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例6篇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 医学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学》 实验教学 预防医学 教学效果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作为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温州医学院(下称“我校”)开设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课程已有十年。在这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切感受到要切实增强预防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有必要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方面进行探索。

一、实验预习

1.要使学生充分重视实验预习的重要性

实验预习环节是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然而有的学生来上实验课,仅仅带着书到实验室听老师对实验讲解后再“照方抓药”,完全忽视实验预习这一环节。这种忽视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盲目操作,不仅容易损坏仪器,造成实验错误,甚至还会导致实验中发生事故。因此,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预习的重要性是增强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前提。

2.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实验预习

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前,已经学习了基础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应该讲已经具备了开展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所需要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但与医学检验等专业相比,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仍相对薄弱。我们通过多样化的实验预习来弥补这一不足,并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验预习效果。

2.1实物预习法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共开设8个实验,在实验教学实施前,我们将学生分为8个组,每次实验前安排1个组参与教师的实验准备过程,在实验准备结束后,开放实验室让其他同学进入实验室进行实物预习。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此举有助于扭转实验准备全部由教师完成、学生在规定时间内“照方抓药”、完成实验后匆匆离去的局面,对于增强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效果是切实有效的。不少同学表示,以前觉得做实验就是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一下而已,通过参与实验准备才发现其实自己还有很多知识的盲点,譬如缓冲溶液的配制,以前做实验时都是老师已经配好了的,自己配制时才发现还涉及缓冲容量的选择、配制后pH值的准确调节等问题。

2.2视频示范教学预习法

目前学生的计算机拥有率相当高,校园网也覆盖了从教室到宿舍的各个场所。利用视频短片创设动态的实验教学场景,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我从2004年起就联合带教老师和同学共同录制了实验规范操作的教学视频,并在制作后期加入了Flas演示等素材,用于帮助学生预习卫生理化检验实验,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

二、实验教学实施

1.实验项目的选择。

预防医学类专业的卫生理化检验课程实验教学课时非常有限,我们在选择具体的实验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点:不选特别简单的实验,如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选在其他课程中已经做过的实验,如分析化学中做过的EDTA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仪器分析中做过的电位滴定法测定水中氯化物浓度等;不选在后续专业课程中还会做到的实验,如粉尘的测定。最终我们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代表气相色谱测定技术的气相色谱法测定模拟废气中丙酮浓度;代表原子吸收光谱技术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铜含量;代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使用索氏提取器的食品中脂肪的测定;适用于现场鉴定的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快速鉴定;对于常见的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检测技术,在食品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酒中甲醇的测定、在水质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二苯碳酰二肼法测定水中的总铬、在空气理化检验中选择的实验项目为磷酸―高碘酸钾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锰含量。

2.规范实验操作,使学生养成认真严谨、规范操作的实验习惯。

实验技能的训练实际上是一项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做起。同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高低与操作是否正规有着密切的关系,扎实的基本功是做好各种实验的首要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经常会出现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不能正确分配吸量管;刻度吸管使用不规范、不够熟练;混匀方法不正确;废液乱倒;实验结果差异性大,对实验结果不重视。从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不难看出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不过关,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反复强调一些基本技能,例如对于吸量管的使用、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标准曲线的制作等作为实验内容反复练习并作为实验考核内容。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带教老师巡回检查指导,及时指正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平时的严格要求和经常的练习,每个学生对基本技能都能熟练地掌握,培养动手能力。

3.规范实验报告的书写,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实验的状况和进行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实验报告的写作是提高大学生写作能力、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在书写实验报告时经常存在的问题有书写流于形式、敷衍了事、不重视记录实验现象、不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不思考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照抄教材或互相抄袭现象严重等。这样书写实验报告,学生仅仅提高了总结能力,而思维始终处于机械被动的地位,创造能力被束缚,难有新的想法和见解。我们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对实验报告的书写做了规范,并提倡论文式实验报告的书写,其书写的基本格式为:(1)题目;(2)实验目的;(3)主要试剂和仪器;(4)实验操作,强调不能照抄实验讲义上的操作,要求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描述操作要点;(5)实验结果,要求尽可能翔实地描述结果;(6)讨论,整个报告的重点部分,要求结合实验原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具备上述基本格式后,我们同时强调一些书写的细节,如图表须粘贴在实验报告中合适的位置,画图要有图名、作表需要有表头,如有多幅图表的话需分别用图1、图2、表1、表2等标识清楚。实施了论文式实验报告后,实验报告的书写引起了学生的充分重视,照抄课本现象减少,另外由于强调了实验成绩主要看实验报告的基本格式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减少了虚假实验结果的出现。

