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1

当前电子商务浪潮席卷全球方兴未艾.据Forrester研究公司预测,2003年企业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达13000亿美元⑴.电子商务蕴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及其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得它将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高企业乃至国家经济竞争实力的必要手段.电子商务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变的又一次严峻挑战.为此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政府都对电子商务给予了极大的重视.一些发达国家分别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并且启动了一批研究和实践项目.如西方七国集团的“为中小企业开辟全球市场”项目欧盟为集中协调欧洲电子商务活动而开展的一系列(到目前已有18个)项目等此外,亚洲的新加坡和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也正在努力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全球经济竞争已经拉开帷幕.

电子商务的出现是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多样化和高效率需求的拉动以及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推动,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则是网络等技术创新成果在技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扩散和传播的过程.由于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现有的作业方式与手段,能够充分利用有限资源、缩短商业循环周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将为企业和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对传统的居民消费行为、厂商生产行为、市场营销、企业组织国内外贸易、金融服务以及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和方式等产生巨大的冲击,并将引起经营管理思想行为模式以及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深刻变革.

电子商务在带来机遇和冲击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挑战:首先,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和即将引起管理上的什么变革?在管理变革过程中,电子商务能够和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发展并恰当地利用电子商务这一有力工具促进管理变革?其次,如何顺应管理变革的潮流和趋势实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适应正在形成的基于电子商务的全球经济大环境,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经济竞争实力并实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还有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是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管理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我国管理科学学科发展和建设的关键问题.

目前国外在信息化弓丨起管理变革研究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如企业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供应链(supplychain)管理和基于供应链的新型物流(logistics)管理方法等[34].这些新的管理概念、观点和方法都与电子商务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国外学术界也已开始以上述管理变革的观点和方法为出发点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问题.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外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管理理论框架已初露端倪,一种以信息流为直接管理对象,以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为目标的管理理念正在形成[5].

我国政府对电子商务十分重视,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四金工程”和国家公共通信基础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并在对外经贸、海关、银行和税务等许多领域和多层次上得到了应用,随着政府上网工程和企业上网工程的全方位推开和网络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我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会进一步加快.与此同时我国学术界对企业再造工程、业务流程再造虚拟企业供应链等与电子商务密切相关的管理概念和方法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并取得了一些成果[<r14].

但从总体上说我国电子商务的研究和应用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应用方面,电子商务的优越性和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多数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效益欠佳.在相当多的电子商务应用案例中,卖家和买家只是在网上发布和浏览信息,其他商务活动(如交割、结算等)大都按照传统方式进行,真正全面融合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完整电子商务应用几乎还没有.在理论研究方面,我国对电子商务引起的管理变革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刚刚开始,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主要有:①电子商务对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行为、企业组织以及消费者行为等有什么影响,将引起怎样的变革?②什么是电子商务系统必备的运行环境?特别是金融法律和政策环境,我国尚有哪些差距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怎样建立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以及发展电子商务的总体构想和实施方案?③如何顺应管理变革的趋势建立适用于电子商务的新型管理理论与方法?®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行为和作用以及如何对电子商务进行宏观调控基于新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电子商务系统开发、运行及分析评价等.

从国外的研究看,很多国家都是从电子商务对管理变革的影响出发来进一步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创新的.由于电子商务涉及面较广,既有国家宏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电子商务中政府行为的作用问题,也有企业和各种组织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立与运行、电子商务在经营管活中的作用发挥问题,因此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与困难程度.

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竞争,面对机遇和挑战,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已成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为使我国的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并在当前企业和宏观经济的改革及今后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必须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从国情出发把发展电子商务与促进管理变革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其次要加强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以适应即将形成的基于电子商务的全球经济大环境.因此从理论与应用两个侧面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方法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无论对于推动管理学科发展,还是增强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2当前值得研究的若干问题

2.1电子商务引发的管理变革研究

在对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欧盟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电子商务对管理变革(包括对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企业组织和消费者行为等)的影响及我国政府与企业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2.2电子商务的运行环境与保障体系研究

通过分析找出我国在互联网络、安全认证、电子货币与支付系统、知识产权及个人隐私保护,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差距,提出改进对策与建议.结合国情研究我国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构想和实施策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重点研究以下内容:

(1) 电子商务的经济及金融环境,特别是电子货币与支付系统理论以及关键技术选择与发展策略.

