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监管论文范例

电信监管论文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1

1.1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后勤工作既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又为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创造部分条件,是服务保障员工的平台,是企业工作全局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②传统资源分散、管理分散、封闭式自我保障的后勤发展方式,已经不能较好地满足电力企业的发展需求。转变后勤发展方式,逐步实现以集团化运作为核心,由分散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为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已成为电力企业后勤工作的重大发展战略。

1.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特点

后勤管理工作应用到电力企业则具有其自身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服务性。服务是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主旨所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三方面:为保障企业生产办公秩序的有序运转提供服务;为企业员工生活和健康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务;为电力生产、应急抢修、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提供必要的应急服务。②保障性。后勤是电力企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只有在日常运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时,才能够体现出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通常这些运转问题的发生都是随机的、不可预知的。后勤保障覆盖的范围广,通常都是一些小事,也较容易被人所忽视,但实际上往往是这些小事影响和阻碍了电力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一旦出现失误或纰漏,就很容易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后勤保障体系就更加有必要。③后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多样性。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既包括了人际关系,又涵盖了人与物的关系。电力企业后勤管理:(a)应该为生产提供安全、能源、物资、环境等方面的保障;(b)要考虑到职工的生活情绪、物质需求等。另外,后勤管理还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要做到处理好本单位与外单位的协作工作。总之,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2.1科学规划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就是结合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管理能力。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既是利用科学、规范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和管理模式,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的效率,又可体现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创新,体现在后勤管理业务流程的整合,以及管理界面的规范等方面。电力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整体规划,应尽可能考虑到后勤管理的每个业务领域,覆盖到全流程的每个相关部门,以实现企业后勤管理上的统一,提高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等目标。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应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共享资源,避免信息过于冗余,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数据源的准确与唯一。

2.2细化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功能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平台的具体功能,必须结合新形势下后勤管理的工作内涵,针对后勤服务工作的特点,分析现有业务流程、工作界面、相关部门职责划分等因素,采取职责清晰、效率优先的针对性措施,对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根据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其信息管理平台应当实现以下功能:①办公楼宇管理:包括土地信息管理、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大中修管理及工程建设项目督察大纲。土地信息管理涉及土地基本信息、房产基本信息及使用情况查询。办公楼宇信息管理实现对楼层、房间结构、房间相关的人、物、维修等信息查询和维护,尤其是通过可视化技术对楼层各房间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直观描述。②办公运转保障:包含办公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管理和公务用车管理。对物资基础信息实现分类管理,对物资的入库、申领、归还、维修、报废相关信息进行维护。公务用车管理主要管理公务车辆的信息维护、用车申请等。③员工生活保障:包含员工信息、证件管理、入离职服务、用餐管理、健康体检、周转房管理等。通过信息化系统的优化,将与员工正常办公需求、住宿申请、健康信息管理有关的个人需求整合在一起。④物业服务管理:功能涵盖物业内务管理、物业考核和资源消耗管理。将物业公司内务事务管理、业主对物业服务的考核评价、后勤资源消耗信息、日常安保消防数据等有机的整合在一个平台,提高的物业服务和管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⑤后勤应急保障:包含应急预案的制定、审核,以及应急装备的信息维护、使用情况等功能。实现对应急装备物资的储备,加强对应急装备物资的管理,提高统一调配和保障能力的功能。

2.3完善制度,推动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进程

任何一项新系统、新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制定出相应的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对电力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在后勤体系深化运用就是一项创新工程,它需要不断完善和优化。在电力企业初步实现后勤体系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之后,更应该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保证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流程的全面落实和顺利实施。后勤信息化管理推进就是将原有相对独立、单一部门的业务流程在整个后勤体系范围内进行整合,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能够提升信息化的落实步伐,还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效率,从而使员工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后勤服务信息化的创新和使用当中。

2.4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推广

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创新运用,是一次历史性的进步,对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制定好后勤管理的信息化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做好实施与推行的办法。电力企业可通过内部办公网络、企业宣传报刊、内部通报等形式,来加强对后勤信息化管理的宣传工作,以提升职工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另外,企业还应该对相关的后勤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信息化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够更好地应用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后勤信息化管理能够真正发挥其功能。后勤工作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电力企业后勤管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而结合自身的发展需求和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构建起符合企业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3结束语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2

电力通信工程是直接隶属国家管理的社会性基础项目,只有做好工程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工程的效益最大化。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确保工程质量,使工程资金的使用更具合理性。工程管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对工程质量与工期进行监督控制,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在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加强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质量控制。因此可以说,做好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还能协调各方工作、监督工程计划的落实有效性,从而实现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确保投资方利益最大化。

二、影响工程管理的因素分析

对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管理工作进行详细分析,可知影响工程管理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①人为因素。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是整个电力通信工程进行的主要载体,也是决定电力通信工程质量的主导因素。若施工人员脱离图纸施工,或管理人员未严格按照工程建设计划进行工程管理,则会对施工进度与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引起施工安全问题。②机械因素。电力通信基建工程中所用到的施工设备大多为大型设备,其施工任务主要是进行土方挖掘和沙土运送。若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机械设备问题,则可能造成工期的延误;并且,精密仪器的灵敏程度与操作安全性是否符合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施工要求,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的进程与施工质量。③材料因素。施工材料是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主要投资方面,也是电力通信工程实施的基础。不合格材料也会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和施工质量。④施工方法。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施工周期、工程投资量及施工质量。在某些工程施工进行的初始阶段,由于施工方案或施工设计缺乏合理性,造成施工进度的拖延,进而导致施工后期由于追赶进度而忽略了施工质量;或者是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导致了施工时间的延长,加大工程投资。因此,在施工前期做好施工规划、制定合理的施工进程、管理组织计划,对于加强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管理有重要意义。

