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例6篇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1

一、组织《条例》宣贯,层层压实责任

为贯彻落实好国家和北京市关于学习和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我公司在收到《集团公司学习宣传贯彻<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作方案》的通知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对此项工作进行布置,先由公司内部相关室开展学习工作,再以OA的形式将《条例》相关内容下发,要求各所属企业开展学习工作,同时要求各在施工程单位一并开展《条例》学习,并将学习情况以照片的形式报人力资源部。切实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学习落到实处。

二、企业直接招用职工工资支付及保险缴纳情况。

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含所属企业)自有员工中具有农业户口的人员***名。公司对此部分员工,并未与其他员工区别对待,均一视同仁,按其所在岗位发放工资,并按其上年月平均工资标准缴纳社会保险,无拖欠工资和漏缴、少缴、不缴社会保险情况。

三、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支付和社保缴纳情况

截止到目前为止,公司(含所属企业)共计使用劳务派遣人员***名,其中具有农业户口人员***人。在人员使用过程中,与劳务派遣服务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书》约定双方责任,同时留存劳务派遣服务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等材料进行备案,确定该公司具有劳务派遣资质。

所有劳务派遣人员工资均按其岗位和合同约定发放,社会保险按国家、北京市相关规定缴纳,无拖欠工资和漏缴、少缴、不缴社会保险情况。

四、企业使用保安、保洁等外包业务合作单位的工资支付情况

公司及所属企业中,共计使用外包公司**家,分别从事保安、保洁、收费等业务,在签订外包合同时,留存相关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作为备案资料,确定外包公司具有相应的资质。

公司每月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向外包公司支付相应服务费用,督促外包单位按时足额支付员工工资,落实员工工资支付工作的相关要求。为避免劳动纠纷,在签订外包合同时,同时要求其签订不欠薪承诺书,同时各公司不定期对外包人员进行抽查,询问其上月工资是否发了、发了多少钱。

五、对在施工程农民工工资检查情况

公司严格履行监管责任,在合同执行和工程款结算支付过程中,我们按照合同条款和工程实际情况,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履行合同,确保不拖欠劳务分包方工程款、不拖欠农民工工资,督促施工单位清理“三角债”,确保不出现合同纠纷。在工程款拨付时,分出农民工工资部分,将此部分金额拨付到总包单位农民工工资专用帐户中,用以发放农民工工资。

为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发放,不发生拖欠工资情况,公司人力资源部汇同**部、**部、**部、**部等五部门组成了农民工资支付专项检查工作组,工作组由各部门负责人带队,并抽调专人历时2天对正在施工的**个项目进行抽查。检查内容完全覆盖《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自查表》所列内容。

经检查,总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均配备了劳资管理人员;员工花名册、考勤、工资表和劳动合同,均能保持一致,未发现未未签订劳动合同情况;考勤表和工资表均有施工队长、专职劳资员签字,并有农民工本人签字,并附有考勤表和工资表公示照片;均已按合同约定及时向农民工支付工资,未发生拖欠农民工工资情况;在支付过程中,未发现低于最低工资支付情况;各单位均已设立维权公示牌,用以工资、考勤等相关内容的公示。

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门禁打卡记录不全,个别单位已安装门禁打卡但尚未使用;存在分包企业直接发放工资,未由总包工资情况;综合计算工时审批表,个别分包单位提交不齐全;个别单位未全员缴纳工伤保险。

六、下一步措施

1、公司已于10月底下发了《关于继续做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相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施工单位进行自检自查,并于12月份开展对各在施工项目农民工工资发放情况的检查。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2

