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改进范例6篇

企业管理改进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1

关键词:企业;库存管理模式;改进方法

企业的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对库存管理的模式要不断改进、创新,不能因循守旧,只是按照传统的观念,简单地把库存管理当作管库房。库存管理工作不断改进,一方面可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企业改进库存管理模式,改进以往粗放的管理模式,逐渐步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入手。

一是实现库存管理的标准化、精细化。企业严格按照ISO9000族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做好物资质量管理和控制。物资的出入库和库存管理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的工作程序,做好物资的标识和防护程序管理,制定物资质量管理目标并且进行考核。特别是做好物资标识可追溯性以及业内资料管理,物资管理部门可定期开展合格供方优选评审。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对参与物资供应的所有厂家的产品以及售后服务进行详细调查,根据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综合性的评审,对供应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其提供的产品和和服务质量进行检查和验证,择优汰劣,从物资质量的源头上把好关。物资的库存管理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做好物资的信息管理记录,进行使用跟踪记录,保证物资质量的可追溯性。企业还可以建立物资使用反馈机制,对物资出现的质量问题有及时的处理和应对机制。做好物资管理的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还要实现库存管理的精细化。即最大限度减少占用资源,降低管理和经营成本,按照规范化的要求,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效益为做为管理的最终目标。建立健全物资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保障物资管理体系高效精准运行,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对库存管理的各个环节实施精细、准确的规范和控制,优化库存管理作业流程,细化库存管理制度和规范化标准,量化管理标准,确保物资储存的质量和安全。库存管理精细化工作,可以细化到库区管理、出入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员工业务培训等各项工作细节中,每项工作都有详尽的管理规范,各项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仓储管理实现库区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库房管理人员职责细化,库存物资质量完整数量准确,建立完整的仓库管理报表、账表等。仓储标准化和精细化工作不能只是做些表面工作,只是制度和工作程序的标准化、精细化,要及时纠正物资管理工作程序中不规范,及时弥补缺陷,要更多地考虑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实践,每个工作细节、程序都能够真正实现标准化和精细化。

二是成本控制。改进库存管理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控制,降低库存量。企业“库存”是以支持生产、销售和检修为目的而存储的各种物料和产品,库存管理不仅应该确保信息准确,满足生产、销售和检修的需求,还有一项重要任务是控制库存量,加速库存周转,降低库存资金占用,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许多企业已经把降低库存,做为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有的企业甚至把零库存作为库存管理的目标。做好库存成本控制管理,可以实行物资消耗定额管理。企业可根据生产技术指标,确定物资的消耗量,编制物资的供应计划,计算各类生产材料的需要量。材料消耗量的核算是企业进行成本控制、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有效地进行库存定额管理,可以降低物资的库存占有量,加速物资的流转,加快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加强仓储成本控制的另一个方面,做好仓储管理工作,减少保管中非正常损耗,确保存储物资的质量完好和数量准确。为了避免或降低货物耗损,严格验收入库物品,做到不合格的材料、成品不进库,从物资质量源头把关。物资出库手续不全时决不发料,质量有问题的产品决不出厂。采用有效的“先进先出法”方式,保证每个被储存物品的储存期不过长。可以运用现代化的存储保养技术,改进物资存储的条件,改善仓储空间、温度、湿度等,从而达到保持物资的质量和数量稳定,减少材料的损耗。特殊的材料还可以采取特殊贮存办法。利用现代化的仓储设备叉车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对原料成品分类分区存放,科学进行堆码苫垫,控制好仓库温湿度。做好存储物资实物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物资的账务管理,定期进行盘点,确保账单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同时要充分发挥库场使用效能,这也是降低仓储成本的前提。加速企业原料、成品周转,提高仓容利用率。存货周转速度加快,能使企业的资金循环周转快、资本增值快、货损货差小、仓库吞吐能力增强、成本下降。仓库还可以采取高垛的方法,缩小库内通道宽度等以增加储存有效面积,可以提高物资的储存量,降低了仓库的存储成本。

