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例6篇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1

加强价格监测

一是开展蔬菜价格监测。去年初,针对蔬菜价格上涨过快状况,及时启动了蔬菜价格周监测,秋菜上市期间,又启动了地产秋菜价格周监测,对指导蔬菜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开展新粮上市价格周监测及走势分析。自新粮上市以来,对新粮玉米、水稻、大豆价格开展周监测,从去年11月份至今年4月末共形成监测报告24期。三是适时撰写市场分析预警报告。

开展专项调查和市场监测

一是开展备春耕期间生产资料专项调查。去年3月1日至4月25日开展了生产资料专项调查。二是开展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成本及效益专项调查。去年秋,对农安等4个基点县玉米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形成分析报告后及时上报了省政府。去年末,又对全省15个基点调查县的玉米、水稻和大豆生产成本及收益情况进行了调查。

完成常规统计分析及信息报送工作

一是按照农业部的要求,按时完成农业基点调查报表、物价月报、统计年报、成本信息报送等工作。二是对全省农业综合统计工作进行调研,对三年来全省农业综合统计工作的开展和改革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总结,对全省市场信息机构和设置情况进行了全面统计摸底并将结果及时上报农业部。三是根据农业部基点调查县定期的物价网报,每月编写两期《市场信息简讯》。四是及时召开有关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并落实全国农业统计等相关会议精神。

做好蔬菜价格采集

一是按照部里要求和吉林省蔬菜产业的布局状况,选定10个调查县,每个调查县选出10户调查点作为价格采集点,明确上报品种和上报时间。二是组织召开县级调查员培训班,就如何选点、确定品种等有关采集工作进行全面培训。三是积极与省财政沟通协调,争取工作经费,确保蔬菜价格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提高分析人员的业务素质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2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疫情影响导致发生突发事件情况下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有效预防并及时消除因疫情引发的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维护社会稳定。成立县疫情防控生活必需品供应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协调有关事项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当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应急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启动本应急预案。

组长:

成员: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负责生活必需品供应工作,做好粮食、食用油、蔬菜等商品的市场调控工作,加强生活必需品市场运行监测。

协助发改部门负责生活必需品价格监测和预警,加强价格监督管理,开展市场价格检查,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必要时按上级的要求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紧急措施,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协助农业农村局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应急农产品、畜产品的供应,并负责质量安全监管工作。

各商超负责协助卫健局组织处理食品污染及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和医疗救治,并负责对食品流通及生产经营的卫生监督管理。

负责协助市监局做好流通领域的商品质量监督和检测、流通领域生活必需品的计量监督管理、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努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加强市场监测

逐步建立和完善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监测体系。为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市场异常波动,对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监测实施信息报送制度,检测范围和报送时间由商务部门确定。发改部门要深入当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综合超市和其他商品销售场所,现场检查生活必需品价格,供应变化情况。

(一)建立市场监测日报告制度

利用已建立的市场监测网络,对全县重点商贸企业和农贸市场的市场供应、价格、库存量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实行日报告制度。重点监测蔬菜、米、面、油、猪肉、水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的购、销、存、价的变化情况。

(二)建立预警机制

疫情期间,监测的蔬菜、肉类、禽蛋、米面油、水果等主要生活必需品价格连续3日发生异常变化,立即提出预警,向县政府报告,向有关部门通报,同时启动相关应急措施,尽快平息市场波动。

(三)建立疫情监控制度

秋冬疫情防控期间,要按照党中央、省、市疫情防控精神,从即日起至疫情结束对大型商超不间断的开展疫情防控检查工作,发现可疑情况立即向政府报告,不得延误。

三、主要应急企业职责

(一)蔬菜批发市场。负责协调指导蔬菜批发企业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购进和储备,储备量不得少于3-5天150吨。蔬菜批发企业每天需及时向县商务局、发改局上报蔬菜供应、储备、价格异常波动情况。

(二)各大型超市。负责协调指导各商超对蔬菜水果、米、油、挂面、方便面等品种的供应及储备。蔬菜水果储备3-5天量不低于100吨,粮油储备储备量不低于7天300吨。各商超需及时向商务局、发改局上报库存储备、价格波动等异常情况。

(三)生活必需品批发企业。负责协调指导粮油批发企业负责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储备,储备量不低于3天300吨。负责协调指导猪肉、牛肉、鸡蛋、禽类等生活必需品物资储备,储备量不低于50吨。

四、保障措施

(一)依托蔬菜批发市场、繁华超市、康乐超市、双杰超市等重点商贸企业和农贸市场,建立县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供应系统。

(二)督促市场业主加强山东、辽宁、省内等产地及本地生活必需品供应商紧密联系,掌握实时信息,扩大采购渠道。加大我县生活必需品储备力度,确保稳定市场供应。

(三)应急领导小组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到人员到位、责任明确、措施落实。

(四)组织全县商超承担生活必需品市场应急监测网点。

(五)疫情结束前,全天候启动县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制度,将生活必需品每日价格、上市量、供应量和储备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全县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动情况。

