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网络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电信网络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电信网络

电信网络范文1

当前局势下,新世纪的来临,也迎来了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发展,已经在我国社会上广泛应用。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而电信网络技术是其中的一部分,其实网络发展中的混合物。当下,电信技术已经备受人们关注。文章针对电信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并以此现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信网络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网络信息化的到来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改变空间。我们现在已经不能脱离网络去谈任何事物的发展,我们要顺应当前社会的改变,对信息网络加以支持,特别是当前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从我国电信网络技术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一、电信网络技术的现状

(一)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进步,前景可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逐渐迈向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我们的网络用户在不断增多,规模也在逐步增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发展电信网络技术前景最为广阔的国家。我们的技术也在逐步克服着以前的障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技术手段变得多样化与复杂化,这也是当今技术市场的要求。那么什么是电信网络技术呢?它就是以传输系统为连接点,对寻址设备和复用设备进行数字连接的信息利用手段。当下电信网络设施逐渐变得齐全,在朝着多元化、全方面的方向迈进。我们的技术也以规范化、统一化的趋势逐渐走向融合。所以说就目前的大方向来看,电信网络技术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1]。

(二)电信技术的管理系统还不完善

近几年,电信网络的许多经营商都有了实质性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电信网络管理中的业绩与成长。但是电信系统内部的来源各有不同,所以导致现在电信网络的管理系统非常混乱。首先,每一家的电信经营者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方式与技术。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方法,无法对电信业务与信息节点之间的平衡进行整体的监控。所以这也是技术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其次,我们每家应用厂商对本部门的制度都有着自己的管理协议与模式,无法达到应用技术与管理模式之间的平衡,不能做到两者的相互融合。简单来说就是各大运营商都有着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不管在电信系统分配上还是技术的使用上,他们都有着自己的独立性,所以我们很难对技术管理进行统一优化[2]。总而言之,这就是电信网络技术的最主要两大矛盾。虽然我们看到了技术方面可观的发展前景以及技术手段的多样化,但是在这之中,我们也应该可以看到技术上所出现的问题。这也有效的验证了事物发展的两面性,我们要在发展前景中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用户规模持续扩大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电信的网络技术水平一定也会有着显著的提升。我们这样预测的依据是什么呢?随着目前信息网络势头的日渐增长,使用网络的人群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在广泛性上都有了提升。数量及人群种类的增多一定会导致要求的扩充,并且人民对电信网络的期望值也会越来越高。人民的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服务质量上,还体现在对技术的把控上。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网络系统不稳定,网络服务质量不好。而这一系列的改进都是在技术提高的前提下,它是把控一切不稳定因素的根本,也是现当代电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我们的技术手段只会不断的上升,为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是必然的,也是电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我们可以试想,如果我们将网络不稳定的情况都加以控制,使这种不确定性不再出现,那么用户将在心理上对电信网络技术自然会产生信心,从而导致用户数量的大幅度增加[3]。

(二)综合性网络体系的形成

在我国网络技术得到发展平衡的前提下,一定会促进我国电信网络综合性体系的完善。这是技术发展带来的实质性变化。我国技术的不完善使得各大网络经营商都在使用自己的技术管理方式进行企业经营。但是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有一个稳定性强且保障性突出的总技术系统,那么必将会改变当前网络环境混乱的情况。针对目前我国的经营管理现状,我们首先要改进的方面就是系统传输网,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制定一个适合本企业发展的综合性策略方针。我们可以将这些经商单位的经营方法加以汇总,把其技术的共同点罗列出来。我们相信,大家一致认可的也必定是适合电网技术发展的途径。其次,我们可以开展各大企业的研讨交流会,把本企业总结出来的一些发展优势向大家进行传授,请教其他管理者一些经营技术与制度问题,通过“取长补短”的方式来促进电信网络经营商之间的共同进步。我们在此方式上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既定的方案,对网络的传输与信息的运行进行统一的管理。我们在建立统一模式的同时也认识到它带给我们的好处。这种模式的实现可以促进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网络输送效率,完善电信网络实施技术,实现信息的共享。而在我们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对网络系统进行整合。简单来说就是将每个独立的信息系统规划成一个整体。这样更有利于打造技术内容突出、人员配置妥当、功能设施齐全、标准制度统一的电信网络环境。这样我们未来的发展前景一定是满足人民需求以及时展步伐的,是适合当今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4]。

(三)电信网络技术的多样化、全方面进步

随着我国电信网络技术手段的多样化,我们的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多,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了电信发展的首要任务。如何利用当前传输系统与复用设备相结合的技术方式来管理客户资源、信息设备成为了我们当今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以后将要针对高层的大客户进行流程集合体的有效运用,使其在复杂的网络信息体制中占据主要位置。从企业的经济流入数额和社会利益的转变出发,来看待电信经营的主要框架。这对我国电信网络的发展未来有着重大意义。其次,我们未来也要实现电信网络的多方位转变。现如今的电信业务功能也不仅仅局限在打电话上。我们可以利用电信网络看小说、玩游戏等等。所以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也应该利用技术手段开展多业务的活动方式。第一步我们要建立一个网络模拟流程,第二步我们对其核心部分进行测试。最后我们对各分支部门进行业务方位内的数据检验。这样能够为我国电信网络部门增强核心竞争力,达到技术手段的多样化[5]。

结论:

网络技术的提高是保证网络健康稳定的根本途径,是使管理体系健全的决定性因素。在电网的未来发展中,管理规模的扩大与技术手段的更新是其重要的发展趋势。只有达到二者的双向结合,才能使电网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作者:朱春晓 单茗琪 周敏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张爽.我国三网融合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熊波.新媒体时代中国电视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3.

[3]王胡成,徐晖,程志密,王可.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15,09:156-162.

电信网络范文2

关键词: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风险管理

当前,在网络运营和资源管理中,相关的网络运营商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了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这种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整体管理成效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安全问题。对此,电信需要针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做好必要的风险管理工作,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维护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一、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在很多地区的电信网络管理中,主要采取分级建设和分级管理、分级使用的模式,很多地区的网络管理中并没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网络资源管理体系。在横向管理过程中,因为相关信息资源是通过不同专业部门和戈人分散掌握的,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脱节问题,相关的长途网络、本地网络以及接入网等的网络管理相对独立,也会造成纵向管理困难,最终会导致相关的管理部门不能对于网络资源实施动态管理以及同一调度,这样想要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就比较困难了。随着电信服务业务的进一步发展,相关的运营商必须要针对现阶段的网络业务发展形势,明确自身运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样才能促进有效的网络运营管理方案探索。

(一)网络资源管理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要

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正面临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相关的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电信运营商要想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强化公网电话、IP、数据、多媒体等电信业务的不断拓展,提升整体的用户满意度,扩大市场份额等,必须要提供一个高速、安全、灵活、统一的网络管理体系,而目前的电信运营商在管理中没有有效的管理体系建设作为基础,整体的网络资源管理不能满足市场竞争发展的需要。