三是信息化管理。它是仓储管理一种有效的方式,也是储存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准则之一。仓储物资的种类、规格和出入库、存储、金额的信息量非常大,因此利用科技信息技术进行物资管理,各工作环节实现无纸化作业,确保了作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降低了工作成本,对于提高仓储工作的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仓储管理实现有效的“先进先出”,采用的方式主要有计算机存取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建立仓储物资信息管理中心,可以对仓储物资的信息及时收集、储存、更新和交换。仓储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物品入库时的时间,依靠按时间排序的软件,可以自动排列出货的顺序,从而实现“先进先出”。这种计算机存取系统还能将先进先出和快进快出结合起来,加快周转,减少劳动消耗。仓储管理工作中利用信息化技术,在仓库还可以利用先进仓储设备。在仓储中采用技术流程系统的办法保证“先进先出”,最有效的方法是仓库中的技术流程采用贯通式货架系统,既可提高仓库利用率,又能使仓库管理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是现代仓库的重要技术措施。仓储管理要实现降低库存,减少库存成本,仓储的信息化管理至关重要。企业建立仓储电子信息平台,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仓储管理和业务的信息要全面,可以反映出生产成本的相关信息,为管理者和相关生产单位提供有用的信息,可以进行充分的数据分析,做出正确的决策。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提高仓储管理效率,应用信息技术加快仓储的信息化进程,不断优化仓储管理的流程。努力使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保持一致,增强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下仓储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优势,有效地控制进、销、存系统,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保持一致。运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动态资料辅助决策,能有效降低库存的成本费用,提高仓储服务的效率。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2

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预算执行“短期行为”,以及歪曲或篡改预算数据等行为。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法,本文主要从预算管理流程优化的角度来探讨解决途径。

按照流程优化理论,企业经营活动由多种作业组成,而流程就是其中一组一组相互连接的作业,因此流程也称为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优化的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也就是优化流程,又称为价值链或价值网络。企业预算目标的分解落实要求预算管理工作细化到每个预算责任人,以保证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但同时管理成本也会提高,预算管理过于繁琐。因此,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就是在预算质量和预算成本之间寻求平衡,以提高管理效率。财政部颁布的《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中,对预算管理流程提出了“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编制要求,预算流程分析应该围绕企业预算管理目标来进行。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是企业预算管理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在优化的流程即作业链或作业网络上编制的预算又称为作业预算,它将极大地提高预算管理的技术性和可操作性。笔者认为,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剔除企业中非增值业务,使预算指标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第二,在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沟通基础上,对企业的预算管理活动进行简化;第三,实行预算管理任务的整合,进一步明确各单位的责任区间,降低部门之间的协调费用,避免工作交接过程中发生错误。

总之,通过对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处理,可以在数量上和程度上将预算管理中人为操纵的因素降到最低限度,堵塞预算管理中的“短期行为”和“虚假行为”。此外,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还能使预算较容易地同计算机结合,使“电子预算”成为可能。可以说,对企业预算管理流程的优化是企业预算管理体系改进与完善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的构建

企业预算日常监督的前提必须以完整的预算信息反馈组织为后盾,建立健全预算信息反馈系统是确保全面预算系统高效、协调运行的依据与保障。企业预算信息反馈系统的构建基础是确定预算责任主体,不同的预算责任主体应该建立相应的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预算责任主体即责任预算的执行主体,它以责任网络状生成,因此也可称之为预算责任网络,预算责任网络中的组成成员即责任中心,责任中心的确定必须建立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基础上,而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又是全面预算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预算责任主体构建是否合理、科学,是关系到整个预算体系成败的关键。下面笔者拟着重探讨在企业组织结构重组基础上的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即预算责任网络的具体构建。