(六)加强宣传力度,稳定市场预期,防止出现抢购现象发生。如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及时协调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市场供求状况,消除消费者心理恐慌,正确引导消费。

五、应急处理程序

如市场出现异常波动,依次采取以下措施:

(一)针对市场供应紧张的品种,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定点生产企业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及时向定点批发零售企业投放,并积极协调解决运输车辆。

(二)生活必需品货源不足时,或某种生活必需品市场需求量较大,本地生产能力一时难以满足时,积极组织定点采购企业利用已建立的购销渠道,从省内或外省产区紧急调入,投放市场,弥补本地货源不足。

(三)组织定点销售企业建立通畅的购销渠道,并多方联系货源,按市价敞开供应,必要时可限量,充分发挥政府调控市场、保障市场供应、平抑市场物价的作用。

(四)当出现市场波动时,要组织各成员相关部门和定点企业加强协作,及时组织商品货源,搞好商品调运、监测等相关工作。

(五)当疫情灾害对居民收入和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时,根据生活必需品需求状况,提出商品订单,纳入政府采购计划,通过定点采购企业组织货源,满足居民生活需要。

(六)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立足本地难以保证市场供应时,要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争取国家支持,向我县投放国家储备商品,或协助调运货源。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3

正如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许世卫所说,自2014年首届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召开以来,农业展望报告已成为创新现代农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农业展望’不再陌生”。

许世卫介绍,与前几届不同,本届展望报告呈现出几个特点。首先,报告体现了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减玉米、增大豆、提牛奶、稳口粮初见成效;其次,报告体现了农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特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第三,本次报告体现了现代分析技术的支撑力量,充分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China Agricultural Monitoring and Early-warning System,CAMES)。CAMES系统涵盖11大类农产品,应用经济学、农学、气象学及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实现生物学机理和经济学机制融合,为本次展望报告的出炉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回顾“2016”

2016年,中国农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优的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报告显示,主要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6亿吨以上,棉油糖、肉蛋奶、水产品、果菜茶供应充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积极成效,“镰刀弯”等非优势区域玉米种植面积明显调减,大豆种植面积恢复性增长,粮豆轮作和粮改饲试点范围扩大,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持续推进,渔业养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农产品消费总量稳步增加,口粮消费基本稳定,玉米加工消费逐步回暖,食用植物油消费增速放缓,肉类、水产品消费结构持续升级,蔬菜、水果小幅增长。农产品贸易仍呈净进口局面但品种间走势分化,玉米及替代品、棉花、糖料等农产品进口大幅下降,猪肉等畜产品进口继续较快增长,蔬菜、水果、水产品等优势品种出口稳定增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进一步加大,玉米价格回归市场、跌幅较大,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价格回升,猪肉价格先涨后跌、均价高于上年,蔬菜价格高位运行,水果优质优价特征明显。

展望“2017”

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线,农业结构将以市场为导向持续优化调整,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有望继续增加,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将得以缓解。

报告预测,粮食产能保持稳定、结构不断优化,水稻、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8亿亩以上,优质稻谷、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面积预计调减1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预计调增900万亩,棉花、糖料种植将有所恢复;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生猪区域布局优化、生产基本稳定,牛羊肉增速较快,奶类产量恢复性增长;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保护力度加大,水产品产量将小幅调减。农产品消费总量将继续刚性增长,玉米加工消费增长超过10%;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多层次、高质量、品牌化需求特征进一步显现。农产品进口格局继续分化,谷物、棉花、大豆等进口增长空间不大,但猪肉等畜产品进口仍将保持较快增速。随着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产品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的特征更加明显,稻谷、小麦价格稳中偏弱,玉米价格触底企稳,大豆价格有一定下行压力,蔬菜价格水平低于上年,猪肉价格稳中有降,水产品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预测未来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趋势

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农业发展将保持稳健态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逐步化解,粮食由阶段性供大于求向基本平衡格局转变。

重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未来10年,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和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条件下,主要农产品产量继续稳中有升,粮食、蔬菜、禽蛋、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0.5%-1%,水果、肉类和奶制品产量年均增速1.2%-2.0%。

农产品供给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趋于合理。稻谷、小麦产量保持基本稳定,产品结构持续升级;玉米种植面积到2020年将调减至5.13亿亩,比2015年减少约6000万亩,高库存压力明显缓解,玉米供需实现基本平衡;2026年大豆种植面积将恢复到1.41亿亩,比2015年增加约4300万亩;“菜篮子”产品区域布局结构继续调整,畜产品生产向粮食主产区转移,奶类和蔬菜生产进一步向优势区域集中;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单产水平等核心指标将显著提高,2026年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单产分别比2016年提高29千克/亩、12千克/亩、27千克/亩、20千克/亩。

