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技术研究范例

电信技术研究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1

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信息技术也不断地应用于各个行业。随着人们对于生活水平的追求,对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很显著,不断的提高电力信息水平和供电质量是满足现代化需求的基础保障。本文主要通过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对于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有效融合的策略,通过科技化的应用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确保电力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安全。

关键词:

电力信息;电力通信;通信技术;融合

引言

电力系统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是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是电力传统模式的改革重点。通过对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和数据的收集,通过语音和信息化形式,利用现代化互联网技术,更科学、更安全、更高效的控制电力系统的工作。在电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具有非常高的技术要求并且涉及的方面都比较多,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传统的电力技术对于信息的传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应用,有效的实现电力信息数据的传输工作,保证用电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且可以合理进行供电分配。目前我国人口众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用电设备也明显增多,用电需求不断增大,这对电力的供应也形成很大的压力,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成本,给人们提供更有力的供电保障。

1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很多的电力企业已经不断的融入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甚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改革和渗透。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电力企业如果想做到长远发展,必须要适应现代化市场的需求,对于建设方面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技术的提升和信息应用带动了这个电力企业的发展。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对于电力系统各个方面都有比较深刻的影响。可能表面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转变,但是在内部已经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现在的电力系统已经向着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不断进步,这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更高的效益和方便快捷的运行模式。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有效融合,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全新的一面,促进了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2.1政策环境的支持

我国对于科学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各个行业对于电子信息技术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发展。通过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合理的优化电子信息内部结构,进行更为科学的资源配置,让电力企业适应现代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所以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得到了我国战略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国在几年前就已经展开了建设企业信息集成平台的建设,通过大数据集成化的发展,实现电力信息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因此必须要以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为基础保障,提高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可靠性,优化信息资源的配置情况,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完善电力系统信息平台的数据整合。由此可见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够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

2.2技术环境的支持

我国的电力企业对于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应用,目前已经得到了良好的效果,越来越被电力企业重视,信息通信技术逐渐从开始的小范围应用,扩大到大范围的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通过对于网络资源的配置优化,采用互联网宽带技术等实现电力信息数据的实时传输与收集共享。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能够更为有力的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3经济环境的支持

我国的电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当前的经济发展结构还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要有坚实的基础来实现经济的提升,必须要适应信息化的社会发展,采用信息通信技术,才能实现最终目标的落实。现阶段的电力企业非常需要智能化的技术支持,才能加快电力信息的传输速度、提高电力通信网络资源的使用、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和稳定,从而不断地降低企业成本投入,增强市场竞争实力。电力企业由于涉及的方面繁多,需要一个智能化的平台系统可以进行生产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快速的处理工作。

3促进电力信息和电力通信技术融合的策略

3.1提高电力工作人员个人技能和职业素质

在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必须要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来进行操作,企业对于电力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工作,定期的举行技术培训和转恶业学习,不断地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加自身的职业素养,通过技术人才的合理操作,才能实现电力系统信息化处理的工作。

3.2健全规范化的运行机制

在实际的电力工作中需要制定健全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机制,通过对于电力系统实现全方面的管理和有效的规范化保障,才能落实到实际的工作当中。目前我国电力企业都已经拥有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对于电力通信管理系统也有了比较不错的发展。出了对于电力通信管理的加强,还要不断的创新新技术的应用,做到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完善电力通信技术。对于工作人员进行养鹅的管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

3.3实现电力信息资源共享

现代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信息资源的共享,并且对于电力企业所收集和上报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方便电力系统各部门对于资料的查阅需求,并且能够对电力系统的运行进行实施的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自动报警处理,有助于工作人员及时的修复、维护电力的正常运行。

4结语

通过对于上面的详细讲解,我们可以知道电力企业如果想保持长远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实力必须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电力信息与电力通信技术的融合现代化电力系统的必然趋势,只有通过高效的服务质量和供电效率才能增加大家对于电力企业的好感,提升市场竞争实力,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郭云飞,梁云,黄凤.基于信息通信融合的电力业务模型研究[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02).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2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电力行业