预算责任网络是根据各环节、各部门在企业预算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和职责分层设置的。一般而言,根据各责任中心的权限范围,预算责任网络可归纳为三个层次,即投资中心、利润中心和成本费用中心。任何一个责任中心既具有管理职能,同时又具有执行职能,因此,同一部门或人员在整个预算系统中具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比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实施其管理职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项资源耗费,因此它们同时也成为预算责任主体中的成本费用中心。总之,预算责任网络应该是一个能够包容并明确每一个部门和人员职责的全方位网络。不同预算责任主体其授权不同,因而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实际上构成了各自不同的责任预算,责任预算信息反馈系统就是要将这些不同预算责任的实现过程及时反映出来。预算信息反馈的主要形式是预算反馈报告,预算反馈报告可分为基本报告和特别报告,其内容体现了系统性和相关性的要求。基本报告是定期编报的以预算责任单位的正常经营状况为对象的预算反馈报告;特别报告是按照重要性原则对差异额和差异率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分析,并写出文字说明的报告。预算反馈报告的内容根据不同的责任中心分别确定,比如利润中心的预算反馈报告主要反映责任利润的预算额、实际发生额和差异额,通过预算反馈报告可以了解利润中心的销售、成本等情况,分析影响责任中心目标利润完成的主要原因,并据此对利润中心的业绩进行考评。

三、预算管理的信息技术保障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企业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应用信息资源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过程,努力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是满足企业预算管理现代化、适应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从目前的实践来看,可供企业选择的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方案众多,其中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融合了众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信息化方案,并且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了先进的信息平台,对企业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ERP管理系统通过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强调对市场需求快速反映、高度柔性的战略管理以及降低风险成本、实现高收益目标等优势。笔者分析,实施ERP管理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实施ERP系统的过程是企业内部管理功能重组和整合的过程,可以进一步理顺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流程,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生产基础数据进行整顿;第二,提高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应变能力,通过ERP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可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预算管理分析依据;第三,销售、供应、生产计划、库存各个系统协同运行,减少了各责任中心的冲突和磨擦,有利于协调管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差异分析的可靠性;第四,实施ERP管理有助于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实现企业战略,促进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创新,是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

总之,正确实施ERP系统将大大减少预算执行工作量,为企业进一步细化预算、强化控制提供现代手段。笔者认为,虽然ERP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但放到中国这样特定的市场环境中,照搬国外的ERP建设思路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必须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管理创新相融合,以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为目的,构建有中国特色的ERP管理体系。

四、预算管理预警系统的建立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3

关键词:烟草商业企业 质量管理 小组 活动开展

一、引言

质量管理小组是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有效载体,是解决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促进企业更好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建立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一个合理工具。

二、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

由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对于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处于推广时期,绝大多数员工对此较为陌生,员工积极表达参与活动的愿望不高,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缺乏了解,这些势必对活动引导、组织、推广产生障碍。

2.宣传培训不足

宣传培训是提升员工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认识的重要途径,是一项系统性强,并且需要持之以恒的工作。但是对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来说,并没有全面组织质量管理小组培训让员工了解必备的业务理论知识,也没有系统地通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让员工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在实施PDCA循环中,往往只有计划(P),没有执行(D),从而导致活动顺利开展受到制约和限制。

3.制度不够完善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不能纸上谈兵,它不仅要有领导的支持,员工的参与,还要有健全的制度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但是对于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来说,目前还缺乏必要的物质和完善的制度来保证,同时也没有很好的激励和引导机制来鼓励活动的开展。

4.专业人才缺乏

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需要一些懂得业务知识的专业人才,也需要一批懂得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知识的专门人才,对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进行大力指导和推进。从当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懂得质量管理小组知识的专业人才很匮乏。

三、完善烟草商业企业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对策

1.转变思想观念

烟草商业企业而言,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正处于推广时期,绝大多数员工对此较为陌生。为此,要推动活动的开展,首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企业应当真正树立“质量兴企”、“质量就是生命线”的质量观,真正调动广大员工关心质量、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领导层要在思想上给予重视;组织层要真正认识到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现实意义,为活动开展做好设计和组织工作;员工层要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推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积极氛围,促进烟草商业企业开启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神秘大门。

2.强化宣传培训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开展、成果的总结和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一批懂得质量管理小组专业知识的人带头,更广泛、更深层次开展关于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宣传教育工作,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包括领导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生产服务一线人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加大培训力度,选择一些具有潜力的人才参与质量管理小组课程的系统学习,使之成为“领军人才”,通过他们带动和促进质量管理小组工作的开展,才能开展好质量管理小组活动。