农产品消费持续增长,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未来10年,大米、小麦消费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0.5%和0.7%,玉米消费总量继续较快增长,年均增速2.8%;城乡居民对水果、肉类、奶制品、水产品等的消费需求保持较快增长,2026年人均食用消费量将分别达到102千克、56千克、40千克、23千克,比2016年增长12%、36%、23%、20%;农产品加工消费需求增长较快,2026年中国蔬菜加工消费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16%左右,水果为15%,肉类为17%,禽蛋为16%,水产品为36%。

农产品贸易保持健康l展,农业国际竞争力有望增强。展望期间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活跃,蔬菜、水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保持小幅增长态势,并继续呈贸易顺差格局。随着国内外价差趋于合理,农产品进口基本稳定。受国产大豆生产恢复较快、食用油消费增长趋稳等因素影响,未来10年中国大豆进口增速明显放缓,2026年大豆进口量将达到9600万吨左右。

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市场价格总体温和上涨。随着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改革完善,稻谷、小麦市场价格在展望前期将稳中有降,后期受成本推动稳中趋升,优质口粮品种的价格可能持续走高;玉米、大豆、棉花、食糖价格与国际市场的联动性增强,市场波动风险加大;肉蛋奶、蔬菜、水果、水产品价格总体趋涨。

技术支撑大数据

在许世卫看来,今天的农业展望工作实际上也是近二三十年来农业信息分析技术、农业基础数据、专业队伍不断积累和发展的结果。系统全面的农业基础数据、先进的模型分析工具、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农业展望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

作为2017中国农业展望大会上的重要报告,2017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经历了全面分析2016年形势、开展模型计算形成数据分析预测结果、展望报告初稿形成、专家系统性会商等阶段才得以形成。

许世卫强调,全面、准确、及时地获取我国农业基础数据,是有效开展监测预警工作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农业有效调控的基础工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在支撑编写2017中国农业展望报告的过程中,采用海量基础数据、强大模型系统、专业分析团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展望。其中,基础数据库数据来源包括国家统计数据、实时监测数据、相关研究数据、相关网站数据、国际机构数据、专业机构调查数据等。

“有了基础数据后,接下来最关键的就是用CAMES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许世卫介绍,中国农产品监测预警模型系统(CAMES)是基于农产品供需均衡原理建立的大型智能分析预警系统,该模型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监测预警创新团队研建,是适合我国农产品定量监测、分析、预测、预警的模型系统。

CAMES模型系统以长时段历史大数据分析生成的气象类弹性系数群、投入类弹性系数群、管理弹性系数群为基础弹性系数,以生产、消费、价格、贸易、库存、成本类计量分析模型为核心预警方法,以实时性多场景条件选择和机器学习为关键分析预警构件,构建的具有实时性、全覆盖、长中短期分析、覆盖多种农产品的复杂分析系统。本模型为农产品供需市场分析预警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可以用于预测未来中国各地区(全国、分省、分县)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消费、价格等市场情况和模拟分析政策措施对中国农产品供需市场的影响,可为中国农产品生产、经营、市场、管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4

这是一个血淋淋的令人心痛的事件。在这位菜农自杀的同时,其他地方的菜农日子也并不好过。在上海市金山区的蔬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片地的卷心菜由于滞销还没有采摘。而浙江余姚的榨菜、慈溪的雪菜,河南中牟的芹菜也都出现了严重的滞销。这种情况不仅给菜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很可能会导致未来蔬菜种植面积的减少,为新一轮菜价上涨埋下伏笔。

这一边,我们正在感叹着“菜贱伤农”,菜农成了价格下跌的牺牲品;而另一边,则是“菜贵伤民”,市民并没有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菜价下降。于是,市场上出现了菜农市民“两头诉苦”、流通商却“中间喊冤”的怪现象。

菜价下跌,从菜农到菜贩都说没赚到钱,那钱到底被谁赚了?从田间到餐桌,我们逐一追踪蔬菜的流通过程发现,蔬菜高额的进场费系推高菜价的元凶之一。

中国式的进场费

其实,很多中国制造的商品,在国外市场相当便宜,而国内消费者却享受不到这样的价格,这是为什么?据调查发现,进场费――这个中国式的“商业怪胎”成为物价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因素。

进场费一方面不断侵占生产商的合理利润,另一方面又大肆盘剥消费者的腰包,它的危害已不容忽视。

比如一袋锅巴,在超市售价3元,经销商告诉记者,这袋锅巴的出厂价只有1块2,经销商运输经销拿走了6毛,超市赚走剩下的1块2。超市除了 “前台毛利”,还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取“后台毛利”。

