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专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信专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信专业论文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1

1国内外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1.1发展情况

国外科技期刊发展情况大体呈现为以下特点。在学科分布方面,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药卫生(STM)领域的学术期刊为主流期刊。在运营模式方面,注重集群化发展。少数大型出版企业占有主要的市场份额,大量小公司或非营利机构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市场上也占有一席之地;期刊出版商广泛与各国的期刊编辑部开展合作,编辑部负责内容,期刊出版商负责期刊的运营、宣传和管理。在内容质量方面,注重打造期刊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和效应。在盈利模式方面,注重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国外科技期刊出版业已经做到了从引导科研到投资科研,把科技期刊置于知识创新、知识推广、知识应用的中心环节。

1.2出版规模

国外科技期刊集群化规模大。以STM领域的期刊为例,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出版2241种、爱思唯尔集团出版1670种、约翰·威立出版1300种、泰勒弗朗西斯出版827种[1]。2016—2018年度,我国科技期刊出版规模变化情况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我国科技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众多,各刊分散经营,集群化程度较弱,2016年、2017年出版期刊数大于10种的出版单位仅有8家,而2018年这个数据迅速增长,达到了32家,可见我国科技期刊出版整合的趋势逐渐显现。

1.3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认识

一是集群化势在必行。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少,且呈现“小、散、弱”特点,在全球学术话语权争夺上,处于明显劣势。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应该加快进行集约发展与资源整合。二是中英文期刊应协调发展。英文科技期刊是提升我国国际科技话语权的重要载体,而中文科技期刊由于语言优势,其内容更便于在国内传播,面向的读者也更广。2018年我国期刊年检数据显示,英文科技期刊333种,占比6.7%。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中,英文科技期刊获得了广泛关注,而占据我国科技期刊绝大部分比例的中文科技期刊在基金经费、科研评价、编辑队伍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内容质量持续下滑,严重影响其在国内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思想传播中发挥作用。做好中文期刊是出版机构的重大社会责任和使命。三是应融入国家科技、经济建设实践中。我国科技期刊要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作用,根本就是要为中国企业、科研做好服务工作,使科研与实际结合。期刊布局要紧跟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建设。四是出版与传播并重。科技期刊出版的最终目的是传承和传播其承载的知识信息。我国科技期刊出版单位绝大多数“重出版,轻传播”,对科技期刊传播的理解和认识不够深刻,知识的价值并未完全发挥。应加大知识挖掘与传播力度。

2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信息通信作为战略前沿方向之一,正成为世界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我国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的技术优势较明显,而自主品牌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却与领先的科研实力极不匹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2019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2]显示,我国在2018年卓越科技论文学科TOP10中,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学科以及计算技术学科分别以19638篇、15177篇位列第4和第5位;在发表SCI论文最多的学科TOP10中,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学科以及计算技术学科分别以21514篇、14304篇位列第6和第9位。尤其是计算机科学学科,其产出论文比例超过世界该学科论文的20%,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2位。2018年,在国内数最多的学科TOP10中,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学科以及计算技术学科分别以24647篇、27608篇位列第3和第2位;在国内论文被引次数最多的学科TOP10中,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学科以及计算技术学科分别以131586篇、119726篇位列第3和第5位。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信息通信领域产出的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世界领先。然而,我国信息通信领域却缺乏高水平期刊,顶尖的学术期刊更是凤毛麟角,作者和读者对国内科技期刊的认可度持续下滑,其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运营意识较弱。大多数期刊由高校、科研机构和政府事业单位管理,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和支持,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2)推广和传播力度小。信息通信技术发展较快,而传统的运营模式、单一的销售渠道、局限的受众面等限制了期刊自身的推广和发展,甚至对学术传播和进步产生了阻力[3]。(3)运营能力薄弱。每本期刊都有一个对应的主办单位,很少有独立的期刊出版机构,单刊影响力小,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因此,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期刊集群化运营是必然趋势。

3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集群建设

3.1集群发展现状及困境

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借鉴国际期刊集团化建设经验,初步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两种相对成熟的集群模式[4]:一是行业科技期刊集群,即以相同行业而聚集起来的期刊集群,如中华医学会期刊集群、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地理资源期刊数据传媒网等;二是综合性科技期刊集群,即容纳多个学科的科技期刊集群,这类集群主要来自于出版社,如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期刊出版有限公司、浙江大学期刊中心等。然而,我国科技期刊集群大多是形式上的虚拟集群,刊群聚合力有限、数字出版与知识服务能力弱,集群发展存在以下难点。一是期刊布局方式单一。我国科技期刊大多基于政策导向布局期刊方向,很少以数据为依据来细化期刊方向和定位,因此常出现集群内部同类期刊的重复办刊和资源竞争,同类期刊之间无法有效协调、形成合力。二是数据资源少。海量数据是期刊集群的重要资源,我国现有科技期刊集群规模有限,且仅有少数集群真正实现了数据整合、信息共享。而基于少量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无法精准掌握前沿热门方向、学者科研动向、学者关系等,对集群内各期刊策划选题、寻找优质作者、遴选同行专家审稿等支撑有限。三是时间和经济成本高。与国际期刊出版集团相比,国内同量级的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较少,很多功能都是定制化,在系统开发和测试环节耗费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很高,很少有期刊集群能够承担。四是国际化能力弱。英文科技期刊比例较低,而占很大比例的中文科技期刊的价值一直未被广泛重视,国内优秀稿源流失严重,也无法有效吸引优秀的国外作者和读者,集群的国际品牌影响力建设困难重重。

3.2集群建设实践及未来发展思路

本文以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信通传媒”)运营的科技期刊集群为例,分享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集群建设经验。信通传媒隶属于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的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于2012年整合《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电信技术》《通信世界》,成立了学术出版中心,并逐步整合行业资源,凸显内容特色,树立集群品牌,为了进一步扩大领域范围,自2015年以来,分别创办了《大数据》《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JournalofCommunicationsandInformationNetworks》《物联网学报》《爱上机器人》《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形成了统一管理、数据共享、资源互通的信息通信领域期刊集群。其发展目标是“创办和建设符合信息通信领域及行业需求的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提供一流的学术服务”。集群拥有信息通信领域背景优势,且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对期刊创建、人才引进、集群市场运营也给予专项基金支持。因此,集群已建立了5000余人的专家库,深入参与期刊建设的编委会成员达到400余人;拥有一批从事出版工作数十年的优秀编辑和营销队伍,分别负责集群期刊管理、内容策划、新媒体运营等,基于期刊资源,每年还出版图书上百种。

3.2.1集群建设实践

近几年,信通传媒的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集群在出版结构布局、专业管理能力、市场运营能力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3.2.1.1优化集群期刊布局

同类期刊优化布局,注重差异化、特色发展。《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电信技术》报道内容分别定位在理论前沿、创新技术、工程实践,并以优势期刊带动弱势期刊,实现优秀作者群、审稿专家群、读者群等资源的共享,3本期刊共同发展、互相补充,在电信领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5]。在新兴交叉与战略前沿领域,布局新刊。立足信息通信领域,在大数据、网络安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向创办新刊,扩大集群的学科领域范围。以数字化重构科普生态,运营和创办《通信世界》《无线电》《爱上机器人》等科普期刊,覆盖不同层次的读者群。

3.2.1.2建设集群专业管理能力

一是分类施策,增强期刊发展活力。传统通信领域老刊注重刊登原创和科学突破的研究成果。新兴交叉领域新刊注重刊登创新性和实效性强的研究成果。二是严格执行出版规范规定。借鉴国际科研诚信伦理做法,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匿名审稿等国际主流的编辑出版流程,严格执行国际、国内版权管理规则和规章制度,保障集群内期刊的内容质量和原创作者的合法权益,筑牢学术诚信和出版伦理底线。