3.建立制度 规范过程

建立健全相应制度是给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赋予合法的身份,从根本上解决生存保障。因此烟草商业企业要把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要素,并就小组组建、开展活动、管理培训、成果、评选奖励等内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供运行保障。其次烟草商业企业还应在活动开展上给予积极引导,把活动纳入企业质量工作计划,从物质上为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把物资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关怀激励、组织激励有效结合起来,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实保障。

4.考核评审 激励创新

为避免活动走过场而失去真实性,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注重考核评审与激励创新十分重要。我们必须有效实施分层指导,进行考核评审,正确运用数理统计工具,使成果水平逐步提高,从而不断提高开创性解决质量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有创新意识,进行创新课题的研究,掌握活动程序、要求和评审标准,推动创新型成果的开展。要善于把物资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关怀激励、组织激励有效结合起来,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长远发展提供充实保障。

5.把握有利时机

当前正是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和推动贯标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企业文化建设和贯标工作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形式,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以人为本”。同时,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贯标工作两者紧密联系,它们都要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管理,都十分注重评审和审核,都强调按照PDCA的科学程序进行持续改进。因此要善于抓住推动贯标工作开展的机会,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与贯标工作有机结合,让贯标工作推动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更加规范有效,让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推动贯标工作更加具体深入。

6.创新工作方法

当前科技发展更新速度加快,新工具、新方法、新技术层出不穷。因此烟草商业企业要在思想观念、活动方式方面勇于创新,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敢于创新,在实施对策、工作方法上善于创新,要不断探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发展的新途径,使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在科学的良性轨道上发展得更好、更深入。PDCA循环和5W1H思考法为质量管理小组创新提供了方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全过程,体现了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使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更具有科学性。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应该推动PDCA循环递进式不断提高,并通过5W1H:思考为什么做(Why)、谁去做(Who)、做什么(What)、什么时间做(When)、什么地点做(Where)、怎么做(How)等通过提问式不断引导、启迪和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为质量管理小组创新提供方法。只有充分运用PDCA循环和5W1H思考法,才能启发和引导广大群众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集体智慧,顺利地达到预定目标。

7.提高成果水平

质量管理小组成果水平决定着小组活动的生命力。一项水平高、作用大的成果,应是解决重要问题、技术含量高、适用范围大,并且能取得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此,质量管理小组在课题攻关中,要抓好重点课题攻关,要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才智和创造力,应用相关专业技术,潜心攻关和试验,在改进、创新和提高上下功夫,努力提高成果的技术含量和作用,以实实在在的绩效,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较大的改进、创新和提高,才有望取得较大突破,取得预期的成果。

四、结语

总之,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不仅能够体现现代管理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企业质量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能在不断改进小组活动的方式和方法中不断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因此,烟草商业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有不断创新、持续改进的精神,积极有效开展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活动,企业才能在求新求变中保持长久活力,才能逐渐实现各项工作上水平。

参考文献:

[1] 谭跃雄. 现代生产管理[M].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刘广第. 质量管理学[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伍爱. 质量管理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4] 李家永. 烟草新产品开发中的质量管理与控制[J]. 制造业,2010(7)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4

关键词: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企业

改进是指为改善产品的特征及特性和或提高用于设计、生产和交付产品的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所开展的活动;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持续改进的对象是质量管理体系。制定改进目标和寻求改进机会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过程。该过程使用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数据分析、管理评审、或其他方法,其结果导致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一、持续改进的目的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效率,实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增加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的机会。企业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企业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最高管理者应对持续改进做出承诺,全体员工要积极参与持续改进的活动。

二、持续改进的现状:

三鹿事件、毒胶囊事件让我们不难想到这些企业没有抓质量吗?它一定少不了质量管理系统,同时,还会有各种经质量部门认证的“合格”后颁发的一系列证书。那么,在质量体系运行中是否有效运行?难道没有持续改进吗?……