__市高级职业学校创办于1997年,分为学校本部和城区大专部两个校区。占地300亩,固定资产3580万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条件优越,实训设施先进。296名教职工中,中学高级教师52人,中学一级教师133人;现有教学楼1.4万平方米,实验楼1栋,各类实验室、专业教室、实习车间30多个,总面积约9000平方米,实验实习设施总价值980多万元,数控专业被山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省级职业技能鉴定站。学校开设了机电、数控、汽修、微机、化工、服装、建筑、食品加工等与本地经济发展比较密切的专业,在校生4000多名,有远程教育、函授等成人教育学生近1000名,是一所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和其他职业培训、职业鉴定为辅的综合性职业学校,荣获“部级重点职业学校”和“山东省职业教育百所骨干示范性学校”等称号,是__市职工再就业及农民工培训中心基地。

二、项目提出的背景:

近几年来,__市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出现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了以食品、机械、化工、服装为支柱的产业结构。这些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非常旺盛,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各类技能人才的缺乏已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__市总人口89.07万,是人口大市,农村闲散劳动力较多,但他们普遍文化素质较低,而且不掌握必要的生产技能,无法适应企业生产的需求。为了认真贯彻“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为__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服务,__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__高职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民工转移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

20__年4月,__市委在__高职召开了书记现场办公会,提出了“加快高职发展步伐,把__高职建设成为胶东一流的综合性培训基地”的目标,要求高职的发展要紧密围绕__市经济发展大局,增强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尤其指出:在高职的发展规划中,不仅要立足于培养合格的毕业生,还要努力提高社会培训的规模和质量,为__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技术支持。

三、项目实施规划:

为贯彻市委的指示精神,促进高职的进一步发展,学校经过认真研究,确定了建设__市高级职业学校农民工培训基地项目,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征土地50亩,新建187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购置1000万元的教学和实训设施。项目计划分两年完成,20__年主要完成土地的征用及各项基础建设的准备工作,20__年投资1661万元,新建6000平方米的教学楼1栋,2500平方米的实训车间,购置价值655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和385万元的配套设施,20__年投资1050万元,新建4600平方米的公寓楼1栋,30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1栋,2600平方米的餐厅1座,并配置368万元的教学实训设施。项目建成后,每年将新增社会培训能力10000人次。

四、项目进展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项目于20__年8月经__市发展和改革局以莱发改审[20__]81号文批准立项。项目批准立项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负责,分管校长、教务主任、总务主任组成项目领导机构,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及资金的使用,并积极行动起来,进行各项筹备和建设工作。到20__年底, 51亩基地建设用地的审批和征地手续已经完成,295.6万元的资金全部付清,新征土地的道路硬化及各项基础设施全部到位。

20__年,按照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对项目建设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公寓楼、图书科技楼建设提前,将教学楼项目推后到明年进行。目前,投资400万元建设的4700平方米的公寓楼已投入使用,3700平方米的图书科技楼建设项目已经通过各项审批手续和招标,于20__年4月破土动工,现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10月正式投入使用;实训车间建设项目的各项手续正在办理过程中,计划9月份动工建设,年底完成土建工程,并配置好相应的教学和实训设施。根据已完成的建设项目,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计划在20__年10月招收首批学员到校学习。目前项目建设资金,市财政配套了500万元,省级服务 业引导资金100万元,学校自筹480万元,累计已完成投资1080万元。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3

一、检查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调查条例》。

(二)《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31号)。

(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52号,以下简称《考核办法》)。

二、组织机构

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负责研究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的重大事项。国土资源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检查工作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等工作。

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负责督促检查省级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三、检查内容

(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检查各省(区、市)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以及实际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变化情况;

(二)依据土地利用计划有关规定,检查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的执行情况;

(三)依据基本农田保护有关规定,检查涉及基本农田的规划调整、占用和补划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四)依据耕地占补平衡有关规定,检查非农建设经依法批准占用耕地后补充耕地数量、质量、程序及政策措施落实等情况;

(五)依据《考核办法》,检查各省(区、市)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履行情况的自查情况。

四、检查步骤

(一)省级人民政府组织自查。

2008年6月底前,各省(区、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完成本行政区域内*年度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情况的自查工作,向国务院报告。