3.2.1.3建设集群市场运营能力

一是与学会、国外出版机构、学术组织协同办刊。以专家办刊为原则,通过开放协作的办刊模式,与通信学会、计算机学会、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电子学会、自动化学会、Springer、IEEE、Elsevier、中国科学院等知名学术组织在期刊建设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挖掘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资源。二是打造统一的数字化传播与知识服务平台。集群内各刊采用统一的稿件在线处理平台、多刊协同采编平台、期刊在线出版平台、知识挖掘和知识服务平台、会议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多刊专家、数据的整合共享。三是延伸学术服务,“刊、书、会”协同发展。基于集群各刊的优质资源,紧跟科技前沿,打造原创精品。多刊联合策划学术丛书,并多次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以《5G丛书》为代表的多套丛书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规划项目,精品图书《空间多维协同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此外,多刊联动,每年共同策划并承办大数据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信息与数据科学国际会议等高端学术活动和科普活动20余场,邀请学术组织和科技企业深度参与,提升集群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3.2.2未来发展思路

结合《意见》的重点发展任务和信通传媒的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集群现状,未来将在以下方面进一步提升集群的运营能力。

3.2.2.1多种方式扩大集群规模,提升学术组织力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自己建设一批。以数据为依据,立足国际视野,分析各细分学科发文总量、增速、中国作者在该学科的发文量及占比、高被引文献量及占比等数据,寻找具备创办期刊优势的细分学科,建设一批新刊。二是国内联合一批。抱团取暖,立足信息通信领域,基于数据资源,分析指定学科全球学术期刊发展状况,了解国内相关期刊的稿件竞争环境、生产环境、经营模式,整合一批老刊,帮助其优化学科定位、编委结构、作者结构等,并提供运营平台和传播渠道。三是国外合作一批。与国外专业同行加强在世界一流英文科技期刊的合作,如在各自的优势学科领域互相支持创办新刊、联合进行优秀文章的国际化传播、建立专家和稿件互荐机制、共同策划高端学术会议等合作方式,吸引国外期刊加入期刊方阵,扩大国际影响力。

3.2.2.2多层次加强对国内外学术圈的影响,提升创新引领力

一是引入国际一流科学家办刊。统一集群期刊对科学家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学家对建设一流期刊的积极性。借助其国际影响力,提升期刊的全球拓展能力。二是吸引全球优秀学者。大力推动学术首发,不拘泥于形式,使“好思想”以最快速度发表。集群设置评选奖励机制,吸引全球优秀学者,尤其是本土学者贡献优质稿源。三是推动读者全球化分布。成立国际化工作小组,将集群期刊的优秀中文文章向国际推广,深度参与全球学术治理的程度,扩大集群的全球影响力。四是打造一流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全球知名学者在会议上和交流最新高水平学术思想,实现刊群对全球高水平成果的虹吸效应。

3.2.2.3持续推动数字化知识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集群运营能力

一是完善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运营管理模式、内容出版模式,使科学家和科研群体都可在平台上获得想要的服务,增加与用户的黏性。二是与具备一定数据支持能力、平台技术支持能力、传播支持能力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优势互补,实现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运营管理。

3.2.2.4建设一流编辑团队,提升一流人才凝聚力

一是自主人才培养。建立“名编辑出版家”培养制度,鼓励青年编辑参加培训、调研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成为学者型编辑。二是吸纳高水平办刊人才。广泛吸纳国内外具备学术、出版、传播等不同专长的高水平办刊人才。

4对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的建议

我国科技期刊运营的市场化趋势不可阻挡,将逐渐形成自负盈亏、编营分离的运营模式,集约化的数字传播平台建设也势在必行,知识创新与知识服务将成为保障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本文针对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发展提出以下3点建议。一是加强协作协同,统一内容评价导向。信息通信领域的期刊主编、编辑部主任、编委及学术编辑应加强交流,及时分享领域发展趋势和期刊建设经验,开拓办刊思路。加强“领域期刊共同体”的发展意识,例如以信息通信期刊方阵的合作形式,形成一致的内容评价导向。二是合作运营信息通信期刊集群。例如以“信息通信期刊方阵”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资本为手段,整合行业资源和出版资源,完善利益分配机制,通过信息通信期刊集群,增强优质知识资源的高度凝聚力、网络运营服务质量的公信力,在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形成绝对的科技评价影响力和话语权,引领前沿发展。三是联合推广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评价分级标准。发挥学术评价指挥棒作用,定期公布信息通信领域科技期刊评价分级结果,并推广应用到相关评审推优工作中,吸引高水平论文在中国科技期刊首发。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策略

1引言

中国电信行业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发展,电信行业的发展也由最开始的技术驱动逐渐演变成市场驱动和客户驱动,由此可见,客户需求和市场现状对于电信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电信企业市场营销所遇到的阻碍以及相关解决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电信行业中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多家企业为代表,形成了多家企业互相竞争并在竞争中不断发展的局面。电信企业之间的互相竞争对于市场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电信企业更加重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这就使得电信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比较薄弱,运营商在市场营销方面表现得过于随意和缺乏一定的营销技巧,难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营销。

3电信企业市场营销的阻碍

3.1营销策略的阻碍。营销策略的阻碍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营销策略中所制定的政策具有不合理性,例如,销售政策不合理、激励措施不合理、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等,这都会对电信企业的市场营销造成阻碍;另一方面是对于营销政策进行执行的执行者的阻碍。营销策略的执行者是对电信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直接管理和执行的人员,对营销策略最终产生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执行者的主要问题表现在:①个人能力有限,由于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电信市场属于卖方市场,无需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也能取得很大的进步,而随着几大电信运营商的陆续成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渐渐显现出来,而电信企业市场营销执行者本身没有太多经验,所以造成市场营销阻碍;②个人忠诚度不高,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我国电信行业中很多营销人员只是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开展营销工作,营销执行者个人对于所服务的电信企业本身没有太高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一旦工作出现变故或者竞争对手给出更高的待遇,员工就会以个人利益为先选择离职,如此造成营销策略执行效果难以保证。

3.2营销意识的阻碍。由于我国电信行业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垄断地位,造成电信企业仍然沉浸于垄断时期的思想,对于市场营销的主动意识不强,难以建立起以客户为本的营销理念。例如,一些电信企业即使萌发了营销意识,但是仅仅是对自我产品的一种简单推销和出售,而并不是真正基于客户实际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不但影响了客户的使用体验,还损害了企业自身的形象。营销策略不仅仅是将现有业务粗暴地推广,而是真正做到以客户为本,开展充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研发,这一点值得电信企业人员重点关注和探讨。

3.3服务水平的阻碍。电信行业经过不断改革和优化,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服务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关于电信服务的投诉问题依然存在并且不容小觑,集中体现在费用纠纷、网络通信能力差、不明原因的扣费现象几个方面,这说明电信企业还需要在服务水平上进一步提高,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4电信企业市场营销阻碍的解决策略

4.1明确以客户为本的产品开发导向,充分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目前,市面上电信企业所推出的产品基本是简单的几个套餐,客户只能从中挑选其中一个,难以满足客户实际需求,对于这一点电信企业需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客户消费习惯、收集客户关于产品的咨询和要求等几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客户群体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群体的客户有针对性地研发出更加适合的套餐产品,提升产品设计精细化标准,以充分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低消费群体,可以推出相对便宜的产品,同时,减少产品其他功能性,仅仅提供基础功能,确保产品的实用性;针对高端消费群体,可以建立相对高端的消费平台,充分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同时,保证产品功能的灵活性和全面性,售后和服务方面也更加完善和优化,可以为高端消费群体建立VIP通道,减少人工咨询等待时间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产品使用实时跟进和升级工作,由于客户的生活和工作的变化可能对于产品的需求也会不断变化,电信企业需要关注这些变化为客户带来的困扰,进行产品的更新。

4.2统一定价策略。传统的市场营销中,电信企业价格的制定往往会以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底线为标准进行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利润的最大化。而现在的电信市场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信息和价格可以在市场之外通过网络进行获取,互联网打破了传统信息传播中的地域限制,使得客户可以非常轻易地寻找到更加优惠的价格。所以,当前的电信企业在进行价格制定时需要统一定价,为客户提供最低价格的产品和最高水平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

