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例6篇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1

【关键词】生物教学;导学案;设计;使用;探究;尝试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按照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新教育的有关理论,把课堂还给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一种主动的知识建构的过程。高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就是要把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善于探究,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当老师的应该做些什么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就应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谈几点体会。

实施导学案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手段,导学案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纽带。而导学案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本节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应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导学案是否设计的科学?设计的是否合理?设计的是否规范等问题都很关键,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是衡量导学案在高效课堂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是不是明显。在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生物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做了一点自己的探究与尝试。

一、生物导学案设计的几个基本原则

1.导学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顾自己在讲台根据自己的教案设计进行教学,没有顾及学生听课的效果。教学的结果可想而知。教师的一堂课教学只是为了按照预先的教学设计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教案上设计的就要一一讲出所备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接受知识的效果不考虑,所以教学效果非常一般。

面对低效的的生物教学,我们要抓住以生为本这个关键。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充分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的活动、思维,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究,才能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自主探索,激发学生思维。这样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才会由过去那种被动的学,转变为现在主动学。

2.导学案要注重内容的贴近性

导学案是“导”与“学”与“案”的三者统一,是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导”指的是教师的指导;“学”是学生的学习;“案”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也是学生学习的教学思维引导模式。导学案不是简单的课本内容加上教学方法的简单相加。在导学案模式下,主要是考虑学生的学的主体,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导学案的设计内容和思路要贴近教材的新理念,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贴近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3.导学案编写上要体现梯度性

如何让每位学生的学习都得到飞跃呢?要想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是务必要清楚每个版块知识设计与处理的梯度。在我编写导学案的实践中,我加强了版块内容的精巧设计,有效的防止了教与学的分离状态。我的做法是:一是教学要循序渐进。二是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模式。三是导学案中所选习题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因地制宜,因生而异。

二、生物导学案在课堂的使用艺术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教授罗增儒和美国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都说过下面的意思:教学中师生互相合作,共同协调,才能激发课堂的能量与活力,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生物课教学中实施导学案教学,我是这样做的:

运用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模式的出现体现了教学的新教法,导学案的运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有着显著的教学效果,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也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运用导学案能否激活现在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成为运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例如,在教学《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其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大致是这样的。

第一步:自主学习

课前引入:在上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先讲一个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紧接着给学生自学导学案,自学内容――学习目标――问题思考。

首先是明确学习目标:运用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知识阐明孟德尔规律的实质,尝试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解释基因位于染色体上。通过学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

第二步:合作探究

学生有了自学的基础,通过课前检测――课堂探究等教学环节,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这时候教师要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本着重点突出,突破难点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掌握相关的生物知识。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解决,讲深讲透。

第三步: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中的练习设计应突出层次性,要有启发性,问题的设计要让优秀生从中尝到挑战激情;让普通的学生从中得到激励;让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所有的学生都从中得到一定的收获。

导学案在设计上要体现学生主体性。如何衡量导学案是否做到了这一点,学生就是检验的试金石。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当老师讲解教学内容,老师点拨指导,师生互动,很好的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教学即科学,教学是艺术。在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做实做强导学案,积极改变教法,有效转换角色,我想生物课堂一定会焕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胡凯莉.试析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23

[2]郑毅飞.提高生物课堂有效性教学的策略浅探[J].成功(教育),2012.24

[3]王绎龙.生物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学生物,2010(2):33~35

[4]张凯丽.生物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2

一、教材教法分析和处理

“生长素的发现”一节通过介绍达尔文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情况,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后面讲述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应用及其他植物激素的基础。这些内容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是高中生物第四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掌握生长素发现和植物向光性原理的知识;初步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探究和运用Internet等途径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把自己的观点传递给别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的兴趣和献身生命科学研究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发现和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和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在正式上课前三周布置学生展开一系列探究实验。实验可以是科学家已做过的,如植物的向光性实验、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的实验,也可以是课文中未设计而由学生设计的实验,如怎样证明生长和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怎样证明植物背光面生长速度比向光面生长快等。具体过程是: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5个小组,诱导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组织学生热烈讨论,提出假设,往往不同组的同学提出的假设截然不同甚至相反,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设计出验证自己假设的实验。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设计出各种实验,并大胆提出预期结果,结果究竟如何,教师还要指导学生亲自实验,通过他们的亲自实验、观察和分析,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课堂上采用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引导学生利用网页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其间穿插组间交流和全班讲授,在同伴和教师的合作、帮助下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二、教学过程

