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工作方法范例6篇

高效工作方法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土地收储;工作效率;方法

1.全面进行土地收储工作的重要性

1.1土地收储工作是管理土地资产的重要措施

土地收储相关的管理办法规定,土地收储要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以及收购土地等。这些相关法律条文主要是在土地收储工作过程中可以依据的相关规定。在土地收储工作中,相关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年度土地收储工作计划,真正做到有步骤、有重点的土地收储。只有进行土地的统一收储,才能实现对土地的宏观调控,提高土地的节约与集约利用,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稳定。

1.2土地收储工作能够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各级政府进行土地收储的主要职责是储备城市国有存量土地、城市旧城改造需要的建设用地以及城郊结合与城中村集体土地。这些土地的利用率比较低,土地的归属权比较混乱。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这部分土地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所以政府部门对这部分土地进行重新整合,明确地权,依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收储,并将土地进行归类整理,并根据规定进行有偿出让。这样,国家实现了对土地的直接调控,有效地避免开发商的投机行为,保护国有资产。

1.3土地收储工作是土地市场化的必然要求

土地是进行经济活动与进行经济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最具有发展与增值潜力的国有资产。土地收储是土地市场化经营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对于闲置土地的处置,避免开发商的变相囤地,有利于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这样也可以体现土地市场的公平竞争原则,进一步提高土地的市场化经营。

2.提高土地收储工作效率的方法

2.1加强土地收储工作的宣传工作,为土地收储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任何一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都与广大的民众密切相关,都需要公众的参与。政府要大力开展对于土地收储制度的宣传活动,通过各种媒体以及采用发放传单、法律咨询等各种形式进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土地收储制度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土地收储制度的影响力,促使广大民众认识到土地收储制度的重要性。此外,领导要重视土地收储工作的有序、合理进行。政府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并且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土地收储的工作;地方政府部门要学习其他地区优秀的工作经验,制定本地区土地收储的相关规范,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为土地收储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土地收储工作的效率。

2.2完善土地收储制度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我国土地收储制度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在实际工作中导致工作缺乏法律与理论的支持,严重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土地作为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本分,具有很高的价值。在大力开展土地收储工作的形势下,要加强土地收储工作的操作性。因此,要完善土地收储制度的法律法规,对土地收储的组织结构、部门职能职能以及机制运作方式等都要进行法律上的规定,制定相应的法律标准,在法律的支持与约束下,促进土地收储工作的系统化与程序化。

2.3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机制

土地收储机制的完善能够提高政府土地收储工作的效率,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因此,进一步完善土地收储制度对于政府收储工作以及土地的使用者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只有加强对于土地收储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认真执行土地收储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土地收储工作的有序进行。从申请收回土地,土地权属调查,向规划和建设部门进行意见征询,确定土地补偿标准,提请批复土地收储方案,对补偿协议进行签订并结算补偿费用,到交付土地以及度收储土地的管理等都要严格进行。建立完善的土地收储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收储程序,能够使土地收储工作做到依照程序办事,提高土地收储工作的效率,促进土地收储工作顺利进行。

2.4加大融资力度,完善土地收储的资金运作机制

首先,增加财政投入。财政部门应该将能够作为土地储备资金使用的资金划入土地储备专项的资金,并且纳入每年的预算体系;根据土地市场的实际发展状况,对于财政进行适当的增减,增加土地收储的储备资金,在土地出让过程中要对于土地收储的资金进行切实的落实,完善土地收储融资的管理制度,提高土地的收储能力。其次,要积极拓展多渠道的筹资方式,进一步拓宽土地收储融资的平台,例如,争取商业银行的贷款。最后,创新土地收购储备的融资方式,积极吸纳个人与企业进行土地收储融资,对社会资金进行充分调动,降低经营风险。

2.5培养专业土地收储工作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形成完善的服务机制

土地收储工作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运作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工作队伍,以保证土地收储工作的工作效率。在土地收储工作中,要加强自身土地收储工作结构的建设,并且请相关的专家对土地收储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教育与培训,以满足在实际收储工作中的需要。我国土地收储工作涉及到很多工作部门,例如,土地管理部门、规划部门、财税部门、司法部门等,在工作中也必须要这些部门的大力配合,才能保证土地收储的运作。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

首先,各部门积极配合与协作,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或是服务窗口专门负责土地收储的相关工作;其次,要积极进行宣传,利用公告等形式告知原来用地单位以及土地开发商正常办理各种手续的流程;再次,定期开展一次集中服务,促使相关人员能够以最快的效率解决问题,这样,节省了时间,简化了手续。通过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能够有效的缩短土地收储工作的工作周期,及时收回地价的款项,进行相关手续的办理,降低了土地开发的成本,最终提高土地的收益,维护了政府、农民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利益。

