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合同管理范例

电子合同管理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1

〔关键词〕电子合同;管理工作;应用优势

合同作为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契约文书,其在社会各类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当前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生产生活的方式,便捷化、高效化成为了人们普遍的追求,电子合同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发展趋势下出现并得到了广泛应用。电子合同与传统纸质合同相比,是一种新的信息化产物,其在实际应用中,既具有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诸多优势,也面临着所有新事物发展必须应对的复杂挑战。如果对此能很好地掌握,那么电子合同就能在当代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充分发挥其价值的关键。

一、电子合同在当代合同管理中应用的主要优势

1.操作便捷高效。在传统纸质合同管理模式下,拟签署的合同一般需要提前打印,在合同维护或临时修订时,往往需要将修改后合同重新打印后才能继续签署,并且双方还要对合同内容进行现场一致性确认,操作上较为繁琐。合同签署方式一般为约定时间地点由双方当事人当面签署,或采取邮寄方式进行异地签署,单份合同签署所要花费的时间至少在2天以上,较长的甚至可能达到5天,另外,还可能受到邮寄时效的影响而进一步延长,这给当事人双方带来很多不便。电子合同的应用本身不需要进行打印操作,合同维护修订完全在线上实现,对合同内容的一致性也可借助计算机程序快速实现对比确认,有效简化了操作流程。同时,电子合同的传输、签署都可以在线快速完成,异地签署也不需要进行邮寄,整个签署过程不受时地限制,在双方做好确认工作的情况下仅需短短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合同管理的效率。2.易于存储管理。传统纸质合同管理模式下,合同文本以纸质档案形式进行存储,对于一些合同签订数量较多的单位,纸质合同的存储就需要占用很大的空间。同时为避免纸质合同因虫蛀、发霉、受潮、火烧、污损、丢失而影响其使用价值,往往对存储环境和管理质量还有较高的要求,这些因素增加了合同存储管理的难度。电子合同本身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文件,在存储上占用物理空间极小,理论上1GB的虚拟空间可以存储大约52万张A4纸所能记录的文件数据,是以往一个库房所存储的合同文件量,使用电子合同仅需要一个小小的U盘或移动硬盘就能够轻松储存,这就极大地节省了合同文件存储所需的物理空间。不仅如此,电子合同以虚拟数据形式进行存储,本身不受虫蛀、无损、发霉等因素的影响,且便于备份,只需要做好存储设备的防火、防潮等工作,就可保证合同文件安全。加之电子合同的查找、调取和传输使用也极为方便,相较于纸质合同具有着突出的优势。3.更加节约环保。纸质合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如合同打印所产生的纸张和油墨消耗,打印机的电能消耗,合同文件存储管理场地中各类设备所需的能耗等,不但给相关单位增加较大的成本,而且废弃合同丢弃的纸张还会造成较大的浪费和一系列的环保问题。由于电子合同不需要对合同进行打印,因此并不会产生纸张和油墨的消耗,打印机、传真机等设备运行要求也相对更低。同时,电子合同文件存储过程中不需要过多专业设备进行维护,存储管理对空间和环境的要求较低,这也能够降低存储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能耗。加之使用电子合同不会产生纸张等废弃物,基本不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节能环保方面具有较为突出的优势。另外,由于电子合同使用中能源资源消耗较少,在实际合同管理中所需要投入的成本也相对更低,在合同制作成本上仅为传统纸质合同的五分之一,加上存储和管理方面所节约的物资和人力资源成本,可以帮助相关单位降低至少七成的合同管理投入。

二、电子合同在当代合同管理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1.网络风险所带来的合法性挑战。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网络风险已经从新型风险快速发展为全球性的安全风险因素,电子合同的应用中也会受到网络风险的很大影响。电子合同应用的基础是法律认可,即电子合同的合法性,脱离合法性也就意味着电子合同失去法律效力。电子合同合法性的基础在于合同内容的真实性、一致性,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黑客技术可以轻松对合同管理的计算机系统及数据库进行攻击,从而盗取和截获电子合同文件,并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文件内容进行篡改,并消除操作痕迹。同时,由于电子合同并不需要当面进行合同签署,在不进行严格身份确认的情况下,签署人身份可能被仿冒,并且短时间内不易被察觉。这样的情况下如发生纠纷,合同签署当事人乃至司法部门可能难以发现合同中的改动,进而无法确定合同内容、签署人身份的真实性,电子合同文件的合法性也难以保障,这给电子合同的应用带来了挑战。2.内部认可度低与应用经验不足的挑战。当前时期,电子合同仍然具有较高的新鲜度,将其引入到单位合同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得到单位内部业务人员的认可,并在合同签订时规范地进行相关操作。但是,很多单位业务人员本身对电子合同的理解程度并不高,对其可靠性、安全性更缺乏认同,在实际合同管理中可能会排斥电子合同,这对电子合同的应用进一步发展造成阻碍。同时,一些单位业务人员虽然能够认可电子合同,但是在实际合同管理工作中由于应用经验不足,对电子合同拟定、签署等工作流程不熟悉,并且缺乏识别电子合同风险的能力,不能对签署人身份的真实性进行准确辨识,进而影响到电子合同签署及管理操作的规范性,造成较大的风险隐患,这也是电子合同在合同管理中应用所面临的重要挑战。3.外部接受度低与互信建立问题的挑战。合同签署往往要以当事人双方的互信为基础,这需要双方共同接受合同签署方式。电子合同能否顺利得到应用,与外部接受度有很大关系。当一个单位提出使用电子合同时,如合作方对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安全性、可靠性产生顾虑,不能接受,而提出方又无法说服对方,进而消除顾虑,就可能导致合同签署推迟,或更改为纸质合同后继续完成签署。同时,电子合同的内容篡改不易留下痕迹,合作双方可能因此而担心对方私自篡改合同文本,造成自方的利益损失,或因此面临法律风险导致双方难以建立起牢固的互信关系,影响合作的长远推进。外部接受度低和互信建立困难都可能对电子合同的使用造成限制,使电子合同的应用优势难以有效发挥。