包括以下5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探索指导,独立参与 组织交往,合作参与 精讲精疑,深入参与 应用创新,拓展参与。

创设情境,激发参与: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

1. 课前教师利用FRONTPAGE2000制作网页,展示学习提纲和要求,并提供生动

直观的材料,给学生构建一个信息丰富的学习环境和工具,为学生进行自由探索,主动建构创设了情境。

2. 学生根据学习提纲和要求,查阅资料,进行实验设计并相互交流,找出可行性

方案,培养了探究和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创设了情境。

3.课堂上,教师根据奥苏贝尔的概念同化理论,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植物向性运动的例子,巧妙导入,激起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植物为什么会产生向性运动的欲望,引出对“生长素的发现”一节的探究。

探索指导,独立参与:

5个小组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个探究实验为本小组的重点学习内容,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按照可行性方案实施操作;教师组织、指导、调控小组学习,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提示学生注意:定期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课外完成)。

组织交往,合作参与:

课堂上,每个小组通过录像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观察结果并推导出结论。在交流与参与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了教学目标。

精讲精疑,深入参与:

这一步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小组学习反馈,作评价式、解疑式、引申式或小结式精讲,师生进行有深度的问题交流,学生在更高的学习程度上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参与,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

应用创新,拓展参与:

提供课堂检测,获取反馈信息。同时为使学生更进一步地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教师设计了课后练习 设计实验方案(提供必要的材料和仪器),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项活动中。

课堂教学在以合作为基础的热烈气氛中结束。

三、反思与讨论

1. 什么样的教学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

“生物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这是我听完这堂观摩课后,部分老师的反映。是的,

以往的课堂教学,由于我们总是担心知识点的教学授不完。而不敢放手让学生唱主角,教师的“一言堂”代替了学生主动地学,学生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师一改以往单纯地传授 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地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在这样的课堂上,师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从师生们的表情上我们不难察觉,师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而且还感受到了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感受到了生命的价值所在。如果说: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意向,唤醒学生的学习需要;⑵能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 高于学生已有水平而又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⑶能提示或展示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⑷能采用便于学生理解的、最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是评判一堂好课的标准,无疑“生长素的发现”这堂课是一堂好课,是有效的课堂教学。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学生蕴含着非凡的创造潜能。

2. 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必须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

学生的创造潜能不能自发转变为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要形成学生的创造

意识、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需要教师不断地创设条件,否则学生的创造力有可能被扼杀。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没有主体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可能是一句空话,可以说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挑战。

3. 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如何交流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3

关键词:优化教学;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的优化是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如今的学生,学习任务繁重,所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想使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真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就应该从优化课堂教学这个角度着手来提高课堂效率,来推进新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即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而这些优化最终都要通过优化的教学案这个载体来落实。

近年来,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进行了“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对通过“教学案一体化”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以及如何设计出优化的一体化教学案有一定的体会。所谓“教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和调控下,以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合二为一的“教学案”为课堂教学辅助材料,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探究、考点示例、巩固训练和学后反思等环节,解决优化课堂教学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教学案一体化”是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好载体

1.教学案一体化的认识

教案: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主要从教师角度考虑,重点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学案:由教师执笔编写的供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后巩固学习用的书面的文字材料,同时也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重点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案一体化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既要设计教师的教学活动,又要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侧重于内容上的一体,即教师的“教”围绕学生的“学”这一主体而进行设计,使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环节落实得更扎实、有效。在教学活动的准备与实施过程中立足于使“教”与“学”有机地融为一体。.