2.6建立监督机制,保证土地收储工作中腐败事件发生

在土地收储工作中,土地出让金等各种款项金额庞大,难免有违法行为的发生。因此,为了杜绝土地收储工作中的腐败事件发生,保证土地收储工作顺利开展,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在土地收储工作中可以将监察部门与纪检部门纳入土地招标拍卖工作,使其对土地收储工作全程介入,并进行全程监督;在实际的工作中,监察部门与纪检部门要重点监督土地的收购、竞投人资格审查、安置补偿金管理与使用、土地的评估、拍卖所得金的管理、招标拍卖程序等方面,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汇报,提出相关意见,以保证土地招标与拍卖活动真正做到公平、公开与公正。

2.7提高土地补偿的标准,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我国土地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提高征地补偿的标准,但是农民的利益仍然得不到切实的保障。一方面,对于征地补偿的预测方法不合理。依据土地原有的用途产值进行土地补偿的计算,没有反映出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等没有进行科学的估计,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征地收益的分配不合理。土地增值部分收益主要以各种税费的形式进入相关政府部门,但是失地农民被排除在了增值收益的享有者之外,这显然是与政府工作的目的相悖的。因此,在土地收储工作中,做好失地农民的利益保障工作,从长远生活的保障入手,保证失地农民的持续的经济收入是保证土地收储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首先,要将征地补偿顺利发放到农民手中,保证农民获得没有争议的、合理的土地补偿。其次,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一是,建立征地农民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二是,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为农民提供预留发展用地。三是,可以让失地农民集资入股,保证持续受益。四是,积极促进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政府可以引导和鼓励失地农民进行自主经营,并给予是优惠政策支持;还可以组织相关农民进行技术的培训,促使农民掌握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2.8优化土地收储工作的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对于土地收储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建设规划部门要根据法律的规定与要求,制定先进高效,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此为土地收储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根据;在土地收储工作中,要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向土地收储部门及时提交工作的成果,将土地收储制度运作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土地收储工作的效率。此外,司法部门在进行土地资产的处理时,要充分地征求政府相关部门意见,并且,财政等部门要提高对于土地收购资金的管理,以保证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3.结语

土地收储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土地收储工作中,要加强土地收储工作的宣传力度,完善土地收储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资金运转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提高土地收储工作的效率,保障土地收储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梁丽华,农晓春.论土地收储工作的必要性及策略[J].现代商业,2011(23).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2

关键词:水泵 工作 效率 方法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国内水泵目前在质量上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削弱了国内水泵产品的竞争力。一般国内水泵设备的价格只有同类进口设备的50%,而备品配件的价格差更大。在前不久刚刚在北京闭幕的“2006中国国际流体机械博览会”上,国内水泵制造企业虽然以其多样的产品款式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了广大参观者的青睐,但由于技术含量等问题,其销量仍无法与同台展出的国外同类产品比肩。过往的种种事实表明,国内厂商要提高自身的生存力与竞争力,首要的任务就是在提高水泵效率上做文章。

一、水泵的效率

泵是一种能量转换机械,即通过动力设备将电能等能量型式转换为机械能,再将它施之于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从而达到提升或压送液体的目的的一种能量转换机械。泵的运转需要有动力。一般情况下,泵的轴和带动泵轴运转的动力机直接相连,可将动力机的效率视为泵的输人功率,称为泵轴功率。泵在提升或压送液体过程中有能量损失,泵轴功率扣除能量损失,就是泵的叶轮传递给液体的功率,称为水功率。因此水泵的有效功率总是小于泵轴功率。泵的有效功率与泵轴功率之比称为水泵的效率,它标志着水泵对能量的有效利用程度,是水泵质量的重要考核指标。水泵效率是衡量水泵工作效能高低的一项技术经济指标。泵轴功率不可能全部传递给被输出的液体,其中必有一部分能量损失。水流流经水泵的吸人室、叶轮、压出室时产生各种水力损失,主要包括: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二、影响水泵效率的因素分析

1、容积损失:包括通过大小口环的循环水流损失,填料函和平衡盘的泄漏损失,填料函和平衡盘的泄漏损失在规定的范围内是属于保证工作的正常损失。大小口环的循环水流损失主要与大小口环的密封间隙的大小、长度以及泵的单级扬程有关。一般情况下,密封间隙的长度及泵的单级扬程是基本不变的,因此大小口环的环流损失主要与大小口环的密封间隙的大小有关,大口环的密封间隙每增加0.2mm,效率降低4%左右;小口环的密封间隙每增加0.5mm,效率降低5%左右。