(2) 从企业和国家经济安全着眼,研究电子商务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以及关键技术选择与发展策略.环境,就发展电子商务所需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以及立法和执法建议.

(1) 研究电子商务所需的企业内部环境,结合国情探索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企业电子商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实施步骤.

(2) 结合我国国情对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包括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消费者(BtoC)政府对企业(GtoB)政府对消费者(GtoC)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产业的道路与对策.

2.3根据电子商务引发的管理变革,研究电子商务环境下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创新与管理学科发展的有关问题

(1)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战略管理方法,包括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经营战略决策以及战略管理模式、方法和工具的创新.

(2)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的特点与相应方法,尤其是信息商业价值的识别方法降低信息成本途径以及有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方法.

(3) 知识对电子商务的影响与作用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理论、方法与工具.

(4) 电子商务环境下消费者行为及其对所属供应链和电子商务发展的影响与作用.

(5) 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型产业结构的构造和管理方法以及网络型产业结构中企业的生产管理、组织设计以及竞争和联盟策略等问题.

(6) 电子商务环境下基于供应链和网络型产业结构的新型物流管理方法.

(7) 电子商务环境下虚拟市场的运行规律,如虚拟市场中的竞争规律、交易成本进入障碍、新市场开发和营销策略.

(8)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金融业务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方法.

(9)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财务的管理,尤其是资金的运用与监督、审计以及税收等的管理理论、方法及相应的工具.

(10)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文化以及伦理道德问题.

(11) 电子商务环境下研究与开发(ffi D)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2.4研究基于电子商务的经济系统描述(建模)分析、评价以及监控问题,探讨电子商务环境下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方法

(1) 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经济系统(由居民、企业和政府构成)仿真模型.

(2) 利用仿真模型分析、评价电子商务环境(参数)对企业及宏观经济系统的影响.

(3) 利用仿真模型研究政府宏观调控对电子商务环境和企业的政策效应.

(4) 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与行为进行比较分析.

2.5案例研究与示范系统开发

进行案例研究与实证分析,从应用层面检验理论研究成果,通过示范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

2.6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电子商务运行环境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问题:什么是电子商务系统必备的运行环境,特别是金融、法律和政策环境,我国尚存哪些差距以及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我国电子商务安全保证体系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选择、引进与自主开发策略;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实施策略.

(2) 如何将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管理变革相结合,运用交叉学科的手段与方法,从理论与应用两个侧面加以分析,建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体系.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信息管理尤其是知识管理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主要包括:信息商业价值的识别方法、降低信息成本途径及有用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方法,以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数据仓库知识发现和知识管理等问题.

(4)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及其在促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作用研究.

(5)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及经济系统模型 运行机制及性能分析与评价方法.

(6) 保证电子商务发展与运行的政策与法律法规建设的有关问题.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2

B2B电子商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的实证分析.

B2B电子商务框架结构.

BtoB电子商务的主要技术.

EDI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与安全

PDA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PKI构建安全电子商务的基石

XCBL及其在2BB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XML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

把电子商务引入图书营销.

产地证电子签证与贸易链电子商务

从电子商务走向电子业务.

从范式的转变看证券电子商务

戴着锁链跳舞──发展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

电子商务课税研究的国际动向与借鉴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第三产业结构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网络营销的变迁

电子商务的发展创新与环境构筑

电子商务的相关问题与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安全协议的特征及企业对策

电子商务的安全机制与体系结构模型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敏捷制造研究

电子商务犯罪初论

电子商务的风险及其安全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的必要性和特殊性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经营战略分析

电子商务时代和信息时代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业发展对策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思考

电子商务对企业的影响与对策

电子商务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渠道的影响

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及展望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

电子商务对工业企业的影响.

电子商务时代的新型市场结构

电子商务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电子商务的交易费用基础和发展障碍

电子商务的安全性和SET技术.

电子商务时代对会计假设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与影响

试论企业电子商务的风险控制

试论电子商务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数字双签名及其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网络经济时代下的传统企业电子商务化

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难题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电子商务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

汽车企业电子商务实施浅析

西部地区发展电子商务的途径.