三、电力通信基础建设工程管理的要点

1.进度管理。

电力通信基建工程往往是伴随着电路建设而进行。因此,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各个施工阶段,均需要输变电工程提供可供实施的操作节点,故工程管理人员需详细掌握输变电工程的施工计划,以便制定合理的工程实施方案。例如,可根据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时间,向施工单位提交通信机房的施工要求,从而制定出可行性高的机房验收、通信设备运送、设备清点安装计划;同时还应与输变电线路的施工单位相协调,根据放线施工的具体时机,确定OPGW光缆的架设施工计划。由于电力通信基建工程所涉及的工作面广、管理内容多样化,且具有多个质量控制节点。因此,在对电力通信基建工程进行进度管理时,应落实过程动态管理,各管理人员应事先对各个施工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预判,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及时调整,同时还可分析各施工项目的重要性,对于较为关键的施工项目,可在不影响整体施工进程的前提下,制定合适的施工时间倒排计划,从而有效时间施工效率的提高。

2.工程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主要内容,工程管理人员应从事前、事中及事后三方面,做好电力通信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事前质量管理工作包括:做好施工前的设备审查、施工技术审查等工作,并充分明确设备安装与试运行、OPGW光缆架设施工等过程中所对应的技术要求及施工操作原则,同时还应向施工人员述说需特别注意的施工环节。另一方面,向光缆、有关设备等的质量合格证书,并在架设光缆前邀请专门性部门对光缆的拉力进行合格性测验,确定无误后方可进行光缆施工。同时,通过对施工单位的具体施工计划与施工技术进行审查,尽可能地排除施工质量隐患。在进行事中控制时,若出现施工问题,应及时与施工单位、工程设计人员等进行处理。例如在某电力通信基建工程中进行OPGW光缆施工时,由于操作失误,导致光缆从塔顶引放至塔间接头盒处时,发生光缆高空坠落而引发光缆损坏。此时,工程管理人员及时召开现场分析会议,与施工人员、设计人员等协同分析,确定光缆起始部位所能留出的熔接长度,并将多余长度向损坏部位挪移的施工应急方案,使事件得到了良好解决。因此,在进行事中质量控制时,应认识到动态管理的重要性,并加强质量检查与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事后控制主要是对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质量验收,并对工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对于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或隐患,应做好记录,并确定导致质量问题的原因和有效的应对策略。例如某工程在进行光缆安装验收时,发现光缆在变电站构架安装中未安装绝缘子,导致光缆与构架接地点间不具有良好稳定性。发现这一问题后立即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施工,加强了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的质量控制。

3.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工程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重点问题,因此在进行电力通信基建工程管理时,应始终将安全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首要原则,并制定完善的动态监控机制,定期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例如在通信设备的安装施工时应加强防火与防触电管理。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电力通信基础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四、案例分析

某OPGW电力光缆线路工程的电压等级为110KV,全长127.65m,包括地下光缆38.95m和架空输电线路专用光缆88.70m,架空电缆的平均高度为73.45m。该工程在按照上述要点进行工程管理后,邀请专业工程质量验收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评估。评估结果显示,(1)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严重火灾或交通事故,也未出现重大垮塌事件,且施工人员无重伤,轻伤率低于4‰,符合工程管理的安全目标。(2)该工程各项目的质量合格率为100.00%,单位工程优良率99.89%,未发现质量隐患,符合工程管理的质量目标。(3)这一工程的预期施工时长为8个月,在施工前期由于合理规划施工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施工进度,在计划工期内完成这一基础建设工程,符合工程管理的进度管理目标。由此可知,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对于电力通信基础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3

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组件化设计的目标就是要运用组件GIS技术把配电网各类对象的属性信息以及空间位置方面的信息实施模型化、规范化管理,从而实现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把配电网规划的设计数据列入到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之中,从而提高各项数据的使用率以及准确率,并且为配电网的管理提供足够多的信息支持;二是运用地图模式让设备分布状况以及线路的走向变得更为直观,从而提升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总体性;三是对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之中的设备运行方面的数据通过各项数据曲线展示在监控设备之中,管理者能够对配电线路实施实时化的监控。

2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组件化设计的方法

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组件化设计方法是对面向对象进行程序设计的方法加以继承并进行发展。它把对象技术运用到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之中,并对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实施深入抽象化。我们可以将组件化设计的方法应用到构造系统的体系结构之中,而且还可使用面向对象之方法,从而更为便利地进行组件。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组件化设计的方法注重的是软件重用以及高强度的互操作性。其着力点则是组件之产生以及装配的过程。组件之产生并不只是应用系统自身所提出的要求,而且已经逐步强化了与软件企业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并且持续扩大之中的组件市场也促进了各组件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对组件所进行的装配能够让产品有可能会使用类似于搭建积木的办法快速地加以建设,不但能够有效缩短信息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的周期,而且同时因为组件能够进行单独的测试,因此也就能够让系统稳定性、可靠性得到更好地提升。