(二)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组织抽查。

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以*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实际耕地面积、基本农田面积、实际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数据为基础,结合各省(区、市)自查报告、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专项报告和与耕地保护相关工作分析报告作综合性分析,研究确定抽查的重点地区,7月底前完成抽查工作,形成重点地区抽查分析报告。

(三)向国务院呈报目标履行情况检查报告。

根据各省(区、市)政府的自查报告和重点地区抽查分析报告,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进行综合汇总,对存在突出问题的地区或省份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形成*年度履行情况检查报告,8月底前呈报国务院。

(四)检查结果通报。

呈报国务院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年度履行情况检查报告经国务院同意后,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国家统计局将各省(区、市)政府目标履行情况检查结果进行通报,责成存在问题的地区限期进行整改。

五、检查结果的处理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4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节水,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理顺灌溉管理体制,探索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特点的群管模式,实现灌溉用水"定额管理,按方计量收费",国家拟在2004年安排部分国债投资,开展为期一年的农业供水末级渠系改造试点项目建设。为规范项目管理,确保发挥资金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试点项目选择在已进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地方政府、灌区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积极性高并已组建了用水户协会的渠系内进行。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末级渠系是指斗渠及以下的固定渠道工程及相应的渠系建筑物和量测水设施设备。

第二章目标与要求

第四条通过试点,使项目区末级渠系配套基本完善、量水设施基本健全,初步建立田间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末级渠系灌溉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农民实际负担的水费支出降低15%以上,杜绝水费层层加码和搭车收费的现象。

第五条末级渠系全面实行计量收费;加强水价、水量、水费监督,实行公示制度,减轻农民的不合理水费负担。为有利于试点区内农民减负增收,试点期内不提高水价标准。

第三章申报和审批

第六条由各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联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送年度中央投资试点项目建议计划、项目可研报告及省级发展改革委对可研报告的批复。

第七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根据有关省上报的上述申报材料和落实配套资金的额度,在组织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选定项目,联合下达年度投资计划。

第八条各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要按照国家已下达的年度投资计划,根据已批复的可研报告,组织项目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的编制和审批,并督促实施。

第四章资金管理

第九条试点项目建设投资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除农民投劳折资外,中、西部地区中央与地方的投资比例分别按1:2、1:1确定,地方投资必须由省级财政性资金安排,并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行文报国家发展改革委承诺省级资金的具体来源,作为今后审计、稽查等监督管理工作和总结验收的依据。

第十条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审批的工程建设内容使用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十一条项目开工前,实施单位应与受益区农民代表或用水户协会正式签订投劳协议。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管理透明的原则,确保投劳按时足额到位,合理使用。

第五章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实行分级管理负责制,明确分级管理责任人。灌区管理单位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用水户协会负责组织农民投劳,参与项目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检查验收,组织末级渠系的运行管理。

第十三条试点项目的工程设计、施工、安装、竣工验收和运行管理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执行,应积极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建设监理制和竣工验收制,积极采用大宗材料设备集中采购制、资金报账制和项目公示制。

第十四条各级发展改革和水利部门要加强对试点项目进度、工程质量、资金落实与使用、水价改革等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将项目执行情况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报告。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组织专家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章验收与管护

第十五条项目建成后,项目单位应及时进行自验,并向省(自治区)水利厅提出验收申请。省(自治区)水利厅会同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按有关要求,组织专家对工程建设及水价改革、管理体制改革进行全面验收。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对通过省级验收的项目进行抽查。

第十六条项目验收后,省级水利厅应及时向水利部农水司报送验收报告及相关资料。

第十七条项目验收后,地方政府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和用水户协会要按照新的管理体制的要求,理顺关系、分清责权,建立健全工程运行管理、水费计收和使用管理制度,逐步实现"量水到(农)口、配水到户、核算到亩、按方收费"。