三、结语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2

招标采购的物资,应按照招标文件中约定的时间(一般为30天)完成合同签订,不得无故拖延。招标采购的物资,合同应以中标通知书、投标文件、专用合同条款、通用合同条款、招标技术规范书、已标价合同货物清单、招投标澄清文件和往来函件等招投标资料作为签订依据。非招标采购物资合同应以确定采购结果的相关信息作为签订的依据。招标采购的物资,签订书面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不得再行签订背离合同的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二、合同管理模式

电网企业合同管理历经了3个阶段的变化。2004年以前,各网省公司负责各自业务范围内的物资采购,没有统一的物资合同管理;2005~2008年,电网企业实施两级集中规模招标采购模式,合同管理采取哪级项目单位出资,相应物资部门进行签约,履约结算;2009年至今,电网企业实施全面的物资集约化体系建设,按照物资集约化整体设计方案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全面提升物资集约化程度,实行“统签、统付”管理。即:省公司出资采购的物资合同全部由省公司进行签订、结算。随着物力集约化不断深入,目前,电网企业合同管理体系是以批次采购合同管理为主、协议库存及超市化采购框架合同为辅,全面覆盖公司基建项目、技改项目、农网项目、电能表及日常办公运维物资的全口径合同管理模式。电网企业对物资采购合同文本实行统一管理,目前应用98套物资采购合同文本,用以规范公司合同承办人员的合同签订、履行行为,防范法律、商业风险,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同签约全面应用ERP系统和电子商务平台,系统固化文本格式和签订流程,招标结果自动回传,合同文本自动生成。招标采购的物资,合同签订可采用简化签约文本,签订时只打印并签署合同协议书和附件,通用合同条款和专用合同条款以招标文件规定并经投标文件及澄清文件确认的合同商务和技术条款为准。

三、合同管理流程

系统流转:合同管理人员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中标结果,以需求单位或者工程项目为单位根据合同模板起草物资合同,供应商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在线对合同草稿进行确认,电子商务平台将合同结构化信息(即合同协议书、供货范围及分项报价分析表等)传递给ERP系统,生成采购订单。同时,合同在经法系统中流转,完成审批程序。纸制合同签订:供应商携中标通知书等相关资料至供应商服务大厅签订商务合同。合同承办人应仔细核对供应商提供的相应资料是否齐备。供应商授权代表应对合同正本逐页小签或加盖合同骑缝章。合同履约流程。建立物资供应台账管理机制:在合同台账的基础上,对计划、招标、履约、配送、结算等环节进行补充,形成从计划到结算的“物资供应一本帐”管理。建立两级物资调配机制:在省公司层面建立物资调配中心、在地(市)公司设立物资调配室。按照管理范畴,省公司调配中心负责全部基建项目、农网工程及业务范围内部分检修类的物资需求和统一安排物资供应,对外统一安排供应商资源;地市公司负责其业务范围内的物资调配管理,分析和监控本地(市)物资供应关键节点执行情况,积极协调项目现场和供应商履约,主动落实物资到货情况。建立月计划、周协调、日调度工作机制:物资调配中心(室)每月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统筹安排供应商生产和现场到货计划;每周召开履约协调会,协调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每日调度供应商发货和现场接收,跟踪掌控物资到货情况。建立监控预警机制。按照物资供应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环节,统筹安排合理需求计划、招标计划、供应计划和结算计划的时间,根据各时间节点,监督物资供应执行,提前预警、跟踪督办、主动履约、保障供应。在ERP平台开发监控预警功能,设置四级预警参数,监控物资供应链全过程,主动发出预警信息,并通过督办单跟踪解决预警信息。合同结算管理主要分为保函管理、发票管理、付款申请管理三个内容,合同款项主要主要根据履约的过程分为预付款、到货款、质保款、投运款四阶段款项。预付款申请由供应商在电子商务平台登记履约保函信息,生成预付款申请;到货款申请由供应商在电子商务平台登记发票信息生成到货款申请;完成投运管理与质保管理后可分别生成投运款与质保款申请。

四、下一步合同管理重点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3

1.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

根据我国合同法定义: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问设立与变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最终协议|21,评定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以及其他组织。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可以被认为是由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物资在采购中与供应方共同协商并达成一致后,共同签订的一份买卖合同。电力物资的采购合同一般包括:设备销售合同、办公设备买卖合同、办公家具买卖合同、电力工程物资采购合同、协议库存合同等形式。

1.2管理电力物资的采买合同

合同管理内容包括对合同的定义、更改、审?、实施、控制、监督等一系列管理行为。合同管理必须由合同当事人结合企业内部制度和合同要求进行实施。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则是电力部门对物资采购合同所实施的管理行为。管理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遵循电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应当将合同管理作为企业的一项日常管理工作。

2电力物资采购合同中存在的管理风险

2.1电力物资采购风险当下市场经济中的电力物资采购存在一定风险,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1)采购中存在汁划风险:采购计划是对整体采购方案的统筹安排,计划不得当可能导致采购中对物价、货物规格、数量、名称和交货期限等要求存在偏差。

2)采购中存在价格风险:由于投标环境是由供货商操纵,所以常出现互相勾搭投标,蓄意哄抬价格,导致企业采购蒙受不必要损失。

3)采购中存在质量风险:采购质量问题是所有物资采购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个别供货商可能会出现不按招标条件和要求进行供货,导致采购的物资在质量方面无法达到企业采购要求。

4)采购中存在验收风险:在电力物资的采购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两个环节就是交付与验收。只有满足物资交付要求,并实施严格验收,才能保证采购的物资负荷企业生产需要。

5)采购中存在意外风险:天灾或者政策等不可抗拒因素常常导致意外发生,采购中需要考虑意外风险问题”。

6)采购中存在责任风险: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采购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杜绝假公济私或者非法谋取私利等问题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2电力物资采购契约风险

1)合同文本的选择:电力企业对常规合同的制定,必须建立规范、标准的合同文本,在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必须按照标准合同完成招标和采购合同的签订,主要条款不擅自变更。