3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组件化总体设计

3.1对配电网组件化进行的设计

运用GeoStar5.0组件化的特征特点以及配电业务的流程等特征,本文对于组件层的设计主要是应用面向对象的微软公司的COM组件技术,要依据配电业务之所需,并且全面结合各种具体电气设备加以抽象,从而取到一系列的组件库。运用以上对象进行组件,开展具体应用过程中的组件化系统设计。配电网的组件化设计要从系统进行全方位地加以考察,其重点是依据系统之应用逻辑以及业务需求实施系统化的认真划分。其中显示出组件库功能的是全面支持直观性视图;数据库操作过程中的组件功能是对相关数据加以操作。配电网对象组件库之功能是将相关电力设备抽象成为组件化的对象。而配电网管理组件化之功能在于对配电网管理工作之功能实施接口服务。

3.2对配电网的功能模块进行的设计

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模块设计主要功能如下:一是系统组件化管理模块。这种模块主要使用在对系统运行过程之中的基本参数以及基本环境加以设置。比如,图层与查询信息设备所显示出来的参数,系统组件化管理模块牵涉到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性数据以及参数,所以也就成为了总体系统的重点内容。二是系统组件化的地图管理模块。这种模块主要包涵了部分子功能模块,比如,可以利用基础图形来编辑各类子模块:对于空间数据以及图形的属性实施全面编辑;配电网图层管理子模块主要是对基础图形实施分层化显示,并且可以对每一个具体的图层加以操作与处理;配电网图形输出子模块主要是对当前的图形开展编辑、处理以及保存,并且设定出图形输出的格式等。三是配电网运行管理模块,主要支持对各项运行参数进行查询,并且应用新型智能技术对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四是配电网设备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设备的资料以及故障数据实施管理;五是配电网用电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用电的负荷加以预测,并对用电线路的电能进行管理;六是配电网决策支持管理模块,查询和分析用电负荷的现状,并实施故障的排除等。

3.3对配电网的数据类型进行的处理

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将牵涉到多种类型之数据,主要包括了遥测、遥信和遥控、设备属性的数据,在对以上数据加以处理之时所用之模式是为了切实有效地保存所接收之全部数据,在实施数据接收以及和下位机进行通信的系统服务器中所设置存储部件之中,对各类数据通过数据帧类型字段实施鉴别,依据数据类型之差异来开展响应操作,并且把其输入至对应数据库之中。

4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组件化的实现

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了用电报表的输出和用电曲线的生成等具体功能,在配电网络分段开关以及联络开关之处设置出FTU来实施数据的采集以及监控,每一FTU应当分别采集开关之中的各种不同的运行参数,以上数据都传送至配电控制中心。在出现故障或障碍的过程中,FTU一样可记录下故障过程中的重点信息,并且实时传输带配电网控制中心,并通过控制中心所拥有的故障检测软件加以分析以后,从而实现实时故障的定位,并且加以恢复。在确定定位方法之时,应当考虑到FTU所具有的故障定位与隔离,主要是通过以人工智能为前提的方法,运用以专家系统为主导的办法,专家系统之原理是以产生式规则为基础上,并且允许各位用户依据各不相同的环境实施规则之增加、删除或者修改。在配电网管理过程中应当切实有效地模拟配电网故障诊断专家,从而实施电力系统在故障上的定位。这种方法是应用以SCADA与FTU为基础的方法,在配电网的开关上应当分别设置FTU,通过网络将数据传至控制中心,SCADA的主要特征是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出故障的位置,并且结合FTU遥信、遥测以及遥控等各项功能,在SCADA接收FTU发出的故障信息以后,运用SCADA遥控对故障加以定位。配电网通常呈辐射状进行开环运行,所以,只需各节点均有故障电流流过就能够进行判断,而且还能定位故障。FTU用以检查开关节点是不是过流。一旦配电网所具有的拓扑结构属于环网,这样一来,一旦出现了短路故障,故障点自然就会接收到来自于不同电源点之流向。在此状况之下,不仅需要辨别出其是不是出现了过流,还应当对故障电流功率的方向实施准确判别。一旦两端的功率方向在某一段线路中呈现出相反的状况,即可判断出本段区间之中所掩藏着的故障点。配电网如果使用了故障定位专家系统,即可拥有智能化推理这项功能,在以GIS为基础的配电网信息管理系统组件化设计之中开展故障定位之依据是紧密联系具体知识库,把假设中出现故障的停电区段序列和空间搜索过程中的停电区段序列运用启发式原则加以对比。一旦在对比过程中能够发现故障假设方式和实际故障之间是全部加以匹配的,也就是可实施故障区域之认定,一直到定位至各个故障点。以此为基础,新故障就会存于知识库体系之中,从而便于今后相似的故障加以处理。

5结语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4

(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各领域中的应用。

(1)电子信息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类型的专业软件的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项目管理软件P3等软件被应用在建设工程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其运用主要包括了施工管理中的投标、施工设计、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等方面。从建筑工程投标书到项目图纸,从项目开展及项目进度到施工结束中关于信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这些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电子信息技术都得到了应用。(2)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是建设工程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子信息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施工人员考核考勤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有效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加快了施工进行的速度,而且通过电子信息技术财务监控人员可以知道经费的使用情况做出调整以控制超额支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资金得到合理的使用,从而完善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

(二)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作用。

(1)明确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工程管理系统在建筑企业中逐渐为信息技术所建立的管理系统所取代。我国加强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支持力度,加速了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初步实现了工程作图无纸化。在建设工程中所涉及到的图纸设计、工程实施以及期间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方面都用到了电子信息技术,让建设工程的进程变的更加的顺利,这也让众多企业明确了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目标。(2)构建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建筑工程电子信息系统才可以便于更好的对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分析。建设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必须要遵循将建设工程中的具体内容与各项管理工作有机结合的原理来进行,以此实现对于各项业务模块之间的联合监控,调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工作与信息技术一体化的工作环境。