西安杨森的电子商务站点案例研究

香港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新经济时代中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医疗器械电子商务的实施方案

医药企业内部信息化与外部电子商务

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支持技术研究

以工作流系统和电子商务技术构建企业数码平台

用企业级Java计算方案构建B2B电子商务软件平台.

政府商务和网络经济的法律激励和管制.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之路探索

中国电子商务的量化分析及对策

中国加入WTO的电子商务发展对策

中国企业如何走向电子商务时代

中国实施B-C电子商务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的探讨

中小企业怎样实施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对国际税收管辖权的挑战.

保险电子商务在中国

产学研结合建设电子商务与信息管理专业的初步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采矿及战略

电子商务B2C配送研究

电子商务的安全支付标准

电子商务的避税与反避税探析

电子商务的物流模式

commerce电子商务中的国际避税思考.

电子商务对会计的挑战及其发展趋势

电子商务对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企业运营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及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系统.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战略成本管理

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物流业的策略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实施网络财务的对策.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特性及实例分析

电子商务技术在现代粮食流通中的应用

电子商务交易中法律冲突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教育模拟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实施

电子商务经营模式分析以制造商和市场营造商为例

电子商务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涉税法律冲突及其解决方案探讨

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价值创新.

电子商务时代下的市场营销理念.

谈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

谈中国养蜂业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铁路物流的电子商务策略及其应用系统

保险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探讨

电子商务的金融服务初探

电子商务发展以及税收问题浅探.

电子商务立法问题探析

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模式初探

乡镇企业互联网电子商务初步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3

【关键词】配网分析辅助系统;数据流;统一数据管理;协同工作;设备改造

1.引言

配电系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具有投资大、设备多、结构复杂、对用户供电可靠性影响大等特点。同发电和输电系统相比,我国的配电系统基础还比较薄弱;同发达国家配电系统相比,我国配电系统还存在损耗高、供电质量差、供电可靠性低等显著问题。由于配电系统规模庞大、设备众多,对于我国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来说,其配电线路往往达到数百上千条之多,而相关配电设备更是数以万计,采用手工方式很难对设备改造项目的具体设备问题给予跟踪。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配电生产信息系统逐步投入运行,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网运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积累了一定量的实际数据。由于缺乏对配网设备的现状情况进行分析的支撑工具,配网基层生产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一般很难了解到电网所存在的设备问题数量及所占比例,难以对设备改造项目给出切实有效的审核意见。

为此,本文结合配网设备改造工作的实际特点,首先对各供电分区(A、B、C、D、E、F类)的技术规范进行细化,为区(县)公司与供电所的设备现状分析工作提供明确的技术数据判断标准;然后研发基于统一数据流管理机制的中低压配电网分析辅助系统,基于工作流技术,将配电网设备分析流程固化到信息系统中,使配电网现状分析和配网改造工作能够规范化、制度化和网络化,提升配电网改造建设集约化、一体化管理能力。

2.业务背景

2.1中低压配电网分析工作范围

中低压配电网分析工作按照统一准则、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由供电所-区(县)供电局-地市供电局三级“至下而上”的标准化工作业务流程,明确各级单位、部门相关人员工作职责,明确业务环节走向,规范基础数据填报规则。将现有配电网各方面数据进行清洗和完善,实现对配网现状设备分析,并生成设备问题明细,为申报设备改造项目提供数据支撑,与此同时跟踪和汇总各类设备存在的具体问题解决情况。