2)签订和履行合同的授权代表:一般来讲,电力物资的采购环节需要从招标、合同签订、交付验收等方面全程对合同进行管理。该过程中涉及人员较广,而其中部分人员虽经办部分事项,但可能不涉及所在单位的法定人代表授权,或者授权范围大过经办事项内容。可能造成权限风险问题和风险问题。

3)签订合同过程中涉及印章问题:各个企业的印章管理制度不够规范和统一,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各类印章起到不同作用,代表不同规则。比如合同签订中常用到的“公章”、“合同专用章”和“业务专用章”等。

4)签订合同中的违约责任问题:违约责任的制定是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规范,制定过于宽松或者严格对合同双方来讲都存在利弊,可能会被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判定无效,不利于企业维护利益工作展开。

5)合同签订中欺诈警觉问题:签订合同过程中需要注意合同内容,防止合同欺诈现象发生,合同欺诈很难同正常合同纠纷区别。在签订合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一人持多公司资格“围标”,利用虚假合同主体身份完成合同的签订,然后在接到预付款后潜逃、空壳公司等。

3强化物资采购控制合同风险的内控方案

1)提升采购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意识,采购各级管理者需要特别重视合同管理问题,支持对合同签订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

2)综合提升合同承办人及涉及的管理人员在采购过程中的业务能力和素养,合同管理选用责任心较强的部门人员,提升管理人员的合同风险防范意识和管控能力,确保合同签汀、管理符合企业管理内控规定,并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3)对企业的合同管理部门赋予一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有效制约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招标、签订、实施、交付、结算等过程中存在的不良行为。

4)内部审计控制,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发现薄弱制动点、风险点制定针对性措施,并随机抽检以及设备监造等。对已经形成的问题进行补救方案。

5)风险规避。在电力物资采购签订合同过程中,如果存在较大的风险,且风险损失程度严重时,应当主动规避风险,放弃合同的签订。

6)风险转移。在采购合同签订过程中,如果预测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可以对风险进行转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部分进行保险投保'

7)风险承担。风险发生时,根据以往风险的损失情况,预先做好损失准备金的备用,发生风险损失后作为弥补。

4结语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4

关键词:电力企业;科研物资;合同管理;管理制度

1科研物资合同管理职责

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合同管理办法中规定了合同承办部门需要履行的管理职责,主要如下:组织合同项目谈判;起草合同文本;负责合同文本审查会签的流转;办理授权委托申请;监督、组织合同履行;负责本单位合同统计,保管合同档案;保管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和资信证明文件;指定合同承办人。

2科研物资合同管理特点

科研物资合同管理和普通的商务合同管理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科研物资合同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如科研生产的复杂性、保密性、不确定性、专业性和知识产权归属等。科研物资合同的形式多种多样,科研物资合同的管理必须规范才能防止合同风险,降低电力企业的成本,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3科研物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3.1对科研合同的风险意识认知薄弱

不少科研工作者缺乏对科研合同的法律风险意识的认知,这就导致了他们无法在现实化的法律风险途径中有效维护制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另外,对科研合同的风险意识认知薄弱在客观上导致了自我利益保护的薄弱化。

3.2科研合同签订环节缺乏合同风险意识

在科研合同签订之前,没有对对方的经营效益、研发能力、履约能力等情况进行详细地调查和了解,仅仅是为了争取“合同”而签合同,合同签订以后,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才发现对方并不具备完全履约的能力,这就导致了签订的合同半途而废;合同签订的双方都是依据签订的合同去取得权利并履行义务,有些合同签约人并没有透彻的理解合同中的定义和各个条款,这就导致了合同的签订并不标准,存在一些风险;科研合同执行周期一般较长,一些签订完毕的科研合同没有被及时交到合同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合同管理台账的建立不及时,合同管理部门无法动态跟踪合同的执行情况,因而无法有效地管理合同。

3.3科研合同在管理上存在纰漏

科研合同的风险不仅存在于制定过程中,还存在于履约过程中。企业中对于科研合同的管理一般是传统化方式管理,缺乏体系化的调控手段和监管体制,因此科研合同的履约过程无法得到有效地管理和监督,有些合同在签署以后,后期的审查流程缺失,导致合同失去了执行意义。企业科研合同在管理上的缺失会导致原本该追究的合同权利丧失了最佳的诉求时间,因而合同风险无法及时得到解决,给企业的自身利益带来了损害。

4科研物资合同管理规范

4.1加强、完善物资合同管理制度

一个合同的正式订立,要经过一系列过程,如资信调查、当事人谈判、合同文本起草、合同审核、合同签署等。合同订立以后,还涉及合同的履行过程,另外,由于各种条件的变化,还可能会涉及合同变更、合同解除、合同纠纷的处理等问题。合同既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麻烦。目前,市场经济中也发生过一些案例,有些企业因为合同管理不规范,签订的合同中存在一条或多条漏洞条款,给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甚至导致破产。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科研合同规范化管理,高度防范企业经营风险,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就要求企业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各种科研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4.1.1供应商管理制度

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本单位对外签订合同的性质,涉及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制定相应层级的供应商管理评审程序,另外,合同管理部门还要对招投标相关单位的一些信息进行全方位评价以及审核,如主体资格、资信财政状况、履约能力等,尽量避免在招标谈判中忽略细节、核心内容等问题,在完成供应商信息审核的基础上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单,以便进行管理。

4.1.2合同会签制度

合同会签制度一定要规避越权签署合同的情形,应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分类制定合同的会签程序,对于重大的合同,由法定代表人进行签署,对于一般事务性合同或数额较小的合同,则可以由被授权的业务部门进行签署,另外,经过指定部门签字流转后的合同才能生效。

4.1.3合同履约管理制度

合同的履约需要科学合理的物资供应计划,在合同的履约过程中,根据物资需求、供应商生产情况等实际情况的变化,合理地调整物资供应计划,保证物资按期交货;另外,为确保供应商按照供应计划完成生产,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动态跟踪供应商的生产状况,并形成生产进度报告,确保物资按期供应;物资到货以后,合同管理部门应联系物资需求部门,一起验收货物,如果在验收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并协商解决;建立合同履约台账,及时跟踪合同履约情况,监督合同执行过程。