(二)无法适应网络规划设计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现阶段电信运营商服务范围的不断拓展,需要将诶绝的相关网络建设和规划设计难题越来越多,网络用户增加,地理位置的多样等,都要求电信业务分布总要尽快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数据资源库网络来实现整体的资源管理和调度,才能确保整体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三)无法满足信息共享的需要

现阶段,无论是网络用户,还是运营商,都需要实现高度的网络资源共享,而目前电信网络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结构不完善等,导致整体的网络资源管理效益低下、信息安全得不到保证、网络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等,影响了数据的高效共享。

二、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风险管理的有效实现对策

(一)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

为切实提升网络资源管理效益,在风险管理领域,中国电信要始终坚持全面风险管理与日常经营工作相结合,提高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前瞻性指导,完善危机处理机制,不断加强“以事先防范和过程控制为主,事后救济为辅”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中国电信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机制、分工与工作推进机制、流程规范化机制、考核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五个方面的内容。全面风险管理有赖于五大机制互相配合,共同推进。针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中的风险问题,电信运营商要严格把控,做好内部安全风险整治。定期进行一次全网网络安全扫描,对发现的系统漏洞、弱口令等安全风险进行集中整改。协同集团客户部对新上线网站、App等业务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自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同时,注重日常基础网络防护,对日常监控发现的木马、病毒、受控终端进行督促整改。相关管理部门和技术部门要做到积极配合,做好外部安全风险治理。

(二)强化系统升级改造,强化日常管理

针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风险问题,电信运营商要进一步加强软硬件配备。对网络安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配备硬件防火墙,购置正版360杀毒软件等,并安排专人负责病毒库的及时更新,从技术上加强防范。要加强制度建设,修订完善《计算机及网络保密管理制度》《网络设备和系统管理制度》《业务电子数据管理规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进一步规范机关工作人员的操作。强化信息系统维护,实名制管理计算机的IP地址,并造册登记,信息中心定期检查中心机房电源、空调、UPS运行情况,及时消除网络安全隐患,组织开展计算机使用情况安全检查,确保网络的安全稳定运行。强化日常管理,加强技术防范。聘请网络技术人员,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防止病毒和不良信息入侵网站,定期检查数据存储传输,网站防攻击、防泄密的能力情况,检查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备份恢复等情况,从技术源头上加强防范。

三、总结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风险管理是当前电信运营商在管理工作中需要重点开展的内容,针对目前电信运营商在网络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相关企业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提升技术应用水平,切实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针对重点环节和部分做好安全监管和技术安全措施,为用户和企业自身提供安全高效的网络平台,实现自身竞争力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玉素甫•买买提.基于GIS的广电网络资源管理系统优化实践及运营探析[J].有线电视技术,2019(04):100-103.

[2]王小奇.电信资源管理技术现状及优化措施[J].数字通信世界,2018(09):143.

[3]万小辉.电信运营企业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管理、应用和发展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8,20(13):122.

[4]韩圣.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08(05):55-57.

电信网络范文3

深入挖掘网络工程建设的流程,从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寻找对网络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因素;结合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从流程和管控2个维度确定网络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前3个步骤构成了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结合评估指标体系、权重和影响因素等构建的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对网络工程进行评估。利用评估结果发现影响网络工程质量的关键质量关口。针对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质量关口,提出网络工程价值提升策略及举措。价值提升策略及举措主要从网络工程建设部门内部流程优化和跨部门管理协同2方面展开,前置到网络工程建设的前期,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从而提升网络工程建设的质量及价值。

网络工程质量前移理念

a)从客户需求、工程建设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出发,借助科尔尼的ETOM模型,构建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对电信运营商内部多个部门的访谈调研,和对客户需求、工程建设以及二者之间联系深入的理解,结合网络工程现有的建设和管理方法,从运营卓越、资源优化、客户亲近、创新领先4个角度构建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指标体系。b)从网络工程建设的流程和管控2个维度,确定网络工程质量评估影响因素。根据对目前网络工程建设过程的分析,评估要素主要从流程和管控2个维度进行确定,其中流程维度分为规划、设计、施工、验收阶段4个二级维度,管控分为网络、工程、服务层面3个二级维度。进而确定出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在各个阶段或层面关注的共同环节或要点,获得评估影响因素。c)综合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网络工程质量评估影响因素,构建三维评估模型,即网络工程建设的流程和管控作为三维模型的平面二维,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纵向一维,共三维的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由于三维评估模型在操作实现上存在不足,本课题同时分析了该评估体系的改进模型,考虑到流程维度和管控维度均是评估影响因素,所以将三维评估体系的流程和管控2个处于同一平面的维度拉到同一条直线上,这样评估体系就成为方便、可操作、可实现的二维评估体系,具体展示如图1所示。

在具体的评估操作过程中,4个评估指标如何融合才能够得到每一个评估要素的价值评价值,需要设置4个评估指标的权重。通过对二维的评估体系研究分析发现,二维的评估体系虽然给出了每一评估要素的总的价值评价值,但只能确定部分不足的评价要素,比如当4个指标值均比较低的情况下,总的价值评价值就比较低,但是如果某个评估要素对应的部分指标值较高,其他指标值较低,得到总的价值评价值就不一定低,这与指标对应的权重有关,所以二维的评估体系并不能很好发现不足的评估要素。鉴于该评估体系出现的上述问题,需进一步改善二维评估体,为了能够直观看到一个评估要素的评估指标值,本课题对于任何一个评估要素(流程维度和管控维度的细化评估影响因素),将其对应的运营卓越和资源优化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记为横轴x,协同亲近和创新领先的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到的值记为纵轴y,这样每个评估影响因素均对应1个有序实数对(x,y),将所有的评估影响因素的有序实数对对应到二维评估矩阵,从二维评估矩阵上各影响因素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清楚得到运行或执行效果优秀的和不足的影响因素,进而可以对工程建设前期优秀的评估影响因素进行推广,对不足的评估影响因素制定相对应的改进策略,以提高网络工程的质量。

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解决了目前在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方面的不足,构建了一套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价值评估体系;从实际操作上,解决了目前各电信运营商对网络工程质量评估只停留于已基本形成的思路,但未形成具体、系统、可操作的评估方式这一困境;从评估模式上,改变了以前仅仅是定性分析的评估模式,对各阶段、各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通过此评估体系决定各个阶段或层面对网络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