目前许多企业多数没有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他们对持续改进的认识仍停留在表层,遇事处事,当出现不合格产品产生退货时,质量管理部门没有对产品缺陷进行分析,售后服务也没有对服务过程进行反馈,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孤立运行。因此,对不符合问题原因的识别很关键,作为持续改进过程的输入,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持续改进的效果。在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中,识别不符合的原因活动有多种,通常采用的一致改进的方法是:基于企业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评价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不合格,当然也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方法,提供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产品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最终导致采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在企业范围内理解并掌握这种一致的改进的方法,可以快捷有效地实施持续改进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企业在持续改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持续改进的主动性不够

企业为满足“审核要求”而采取的一些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多数情况只停留在问题的表层面上,局限在针对审核中已出现的问题,就事论事地解决问题。认为自己已达到了很好的水平,不是主动地“出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而是等着别人来查找问题,企业还能谈持续改进吗?

2.领导重视不够

领导是一个组织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者,是任务分工的策划者和资源的分配者,领导的承诺和积极参与,对建立并保持一个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相关方获益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企业领导并没有意识到质量体系对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只是因顾客的要求而进行质量体系认证,其心态仅停留在为了拿到一张证书,那么,企业肯定会陷入两套体系的困境中。

3.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差

部分企业的体系文件操作性不强,作业文件更新滞后。有的企业无视设备更新、人员变化和顾客提出的新要求,认为作业文件可有可无,原来的作业文件不能够及时更新,仍按惯例操作,我行我素,出现问题,悔之莫及。

4.员工培训实践效果差

培训实践效果分三方面,一是为了完成年度员工培训计划,编制的培训内容不全面,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走过场,对企业的发展毫无促进效果,二是培训照本宣科,无实战效果,训而无用,不能将所学用于实践中,培训后,依然是“原来该怎么干现在还是怎么干”三是培训对象脱层,不重视,如参加标准培训的管理层人员不参加,认为那是操作人员的事情,到实际生产中出现管理与操作不一致,面对问题说不清。

5.内审员素质需进一步提高

企业在审核中,审核员对审核的内容只是看到一些表面的东西,就认为企业的体系运行符合要求,不能够继续往下查;在现场审核,缺乏观察和思考,走马观花,往往只看到表面,看不到实质,找不出问题的证据,最终不能发现问题所在。由于缺乏耐心和细致,为完成任务,勉强开具的不符合,既没有说服力又没有指导意义,由于审核水准下降,导致受审核方心生懈怠、厌烦情绪。

6.执行力度低,各种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企业每年实施的内审活动、产品质量审核、以及工序质量审核等质量检查活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有些企业由于内审人员水平有限再加上人情关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每次内审只找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开出几项不合格报告来应付各级领导和外审,而实际存在的问题很多,有些问题也很严重。另一方面还存在下发的不符合项只是针对该问题整改,不注意全面的检查,举一反三,导致于下一次来审核,又发现重复问题发生。因此,整改后续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对纠正、预防措施这一项改进工具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持续改进”的对策

如何让持续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运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是摆在所有已获证企业面前的一个既现实又迫切的问题。质量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的内容之一,持续改进总体业绩应当是企业的一个永恒目标。如何持续改进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应当把握好以下几点:

1.正确认识持续改进工作

持续改进的积极意义不是发现问题后被动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而是从追求卓越的角度,如何使企业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如何做得更好。有效的持续改进活动首先是主动的,有目的的改进活动、涉及到单一、局部或区域性、整体性等不同层面的改进,且能为企业拓展更大的升值空间。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 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就等于切断了企业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面对日益复杂的竞争市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在原有的管理和技术平台上以渐进的方式通过持续改进而逐步发展、积累到一定阶段或程度,把持续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新的高度。因此,决不应该把自身的管理和产品维持在原有水平上,必须全力推动持续改进工作,使企业的管理和产品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

一个企业要不断地追求卓越,关键不在于本身存在多少问题。而在于是否有识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企业必须随时寻找自身的弱点和弱项,采取措施、持续改进。一个企业无论存在什么问题,只要持续地实施改进,企业与过去相比就会更强。一个优秀的企业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能促使企业进步的改进需求和机会,因为失去一次持续改进的机会,就会失去一次提高和完善企业管理的机会。