三、开拓第二课堂教学实践,验证实验教学成果

在完成课堂实验教学的同时,我们积极开拓第二课堂实践教学,鼓励各个任课教师把科研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充分利用科研资源创造条件使学生早期介入科研实验与课题研究,一是教师申请开放实验室项目,提出适合培养低年级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研小课题,吸收学生加入课题组,通过实验论文(或报告)和实验成果展示等方法,鼓励学生把实验变成“全面的智能考核和小型的科学研究”,挖掘学生创新实验的潜能;二是选择成绩优秀、有创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参加专业性较强的科研、组织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项目、省“新苗人才”项目及参加“挑战杯”大赛等活动,为培养高级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几年的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成绩斐然,我及所在的教师团队近十年共指导学生获得省级科研课题6项、校级科研课题30多项,学生的科研成果获全国挑战杯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及三等奖若干项。

四、结语

《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是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很强的一门课程,我校的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医学检验等专业来讲,其分析化学基础相对薄弱。本文从实验预习、实验教学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的开拓等几方面对如何增强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理化检验学实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期待此项工作的进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卫生理化检验实验的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卫生理化检验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2

1检验医学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的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多以课程为基础进行独立设计。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资源浪费、仪器重复购置等问题;此外,还存在实验室教学内容陈旧枯燥,实验手段落后,学生难以适应岗位需求,学校学习条件与就业单位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实验报告抄袭现象普遍等问题,造成学生的实践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医学检验人才。因此,转变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打破现行课程框架,在实践内容、方式、手段方面进行更新,重新构建新型检验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2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功能  为培养适应当代医学发展需要的医学检验专业人才,本研究引入ISO 1900质量管理模式,实现规范化管理。ISO质量管理模式过程方法主要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置(Action)四个环节(见图1)。将PDCA循环过程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对应起来,从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形式、改革实践教学模式、加强岗前实训与实习以及培养社会沟通能力等方面,实现对检验专业实践的规范化管理,详细制订规程文件,细化每一个工作步骤,切实提高医学检验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

图1实践教学过程PDCA循环

2.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删除已被临床淘汰的实验内容,保留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及经典方法和技术,增加方法学评价、自动分析仪器和实验结果讨论等。例如,对临床检验基础这门课程,挑选出血液标本采集、血细胞及体液中细胞的计数及形态观察、血涂片的制备和细胞染色、无菌操作、细菌的分离培养、移液管和吸量管的使用、生物显微镜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自动化仪器的使用、常用电泳技术等经典方法和技术作为实验项目。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方法和技能。

2.2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在外周红细胞形态实习课程上,血细胞形态以及在各种贫血状态下的红细胞形态难以在黑板上形象准确地描述和讲解,学生因其内容抽象、难懂而觉枯燥。教师在日常实践工作中,可以将看到的较典型的细胞形态如缺铁性贫血的小红细胞、巨幼红细胞等随时进行拍照,制作成幻灯片。在实验课的讲解阶段,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种情况下的红细胞形态,再让学生自己观察形态,提高形态学教学效果。在全自动生化仪介绍实习课上,利用Flash动画等形式将肌酐的检测过程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仪器的结构和使用、实验操作(包括试剂的组成、实际更换、定标)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规范实验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过程,利于学生对实验仪器操作方法的掌握。

2.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升实验教学质量①做好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依据医学检验专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实验前准备、实验操作及实验总结。教师在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并进行预实验,以确保实验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正确示范与讲解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验证性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能力,规范实验操作步骤和要求,当出现不规范现象,教师及时进行纠正。②增加综合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做好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开展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微生物检验实验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培养基制备、细菌接种、细菌生化鉴定等实验内容的基础上,组织一次综合性实验。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随机抽取实验标本,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资料,制订实验步骤,在一周之内完成实验综合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思路、实验流程、实验结果、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等。综合性实验过程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验能力的基础上,还可锻炼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③开设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当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时,便会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为此针对不同课程成立实验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自行设计实验题目,这种灵活、宽松的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使其创造性得以充分施展,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维与创新能力。