北京一家经销公司的经理给超市供货已有十年,他向记者解释,表面上看来,超市以2.55元买进锅巴,以3元零售价卖出,似乎只赚了4毛五分钱,但其实,这只是超市的“前台毛利”,还有一部分被称为“后台毛利”的利润,就是超市通过进场费、返点等各种方式从供货商的手中赚钱。各个超市收取的进场费名目繁多,包括开户费、节庆费、新店开张费、老店装修费、新品费、条码费、合同续签费、海报费、堆头费、信息共享费、促销员管理费、咨询费、促销服务费等十几种。

据专业人员测评,有的超市费用达到了40%~45%。也就是说某种产品的进价,超市要加价40%卖给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超市不仅要收取高额的进场费和高比例的返点费,而且还对经销商规定了销售任务。即便卖场规定的任务完不成,经销商也依然要按销售任务的数额来交费用。

同样道理,我们不难看出从批发市场到超市,蔬菜价格会成倍地上涨,这其中就有高额进场费在作祟。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一种蔬菜进驻超市的话,都会缴纳不菲的进场费,同时,超市还会根据蔬菜的销售总额,按照一定比例提取佣金,也就是扣点。

记者了解到,一般大型超市的进场费都在10万元左右,近两年逐年上升,加上海报费、条码费及其他管理性收费,每年的费用超过20万元。此外,进场超市做销售还有另外一笔费用,就是在超市促销的时候一般超市和厂商都要让出30%的利润。

进场费再加上销售返点,还没上柜台,蔬菜无形中就已背上了沉重的成本负担。在一家超市,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超市菜虽贵,但刨除员工工资、车费赚不了多少。“最少要(比批发价)贵两块钱才有得赚。”这位工作人员说。

降低25%的成本

而超市征收高额进场费的事件被曝光后,一直备受关注。对此,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表示,进场费的问题是中国零售行业、百货行业持续存在的一个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它的合理性,它是市场化进程中的一个现象。从2006、2007年开始,商务部已经注意到这个现象,并按照市场经济框架,在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零供双方市场行为中做出了努力。

姚坚说:“我们委托商业联合会和连锁经营协会对这项政策进行有关调研,听取行业意见。这项政策关乎零售商和供应商双方行为,也关系到政府以什么视角切入管理市场,我们目前还在征求各方意见,但确实注意到这个现象对于市场价格,特别是对服装、百货等商品市场价格的影响。”

据了解,商务部近日再度发出通知,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其中规定大白菜、圆白菜、油菜等进入大型批发市场将免收进场费,超市和大型批发市场将设立“卖难”蔬菜专区。

依据通知,商务部将建立救助机制解决蔬菜“卖难”问题,一方面将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大型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积极购销“卖难”蔬菜,尤其是“农超对接”的试点企业要把采购价格维持在合理水平;另一方面将在“农超对接”试点大型连锁超市、“双百市场工程”等财政支持的大型批发市场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柜和专区,尤其是大型批发市场要减免“卖难”蔬菜场地费。同时,还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 “卖难”蔬菜。

与此相应,北京市为缓解菜贱伤农,菜贵伤民问题,从4月25日起至5月15日止,对大白菜、圆白菜、芹菜这三个品种免收进场费,此举降低了25%的成本。

北京新发地双桥市场一位分析人员介绍,蔬菜从田间地头到老百姓的餐桌大约要经历5个过程,这5个过程要经历3个中间商环节。中间商的层层加价、流通成本的上升和流通中的损耗都使得蔬菜价格最终到消费者手中没有那么便宜。

针对以上的情况,减少流通环节成了降低菜价的关键。目前市场对滞销的蔬菜品种实施减免进场费,免收卫生费、管理费等相关费用,并减免露天交易车位费,使得蔬菜的成本降低25%左右。

于是,有人士指出,各地在出台直接干预菜价的政策上,应大幅降低蔬菜的进场费,只有真正减少流通环节的费用,让菜贩子赚到他们应该赚的钱,蔬菜流通的环节才能活起来。

只减免,难救命

流通成本高的确是个大问题。蔬菜从田间地头走到市民餐桌上,一道道“打秋风”地清算下来,低廉的菜价就坐上了“过山车”。比如降了个“进场费”,结果竟然是“此举可降低25%的成本” ――背后的隐喻,可谓尽在不言中。可问题是,现在降“进场费”就救得了蔬菜的命吗?