2.改变观念,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学家费根堡姆博士指出:“公司领导是质量成功的关键”。有力的质量管理的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是十分重要的,当今的竞争趋势已经不是单靠个人在质量上的努力所能决定的,而是要有一种环境,在公司内建立一种框架,使每个员工都积极投入质量改进活动中去。因而,公司的质量领导的作用倍加重要。领导不但要积极参与质量体系建设,规定各部门、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为体系的运行提供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领导者的模范带头作用,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鼓舞、激励和承认员工的贡献,教育、培训并指导员工,在工作方式上做到透明、务实、以身作则,为企业持续改进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有序的工作环境。

3.重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

质量管理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由于内部管理的变化或外部环境的变化,使最初编制的一些支持性的管理文件的某些要求已不适宜,特别是加强第三层次的作业文件的建立和完善。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展,无论是从引进新设备、人才、及新方法的探索,则企业的三层次文件也要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广泛征求意见,逐步修改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优化每项质量活动的流程,不符合实际的操作逐一取消,使其在符合标准的前提下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利于质量控制,不仅保证了文件的适宜性和充分性,也能够提高全员自我改进、自我完善的意识。

4.创新培训方法,提高员工质量意识

首先是从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培训内容,采用多种新颖别致的培训方式,结合听、查、看、问,互动的方式引起员工的学习兴趣,利用图解、分析与讨论的方式,与学员实现沟通交流,加深了理解,实施培训有考核,真正达到培训目的,提高培训质量。其次是培训要有针对性,要注重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做到有的放矢,区分不同层次定好培训计划和培训讲义,管理层培训些什么,操作层培训什么。应有一定的区别和针对性,才能提高培训质量。

5.提高内审员队伍的内审水平

众所周知。一批高素质的内审员队伍是企业的宝贵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标准的进步、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初被认为是合格的内审员如果不追求自身素质的持续提高,那么,他就很难满足时展和企业持续改进的要求。在内审过程中,内审员不仅仅是执行检察任务,不只是能找出问题的所在,更主要的是要如何指导这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教会遇到问题应该怎么做等。因此,依靠外界培训、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实践交流等途径来持续提高内审员的素质是成功内审的坚实基础。

6.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的执行力

执行力是一种能力,其内涵广泛,包罗各种学科、方法、思想的概括,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所有员工的行为。在≤一分钟提高执行力≥书中写到:没有执行力,就没有企业成长;构建执行力,从成功决策开始;导向执行力,制定合理的企业流程;贯彻执行力,要从领导者做起;推动执行力,发挥“激励”的效果;提升执行力,要拿起沟通的武器;促进执行力,倡导团队力量。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就应该做到推动持续改进的执行力度,针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要彻底整改,加大纠正、预防措施的监督力度,检查整改后的持续性和有效性,杜绝问题的重复发生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整改不到位。

7.坚持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

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中,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改进问题的有效机制,进一步推进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促进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参与,倡导QC小组活动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相结合。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云锡股份冶炼分公司2005年,针对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低度问题开展QC活动,通过生产过程中搅渣温度不够,搅渣时间不足等主要原因,制定了详细的对策措施, 并认真按计划实施,提高了63焊锡的一次浇铸合格率;2006年锡锭产品的外包装原来是用10#铁丝进行捆扎,捆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运输途中若被雨水淋湿导致生锈,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因此,冶炼分公司“三人行QC小组”,针对锡锭包装从材料的选取和捆扎方式上进行改进,摸索,对塑钢带进行了粘接强度试验,采用全塑钢带打捆,并在捆扎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改善了产品包装、外观质量,提高了用户满意度。2008年锡锭浇铸从人工手动浇铸改为机械自动浇铸;工艺上新建了氧气站、煤气站。2009年澳斯麦特炉、烟化炉、沸腾炉运行了富氧熔炼焙烧;氧化锅、合锡锅、离心锅由原来烧煤升温改为煤气燃烧等新技术应用,大大提高了产品产量。在环保方面,也实现了节能减排。因此,坚持开展QC小组活动是企业持续改进的保障。

综上所述,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的精髓,是为了向本企业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活动过程的效果和效率的措施,改进是一个持续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戴明博士提出了PDCA循环的改进模式,朱兰博士将改进过程定义为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才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持续有效。