2、机械损失:是指叶轮、平衡盘的外侧表面和水的摩擦、大小口环处的摩擦以及轴承和填料等处的损失,其中摩擦损失取决于比转数。比转数较高时损失较小。

3、吸水口附近的水被转动的轴扰动,使进水的入口角发生变化而造成能量损失。

4、水力损失:水力损失将直接应影响泵的水力效率和特性,它包括摩擦损失、涡流和冲击损失。一般情况下流量愈大的泵水力损失较小。

5、摩擦损失指流体在叶轮和其他过流部件中的沿程损失,它的大小约等于流量的平方。

三、提高水泵效率方法

水泵存在机械损失、容积损失、水力损失,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减少这些损失。这些损失都与水泵的结构形状、轴承情况、叶片的尺寸、叶轮内表面情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水泵的选型和维护中,要严格检查这些指标,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改善轴承的情况可以减少机械损失;优化水泵叶轮外壳的几何形状,可以降低水力损失;减小叶轮叶片与叶轮外壳的间隙,改善填料等密封位置的密封性,可以减少容积损失。

1、减少机械和摩擦损失。(1)轴承、填料引起的机械摩擦损失一般很小,对效率影响不大。填料密封的机械摩擦损失比机械密封大,若能采用机械密封贝4更好。(2)提高叶轮、导叶流道表面的光洁度。若可能,最好用手持砂轮等工具对流道表面进行打磨,这样,水力摩擦损失会明显减少。(3)叶轮的前后盖板表面与液体产生的圆盘摩擦损失,与叶轮外径的5次方成正比。选取较大的叶片出口角可减小叶轮外径,从而减小圆盘摩擦损失。圆盘摩擦损失与表面粗糙度大有关系,叶轮盖板外壁应尽量光滑。适当减小叶轮盖板与导叶之间的问隙也可以降低圆盘摩擦损失。

2、减少容积损失。容积损失是指水在流经水泵后所漏损的流量,包括从口环间隙,水泵填料密封和叶轮平衡孔等处所流失的水量。对给定的泵,要降低漏损量,关键在于控制密封环与叶轮间的运转间隙量,确保水泵的密封可靠。目前,水泵多采用由动力密封和辅助密封组成的无泄露密封装置,替代了传统水泵的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在解决“跑、冒、滴、漏”问题上效果显著。因此,要减少容积损失,除了保证安装质量外,水泵在密封方面的设计也很重要。

3、当泵用来泵送液体中含大,中,小尺寸的物料的泥浆流时,将液体沿切向喷入筒形室,从而形成涡流,并且将一部分该液体沿切向从该室排除;将该泥浆轴向喷入该室,该涡流将大尺寸物料与其余该泥浆和液体分离;将该其余泥浆及液体沿轴向从该室排除,并将其喷入离心泵的进口;利用从该离心泵出来的物料作为形成该涡流的喷射液体,从而降低离心泵叶轮的磨损并提高离心泵效率。

4、合理选择水泵。进行水泵选择时,应从水泵的实际服务范围出发,在水泵站服务范围不是很大的情况下,水泵的富余流量和富余扬程应尽量减少,从而实现水泵工况在正常运行时处于水泵的高效区,保障水泵的工作效率得到最大发挥。水泵选型在满足给水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工作效率较高型号的水泵,通过对水泵工作效率的实际调查情况得出,离心水泵的工作效率是较高的,一般情况下离心水泵的工作效率要比旋涡泵,往复泵工作效率高近 1/3,因此给水泵站设计中水泵设备的选型优先选用离心泵。由于离心水泵具备了较高的工作效率使得在目前水泵市场上离心水泵的应用较为普遍。

5、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实现降耗提效。采用电机变频调速技术,降低能耗。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技术是新一代电力拖动技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高效节电、调整方便;保护功能齐全、维护简单;有利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等优点。既具有直流调速系统调整方便的特点,又具有交流电机使用维修简单的特点。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功率交流变频技术的突破,使该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民用、机械、电力等领域,获得了很好的节能效果。

参考文献: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3

【关键词】Ghost XP,克隆,安装,系统

一直以来,在公共机房中为每台计算机安装各种软件是非常耗时耗力的事情。另外,由于病毒或者操作的失误,经常会导致硬盘上的数据丢失和系统崩溃。这些都会影响到机房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为了满足师生上机课对机房的要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试验后,采用了一种“克隆”软件――Norton Ghost,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保证。 Ghost XP是指采用微软封装技术,利用Ghost软件做成压缩包的Windows XP,俗称克隆版XP。用克隆版的目的是节省安装时间。制作万能Ghost系统镜像文件,可以恢复到任何一台机器上使用,对于安装者来说,极其方便。