2.2配电网分析工作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系

配电网分析工作涉及的业务部门包括上下级生技部、同级计划发展部、基建部、检修部以及生产运行部门和调度管理部门等等,各部门间的业务数据联系如图1所示。

2.2.1上下级生技部门之间的联系

(1)供电所

①供电所的数据分析工程师首先导入配网生产设备信息、馈线和配变的负荷信息。

②基于导入的配网生产设备信息,加工生成各类设备安全隐患,同时完成其他相关信息的维护工作。

③完成配网分析统计及配变增容改造相关工作。

(2)区(县)供电局

①区(县)供电局配网分析工程师完成所属下级单位配网分析成果及相关数据的校核。

②相关工作成果上报地市供电局。

(3)地市供电局

地市供电局配网分析管理人员完成配网设备分析,形成设备问题明细,并将相关成果发给省公司生技部。

2.2.2 与计划发展部之间的联系

(1)向同级计划发展部提供设备现状问题明细。

(2)计划发展部提供能解决设备现状问题的相关电网规划项目的项目编码。

2.2.3 与营销计量之间的联系

(1)获取配变负荷和馈线负荷数据

2.2.4 与基建部之间的联系

(1) 将计划发展部不能解决的设备问题明细提供给基建部。

(2) 基建部提供能解决设备现状问题的相关基建项目的项目编码。

2.2.5 配网分析数据内部流转流程

本文研发的配电网分析辅助系统的核心业务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和改造分析,相关业务数据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配网分析任务管理工作流程图

基于上述业务数据流实现的系统功能包括: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包括对所获取的用于配网设备分析的基础数据、中间结果数据和现状设备规模数据的管理,如对于来自配网生产系统的各类设备数据、配变和线路的电压等级信息、设备安全隐患及其他信息等的维护管理。

(2)现状分析

①根据拓扑关系对当前配电网各类设备以馈线(变电站)为单位汇总其规模,如架空线路长度、电缆线路长度、公变台数及容量、专变台数及容量等信息。

②对配电网各类设备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报表的形式形成设备问题明细,为设备项目改造的生成提供数据支撑。

(3)改造分析

相关业务部门根据设备问题明细创建能够解决相应问题的项目信息(项目编码)。系统按照项目类型(基建、技改、修理)和改造年份两个维度汇总项目能够解决设备问题数量及占比,方便管理人员总体把握掌握项目的实施成效情况。

3.总体框架

采用基于.NET平台的C/S架构,客户端具体包括界面规则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储存层,服务端端主要提供数据库服务(数据存储采用oracle数据库)。分别运行在客户端计算机、数据库服务器二个硬件物理组成部分上,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总体框架

系统设计采用组件化的分层结构设计思想,设计的组件具有预制性、封装性、透明性、互操作性、通用性等特征,便于快速地组装完成不同的业务功能。系统支持基于软件和硬件的应用集群,保证在应用集群下所有应用节点保持应用的一致性。

根据信息系统安全性的要求,系统功能设计为基于网络版的客户端方式,系统访问和功能全程使用进行软加密控制。

4.系统功能

本文开发的中低压配电网分析辅助系统,主要用于支撑配电网现状设备问题的分析及设备改造情况的跟踪,具体模块包含: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和改造分析。

以下简要介绍各模块的主体功能。

4.1信息管理

为支撑配电网现状分析与改造工作,信息管理模块主要实现现有配电网各方面数据(如生产系统等)的接口、数据清洗和数据完善功能。

信息管理模块首先获取现有的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MIS)中的主要设备信息,如架空线路、电缆线路、配电变压器、电容器以及各类开关设备的信息等。考虑到配电网现状分析与改造业务工作的需要,信息管理模块还提供对这些设备的属性完善编辑功能,如针对“断路器柜”设备提供添加“是否为不能操作且无法进行维修的短路器柜”(默认为“否”)、“需更换柜内电压互感器数量”(默认为“0”)等相关信息的功能,以解决配网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中缺乏描述设备现状性能问题的相关信息这一问题,提高数据的实用性。

此外,信息管理模块还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SCADA/EMS)获取10kV馈线和配变负荷数据,同时获取具有10kV出线的变电站主变信息。

4.2 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模块以信息管理模块中获取得到的各类设备数据为基础,通过设置分析条件(如馈线和配变重/过载、馈线和台区电压不合格、各类设备运行年限过长设置),辅助完成对配电网现状各方面可能存在问题的分析诊断。以设备问题明细报表的形试给出,为申报设备改造项目提供数据支撑。

4.3 改造分析

改造分析模块以设备改造项目信息和增容改造项目明细为基础,跟踪项目解决设备问题的情况。该模块提供按项目类型(基建、技改、修理)和改造年份两个维度,以馈线(变电站)为单位统计和汇总所有项目总体上能够解决的设备问题数量及占比。

5.系统在佛山市南海供电局的实际应用

目前中低压配电网分析系统已在佛山市南海供电局及下属部分供电所上线试点运行,开展中低压配网改造分析工作。

系统试点运行半年以来,已辅助完成该局5个批次的配网问题梳理和配网改造项目上报工作,大大提升了配网分析工作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配网设备问题上报不全面、不准确、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提高了相关工作的效率。