4.1.4合同纠纷解决办法

合同签订双方对于因合同及合同有关事项发生的争议应该本着诚实信用原则,通过友好协商进行争议的解决,经过友好协商无法解决的争议则提交至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4.1.5合同变更管理办法

由于受到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一些物资合同在履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变更。一是对于设备类物资,在物资的单价和规格参数不变、合同签订数量和金额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合同金额的增加超过50万,在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如果合同金额的增加小于50万,则在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二是对于材料物资,在物资单价和规格参数不变、合同签订数量增加的情况下,如果合同签订增加的数量不超过原合同规定数量的15%,则在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三是合同物资型号变更,这种情况需要重新纳入物资采购计划,在需求单位领导审批以及原合同会签部门审签完成之后,由需求单位和供应商签订补充合同。

4.1.6合同档案管理制度

合同的档案管理包括了合同文本归档、合同保管、合同登记和合同统计管理。在合同的执行过程中,合同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对合同从签订到履行过程中产生的相关资料进行备案、归档。以便在合同纠纷出现的情况下尽快收集取证,进而维护自身利益,减少经济损失。

4.2创建完善的物资合同管理体系

科研合同管理体系能够实时反映合同的进展情况,能够保证科研管理部门动态监督合同的全过程,另外,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具有智能化和高效化等优势,节省了纸质审批的人力物力资源,使合同管理的效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信息化合同管理体系中,合同在网上进行立项并完成审批流程,缩短了科研项目计划统计上报工作的时间,合同信息均集成在系统中,业务主管和各审核人员能够在系统中全面了解合同信息,一线部门可以在系统中动态跟踪项目进展,提高了合同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共享性,增强了监控力度,另外,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实现合同管理与招投标的同步,合同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招投标过程,及时了解招投标的情况,另外,合同管理人员要与招投标负责人一起审查相关招标文件并提出可行性建议,招投标负责人根据建议对招投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减少、避免不规范、不合法的行为,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在招标的全过程中,招标负责人员应积极配合合同管理人员,共享相关招标文件,促进招标工作顺利进行,提高企业的效益。完善招投标的制度体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招投标的制度体系,规范和约束招投标过程,避免招投标过程中出现不正当竞争行为。明确招投标的细节实施法则,推动招投标工作的合理性、标准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避免合同条款中存在字里行间的歧义从而引发其他问题造成经济损失。另外,应建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并做好严格地审查工作,杜绝在招投标的过程中出现恶意招投标和评标不公平等行为,使招投标当事人和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完善合同管理的体系。应该设立相关的职能管理部门,对合同的过程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并对其他管理部门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动态跟踪合同的履约情况并进行汇总。强化科研合同管理队伍建设。科研人员法律意识的缺失导致了科研合同管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此要对科研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另外,还要做好对科研人员、行政管理人员的科研合同知识普及教育,使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进而自觉地依法办事,保证科研合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5结束语

只有科研合同管理规范化才能保证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顺利进行,电力企业科研合同管理人员一定要对合同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保证科研合同管理的规范化,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勇,欧志强.铁路大型科技企业技术合同管理浅谈[J].铁道建筑,2010,(3):100-102.

[2]王淩燕,徐和平.科研合同担保缺失的风险与防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21-25.

[3]李莎,蔺瀑.浅析企业技术合同规范化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1,(6):69-70.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效率

随着电力行业的日渐崛起,市场上对于电力物资的需求量也在逐步扩大,许多电力物资企业纷纷涌入市场。为了规范企业行为,使得市场采购行为更具程序化,电力物资采购合同应运而生。作为管理市场的载体,不仅起到了控制风险的效果,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使电力物资采购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大大降低风险。本文主要探讨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基本环节和意义[1]。

1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的意义

在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电力是工业企业运作的基石,一旦出现问题,很可能导致工厂大面积停电,带来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电力行业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关键一环。在面对当前这样良好的发展机遇,电力行业更要规范化自己企业的行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物资采购管理。电力行业采购一般为大型供电机械,这些机械采购成本高、质量要求高,所以在采购过程中要十分重视采购管理,而采购合同的运用正是为了更好的规范采购行为。实行采购合同管理模式,对双方的交易行为进行约束,更好地降低采购风险。同时,通过合同制的形式进行管理,有效地避免了进货企业延期交货等行为,大大提高了电力企业的采购工作的效率[2]。同时,采购合同具有法律规范性,严格依法进行管理,保障了购销双方的合法利益,形成上下联动、统筹协调的物资现场服务和履约协调机制,使物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法化,强化电力企业采购管理,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电力物资采购面临的问题

2.1采购成本和风险高

电力物资采购成本受多种因素制约,包括采购价格、采购数量、市场信息采购和采购策略等。抛开市场因素,在一些电力企业采购过程中,因为对供应商了解度不高而盲目签订不合理的采购合同,这些合同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采购成本[3],还带来了坏账的风险。由于以往企业进行采购时不规范的操作,会出现收到的材料与签订合同内容不一致等情况,这些质量问题严重影响着后续电网的安装和使用,不仅带来了财务上的风险,还造成一定的技术风险和人员安全风险。所以,电力物资采购过程中应十分重视合同的规范化管理,采购成本和风险问题不容小觑。

2.2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采购的首要环节就是选择信用良好的供应商,供应商好坏直接影响采购物资的好坏。首先,在我国的经济模式制约下,我国电力物资供应商十分有限,市场上能够选择的数量也非常少,选择空间小,我国在供应商选择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目前市场上的供应商多注重短期效益,即多采用短期合作的形式,很少愿意与电力企业签订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就导致了许多电力企业在每次采购时都需要与新的供应商进行沟通,提高了采购成本。再次,由于如今市场上一些供应商的电力物资良莠不齐,电力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电力企业很容易购买到劣质产品,这就导致后续生产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利润也会遭受打击。最后,在没有签订购销合同时,供应商经常会出现交货不及时等情况,这会导致电力企业不能按时收到电力物资,影响企业生产从而导致供电不及时,对社会众多企业造成致命打击[4]。