2.4加强实习岗前实训,培养爱岗敬业意识以临床工作岗位为出发点,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前,进行岗前实训。①在正式进入各专业组之前,分专业对学生进行为期约1个月的岗前培训,使学生对检验各个岗位的临床工作特点有一个系统的了解。②增加生物安全及医疗安全知识培训,增强学生的爱岗敬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为临床实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5延长临床实习时间,提高临床实践能力①增加检验专业学生临床实习时间,由原来的8周增加到12周。②在检验实践带教中采用医学检验实习和临床实习查房相结合的模式,要求学生参加临床科室的教学查房,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③定期在科内组织学生进行临床病例讨论,并组织学生参与院内会诊,以培养出一批既有扎实的检验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检验队伍。

2.6学习人际交往,培养社会沟通能力检验岗位是医院面向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学习与掌握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在顺利开展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实习阶段给每个同学安排4周的时间,在窗口接受标本报告单的发放及检验报告咨询解答,并通过学习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增加学生与患者及临床的沟通技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3

一、目标要求

分析检查阶段在整个学习实践活动中承前启后,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是打牢解决问题工作的基础。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我市体育工作实际,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征求意见,找准影响和制约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全面深刻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今后工作方向,努力让人民群众满意,为整改落实阶段奠定基础。

二、主要工作

(一)做好第二阶段准备工作(5月上旬~5月中旬)

1.研究制定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委统一部署,按照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安排,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第二阶段工作实施方案。

2.召开全局第一阶段工作总结暨第二阶段工作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传达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并作动员报告。

(二)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5月中旬~5月底)

1.征求意见和建议。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谈话、设立意见箱等形式,广泛征求各单位、部门、基层群众对我局工作、领导班子及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汇总整理。

2.查找问题和不足。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认真查找本单位、领导班子和个人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明确努力方向。

3.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领导班子成员在采纳意见和查找问题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成果,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围绕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等内容认真撰写好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专题民主生活会要以“促进*体育事业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推动体育造福于民”为主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分析问题,查找原因,提出建议。民主生活会坚持正面教育为主,重在总结经验教训、重在提高思想认识、重在明确努力方向。专题民主生活会将邀请市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检查指导小组成员出席。

(三)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6月上旬~6月中旬)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成果,充分反映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简明扼要概述取得的成绩,系统全面梳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实事求是地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要深入分析后奥运时代和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体育工作带来的挑战和影响。分析检查报告要突出检查分析问题、理清科学发展思路、明确改进措施这个重点,避免写成工作报告。

(四)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6月下旬)

1.组织讨论。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通过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对报告进行讨论,分析报告是否找准存在的问题,是否剖析了存在问题的根源,是否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进一步修改完善。

2.组织评议。分析检查报告经讨论修改后,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评议表等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报告进行评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和建议要充分吸收到分析检查报告中去,使报告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体现群众意愿、凝聚集体智慧。及时上报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

三、相关要求

1.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组织领导,局党组书记、一把手局长亲自抓,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征求意见和建议,带头撰写分析材料,认真组织召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摆正位置,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自觉投入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来,推动分析检查工作有序开展。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4

论文摘要:专业基础课程如何体现基础理论够用,实践内容与专业贴切是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难点和重点。文章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筑力学》的建设路径,从课程内容上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构思,对课程涉及的专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创新了专业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程序,完善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融通了实践教学方法,筛选及整合了课程教学重点,对相关兄弟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借鉴和示范作用。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建筑力学》课程于2006年被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该课程是高职教育“411”人才培养模式中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依据设定的。它是土建类专业学生学习“建筑结构、建设施工技术、专项施工方案、安全技术管理”等课程的前期最主要的基础课程,在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综合应用能力等方面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精品课程的建设周期,课题组始终把握着高职教育特点,以岗位能力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设计该课程的实践教学。恰当地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效果,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支撑和促进作用。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复杂、知识点多、学生功底薄弱等特点,课题组在实践环节的运作中,重点体现“高教性”和“职业性”特点,大胆地尝试和改革整个课程体系架构,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2007年《建筑力学》课程被立项为国家精品课程。