(三)电子信息技术于现实的应用。

随着建筑工程在现实生活的高速发展,建立依托于网络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和办公软件的种类变的越来越丰富,出现了许多大型建设项目,并且这些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对于技术的要求很高,包含的内容也极其复杂,涉及到国内外设备的使用,这些往往充满了巨大的电子信息量,而且它牵涉的范围也是非常广的。这样就造成纸质文件的传输对给建筑工程的管理增加了许多繁杂的步奏,很容易导致信息出现错误或者遗失,而且其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营方式也会给施工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纸质文件传输的方法就渐渐变的不为大家所采用。所以我们就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方面的电子信息化平台及网络办公系统,这样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项目工作。此外我们可以扩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在电子信息化建设中的网络应用职能,利用网络办公系统完成网络招标、网上采购、网络会议及网上资料查询等工作。

二、提高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措施

(一)寻求政府与相关部门的支持。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程度的加深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来提供资金、技术方面的援助。通过在资金方面的补贴,以及政策上相应的减少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可以缓解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负担,解决因为资金到位缓慢而导致建筑企业在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入减少的问题。而且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政府应该做出相关的保护措施,以此来维护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

(二)提高对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

建设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对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全面发展和提高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才可以推进工程项目信息化的管理的发展。在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中,通常要考虑到工程成本、工程进度、安全施工、等问题,并且在每个方面都要有具体的实施计划来对其进行合理的控制。而在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提高电子信息技术的管理水平,首先就要让传统的产业模式向着新兴集群产业模式进行转变,进而向信息化产业模式不断发展;其次要将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根据现实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让其符合我国的国情,加速经济的发展。

(三)建立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

网络技术在当今时代是日新月异的,它的发展与更新的速度极快,所以在建设工程方面的电子信息化技术也因该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进行更新以保证和时代接轨。而且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和数据量的不断扩展,单一的电子信息系统已经无法良好的处理建设工程管理所产生的巨大的信息数据,因此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就势在必行了。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中包括了建筑材料的信息、参与人员的信息,建设工程项目的信息等,通过将所有的相关信息进行有机结合、整理分析,研究讨论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电子信息系统,以更好的为建设工程管理服务。

(四)提高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的水平。

电子信息技术依托于计算机网络来进行,要加深建设工程管理的信息化的程度就离不开计算机辅助工程项目管理。用计算机来辅助项目工程的进行可以节约人力资源,并且在进行数据处理时也会减少出现错误的几率,这对于调高施工效率,增加企业的效益也是极为有帮助的。

(五)加快全能型人才培养。

在当今社会人才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必不可缺的。对于建筑行业而言他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尤其是全能型的人才。建筑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学历证书方面,还体现在其掌握的各项技术的熟练程度与现实应用上面,需要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且能完成多种任务的人才。但是我国对于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却不是很多,所以全能型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它直接影响着信息化管理的发展水平,是不可忽视的要素。

三、总结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电信行业的发展也由最开始的技术驱动逐渐演变成市场驱动和客户驱动,由此可见,客户需求和市场现状对于电信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电信企业市场营销所遇到的阻碍以及相关解决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信行业中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家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多家企业互相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局面。电信企业之间的互相竞争对于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电信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这就使得电信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比较薄弱,运营商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得过于随意和缺乏一定的营销技巧,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营销。

3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的阻碍

3.1营销策略的阻碍。营销策略的阻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销策略中所制定的政策具有不合理性,例如,销售政策不合理、激励措施不合理、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等,这都会对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造成阻碍;另一方面是对于营销政策进行执行的执行者的阻碍。营销策略的执行者是对电信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直接管理和执行的人员,对营销策略最终产生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执行者的主要问题表现在:①个人能力有限,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电信市场属于卖方市场,无需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也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而随着几大电信运营商的陆续成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渐渐显现出来,而电信企业市场营销执行者本身没有太多经验,所以造成市场营销阻碍;②个人忠诚度不高,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电信行业中很多营销人员只是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开展营销工作,营销执行者个人对于所服务的电信企业本身没有太高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一旦工作出现变故或者竞争对手给出更高的待遇,员工就会以个人利益为先选择离职,如此造成营销策略执行效果难以保证。

3.2营销意识的阻碍。由于我国电信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垄断地位,造成电信企业仍然沉浸于垄断时期的思想,对于市场营销的主动意识不强,难以建立起以客户为本的营销理念。例如,一些电信企业即使萌发了营销意识,但是仅仅是对自我产品的一种简单推销和出售,而并不是真正基于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不但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还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将现有业务粗暴地推广,而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本,开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研发,这一点值得电信企业人员重点关注和探讨。

3.3服务水平的阻碍。电信行业经过不断改革和优化,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关于电信服务的投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不容小觑,集中体现在费用纠纷、网络通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扣费现象几个方面,这说明电信企业还需要在服务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电信企业市场营销阻碍的解决策略