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从理论上丰富了网络工程质量的价值评估,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利用此评估体系,找出现有网络工程质量价值提升的空间在哪里,可以在前期改进哪些因素,从而整体提高网络工程的质量。这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或者前期可以改进的因素,称为质量前移的质量关口。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已经很好地解决了关键质量关口的获取,利用该评估体系,可以发现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和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哪些影响因素可以得到提高。但由于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在实际关键质量关口的获取过程中,还需要结合网络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的感知。利用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模型对现有网络工程建设进行评估,可以得到绝大部分运行效果较差的评估要素,经分析可以得到关键影响要素,但这是一种定量的方法,为了保证能够全面地分析关键影响因素,本课题结合了工程建设相关管理人员对网络工程建设的感知,对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完善。a)利用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对网络工程的建设进行评估,并按照一定原则,把那些在评估中得分较低、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列为可提升空间的选项。b)结合网络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在各个阶段对网络工程建设过程的感知,提出哪些操作过程或者影响因素是可以提升的。c)把这2方面的因素综合,遵循主题有重点、不重复原则,对综合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合并同类项,对意义相近、表达方式不相同的选项进行合并,对重复选项进行删除,最后分别从流程和管控2个大的维度,得到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的关键质量关口。

根据上述操作步骤,可以得到各个阶段和各个层面的关键质量关口,确定关键质量关口后,需要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提升策略,并把这些提升策略在之后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加以贯彻实施,进而从根本上作到网络工程建设的质量前移,实现网络工程建设的价值提升。对所有影响网络工程建设质量的因素制定提升策略,如表3所示。针对每一个建议策略,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详细实施细则及操作方式。网络工程质量价值评估体系就是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关键的质量关口也必然是影响因素中的某些因素,所以可利用表3中的建议策略,对每一关键质量关口设置相应的提升策略,实现关键质量关口与策略的衔接,并在网络工程建设的前期及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实施这些建议策略及详细的实施细则、操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把好质量关,实现网络工程建设质量的前移。#p#分页标题#e#

电信网络范文4

关键词:网络空间;阵地控制;电信网络诈骗

1阵地控制的概述

阵地控制作为我国刑侦部门三大基础工作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略到细致、从以实体空间为主逐步过渡到网络空间的发展过程。传统的阵地控制指的是运用公开管理和秘密力量相结合,控制犯罪人员经常涉足、利用和易受犯罪侵害的吃、住、行、销、乐等场所或行业,从中发现、查缉、控制犯罪的一项刑侦基础工作。[1]现代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犯罪分子在网络空间中隐藏自己的身份,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传统的阵地控制的实施显然已经不足以满足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尤其是当前日益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因此,需要将阵地控制从现实的实体空间延伸至虚拟的网络空间,在网络空间中进行阵地控制。对比传统阵地控制的概念,网络空间阵地控制就是运用网络公开管理和秘密力量相结合,控制犯罪人员经常浏览、利用和易受网络犯罪侵害的平台、网站等,从中发现、查缉、控制犯罪的一项侦查措施。网络空间下的侦查阵地是指整个犯罪链条中所涉及的犯罪平台,它既包括犯罪主体新增的平台,也包括其他合法却被犯罪主体所利用的平台。[2]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来说,网侦部门就需要在其上下游犯罪,比如说为诈骗集团搭建虚假网络平台、提供被害人信息等上游犯罪以及协助转账洗钱、提供资金账户等下游犯罪实施网络阵地控制。

2网络空间阵地控制应用的必要性

截至2021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1.6%,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高发态势可看出,人民群众对于网络空间的安全意识以及网络社交的防范意识仍然较为薄弱,犯罪分子抓住网络空间的隐蔽性恣意犯罪、导致网络犯罪数量迅猛增加,因此公安机关必须要把握住网络阵地控制的主动权,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收集、分析、研判泛滥在网络空间的违法犯罪信息,从而有效实施网络阵地控制来遏制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

2.1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实施多数以网络为媒介

早期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仅仅停留在电信诈骗,利用短信、电话等手段对被害人实施诈骗。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诈骗手段过渡到了“伪基站”、网络电话以及改号软件,在迷惑被害人的同时也增加了犯罪分子逃避打击的可能性。目前,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GOIP和多卡宝等设备的出现更是助长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生。几乎所有的传统服务都可以投射于网络,而几乎所有的网络服务都可以作为诈骗工具。犯罪分子以通信网络为媒介,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网络平台,使得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犯罪环节的高度分离,存在甲地实施诈骗,乙地存放中继设备,丙地进行取款,丁地洗钱的现象,其中的犯罪地点大部分甚至还涉及到了境外的诈骗窝点,给侦查人员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公安机关需要通过在网络空间中进行阵地控制来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有效的控制。

2.2传统阵地控制难以有效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传统的阵地控制措施的实施对象局限于实体空间中的场所与行业,无法将“触角”尽可能触及到网络空间,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局限性。尽管当前侦查工作也有将传统阵地控制网络化的趋势,比如说侦查人员将辖区内阵地控制的场所与行业的管理人一同建立社交群组,方便信息的互通有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防治犯罪的效率,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治理却是力不从心。首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所涉及的实体场所主要是被害人所在地、境外的诈骗窝点和诈骗中继设备的存放地,与传统阵地控制的范围重合程度不高;其次,大多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嫌疑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交互活动大多存在于网络空间,因此,单纯依靠人力对实体空间阵地进行控制已经不适应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发案形势。

2.3网络空间中阵地控制的应用有利于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网络空间的阵地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让计算机对算法的深度学习,使其24小时不间断地对全国范围内网络空间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抓取,对重点平台进行实时监控,将网络巡查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研判,就可以将交易方式、人员的具体信息呈现给侦查人员[3],提高了侦查效率,缩短了破案时间,节省了警力资源。实施网络阵地控制有利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事前预防,侦查人员对于各个网络平台所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对涉及电诈犯罪的平台及时予以取缔,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有利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事中控制,侦查人员还可以提前介入侦查,通过对信息的抓取,及时发现被害人从而进行有效的劝阻;有利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事后打击,对于一些发案不久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人员在金融机构的协助下采取及时止付措施,冻结涉案账户,对账户持有人及时进行调查,从而减少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3网络空间阵地控制具体应用流程

侦查工作的开展是将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交互过程中产生的信息片段进行搜集,根据搜集的内容进行拼图、运用常识进行推理,尽可能还原犯罪过程、抓获犯罪嫌疑人并将其移送起诉。阵地控制作为侦查基础工作中的一种,其在网络空间中的开展就是网侦人员以及相关网络警务参与力量,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监管、平台互动监督以及对相关网络活动区域的有效监视,实现对犯罪规律、犯罪形势以及“合适”网上犯罪案件的有效掌握,并为网上侦查提供研判信息[4]。因此,为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网络空间中进行阵地控制应当分为三个环节:

3.1信息获取与搜集

在当前情报导侦战略背景下,建立阵地控制的情报信息机制适应当前侦查工作的客观需要,为公安机关提供犯罪风险的预防、评估和侦查导向[5],尤其是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是网络空间中进行阵地控制的首要环节。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不同于传统的接触性犯罪,其具有犯罪时间跨度大的特点,特别是一些“杀猪盘”诈骗案件、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等,从预谋到既遂这一过程中,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了海量的涉案信息,对于这些信息的搜集便是侦查人员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首要任务。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涉案信息的搜集主要包括整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链条上游中犯罪集团组织内部交流信息、交易潜在被害人资料的信息、交易作案工具的信息、招募一线话务员、车手等信息;实施过程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相识以及交流沟通的社交平台中产生的聊天信息、被害人的转账信息等;下游中,犯罪嫌疑人诈骗所得的资金流信息、洗钱过程中运用的资金账户信息等。

3.2信息研判与分析

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纷繁复杂,在阵地控制过程中往往会将无关信息掺杂在涉案信息中一并进行搜集,因此侦查人员对于所搜集到的信息不能直接运用,需要将其初步分检,从中筛选出有利于开展侦查工作的信息。在初步分检之后,将所得到的涉案信息进行分析研判,生成犯罪嫌疑情报、治安辅助情报、敏感信息情报等并将此进行体系化整理。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信息的研判与分析就需要计算机深度学习初步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识别,不断深化“暗语”学习,将涉案信息准确抓取出来,提高信息识别准确率。对不同诈骗集团的受害人进行区分,将属于同一诈骗集团受害人的信息进行整合并分析研判,对诈骗集团的资金流、信息流、人员流等信息进行整理并上传至相应的合成作战平台。

3.3信息存储与应用

在警务工作智慧化、网络化过程中,通过侦查工作所获取的信息都被分门别类地存储在侦查信息共享平台中,如何有效运用这些信息则是阵地控制的最后环节也是侦查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生活、交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犯罪活动在网络空间中实施提供了可能,这些新型犯罪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这就需要各地区侦查人员将本辖区内阵地控制所搜集到的涉案信息及时进行上传,存储在信息共享平台中,便于其他地区侦查人员的应用。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相关涉案信息的应用,首先将以往案件中的信息汇总分析,据此划定分级标准,大致可以分为初中高三级预警,初级预警即代表存在双方当事人存在不正当交易活动、犯罪嫌疑人发布虚假信息等,中级预警代表可能存在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可能、出现新的涉诈平台等,高级预警即代表犯罪嫌疑人正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且潜在被害人有转账趋势,网侦部门则可以根据这三级预警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如取缔非法平台、及时上门劝阻、冻结涉案账户等。

4当前网络空间阵地控制应用的困境

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阵地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何适应新型犯罪、将互联网与阵地控制工作有效衔接起来,切实巩固和提升阵地控制工作实效,更好服务于侦查办案是公安机关应当思考和重视的一项重要任务[6]。而当前网络空间中阵地控制工作在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存在如下困境:

4.1从阵地控制的主体出发

(1)阵地控制专业人才缺失,技术手段滞后利用阵地控制在网络空间中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本质就是公安机关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及通讯技术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在网络空间进行较量和对抗。但是,公安机关网侦部门组建时间不长,而且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为新型犯罪,其诈骗手段、技术也在不断地更新,这就导致侦查人员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而且当前犯罪的智能化、科技化使得公安机关的技术、设备相对于犯罪分子较为落后。(2)阵地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阵地脱节”、“阵地遗漏”时有发生首先,侦查人员对于阵地控制的理解停留在传统观念,不理解网络空间中阵地控制的实际要义,认为网络空间下的侦查阵地只是简单地将传统现实场所“搬移”到虚拟网络空间,这就极易造成“阵地脱节”。其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网络空间中衍生出一些新兴阵地,加上传统阵地网络化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也会由于侦查人员自身能力的限制以及对其认识不足,而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这就会导致“阵地遗漏”的结果发生。

4.2从阵地控制的客体出发

(1)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各环节高度分离,隐蔽性强犯罪分子在网络空间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可能涉及多个网络平台,比如说情感投资型诈骗,犯罪分子就可能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寻找目标对象,然后再通过自己搭建的虚假投资平台吸收被害人资金,最后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或者境外账户进行洗钱。这说明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阵地控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即使公安机关将非法运营的网络平台及时取缔,犯罪分子也能及时将其所获得的资金、被害人信息等资料进行快速转移并且搭建新的平台,加大打击治理的难度。(2)诈骗窝点多位于境外,跨境协作难度大目前,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跨国集团的窝点多位于东南亚地区,如缅北、泰国等,我国公安机关在对其进行网络阵地控制时常常会受到其他国家侦查权限的限制,使得对犯罪分子的追踪受到阻碍。而且涉案资金一旦通过跨国账户向国外输出,公安机关就没有相应的权限通过阵地控制进行追踪。如何平衡国家主权安全和打击治理犯罪之间的关系是我国公安机关乃至外交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

4.3从阵地控制的内容出发

(1)网络空间中阵地控制信息搜集范围广、内容庞杂侦查人员需要在互联网上,寻找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作为阵地控制的需要,但是互联网信息更新速度快、数量巨大,而且内容庞杂隐蔽、虚实难辨,这就给信息搜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7]。并且对于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搜集不仅涉及到公安机关各警种、各地区、各部门的内部信息,还涉及到社会上各行各业所掌握的外部信息,共享机制就存在一定的障碍,阵地控制信息的广度和效度无法保证,难以及时、全面、有效地发现和收集犯罪情报信息。(2)网络空间中阵地控制信息搜集与隐私保护产生冲突由于网络阵地控制所抓取的信息基本上囊括了整个网络空间所有公开与非公开平台所存在的信息,因此在公安机关进行信息搜集时,还可能涉及到被害人或者非相关人员的隐私信息,当事人必然不希望这些信息为人所知,由此又牵扯到了对人民群众的隐私保护问题,侦查人员就必须在侦查需要与人权保护中权衡利弊,以适度公开与隐私保护相结合为原则开展侦查工作。

5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网络阵地控制的思路

5.1加强网络阵地控制队伍建设,提升现有技术

首先,相关院校应注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网络阵地控制工作的后备力量;其次,公安机关应广泛吸纳在网络技术领域中专业性社会人才,提高网络阵地控制的技术支持;最后应当形成以侦查人员为主,网络平台管理人员、软件运营人员、网络企业组织人员和其他网络事业的网络巡视人员为辅的网络阵地控制队伍,侦查人员作为网络阵地控制的高级控制人员,应当对其所负责的“网络辖区”实行分级管理,其他辅助人员应及时上报所管理或运营的平台、软件中所发布的异常信息。相对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护通讯网络安全的形势和要求,我国现行的网络安防技术并不发达,公安机关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网络安防技术之外,还需要加强自身技术的研究,从而推进网络空间涉诈阵地控制的开展与深入,切实提高网络空间涉诈阵地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8]。

5.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地区、各警种、各行业协作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防范治理,加强警企银相关部门机构的合作,由政府牵头,构建全国范围内的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各方及时将其辖区内通过网络阵地控制所收集的涉案信息进行上传,保证及时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行控制及追踪。侦查人员对于所收集的信息在上传的同时进行分析研判、智能分级分类,便于其他侦查人员利用。在当前形势下,应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尽可能同国外侦查部门建立相关数据互通平台,有利于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跨境治理,从根本上瓦解国际诈骗集团。