一、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思路

我校“411”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工程实践为载体,使学生在六个学期内掌握4项专项技能,1项综合实践能力及1项顶岗实践能力。面对教学主体——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课题组成员对《建筑力学》在实践教学内容中采用了“三结合”原则。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相结合”。在教学安排上运用了“三能力”培养。即在教学中以提出问题,揭示矛盾,激发学生求知欲为手段,加强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设计以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及开放性为原则,根据专业岗位需求,在实践课程建设中增加了实务操作能力,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力度,创建了“教与学”双向互动的社会交往情景和职业情景,根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阶段分层次进行《建筑力学》的实践及观摩教学。

二、课程建设中实践教学内涵

《建筑力学》课程中的理论知识,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普遍反应难以掌握。且对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无太大价值,单纯的理论知识已超越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课程建设期,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及施工行业和市场的新变化、新趋势,该课程构建了以实践性教学体系为主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专项职业能力出发,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要求,将岗位能力分解,整合为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了仿真实训、社会调查、情景教学等。实践教学以基本性操作实验为主,以演示实验和综合实验为辅,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指导启发,并通过网络实现网上答疑,由实验教师讲解实验内容,由实验教师、兼职教师、具体分组指导学生做实验。

1.创新课程实践性教学程序。

(1)利用学校实验室,建立与课程相关的“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实验任务及与工程实际相关的实验。

(2)根据专业特点,探索并开设了结合工程实际的力学试验,如增加钢筋检测实验,使力学试验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起到学用结合的作用。

(3)与浙江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校内建筑结构检测中心,扩大了力学实验内容,使力学实验真正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4)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成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结合工种实训,使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并获得相应的技能证书。

2.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实务操作、见习讨论设计。根据建筑行业的岗位需求,添加了钢筋见证取样的操作内容,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角”,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完善了案例实践课设计,教师授课时结合《建筑力学》静力分析中受力图、内力图的绘制讲解,要求学生学会受力图和内力图的绘制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暑期组织学生参加与相关企业合作的社会市场调查,经过教辅人员的点拨和演示,在实验实训场地对该课程实践过程进行亲身体验,不断丰富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渐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养成。

3.改革教学方法,筛选教学重点。《建筑力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以及学生通过该基本知识、解决基本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的学习重点内容。教学中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了“教、学、练”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网上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教育和管理的便捷环境,为学生提供的助学课件和网上练习,使“教”、“学”双方提高了教育效率、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具体做法为:通过实例——网络——多媒体教学,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识图力、分解力。通过工程实例——教师辅导——检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基本工程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反馈——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 转贴于  三、课程建设的组织与案例分析

1.实践教学组织。根据该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确定《建筑力学》理论知识学习领域,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划分。具体划分为静力学基础、平面力系合成与平衡、静定结构内力、静定结构的应力及强度计算、组合变形的应力及强度计算、静定结构的变形及刚度计算、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影响线及应用、实验等九个支块。根据施工现场专业岗位要求在实验环节,教学中重点传授学生的实验知识点是与建设工种密切相关的实验,如轴向拉伸实验、轴向压缩实验、剪切实验、扭转实验、梁弯曲正应力实验、梁弯曲变形实验、压杆稳定演示实验、见证取样钢筋实验等8大实验。

2.案例讲解流程。文章以八大实验中的“以见证取样”钢筋实验为列。

(1)使学生明确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意义。讲解见证取样制度含有取样和送检两个过程,明确取样的有关技术标准、规范规定;懂得送检是指将试样从现场移交给有检测资格的试验单位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取样和送检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试样的真实性、代表性直接影响检测数据的公正性。

(2)使学生了解见证取样程序。明白见证取样的主体、对象、式样标识、取样日期、样品名称、样品数量,责任人员签字、检测单位等。进场原材料(钢筋)见证取样是高职学生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求每位学生会对进场原材料(钢筋)见证取样及取样后进行力学性能的测定,并确定该批进场原材料(钢筋)是否合格,能否用于工程等。

(3)使学生关注实验课程主要测试技能的要点。如检验批的定义,每批进场原材料(钢筋)的检验批如何确定,每批进场原材料(钢筋)的检验批应取几个试件、试件长度取几毫米、应复验哪几项力学指标;见证人员必须做到哪些内容;检测单位在接受委托试验任务时,应核查哪些内容;检测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测,出具公正、真实、准确的检测报告。检测单位应在检验报告单的备注栏内注明哪些内容。