4.1明确以客户为本的产品开发导向,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目前,市面上电信企业所推出的产品基本是简单的几个套餐,客户只能从中挑选其中一个,难以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对于这一点电信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消费习惯、收集客户关于产品的咨询和要求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客户群体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群体的客户有针对性地研发出更加适合的套餐产品,提升产品设计精细化标准,以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低消费群体,可以推出相对便宜的产品,同时,减少产品其他功能性,仅仅提供基础功能,确保产品的实用性;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可以建立相对高端的消费平台,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保证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售后和服务方面也更加完善和优化,可以为高端消费群体建立VIP通道,减少人工咨询等待时间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产品使用实时跟进和升级工作,由于客户的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可能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电信企业需要关注这些变化为客户带来的困扰,进行产品的更新。

4.2统一定价策略。传统的市场营销中,电信企业价格的制定往往会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底线为标准进行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现在的电信市场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信息和价格可以在市场之外通过网络进行获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中的地域限制,使得客户可以非常轻易地寻找到更加优惠的价格。所以,当前的电信企业在进行价格制定时需要统一定价,为客户提供最低价格的产品和最高水平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

4.3营销渠道多元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正渐渐成为年轻一代主要的购物渠道,其丰富的产品资源和透明化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电信企业也需要抓住网上购物的机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购买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产品的展示,并由专业客服进行有关问题的在线解答。一方面,方便客户购物;另一方面,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重视客户的内在需求,方便今后工作的改进。另外,由于网上购物面对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和网络发达地区,对于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体,电信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对于需求较大的地区,建立合作营业厅,方便偏远地区和老年人客户群体进行业务的办理,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4.4创新推广方式,重视对新客户的挖掘。电信企业在传统的推广方式上主要以客服人员主动对客户拨打电话的形式进行产品的推销,这种模式往往会遭到客户的抵触和反感。如今,电信企业需要在推广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市场营销水平。首先,电信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产品推广,不仅能够让客户清楚地了解产品特性和相关事项,还能减少客户被打扰的情况,有利于市场营销的开展;其次,电信企业需要注意对潜在客户的挖掘,产品推广不仅仅是针对现有老客户,还需要挖掘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例如,高中生或者大学生新生入学,基本上是电信行业迎来一大批新客户的好时机,企业在竞争方面除了给出价格优惠外还需要针对这一特定群体进行分析,推出能够充分满足年轻群体需求的产品,在推广时可以以年轻人朝气蓬勃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推广方案;最后,电信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潜在客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广,进而增加用户数量。除了电信企业自身的改革之外,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企业监管,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切实维护好消费者权益,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同时,需要注意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保护,使电信企业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积极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进行改善和优化,改变传统营销观念,建立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意识,在为客户带来更多优惠产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5结语

我国电信行业技术层面不断发展创新,实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营销策略方面依然止步于传统的垄断观念中,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电信企业自身需要及时扭转思想,建立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保证电信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为我国电信行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学博.新形势下中国电信市场营销策略[J].数码世界,2018(03):122-123.

【2】张媛媛,佟大新,张学杰.中国电信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7(18):174.

【3】潘冲,程华,高挺.基于数据分析的电信企业精细化市场营销[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155-156.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6

关键词:石化危险品;北斗卫星通信;多传感;数据融合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其在石化危险品上的产量以及运量不断上升。我国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超过了30%公路货物运输的年货运总量,而超过95%的石化危险品运输量与异地运输有关。就目前而言,我国石化危险品的道路运输普遍存在的状况是:大吨位和长距离。为了能够实现高效的跟踪、监测和提升石化危险品监管效率,本文了设计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通过在危险品运输车辆上安装多传感器监测装置和北斗定位、通信装置,实现对危险品运输状态的实时监控,将实时传感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实时掌握车辆运输状态。

1系统总体设计

整个系统分为车载端和监控端两个部分。车载端通过选择姿态、压力、液位、加速度、温度等多种传感器,设计相应的嵌入式硬件系统对各类传感器进行集成。系统应用群智能算法将多传感器信号进行处理和融合,应用北斗卫星定位技术实现对石化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实时定位,应用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实现传感数据的无线远程传输。监控端根据石化危险品运输的监管要求,开发出针对危险品运输车的实施定位监控GIS系统,设定出各类传感指标的阈值,当接收到的传感数据超过阈值范围时,实现车载终端和指挥中心的实时报警。整个系统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设计

2.1管理员功能设计

管理员帐号负责车辆信息录入,车辆传感数据的显示。该系统通过管理员登录进入后台,录入车辆信息、传感数据、报警数据,供相关用户查询。管理员操作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管理员管理,管理员管理个人信息和用户信息;(2)车辆管理:录入车辆信息,并对车辆进行管理;(3)传感数据管理:实时接收传感数据,并对传感数据进行管理;(4)报警数据管理:报警数据,并对报警数据进行管理。

2.2移动客户端功能设计

前端普通用户注册,通过手机微信登录,可以查看车辆信息和传感数据。普通用户操作的主要功能如下:(1)帐号信息,普通用户个人信息查阅,修改;(2)车辆信息查看,查看每个危险品运输车辆的基本信息;(3)传感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器实时采集的监测数据;(4)报警数据查看,查看每个运输车辆的传感报警数据。

3功能实现

3.1管理员操作

管理员通登录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从而进入管理员界面,如图2所示。管理员登录成功后进入后台管理首页。后台首页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管理员管理”、“传感数据管理”、“车辆管理”、“报警信息管理”和“退出系统”。点击"管理员管理"菜单,出现该菜单下拉二级子菜单,包括“管理员列表”、“用户列表”、“个人信息修改”,如图3所示。