第七章总结

第十八条一年试点期结束后,参加试点的各省(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和水利厅应在三个月内提交试点总结报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水利部。总结报告要重点分析试点过程的情况和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性资金的投入效益和合理性、末级渠系改造和骨干工程节水改造的关系和效益比对,提出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和用水户协会以及农民之间的事权划分及政策体现等具体建议。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5

一、目的意义

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部署,我县曾于1982年陆续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业资源调查工作,并于1983年相继编制完成了县级的《综合农业区划》和县直各专业部门区划。20年来对指导全县不同区域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不断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等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开发性生产的不断深入,农业资源环境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经济体制和市场需求主体的变化更为新时期的农业资源区划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为各级政府制定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决策和依据,尽快编制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既是《农业法》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也是新形势对农业资源区划工作的必然要求。新颁布实施的《农业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目标和农业资源区划,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或者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区划,建立农业资源监测制度。”农业是由生态、技术、经济组成的社会系统,而农业资源区划正是以地域分异规律为原则,旨在研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间最大差异和区内最大相似性,目的是指导和支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

二、指导思想

*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应坚持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总目的,全幅员地更新调查和分析评价农业自然资源、农村社会经济资源的现状、优势和潜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地域分异规律,合理确定不同类型的农业功能区,按照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优势产业与优势产品的布局和规模;以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为核心内容,因地制宜的确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途径,追求经济、生态与社会效益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资源区划要以监测调查、分析评价资源为手段,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的,要高站位、宽视野地评价研究资源开发战略和资源保护政策,以全面提升我县农业综合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质量水平。

三、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的主要内容

这次在我县开展的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就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中的土地、农业、林业、水资源、气候、畜牧、农村人口与劳动力、农业技术装备、农村资金、交通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农业经济等15个专业的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展开调查和分析。

1.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国土资源局承担)

主要是调查土地资源的类型、面积、质量、利用现状、空间变异、生产潜力等情况。

(1)耕地(水田、水浇地、旱地、菜地);

(2)园地(果园、桑园、其它园地);

(3)林地(有林地、灌木林、疏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迹地、苗圃);

(4)牧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

(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城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用地、盐田、特殊用地);

(6)交通用地(铁路、公路、农村道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7)水域(河流、水面、湖泊、水库、坑塘水面、苇地、滩涂、沟渠、水上建筑物);

(8)未利用地(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地、裸岩、石砾地、田坎)。

2.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这次农业资源以土壤、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状况的调查和分析评价作为重点内容。

(1)土壤类型(土类、亚类、土属、土种)、数量、分布、适宜性等。

(2)不同区域的土壤养分状况(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

(3)各类土壤的微量元素状况;

(4)粮食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区域分布、产值、商品率等);

(5)蔬菜生产状况(品种、规模、各类保护地的面积、区域分布、品牌注册、无公害认证、产值、商品率及产业化水平等)。

(6)农用土地流转状况(土地流转形式、规模、效益等);

3.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与评价(由县气象局承担)

(1)热量资源:主要调查和分析评价气温、农业界限温度及积温、地温及初终霜日期、无霜期等;

(2)光能资源:主要调查分析日照、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及光热生产潜力等;

(3)降水资源:主要调查降水量、土壤水分状况、蒸发及干燥度等;

(4)主要气候灾害调查及评价。

4.水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水务局承担)

(1)现状可利用水资源量;

(2)地表径流与地下水埋深现状及变化分析;

(3)水质及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价;

(4)不同时期国民经济各部门用水状况及预测分析;

(5)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6)水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5.林业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林业局承担)

(1)林业用地中各类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

(2)用材林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3)四旁树、农田林网的规模及蓄积量;

(4)林业用地的土壤和植被状况及其它立地条件;

(5)退耕还林规模及分布;

(6)果树(按品种)面积、产量及分布;

(7)近几年新引进果树品种的栽培规模及效益;