2.教学案一体化的优点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一体化教学案有导学的功能,学生通过积极的自主学习,解决了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实现先学后教;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体化教学案有笔记的功能,节省了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间,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深入理解上,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就可以把知识充分“消化吸收”,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一体化教学案使教师真正起到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作用,发挥了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作用。

二、如何设计出优化的一体化教学案

教学案一体化是直接面向学生的学习资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载体,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重要依据,教学案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课堂效益的高低,因此要科学、精心地设计。

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研透考试大纲,体现新课标要求、考纲要求。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高于教材,善于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或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使知识得到延伸与拓展。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方法,体现出学法、教法。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既重视教的过程,又重视学的过程,将可以解决的基础知识交由学生自主解决,而将课堂的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能力上。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对新课来说,主要偏重于科学素养的培养,兼顾高考的要求。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要体现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手段,合理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幻灯投影、实物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教学案一体化的设计流程栏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对本节课学习内容(教材)的自学,参照教学案,采用填充的形式将自学获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进行梳理,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探究】课堂探究是课堂主干知识的学习环节,是建立“教师―学生”“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多向交流教学活动的体现,内容包括概念解析、问题讨论、实验演示、规律总结、学法指导等,要通过设计一些针对性问题或学习情境来实现。问题的设计要讲究实效,适合学生积极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也就是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要从易到难,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要求。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启发性,使之有思考的余地,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考点示例】学生要学好物理,须跨过基础知识与知识应用两个台阶。对于前者,学生是不难掌握的;对于后者,要通过例题教学来达成教学目标,因此课堂例题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手段,是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课堂例题教学,优化课堂例题教学,促进教与学质量的提升。设计例题要考虑到:题目不宜太难,以便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题目既能运用常规的、最基本的公式解决,又能充分发挥一题多解的功能,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不拘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题目要有利于本节或本章主干知识的归纳总结,对解决大部分问题的方法有一定的代表性。

【巩固训练】物理习题有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规律的作用;有活化物理知识,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作用;有教学效果信息反馈的作用。学习物理离不开物理习题的讲练,要使物理习题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就需要正确认识习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把握好习题讲练的时间、数量和难度,并不断改革物理习题的内容与形式,以使物理习题的讲练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程目标的需要。课堂反馈5题,选自课本习题和精选课外习题,这些题目涵盖主要教学目标,难度就会由小到大,中档题为主,便于学生当堂巩固。课外练习3题,主要是综合能力题,与高考题难度相当。高考复习课的习题8题,则主要偏重于能力的训练和高考的模拟。

【学后反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学后反思对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学生反思:让学生记录通过课堂学习后的一些自我思考,也可提出学习疑问。总结学习反思,可以使学生通过积极独立的思考,使知识进一步概括化、系统化,实现知识学习的及时反馈,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更牢固地记忆知识和灵活运用知识。教师反思:回顾、总结这一节课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反思能及时对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认真而全面的分析、总结、判别,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这样既可以起到备忘录的作用,又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参考文献:

[1]查有梁,等.物理教学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06.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4

关键词:生物课堂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优良,教与学如鱼得水,相得益彰,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其乐融融;教师传道功成事半功倍。教学设计属于教师教学的基本技能,一堂课的成败在此一举,如何提升设计技巧,进行教学设计呢?

一、了解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差别

教案(Lesson plans)属于教学文书,具备很强的计划性,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则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的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一)理念不同

传统的教案强调教学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教学设计强调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要求不同