有分析人士指出,回答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对此轮“蔬菜之殇”有个大致的认识。今年蔬菜命途多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今春气候反常,前段时间南方偏冷北方温润,结果各地蔬菜同时上市,市场出现饱和;二是市场经济的盲目性使然,去年卖得好的菜,今年就有农民大量追种;三是散户农民在蔬菜批发环节缺乏议价能力,价格一路跌入谷底就成为必然。

一句话,蔬菜行情如此惨烈,根源在于缺乏统一、高效的信息引导系统―― 蔬菜种植面积、年产量,农民、经销商,甚至职能部门均无从知晓,农民种菜只能 “跟着感觉走”。

“进场费”的盘剥,只是行政顽疾,市场失控才是菜贱伤农的根本――我们的蔬菜统计信息基本上只看到价格,比如昨日今日蔬菜卖什么价,但这个价格对生产基本没有多大意义,因为价格出来的时候,蔬菜早就入市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妨看看美国的做法:比如这个月初,美国农业部农产品数据统计委员会公布了最新一期的春季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展望报告,这份报告覆盖约20个主要的蔬菜和水果品种,包括卷心菜、西红柿等的种植面积、单产和产量的预测数字。

这样的信息每年公布五次,任何人均可通过其官方网站免费获得上述报告。有如此完备的统一信息系统,农户种植安排就比较能“随行就市”。

显然,只是降“进场费”救不了蔬菜的命,问题的关键还是“农业产业化”的古老命题――类似蔬菜种植信息预警等如果能成为农业常态,蔬菜价格何以因供求关系而一头雾水?(编辑/王薇)

链接

商务部:提速“农超对接”关注蔬菜流通公益性

“菜贱伤农,菜贵伤民”,在平抑菜价后,解决“卖难”成了新的问题。针对蔬菜“卖难”问题,商务部一个月来连续下发通知,采取“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要求各地采取多项措施维护蔬菜市场稳定。

据商务部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把推进“农超对接”作为当前重大工作任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大中型城市生鲜农产品经超市销售比重翻一番,达到30%。

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还将与税务部门加强协作,加大农产品增值税抵扣政策落实力度,研究采取核定扣除农产品进项税等办法,落实抵扣政策。

此外,就备受诟病的蔬菜流通环节问题,商务部发言人姚坚近日在例行新闻会上回应称,“要进一步注重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流通的公益性特点”,“进一步加强对于蔬菜销售终端、蔬菜批发这些具有公益性场所的政府投入。”

姚坚表示,前一阶段部分品种出现的“卖菜难”问题是由多重原因复合而形成的,既包括天气原因造成的部分产品的集中上市,也包括种植面积由于2010年价格很高而持续扩大、产量大幅增加,也同时存在部分品种供过于求和部分品种短缺并存的现象。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稳定物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稳定当前市场价格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我市实际,对稳定物价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通过积极有效的调控监管措施,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稳定物价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物价问题关系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系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保持稳定。今年7月份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以农产品为主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较快,价格总水平逐月攀升,直接增加了居民生活支出,加重了人民群众负担。就我市而言,今年1-10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4%,同比上升3.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受蔬菜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8%;9月份和10月份食品类价格继续保持在高位运行,推动价格总水平持续走高,同比分别上涨了5.9%和6.2%,达到两年来最高点。从目前情况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仍处在高位,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和"菜篮子"价格下行压力很大,加之元旦、春节临近,确保节日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已成为我们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最近,国务院、省政府相继下发了《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11月27日,省政府又召开了稳定物价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为我们做好当前稳定价格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李建华、市长康军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蔬菜市场、贮备企业进行专题调研,就加强蔬菜生产供应特别是稳定市场价格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11月19日,市政府召开第11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讨论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工作方案》,要求全市各级清醒认识当前价格上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把保持价格稳定、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大事来抓,采取积极措施,切实保障我市蔬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11月28日下午,市政府又召开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并提出了我市贯彻落实国务院16条和省政府54号文件的具体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充分说明国家和省市对稳定当前市场价格、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决心和力度。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统一到国务院、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准确把握当前价格形势,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综合施策、重点治理、保障民生、稳定预期"的原则,建立工作协调机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要把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来抓,服从全局,统筹兼顾,全面部署,扎实工作,努力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宏观价格环境。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扎实做好保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工作

针对当前市场价格形势,结合我市实际,要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一是加大蔬菜生产力度。要全面贯彻"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强冬季蔬菜生产田间管理,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和储备,努力提高蔬菜的综合自给能力。市财政年内安排1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专门用于支持重点蔬菜生产县(市、区)开展大棚蔬菜的秋延后生产和日光温室反季节种植。要积极规划好明年和"十二五"期间的蔬菜生产,加强专业蔬菜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百万亩高效蔬菜及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二是抓好粮食生产。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负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耕地保有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生产、市场供应、地方储备、商业库存保有量、价格稳定等工作的指导。要认真抓好肉蛋奶、水产品的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继续落实好对生猪、奶业等发展的扶持政策,保证各类农产品及时供应、不断档、不脱销。三是努力保持化肥生产和价格稳定。农牧、供销部门要加大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的调运、储备,保证市场供应充足,确保今冬明春农业生产需要。