(8)果品生产品牌及商标注册情况;

(9)设施果树的生产规模及分布;

(10)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状况;

(11)果品出口、产业化加工状况及效益;

(12)森林覆盖率现状和变化分析;

(13)林业病虫害及野生动物资源调查。

6.畜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畜牧局承担)

(1)各种作物秸秆、藤蔓、枝叶产量、饲用量及利用率;

(2)人工饲草种植面积及产量;

(3)饲料生产(含青贮饲料、块根饲料、饼类饲料、糠麸粕渣饲料)规模及产量;

(4)各类畜禽品种、饲养量、出(存)栏量和畜禽产品产量;

(5)畜牧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及专业化水平;

(6)畜牧业生产效益分析及新技术推广普及状况。

7.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价(由县水产局承担)

(1)内陆水域面积、可养殖水域面积、已养殖面积;

(2)0—20米等深线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已利用的浅海面积、潮间带面积;

(3)海、淡水产品总产量、养殖产量及捕捞产量(能分出品种或大类);

(4)海、淡水水质污染状况及分析;

(5)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现状及消长变化;

(6)水生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

(7)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品种、规模及效益;

(8)渔业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及推广;

(9)水产品出口、产业化规模、水平及效益分析。

8.农村能源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生物质能的生产规模、数量、折标煤的数量及开发利用状况;

(2)地方性常规能源蕴藏量及开发利用情况;

(3)太阳能及其利用;

(4)其他形式能源(风能、地热、沼气等)的数量、开发利用的形式及规模;

(5)商品能源用量消长分析;

(6)生产、生活用能现状及问题分析;

(7)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潜力。

9.农村人口及农村劳动力调查及评价(由县统计局承担)

(1)人口数量(总户数、总人口、乡村户数、乡村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人口组成:对人口进行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数量分析;

(3)人口分布:研究人口的分布规律和地区差异;

(4)劳动力数量: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人口数、乡村从业人员数、劳动力系数(劳动力占人口数比例)等;

(5)劳动力质量:劳动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和科学文化水平,农村各类人才的数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技术专长及其发挥情况;

(6)劳动力利用结构:劳动力在农村各产业的构成和比例,应特别注意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劳动力利用结构问题;

(7)农村劳动力利用率;

(8)劳动力生产率调查分析。

10.农村资金(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资金来源及数量;

(2)农业投资和效果调查分析;

(3)农村消费能力的调查评价。

11.农业技术装备的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农业技术装备的数量、种类、增长变化、拥有量与需要量;

(2)主要农业装备的组合分布、利用率、水平、技术与经济效果(包括实际机耕、机播、机收面积);

(3)农村用电量、化肥、农药施用量、农用薄膜使用量和以地膜为主的设施农业面积;

(4)农机总动力、实有机电井数量、有效灌溉及旱涝保收面积;

(5)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2.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调查分析(由县发展计划局承担)

(1)农业生产区域的演变与形成;

(2)区域农业生产的水平与经营规模、方式等特征;

(3)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各业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13.农业经济效益调查与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1)单位农产品成本、资金利用率、产值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和劳动利润率等;

(2)农机作业、水利灌溉、施肥技术措施的经济效果调查分析。

14.交通运输条件的调查和分析评价(由县交通局承担)

(1)交通运输的部门结构、运输方式和特征,对农产品运输的适宜性;

(2)农产品、生产、生活资料的流向、流量与运输能力的平衡状况;

(3)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损耗、运输管理等问题。

15.外部社会经济环境调查和评价(由县农村经济局承担)

主要调查分析市场与农产品加工、储藏、销售等基础设施条件、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与农业产业化水平等。

四、农业资源调查及分析评价方法

此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是继1992年我县农业资源数据更新调查完成后,又一次大规模的资源更新调查工作,各级领导和从事具体工作的同志都要以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予以高度重视。本着“严肃科学、讲求实效、勤俭节约、提高质量、依托资源、服务发展”的原则,确定如下资源调查和评价方法:

1.自然资源类数据更新调查

这次农业资源区划中的土地、土壤、气候、水资源、林业、畜牧、水产、农村能源等自然资源类的数据,均须按本专业最新行业标准,制定相应的资源调查实施细则,以调查时或2003年底的数据为基期,再次更新调查自然资源数据,以确保农业区划的数据新、时效强。

2.社会经济类资源数据统计调查

农业资源区划编制中涉及的农村人口、农村劳动力、农村资金、农业技术装备、农业经济效益、交通运输条件、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等资源数据,按省要求,均采用2003年年底县统计部门的数据,统计部门没有的,引用专业部门掌握的数据,专业部门没有的,则须制定系统的调查方案,组织开展相关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以确保主要资源数据无遗漏、全幅员。

3.分析评价的原则和重点

在自然资源具有多种适宜性的情况下,社会经济资源条件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应遵循系统论评价原则;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长远与当前相结合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其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资源的结构和分布,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资源的适宜性和限制性,资源潜力和优势度,各种资源空间组合效应与农业利用模式选择等。各专业资源评价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和生态、技术、经济、社会效果的统一性,明确各专业资源分析评价的重点。

4.专业组的职责和任务

这次县级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拟恢复组建土地、气候、水资源、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综合区划等8个专业组。专业组是在*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组织开展并完成本专业的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其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制定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工作实施细则;组织指导各部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工作;组织验收各部门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完成县级资源调查数据汇总;撰写完成本专业县级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成果报告(含图表及多媒体形式成果);按要求向综合区划专业组提供上报本专业的资源数据。

经研究,各专业组在完成本专业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提交本专业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报告,可不进行划区;综合区划专业组须在分析评价资源的基础上,完成农业资源区划的编制。

五、步骤及时间安排

按省政府要求,到明年底完成全省市、县两级农业资源区划,时间紧、任务重,各级、各部门均须严密组织,精心谋划,其具体步骤及时间安排是:

1.宣传发动,任务部署阶段(2004年8月中旬前)。按省政府要求完成文件起草、方案制定、召开会议、部署任务、健全组织、明确责任。

2.准备阶段(2004年8月底前)。县直各专业组制定并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必要的专家论证,完成相关技术培训。

3.县级各专业资源外业调查阶段(2004年9—12月)。

4.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补充调查阶段(2005年1—5月)。县直各专业组完成外业调查数据并进行汇总,期间须开展必要的补充调查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典型调查,撰写成果报告,绘制成果图表。

5.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成果汇总阶段(2005年6—8月)。

完成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汇总及成果报告编撰,图表绘制,并请专家论证,复制印刷各类资源区划成果。

六、上报成果要求

1.县须向市上报下列成果

(1)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报告10份;

(2)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资源区划图5张;

(3)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县级农业分区基本情况统计5套;

(4)2005年6月底前向市上报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报告、典型报告(不少于8个)10套;

(5)各专业资源调查和分析评价报告,每专业10份。

2.要求县直各专业组须向县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下列成果:

(1)8月30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及分析评价实施细则5份;

(2)2005年6月15日前上报本专业资源调查及分析报告10份;

其中:农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土壤、农村能源、粮食生产、蔬菜生产、农用土地资源流转5个成果报告;林业资源专业组须分别完成林业和果树生产2个成果报告。

(3)2005年5月15日前上报本专业主要资源现状图5套;

农民工工资自查报告范文6

为贯彻落实中央农民工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确保2012年元旦、春节期间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应得工资,维护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现就节前进一步做好整治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充分认识整治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精心安排,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工作职责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建设领域工程款和

农民工工资支付的实施意见》(石政办[2009]43号)建立健全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建设局召集,建设局、城乡规划局、交通局、城管局、房管局、人劳局、公安局、局、工商局、司法局、总工会、法院、宣传部等单位一名主管同志为成员。