6.结论

为解决当前配网改造工作缺乏支撑平台的问题,结合配网设备改造的实际工作特点,基于工作流技术,本文设计并系统构建了基于数据流管理业务流转的中低压配网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数据库计算机技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有效闭环流转,形成了一个综合实用的配网分析支撑平台。依托该系统良好数据维护机制,结合计算机快速计算、大容量存储的优势,该系统可以为配电网的设备分析和设备改造工作提供了有效支撑工具,提高信息共享效率和配电网分析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广东佛山南海供电局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提高配电网现状分析和设备改造分析工作的规范化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泓,李刚,韩建军,等.城市配电网规划及存在问题分析 [J] 内蒙古电力技术,2009,27(5):1-5.

[2] 杨超杰.对城市配电网管理现状探讨[J] 广东科技,2008.08,194:98-100.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4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发展,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发展历程

随着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总体来讲,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97年,此时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为电力生产及产品观念模式。在该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社会服务意识整体较差,电能生产也一直处于供小于求的状态,供电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使用户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以能够承受起的价格买到经济、可靠的电能。因此,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的重点就在于企业内部,主要任务就是保证原材料供应,扩大电力生产规模,在提高电能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的降低发、供电成本,有计划地满足用户对电能的需求,承担为社会普遍服务的义务。

第二阶段1997年至今,此时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为电力营销市场观念模式,该模式的产生是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的必然产物。从1997年至今,我国电力体制开展了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改革,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未来用户用电选择权的改革和社会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给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重点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向了以满足电力市场需求为中心。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建立在充分科学的电力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以满足用户对于电力产品和电力服务的需求。

1.2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现状

供电企业是以投资建设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以满足社会电力需求为主要职责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保证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国有企业。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的主营业务,更是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整体效益的关键。

供电公司投入了近百亿元的资金,使供电公司的电力营销现代化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不断拉近,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客户服务信息化、业务处理自动化、市场响应快速化和决策支持前瞻化。在客户服务信息化方面,构建了客户服务流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服务能力评价及效益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整合了多种服务方式、服务渠道的服务资源,优化了多种服务功能配置,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和优质的服务;在业务处理自动化方面,广泛采用抄表机、远程抄表等抄表方式,以及托收、预收、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收费方式;在市场响应快速化方面,通过开发应用有序用电管理、负荷预测、市场状况分析等高级应用模块,并充分利用其他相关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理顺了供电企业市场营销的信息渠道,使供电企业能过迅速有效的掌握各细分市场的变动及发展趋势,形成了更加迅速有效的市场响应机制。

2.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现有的电力营销工作模式下,供电企业未能充分有效利用营销资源,同时受传统思维习惯、现行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供电企业存在着以下共性问题:

(1)组织结构及营销管理机制不完善

供电公司一般采用传统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缺乏对外界环境改变的及时反馈,特别是难以适应当今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环境,其主要有以下问题:1)不能以顾客为中心;2)不能充分进行信息沟通; 3)未体现电力营销的核心业务地位。由于供电公司一般采用直线职能式的组织结构,因此,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也基本局限于直线职能组织结构的框架内,采用传统的用电营销体制,其业务流程较为复杂、环节过长,不能及时掌握和了解电力市场动态与客户需求,对于电力营销环境的变化反应迟缓。

(2)市场营销及服务意识不强

供电企业作为国有经济部门,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和垄断的影响下,通常会存在一系列国有企业的通病,供电企业职工普遍没有树立“大市场、大营销、大服务”的理念。当前有不少供电企业重生产轻销售,只注重电网基础建设和安全生产,而未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导致供电企业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