作为当前电力行业革新的主要方向,随着人们对智能电网的需求量的提升,促使其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国家要在实践发展中加大对智能电网建设工作的研究力度。现如今,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多,此时要想保障智能电网发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必须要明确电力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并加快相应的研究步伐。下面对智能电网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进行深入探索。

一、智能电网分析

其是指,电网的智能化发展,也叫做电网“2.0”。现阶段,构建具备高速性和集成性的双向通信网络,并以此为基础,引用现代化的设备技术、控制方法及传感测量技术等,促使电网系统向着安全性、经济性及高效性的方向稳步发展。这一建设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为二十一世纪的人类提供所需的电能,并保障其应用质量,同时也支持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1]。

二、信息通信与智能电网的关系

通过自主调节电力,有助于全面管控电力稳定性,并保障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这也是智能电网在设计前的基础要求。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受持续发展电力行业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电力需求量的增加,行业工作者开始在建设智能电网期间结合通信技术进行优化,此时传统意义上的电网运行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供电需求,最终产生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而引用这种技术的智能电网,不但可以获取多种载波形式,而且能为自身建设提供技术和设施保障。由此可知,构建具备实时、高速及双向等优势的通信系统,是实现智能电网的前提条件,若是没有提出对应通信系统,所有智能电网特点和功能都得不到实现。了解当前提出的通信技术可知,符合智能电网建设的通信技术,主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其一,从安全角度分析,要与公网隔离,且具有有效性、实时性及双向性等优势;其二,充分展现出现代化技术特点,可以帮助智能电网在进行现有业务的同时,拓展未来发展业务;其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可以结合电力行业发展特点对智能电网业务进行开发与升级。

三、智能电网中的电力通信技术应用分析

3.1绿色能源

在生态环保意识逐渐加强的过程中,各行企业逐渐认识到开采不可再生能源对自然环境构成的负面影响,并转而研发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通过对传统意义上的输电网络实施整改,不但能引用可再生能源作为发电依据,而且有助于将其快速传递到输电网络中。在这一背景下,电力行业工作者要从电力并网角度分析新能源开发工作。通常情况下,雨花电力通信技术的接口,有助于引导新能源电力工作有序进行,并促使引用新能源后的智能电网可以提升自身的管理工作水平,以此实现自动化管理电力工作目标。同时,整改通信系统的接口,有助于加强智能电网的适应性。

3.2配电网络

其属于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保障智能电网运行的安全质量,就需要科学引用配电网络。通过在配电网络中添加新型传感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有助于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掘系统中存在的潜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处理或预防方案。另外,在智能电网中应用电力信息通信技术,还能提高网络的兼容水平,并为供电系统的有序运行奠定基础,促使其可以充分展现自身具备的各项功能。

3.3变电网络

作为智能网络转换电信号的最后一步,变电网络是工作人员关注的焦点。当前,很多智能电网为了有效管控电力信号的功能,会在系统中安装数据监测设备,主要工作包含智能识别、信息及传感三部分。通过在实践工作中与信息系统、智能设施等内容进行协作运行,不仅能向控制中心传递数据信息,还可以获取控制中心的指令,以此促使智能电网可以高效运转[2]。

3.4输电网络

在高新技术全面推广的背景下,要怎样在进行远距离、高效率及大容量的电力输送中控制能源消耗,是现阶段智能电网建设工作关注的焦点。在生态环保理念推广后,新型电力能源的提出,需要各个区域进行跨越式的配电网络优化工作,以此确保其可以容纳多种可再生能源。由此,电力行业在运行过程中,要认真检查网络输电能力,并解决累积记录的数据持续优化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以此促使传递工作可以有序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智能电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信息通信技术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要想保障智能电网可以有序运行,工作人员要在深入探索的过程中,将其引用到智能电网的各个环节中,以此提升智能电网的建设能力,并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效益。