2.3传统采购模式效率低

电力系统结构庞大,所需材料物资也较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要注重效率,以保证正常供电。传统非合同模式下的采购方式,多采用采购人员实地走访或是直接与供应商面谈签订采购合同。这种传统的采购模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由于采购双方面临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经常会出现采购不及时、价格不合理或质量不过关等情况。这种老旧的采购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损失,而且也会增加企业必要的成本。

3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的作用

3.1降低采购成本和风险

企业对电力物资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其实也是企业加强自身监管的过程。首先,企业要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尽可能降低采购成本。企业要对合同进行认真分析,尤其是对采购价格,及时提出质疑,同时要防范风险,减少合同的风险成本。其次,适当降低风险。在采购过程中,企业要多方了解供应商性质,根据信用评级来选择供应方。为降低违约风险和坏账风险,企业可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约定定金与违约金,保证企业自身的利益。最后,发挥合同效力,坚决打击违反购销合同的行为。合同的签订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的,所以,在签订前,电力企业要审查合同是否合法,还要注重合同的公平性和完备性。签订合同后,一旦供应商出现违约行为,企业也要及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损失降到最低。

3.2优化物资供应商管理

首先,要优化物资供应商的数量。对于一家电力企业生产商来讲,要控制好合作的供应商数量,这也是减少风险的有效手段。对于同种物资材料,尽量选择一家供应商集中采购,这样可以一定程度的节约成本,同时可以明确责任,方便事后追查。优化供应商数量还可以一定程度节约成本,在采购过程中,电力公司可以将供应商数量控制在4~5家,根据不同类型物资特点进行大批量采购。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采购成本,同时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其次,要优化物资供应商的质量。对于采购物资过程来讲,要实行货比三家的策略,主动去比较物资的质量和价格,从中选择更适合的材料。同时也可采用公开招标等形式,竞争更加公平,价格更加透明,企业可以进行反复对比,选择更具弹性。最后,企业应及时与一些信用良好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这种采购模式可以为企业带来质量和成本的优势,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的信誉,实现供应商与企业之间双赢。

3.3信息化手段提升合同效率

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逐步深入,企业管理也慢慢走上无纸化道路。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采购合同管理中,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合同管理效率,更有利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当前多个行业采用ERP系统来进行合同管理,从审核到合同的签订,均采取信息化办公手段,企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实现业务操作。同时,这种办公手段,也使得各种信息更加透明化和程序更加规范化。采购人员节约了东奔西走等不必要成本,操作失误率也大大降低。同时,利用信息化合同操作平台,业务管理更加方便,有利于上下级监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人员监守自盗行为的发生。如果整个电力行业都采取信息化平台进行合同管理,就会在整个行业建立起标准,整体效率会因此就会大大提高。

4结语

电力物资采购合同管理主要是指供销双方采用合同形式,对采购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以提高企业电力物资采购的效率。同时通过与供应商建立伙伴关系以及创新管理模式等方法,使合同式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整个流程更加有序。

参考文献

[1]陈戟.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的防范及其管理对策[J].中国设备工程,2018(22):224-225.

[2]潘晓亮.浅析电力企业物资采购合同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J].知识经济,2018(22):93-94.

[3]何亚丁.电力物资采购合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优化[J].低碳世界,2018(4):96-97.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6

1.劳动合同的签订存在单面性、缺乏彻底性,续签、变更、解除不及时且有一定的随意性,存在许多不规范、不严格的问题

雇佣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单面性表现在,企业在提供劳动合同文本时,没有健全的双方协商制度,而是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不给员工以选择余地,员工缺乏话语权,导致在整个劳动合同签订过程中,企业对员工存在着一定的“强制性”。缺乏彻底性表现在,企业一些正式员工的劳动合同存在未签或漏签现象;临时雇佣关系的员工,虽然存在事实的员工与企业间的劳动关系,但却未签订劳动合同。由于在劳动合同管理中存在的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使得企业同劳动者之间产生了许多不必要的争议。劳动合同管理的随意性有以下表现形式:第一,员工在企业内部变更工作岗位时,存在劳动合同不能及时进行相应变更或变更了并未与员工进行及时沟通的现象。第二,存在由于企业疏于管理,未按照劳动法对需要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签订、应该解除劳动合同的予以解除,由此便产生了许多劳动关系不清晰的人员。如临时雇佣人员、长期外借人员或借外单位人员、档案关系挂靠人员等。第三,还有一些员工未通过规范的渠道辞职,没有办理正常的解除劳动合同手续,使得劳动合同有名无实,给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劳动合同管理流于形式,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

第一,企业缺乏量化管理劳动者工作业绩的工具和方法,缺乏考核监督机制来确定劳动者是否按要求履行了劳动合同所规定的条款。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企业难以根据员工的绩效进行劳动合同管理,员工也很难根据劳动合同中规定的权利争取到合法的利益。第二,由于缺乏规范化管理手段等原因,一些电力企业存在无法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解除或终止员工的劳动合同。员工虽然表面上需要定期续签劳动合同,但除非员工触犯法律或存在严重的违纪行为,否则,企业一律同员工续签合同,无论该员工的绩效考核如何,对企业是否有价值。第三,劳动合同期限设定不合理,企业不能根据岗位性质、生产需要及员工特点等方面灵活设置劳动合同期限,而是,一律给予相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样,便无法有效利用劳动合同期限的长短来管理和激励员工。第四,劳动合同条款一成不变,不能根据不同岗位制定有针对性的合同条款。甚至,有些合同条目存在表达不够准确、不严谨等问题。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大多使用的劳动合同是根据《劳动合同法》制定的;而不同类别的电力企业,如供电、电建、修造、施工等用人单位的都有各自不同的情况。工种的不同对劳动合同中工作内容、劳动报酬等条款的规定存在很大差异。然而,电力系统中的企业却不能根据自身状况对有关合同条款进行调整,使合同内容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不是为企业量身打造的劳动合同条款又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劳动纠纷。

二、解决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管理问题的对策

1.加大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的力度

通过大力宣传依法履行劳动合同在保障雇佣双方合法权益方面以及对员工切身利益保障等方面的作用,提高员工对劳动合同的重视程度。也让员工理解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既是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保障,又满足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地宣传将会逐渐改变员工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雇佣双方对合同签订的理解和重视。