4.3营销渠道多元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互联网的普及,网上购物正渐渐成为年轻一代主要的购物渠道,其丰富的产品资源和透明化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因此,电信企业也需要抓住网上购物的机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购买方式,通过网络进行相关产品的展示,并由专业客服进行有关问题的在线解答。一方面,方便客户购物;另一方面,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重视客户的内在需求,方便今后工作的改进。另外,由于网上购物面对的群体主要是年轻人和网络发达地区,对于偏远地区和老年人群体,电信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对于需求较大的地区,建立合作营业厅,方便偏远地区和老年人客户群体进行业务的办理,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4.4创新推广方式,重视对新客户的挖掘。电信企业在传统的推广方式上主要以客服人员主动对客户拨打电话的形式进行产品的推销,这种模式往往会遭到客户的抵触和反感。如今,电信企业需要在推广方式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市场营销水平。首先,电信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产品推广,不仅能够让客户清楚地了解产品特性和相关事项,还能减少客户被打扰的情况,有利于市场营销的开展;其次,电信企业需要注意对潜在客户的挖掘,产品推广不仅仅是针对现有老客户,还需要挖掘市场上的潜在客户,例如,高中生或者大学生新生入学,基本上是电信行业迎来一大批新客户的好时机,企业在竞争方面除了给出价格优惠外还需要针对这一特定群体进行分析,推出能够充分满足年轻群体需求的产品,在推广时可以以年轻人朝气蓬勃和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推广方案;最后,电信企业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筛选出潜在客户,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广,进而增加用户数量。除了电信企业自身的改革之外,政府部门也应当加强企业监管,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切实维护好消费者权益,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同时,需要注意网络和信息安全的保护,使电信企业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积极发现自身不足,及时进行改善和优化,改变传统营销观念,建立以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树立正确的市场营销意识,在为客户带来更多优惠产品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

5结语

我国电信行业技术层面不断发展创新,实现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营销策略方面依然止步于传统的垄断观念中,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我国电信行业的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所以,电信企业自身需要及时扭转思想,建立多层次的市场营销体系,保证电信企业长期、稳定、快速发展,为我国电信行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沈学博.新形势下中国电信市场营销策略[J].数码世界,2018(03):122-123.

【2】张媛媛,佟大新,张学杰.中国电信业目标市场营销策略分析[J].时代金融,2017(18):174.

【3】潘冲,程华,高挺.基于数据分析的电信企业精细化市场营销[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9(11):155-156.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新工科;电子信息类;产学结合;实践教学

0引言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产业革新也在加速进行,国家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工科教育再次被重新审视,教育部提出了“新工科”的概念。新工科专业是以智能制造、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用于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相对于传统的工科人才,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1-3]。

1现状分析

目前,在新经济、新技术驱动的经济转型中,我国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需求巨大。电子信息行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及实践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工科育人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满足行业要求,主要存在以下不足:①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学生对电信行业实践工作存在畏惧情绪。在对我校2017—2018年大四学生教学观察中发现,在毕业选题时,不少学生们乐于选择难度较低的选题,畏惧挑战。撰写论文时,不少同学存在文字、语言表达能力不足等问题,写作、表达、质疑、检索等基本科学素养不佳;②教学模式陈旧,实践教学开展不足,大多数高校的人才培育工作,仍带有传统工科育人观念的色彩。表现为注重理论教学,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忽视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配套的验证性实验比较充分,综合设计类实践开展不足。一些实验由于场地和硬件条件不足,并未给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条件、制度支持。近年来,为了顺应行业发展电信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数次调整,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践课时。但是电信专业课程要求具有较高的数学、物理基础,涉及到多学科知识,课程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课上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了实践课效果。在有限的学时内,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兼顾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效果;③工程技术教育薄弱,工程设计和实践教育不足。教师和学生对企业实践中新技能、实践环境、实践方法缺乏了解,实践教学远离企业需求,犹如无源之水。面对新工科的育人要求,我校电信专业亟需探索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方式与手段,更专业、更深入的了解学习企业需求,在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引入企业实训,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增进校企合作,促进学生与社会联系、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于一体的合格的科技人才或工程领袖,使学生能真正适应社会发展。

2产学融合,构建“四位一体”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面对新工科的育人要求,我校电信专业自2018年开始展开探索电信专业新结构,更新专业人才知识体系,创新教育方式与手段,在各级实践环节结合企业实训,产学融合,建立“校企双师模式”的实践教学形式,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能力,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学生为主,教师、学校、企业为支撑”的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形成“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融合贯穿,实践与行业实景相印证,实践能力逐层加强”的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

2.1系统、分层、创新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实践教学的知识图式

改革实践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层进式地培养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内容配置。100%专业课课程配备课程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对9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开设综合设计实验,要求70%以上的毕业设计题目具有工程应用背景,形成“基础实验-综合设计实践-独立创作性实践”的实践培养路径。在所有的实践活动,学生撰写报告、答辩,学习以口头、文稿、图表等形式与同行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回应质疑,不断强化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2.2改革教学模式,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双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电信专业要求具有较高的数学、物理基础,专业课程往往涉及到多学科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专业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灌输式的,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传统的课堂教学难以兼顾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效果。在此次改革中将课堂延伸到互联网,以课堂教学为主线,线上课堂为支撑,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既丰富了教学环节,又增强了学生的体验感和新鲜感。利用超星网络平台,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授课进度和知识点的讲解紧密结合。教师根据数据库课程教学大纲、授课计划,以项目为载体,融合每章、每节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每节课的任务点,课堂完成课前预习、课后训练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定期利用网站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线下课程专注于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取“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各类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项目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巩固了相关知识点,并锻炼、提升了专业基本素养。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转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增强了对专业的理解,也实现了随时随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

2.3产学研一体化育人,构建“校企双师模式”的实践教学形式

高等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教育目标不能偏离实际生产需求。为学生配置校内“专业导师”,并聘请企业工程师介入高年级实践环节担任“企业导师”,由企业讲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实现“校企双师制”,各自在教学上各有侧重,又相互协作。在实践创新训练中,从二年级开始,给每一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选课计划,引导学生加入导师的科研项目中,参与到导师团队的交流、研究工作中实实在在地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从而开拓学生眼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邀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企业导师”,参与“DSP技术”等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大赛、毕业设计等专业综合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活动的指导工作。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了解企业产品设计的方式、流程及解决问题的思路,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行业。

2.4积极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课外实践,探索以赛促优的培养模式

大力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赛事;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邦普杯”等企业杯赛项目。支持学生创立管理“单片机协会”“农业航空协会”“实验室技术及管理协会”等与专业实践技能相关的学生社团,鼓励并指导这些社团定期举行专业相关赛事,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实践,以赛促学。探索以竞赛促进技能人才不断提优的培养模式,缩短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要求的人才之间的差距,实现学校和企业之间人才知识能力结构的紧密链接,满足社会需求。

2.5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产学结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了广大师生的安全,我校自疫情爆发以来一直采取封闭管控的防疫政策。在此背景下,本项目选择“DSP技术与应用”课程作为“企业入课”的试点,邀请“广州创龙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工程师以线上教学方式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完成线上线下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利用超星网络平台等多媒体平台,建设“DSP技术与应用”课程网站(如图2所示),将线上教学与课堂授课进度和知识点的讲解紧密结合。教师根据“DSP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融合每章、每节的核心知识点,设计每节课的任务点。学生上课堂完成课前预习、课后训练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定期利用网站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统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辅导。线下课程专注于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取“翻转课堂”“项目教学”等方式,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将各类知识点巧妙地融入到项目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巩固相关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让学生从学习的被动者到学习的主动者,增强了对专业的理解,也实现了随时随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学。在实验教学环节,企业讲师和任课教师共同制定教学实践大纲,任课教师负责完成验证性实验教学,企业讲师讲解企业生产开发中使用的DSP开发板实验,实践过程企业讲师以录制视频等线上方式讲解完成实践,任课教师将其内容融入教学计划安排并辅助学生完成实验,便于学生反复琢磨实验操作,深刻理解实践内容。期间企业导师和任课教师通过“微信群”等线上方式与学生交流答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更好地理解,更长时间地记住课程知识体系。也收到较好的反馈(如图3所示)。接近90%的同学认为对自己的学习有帮助。