(3)缺乏行之有效的电力营销发展战略

供电企业在制定本公司的发展战略时,很少会涉及电力营销战略,即使制定了电力营销战略,其制定也是基于不完善、不科学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调研。电力营销管理发展战略是供电公司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在供电公司的企业经营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对于保证供电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主旨是提高供电公司营销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供电企业的效益最大化。供电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实现离不开国家的政治、经济大环境,因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营销管理发展战略,特别是在电力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开充分、科学的市场调研为基础,制定行之有效的电力营销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4)电力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系统(ERP)、数字化电网生产管理系统、企业客户管理系统(ECM)、一体化能量管理/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EMS/MOS)以及企业级信息技术集成平台(EAI)系统等为特色信息化管理体系。但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思维模式的影响,供电企业普遍没有建立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即使建立了所谓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其也经常与信息化管理体系之间缺乏统筹规划和功能重叠,反而使供电企业的工作量更加繁琐,浪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更影响了供电公司对于电力市场营销环境变化的分析和反馈,导致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的滞后。

3.总结

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过程及主要问题,并对营销组织结构及管理机制、营销服务意识、营销发展策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方面进行了问题原因分析。为全面梳理我国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的发展,推动新形势下综合提升营销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参考文献:

吴永悦.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总体策略[J].广东科技,2009(18):246-247

夏文静.我国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87-89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5

【关键词】电子商务;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配送问题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993(2015)11-0003-03

1引言

在高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的产物,改变了传统的市场销售模式以及顾客的消费方式,提升了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电子商务的发展带动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对电子商务而言也极其重要,现今第三方物流配送已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的首要模式。但在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过程中,配送问题层出不穷,一系列因素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制约着我国第三方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问题俨然成为了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目前的当务之急是从实际问题出发并结合理论,对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具体配送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此提升客户满意度,促进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配送的发展。

2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现状

2.1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现存客观问题

2.1.1基础设施不完善首先是储存方面,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一般都使用普通平房仓库,而且一些仓储设施也均已陈旧老化,缺乏自动化程度高的仓库。其次是装卸搬运工具不够先进,需要人工作业,效率较低。最后在运输方面,包括公路、铁路、水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各运输方式之间衔接度不够。2.1.2信息化与标准化程度低目前我国物流配送信息化程度还较低,信息交流平台建设也不够完善,因此信息传递和交流不够畅通,对于配送货物来说也无法做到实时监控。由于信息化程度较低,同时也导致了自动化程度低,大多需要人工作业,因此作业效率低下。同时物流标准化程度低,设备标准不统一,使得一些作业难以衔接,增加了作业量和作业成本。2.1.3人员素质低且缺乏专业人才我国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极度缺乏,据调查,我国近几年物流人才需求超600万。正是因为缺乏专业人才,所以物流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制约着物流配送的发展,同时也制约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2.2由客观问题引发的配送问题

由于上述客观问题的存在,以致出现了以下一系列配送问题,进而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2.2.1配送质量低目前大多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标准化都不够先进,卖家、第三方物流企业、买家三方没有一个完善的信息技术平台,尚无法对配送商品进行实时追踪,因而会有物品丢失的情况出现。其次物流设施不够完善,设备自动化程度低,大部分都需要人工作业,作业过程中配送人员将货物抛掷、乱丢现象时常发生,因此造成了货物丢失和损坏。2.2.2配送成本高如今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普遍成本较高,近来又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包括包装纸箱成本、油价、仓库租赁费用和人工费用等价格的上涨,提高了物流配送费用,并且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规模较小且主体分散,无法形成规模配送,导致成本上升,而这些增加的费用最终都得由网购的顾客来承担,因此造成了客户的不满。2.2.3配送时间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因为缺乏先进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因此整个物流配送缺乏系统性,所以配送的时间没有确定性。其中包括在途时间过长、末端送达时间不恰当以及节假日不进行配送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目前也都未曾得到解决。以淘宝为例,每年双11购物节这样巨大的订单数量,会使各物流配送企业的物流系统崩溃,最主要的是消费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收不到货物。而在春节期间,因为大部分物流公司不送货,导致大家无法进行正常的网上购物交易。春节正是购物旺季,但是由于第三方配送的问题给大家造成了诸多不便。2.2.4配送服务差目前我国物流的门槛低,人员素质较差,特别是末端物流配送人员,服务难以让顾客满意。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显示,第三方物流企业特别是民营快递企业常有消费者投诉其物流配送服务差,而大多问题都在最终收货和送货员的服务态度问题上。因此,对于以上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在现有资金和管理能力的基础上对客户满意度影响较大的重点问题加以改善,以提升客户满意度。