Ghost软件是美国著名软件公司SYMANTEC推出的硬盘复制工具。它具有两大功能:①备份和恢复工作;②“克隆”硬盘。与一般的备份和恢复工具不同的是:有些备份和恢复工具只起到备份文件内容的作用,不涉及到物理地址,很有可能导致系统文件的不完整,这样当系统受到破坏时,由此恢复不能达到系统原有的状况;而Ghost软件备份和恢复是按照硬盘上的簇进行的,这意味着,在恢复时,原来分区会完全被覆盖,已恢复的文件与原硬盘上的文件地址不变,从而能使受到破坏的系统完璧归赵,并能一步到位。至于Ghost的另一项“克隆”功能,就是将硬盘上的内容复制到其他硬盘上,这样,可以不必重新安装原来的软件,可以省去大量时间,这是软件备份和恢复工作的一次革新。可见,Ghost不仅给单个PC的使用者带来便利,而且对大型机房的日常备份和恢复工作省去了重复和繁琐的操作,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也避免了文件的丢失。

为了装机方便和节约时间,很多人都会在本机使用Ghost软件,将自己的操作系统备份一次,虽然备份的文件比较占用空间,但对现在大容量硬盘来说,1~2G的空间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在系统崩溃或者由于其他软件故障导致电脑无法正常启动时,只要使用Ghost,5分钟之内就可以还原自己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足以节约半天的时间!但那都是本机备份,能否做一个万能克隆(万能Ghost),将操作系统、网络设置、各种应用软件、各种输入法、字库等克隆成一张安装光盘,形成通用的安装系统在任何电脑上都可以实现快速还原,这样的话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可以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其实,只要解决硬件驱动和XP系统的激活问题就可以了。

以Windows XP应用系统的克隆为例,介绍如何使用Ghost实现系统克隆。

首先需要准备好一台可安装Windows 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其次,准备好工具软件和刻录工具。通常包括:

(1)S&R&S_V9.5.0828 智能系统封装工具。

(2)DEPLOY.CAB,在系统安装光盘:SUPPORTTOOLS目录下自带。

(3)Ghost_v8.0 & v8.2(v8.0以上版本才能够支持NTFS分区)。

(4)UltraISO PE 8.6.3.2056 光盘制作、编辑、格式转换等绿色版软件。

(5)Windows2K/XP/2003系统安装光盘。

(6)Nero 9.0刻录软件。

(7)DVD或VCD刻录机及刻录盘。

以上用到的工具软件可以从网上下载。接下来安装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利用WindowsXP系统将硬盘分区(建议主分区为FTA32,并设为C盘),首先安装好操作系统,然后安装好需要的各种应用软件,如杀毒软件、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各种网络下载工具、压缩工具、聊天软件、各种输入法等,最后给系统打补丁。

操作系统可选择FAT32和NTFS两种文件格式进行安装,建议采用FAT32文件格式,因为Ghost对FTA32的压缩率更大一些,可以减小制作后的备份文件存储空间。并且,FTA32格式在恢复后还可以转换为NTFS,而NTFS转换成FTA32就比较麻烦,因此采用FAT32文件格式较为灵活。当然,如果是制作服务器克隆,最好使用NTFS文件格式。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4

【关键词】德育 方法 探索

素质教育的推行,已成为包括教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识。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有人说,“对于社会来说,学校就像工厂,学生就像产品:学习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素质不好是废品,道德品质不好是危险品。”?此话不无道理。普通高中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必须使学生具有较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因而,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学校要形成全员育德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系列实践活动中升华道德情感,在体验中形成道德品质。在高中有效德育工作探索时,笔者有几点体会。

一、摆正德育位置,置德育于重中之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笔者认为,针对学生的实际,普通高中学校应自始至终把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落脚点,转变观念,摆正位置。

首先,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应将教学式德育与活动式德育结合起来,在认真务实地开展德育课的同时,还要辅之以行为性的活动,将德育贯彻到学生的切实行为中去。只有这样,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才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自主自觉地学好文化和技能的内在动力,才能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德育是一种灵魂的塑造。教育者的教育行为转变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影响学生的道德心态,浸染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进而使学生付诸实践,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认识质变的完成,需要以无数次道德的量的积累为基础。

因此,高中德育者应首先树立起一种长期作战的准备,培养自身的一种德育耐心,在德育过程中不断修整和调节自己,但要自始至终摆正德育的位置,争取在这一长期的教育过程中,不断取得优质的德育成果。

二、重视主体需求,寓德育于精神引导

高中德育工作的主体是人,是当代的高中学生。忽视这一根本主体,就会使高中德育工作陷入简单的教条主义之中。高中学生这一青少年群体有着鲜明的生动性、丰富性、多样性,这些个体对生命有着独特的体验,对精神有着独特的追求。这就对教师这一引导者提出了独特的要求。

首先,坚持学生的主体性,即是要引导中学生主动参与德育活动,在活动中自我体验、自我探索,并进行自我教育,学会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提高,进而增强学生的道德认识和判断能力。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真正的教育是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只有学会自我教育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人。”道德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其更注重于一种深度的内在修养和强度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将社会要求内化为个人品德,使学生获得一种道德认知和道德自觉。