3.2移动客户端操作

用户通过微信登录操作界面,输入账号密码进行登录,用户微信端界面图4所示。首页底端的一栏操作栏,包含的操作菜单项有“车辆信息查看”、“传感数据查看”和“报警数据查看”、“我的”,如图5所示。在图5中,页面底端的一栏操作栏有“传感数据查看”菜单,点击进入传感数据查看页面,选择车辆所属公司名称以及车辆车牌号,即可查看车辆采集到的实时的传感数据。

4总结

本文通过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北斗和传感器的石化危险品监控管理系统,针对目前石化危险品在货物运输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或者造成事故的发生,以及在事故发生后,可以进行及时并有效的救援,通过在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上安装多个传感器监测装置、通信装置以及北斗定位,可有效的实时监控危险品的运输状态,并将传感器的实时数据传输到危险品监控指挥中心,以便监管人员能够实时掌握车辆的运输状态。对我国在石化危险品运输中的安全性提高,或者在运输过程中事故发生后,尽可能降低事故危害具有非常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程志端.基于多传感器的危险品运输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郭丹.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控制系统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3]王淑炜,汪文明,黄晨,易航.基于北斗短报文通信的移动信息监控系统研究[J].卫星应用,2015:65-68.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7

【关键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意义;任务;途径

截止到2020年6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比2020年3月提高了2.5%,其中手机网民数量达到9.32亿,占网民总数的99.2%。[1]当前,互联网的普及规模逐步扩大,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各类网络新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和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具有信息海量、更新及时、便于检索、便于互动等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审核把关不严、不良信息泛滥、个人隐私泄露、侵权事件频发等问题。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为频繁的群体之一,他们受新媒体的影响也最为直接。

一、高校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意义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接触和使用各类媒介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具体包括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思辨性应变能力以及创造和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等。[2]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涉世未深,在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不实信息、错误言论的影响,容易受到各种利益诱惑,一些不当言论或者产生一些过激举动,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理论授课的方式进行,形式死板,缺少互动,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新媒体呈现思政课的内容,与当前的时事新闻结合起来,并通过话题讨论、实践感悟、作品交流等方式吸引广大学生广泛参与,在热烈的活动氛围中使学生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认识上的提高。2020年上半年,安阳工学院思政课老师们结合肺炎疫情防控的时代背景,精心设计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彰显强大中国力量》《科学应对疫情,凸显制度优势》等多个授课专题,通过钉钉直播的形式与学生在线分享,并通过弹幕、连麦、视频会议等方式开展互动,产生了良好的授课效果。

(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近年来,大学生因或转发不良信息,引发侵权纠纷或扰乱公共秩序的案例不在少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缺乏必要的媒介素养,没有认识到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及社会后果。2012年4月,上海某高校一名女大学生杨某在网上发帖称某知名蛋糕品牌从一家劣质奶油厂进货,该名女生因涉嫌侵犯名誉权被起诉;2017年5月,西安周至县两名在校大学生因在网上转发了一则有关家禽感染“H7N9”的谣言而受到治安管理处罚。通过广泛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各类媒介信息的传播特点及其社会影响,掌握媒介信息真伪的识别与应对方法,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及道德常识,从而增强接触和使用媒体的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能有效避免侵权、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等行为,从而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三)有利于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

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虚假不良信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媒介使用习惯,从而保障他们健康成长。1.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各类新媒体由于审核把关不严,同时存在一定的隐蔽性,容易造成虚假不良信息泛滥,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创造了条件。大学生是接触新媒体最频繁的群体之一,也是受虚假不良信息危害最多的群体之一。据权威媒体报道,高校已成为我国电信诈骗受害的重灾区,重庆渝北警方梳理辖区近3年电信诈骗案发现,20岁以下受害人占比12.85%,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学生为主,20-29岁占比43.73%,这个年龄段群体多以大学生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为主,[3]被骗的方式主要有虚假网络购物、虚假网络招聘等。对此,高校应当与公安部门等建立合作关系,结合一些典型的电信诈骗案例,针对大学生广泛地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掌握准确识别虚假不良信息、有效应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方法,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人身安全等合法权益。2.增强大学生的自律自强意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接触和使用网络媒体的目的主要是网络购物、网络音视频、网络交际、网络游戏等,参与网络购物的学生更是高达84.2%,而选择在线教育的学生只有31.09%。[4]另一项调查表明,超过七成大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在2-8小时之间,8.6%的学生每天的上网时间甚至超过了8小时。[5]很多大学生过度沉迷于网络,过度消费娱乐信息,浪费了大量宝贵时间,这将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网瘾症的危害,也能帮助他们掌握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研究活动的方法,提高接触和使用媒介的自律意识、自控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信息消费习惯。

二、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任务

媒介素养教育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高合理使用各类媒体、有效应对各类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新媒体时代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一)培养大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辅导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新媒体每时每刻都伴随在学生的左右,为大学生查找学习资料、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是大学生开展自学的重要工具。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熟练掌握利用各类媒体获取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让各类新媒体成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学业进步的好工具。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中国知网等电子文献数据库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通过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网络平台开展自学,通过新媒体获取外语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学习资料,或通过正规渠道获得有关创新创业的政策、资源等,激励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各类有意义的学习实践活动。