(二)努力保障市场供应。一是充分发挥政策性粮油对调剂余缺、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作用。各级粮食、供销、商务等部门要在当地主要市场建立平价粮油直销点,鼓励农民和专业合作社在集贸市场、居民小区和不影响市容交通的路段设立蔬菜直销点,直接面对消费者零售。肃州区政府要会同市商务、规划等部门,根据目前城区蔬菜市场设置情况,尽快研究拿出蔬菜市场的规划方案和蔬菜直销点设置意见报市政府研究。要利用已建立的交易平台,加大对紧缺的居民生活必需品的货源组织力度,做好产销衔接,尽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成本,抑制粮油、蔬菜、牛羊肉等价格过快上涨,必要时对大宗蔬菜经营企业采取扶持政策,协调组织好市场供应问题。二是全面落实农副产品的"绿色通道"政策。要加大鲜活农产品的调运,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全部免收通行费。三是认真做好煤电油气运的协调调运工作。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加大煤炭的产销衔接,保障全市冬、春季生产生活用煤需要。要完善铁路运输协调机制,对关系市内市场价格稳定的粮食、蔬菜、肉蛋以及化肥、煤炭等重点物资,要积极主动与铁路部门联系协商,优先予以安排。

(三)建立完善储备调节制度。按照省上的要求,对没有完成粮油储备任务的县(市、区),有关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尽快督促落实到位。各县(市、区)要结合现有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蔬菜、果品等主要农副产品储备保鲜库建设的扶持力度,力争在短期内解决全市冬季蔬菜供应问题。要在建立和完善主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的前提下,认真研究制定动用现有储备,保障当前和元旦、春节市场供应和价格调节的具体措施办法。同时,要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市政府决定,市财政先拿出100万元启动设立价格调节基金。各县(市、区)也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建立价格调节基金的相关工作,以增强政府驾驭市场价格的能力与手段。

(四)认真落实补贴政策。市政府决定从11月1日起,对全市大专、中专、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按40%的资助面、每生每月20元标准发放临时伙食补助,暂时补贴3个月。具体由市财政局、市教育局负责尽快组织落实并快速发放到位。要进一步推进农校对接试点工作,积极组织农产品基地直供学校食堂的供应链模式,全面负责做好辖区内学校的食堂建立直供粮油蔬菜的机制。有关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和低收入者的生活保障标准与价格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确保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不因价格上涨而降低。

(五)切实强化价格监管。一是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居民用水、用电、用气等垄断性经营服务收费,对清理规范后的收费项目、标准要及时向社会公布。二是规范医疗服务价格。按照省上要求,年内再降低一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收费标准,以减轻患者负担。三是严格控制政府调价行为。除国家调价项目外,春节前各地一律不再出台新的政府调价措施。四是进一步完善价格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五是加强粮食市场监管。要全面完成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工作,规范粮食交易行为及电子交易程序,防止恶意串通,保证交易公开、公平、公正。六是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切实加大对农产品市场交易和群众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日常价格检查和元旦、春节市场价格大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造谣惑众、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串通涨价以及价格欺诈等违纪违法行为。要确保价格举报渠道畅通,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六)不断加强价格监测预警。一是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继续加大价格监测力度,坚持居民生活必需品及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日报告制度,监测情况要及时上报当地党委、政府参考。二是加强价格形势分析和预警工作。各级物价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可能引起价格异常波动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及时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原因,提出预警预报和调控建议。对出现的价格异常波动,要及时启动应急监测预案。三是完善价格信息制度。价格问题历来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敏感问题。为了统一信息口径,今后主要由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调查队共同做好我市的月度价格指数及价格形势分析预警工作,并对各县(市、区)月度价格指数工作给予督促和指导。

三、切实加强对价格工作的领导

一要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各部门要把加强价格调控监管、保障市场供应、稳定群众生活工作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一协调、多措并举,切实取得成效。主要领导要高度关注,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分管领导要亲临一线,认真抓好各项任务落实。

二要强化协调配合。要根据国务院和省上的要求,建立价格调控联席会议制度。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密切配合,进一步量化任务,逐项抓好落实。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从调、储、运、放和市场监管等各个方面做好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三要加大督查力度。从昨天起,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督查组已分赴各地对稳定价格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市政府也将派出督查组对各县(市、区)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工作任务落实不力的县(市、区)、部门要严肃问责。希望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加大工作落实力度,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果蔬市场调研报告范文6

为了调整优化全县种植业结构,不断提升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政协于六月十九日组织部分常委、委员,在政协领导带领下,先后深入到东湾镇、五合乡、北滩乡、三滩乡、刘川乡进行调研。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就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种植业基本情况