其次,增强对学生的综合关注、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综合辅导成为教师德育工作中的一个细节性要求,这对于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向上的态度、价值观、情感、意志、品质、个性等十分重要。同时,还要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铸就自尊、自信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奋斗的精神,承受压力、适应社会的能力,拥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爱憎分明的人生态度。只有明确了学生在德育中的这一主体性地位,将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和发展的引导和规范,让他们及时调节主体自我与非我的影响因素,才能逐步实现学生道德的进一步完善。

三、建设校园文化,寓德育于潜移默化

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疑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熏陶影响。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优化育人育德环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做好人。学校教育不仅是知识技能,更应是一种受用终生的科学人文精神,中学阶段是中学生“三观”开始形成的阶段,夯实正确的思想道德基础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培养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亦极其重要,它可以转为一个人的内在性格情操,影响其一生的发展。而这不仅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德育工作开展和落实的本来意义。这就要求德育工作着力于学生细节的习惯养成,综合多种教育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的来说,即注重一种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注重校容、校貌的美化,通过多种形式,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有序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也是于德育建设切实而有利的一种环境创设。

因此,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形成一种具有健康舆论导向和凝聚力的校园精神,在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势在必行的选择。

四、重视家庭作用,寓德育于家校联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自身的道德修养与文化水准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家庭环境在德育这一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高中学校应该积极引导所有家长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明确家庭德育的重要作用,改变“重智轻德”的旧观念,树立“做人”和“求学”并举的家庭德育观念。在家庭中,积极实行养成教育,培养子女良好的道德习惯,为子女创设良好的道德环境并身体力行。这样,才会使得高中学生的德育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真正地连贯起来,将德育之路贯彻到底。

同时,在中学生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学校可与家长建立联系,定期开展家长会,指导家长明确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一方面,使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状况,明确学校道德教育的要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子女进行教育或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掌握学生在家庭的现实表现,从而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5

【关键词】高校 学生资助 工作成效 内涵 原则 方法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C-0111-03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日益重视,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研究与关注亦相应深入和密切。如何确保和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对于既好又快地推进和落实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基本内涵

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和发展问题,通过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资助政策和组织实施各类资助项目,保障学生安心求学,促进学生励志成才,这不仅涉及莘莘学子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关乎学校的和谐稳定,更是担负着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责任,承载着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换言之,以“应贷尽贷”和“应助尽助”确保家境贫困学生就学无忧,以贷款学生的良好还贷率确保信贷银行持续地向贫困学子放贷,并以受助学生的成人成才和积极回报以体现资助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则是国家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要求与追求。因此,“应贷尽贷”与“应助尽助”,贷款学生的及时还贷率与还贷违约率,受助学生的学生日常品行与毕业比例及其自立自强与感恩奉献,以及教育公平和社会评价等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内涵的基本构成。

简言之,衡量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基本要素,对于作为受助者的学生及其家长而言,主要是“应贷尽贷”与“应助尽助”;对于作为主体资助者的银行而言,主要是及时还贷率高或还贷违约率低;对于作为教育与组织者的学校而言,主要是受助学生的毕业率与成才率高;对于作为参与资助者的社会而言,主要是受助者的积极上进与知恩图报表现;对于作为实施领导者的国家而言,主要是促进社会与教育公平、保障民生民权并得到各界肯定。

二、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原则与方法

(一)关于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重要原则。因为学生资助成效体现于受助者、资助者及其组织者和管理者等各相关方感受与评价,所以增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应坚持学生及其家长认可、学校与资助方认同、助学信贷银行确认、社会肯定和国家支持等五项原t。

简而言之,所谓学生及其家长认可原则,即要求开展学生资助工作必须既对应资助对象的需求,又不给受资助的学生及其家长或家庭造成负面影响,强调学生资助工作应该有利于受助者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强调学生资助的所作所为应得到学生及其家长的接受与认可;所谓学校与资助方认同原则,即强调国家或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生和社会各界等为了确保或增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要求或者期望等,应既切合学校作为教育事业单位的功能和职责,又符合资助方的基于常理的普遍性或公共性需求;所谓助学信贷银行确认原则,即要求学校和国家等各方为确保或增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所采取的措施或者办法等,应充分考虑并符合作为商业金融银行的职能定位与发展需求;所谓社会民众肯定原则,即要求确保与增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行为或办法应得到社会力量的普遍支持和积极肯定,但凡社会民众所反对的举措则不予实施;所谓国家政府支持原则,即强调为确保与增强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任何举措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能与国家的政策法规相抵触。

(二)关于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基本方法。由于开展大学生资助工作涉及国家与地方政府、信贷银行、所在学校、社会民众和学生及其家长等各方面,所以要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需要围绕以上各方的职能职责或权利义务而着力与入手。