参考文献:

[1]《全面质量管理》(第二版)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一分钟提高执行力》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宇

[3]《中国质量》中国质量杂志社出版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5

关键词:通信企业 财务管理 改进

财务管理的实施是为了帮助企业争取最大化企业价值,为股东赢得更丰厚的财富。为此企业必须跟随时代以及市场的变化,不断完善自身财务管理,但是由于历史因素,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依然存在一定的缺陷,我们必须正视其中的不足,同时积极的面对,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有效的应对。本文首先结合现阶段企业的发展形势分析财务管理中相应的问题,进而笔者就此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一、通信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欠缺

受到过去政企合一管理体制的影响,企业的运营由政府相关部门直接进行指挥,长此以往,企业工作人员思想懈怠,经营管理人员欠缺较强的经营观念,财务工作也缺乏强烈的责任感,企业整体缺乏发展动力,整体运行效率偏低,通信企业产品以及服务的价格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制约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电信行业已经基本完成现代化企业改革,省级经营作为主体的核算层级已经基本建立,财务机构基本集中于省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财务的集约化管理,但是通讯企业存在较多的基层网点,布局范围非常广,由于财务管理人员无法充分的了解区域间的差别或者忙于核算导致常常忽略了相关财务管理,使得财务管理欠缺足够的精细化。

(二)财务管理的被动性

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经营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危机意识和管理观念。企业运行过程中成本导向以及运营出发点等很难同市场中另外的企业进行同步,缺乏正确的价值标准,没有充分考虑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另外,由于通信公司集团单纯从内控、合并报表、财务控制、全面预算管理多个层面对省级公司进行指导,无法很好的管理分公司的相关财务工作。比如,通信公司集团经常开展各个省份做专项或者交叉检查,与此同时通信公司也会受到相应的监管机关的监督,各个地区的财务部门在财务核查方面花费过度的精力,使得财务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三)财务管理的决策参谋力度不足

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事务非常繁多,一方面要组织核算工作,比如结算费、预付卡、网点等,另一方面还要负责促销、套餐等措施的结转。一般来说,企业营销方案由营销部门制定出,进而公关、广告等企业进一步细化并执行该营销方案。财务部门应当对原来的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同时对此方案给出相关财务建议,但是相关数据、信息测算工作的要求非常专业,而新业务层出不穷,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决策方面并没有过多参与。

二、通信企业财务管理的改进

(一)加强财务管理的精细化

财务管理精细化是指企业组织财务管理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信息化手段,采取信息技术提升财务管理质量,保障管理的灵敏度。在过去,通讯企业基本针对县市级的各个企业实施管理,上级下达相关措施,下级各个部分进行实施,企业只是进行指挥或者给予相应的指导,但是相关措施无法切实落实到各个基层网点中,也无法在指导管理中进行细化执行,这是企业而今面临的较为严重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企业根据自身的情况构建完善的精细化财务管理机制,保障措施落实到各个项目中,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企业整合分析相关财务数据,同时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与此同时,对财务管理销售策略以及各个网点的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且将其分类整理到一项数据库中,便于相关人员的核算以及审查工作,由此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有利于企业制定科学的方案。开展精细化财务管理,从而对企业管理机构的运转进行优化,缩减相关企业运营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二)加强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表示为了保障企业资产完备、安全以及会计信息正确、有效而采取的一系列控制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实施最终的目标是为了提升企业运行效率。现阶段,国内三大通讯企业全部都已上市,无论是外部要求还是内部发展,企业都必须对自身内部控制进行较强管理。现在,通讯行业依然以极快的速度向前发展,同时也在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以及风险,对此通讯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不断强化财务管理内控,有效控制企业的发展风险,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比如,某地联通针对萨班斯法案00404条款组织了遵循性测试,重点针对企业层面、业务程序层面、信息技术等层面的控制,包括财务报表各个控制环节。测试结果表明,企业现有80%的问题都是执行方面的问题。所以,企业的方案、策略、规章制度的落实市内审部门协助企业管理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财务管理的预算管理