2.加强劳动合同条款管理

第一,要提高企业和员工对合同条款具体内容的重视程度。在制定劳动合同条款时,需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满足《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员工的绩效方面的条款,要做到尽量能以量化的方式衡量,对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服务期限等方面要尽量做到详细、严谨,对于双方违约责任等方面要做到具体且可实施。只有制定了更加明晰的劳动合同条款,才能提高劳动合同的规范作用,使雇佣双方都能履行相应的义务、享受合理的权利。第二,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注意繁简得当,对《劳动合同法》有详细、具体规定的内容,可注明出处,依法执行。对于《劳动合同法》未做出规定的内容,应当做出详细的规定。对于一些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更要做到条款具体而明晰,例如一些涉及员工权利、义务的具体条款,要做到雇佣双方对其无异议。此外,对于一些涉及行业特点、岗位特殊需求、专业特殊需要的事项应做出详细的解释说明,以免产生不必要的劳动纠纷。第三,在制定劳动合同时应使用准确、清晰、严谨的词句,尤其对于合同中比较关键的条款,要力求词句表达不产生误解或歧义,确保劳动合同文本所表达的含义与雇佣双方对合同的理解一致。第四,劳动合同中涉及责任的部分要明确。只有做到对双方责任明确的划分,才能做到有章可依、有据可查,在发生责任事故、追究相关责任时,才不会发生互相推诿使事故迟迟不能得到妥善解决的问题。

3.建立劳动合同管理协商机制

要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劳动合同协商机制,依法通过企业和劳动人员的协商来约定岗位职责、劳动报酬及条件、合同期限及违约责任等内容,以体现双方签订劳动合同的“平等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

4.加强劳动合同期限与合同续签管理

劳动合同期限管理应根据企业不同阶段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劳动者的工作业绩和绩效考核情况等确定其劳动合同期限。对于新招聘员工的劳动合同期限,应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致;对于掌握企业中长期需求的专业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或满足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学历人才,可以与其签订较长合同期限;对于企业短期需求的专业和一般性人员及临时人员,企业可与其签订较短合同期限。对于到期合同的续签,应通过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甄选绩效优良的员工,严格从优续签劳动合同。对于员工在劳动合同期间工作表现优秀、切实履行岗位职责的,可以选择与其续签长期合同;对于表现一般、没有突出贡献但也没有重大错误的员工,可与其签订短期合同,同时继续观察其今后的表现,作为合同到期后是否再与其续签的依据;企业也需要根据自身生产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需要继续聘用劳动合同到期的人员。对于企业不需要的人员、表现不佳及有重大违纪违规的人员,在其合同到期后要坚决不再与其续签劳动合同。

5.建立监督机制以加强劳动合同履行的考核

一方面,要加强对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情况的考核,通过量化的绩效考核指标,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绩效,根据绩效评估实施劳动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劳动合同管理的形式化,实行优胜劣汰用人的制度。另一方面,要成立劳动合同履行监管部门,监督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通过由工会、员工代表、人资部门代表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监督小组,对劳动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监督。按月或按季度对监督结果给予评估并进行公示,做到公开透明。

6.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专业人才培训

可以通过引进劳动合同管理领域专业人才,充实企业劳动合同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要建立培训机制,进行内部挖潜和自我提升,培养劳动合同管理人才。并可以学习和借鉴其他企业、其他行业甚至其他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劳动合同管理人员需熟知劳动合同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市场最新的形势变化和最新的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劳动合同管理水平,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结语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7

1.1当前供电企业要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合同文本不规范现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和建设部为规范建筑市场制定的《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全面体现了双方的责任、权利和风险。而现实中有些供电企业建设部门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时为了省事、减少麻烦或其他原因,未采用标准合同文本,而是用自制的、不规范的合同进行签约。由于合同条款不明确、事项不具体、内容有歧义,导致结算时存在较大的争议,发挥不了合同应有的约束作用。

1.2违规签订施工合同。

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应当在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而实际中有些建设单位并未及时与施工企业签订合同,或是未按中标结果签订合同,有的甚至在建设主管部门备案的是一套合同、实际执行的是另一套合同。

1.3以补充协议替代中标合同。

建设单位通过招投标选定施工单位、签订中标合同后,又立刻签订补充协议,对中标合同中明确的结算方式、付款方式、价款调整方式进行重新约定,导致招标投标基本上只是选定施工单位,招标投标文件中的其他约定沦为一纸空文。

1.4签订补充协议以逃避招投标。

建设单位在前期招标投标中只将部分工程进行招投标,在后期实际施工过程中再将剩余工程以补充协议的形式发包给原施工单位,如办公楼招投标时只招土建、后期的安装、装饰直接发包,原招投标竞争择优的作用不能得到很好体现。

2供电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

在基层供电企业投资建设项目中并不鲜见,分析其原因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2.1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意识不强。

建设单位认为只要把供电企业交办的项目完成,至于建设程序、合同管理等只是一个形式,走走过场就行,缺乏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依法行政意识淡薄。

2.2合同管理知识欠缺。

建设单位不熟悉《合同法》的一般规定,不懂得合同管理的基本要求,合同法律意识差,认为合同管理制仅仅是招标投标选定施工方后签订一个施工合同就完事,未意识到合同管理实质上是贯穿了整个工程的施工全过程。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对造价、质量和进度进行监督控制;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谁都可以签合同,谁都可以签变更;合同管理程序不明确,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等。

2.3合同管理人才缺乏。

建设施工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而在基层供电企业投资项目管理机构中,很少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而是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交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一旦发生合同纠纷,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2.4相关部门把关不严。

招投标管理机构在审核招标文件的过程中,未能对招标文件的条款进行认真的审核,导致一些不合理或不合法的条款堂而皇之的出现在最后的招标文件之中,影响最终的施工合同;合同管理机构在审查备案合同时,往往只看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是否一致,而对合同内容、条款的审查很少,未能尽到监督责任。

3强化供电企业投资项目施工合同管理的建议

3.1要强化供电企业建设单位依法行政意识。

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和《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落实工程合同制管理,增强依法行政意识。