我县位于甘肃省中东部,黄河上游,黄河流经11个乡镇、154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县辖18个乡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46.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3万人。国土总面积5809.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4.9万亩,其中水地50.05万亩,人均水耕地1.18亩。目前,全县共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08.9万亩,其中小麦23.26万亩,水稻3.56万亩,玉米18.42万亩,糜谷2.83万亩,其它谷物2.61万亩,夏收豆类7.74万亩,大豆0.72万亩,棉花0.15万亩,油料4.21万亩,枸杞4.88万亩,籽瓜10.5万亩,蔬菜25.8万亩(含洋芋),瓜类4.35万亩。

2015年粮食总产170477吨,均产220公斤/亩,蔬菜总产658925吨,蔬菜产值80786.84万元。农业总产值171291.6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3533.49万元,占77.96%,农业增加值102051.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09元。种植业仍是我县农民最基本的收入来源。根据县情,积极推动种植业结构调整、提高种植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近年来,全县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快两翻三提高的总体目标,极力推动三大产业、六大基地建设,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以经济作物和蔬菜为重点,引导农民发展高效产业,种植名、特、优、新品种,做大做强做优比较优势产业和产品,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业结构新思路、新格局,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种植业结构不断优化,经作种植逐渐扩大。一是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2015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04.69万亩,较2015年增加16.38万亩,增幅18.55%,年均增加2.34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77.46万亩,较2015年增加了10.48万亩,增幅15.6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29万亩,较2015年增加2.57万亩,增幅29.47%;园林水果面积4.71万亩,较2015年增加1.48万亩,增幅45.82%。二是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渐趋合理。2015年粮食、经作(含蔬菜、水果、瓜类)、饲草面积比和夏秋作物比由2015年的74.11:25.02:0.87和49.73:50.27调整为70.39:27.61:2.00和26.16:73.84。粮食比重略有下降,经作、饲草比重增幅较快,分别达到34.41%和178.48%,夏秋作物调整中,秋粮增幅较大,压夏扩秋效果显著。三是经作内部结构变化大。通过经作结构的调整,初步形成了蔬菜(含地膜早熟洋芋)、籽瓜、枸杞、瓜类等四大特色产业格局。其中:蔬菜、籽瓜、枸杞、瓜类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由2015年的18.1:4.5:0.2:1.6提高到2015年的23.7:7.2:4.4:3.9,增幅分别为31.25%、57.74%、1846.23%和140.48%。调整力度最大的是蔬菜,2015年蔬菜面积较2015年增加了10.12万亩,发展速度最快的是枸杞,增幅1846%。

(二)特色农业产业壮大,优势农产品向区域化经济发展。一是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全县蔬菜(含洋芋、复种等)种植面积达30.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达到5.18万亩,新发展蔬菜1.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9.13%,万亩以上的蔬菜种植乡镇达到7个,形成了以东湾、三滩为主的万亩茄子生产基地,以北湾为主的5千亩密刺黄瓜生产基地,以平堡为主的千亩反季节西甜瓜生产基地,以刘川为主的千亩洋葱生产基地,以东湾、乌兰为主的万亩辣椒生产基地,以及高扬程灌区10万亩早熟洋芋生产基地,乌兰河靖两千亩绿头萝卜基地和永新千亩大蒜基地等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瓜菜专业化基地生产格局。二是实施和完成农业建设项目。2015年以来,我县申报实施农业项目31个,项目总投资3718.66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185.9万元,地方配套195.4万元,自筹1325.28万元。通过项目带动,温室蔬菜种植、枸杞栽培、旱作农业等一系列优势高效栽培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三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不断扩大农产品深加工能力。已建成长河食品、神农米业、白塔精淀粉、三农源脱水蔬菜、阳光蔬菜保鲜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9个,其中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家,从业人员2300多人,投资规模1.8亿元,完成订单农业13.5万亩,带动农户4.45万户。目前枸杞、籽瓜深加工生产线项目正在积极申请立项。四是不断加快无公害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进程,向标准化发展。已建成东湾大坝和刘川张滩两个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心示范区和北湾、平堡、乌兰、糜滩、五合、北滩等10个示范点。同时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突出抓好地方特色蔬菜产品的绿色食品资格和品牌的申报认定。我县生产的茄子、辣椒、洋葱、青刀豆、双孢菇等14种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今年我县又被农业部列为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三)基地建设逐步加快,规模化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一是搞好30万亩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建设。2015蔬菜面积达到31万亩,其中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面积达到28万亩。二是进行10万亩籽瓜基地建设。示范推广籽瓜栽培10.5万亩,完成高湾无公害籽瓜产地认定工作。三是狠抓5万亩枸杞基地建设。从宁夏农科院等地引进、繁育宁杞1、2、3号等优良品种,在北滩、五合、东升、靖安等乡大面积示范推广种植,全县枸杞栽培达到4.88万亩。四是高产高效模式化栽培示范面积稳中有升。2015年达到13.56万亩,其中洋芋种植8.5万亩。完成地膜覆盖14.28万亩,示范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013万亩,2015年达到6.1万亩。