3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问题的层次分析

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影响客户满意度的配送问题指标权重,将各指标对客户满意度影响的程度量化,便于清晰地理解各问题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满意度影响的重要性,也便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有针对有重点地解决问题,提升效益。

3.1建立层次模型

本文基于客户满意度,对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目标进行分解,构建了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

3.2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时,可用“1-9比例标度法”,为了构造判断矩阵,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以获得数据,按照所统计数据形成判断矩阵,一级及二级目标层判断矩阵分别如下:

3.3层次总排序

经过一些列计算后,得层次总排序如表1。

3.4层次分析结果

根据层次总排序,权重在0.1以上的分别为货物丢失率(0.2985)、快速准确送达率(0.1716)、货物损坏率(0.1292)、工作人员态度(0.1093)。由于存在的问题较多,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和条件能力有限,因此将各问题计算权重后,针对首要问题率先进行改善优化,以便能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客户满意度。

4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配送的建议

按照层次分析法的结果及划分的层级,本文针对第一层级提出改进建议。第一层级的问题分别是货物丢失率、快速准确送达率、货物损坏率以及工作人员的态度。货物丢失及损坏主要由运输、堆码方式不当,工作人员操作不当、随意进行抛掷以及货物实时监控能力弱引起的。快速准确送达率不高是由于运输能力的制约以及人工操作速度的限制。工作人员的态度则与员工的素质与专业能力有关。建议如下:

4.1提升运输能力与运输质量

首先政府必须带动企业加大对物流业的投资力度,做好交通运输建设,包括加大对高速公路的投资建设,维护并完善铁路、机场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港口,使之能做到铁陆空港联运,加快运输速度,提升快速准确送达率。同时采用高效先进的物流运输专用车辆,进行合理堆垛降低货物丢失和损坏率。

4.2完善并采用现代化物流工具与设备

要减少货物作业过程中的人为与机械损坏,就需要通过现代化的物流工具和装卸搬运设备来实现包装、装卸搬运、理货、分拣、配货等一系列作业流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削减人工作业,减少人为破坏和不必要的时间浪费,降低货损率。

4.3提升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

想要做到货物的实时监控,降低货物丢失率,提高配送质量、提升竞争力,则必须实现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信息系统需要有优良的信息处理系统和智能传输系统,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可以将电商企业、消费者和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凭借网络信息系统的及时收集、传递和处理网上订单的物流配送情况,实时监控货物配送情况,降低货物丢失率。此外,电子商务物流的信息化能促进物流配送作业的自动化。比如射频自动识别、GPS以及GIS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人工作业环节和作业时间,降低货损率。

4.4培育和吸引高素质人才,提升物流门槛并加强在职培训

首先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建立适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物流配送理论,同时借鉴外国的先进理论、技术与研究成果,为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注入新元素。其次加快加强学校专业教育,开设电子商务与物流相关课程,鼓励大家积极攻读。同时学校要注重和相关企业的交流,做好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对于欲进入物流行业的员工要提升物流门槛,制定准入评估考核制度。同时要做好电子商务和物流从业资格认证工作,保证进入该行业的都是相对高素质的人才。此外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培训机制,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保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态度,以提高竞争力。

5结论

研究分析如何改善电子商务环境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及服务水平、提高配送人员素质、提升信息化管理程度、形成有效的配送体系,是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客户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这样不仅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的发展,也使物流行业能更好地为电子商务效力,使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实现互利共赢。本文基于客户满意度对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使用层次分析法对问题指标进行定量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不论是从电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还是社会的角度考虑,都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胜春,李严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任永贵.浅谈物流配送对“网购”核心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2,(7):36-37.

[3]李娇阳.我国电子商务物流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商业经济,2013,(8):53-54.

