规律性, 以基本词汇为基础扩大词汇量。

3.2 引导学生通过隐喻来理解、记忆英语多义词

通过概念隐喻分析多义词。换句话说,多义词的原型意义(基本意义)直接来自于人类的经验世界――具体的概念域,其它意义是在具体的概念域映射于抽象的概念域的过程中产生的,即多义词义项之间的联系是基于概念隐喻产生的。因此,当人们命名新事物,会运用隐喻手段,利用两个认知域的相似性,在源域和目标域之间实现跨域映射,最终用源域中概念相应的词汇去表达目标域的概念。如“face”这个词,在入的身体部分中位于头的前部,从额头到下巴的部分,包括五官,通过隐喻发展为表示空间的词如:the face of the earth(地面)、the face of a building(楼的正面)the face of a clock(钟的面);再一步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到“外表、名声、尊严”的意思,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表达face value(票面价值)、lose face(丢脸)。另外,a sad face(悲伤地面容)、a dice has six faces(一个骰子有六面)也是“face”这个词的延伸出来的。除此之外,很多表示颜色的词语(红、黄、蓝、绿、黑等)、关于植物的名称(桂树、橄榄枝、苹果等)也具有丰富的隐喻意义。

3.3 应用概念隐喻帮助学生进行文化差异的比较

隐喻与文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人类不同民族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认知结构存在的共性,不同的语言会存在一些相似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很多相似的隐喻表达。例如英汉语言文化中都有:Love is a journey(爱情是旅行)、Time is money(时间就是金钱)、eye of a needle(针眼)、mouth of a hole(洞口)、flesh of fruits(果肉)等。我们将这类具有相似性或等同性的词汇称之为英汉文化共核词。在英汉语言中,相同颜色可表达截然不同的隐喻意义。绿色在西方文化中可能被联想为“缺乏经验”如:green hand(生手)、as green as grass(幼稚);而在中国文化中,绿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贬义的意思,如戴绿帽子(be a cuckold).英语中的sheep(绵羊)是褒义,但goat(山羊)有“好色之徒”的意义。荷花在中国具有除淤泥而不染的纯洁之意,而在西方,lotus却被赋予“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的文化含义。

4 结束语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英语词汇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为词汇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科学更有效的英语词汇教学之路的大门。它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词汇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 因而在教学上是切实可行并值得大力推荐的。

参考文献

[1]蓝纯. 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2]赵艳芳. 认知语言学概论[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汪榕培. 英语词汇学教程[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大学英语新概念范文6

【关键词】概念整合理论 英语词汇教学

一、前言

传统语言学将语言分为语音、词汇、语法三个部分,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地位。李冬曾指出,“词汇是语言的主体,是语言与主客观世界之间的相交面。”而英语词汇是英语使用与习得的重点之一,汪榕培归纳总结了英语词汇经历的四种研究方法,即历史语文语义学、结构语义学、逻辑语义学、认知语义学。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来研究英语词汇教学。我们认为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概念整合理论,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词汇心理空间,从而建构词汇语义网络。

二、概念整合理论概述

Fauconnier提出“心理空间”这一术语,它指“人们为了理解当下话语和行为建立的小概念包。”根据此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心理空间是动态建构的,它依赖于语境,并伴随着话语和思维的展开。基于心理空间,Fauconnier和Turner系统地提出了概念整合理论。概念整合的核心是心理空间经过映射、压缩,会产生一个新创结构。概念整合理论涉及到输入空间,类属空间和融合空间。输入空间即心理空间,由概念框架组成。类属空间指两个输入空间所共有的结构,它提取出输入空间的相似成分。融合空间利用、发展了输入空间的映射,将相关事件整合成一个更为复杂的事件,产生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结构,即新创结构。

输入空间、类属空间与融合空间相联系、映射、融合,构成了概念整合网络,它直观清晰地展示了输入空间中元素的连接与映射;类属空间与输入空间的联系,如何抽象出输入空间的共同结构;以及输入空间投射到融合空间产生新创结构的过程。

三、概念整合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英语词汇不计其数,有的英语词汇还是一词多义,这为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词汇教学中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学生们就可以从他们所了解的词汇的一般、普遍意义出发,根据概念整合理论进行推理,就能明白该词汇的新意义。学生对词汇掌握是词汇提供的新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信息的动态整合,学生们通过推断,从而实现词义的建构。

例1:So when my father died of a heart attack in 1991,Jimmy was a wreck,beneath his careful disguise.(Unit1,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III)

学生在理解词句时,首先建立起输入空间1,是关于wreck一词的基本意义,是指“事故中船只、飞机的残骸”而例句的语境帮助我们建立输入空间2,即“Jimmy was a wreck”,显然,此处的wreck并不能指事故中破损严重的车或飞机残骸。而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整合,产生新创结构,“Jimmy is a wreck like a damaged car in the accident.”因此,wreck的新意义产生,指“疲惫或不健康的人。”

例2:My brother,Jimmy,did not get enough oxygen during a difficult delivery,leaving him with brain damage.(Unit1,New Horizon College English III)

类似地,学生在理解词句时,首先建立起关于delivery基本意义的输入空间1,指“将某物传递到某地”,例句提供的语境帮助我们建立起输入空间2,“Jimmy underwent a difficult delivery”。两个输入空间进行整合,delivery的词性由原来的动词转变为名词,词义从“递交”转变为“分娩”,其实这两个意义也有相似之处,“分娩”指婴儿脱离母体,作为新个体出现,从母体带到世界的过程。

因此,从以上例子,我们可看出,概念整合理论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意义。学生已学词汇建立的心理空间,与语境提供词汇意义建立的心理空间融合,就能发展语义网络。

四、结语

概念整合理论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新角度。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指导下,学生们将已有的关于词汇的信息动态地与语句提供的信息融合,通过思考、推理,从而理解词汇意义。因此,作为教师,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适当讲授概念整合理论的运作方式,鼓励学生通过建立词汇心理空间,通过整合来建构词汇意义网络。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Mental spaces[M].Cambridge:MIT Press, 1985:16.

[2]Fauconnier,G.&Turner,M.The way we think: 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M].New York: Basic Books,2002.

[3]李冬.略论词汇在语言中的重要地位[J].外国语,1986(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