(二)培养大学生识别、应对虚假不良信息的能力

各类新媒体上出现的虚假不良信息包括虚假信息、色情信息、暴力信息、封建迷信、信息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危害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是虚假信息,包括虚假招聘、虚假购物、虚假服务、虚假中奖、虚假罪名等。虚假信息不仅使大学生的财产受损,还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2017年,山东一名大学毕业生李文星通过网站求职遭遇虚假招聘,被诱骗到传销组织当中,不仅失去人身自由,最后还客死他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二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识别和应对虚假不良信息的方法。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如何识别虚假信息,如开展实地调查或通过权威部门进行核实;其次要让学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虚假不良信息的种类及危害,掌握国家对于虚假不良信息的惩治措施;再次要让学生掌握应对虚假不良信息的方法,如中央网信办公布了各部委、各权威媒体的举报电话,开辟了在线举报通道,方便网友对各类虚假不良信息进行举报。

(三)培养大学生接触、使用媒介的自制能力

很多大学生缺乏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在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娱乐信息、商品信息、低俗信息等的诱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无法自拔,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身心健康。媒介素养教育的第三个重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和提高接触、使用媒介的自制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信息消费习惯。首先,教师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网瘾症的典型特征及危害,让学生对照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其次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媒介使用计划表,让学生自觉把各类媒介变成学习的工具;再次,教师可以采用媒介使用日志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让学生记录每天接触和使用媒介的情况,并写出心得体会,引导学生在不断反省中加强自律;第四,教师可以采用典型示范法,通过讲座、经验交流会等方式引导广大学生学习先进典型,增强自律意识,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第五,教师可以选择科学健康的娱乐方式,如音乐、舞蹈、健身、旅游、户外运动等,引导学生从“低头一族”转变为阳光青年。

(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近年来,各类软件和应用程序的发展及应用,为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无穷的机会。高校应通过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鼓励和引导广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创新创业活动。1.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原创作品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制作、传播各类有意义的原创作品,如文学作品、微信推文、短视频、动画等,发挥传递正能量、传播新事物、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展现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有利于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更大的发展空间。大学生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参加微电影创作大赛、科普作品创作大赛、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广告艺术大赛等各类赛事,通过比赛使个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2.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展研发创造活动现在的智能手机可以支持各种不同功能的APP(应用程序),每一款APP的开发及推广都是创新的成果,也潜藏着一个或多个创业机会。2015年3月,南京工程学院一名大四学生阚逸龙针对身边朋友遇到的找车位难、找饭店难、找干洗店难、找厕所难等问题,设计研发了一款“城市之星”手机综合APP,和全国1200多个社区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商达到15000多家,并获得5000万元的风险投资。3.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助力传统产业发展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应用为传统产业开辟了新的营销推广渠道,为大学生带来了众多就业创业机会。2017年,安徽大学生倪新星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销售多肉植物,一年的销售额达到了500万元,还解决周围不少农民的就业问题。高校可以结合一些典型案例,把媒介素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寻找有潜力的创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活动,为进一步发展积累宝贵经验。

(五)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近些年,大学生由于在网上发表或转发不当言论、不实信息而受到法律制裁的案例接连发生。如2018年9月,河北石家庄某高校学生通过该校官方微博转发嘲弄烈士的笑话而受到公安机关的传唤。该类案例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法制意识淡薄、法律修养缺失。目前,我国有关网络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很多,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2006年)等,此外还有很多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相关法律法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规定了互联网的一些基本行为规范、违法行为种类及其法律后果,对公民接触和使用新媒体的行为进行了规范。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把普及网络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关于网络媒体监管的法律法规有很多,但它们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具有相似性。这些原则和要求应当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重点内容,它们有助于大学生掌握法律知识、提高自律意识、规范自身言行,抵御各类网络风险。

三、媒介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

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高校应该承担主体责任,政府应该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社会各阶层应当积极参与,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

(一)开设专门的媒介素养课程

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普及程度较低,但是国内学者已经开展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出版的各种有关媒介素养的专著、编著、译著有上百种,知网数据库能检索到的相关学术论文有五千余篇,研究内容涉及媒介素养的现状、问题、对策、目标等各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校应该针对全体在校学生设立媒介素养公共必修课,使学生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必备能力,这是应对新时代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影视鉴赏、广告创意等选修课程,使学生深入学习有关媒介应用的某方面知识,并培养一定的专项技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方式、心理特点等,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同时,高校媒介素养教育应当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媒介观、世界观、价值观。[6]

(二)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之内,还应该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等形式延伸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如围绕“网络陷阱知多少”、“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等话题制作一些网络短视频;围绕“不做低头一族”、“远离网络游戏”等主题开展一些户外活动……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让学生增进对于媒介知识的了解,养成良好的媒介使用习惯和信息消费习惯。媒介素养教育还可以融入到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去,通过新媒体互动的形式既能够扩大活动的影响,又能够提高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2018年7月,浙江某高校大学生组建了一支禁毒宣传队,他们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推广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扩大了禁毒宣传的影响力。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校应该充分利用各类校园媒介,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实现媒介素养的提升。首先,高校应发挥好校报、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大屏的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报道国内时政要闻、宣传大政方针、树立先进典型,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其次,高校应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传播优势,以新颖的在线形式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吸引广大学生参与互动,营造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2019年1月15日,安阳工学院微信公众号以“安工2018年最受欢迎的图书”为题一组调查数据,并开展了话题讨论,有助于同学们反思自己的阅读行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高校还可以利用条幅、海报、电子屏、宣传板、公告栏等户外媒体宣传媒介素养知识,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如悬挂有关防电信诈骗、防求职陷阱的标语,提醒学生做好安全防范;制作有关网络法律知识的展板,提醒广大师生严守网络行为规范。