[4]邓为国.B2C电子商务企业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5]韩利梅.基于用户满意度的B2C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6]吴婷.网络购物配送的第三方物流选择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

电信业务发展及问题分析范文6

关键词:电力营销;稽查;问题;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用电量的迅猛增长,我国的电力市场秩序也亟待维护,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就随之发展壮大。但是从我国目前电力营销稽查的现状来看,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在新时期的发展。所以,利用先进的电力稽查技术,完善电力营销稽查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保障可靠供电以及高效供电的基础。本文主要对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电力营销稽查的精细化管理措施。

一、电力营销稽查中出现的问题

电力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靠效益的稳步提高,而电力营销是提高电力企业效益的关键。由于供电市场的垄断性特点,客户不能对电力商品进行选择,久而久之形成了目前相对的电力营销方式,对电力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

1.1 缺乏完善的电力营销稽查评价体系

目前的电力营销稽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反窃防漏的问题进行工作的开展,不能对电力营销状况进行稽查考核,缺乏完善的多元化考核标准。从电力营销稽查的实际工作来看,电力营销稽查仍然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并且实际操作性不强。所以,电力营销稽查工作在规范电力企业营销管理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1.2 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手段落后

在实际的稽查工作中,一部分稽查工作人员还是采用传统的稽查手段,利用人工的方法对大量的稽查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和计算,然后在分析结果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这些陈旧的工作手段导致工作量增大,不能满足稽查工作的需求,解决问题的难度较大。目前的电力稽查工作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对稽查对象进行逐一的稽查,另一种是对稽查对象进行随机的抽查。这两种稽查方式都是靠稽查人员的经验进行判断,具有极强的主观性。随机抽查涉及的面比较小,一般情况下不能反映实际的情况,给电力营销管理工作带来一些隐患;彻查相对来说比较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两种稽查手段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严重影响了电力营销稽查的工作效率。

1.3 电力营销稽查的闭环管理水平不高

在进行电力营销稽查时只是注重形式,没有形成闭环管理的模式。对于一些电力企业在电力营销稽查中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限期整改,也没有进行整改后的跟踪复查;不能及时对电力企业中存在普遍问题进行总结和共享,导致企业内控方面效果不是很好;没有制定操作性强的营销工作质量的考核制度,不按照规定对存在问题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惩罚,导致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

二、电力营销稽查的精细化管理对策

电力营销稽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电力企业的营销管理进行规范,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促进营销政策执行力度的提高,杜绝电力营业事故的发生。因此,电力营销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

2.1 电能计量的稽查。电能计量的资产管理以及使用情况,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是否合理,退补电费的程序是否规范等等。

2.2 用户档案的稽查。用户的档案资料以及信息完整性、准确性的稽查,用户信息是否及时更新,用户的相关档案信息是否一致等。

2.3 电费与电价的稽查。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对电价的执行情况以及抄表见面率和电费差错率等等进行管理检查,提供相关的账目清单进行核查。

2.4 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稽查。对用电客户的投诉进行相关的跟踪处理,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统计,稽查送电超时限情况。

2.5 营业稽查。根据供电营业的相关规则,对客户清单的合理性进行稽查,对业扩收费的情况进行稽查等等。

三、建立全面的电力营销稽查监控体系

建立全面的电力营销稽查监控体系,切实有效的进行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开展。

3.1 实行工作人员工作质量的考核。首先,电力企业各部门建立健全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制度,对相关部门和个人进行严格的考核,做到奖优罚劣,对营销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促进电力营销稽查工作的精细化管理。其次,建立明确的营销指标体系。对各部门进行分层次的管理稽查,明确各个部门的关键指标,并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评价,实现对工作人员和各部门的考核。

3.2 实行电力营销稽查的闭环管理,对稽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在稽查中,做到事前的预防以及事中的控制和事后的分析,坚持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流程化的处理,相关责任部门进行事后的稽查跟踪和归档。

3.3 工作服务资源的监控。对服务资源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对外服务支撑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服务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4 企业经营成果的监控与稽查。对电力企业的经营指标(电量、电价、电费)以及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形成稽查问题清单,完成相关的稽查任务,保障企业的营销经营成果。

3.5 明确电力营销稽查的主题,准确定位稽查对象。对稽查主体进行分析和监控,分析用户信息以及发展情况和电量电价,结合监控和稽查中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深度的挖掘。

3.6 电力数据的监控和稽查。对电力营销监控应用系统中的档案数据库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进行稽查与统计,把缺失的数据以及出现矛盾的档案进行数据问题提交,发起相应的稽查任务。

3.7 进行电力营销稽查的绩效评价。对稽查业务以及稽查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监控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跟踪,形成稽查评估报告,为电力企业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3.8工作质量的监控和稽查。监控与电量、电价和电费相关的工作质量,对不正常的工作质量进行稽查和监控,建立问题库,发起稽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