一般而言,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这五项:一是完善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政策法规,从制定法律法规与政策层面既确保学生资助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绩效考评、监督审查和反馈完善等各项工作皆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又为学生资助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统筹和引导各方力量积极开展与支持学生资助工作。二是对大学生资助工作加大资金投入,这既须经办银行对大学生的有偿性信贷工作加大资金投入与支持力度,又需国家与地方政府财政对贫困大学生的无偿性资助加大资金投入和保障力度,确保对家境贫困大学生的资助能够真正实现“应贷尽贷”和“应助尽助”,确保寒门学子不因经济困难而上不了学或无法安心学习。三是积极深化资助育人的体制与机制,因为“育人是资助工作的灵魂”,所以对贫困学子不但要在经济上予以资助,而且要在精神上注重人文关怀并加以励志,这特别需要学校不断地建立健全有利于家境贫困学生顺利成才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尽力消除不利于资助育人的体制障碍与机制壁垒,最大可能统筹各方力量不断地提升和深化资助育人的成效与成果,而不能将资助工作停留于可以确保贫困学子正常毕业即可的层面,应致力于帮助和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为英才,深层次甚至根本性地改善其个人及家庭的成长与发展。四是不断增强贫困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因为唯有学生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才能在按期毕业和顺利就业,并在日后既为国家与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又为自身及时还贷提供有力保障。换言之,资助育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抓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项能力”,加强励志教育、诚信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三项教育”,培养受助学生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实现成长成才。五是强化社会力量关切贫困学子成才的体系与氛围,这是由于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个系统工程,非常需要国家政府、信贷银行及学校本身之外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名流、专家学者、富人富豪、慈善团体、舆论媒体等各种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只有这样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才会如鱼得水并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增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主要路径

确保与提升高校资助工作成效的路径及要点是:学生及其家庭、学校、社会与国家各方联动并相互支持和密切配合,既完善资助政策又强化资助管理,既深化资助教育又优化资助服务,既注重资助创新又发扬资助好传统,既严格资助考评又凸显资助育人。

(一)就助学贷款学生而言,既要促使其注重诚信履诺又要积极上进,并强化学生的自立自强与感恩教育。学生及其家长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及相关资助后,学生入学就读的经济困难相应得到解决,与此同时对于发放助学贷款与学生其他资助的经办银行和学校而言,则出现了有待贷款学生毕业后按时还贷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贷款学生按时还贷,在向其实施助学贷款与有关资助之前就必须向学生及其家长大力加强诚信教育,必须与贷款学生及其家长签订按时还贷的承诺书和相应协议,既告知和警示不按时还贷的严重后果,又明确诚信履诺与按时还贷的好处和意义;既广泛深入地传播诚信为人处世的经典事迹与按期还贷履诺的先进榜样,又形式多样地宣传失信背约和不还贷或不按期还贷而害己害人的经典故事和警示案例。

为有效引导和激励贷款学生尤其是家境贫困学子积极上进,每年都应组织举行关于评选、推荐与宣传贫困大学生励志上进和奋发有为的先进事迹活动,以此给予贷款学生特别是寒门学子更多触手可及的引领榜样和更多可信可学也可为的正能量。与此同时,对于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既要注重经济资助,又要坚持精神资助不间断,要在思想教育、心理辅导、专业学习、实践技能和人际交往等方面多管齐下地关爱与帮助贷款学生,以促进其能够不断地自立、自信、自爱、自重和自强,并力所能及地感恩与回报他人和国家自己的关爱。

(二)就所在学校而言,既要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又要强化资助管理与资助育人工作。作为组织学生对接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学校,不论是对应于落实学校本身的基本使命与职能职责即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人才,还是为了确保贷款学生毕业后能够及时就业和按时还上贷款,都必须想方设法致力于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应用能力和身体心理素质既达到毕业标准,又符合国家与社会用人单位聘用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综合素质可以划分为德育素|、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性素质四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基本方法有三点:一是通过开展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各种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内涵、构成及表现等;二是着力实施正反面示范教育,使学生知道具有和没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过硬实践能力的日常表现、意义作用及负面影响,激发和强化学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动力、兴趣与追求,坚定诚信守诺的价值和追求等;三是通过开展实践实习,学生将所学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并增强其自身的相应素质和能力,比如组织开展专业实习、学科竞赛、模拟实训、仿真测试和各种社会实践等。换言之,激发学生的实践动机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关注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综合协调发展是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在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中实施具有针对性的专门训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出解决真实问题的要求和条件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

因为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尤其是学生还贷既涉及国家政策又需必要的信贷知识等,而评估资助成效亦涉及多方面的业务与工作,所以各高校应按上级有关规定从人员配备、办公条件、专项经费、运行机制、工作制度、激励办法等方面积极强化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并着力坚持和完善“扶困?励志?强能”三位一体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模式,以经济扶助为基本,以意志磨砺为支撑,以能力增强为核心,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立体式”资助,做到生活上扶困、精神上励志、实践中强能、效果上育人的目的;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对受助学生的教育中,不断地深化、巩固和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与成果。