以前的教案强调教学的目的性,要求不能超纲、偏纲,以前上课时也常听教师说这道题超纲了等。这种教案限定了教师创造发挥的余地,设定了学生学习的上限。

现在的教学设计则不同,它没有限定上限,教师有了较大的创造发挥的余地,它设定了学习的下限,要求学生具有某些基础知识。

(三)二者的教学分析内容不同

传统的教案更关注如何“教”的问题,侧重教教材,让学生掌握教材的知识点。而教学设计侧重“教什么”的问题,侧重用教材教。

(四)二者教学策略的差别

传统的教案强调知识的传授和记忆,而教学设计则强调学生技能的获得。

(五)二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不同

传统教案的教学过程注重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学生则是被动接受,不能体现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注重的是师生互动。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以前的教案与现在的教学设计从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动与调整。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来安排教学,注重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双重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更合适。

二、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一)前期分析

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包括这节课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有哪些教学内容,学生的情况等,这些内容我们都要提前做好准备。

1.教学目标的制定。制定教学目标就是要解决“我要去哪里”的问题。教学目标以三维教学目标的形式展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三维目标。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教学目标的表达为“通过……的学习能说出……”“通过……的学习能分析归纳……”而不能使用“使学生掌握……”等表达方式。“通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可测量、可评价的。如知道、归纳、列举、感受、参加等。这些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课标要求,体现实际,学生能够达成。同时制定目标尽量使用课标中要求的行为动词。

2.教学内容分析。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要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进行,要对本节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3.基本概念分析。设计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对本课概念与课标列出的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

4.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本节课有联系的知识了解多少,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学生的实际经验、能力,教师都要进行分析。及所谓的备学生,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使一堂课获得成功,就要对学生的情况分析透彻。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

前期分析准备好了,下面就进行教学过程的分析部分。制定教学过程,其中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学习方法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与媒体整合在一起。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先将这一节课的板书设计完成,再根据板书设计完成后面教学过程的设计。在一堂课的实际教学中,首先我们要设计如何导入新课。如,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知识和情况,运用这种方法导入增添新鲜感,从而使他们感到课堂活力。如在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一课,可以这样导入,菜市场或家庭中新鲜蔬菜放置一段时间后会萎蔫,我们怎样让它新鲜起来,学生会提出方法,喷水或将蔫了的菜放入清水中浸泡,这样教师就会以此为契机引出这堂课的教学。

还可运用问题探讨导入,这种方法可活跃学生的思维,如在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时,可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策略一,先吃鸡再吃玉米。策略二,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最后吃鸡。问题提出后,学生会热烈地争论,教师给出提示,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渐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切入了这堂课的教学。

故事导入,包括科学家的故事,包括本节课的小故事,这种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是很适应的。总之,教学引语,要起到凝神、起兴、点题三个作用。

成功导入新课,就开始这节课的学习了,即师生互动部分,如何来安排这节课的教学,我们运用哪些教学方法,选择哪种教学媒体来辅助教学,在教学中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都要提前做出安排。目前高中生物教学中比较适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及问答法)、实验法、演示法(常用的有实物直观,如活的生物标本;模相直观,如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电影和录像等,语言直观,语言与直观教具的配合,语言的形象话、讨论法(常用小组讨论法)、探究法(这是目前提倡的学习方法。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不过此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使授课教师感到时间紧迫,所以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应用)等,在这部分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要思考这么设计学生能否与教师形成互动,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方法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回应。教学设计完成后,我们要试行该设计方案,看是否适应所教学生。

三、试行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方案进行评价

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对每节课的教学设计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写出本节课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四、课堂教学设计的标准

(一)教学目标要制定合理

(二)教学结构合理

1.教学设计突出学生活动的时间。

2.教学设计要突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内容。

(1)设计学生积极动手的内容

(2)设计学生积极研讨的内容

(3)设计学生主动质疑的内容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导学案;运用

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使得物理教学必须做出相应调整。初中物理是学生和物理学的第一次接触,所以初中物理教学对学生以后学习物理将产生很大的影响。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成为其重要内容。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发展包括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广大教师必须慎重对待的一个问题。笔者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观点,并做出如下阐述,供广大教师借鉴。

一、什么是导学案

简单来说,导学案就是经过教师讨论和研究之后,集体制订出来的教学策略。导学案的制订要依靠教师集体的努力,同时以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为标准,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导学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能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主人翁地位。