建设局负责建设领域清理拖欠工程款和因拖欠工程款造成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负责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出借资质、挂靠经营、转包和非法分包等违法行为。

规划、建设、房管、城管、工商、交通等部门要联合严厉打击没有任何手续的违法工程,杜绝违法工程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协助建设行政部门和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解决因拖欠工程款造成的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

司法部门要及时受理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案件,简化有关程序,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减免有关费用。

公安部门负责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和突发事件处理和稳控工作,依法打击欠薪逃匿、恶意讨薪等危害社会的不法行为。

部门负责做好农民工上访的劝返和化解工作,协调处置突发事件。

工会负责帮助指导建筑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督促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新闻媒体负责对经查实存在欠薪企业或恶意讨薪的个人公开曝光,加强舆论监督。

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抓好整治工作

(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进一步做好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的法律宣传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继续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和农民工的依法维权能力。通过新闻报道、政策咨询等多种方式,强化社会各方面的维权意识。建立劳动保障权益告示牌制度。在所有招用农民工的建筑工地,以醒目的方式将企业名称和地址、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劳动保障监察举报电话和地址等内容进行公示。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监督作用。加强对守法用人单位的宣传和鼓励,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教育和警示其他用工单位。

(二)依法受理投诉,积极稳妥处理群体上访事件

各部门要完善投诉受理制度,全面公开维权举报投诉电话和地址,增加举报投诉信箱,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实行首问责任制和AB角值班制度,加强接访工作。

各部门要强化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加强组织和协调解决中的重大问题。建立信息报告制度,成立应急预备队,遇有突发事件,积极稳妥地加以处置。同时,积极做好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的舆论引导工作,重大要按照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占领舆论引导制高点,不给各种谣言传播的空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规范建筑业责任主体行为,加强劳务用工管理

建设单位在建设工程招标文件中明确施工企业支付劳务用工工资专项条款,加强施工企业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施工企业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施工企业拒不支付的,建设单位可动用履约保证金支付农民工工资,由施工企业承担违约责任。严禁建设单位违法将工程肢解发包或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的组织或个人。

施工总承包企业对所承包工程的农民工工资支付全面负责,劳务分包企业对农民工工资支付直接负责。施工总承包企业负责对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的劳动用工、工资发放等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企业未按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企业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

严格劳务分包合同备案管理。建筑业总承包企业或专业承包企业没有自有劳务作业人员或自有劳务作业人员不足时,必须使用具有相应资质的劳务分包企业。劳务分包合同签订双方应当在分包合同订立后到建设工程劳务管理机构办理劳务分包合同备案手续。严禁将劳务作业分包给无资质的“包工头”等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个人,由此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由施工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承担全部责任。

(四)强化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制度,所有建设单位在领取工程施工许可证前,必须按工程总造价款的1.5%缴纳农民工工资保障金。建筑施工企业严格按其主项资质等级交存保障金,不得低于以下交存标准: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企业50万元;施工总承包二级和专项承包一级企业30万元;专业承包三级企业10万元;劳务分包企业交存5万元。建筑业企业交存保障金额度与诚信评价挂钩。连续三年无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行为的,交纳保障金可下浮50%。

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周转金制度,对一些疑难案件暂时无法解决的,用周转金予以解决,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

(五)认真执行拖欠警告限制和信息通报制度

对拖欠工程款一个月以上的建设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一个月以上的施工企业予以警示,对于拖欠农民工工资三个月以上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未解决的,不得参与新的建设工程发包和投标。

各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特别是建设、人劳、公安、和工商等部门之间要建立信息员制度,强化信息通报制度,将在解决拖欠工程款和拖欠农民工工资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及时以信函的形式通报给有管理权限的职能部门。有关部门在接到信息后,要立即进行调查核实,依法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报信息报告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