5.3完善立法,保障网络阵地控制的实施

随着犯罪行为的网络化,侦查行为的规范性也必须随着有所提升,但立法的滞后性有时就会制约侦查人员的侦查活动,甚至会排除所收集到的证据。完善网络侦查阵地控制的法律程序规范,既使侦查人员在办案时采取网络阵地控制的措施有立法保证,做到有法可依,又能规范侦查人员的取证过程,最重要的是还能够保障相关涉案人员的人权。

5.4建立网络空间涉诈巡查监督制度

网络空间涉诈巡查监督起到的是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预防作用,是指网络平台管理者、相关软件运营者对自身所管理运营的平台、软件进行实时抓取,一旦抓取到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信息及时分析研判,向潜在的被害人传递预警信息的同时及时向公安机关上报反馈;除此之外,公安机关网侦部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经常涉足的各个网络平台、媒介进行监视,一旦监测到涉诈话术、行为等相关线索立即追踪,及时定位犯罪分子或者潜在被害人所在地点,随后进行抓捕或上门劝阻。

6总结

电信网络范文5

关键词:全程全网;通信工程;复杂工程问题

0引言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专业近年来一直都是各高校广泛开设的热门专业,面对通信及相关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在保证巩固传统知识又紧跟新技术发展的前提下,提升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质量,为通信领域提供合格的人才培养,是目前众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我院通信工程专业一直处在国内同类专业排名前列,具有优良的传统。在近年的专业培养体系改革中又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成功通过了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并代表国内院校接受了国外认证专家(华盛顿协议组织专家)的考察并获得认可。通信技术在飞速发展,例如,移动通信技术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已经从2G技术发展到了今天的4G技术,目前5G技术也在逐渐成熟。如何完善通信工程专业新的培养体系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关键,由于最新的电信网络汇聚和融合了各种最新的通信技术,可以帮助学生在全程全网的概念上提升对各种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以电信网络为参照来完善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是一个很好的举措[1]。目前国内的电信运营企业(电信、移动和联通)以及国内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等公司)都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很好地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案例参照。总体上,以先进的电信网络为参照构建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可以很好的呈现各课程之间的关联,让学生能够基于网络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满足工程教育认证中的核心要求。

1电信网络的发展与专业课程体系调整

电信网络指的是为提供各种电信业务所构建的各种通信设备的综合系统,涵盖了通信领域中的传输、交换等各种技术。进入21世纪,我国的电信网络已经得到了大力发展,传统电信网络逐步成型。传统电信网络按照功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传输网、业务网和支撑网,如图1所示。(1)传输网:完成通信信息的传输,包括:骨干传送网———实现业务节点之间信息传送,接入网———实现用户到业务节点之间的信息传送;(2)业务网:为电信业务提供逻辑控制服务,对于传统的电信业务主要就是提供交换接续控制,例如:电话网的业务节点就是程控交换机,移动通信网的业务节点就是基站、核心网单元等;(3)支撑网:为电信网络中各部分的协同工作提供支撑,主要包括:时钟同步系统、信令系统和网管系统。这个时期虽然电信网络已经进行了功能分类定义,但是各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因此在这一时期,通信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中,针对具体电信业务开设的专业课程较多,例如:“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信系统”、“智能网”等课程,这些课程中也会介绍该业务体系的传输网络、支撑网(时钟、信令和网络)的内容。近十年随着分组交换及IP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电信业务融合成为趋势,基于多种传输技术构建的数据通信网成为了一个基础的网络通信平台,各种业务采用分层体系结构来实现,把业务控制、管理、接入分布于各层实现,形成了分层的电信网络体系结构。新一代的电信网络根据功能分成了:终端、接入、网络、控制、业务管理几个层面,整体上以网络为中心利用各层面的功能组合实现各种电信业务,在这种网络结构中充分体现了目前电信网的网络平台化、业务融合化的特点,如图2所示。IP承载网络已经成为了网络的核心,它可以支撑多种业务、实现灵活的业务控制和管理,而各种光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为IP承载网提供了基本的物理支撑。在这种网络模式下,电信网络实现了业务的融合,各种业务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平台上实现,具体来讲就是传输的分组化、业务控制基于IP协议的软件化、用户接入的多样化。针对这种变化,通信技术呈现了以下的特点[3]:(1)以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为代表的电信业务综合化———目前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可以提供基于电路交换技术的传统话音业务,也可以提供基于分组交换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2)以光通信为代表的传输技术宽带化———在骨干传输中以光通信为主的宽带传输技术发展迅速,同时用户接入的宽带化也使得光接入技术日益普及;(3)以IP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分组化———在电信网络中IP数据网已经成为基本的承载网络;基于这三个特点建立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可以涵盖主流通信技术,也可以体现电信网络层次化的特点———光通信技术提供基础信息传输服务、IP数据网提供基本的网络承载、移动通信系统体现最新的业务管理与控制技术。图3是基于目前新一代电信网络特点设计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在具体课程设置时,各专业方向可设置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必修的方式,而专业课程可以让学生选修,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可以建立较完整的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也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方向深入学习。这一课程体系实施时,各校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及特色进行适当调整。例如我校在移动通信专业课程中引入了“轨道交通移动通信系统”课程。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为了满足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要求,还可以在每个专业方向中设置一些研究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2全程全网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建设

专业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实践教学除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实现学生知识的综合应用,这也是现代工程教育中强调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安排全程全网实验内容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些目标,这些实验内容需要学生运用课程体系中多门专业课程的知识才能完成,学生通过实践把相关知识利用电信网络中固有的关系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全程全网的实验就是以电信网综合应用的模式进行专业工程实践,实验内容安排充分体现“业务的全流程”和“网络的全覆盖”的全程全网概念。设计的实验在有限的规模下不仅能够实现业务应用,同时还能够体现各种专业知识综合应用的特征。实验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来实现,这样可以使得实验内容具有灵活的可裁剪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基于以上目标,我们利用与企业共建的实验室分层设计实现了一个全程全网的电信网络综合实验平台,包括图4所示的四个部分:(1)光传输基础网络:利用光通信产品构建一个基本的光传输网络,网络可以提供多种速率的光通信数字接口,覆盖OTN、PON、DWDM、SDH等技术;(2)IP数据网络:利用网络路由器、交换机,在光传输基础网络上构建IP数据网络,提供多种路由协议(RIP,OSPF,ISIS等)和网络交换(MPLS)技术的应用实践;(3)软交换电话系统:利用软交换技术,在IP数据网络上,构建一个IP电话业务系统;(4)移动通信系统:在IP数据网的基础上把4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站系统eNodeB、核心网系统连接在一起,实现手机的上网服务。这个全程全网的实验平台不仅涵盖了目前通信技术中最重要的三个内容:光通信、移动通信和信息网络技术,同时通过模块化设计思路,可以使得实验系统中各个部分既相互融合,又相对独立,满足多种实验课程的需求。例如:在“IP数据网”层进行实验时,既可以屏蔽掉传输网络层侧重完成数据网层面的实验,也可以利用路由器接口与传输网络层一同完成传输技术层面的实验。实验平台的这些特点实现了实验内容多层次、多专业方向的覆盖,也就是说该实验平台既可以让学生系统化地了解通信网络的基本特点,也可以深入地理解各专业方向的知识,让学生在全程全网的概念中通过实践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构建一个全程全网的实验平台也面临一些问题,根据本专业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总体上,一个设计合理、内容完善的全程全网实践内容对于学生提高通信专业知识的综合掌握具有很好的意义,它不仅提供一个很好的专业知识实践应用平台,也为各种专业知识之间的关联提供了一个直观的展示,是整个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重要支撑。