参考文献

[1]许强,朱亚飞,查诺,周泉,吴斌.新时期智能电网信息通信集约精益化探析[J].通讯世界,2018(10):170-171.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3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是采用电力线通信的技术,以电力线为信号传输媒介实现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为它不需要为通信建立实质上的线路,于是节约了电力通信的成本。(2)它自身的操作极其简单、方便。(3)它能更加充分地利用通信技术系统中的资源。虽然,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具有以上这些优点,但是它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比如,当它自身处在一个条件比较差的环境中时,通信技术系统不能很安全地传送信息。因此,改善通信的环境,是目前唯一能够实现信息安全传送的办法。在当代的电力通信事业中,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又被分为了两种:第一种是基于宽带的电力线载波;第二种是基于窄带的电力线载波。而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采用的是第二种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

2简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在用户信息采集中的应用

2.1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工作原理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对载波进行调解的通信部分;二是对载波进行路由选择的通信部分。

2.1.1对载波进行调解的通信部分

它的通信工作机制是:当开始进行信息传送时,将这些信息调解成一种特定的信号,这种信号通过电力线的传送路线,被准确地输送到接收方,最后又恢复成为原来的信息。在现代电力事业中,载波调解时所用到的技术主要是频率偏移控制技术、频段相位改变控制技术和直接扩展频率控制技术。

2.1.2对载波进行路由选择的通信部分

信息传送过程中,先是对已经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处理,以确保这些信息的可用性和真实性。当发现有的信息不具备真实性和可用性时,路由选择机制会将这些无效的信息传输到一个特定的位置,避免这些无效的信息占用有效信息的传送线路。在信息处理完成之后,有效的信息会沿着传送路线逐渐被传送出去。虽然,这种通信方式可以将无效的信息剔除出去,但是增加了路由器的工作量。而且,这种通信方式不支持电力线进行信息的动态转变。所以,这种通信方式在现代电力事业中很少使用。

2.2分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设计板块

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板块分为五个部分,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1)信号传送部分。将信号以某种特定的形式沿着电力线的传送路径发送到接收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电力线开始传送之前,必须对这些需要传送的信号进行合理的处理,最后还要将一些无效的信号分离出去。

(2)过滤无效载波部分。在信号传送的过程中,要将一些没有效力的载波过滤出去。而这种没有效力的载波包括对信号造成干扰的无效载波和影响信号传送速度的无效载波。

(3)信号传送线路部分。这个部分的主要作用是将信号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

(4)对载波进行有效处理的部分。它的工作机制就是将信号调解成频段,或者是将频段还原成原来的数据信息。

(5)对路由器进行处理的部分。这个部分的作用是对路由器上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后期的维护。

2.3分析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影响

随着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对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影响,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1)降低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运行成本。

(2)促进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进一步发展。

(3)减少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电能消耗。

(4)使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操作变得更加的简单、方便。

(5)进一步改善了我国电力事业中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状。

3结语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4

当前人们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同样对人们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这种形势下,电子信息工程进行海量数据信息传递的功能同样可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信息传递时,安全性更高,这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持续创新,可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网络的构建与发展,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

2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安全问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电子信息工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相关统计显示,电子信息工程存在多种安全问题,该现状会对社会其他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式多种多样,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找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进行有效解决,避免这些问题影响社会的正常发展。网络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系统缺陷与网络传输线路等,黑客会通过各种非法手段攻击电子信息工程中存在的漏洞,这种攻击有着巨大的危害,不仅会对用户利益产生危害,还会借助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递功能,给信息工程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从而确保电子信息工程系统远离各种形式的危险,即使部分计算机用户的网络安全受到危害,也可借助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受到的危害降到最低,并利用防火墙技术防止危害再传播。例如在电子工程中,技术人员需要积极做好电子信息工程的安全防护工作,通过建立计算机防火墙等形式,建立起保护屏。通常安全问题需要在外部网与内部网之间来维护,应在公共网络与专用网络之间建立安全、有效的防护网。确保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其软、硬件通过符合安全要求的网络管口,持续保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