3结语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4

针对当前地方性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行反思,该文从适应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明确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共建通信工程创新实践基地的探索经验,提出了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案,逐一分析了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重要环节及其相应的教学实施方法,为创立“联动式”通信工程师培养模式进行了有效尝试。实践表明,该方案可切实满足通信运营企业对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通信工程;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电信运营

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必须走产学结合的道路,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验实践教学基地,以该基地为依托开展内容丰富的工程实践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压缩本科毕业生适应通信运营企业的时间,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2]。结合近3年的实践教学经历,对构建基于项目驱动型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有效尝试。教学实践效果表明,该体系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锻炼,在提高学生就业率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构建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基地为主线,分析了当前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通信运营企业实际需求为中心,提出了一种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新构建模式。

1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缺陷

通信工程学科知识覆盖面广,汇集了当今诸多信息处理的最新技术。这一学科不仅与电子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电子技术的最新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同时在计算机科学及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方面对学科教学提出了更接近生产实际的要求。该专业从理论课程到实践教学,每一环节都能够体现其鲜明的工程专业特色[3-4]。要求学校所培养的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然而,受到资金不足和物质条件的制约,大多数学校难以快速地把产业最新技术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汇集通信工程最新技术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而目前多数地方院校的相关实验过程中最常使用的是一些分散、相对孤立的实验箱,这种教学活动侧重于通信信号的处理分析,难以从通信网综合层面向学生传授通信网络结构、工程应用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工程训练,难以形成适应企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1考评机制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在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大背景下,教师职称的评价体制还缺乏突出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考核指标。评价机制的导向性政策倾向造成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严重投入不足,进而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如果能从职称评定的考核机制上切入改革,将实践教学与教师职称挂钩,必将能引导教师重新重视实践教学,从而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创新方法和机制。企业用人单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职业技能中心和高校本科工程研究中心越来越重视,足以表明实践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只有妥善协调考评机制与行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一定能为通信工程实践教育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

1.2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不够协调

由于高校受自身基础条件不同和经费的限制,再加上新技术、新设备在通信工程中不断涌现,使得实践教学条件与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比差异很大。目前多数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实践课设置方式较单一,只有部分实验课程和课程设计,缺乏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环境。部分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课程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主,缺乏创新性,不能适应通信技术的发展。部分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严重脱节,单纯从实践技术能力来比较,部分地方院校所培养学生甚至还不如职业学院培训出来的与业技术人才。从人才需求分析,多数通信运营企业更加青睐有大型通信设备的实践操作经验的毕业生,而目前主要通过学生进入企业后的新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来丰富其经验,这就使得毕业生与熟练员工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5]。突破这一道“鸿沟”就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文从地方院校解决通信工程教学环节中的专业技能培养问题出发,提出了通过“校企结合、项目驱动”方式构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通过“校企共建”缩小产、学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对企业、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在教学环节引入“项目驱动”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2构建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科体系中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多个实践教学项目,使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实践项目实施全过程[6]。依据通信工程专业特色,笔者认为要构建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需要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参与,合作建设一个真正面向企业需求的通信工程实践基地;其次,需要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工程师的协作分工,规划出适应企业发展、符合通信技术演进方向的实践项目内容;最后,需要学生与实践项目指导师的互动参与开展实践教学,并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的反馈、评估机制,以形成对实践技能培养的正确引导。

2.1构建面向企业需求的工程实践基地

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在原有的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基础上引入更多的通信企业一线运营设备,完成相关实验设备的硬件更新;其次要充分结合通信工程学科发展特点,在实践教学环节注重通信技术应用技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范围适应能力[7-8];最后,要强化学校与一线企业的联系,引入企业级的人才培训软环境,使得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并很好地掌握这些新技术[9]。要完成这方面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可能使多数地方性院校畏而却步。为破解这一难题,温州大学联合当地的主流通信运营企业———温州电信展开全方位合作。以温州大学主建,辅之以温州电信公司向学校赠送VOIP语音交换设备、数据通信及接入网传输系统(包括通信技术实训设备以及必要的辅助材料、工具等)。通过前期的合作建设,网络具备了如图1所示的规模。该实践基地不仅可为课内实验实践教学服务,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还能够以开放实验项目等形式为学生课外实践教学提供平台,促进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特别是关于广域网、接入网设计、维护和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更好地接轨实际工作岗位,满足通信行业岗位需求。以该实践基地为载体,通过聘请浙江移动、温州电信、浙江华信设计院等通信产业相关企业的资深工程师为校外专家指导师,定期开展网络与通信工程方面的专题报告,对于提升学生的技能素质、增进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理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2规划面向企业需求的实践内容

上述工程实践创新基地为通信工程教学过程提供了实物硬件基础。如果说实物硬件条件是建设项目驱动型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那么规划出合理的通信工程实践内容则是该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10]。为完善这一核心内容的建设,需要联合通信产业链上设备制造、网络运营与综合应用3个环节的技术工程师对学校教育中工程实践的体验,充分考虑通信网络结构特点及学校对行业需求人才的培养要求,从行业“云、管、端”的整体产业发展角度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及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11-12]。通信工程实践内容设计过程中通过在接入层、传输层、交换层、业务层等网络结构中各个模块的灵活组合、分批分步建设、平台互联互通性制定等建设方式,可实现在校园网环境下模拟完整的电信运营商环境,实现商业运营环境中各项业务需求的在校实践的教学目标。

2.2.1综合接入层

以行业应用最为广泛的ADSL/LAN宽带接入相关实践为主要设计内容,同时涵盖了最新接入网技术发展的XPON光接入相关实践内容,并把已成为通信行业发展热点的3G无线通信接入实践内容作为重要补充。

2.2.2传输网络层

以行业大规模部署的SDH光传输技术相关的实践内容和解决大量数据回传的PTN分组传输技术方案为主,同时包括了为解决核心层、骨干层的智能业务部署为目标的ASON光传输实践内容。

2.2.3交换网络层

以传统交换技术的程控交换和NGN软交换实践内容为主,同时兼顾基于IP语音交换解决方案的VOIP实践内容。

2.2.4业务应用层

以部署各种业务的电信业务开发为主要内容的实践项目,涵盖了能反映最新行业发展动向的物联网实验实践项目、4G手机终端开发实验实践项目,同时也部分包括了对无线网络进行综合测试分析的网络规划网络优化实践项目。上述4个层面可形成面向通信工程及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内容架构。这4个层面相互依赖,互为补充,每个层面的实践内容联系紧密,环环相扣,对于学生全面掌握通信工程相关技术有实际价值。经过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通信运营企业技术工程师及学校专业教师的精心规划,我们设定了语音交换、数据通信与宽带接入、光传输技术3个大的实践项目组,每个项目组下又涵盖了认知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性实验及创新设计性实验4种不同难易程度的若干个小项目,形成了不同难易程度互补的实践操作内容,对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通信工程技能有很强的实战锻炼效果。通过上述项目的实践锻炼,学生对于一般的通信运营企业传输网络管理技能岗位有了深入的了解,可以直接胜任该岗位的一般性日常事务的处理。通过这类实践内容的锻炼,对于培养符合通信运营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3],丰富了实践内容的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能够提供完整的通信工整网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在此环境下认识整网的运行环境,并且可以进行各种设备调试、业务模拟、故障分析、课题设计等,实现各平台环境下的业务需求,达到实践能力的全面提高,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这为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可靠的实践基础,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就业率的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2.3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活动