(三)就放贷银行而言,既要坚持“应贷尽贷”又要简化手续,并完善学生信贷系统与征信工作。“应贷尽贷”既是国家对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助学贷款政策落实情况的核心指标之一。因此,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积极协调承办助学贷款的银行按要求落实对贫困学子的“应贷尽贷”助学政策,既是确保又是增强学生资助成效的基本要求与重要路径。

作为承办助学贷款的放贷银行按有关要求主动落实对贫困学生的“应贷尽贷”助学政策,既体现了国家对贫困学子的关爱和银行自身对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又能够为扩大自身放贷业务和进一步增长贷款收入奠定坚实基础。为方便并促使贷款学生能够按期还贷,有效提升其还贷率或降低其还贷违约率,承办助学贷款的各放贷银行应进一步简化学生信贷中的借贷与还贷手续,并积极加强包含在校学生的整个社会征信系统建设,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学生信贷系统,确保贫困学子及其家长既愿意甚至乐意申请助学信贷,又不想和不敢不按时还贷。

(四)就国家与社会而言,既要坚持应助尽助又要完善政策,并对学生资助工作加强监督与管理。追求并坚持“应助尽助”是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资助政策的基本要义。为了更有效地落实国家对贫困学生“应助尽助”的资助广度与深度,党中央和国务院自2007年以来,通过完善资助政策、健全助学机制、筹措更多助学资金等,不断加大对家境贫困学子的资助力度,为加快助学育人、发展教育事业、促进民生公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虽然当前国家对贫困学子的资助政策相比之前的已经更全面更系统和较完善,但是尚有一些地方需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完善。比如,可以将助学贷款的额度由不分专业与学生层次并每年统一不超过8000元,调整为不超过该专业当年的学费与住宿费标准,以针对性地体现和对应学生因专业因层次而贷和因人因地而贷的现实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地域学校学生、不同层次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助学贷款的需求差异问题。因为贫困学生身份的认定作为开展助学工作的基础与前提,而由行政村、乡镇(街道)与县(区、市)出具的贫困生家境经济情况材料,往往又是认定贫困生最重要和最有力的贫困生身份证明,此材料一旦弄虚作假或夸大其词并达到若干数量,则其负面影响也就广泛而深远。因此,为防范此类事情发生或泛滥,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制定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时,明确和严禁任何助学证明材料弄虚作假或夸大其词,违者一经查实则对出具假证明者和当事学生及其家长等严惩不贷。不论是完善贫困生资助政策和规范资助管理,还是检查资助工作与考评资助成效等,都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自身、社会名流、专家学者、慈善主体、舆论媒体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研究和监督,尤其要认真严格并与时俱进地全方面和全过程加强监管与评估。

总之,确保和提升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既需国家通过制定和完善政策法规统筹推进,又需信贷银行与社会力量积极出资助力,也要相关单位与部门各尽所能并通力合作,在学生资助的组织实施、管理协调、检查指导、成效考评、反馈修正等各方面建立健全并不断规范和完善其工作体系;亦需所属学校立足资助育人,做好顶层设计与综合规划,结合新时期的社会发展特点和大学生需求,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媒体的作用,致力构建包括经济资助、思想教育、励志关爱、心理辅导、素质提升、能力拓展、感恩回报的学生资助体制机制,积极打造学生及其家长认可、学校与资助方认同、助学信贷银行确认、社会肯定和国家支持的学生资助新模式新方法,将资助与育人紧密结合并精准发力,使高校学生资助的工作成效既显著又可持续。

【参考文献】

[1]姜沛民.育人为本 需求导向 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实效[J].中国高等教育,2016(9)

[2]刘金明.高校资助工作成效的内涵与构成[J].文教资料,2015(31)

[3]黄军利,李德福.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以中国矿业大学资助工作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0)

[4]万玉凤.资助工作要落脚到人才培养核心任务上[N].中国教育报,2016-07-29

[5]诸峰,陈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与测评[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2)

高效工作方法范文6

认真分析学生实际,积极探索德育规律和方法,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适应发展变化的形势需要,提高德育实效,已经成为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之一。

一、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清晰的德育思路

德育居于教育的首要地位。为了提高德育实效,学校便提出《治校方略》,明确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即:“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爱祖国、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同时,也为此提出了“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以服务为基点,以管理为手段,以载体为途径,以转变为目的,宽严适度,张弛有序,循循善诱,机动灵活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思路。

德育思路首先体现“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一专多能,上岗就业”的办学思想。其核心就是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和培养学生,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人性化的德育思路,才能保证德育工作不流俗、有高度。