(4)让学生学会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要求。如根据进场钢筋进料单,初步检验进场钢筋是否与进料单一致;根据进场钢筋进料单,划分检验批数;根据试件长度要求切割试件长度及取试件的部位;对试件进行封样;根据万能试验机的操作规章进行检测;出具检测报告等。

四项步骤,环环相扣,即学会了知识,也领会了实验要点,掌握了实际工程的检测要求,真正体现了高职教育“学中干、干中学”的教育内涵。

四、创新与特点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改革,《建筑力学》课程的考试已从以往试卷会考、学科分考等形式向着“以实验报告为依据,以动手能力为主导”等方式进行。考核的内容及权重比分别为:实际操作占40%,实验报告占30%,实验综合考试占30%。运行中发现:该课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已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求学,使得该课程的辐射范围更广、引领能力更强。2007年《建筑力学》成功立项为国家精品课程,其创新及特点主要有:①在实验的过程中,突破原来以概念、定律、定理为主线的体系;②在考核的安排上纠正了只重验证性考核的倾向;③在实验项目的选用上,充分考虑有利于提高职业岗位(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学生未来的发展后劲,强调实验能力靠以实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实验过程训练;④通过实验开发研制网上实验管理系统,配合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效果,预习实验有关内容,解疑答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率;⑤使原来从属于课程的验证性实验改革为认知性、验证性、技能和综合创新性的系列实验;⑥ 课程内容设计与岗位任务紧密相连。设置了大量专门训练个体职业能力的实验课程,并明确规定了这些课程所占学时比例。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5

市质监局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转入第三阶段申请报告

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按照市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在市委第十一指导检查组的具体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全局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从5月8日转入第二阶段以来,按照规定要求,精心组织、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从5月初转入分析检查阶段以来,这一阶段的关键环节多、政策性强、工作具体、要求严格、党员和群众非常关注。针对这一情况,局党组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统筹安排,联系实际开展各项工作,在巩固第一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围绕第二阶段重点环节有序开展活动,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稳步推进,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精心准备,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切实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进行了充分准备工作。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针对这一环节的要求,局党组坚持走群众路线,早动手,早部署。在学习实践活动之初,领导班子成员深入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调研,在局内部也采取多种形式面对面听取意见,通过上述工作,切实增强社会参与面和透明度,把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置于有关部门、企业和全局干部职工的监督之下,以求找准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二是认真梳理意见和建议。征求意见结束后,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征求到的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向局党组进行了反馈,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归类和认真梳理,领导小组对涉及局党组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深入查找了制约我局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为起草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提供了依据。对涉及各股室的意见、建议,按照分工,向分管局领导和相关股室进行了反馈。三是开展谈心活动,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在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前,局领导班子成员开展谈心活动,坦诚相见,沟通思想。与此同时,班子成员每人认真撰写专题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为开好民主生活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5月26日,我局召开了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局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市委确定的“工业强市、旅游兴市、生态立市”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我们局提出的“提升质监水平,服务吉首发展,”活动主题,紧密联系本局和各自分管工作的实际,结合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的学习调研成果,交流了认识和体会,认真查找了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深刻剖析原因和思想根源,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努力方向。与会的每位班子成员准备充分、态度认真、开诚布公,会议气氛和谐,达到了实事求是查找问题,团结一致促发展的目的。

第二,认真研究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形成高质量的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是第二阶段的一个关键步骤,也是检验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成果之一。为此,局党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早准备、高标准、严要求。我们局长主动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经常参与报告的研究和起草工作,对报告的主题、框架思路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起草好这个报告,学习领导小组的成员认真学习省局、市委和州局文件精神,翻阅了局党组、局班子成员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重要共识的文件材料。分析检查报告初稿形成后,领导班子成员仔细审阅、修改,召开专题会议对分析检查报告进行集体讨论,征求了全局所有人意见,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又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大会,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了评议。

局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主要突出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了目前我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情况,突出反映了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的共识;二是突出反映了我局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主要成效;三是仔细查找我局目前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三个方面主要问题,并深刻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四是总结提炼我们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形成的新认识;五是明确了推动我们质监事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总体思路,明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和措施。

根据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情况,我们局认真进行了小结,为下一阶段的整改落实打下良好的基础。达到了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提出的目标要求,圆满完成了分析检查任务。为此,特申请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批准我们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工作转入整改落实阶段。

特此报告!