3结语

本文根据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中的成果,结合电信网络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全程全网概念完善通信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建设思路,并对如何设计具有全程全网特点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设计。实践表明全程全网的概念对于有效更新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各种通信专业知识的掌握及解决通信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吴建伟全程全网通信专业实验的开发与建设[J].北京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5Vol.22No.10.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下一代网络及三网融合[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0-41.

[3]贾军营面向移动互联网的统一通信会议[J].北京计算机系统应用2016Vol25No.6.

电信网络范文6

关键词:云计算技术;网络管理;应用

笔者以云计算的应用为主题展开全文,对其应用中所遇问题和主要注意方面进行了探索,云计算技术的兴起为网络管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其应用必将为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

1云计算技术的含义

云计算,是一种计算机技术应用概念,用于解决计算机技术问题,其架构可以简单理解为以下几部分:基础设施服务,即通过基础平台结合虚拟化应用来整合设施,从而提升利用率。平台服务,即实现平台统一服务,通过技术操作,使得云计算平台提供开发接口以及相应环境,最终使企业实现自我服务。当然,还包括软件服务,也就是通过平台统一的接口提供,来扩大用户的网络端口和架构,实现从其他用户得到所需信息的目的。从上述简单介绍和分析可知,云计算是网络技术服务,无论其架构为何种服务,其目标和宗旨都是实现统一平台化的操作,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为计算机的运行提供助力。云计算的统一平台建立在网络端口,因此不同于以往的服务,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在网络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2云计算运用中的问题

云计算作为一种现代化科技,在网络管理中也存在着较大的优势,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其应用仍然不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对实践中应用云计算出现的主要问题进行总结。首当其冲,数据隐私得不到有效保护,上文中已经说过,云计算可以帮助用户从其他用户处提取需要的信息,这的确是其优势,但是,显而易见,其中存在着隐私保护的漏洞,在信息统一平台之时,云计算所收集的信息侵犯用户隐私,这必然涉及信息保护问题。除了隐私,在企业软件服务时,统一的接口涉及企业信息安全,网络管理数据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反而使得管理系统存在安全威胁。最后是网络传输问题,由于我国网络建设并不完全,而云计算技术却需要大量数据传输为平台支撑,这就导致传输的不稳定性和不安全性增加,也导致云计算技术的应用范围缩小。

3电信网络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电信网络管理系统承载着诸如业务监控、服务保障以及运营支撑等功能,其作用可谓十分重要,因此电信网络管理需要一个统一化的运营平台和稳定的服务,因此,云计算在管理中的应用是必要的。从目前的实践来看,电信网络管理现状并不乐观,两级或者三级的体系架构,由于使用时长久远,系统服务未能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等诸多难以突破的缺陷,导致电信网络管理实践陷入了胶着状态。具体来看,主要存在下列问题,一是信令监测系统范围过窄、业务简单,并且是分别建设,缺少统一性,不利于统一平台建设和管理,二是系统相互独立,格式难以统一、定位慢等弊病凸显。三是随着监控点和采集信息的增加,网络端口处理能力不足以应对,严重影响系统查询和运行存储,四是信息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难以提升服务效率,因此对于客户需求无法达到精准分析。

4电信网络管理的新需求

4.1全网统一化

上文所针对的现阶段电信网络管理现状与问题以及对其需求有所涉及,此处笔者将对此进行详述。信令监测系统能够较大程度上反映电信网络管理,信令需要统一,具体来说,需要统一存储、处理、访问以及用户终端接入,这种统一化是指跨省、跨网的全面监测以及分析。全国联网以及多网,例如NGN、PSTN等网络,端到端的访问与存储,为服务提供质量保障。统一的用户接入,是指改变目前这种系统和界面切换的困局,防止维护人员因为不同的数据格式及其方式的差异过大而浪费人力,因此可以利用虚拟桌面,实现界面乃至功能的统一,实现用户随时随地连接均能够统一接入。统一化的处理和接入,是未来电信网络管理的必然趋势,云计算技术顺应这一趋势,存在着生存的土壤,二者结合应用并且普及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

4.2数据分析,业务开放

电信网络管理,是对网络环境的监测和运行监控,因此,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是基础操作,计算、分析和处理构成了系统的重要功能组成,在此种功能要求下,对于服务平台和手段的要求也相应较高。笔者认为,当前电信网络管理,要突出重点,在客户、经营和业务等方面予以重点监控,例如客户行为,异常数据分析以及竞争对手数据等,需要尤其重视,通过数据的分析结果制定相应营销方案。业务开放,即为了收集用户的习惯,可以曾开业务,了解用户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的一般选择,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用户,制定对应的服务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新的业务增长点。电信网络管理所须大量数据,需要一个统一化平台予以提供,然而为了数据基数的扩大,有必要开放业务,增加所收集的主体,同时也增加收集信息的方式和项目,在现代社会,网络各项服务追求快捷方便,许多平台已经互相融合,用户可以进行关联操作,这也正说明统一管理和开放的趋势。

5云计算在电信网络管理中的应用

5.1信令系统

信令监测系统分为中心站,一般信令较为集中;远端站,包括工作站和服务器;广域网。在云计算运用时,要对这三个部分进行改造,尤其是中心站部分,保持远端接入不变的同时,将存储、计算等功能集于一处。在此基础上,利用laas服务,提供上述功能,利用saas服务,进行用户管理和维护系统,而paas服务,则对外开放接口,同时,要利用云桌面实现接入和控制,上述操作完成后,云计算下的信令监测系统便已经初具雏形,而电信网络统一化管理也已经基本形成,也就是说,云计算的运用已经初步完成。在完成新系统的安装时,要注意对旧的信令系统和相关系统进行清理下线,新旧系统的切换无法做到一蹴而就,因为新系统的适应和完善需要一定时间,一旦旧系统突然下线,很可能会出现大面积用户反弹,因此要循序渐进,一方面新产品使用新服务,另一方面研发更为完善的云计算技术,同时,逐步进行旧系统的下线工作。