项目驱动型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可追溯到16世纪末在意大利兴起的建筑和工程运动,在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和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中得到推广。经过多年的发展,项目教学法在专业技能教学领域已形成了完整的教法体系[6]。在项目驱动型教学主线基础上,可以围绕所设定实验实践项目开展教学。首先,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和实践指导,以学生认识实验现象为导向,对相应的知识点形成一个感性了解,形成学习知识内容前的思维准备;然后,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知识点与实践操作要领的讲解与教学,通过学习与认知过程形成对知识点的理性认识;最后,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回到实践项目,这时学生已经能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融会贯通地应用于实验操作过程,实现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认知升华。要完成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合理设置实践项目,介入实验项目要体现出吸引力,又能衬托出相关理论知识的连贯性;实验项目的总结是个画龙点睛的过程,需要在工程实践内容的软条件支持下,构建以项目为载体、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环节,该环节决定这一教学方法的现实可操作性。为了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育环节,丰富学生实操技能,我们将教学环节的最后一站部署在一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上。先后与市气象局、城投集团、移动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以专业见习或毕业实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中聘请有丰富工程经验及特长的专家、技术骨干为学生做讲座、指导实践环节,拉近了学校与企业的距离。这些技术人员也可以将先进的仪器仪表带进校园,讲解仪表原理、使用并演示,由于这些仪表价格昂贵,学校实验室受资金的限制无法配备,而在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通过这种形式很好地弥补了学校仪器仪表的不足。安排学生到这些单位参观和顶岗实习,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职业素质的训练,增进了学生对企业文化的感受,增强了工程应用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3实践效果分析

经过上述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并在我校通信专业尝试推广,为有兴趣的通信专业学生提供必要的面向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条件,帮助其在轻松和谐的实践中逐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通过3年的摸索,结合我校率先开展的“卓越计划”的试点工作,逐步形成了“联动式”通信工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在这一培养模式下,项目驱动型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突出表现在:所搭建的实践平台为学生营造了一个以通信企业工程应用为背景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设计的实践环节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引导,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促进了以创新为先导的工程意识的培育;所规划的实践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拓宽了学生通信工程的知识面;实践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作和相互学习能力,强化了学生团队合作的工程素质培养。通过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实践项目的运作,学生适应通信工程类企业的实践技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培养,缩小了高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差距。调查数据表明我们开展“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已逐步取得了实质性效果。3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逐年提高,即使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大背景下,近3年本专业学生的就业率仍能保持一个稳中略升的势态。根据麦可思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调查结果,近3年通信工程在全校各专业排名中能够一直稳定保持占据前3位的优势。第三方调查的客观数据表明,在地方性高校的通信工程专业开展基于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是能够取得实质效果的。

4结束语

构建通信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离不开上述3个环节。校企共建工程实践基地是物质基础,实践项目内容是核心,项目驱动开展师生互动实践教学活动是载体,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实践教学有机体。通过项目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通信工程实践操作各个环节的要领,构建统一的工程实践技能认知体系,对于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驱动型实践教学体系理顺了通信工程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层次关系,突出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诸多要素,这对于建设地方特色的工程专业学科体系有很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作者:李昌 万毅 阮秀凯 单位:温州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夫,孙涛,谢蓉,等.工科院校生产实习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79-182.

[2]李志辉,张国栋,李婷,等.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实习基地建设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69-170.

[3]石桂名,刘畅,赵树源.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2):191.

[4]陈建军,韩庆文,蒋阳.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4):110-113.

[5]郑玉甫,蒋占军,杨桂芹,等.通信工程专业”三维一体”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9,20(12):84-86.

[6]罗运虎,邢丽冬,王勤.基于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计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6):14-15.

[7]李加旺,黄依珍.构建具有创新教育的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装备制造技术,2011(3):198-200.

[8]郭爱煌,宋春林.面向未来的电子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4年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4:8-11.

[9]张科,马立香,雷维礼,等.《接入网技术》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实验与实践教学研讨会,2011(S1):227-229.

[10]郭爱煌,胡宗福,宋春林等.通信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建设[C]//中国电子教育学会高教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全国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学科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论文集.大连:中国电子教育学会,2012:20-22.

[11]张燕,董昕.通信工程应用型本科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C]//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成都: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253-256.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实验班;毕业设计;学科竞赛

一、研究背景

在当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一所以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地方院校,我们在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上也做了很多尝试。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学业中个性发展的需求,根据生源特点和培养目标,提出了分层分类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这在教学管理中也带来一系列的新问题,纵观其他高校也有类似情况。本文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以目标导向为牵引,对分层分类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管理问题加以讨论并提出建议。

二、问题的提出及探索

(一)实验班的教学管理问题

我们举办了一个面向全校、跨专业的实验班,学生来自9个二级学院18个专业共46人,教师也来自多个学院。实验班以“产教融合”、“案例教学”、“强化实践”为三大特色,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和经营管理才能、较高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及创新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面向理工科专业背景的学生,紧密结合中山本地产业特色和我校学科优势,培养具备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实验班课程体系分为创新创业素养课程、特色课程、实践课程和创业体验等四个模块,并开设若干专题讲座和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生除了学习并取得本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分外,其余可用创新创业课程学分和创业实践学分替换。课程可以与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多元化教育课程”互认学分;实验班的实践活动与本专业的实践学分可以互认;实验班的讲座每4次可记1个全校公选课学分,最高可记4学分;优良的实验班的创业总结材料,经创新创业学院批准,可以作为毕业论文参与答辩。教学方法上倡导“多元并重”,将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知名企业参观见习、上市公司高管授课、实战模拟结合,强调教学互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校企互动。通过组织参加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大赛、营销策划大赛、生产管理实训、企业家讲座等学生参与度高和实践性强的活动,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在实验班教学管理过程中,班级交叉于传统的行政班级管理,实行专业导师制下的兴趣小组式的松散管理[1]。实验班开设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环节。结合具体情况,以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为主,努力体现学生对实验方案、实验过程的思考与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2]。在组织教学时,因为实验班的学生既要完成原专业的课程学习,也要完成实验班的课程任务,老师也类似,这种情况对排课来说任务很是艰巨。为此,我们先是从校级教务系统中导出实验班涉及的师生课表,以Excel的格式处理,然后,利用VLOOKUP函数对这些数据中共同信息进行筛查,最后找出师生和场地都闲置的时段,并排设实验班的课程。VLOOKUP函数是Excel中的一个纵向查找函数,它可以用来核对数据,多个表格之间快速导入数据等,也可按列查找,最终返回该列所需查询列序所对应的值。如图1所示,是利用VLOOKUP函数在多个班级原始课表中查找实验课外时间的函数应用。经过优化后的排课管理,保障了实验班师生的正常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得以保证,且比预期效果有所提升。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毕业设计管理和评价体系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大学生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3]。我们对毕业设计进行了分层分类指导的改革方法。设计了三大类10种形式供学生组合选修,可以团队或个人完成。通过分阶段地引导和分流学生组合选做,做到真题真做,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如图2所示是学生选题情况分布图。1.建立学校、学院、系和校外专家四级评估体系,全方位、多层次反馈毕业设计(论文)信息。学校制定宏观的管理制度和改革指导意见;各教学单位成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专家)小组,制定改革方案和实施细则及各形式评价标准,并在毕业设计(论文)的各个环节开展一系列的自查、自评工作。学校及院系的分层次教学管理,明确定位,各负其责[4]。2.学校组建专家小组,采取普查与抽取相结合的方式,从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条件、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方面检查,得出评价结果。试聘请校外专家评价,以利于客观、真实地评价学生的论文,了解毕业设计(论文)的真实水平,也可以检验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3.各教学单位在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中确立“院领导、系(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三级管理体系,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实施全程管理。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前、初、中、末”期四个阶段开展检查,严格检查选题和开题情况、工作进度、设计任务完成情况及答辩资格审查。4.各教学单位成立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结合各专业特点和学校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