“以服务为基点”,要求教职工以高度的责任感,指导、扶持学生成人成才,服务学生成功走好人生历程。“以管理为手段”,既要求德育工作齐抓共管,又要求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立德育校长——学生科、团委——班主任——学生会——团支部、班委会这样由上而下的德育管理系统,并制定相应机制。“以载体为途径”,要求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手段和载体,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以转变为目的”,要求一切教育行为都要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为首要任务,以学生做人品质、知识技能的转变为基本目的和思考方法。“宽严适度、张弛有序、循循善诱、机动灵活”,既指出了德育工作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更是强调德育工作的因势利导。

二、提高德育实效,需要恰当的德育策略

为了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开展德育工作,并通过师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形成德育共识,张海峰校长提出了“刚性德育与柔性德育并举,以柔性德育为主;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自我教育相结合,以学校教育为主;坚持原则与讲究方法相结合,以讲究方法为主;普遍性的共同教育与针对性个别教育相结合,以针对性个别教育为主”的德育策略。

“以柔性德育为主。”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品质和行为习惯都有个性特点。而诸如独生子女、家人宠惯、父母教育引导不当、社会扭曲价值观影响、初中阶段的挫折、未成年人的无知、对新环境的误读、个人私欲的驱动等等成因,都让这些学生表现出不正常或让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柔性德育就是要求从理解学生入手,根据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和行为养成情况,强调用爱心、责任心作为工作动力,讲究方法,着眼效果,春风化雨,让学生感到愉快、受用。而不是板着面孔训人、生硬说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以学校教育为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合力推进,无论哪个方面出现空白,都极易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构,有着明确的办学目的、良好的教育环境、周密的教育计划、健全的规章制度,有经验丰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工作者,并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凝聚力、号召力,因此在教育合力中应该起主导作用。

“以讲究方法为主。”主张从情感和心灵方面入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真正让学生感知于心、见之于行。学校积极创设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构建师生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在民主、友好的和谐环境中,实现德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认可学生形形的发展状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容忍,建立长幼、朋友、亲人般的“亲师信道”关系。

“以针对性个别教育为主。”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会造成学生个性有别。同一种模式不可能适应所有时段、所有学生的需求,苍白的说教也令学生厌烦。针对学生个体特有的某一种或几种现象“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可以促进交流互动,能让学生欣然接受。

三、提高德育实效,需要不断丰富德育指导思想

德育决定着学生人生的走向,德育的成败关系着教育的成败,但学生德育又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作。为了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学校还提出了“学生为本,立德树人,一专多能,上岗就业”的办学思想和“办学以人为本,学习以用为本,做人以德为本”的德育指导思想。这些思想要求德育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在德育策略和德育思路统筹下,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大处着眼,从文明礼貌、日常行为规范的小处着手,依托各种活动载体,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有实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这一要求既坚持德育的高起点,又使德育工作有了抓手。经过长期推进,有效加强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坚定了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学校、热爱专业的信念和信心,培养了学生的文明行为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了学生行为养成的自觉性,学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

在具体工作中,为了避免不适应、影响实效性,德育指导思想还会随德育工作重心调整而不断充实和丰富。扎兰屯林业学校将在既定的德育思路和德育策略下,逐渐构建德育评价体系,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追求德育工作效率最大化,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四、提高德育实效,需要多样化的德育方法

“怎样培养人”也是德育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2008年以来,扎兰屯林业学校注重探索与创新,探索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其中学校倡导的“载体教育”和“德育分解”思想已日渐成熟。

注重适合学生年龄的载体教育,可使德育工作别开生面、生动活泼。2008年以来,扎兰屯林业学校大力扶持集邮协会、文学沙龙、园林绿化管护小组、书法协会开展活动,先后组建合唱队、舞蹈队、军乐队、管乐队及排球、篮球、乒乓球、轮滑、礼仪、数学、测绘、森培、计算机、汽车技能、铁艺、病虫害防治等课外兴趣小组。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兴趣小组,各兴趣小组都有指导教师,每周集中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体验,振奋精神,感悟道理,修正行为习惯,从中受到教育、得到转化。学校重视开辟德育载体平台,从小事抓起,靠活动落实。四年以来,先后通过利用晚自习播放爱国主义和传统美德专题片,在全校组织开展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论语》系列教育活动,集中召开德育教育大会、时事报告讲座、法制教育讲座、优秀毕业生报告会,开展生命教育、节约教育现场教育活动,针对违纪学生举办纪律教育培训班,根据德育需要举办主题班会、文明礼仪培训、演讲比赛、校园风光摄影展览、军事训练、跑操比赛、参观校史展览和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览等进行德育渗透,同时也通过开展“文明标兵”评选、“校园十种不道德行为”列举等活动教育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引导学生自觉加强德育建设。以生动有趣的活动为载体,把德育目标化解成了具体可感的实效手段,突出了德育方法的新颖性、形象性、时代性、参与性、民主性、启发性和审美性,深受学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