强化财务预算管理,其一,结合上级预算目标以及公司现有情况,组织预算编制,保障编制工作的严谨性。其二,加强业务以及财务两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保障业务部门充分了解预算指标,把握预算落实状况,保障预算指标的完成。其三,强化监管工作,研究各个月份的财务信息,针对收支状况给出有效的建议。其四,保障预算监督的时效性,及时、有效的预测成本,促进运行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财务预算管理水准。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更加严峻的发展形势,通讯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的改进自身的财务管理,增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企业的竞争实力的提升,促进企业运营效益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冬.对通信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6,10

企业管理改进范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财务管理 改进策略

煤炭企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对维护企业的健康运营发挥重要影响,也是企业其他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前提。这是因为,资金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条件,资金管理工作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煤炭企业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在短期内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还能推动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每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煤炭企业普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且我国许多煤炭生产单位的组织结构为集团组织,多法人的企业治理结构下,企业难以在财务管理上形成统一整体的财务管理体制。这就导致集团财务管理权责不明,子公司与母公司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存在利益冲突,资金管理措施缺乏集中性。

1.2、市场风险意识薄弱

我国煤炭企业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缺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风险的敏感度,财务风险意识薄弱。具体表现在:筹融资上,企业缺乏对偿债能力的考量,外欠贷款过大,资金流动性不足,企业财务风险极高,常常导致资不抵债;投资上,企业盲目进行投资,缺乏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往往导致投资失败。

1.3、财务信息化程度低

当前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已经逐渐被现代计算机工作取代,煤炭企业也顺应时代的发展步入财务信息化进程。但是,煤炭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仅满足于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一般的记账、财务指标考核工作,在利用财务系统统计、收集分析会计信息反面尚有不足,企业财务系统的利用还处于较低水平。

1.4、财务设置不合理、财务人员素质较低

煤炭企业财务机构设置存在管理层级过多,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制约了企业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和信息化进程。同时,由于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对财务人员的培养也缺乏必要的投入,重使用轻培养的环境下,导致财务人员每天陷于繁重的财务会计工作中,缺乏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研究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空间和时间,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2、煤炭企业财务管理改进策略

2.1、 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煤炭企业应当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形成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应当贯穿资金运作和投资决策的全过程,包括资金结算、财务筹资、财务投资等方面。煤炭企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首先要遵循会计准则,形成规范的行业规则。其次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确定合理的筹资数额与时机;编制资金预算,制定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金与债务管理,强化对企业应收账款、现金流的管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防范财务违法违规行为。

2.2、增强理财意识,防范财务风险

煤炭企业应当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观念,增强理财意识,积极主动防范财务风险。首先,企业应当实时观察,把握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时调整企业的财务政策。二、合理评估投资项目,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三、建立财务风险评价和预警机制,防范财务风险。四、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企业财务预算计划,严格执行预算,合理安排资金调配使用。

2.3、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煤炭企业应当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经济、法律、道德环境的信息化财务管理机制。这不仅要求煤炭企业完善财务会计系统,为财务管理信息化创造硬件条件,还要求企业挖掘会计系统决策辅助功能,实现信息共享,加强电子数据安全风险管理。

2.4、优化财务机构设置,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煤炭企业应当依据符合实际、成本效益和系统配合等原则合理设置财务机构,减少中间管理层级,以增强企业财务工作的灵活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在纵向上精简财务层级的同时,横向要强化预算、稽核、内部审计等机构的职能。同时,煤炭企业要建设形成一支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转向财务分析、财务预测、管理财务风险上。为推动财务管理人员职能转变,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财务人员自身要增加终身学习观念,重视自身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也要为财务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帮助财务人员增强财务专业知识,掌握信息网络知识与技术,以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工作要求,同时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3、结论

财务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煤炭企业面临更加激励的国际国内的竞争,要重视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煤炭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人员队伍、财务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不足。企业应当转变观念,增强财务管理意识,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增强理财意识,防范财务风险,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优化财务机构设置,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这样才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水平,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帮助企业决策、化解市场风险的作用,推动企业短期内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长期内实现稳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夏鹤心,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

[2]徐静,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时代金融,2013(03).

[3]董卫,煤炭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