(三)基于分层优化策略的学科竞赛指导模式的探索

多年来,我校坚持以“一院一赛”为平台,遵循“结合专业,强化创新,提升实践,赛课结合”的原则,开展特色鲜明的学科竞赛活动,办好品牌竞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以电子信息类专业来说,每年全国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项目很多,抓哪些?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看比赛的参与者是谁?毫无疑问,师生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既然学生是主体,比赛的内容必然要围绕提升学生能力为前提进行设计,毕竟“学科竞赛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5]”。近年来,我们围绕全国大学生科技竞赛的发展方向,结合专业特点,经过多年的探索,选定“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嵌入式设计大赛”三大赛事为重点项目。通过竞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科竞赛及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紧密结合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不断扩大学科竞赛成果,扩宽学科竞赛覆盖面,全面提升我院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提出“学科竞赛学生层面社团化,学生自主学习,老生带新生;老师层面团队化,分工合作,有的放矢”的管理和运作理念,成立了电信科协。设立会长、若干个竞赛中心以及秘书部,每个竞赛中心设立理事长1名,常务理事多名,配一个指导教师团队(含专业指导教师、辅导员、工程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会员培训、竞赛指导、会员联络、选拔、发展规划、筹办比赛等具体事务,组织架构如图3所示。协会采用会员登记制。会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竞赛中心进行登记,原则上鼓励学生一个人只归属一个竞赛中心,学有余力的同学可酌情参加多个竞赛中心,会员期可以申请调换竞赛中心。申请调换竞赛中心,需要在秘书部履行登记转换手续。会员发展设立普通会员、高级会员、核心会员晋级途径;晋级条件为每个阶段完成要求课程和实践项目,并获得晋级证书。核心会员可以直接参与省赛、国赛,核心队员申请多个竞赛中心需经指导老师同意。科协每年通过科学并规范地开展学科竞赛活动,推行“一院一赛”活动。通过班级→专业→系→学院→学校层层筛选和选拔,以使优秀的学生和作品脱颖而出,形成以高中年级学生为主力,低年级学生为后备,以老带新的竞赛队伍。每年组织校内选拔赛,使参赛同学锻炼、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精神,推动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学科竞赛,营造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良好氛围。并且通过竞赛选拔优秀的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全国大学生大赛。参加学科竞赛是实现大学生自身价值的舞台[6],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努力,我院电子信息类学科竞赛成绩斐然,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广泛认可。

三、结束语

人才培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以学生为中心是永恒的主旋律。在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发现,不管在理论授课、实践教学还是第二课堂,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分层分类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模式,做到有的放矢,人才培养质量才可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晶琦,杨健君,陈李胜,等.通信与电子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5):155-156.

[2]邓广涛,崔志恒,赵俊伟,等.改革实践教学管理培养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6):349-352.

[3]周艳明,吴坚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4):113-116.

[4]吴琴,吴昕芸.改进高校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3(4):2-3.

[5]蒋西明,等.加强学科竞赛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11(29):22-25.

[6]李娟,刘洁.高校学科竞赛管理和运作模式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2(5):149-151.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6

一、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对于通信工程专业来说在大连地区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是很困难的,不仅要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去向,还要选择技术先进、具有代表性的实习单位;学生到企业实习不但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秩序,不能给企业带来明显效益,还需解决安全、食宿、交通等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很多不便的同时也要求老师有更强的责任心,因此选择合适的单位开展生产实习比较困难。我院目前的生产实习主要是以参观、讲座的方式进行,提供给学生融入企业的工程性实践环节比较少。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不断优化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强调实验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方案中构建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适当压缩验证性实验的比例,增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设比例,并且注重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独自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兴趣。

2.建立通信软件仿真实验室

软件仿真实验系统是改革实验教学的创新模式,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了解,该系统可以模拟实验仪器的参数修改,实时显示实验结果,同时给出错误提示,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进行实验。该软件仿真实验系统采用虚拟现实的科学理念,对于设备昂贵的电磁场和微波原理等实验室采用该方式可以省去巨额的实验设备投资,还避免出现学生损坏实验仪器的情况。

3.增加校企共建实践基地

中国电信基站实践基地是学校与中国电信旅顺分公司共同建设的,配有中国电信基站的各个组成部分和一些知识展板,使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就能够参观、学习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工作原理。本专业准备进一步扩充和改善现有的校企共建实践基地,努力联系更多相关企业与学院合作为本专业建设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环境。

4.开展校企合作办学

校企合作是民办高校培养综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民办高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学院采用定单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方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实践计划。学生通过实习间接参与企业的测试、开发和设计工作,有助于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目前,我们和青软培训建立了合作关系,学生可以选择在公司完成实践训练、毕业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我们还将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需求,灵活的修改实践计划以满足企业的需求。

5.开展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

民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直接进入工作岗位,为了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职业和行业资格认证,将工作所需能力融入实践教学。目前我院已经与大连方正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学生培训,学生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近10种资格证书。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证书由我国信息产业部颁发,主要面对通信运营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通信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准备组织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通信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学生在毕业前可以拿到通信行业的准入证书,帮助学生在通信行业更好的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民办高校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根本,我们必须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当今通信技术发展,面向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针对大连科技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出了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及具体措施。

作者:石桂名 刘畅 赵树源 单位:大连科技学院大连海事大学

第二篇

一、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必然要求进一步增强实践教学培养体系的建设。在实践培养体系的构建上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整体设计,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结构,把教学的主导思想定位在注重基础、加强应用、跟踪前沿、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上。在第一学期针对新生开设通信工程专业介绍,介绍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和就业方向等,解答新生关心的专业问题,使刚入校的学生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信工程专业相当多课程的实验环节所需实验设备价格昂贵,限制了实验开出率和使用率。采用硬件实验设置和MATLAB软件仿真相结合,通过MATLAB软件仿真,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建设。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计算机辅助分析与设计等教学手段,将一些不能或不便用实验演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用计算机仿真来演示。采用EDA、Lab-VIEW、SPICE和MATLAB等软件可以实现电子、电路和通信等系列课程实验教学。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辅助分析和设计能力,在培养计划中有针对性地开设系列课程。例如,从第二学期到第六学期开设MATLAB语言仿真、EDA技术和虚拟仪器等课程。

另外,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扩频通信、移动通信、数字图像处理等专业课程中可以结合MATLAB和LabVIEW进行教学,为计算机辅助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专题讲座课针对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信息量大,有利于及时传授新知识,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信息的综合处理与创新能力,对后续毕业设计和提高学生就业适应能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第七学期组织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等学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学生做专题讲座,介绍学科发展前沿,最新研究动向以及承担的主要研究课题情况。邀请相关企业参与联合开办专题讲座,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目前,实习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对实习单位的生产实际很难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建议以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为契机,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与实习单位合作完成。通过实习使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实习单位提前储备技术人才,压缩单位的人才培养成本和周期。

建立教师定期赴实践单位开展为期半年的脱产工程实践制度,要求教师能熟练掌握实践岗位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履行岗位职责,按实践计划要求完成工作内容,按时完成部门交给的工作任务;承担实践岗位技改项目,并取得技术成果,为实践单位带来一定经济、社会效益。该实践制度既提高了教师的工程素质、开发能力和对学生实习指导能力,也为实习单位的科技攻关、技术开发和改造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细化实践教学层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按照学生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分类施教,兼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实践需求,建立基础级考核要求。针对能力一般的学生侧重基础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的考核,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侧重利用现有知识和设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考核,以综合性实验为主;针对学有余力并且报名参赛的学生,侧重对学生参与各级各类竞赛的辅导和指导,以竞赛成绩作为考核结果。开展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探索。每年选拔和培训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通过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竞赛和实习,全方位、多层次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建设软件仿真实验和虚拟实验模式,使学生编程能力和分析设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也节约了大量实验设备购置和维护费用。该模式提高了实验设备使用率,能满足一人一题的实验要求,便于考核和掌握学生的操作水平,并且较少受到实验时间和实验器材的约束,可以升级为开放性实验平台。目前,开设有通信原理虚拟实验和数字信号处理软件仿真实验,今后可在电磁场理论、移动通信和卫星通信等多门课程中推广该实验模式。在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等方面,采取教师听课互评、教学研讨、教考分离和学生对教师工作评议等一系列措施,完善多元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解决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三、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