检验专业实践报告范文6

关键词:《自动检测技术》课程;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教学;实践能力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是重庆科技学院四年制自动化本科、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程,要求学生不但要掌握检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熟练地应用各种检测方法和手段。《自动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内容覆盖面广、涉及的知识点多等特点,学生不仅要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掌握传感器及检测技术的相关知识,还需要通过实验加深对常用传感器、测量电路以及常见非电量参数检测方法的掌握和理解。因此课程实验在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创新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实验的开设情况

《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为48学时,其中实验教学为8学时,原教学大纲规定实验内容包括应变片、热电偶、热电阻、差动变压器、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及测量电路实验,但开设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学生缺乏对传感器选择、应用以及信号处理综合能力的训练,学生学完课程后难于建立自动检测系统的整体概念,对检测技术的掌握仅是停留在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层面上,不能上升到综合应用的层面。

为了提高学生的传感器应用和实践能力,有必要对《自动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二、课程实验内容设计

1.课堂演示实验

以前在传感器部分的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学生反应内容很抽象,难于理解,更难想象怎么应用。为此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将传感器的应用通过课堂边教学边演示的方式插入到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传感器。

演示实验主要在课堂授课中完成,由于讲课、实验同时进行,因此一般在实验室完成,上课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保证实验能围绕讲课内容顺利进行。

2.基础实验

精选3~5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让学生熟悉实验设备,逐步掌握常用传感器及相应处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学会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正确撰写实验报告和分析实验结果,为后续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打下基础。教学学时6学时,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完成预习报告;实验前检查预习报告,合格后方能实验;实验完成后有指导教师检查实验结果;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分析实验结果。

3.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以及查阅资料的能力。本课程由教师提供多个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任选其一,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和实验指标,自行设计实验步骤,提出实验工具和器材,经指导教师检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学生应独立或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写出实验报告。通过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让学生学会传感器选择、信号处理、显示的基本方法。

目前提供了3个设计性实验题目:振动测量实验、位移测量实验、电子称设计。由教师给出设计参数,要求学生正确选择传感器,确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设计信号处理电路,画出测量装置电路原理图;在实验设备上接线实验。学生也可以自行提出实验题目,但需经过指导教师认定后方可进行实验。

要求学生实验前期充分熟悉设计题目,明确设计任务;自行查阅相关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必须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绘制测量系统电路原理图,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进入实验室完成实验,课内2学时未完成的学生可以申请课外学时完成;实验完成后,分析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注意事项

1.注意学生的进程安排,让学生自己安排工作进度,重要的阶段要及时向老师汇报进展情况,如果进度把握不好,或者前面内容做不好,将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甚至导致实验失败。因此指导教师要加强前期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对整个系统设计过程都能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设计更完善。

2.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对完成得好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对实验有困难的同学多给予鼓励。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学生提供较宽阔的思维空间和选择余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为了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重视实验,将实验成绩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占10%~15%,包括实验前期准备、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

四、实验效果

上述实验内容在本校05级、06级自动化专业《自动检测技术》课程中分别予以实施,通过演示实验,多数学生课后能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感觉非常直观,不再觉得抽象。通过基础型的验证实验,一方面熟悉了实验装置,另一方面也掌握了常用传感器和处理电路的原理及应用。

在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在实验前均积极准备实验,从各种途径查找资料,包括上网、到图书馆、找生产厂商等,了解了很多实际应用的知识。遇到问题及时和指导教师交流,教师也积极给予了回应,师生互动更多,这反映出学生在实验中的积极性很高。指导教师一般都是引导性地指导学生,具体问题还是由学生解决。经过调查了解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这次教学改革是成功的,我们对两个参与教改的班级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同以往的实验课进行比较,结果有9 5%的学生认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比以往课程中的全部为验证性实验更有帮助和提高,有90%的学生表示欢迎这类实验。另外相当部分学生认为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了查阅文献资料的能力、报告撰写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