5.2扩大服务,分权分域

云计算技术在应用到电信网络管理时,必须保证其对广大用户的信息数据处理之时能够有一个稳定而快速的运行环境,因此,在应用时,必须要提高云计算技术本身的服务范围和能力,可以以虚拟化、分布式技术等合理地合并至现有系统,完善云计算系统。除此之外,在服务用户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权限的用户,在实现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通过云计算桌面实现操作维护,结合具体实践,云计算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统一终端服务,因此,要扩大服务范围,就要减少客户端的安装和使用,尽量做到零安装、零维护。信令监测系统要安装在已有的云计算平台之上,减少重新安装所花费的额外费用,节省对硬件的投资。从目前国内实践来看,不乏云计算系统改造成功的案例,那么,统一的管理体系建立指日可待。

5.3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前文对云计算应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因此在应用中,就需要对其中一些可避免或者改进的事项进行关注。首先,要对资源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尤其是在前期开发之时,考虑到需求,是云计算后期应用时的保障,无论是无法满足需求或者是超出实际需求,对于系统后期的运行而言都是不利的,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系统能力的评估绝不仅仅是简单叠加,而是考虑综合因素后的复合结果,因此这方面也需要加以注意。在迁移完成之后,对迁移的数据要进行重新整理和检查,避免系统的迁移如果出现数据的重叠,需要合并进行处理,此部分可以事前征求用户意见,提醒用户数据合并注意。云计算应用于电信监管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设置权限,防止开放环境中的信息泄露。此外,鉴于应用后的挑战增加,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增强防护。

6结束语

文章中所提问题和应用方法虽然以目前的技术和系统承载能力而言并不会有大范围的应用,但随着网络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应用于网络管理之中是值得期待的。希望更多科技人才能够对这一问题加以研究,提出更为可行并且有效的应用方案,真正实现云计算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殷海华.社会保障管理信息化中云计算的应用研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6(11).

电信网络范文7

“软交换”不同于通信工程中的传统技术,而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简言之,软交换技术就是通过相关软件,实现交换与呼叫控制管理,从而完成信息交换,这是一种新型的电信网络技术,可以说,这一过程就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部分。采用软交换技术可以有效实现信息交换与同步通信,是目前影响人们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现代通信技术。传统的通信网络是将各种模块都集中起来,通过一台硬件设施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连接。这种形式的通信开放性比较差,因为通信过程所需要的软硬件、服务和业务等没有实现绑定。而软交换技术就彻底改变了这一点,该技术通过分离各个模块,分别形成网络部件和单元,使得各模块能够独立发展,并形成了一个开放的整体网络,从而实现业务与呼叫分离、控制与承载分离,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通信网络,使得通信更灵活、自如、开放、高校。

2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

网络构架主要是软交换技术与传统技术不同的地方,它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分层化,另一个特点是构件化。软交换技术的网络构架分为四层,分别是接入层、承载层、控制层和业务层。接入层的工作主要是提供接入手段,并进行信息转码,保证网络传递;承载层完成的是承载工作,通过分组将信息传递到目的地;控制层的功能是软交换技术的核心部分;业务层主要提供业务和应用。

3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

软交换技术目前是广泛应用于通信工程的技术,接入能力提升,可以同时完成多种设备的接入,实现开放性的通信过程,并且能够保证设备整体运行,实现通信的高效率。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中,本文以各电信运营商为例,今后电信发展中应用软交换技术将是必然发展趋势。

3.1电信网络运营初期的应用

在电信网络的运营初期,对于软交换技术的使用不多,所以软交换能够提供的业务量不高,所以网络规模也是相对来讲比较小的。软交换技术的充分应用要事先扩大网络容量,需要设置独立的点,并从点到面地扩大网络容量。软交换技术的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并且要配合综合接入设备或媒体接入网关、智能终端等,从而扩大用户覆盖面积,并提供更多的业务类型,如果语音、多媒体等,并努力实现与电话交换网络联通。

3.2电信网络运营中期的应用

电信网络运营中期对于软交换技术的应用量逐渐加大,因为电信网络的业务量在逐渐升高,电信网络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因此要求软交换节点的数量也要随之增多,以此来适应运营中期的需求。但是在技术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人数会越来越多、覆盖面积也会越来越广,但是软交换技术使用的设备却会渐渐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因此,随着用户数量增多、覆盖面积扩大、网络容量增加,应该考虑适当增加软交换设备,从而满足当前的用户需求,同时,也能提升网络容量和可靠性,能够给电信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和更加完善的运营。

3.3电信网络运营后期的应用

SIP-T、BICC主要是软交换设备的协议,以此实现互联互通。在运营后期,各区域业务要想实现互通就要通过IP承载网,后期的任务主要落在连接各省运营商和电力电话交换网络等方面。

4软交换技术在通信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在整个通信工程中,广泛应用软交换技术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为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为了在各个行业的发展中都能高效、稳定,软交换技术也在完善,从而使得通信工程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中一项就是硬件设施的充实,为适应通信工程发展,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被广泛引用,软交换技术逐步取代了传统技术,一些传统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改变,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融通。现代的通信行业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电话,而是逐渐扩展了大容量、大数据,用户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由此,软交换技术可以整合网络资源,便于统一管理,同时能够拓展新业务,促进整个通信工程的发展。(1)力求实现电脑计算机网络与电话网络互联互通。应用软交换技术就可以实现多种信令协议接口同时被支持,从而有效地实现两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同时也能够解决不同网关的互相操作。无论是计算机网还是电话网,都能更好地配合对方,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2)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目前的通信系统能够提供给用户的服务是多种多样的,不仅有数据、文字、语言,还涵盖了一定的视频、多媒体等服务。采用软交换技术,不仅能更好地服务于音频传输,还能在其他业务方面做到更好,如补充业务、增值业务。(3)促进整个通信网络互融互通。软交换技术的引用能够保证通信过程通过一台交换器,产生对多种介质信息的实时交换。该技术不仅减少了资金、设备投入,而且提高了网络的稳定性、开放性和可靠性,更有利于统一的网络管理,从而实现整个通信网络互融互通。

5结束语

电信网络范文8

 