针对制约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调研了陕西省通信工程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提出了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的思路。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具有基础理论扎实、师资队伍稳定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实践教学明显滞后问题。培训机构具有设备先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新颖,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教师流动性大,无法提供基础理论教育等问题。企事业单位长期处于研发和生产第一线,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存在人才培养周期长,职工缺乏培训机会等问题。通过整合省属高校、企事业单位和培训机构等资源,筹建“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联盟”,基于分工协作和开放共享的合作方式,合作建设综合性实验中心和实践基地,建设开放实验室和远程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

四、结语

省属高校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办学方向直接关系到能否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保障。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是由中国具体国情、管理体制和社会就业环境决定的,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当前省属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措施,必将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作者:毛力 王慧琴 赵光华 王稚慧 吴萌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

第三篇

一、推行“3+1”培养模式

我校从建校开始就积极开展“3+1”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集中在1~6学期,实践教学环节集中在7~8学期,让学生在大学四年级走向企业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经风雨、见世面、锻炼自己。通信工程专业实施“3+1”模式,具体实施情况如下。首先,将通识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完成。其次,对专业课程进行调整,更加注重课程间的衔接,在第6学期前开完所有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将专业选修课程放到第6学期。再次,增设时事与专业认知课程,分布在1~6学期开设;第3学期开设公益劳动和安全教育,第7学期开始毕业设计,整个毕业设计为期一年,这一年学生同时进行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和毕业实习,使学生更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习生产和毕业设计中,同时,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获得指导,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推行“N证”辅助教学政策,可以用职业资格证书代替学习学校开设的相关公共选修课程。

二、专业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按模块划分为:电子基础课程、通信技术课程、硬件应用开发课程和信号处理类课程四部分。电子基础课程以电路原理、电子线路基础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设计能力;通信技术课程,以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在民用通信方面的应用能力;硬件应用开发课程以单片机、ARM嵌入式等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在硬件方面的开发或应用能力。信号处理类课程以数字信号处理和信号与系统为主要培养内容,培养学生的信号系统的模拟仿真和处理能力。教学过程中在课类范围内进行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等活动,促进课程间的衔接,避免了知识点的重复教学。

三、基本课程的学分学时分配

通信工程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多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如何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成为任课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授课的过程中,以精讲多练为原则,推进项目教学法,压缩课程的理论教学学时,增加实验教学学时,保证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不变。从学时的角度看,通识课程的学时占总学时的30.6%,专业基础课占总学时的39.9%,专业方向课占总学时的9.1%,课程实践教学占总学时的18.8%;从学分的角度看,通识课程占总学分的21.8%,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31.7%,专业方向课程占总学分的6.5%,课堂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14.1%;保证的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四、专业实践环节

通信工程专业课堂实践包括8门课程的上机类实验和12门课程的实验室操作类实验。集中实践环节包括公益劳动、安全教育、金工实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硬件综合课程设计、信号处理系统课程设计、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在第7,8学期进行,毕业实习部分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电工电子实习;综合课程设计部分每门课程设计提供2~3种可自主选择的方向,比如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提供了单片机、ARM嵌入式、DSP三个方向,这种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

五、结语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毕业设计;应用型;创新竞赛

应用型本科院校旨在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课题工程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工程实践和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达到通信工程专业的能力与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1]。随着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如何提升本科学生的社会竞争力,是应用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不断探索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题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结合实际工程项目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为今后学生从事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较早的毕业设计的基本形式多数采取的是教师布置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被动选题。有的题目学生不感兴趣,因此,学生态度不积极,设计效果较差。2.网上资源丰富,学生网上抄袭现象时有发生。3.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好把握,不同水平的学生毕业设计的能力不同,同样的题目,基础好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小,基础差的学生,会觉得工作量大,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4.考研复试,找工作等使毕业生精力分散,学生很难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各种考核环节趋于形式化。5.毕业设计题目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改变现有毕业设计模式,改进和完善毕业设计选题方式[2]。

二、结合创新项目与创新竞赛开展毕业设计

目前,各种大学生创新项目(包括学校的创新项目、省级和国家级创新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项目数量有限,不是所有学生的项目都能获得立项资助,而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其中,开展工作。另外创新竞赛覆盖面还不足,能参与竞赛,并获得参赛资格,取得奖项的同学往往是优秀的学生,而大部分同学没有这样的机会。因此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题目相结合,一方面保证优秀的学生能将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内容深化;另一方面让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创新项目等工程实际项目中,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创新活动中,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大有益处。同时将创新项目或创新竞赛的题目与毕业设计课题相结合,可以将毕业设计准备工作前移,使学生在大三,甚至大二就可以开展前期准备工作,为大四找工作,考研复试节约时间,缓解学生的压力。

(一)成立创新团队,提供实践平台

通信专业为了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各种竞赛的成功参与和创新项目的申报做积累,在学生进入大学开始,就积极选拔人才,组织学生加入创新团队。只要学生有兴趣,愿意参加创新活动,就可以申请加入创新团队,配备创新活动指导教师,同时让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组成团队或小组,以老带新,让每个新加入的同学及早融入团队,完成知识和技术从积累到提升的过程。这种方式的实施可以扩大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大多数学生参加创新团队前,基本不具备工程实践能力,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学生参加创新团队首先接受仪器仪表的使用、电路设计能力、电路焊接能力的训练。经过基本能力培训后,为了使学生能力进一步提升,由创新团队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再结合创新竞赛的题目等,对学生进行与科技竞赛及创新项目相关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在参加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过程中,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与创新能力的训练。近三年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计划训练项目含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共计40余项。创新团队的同学进行项目积累,及早参与到工程实际训练,为后期的毕业设计做准备。

(二)方案的实施,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通过跟踪校级、省级、国家级的创新项目以及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竞赛等竞赛项目,发现大部分创新项目和竞赛项目的难易程度与毕业设计的要求比较接近,而且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的选取往往与生产实际密切相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采用竞赛题目或创新项目做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部分扩展,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需先了解产品研究背景,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题,然后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会遇到诸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以解决,这样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极大帮助。最后进行制作、调试,完成最终产品。在设计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内容广泛,需要的专业知识涉及多门专业课程,技术较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先期接触一些先进的实验设备,查找新的文献资料,了解前沿的技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保证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题目大幅提升,实际作品的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合实际,合理选题

考虑到学生学习兴趣、专业学习的基础不同,同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就业选择的不同,在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上会考虑多方面因素[3]。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同学对硬件电路设计比较感兴趣;也有一部分同学愿意做仿真、算法研究。针对上述情况,在选题时,根据学生特点,老师提出不同类型课题,由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题目,老师帮助审核。在选题过程中,力争做到毕业生的课题不重复。这种选题模式,可以避免雷同论文的出现,促使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采用竞赛项目和创新项目,选题范围广,目标明确,指标清晰,更便于评判。学生的研究和设计目的性更明确,同时可以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毕业设计作品。

(四)导师制的实施为毕业设计提供保障

通信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为每一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导师在大学四年里为学生提供专业帮助。从基础学科到专业学科的学习,从创新竞赛的指导、创新项目的申报、学科论文写作的指导,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的培养,直到最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大学四年,导师全程参与,为学生的学业学习、职业规划提供帮助。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逐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科专长,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循序渐进,为毕业设计打下较好的基础,最后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选题更有针对性,毕业设计质量得到保证。在实际指导毕业生进行设计过程中,导师首先根据学生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题目,布置每个阶段学生的工作内容,如让学生查找文献资料,翻译外文文献。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讲解自己对设计内容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和采用的技术手段。然后,导师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导。在后期的设计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学生随时提出问题,师生之间、设计小组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针对问题进行讨论,有效地解决问题。实践表明,本科学生在近几年专业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的基础上做毕业设计,得到了很大锻炼,表现出了极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6]。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指导能力