二、如何编写导学案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在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应讲究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导学案的科学化,保证导学案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首先,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整体性。也就是说,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把它们划分成不同的类型。这样,既保证了导学案之间的连续性,又保证了每一份导学案的相对独立性;其次,在设计导学案时,教师要注意问题的设计。导学案应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和自习,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导学案,这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设计静电相关内容的导学案时,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请列举出生活中出现的静电情况。”然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让学生描述一下静电现象。这样一来,课堂教学氛围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涨。此外,在设计问题时,教师也要注意问题的时效性,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导学案中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置问题。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思想还有学习技巧等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以个性化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三、导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运用导学案,可以进一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导学案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导学案是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总结和部分教学内容的细致分析;其次,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的个体情况,然后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共性调整导学案的设置,在不断的调整中力求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第三,导学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和学习效率,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的情况进一步调整教学方法;最后,导学案会罗列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帮助学生学习,同时还会详细地说明每一个内容的具体要求,以便于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确保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普通知识点。

四、结束语

导学案的使用对初中物理教学能够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当前导学案的使用还有尚待提高的地方,但是笔者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发挥导学案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窦伟泉.学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设计与实施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生物教学设计教案范文6

高中物理教学方案问题以问题为中心,指的是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整个课堂活动都是以“问题”为线索和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一方面,教师以一连串的问题来组织教学活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来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来组织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且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

一、实施教学方案设计的重要意义

(一)保障课堂教学科学化的需要

教师在教学方案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深入分析教学工作中的各项问题,且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解决问题的措施,让教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实践,保障课堂教学环节的科学、合理,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的需要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教学方案设计,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教师在此基础上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则逐渐转变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三)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思考和反思,然后运用相应的方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举例

(一)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在这一节中,教学目标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②掌握角速度、线速度的相关知识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③了解频率、周期的涵义;④清楚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二)明确教学重难点

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相关物理量;②线速度、角速度、频率、周期之间的相互转化方法;③孤独单位的推导。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帮助学生掌握这一节的相关知识。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教学导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提出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章节内容的思考和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生活实际,引发学生思考,比如提出以下问题:①同学上学中,步行、坐公交、骑自行车这三种方式中,哪一种最快?②我们通查个所讲的快慢中,主要指的是“速度”,那么比较的是什么速度?③提到圆周运动,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想到的主要是轮子(为讲解圆周运动的概念埋下伏笔),那如果是两个人同时骑自行车,怎样比较他们速度的快慢?

第二,新课教学。完成新课导入后,教师就可以直接进入新课教学的环节。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比如在定义圆周运动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其定义,可以设置问题:怎样度量质点做圆周运动的速度?然后让学生利用相关的物品,比如圆规等,对圆周运动进行模拟,同时注意观察圆周运动的过程,让学生了解线速度和角速度等概念。

第三,课堂总结。根据以上教学环节实施,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同时让学生自由发问,提出其中不理解的地方,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最后教师再做出补充,帮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

三、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的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一味重视“灌输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因此,最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整个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从而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个性的差异等因素,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而有效激发学生高中物理课程学生的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多媒体教学法

比如在“圆周运动”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当教师提问步行、坐公交车、骑自行车三种方式来上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丰富的图文信息、多样化的视频资料等,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出来,从而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教学效果。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教学方案设计环节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保障教学时间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先在组内展开讨论,然后让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陈述相关的观点。此外,在实验课环节中,有些实验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此时同样需要教师将学生分组完成,从而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注意问题的启发性

在以问题为中心的现代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方案设计中,教师设置问题时,必须要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启发性,当问题提出后,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这样才能保障以问题为中心的方案设计的实施效果。此外,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一方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问题受挫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样的问题还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物理现象,认识到书本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将书本知识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实施教学方案设计,是保障课堂教学科学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需要。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保障教学方案的有效实施,教师必须要转变教学观念,并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保障问题具有良好的启发性,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南杰.基于问题解决理论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