(四)构建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和完善的媒介教育体系

电信监管论文范文8

1.复合型编辑人才缺乏

媒体融合不是不同媒介形态的简单拼接,而是技术融合、渠道融合、平台融合、内容融合、经营融合、管理融合等全方位的调整,新技术的采用、传播渠道的改进、内容生产方式的创新、传媒组织形态的升级、传媒产业链条的重构、管理体制与政策的改革都要随之发生相应的变革。技术融合是整个媒体融合的基础,其中最重要的是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它们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中能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目前传统学术期刊的人才储备与技术支持无法满足媒体融合建设的需求。我国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以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学会为主,由“体制内”任命的部分期刊领军人物,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很好的学术理念,却缺乏驾驭新媒体业务的技术素养,没有树立拓展新媒体业务的基本目标,更没有规划新媒体业务的长远战略。目前很多学术期刊已通过集成的采编系统实现了审稿、编稿、发稿过程数字化,以及这一流程与PC端和互联网的融合,但这一流程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却进展迟缓。其关键在于,缺乏新型的复合型编辑人才。老编辑对新融合、专业技能(信息检索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多媒介转换能力等)的缺乏了解和掌握影响了他们对学术新媒体的热情和探索精神,影响了互联网思维在学术期刊领域的运用和发展,更制约了行业借助融合业务技能实现对多种媒体的资源整合。

2.媒体融合主导权缺位

我国现有传统媒体管理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以审批制度、主管主办制度、行业管理制度、属地管理制度为核心的规制政策。在这种体制下,传统学术期刊一直保持主流学术传媒地位,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其一,拥有公开出版的刊号,具有体制授予的合法身份,不存在‘无米之炊’的生存威胁;其二,牢牢把控着学术信息源(专业边界)和作者资源(学术水准),目前还没有任何学术新媒体能够与其分庭抗礼,对其构成挑战;其三,在现行的学术评价与期刊评价机制之下,只有具有正式刊号的期刊才能得到行政权力部门与专业评价机构的承认,尽管纸本期刊的传播功能早已名存实亡,但其‘记录功能’仍然受到学者们的重视。”[15]然而,恰恰是这类媒体,在媒体融合的道路上走得跌跌撞撞,深陷“不做等死,做了找死”的困惑之中,无法承担起媒体融合的主动权。其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缺乏国家主导的大型公共服务数字出版平台,表现为具有公益性质的学术期刊没有公共技术平台的强力支撑,盲目“嫁接”或重复探索;二是学术期刊的市场主体地位模糊,身份尚为事业单位或改制后只是换块牌子的“翻盘企业”、改制后依然没有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的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必然遭遇体制障碍与规制约束;三是学术期刊分散弱小、技术落后、经济实力不强,作为媒体融合中的被动者,它们根本没有实力与能力去主导媒体融合。互联网企业与新媒体公司是否具有媒体融合的主导权?答案也是否定的。从技术、平台与资本实力来看,它们有舍我其谁的优势。然而,在深入思考探究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时,我们会察觉到一些悖论的存在。首先,民营力量主导媒体融合,势必与党和政府强调的媒体的政治属性、舆论导向冲突,很难满足“可控可管”的传播要求;其次,中国知网、万方等大型期刊数据库虽然在数字传播方面几乎取代了纸本传播,但其在学术信息源、专业编辑权威性、学术共同体关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因而无法替代学术期刊承担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再次,互联网企业与新媒体公司并没有获得体制授予的合法身份,还不具备与学术期刊刊号相当的学术传媒地位。目前流行的微信公众号与论文在线网站,不过是学术期刊的附庸或补充,暂时不足以动摇学术期刊的主流地位。

3.政策与规制缺陷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给政府的媒体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一是多头管理、权责不一。在互联网的监管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是行业主管部门,公安机关负责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种犯罪活动,文化部门对文化产品、文化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负责全国网络出版服务的审批和监督。这种管理体制职能交叉、条块分割,致使在监管的具体过程中,形成政府管理越位或政府管理缺位两种现象。比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是把互联网和手机作为信息产业来定位的。但互联网和手机既有产业属性,又有媒体属性。单纯由产业部门管理,很容易造成行业管理和舆论监管的脱节。特别是新闻出版广电部门实行严格的内容监管,而电信部门只管传输不管内容,结果因传输平台的不同,就会产生天壤之别的规制差异。二是法律“跟不上、管不住”。近些年,虽然我国在新媒体管理方面已出台数部法律法规,但总体上立法层级不高、法律效力较低,“一方面,行政机关对现行行政法律文件的修改、补充滞后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造成法律制度不该有的缺位;另一方面,各行政机关进行听政活动所参照的法律文件多为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规定,效力较低,仅限于本部门范围,造成有法可不依的尴尬;且各行政机关在制订、执行部门规章和行政规定时往往各行其是,又造成了行政法律制度执行的冲突”[16]。在学术传播领域,“双重管理体制”使传统媒体在发展新兴媒体业务时,远不如商业新兴媒体那样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创新,经常是稍有创新、稍越雷池,就可能被“约谈”、批评。在媒体融合的大潮之下,尽管互联网与新媒体具有快捷、方便、及时、聚合等优势,但所在企业仍然拿不到体制所承认的正式刊号,那些仅在网络平台或新媒体上发表的论文统统被排除在体制认可的评价之外,这不能不说是体制壁垒与规制政策滞后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