3.2要强化建设单位合同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工程管理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围绕着这个核心来开展。因此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领导和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合同意识,掌握合同法律制度,并自觉地运用到项目的管理活动中,从被动应付和处理合同纠纷转到主动预防合同纠纷,从而增强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投资效益、控制工程造价。

3.3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素质。

项目建设单位要重视和加强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工程技术、法律法规和造价管理知识,让工程管理人员参与合同管理,从招标文件的起草、合同的签订、工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场管控、直到合同终止的全过程,对项目进行预测、计划、分析、核算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管理人员在施工合同管理中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对供电企业合同管理的监督管理采取的步骤

4.1供电企业要强化责任追究。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供电企业投资项目的监督力度,从招投标、合同备案、工程施工等各个环节加强监管,实行责任倒查机制,对因合同管理不力而导致供电企业投资浪费的行为予以追责;审计部门要加强工程的竣工决算审计,对审计中发现“阴阳合同”、虚假签证等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移送,严厉打击合同管理方面的弄虚作假。

4.2供电企业要确定专门人员或部门签收文书,并及时将情况向公司法务部门或相关领导汇报,避免贻误时机对公司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4.3接收人员在文书上签字时应注意送达回证与文书上名称是否一致,若出现不一致情况,应在送达回证上注明拒签理由。

4.4合同人员签收时,除了写明情况外,还应注明签收日期。接收人员或部门在签收完送达回证时,应及时将相关文件转交公司领导或法务部门或直接与律师联系,在函件规定的日期里要有明确的回应。其次,针对合同条款,进行了逐条讲解,并明确每一条款需要注意的问题。

5总结

电子合同管理范文8

关键词:流通管理;图书馆编目;电子信息化

传统管理模式下,图书馆主要是针对文献的梳理、搜集、传送和基层党建工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趋势,传统的图书馆也开始在社会发展中担任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计算机的精妙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编目的数字化。

一、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图书馆中发挥了主要的功能,完成了传统式图书馆服务项目方式向当代智能化服务项目方式的转变,也提高了图书流通服务项目的质量。电子计算机智能化管理方法替代了传统式的人工客服电话,不论是信息储存的方式或是信息获得的方式都发生了转变[1]。但是,新形势下图书馆图书流通管理方法和业务也将遭遇新的工作压力。

(一)多业务流程加大工作压力

根据现阶段的市场环境,图书馆书籍流通越来越开放,借阅图书、阅读文章融为一体,清除了原来图书流通方式的阻碍,无阻碍流通给阅读者更强的阅览感受。图书流通工作人员除向阅读者提供阅览信息的岗位职责外,还需要为大家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因而,图书馆管理员务必依据读者的要求,做好相应的书籍管理和维护,并计入日常的统计中。除此之外,图书馆提升了一些新的服务项目,各种各样服务项目融进到图书流通工作上,多元化的服务项目组成,给图书馆在流通和服务过程中,都产生了一定的工作压力。

(二)出现不文明阅读现象

图书馆阅读业务的提升,致力于为阅读者造就优良的读书自然环境,正确引导自主阅读和学习培训。因而,加快完成流通模式的转变,是完成图书馆借览一体化的突破口。这类敞开式的流通方式提升了许多多变性,例如图书乱倒、图书毁坏、人为因素毁坏阅读文章自然环境等,大大增加了图书馆图书流通工作人员的压力。

(三)管理服务的工作量提升

与传统的图书流通方式对比,敞开式图书流通方式对工作员明确提出了更复杂的规定。图书馆流通工作人员不但要承担图书的借阅和归还,还需要深入研究图书馆藏书,耐心解释阅读者的疑惑,并给予信息服务咨询,这就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

二、现阶段图书馆管理方法中具有的首要问题

(一)管理效益低

在传统式的图书馆流通管理方法中,管理人员必须对信息开展数据分析和储存,随后为有关部门给予资源文件目录。伴随着信息技术性的逐渐发展趋势,数据储存的方法早已无法达到大家的要求,不可以融入以后社会发展的发展趋势。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地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大家现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查看信息来达到自身对信息的要求。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图书馆必须考虑到更改实体书的传统式阅读方式,更改电子书籍的运用,克服传统式实体书不容易储存、空间占用大的缺点。

(二)管理软件和硬件配置问题

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计算机的内部结构系统软件来运作。假如电脑上内部结构系统软件出现异常,会对图书馆的流通造成不良危害。假如图书馆系统软件在品质上出了问题,便会影响图书阅览的效果和图书馆的正常运行。

三、根据新形势下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新要求

(一)图书馆文献信息的机构层级

图书馆编目单位的首要功能是对很多文献开展排列,使搜集到的文献产生井然有序的信息流。因为很多图书馆的编目工作中仅仅简易地体现了主要的文献特点,因此一部分数据信息并不健全。最终,有一些数据信息掩藏在文献中,使我们无法方便地提取到。因而,伴随着互联网在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大家不仅仅要将旧式的手工活加工实际操作转换为计算机技能,还要从更高一些的方面进一步科学研究文献发展趋势[2]。图书馆的数据、电子器件、纸版文献也必须开展梳理和升级,使查找方法更简约便捷,最后让消费者在巨大的数据资源中迅速寻找有效的资源信息。

(二)加强书目数据信息的规范化

针对转型期的图书馆而言,许多工作中还处在初级探索环节,规范化和标准化管理是创新管理的关键构成部分。如果对规范化的重视程度不足,每个部门各行其是,便会阻碍图书馆工作中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如果不高度重视图书馆工作中的规范性,也会限定图书馆的协作与融洽,无法使参考文献的信息内容真正共享。因而,必须统一标准参考文献的编目标识、格式和机读目录格式,这十分有益于书目数据信息的使用和互换,也是完成数据库查询共享资源、共知、共创的确保。