创新竞赛的题目往往较新,大部分题目与生产实际项目结合紧密,专业性较强,新技术应用较多,这就要求指导教师的知识不断更新,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因此指导教师需要在教学之余,走进企业,参与实践。通信专业的教师近5年,每年的寒暑假都会有部分教师到相关的通信企业,如:辽宁维森有限公司、锦州航星集团有限公司、锦州电信、锦州联通公司等实习单位参与生产实践。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竞赛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提升自己,和学生一起在实验室研讨,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参与设计、实际动手制作产品,不断调试。在每一个过程中,教师都在引导学生在设计与实践过程中,提出新的思路,能有所创新。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了内容,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指导能力,推动了师资队伍建设。通信专业建立以青年教师为主的创新团队指导教师队伍,同时高度重视学校教师专业综合技能竞赛,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青年教师获奖人数逐年增加。通过一系列的奖励与激励政策,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建设过程中,采取一系列措施调动教师的个人积极性,使得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创新实践指导工作,如: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师资培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工程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上,逐步解决青年教师指导经验不足的问题。通信专业重视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会不定期地邀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来校做讲座,企业技术人员将生产实际中的经验与教师进行交流,使得教师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这些措施的实施,提升了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经过几年的实践,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

(六)加强管理,提升毕业设计质量

辽宁工业大学一般是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始毕业设计,在此期间,学生需要参加招聘会、面试、笔试,研究生复试等活动,这些活动会耽误学生做毕业设计的时间。而通信专业为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将实际的毕业设计时间前移,到大四二学期,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选题、方案设计等工作,在前期参与的创新活动中,学生必须根据项目制定初步的方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完成部分产品的制作。在毕业设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内容的深化、论文的撰写等工作。因此在管理上要更加严格,指导教师会强调说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以及他们的工作重点。然后会定期和学生一起举行研讨会,进行研讨,让学生对设计及实施方法进行讲解,教师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确保学生按时完成规定的设计任务;同时根据学生前一阶段的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研究内容和工作计划。在作品质量得到保证的情况下,严把论文质量关,先从论文内容入手,保证论文整体结构和内容的完整性和严谨性,再严格审查论文格式。经过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论文质量管理,学生论文质量逐年提升。

三、结束语

经过近3年的将创新项目和创新竞赛与学生的毕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实践,从实践结果看,学生能够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型课题的选取,使学生对毕业设计不再应付,而是主动参与,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完成实际作品,使得本科毕业设计水平有了很大提升,毕业设计不再是纸上谈兵,90%以上的同学在毕业设计中期基本都能完成实际作品,对学生今后参加工作、读研都有很大帮助,是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非常有效的办法。

参考文献:

[1]张超,赵德安.本科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9(139):130-131

[2]王钟庄,何尚平,郭波,等.独立院校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与创新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8):154-157

[3]邓贤君,王彦,黄智伟,等.提升通信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思考与探索[J].求知导刊,2014(5):144-145.

[4]李一兵,洪艳.创新活动与导师制相结合提高本科毕业设计整体水平[J].学理论,2010(24):205-206.

[5]张昂,杨小玲.大学生竞赛与自主创新开放实验平台建设[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2):205-206.

电信专业论文范文8

(1)立足素质教育需要,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针对非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现代通信技术与社会”课程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按照先通信基本概念后通信系统的方法,从全程、全网的角度介绍通信的基本理论、典型的通信系统以及应用。在课程内容定位上突出学浅用深,从通信技术的发展史、现代通信的关键技术、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详细阐述通信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基础性与前沿性、技术性和探索性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与兴趣。例如,通过“击鼓传声”“飞鸽传书”和“烽火狼烟”等例子,介绍了我国从殷商时期就开始的古老的信息传输方法;从“苏武牧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等故事中了解了古代的通信方式;通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尼罗河上的惨案》了解S.O.S.莫尔斯电码的应用;分析了泰坦尼克号海难发生初期,其他船只和救助组织没有及时组织施救的原因:船上发报员开始发出的是过时的求救信号,直到整个船只都快没入大海时才发出了S.O.S.求救信号。这些都使学生认识到:自19世纪莫尔斯发明电报之日起,通信技术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现代通信技术使得神话故事中描述的“千里眼”“顺风耳”成为现实,并加快了社会前进的步伐。

(2)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为切入点,以展现现代通信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为目标

综合介绍现代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包括通信发展历程、通信基本知识、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互联网通信等。课程采用以介绍通信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思路,注重系统性的介绍和分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现代通信的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及应用,并紧贴生活应用,详细分析各种通信业务给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在讲授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时,将模拟信号的基带传输比喻成一个人步行从市中心去位于城郊的火车站,而调制传输就如同乘出租车去火车站,可见后者的可靠性与效率显然高于前者。在定义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时,形象地介绍单工就像单行道,半双工就好比独木桥,全双工就是来回可对行的双车道。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数字复用技术,通过多个车队轮流使用道路的例子加以说明。

(3)以通信技术的发展史为主线,以重大事件、关键人物、核心技术、生活应用、发展趋势为切入点

介绍现代通信技术对社会进步的积极影响。教学过程中,介绍了电报发明人莫尔斯的生平、电报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电话发明人贝尔的生平、电话的发明过程以及科学成就;介绍了经典电磁学的创始人麦克斯韦的生平以及科学成就:没有电磁学就没有现代电工学,也就不可能有现代文明。以中国探月工程、美国火星登陆计划为背景,阐述了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和功能;通过对马航MH370航班失联事件的分析,介绍了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及其卫星通信的工作过程,分析了失联航班可能坠落区域的判断依据;举例说明了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汶川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方便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同时,也带走了人与人之间互相思念的特殊体验,现在的人们再也感受不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心境,也难以写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这样优美感人的诗句。现代通信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促进了通信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正是在这种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进步的。

2引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1)将教师的科学研究思想、方法和取得的成果引入教学,从而使科研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现代通信技术的实际认识,加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采用交互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围绕“基本知识→系统应用→社会生活”的思路,通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研讨、开展调研、参观实习等环节,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理论学习、研究思考和实践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体系结构、发展规律、应用趋势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讲解、指导为辅,通过与实际通信网络及设备相联系的实验课程,并借助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建立相对完善的软件教学平台,使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利用MATLAB及SIMULINK等多种通信仿真软件,将仿真实验搬上讲台,将抽象的理论可视化,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

(2)建立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模式。

依托安徽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信专业实验室,针对理工类本科生,完成一次验证性实验—“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理解并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和各种应用场景。针对非理工类本科生,安排一次演示性实验—“数字基带系统仿真”,让学生了解数字信号传输的过程,使学生对数字通信的整个过程有较清晰的认识,并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应用场景。依托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教学,参观安徽电信公司等校企合作实践基地,深入了解通信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加强大学生对通信系统的实际认识,加深其对通信技术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解。

3制定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课程的考核方式:

课程论文+平时成绩+实践环节。其中课程论文要求:对现代通信技术及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和篇幅不做特别要求,如可以对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或就某些具体通信技术加以阐述,或对于通信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等,鼓励从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评判标准:将报告内容表述的准确性、新颖性、全面性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在报告中体现出对通信技术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有较深理解。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开展“我是老师”主题课堂环节,组织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对通信技术与社会的见解,加强学生的主动式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平时成绩由两个表现决定,一是学生课堂考勤和提问环节的表现;二是学生在课堂研讨和“我是老师”环节的表现。

(3)实践环节评判标准:

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环节的主动性和操作能力作为基本评判标准,主要考查学生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