三、种植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思路明晰,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一定的格局和规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县的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归纳起来主要有:

(一)观念制约,市场竞争意识不强。多年来,我们在调整种植业结构中做了许多工作,如发展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已经搞了十几年,但工作力度与其它先进地区相比有很大差距,邻近省、县区也在逐步超越我们。加之受主观或客观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县种植业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计划经济的束缚,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益的产业发展观念更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发展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的经营状态。

(二)农作物品种不优,产品不能均衡上市。目前,我县种植业中以小麦、玉米、水稻、蔬菜、枸杞、瓜类为主,虽初具规模,但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种优势,品种过多和分散经营使我县无法形成农业(种植业)品牌,大大限制了有优势的特色产品的发展。。各业务部门对各乡(镇)的区位、气候、温差等方面的特点研究还不够系统科学,栽培品种的搭配不尽合理,因地引种的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从而造成了产品季节性断档、农产品跟不上市场需求的现象。

(三)品牌意识淡薄,产品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一是我县生产的14种蔬菜产品先后获得了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但是至今没有在市场上打出一个响亮的品牌,产品知名度不高。二是种植业主要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单位小,产业化程度低,在规模实力、经营素质、资本运作以及对风险承担等方面处于劣势。三是分类、分散、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工作简单落后,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没有完全发挥出蔬菜产品的质量优势。

(四)重生产轻加工,种植业难以形成产业化。一是有些产业可以说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没有配套的加工企业消化,只能出售原材料,形不成产业链,产业链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内部环节之间断档。二是龙头企业规模偏小,中介服务组织薄弱,不能有效吞吐当地的产品资源,对种植业带动不强,产销矛盾比较突出。三是对蔬菜的保鲜、贮藏等环节缺乏科学规范,发展滞后。

(五)农业基础不牢,产业投入严重不足。一是有些产业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影响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产业带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生产、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二是没有充分的资金作产业投入,群众在产业发展中的自发投入差。三是由于政府财政吃紧,没有更多的资金作产业投入,项目建设滞后,要实现科学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信息化引导、市场化经营,有很大的困难和制约。

(六)流通服务滞后,产品销售渠道不畅。一是蔬菜运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服务功能不够健全,市场信息不灵,直接影响种植业的发展。二是优势不优,特色不特,没有品牌效应,产品粗糙、档次低,很难抢占市场。三是在产业结构调整上没有充分地发挥我县的地缘优势,更没有走出省外找市场和看准市场调结构的超前意识,因此很难找到合作商家,订单产业也难以形成。

四、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通过对种植业结构调整情况深入调研,针对全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农业产业思路。各级政府要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及时调整农业发展策略,进一步拓宽发展种植业产业的新思路。一是政府要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制定激励和奖励措施。同时还要从资金和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二是积极争取农产品开发项目,以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三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正确引导农民进一步解放思路,更新观念,学习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四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试验与推广应用力度,扩大生产经营领域,全面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益,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二)发挥区域优势,着力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一是在沿黄自流灌区,大力推广日光温室等反季节蔬菜瓜类种植、优质水稻旱育稀植、小麦玉米带田等高产高效模式;在高扬程灌区,重点推广地膜早熟洋芋、枸杞栽培为主的高产高效特色模式化栽培技术;在干旱半干旱山区,重点普及抗旱品种,扩大中药材、砂坝地膜瓜类种植,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等抗旱模式。二是要在现有生产及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调整产品布局,确立主导产品,引导群众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尽快形成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三是结合农业项目的实施,加大对种植业结构调整重点产业区域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解决好枸杞产业灌水的问题,为重点产业区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三)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寻求蔬菜产业新的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支撑,调整优化蔬菜的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以品种调新、质量调高、结构调优、产业调整、产业链调长为重点,全面提升蔬菜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各乡镇要根据区位特征进行科学论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产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大面积推广多茬种植技术,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区域性、季节性供求不平衡的问题,重点要研究找准反季节蔬菜种植时间差的问题。要在巩固目前蔬菜生产成效的基础上,逐步向优势领域延伸,加大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力度,引进科学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设备仪器,规范农药、种子经营市场。同时在蔬菜生产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和检测,实现蔬菜生产由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拓展蔬菜产业新的发展空间。

(四)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培育和壮大一批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产品开发和筹资融资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之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有效解决农产品出路,拉动订单农业的规模生产,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业的整体效益。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尽快培育有较大能力的购销、贮运、保鲜能力的流通企业,以流通促生产。四是加快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积极探索农农专业合作组织、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新型农业产业化运作模式,促进农产品的多项增值。五是要在周边地区建立外埠销售网点,鼓励一部分干部带资闯市场,拓宽销售渠道,以大市场、大营销、大流通促进产业的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