(三)合理运用联网编目的优势

为了更好地达到图书馆参考文献共享资源共创的主要规定,进一步提高即时编目和二手书回溯编目的效率和品质,现阶段图书馆基本上遵循联网协同编目的通用性标准,运用互联网定编和揭露多馆藏品协同书目的数据库查询,乃至联网协同编目在图书馆数字化、自动化技术的全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功效。针对联网编目数据库管理,不但掩盖了图书馆的书目数据信息,并且有着较好的处理速度,在很大区域内摆脱了一般书目数据库查询的时滞,充足保持了书目数据资料的即时共享资源。

(四)提高图书馆编目员的综合能力

伴随着新形势下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编目工作中不但保证了新的未来发展空间,也对编目工作人员的知识体系和专业能力明确提出了新的标准和挑战。图书馆的编目人员不但要对以往的图书馆参考文献开展简洁的书目信息资源管理,还需要逐渐将业务拓展到更多方面的文献研究。如今编目工作人员的工作岗位职责,早已不仅是在传统式封闭式条件下对资料的一般性生产加工,还能够在信息条件下将信息资源管理学过的一些新方式、新技术应用逐渐引进工作实践活动。并且编目工作上的联网编目、生产加工选编、标引等一系列工作中都必须在计算机用户上进行。这就规定编目工作人员不但要具有图书馆的专业技能和综合性业务能力,还需要把握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基本知识,尤其是电子计算机编目专业知识和互联网编目技术性,并能娴熟应用互联网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知识层面广。

四、计算机化图书编目结构分析

为了更好地设计方案,科学合理的编目自动化技术步骤,大家可以先研究一下旧的制作系统软件的整个过程,从源头上掌握编目工作中的特性和特点,进而发挥计算机的优点,取长补短。一般归类步骤如下所示:查询一般登陆;归类;查验;加上书号(种号或作者号);获取主题内容;定编文件目录卡;机构文件目录(包含小说名字、作者、归类和主题目录);打印出收付款回单;开展收付款备案(流水账单);书本储存。在其中有一些全过程现阶段还要人力进行,如归类、加上作者号、获取主题内容,尤其是汉语全自动归类标引和主题标引。世界各国有些人在分析这种全过程,也有极少数试验结果,但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使用。因而,大家对编目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别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可以由电子计算机来负担。结构化分析环节的任务,是设计方案系统软件逻辑模型,即依据机构的详细情况,要求构想的计算机软件应当干什么,应当具备哪些作用。逻辑性是相应地,即有机化学的系统软件电子计算机编目是书目数据处理方法的全过程,即在电子计算机媒介上记录一本书和一个参考文献的信息特点和外界特点,并依照著录规则,使之变成一组书目数据信息。编目的关键新项目和内容应尽量丰富多彩,以给予尽量多的查找方式,并定编各种各样文件目录数据信息。搭建书目数据库查询的目的是给予查看者实际应用。查看程序流程有下列规定,给予的查找方法包含小说名字、作者、语系、年代、分类号、小说名字、规范书号、主题内容等逻辑性组成。因为文件目录查找的消费者非常大一部分是读者,因此,大家的查找程序流程应当具备“查找具体指导”的作用,读者应当搭建适合的检索策略,促进读者改善检索策略[3]。有很多(打印出或表明)格式可供读者挑选。由于读者对不一样的纪录有不一样的输出规定,有的只要看文章标题,有的很有可能必须看引言,甚至要看出版发行时间。也有“系统软件管控”的作用。虽然大部分图书馆的图书不会受到信息保密限定,但两者的应用依然受限制。例如,前边提及的,编目后的书籍不可以立刻商品流通或阅读文章,不应该在读者查看时展现给读者,防止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图书馆的全部作业都以文件目录为基本。编目系统软件是购置、商品流通、公共性查看等一系列自动化技术,是图书馆自动化的关键一部分。图书信息表用以储存全部图书的信息,包含书号(book-id)、图书时间、图书名字(book-name)、作者(book-writer)、图书企业、出版发行日期(book-ptime)、(book-price)和图书数量。在设计方案编目系统软件时,应当确立编目系统软件,是作为集成化图书馆系统软件的一部分存在,或是作为一个直接的作业处理系统软件。由于在这样的情况下,系统软件完成形式是不一样的。前面一种最大限度地考虑了编目工作的规定,与此同时也兼具了编目系统软件与别的分系统间的联络或危害;乃至为了更好地做到集成系统的最好目标,有时候会舍弃一些部分总体目标,这就是系统理论的思想观点。可是在单独实际操作的情形下,只需尽量达到这一实际操作的标准就可以了。

五、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管理方法别的层面的运用

(一)数据图书馆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运用,将来数据图书馆将变成各领域的发展趋向,智能化将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数据图书馆关键运用于电子信息技术储存、参考文献解决等层面,完成图书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方法[4]。将来,数据图书馆将把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到技术性解决、互联网技术和网络技术等层面。这将在未来的数据图书馆中给大家不一样的应用方法。

(二)作用品质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方法选用手工制作管理机制,步骤繁杂,工作员非常容易出错,降低了工作效能。依靠计算机技术,商品流通管理方法、图书编目和图书购置将产生不一样水平的转变,进而危害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能、服务水平和管理方法品质。计算机技术的导入也将为阅读者产生更便捷、更快捷的远程控制查看资源和在线解答困惑等问题。

(三)有利于日常维护保养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商品流通中具备各种作用,并建立了一个完全的系统软件,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系统软件应用。集成系统有丰富多彩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在图书馆的等级环节具备明显的特性。集成系统具备较高的处理速度,可以确保集成化数据信息中的问题。在图书馆的商品流通中,图书中间的条码是互相匹配的,是记录图书中的关键信息,图书馆商品流通中较为主要的过程之一。集成系统便是根据各种图书的信息,打印出图书库存量的条码。库存量适用于数据信息的接受和搜集。由此可见,条形码库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必须确保数据库查询中的信息可以给予精确合理的信息内容,防止信息内容不正确和使用不合理[5]。最后工作人员要搞好图书条形码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例如条形码的信息内容改动、校验删除等。整合系统根据职工审批后,职工应每日系统开展查验,以防止出现问题。假如发觉条形码出现异常,必须妥善处理,防止工作中操作失误。在集成系统的自查作用中,工作人员应在查验条码上识别技术查验的不正确条码。

六、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