2011年11月9日,央视“新闻30分”栏目报道称国家发改委正在调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宽带接入领域垄断问题,如果事实成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可能被处以数亿至数十亿元的巨额罚款。此消息一出,两家公司股票应声下跌,大幅跳水。随后12月2日,两家公司同时发出声明,承认与其他骨干网运营商之间的互通质量未达标准,并同时提出整改方案和中止反垄断调查的申请,承诺大幅提升网速和光纤覆盖率,下调宽带资费。历时一个月的宽带垄断事件,在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大巨头认错中短暂的告一段落。在此次事件中“,互联互通”这个词也被越来越多的媒体所提及。互联互通是指公众电信网络或服务提供商之间的联接,目的是为了允许一个网络运营商的用户能够通过另一个网络运营商所提供的接入服务与另一个网络运营商的用户进行通信联系。   我国互联互通现状   自2001年来,信息产业部先后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开通了3个国家级的互联网交换中心(NAP),实现了几个国家级的互联网在骨干网上的互联,初步形成了我国互联网骨干网间的互联互通。为了提高我国电信网络互联互通水平,促进电信业更有效的竞争,主管部门不断对电信体制进行改革。2008年电信业第三次重组后,我国互联网骨干网运营单位由10家变成了7家,分别包括3家经营性互联单位———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4家非经营性互联单位———教育网、经贸网、长城网和科技网。原中国卫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电信,中国电信以56%的宽带用户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原中国网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联通,新中国联通宽带用户占比为37.4%;原中国铁通的互联网资源并入中国移动,新中国移动宽带用户占比仅为6.6%。在互联网固定宽带市场中,中国电信依旧占据绝对份额,这种“一大带几小”的格局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改变。而近几年随着我国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大网”与“小网”之间、强势运营商与弱势运营商之间竞争愈演愈烈,互联互通暴露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运营商之间恶意切断对方信号、设立黑白名单、大规模断网等问题频繁见诸于媒体报道中,如何更好地促进互联互通、引导公平竞争成为了电信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互联互通问题分析   如今的电信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互联互通问题的出现也是多方面的,有技术、经济、市场等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一)现行的网间结算方法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互联互通问题归根结底是网间结算问题,而网间结算的核心问题是运营商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合理的网间结算标准能平衡各运营商利益,是互联互通能顺利运行、网络有效利用的保障。而目前现行的网间结算标准并不符合当今电信业的发展趋势,很容易导致互联互通出现问题。我国三大运营商的网间结算收入在经营收入中所占比重,如表1所示。根据表1显示得出,网间结算收入所占比例都比较低,均在10%以下,而这个比例水平距离欧美所倡导的网间结算收入占运营商收入30~40%的标准还很远。加之我国电信业现行的非对称管制体制的缘故“,小网”运营商希望“大网”运营商无条件的尽全力提供高标准的互联互通,以便自己能够坐享其成,而“大网”运营商则要承担铺设网路和维护网间互联等高额成本。由于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了“大网”运营商对参与互联互通积极性不高,甚至还会人为的抵制互联互通的实施。   (二)运营商经营模式不合理,投入与产出失衡近年来,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增长迅猛,P2P、云计算、IPTV等新业务层出不穷。这些新业务要求网络提供较大的下行接入带宽,需要占用大量的宽带资源。据统计,我国P2P流量占据国内网络流量的60%~70%,占互联链路总流量的50%以上。而目前互联网市场普遍采用简单包月制和按时计费的方式,用户不必考虑流量费用,这使得互联网业务出现了增量不增收、带宽占用多而业务收入少的现象。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失衡增加了运营商网间互联扩容的压力,影响了运营商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互联互通的质量。   (三)互联网用户地域分布差异过大,互联网结构有待调整由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均衡,互联网宽带用户的地域分布也不均匀,互联网发展呈现出东部快西部慢、城市快乡村慢的地域差异。根据《中国信息化形势分析与预测(2011)》显示,东部互联网宽带用户数占到了全国的50%以上,中西部地区的宽带市场规模和宽带普及率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和上海的宽带普及率都已超过20%,而还有较多省、市、自治区的宽带普及率低于10%。目前东部地区互联网宽带普及率为13.3%,比西部高出9个百分点。这种显著的地域差异导致了我国互联交换中心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主要互联点,西部用户绕转现象明显。   (四)政府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法律体制仍需完善目前,政府监管部门对于互联互通监管力度不够,在接到的申诉中大部分都是缺乏有效的查证手段和监管证据无功而返。主要原因是由于许多互联互通问题不再是显性问题,很难界定责任,而且就算责任界定清楚,对于责任企业处罚力度也不够。尽管政府部门出台了《电信管理条例》、《公用电信网间互联管理规定》、《电信网间互联争议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互联互通问题,但由于电信行业本身的特点,法律体制的约束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促进互联互通   针对我国互联互通出现的问题,需要从政府、法律、运营商等多个层面入手,共同提升我国互联互通水平。   (一)构建网间结算标准,平衡各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分配   1.从思想上改变运营商陈旧观念。对于主导运营商而言,要具有全局和发展的眼光,提供良好的互联互通“通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和谐发展的环境。对于新兴的运营商而言,要认识到履行网间结算是主导运营商和自己共尽的义务,应当诚实守信,及时缴纳网间结算费用。#p#分页标题#e#   2.完善网间结算标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一个以成本为基础、公平合理的网间结算标准,是促进电信企业之间合作的根本,也是电信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近几年互联网发展迅猛,宽带资费已大幅度下降,亟待构建一个符合各运营商利益结算标准。这一标准要涵盖激励与约束机制,既不能扼制新进运营商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又不能过多损害主导运营商的利益。   (二)加强电信市场监管,不断建立完善法律法规   1.加强互联互通的事前监管。主管部门对互联互通的管制政策分为事前监管和事后监管。事前监管是事先明确好各运营商、企业在互联互通中的权力义务,确定互联标准和结算费用,所有企业都必须遵循;事后监管则是是出现违规行为后,对于违规企业的调查、取证和处罚。由于事后监管具有很大的滞后性,而事前监管已经对企业的经营行为有了规范约束,因此,在互联互通监管中必须把事前监管作为工作重点。   2.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互联互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做到遇到问题有法可依。国内现行的《电信网间互联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交换中心网间结算办法》、《新建国内长途电话网与其他电话网网间互联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性文件,显然不能满足现有的互联互通的需要,亟待及时补充更新。   3.研究并建立互联网网间通信质量第三方技术监督平台,加强监管的技术支撑。建立监控系统,强化网间通信质量障碍的检测,可以为互联互通的争议问题提供证据。同时可以判断出是人为阻碍互联互通,还是运营商间的价格竞争阻碍互联互通,这对促进市场健康有序的竞争十分有利。   4.采取适当的非对称管制措施。现阶段,主导运营商对于互联互通并不积极,有必要对其加强实行非对称管制,给予弱势运营商一定的政策倾斜,实行扶持政策,但是前提是不能过多打击主导运营商的利益。   (三)做好互联网整体规划,鼓励本地直联针对我国目前东西部互联网发展不均衡的局面,需要对我国互联网网络结构做出整体规划,包括互联方式、互联地点、带宽大小等,并逐步分阶段实施。要充分发挥现有互联资源的作用;增设交换中心,将骨干网交换中心从目前的北京、上海、广州扩展到其他主要城市,尤其是向西部扩展;鼓励运营商之间建立本地直联,缓解长途直联的压力,减少网间流量绕转,提高互联互通效率,改善网间通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