3电子信息工程中的技术应用

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实际应用为广域网技术,服务范围非常广,可实现不同城市与企业网络间通信网络的连接。就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广域网使用者的数量持续增多,该现象对带宽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缆与同轴电缆可实现广域网通信传输,而各频段的微波中继线可经由卫星、地面传输与微波中继线对微波信道进行转发。结合当前电子信息工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现状,光纤介质所具有的高宽带可对干扰进行有效抵抗,传输质量非常高,基本没有噪音,且可进行远距离传输。因此在铺设广域网主要线路时需要以光缆主体。再者,卫星通信有着自身的优势,可安装地面收发站,并且比较易于拆卸,因此可在边远山区或未铺设光缆的区域应用该技术,由此使广域通信得到延伸。为有效应对水灾、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应用可为其提供有效的应急通信方式。

4结语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5

本文从低压电力线通信上网原理和电力线网络体系结构角度出发,对建立在低压电力线通信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线网卡控制器接口硬件与软件模块设计展开了研究。

【关键词】

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

前言

在电力输送网有效运行的基础上,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促使不同的节点在电力通信网络当中实现有效的连接,这一过程中可以促使该网络同其他网络之间有效的展开通信。现阶段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能够在多媒体业务中实现有效的图像、语音以及数据的快速传递。本文从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入手展开了研究。

1建立在低压电力线通信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

1.1低压电力线通信上网原理

现阶段,居民小区当中在对网络进行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机房构建于小区当中,其中包含的设备有交换机和出口路由器,PLC局端仪器存在于楼道当中,其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覆盖信号的功能,这一过程中,民用电力线为220V,替代以往的以太网进行高频信号的传输,三相四线电线在对信号进行耦合的过程中,需要对耦合器进行应用,促使加载和传输信号得以实现。这一过程中,使用者上网过程中重要的信号传递媒介就是电力线,其可以充当网线使用。本文在积极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拟集中放置不同的单元电表,电表性对其进行接收的过程中,需要对信号回路进行应用,供电线路要想对信号进行耦合,需要将磁环作用于使用者的电表之上,而在这一环节以后,强磁干扰在电表中的存在是无法对信号产生严重的影响的,同时还能够均匀的分配信号,电源总负荷在发生转变的过程中也无法对其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1]。在应用低压电力线进行上网的使用者,在对其使用的过程中应对电力猫即PLC用户端设备进行利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同使用者室内的电源插座进行有效的连接,PLC主控设备存在于配电变压器一端,二者实现连接的过程中,需要在电力线这一媒介的基础上实现,这一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拨号,相关网络信息可以有效的在线进行传递和接受,这样一来,最后100m的接入就可以在电力线上网中有效体现。

1.2电力线网络体系结构

作为一种局域网,电力线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传输的介质为电力线,多止碰撞的载波检测是数据通信过程中的主要标准,可以对CSMA机制进行有效的规避,同时该结构主要以四层网络体系结构为主,具体体现如下:(1)物理层。比特是该层的数据单位,该层运行过程中,可以将物理链路功能提供给上边的数据链路层,促使传输服务体现出比特流透明的特点,其下边连接的物理媒体,运行过程中能够对其设备以及电气等作用以及特点在网络接口中的体现进行确定。该层处于地层位置存在于低压电力线网络内部,传输媒介是电力线,技术基础为正交频分复用。(2)链路层。该层在运行过程中,可以对数据进行传播,数据特点是PDU建立在帧的基础上,传递的途径是不同链路中的节点。话前侦听策略别有效应用于物理链路当中,运行中可以实现延时的随机性并进行传输,如果物理链路存在一定的不可靠性,要想在最快的路径当红对数据包进行收发,需要对相关冲击机制进行有效的避免,提升数据传输的可靠性。(3)网络层。分组并转发数据主要有该层进行,其可以科学的选择路由,逐条的将分组从源站向目的站进行传递的过程中,需要以路由表为基础,其运行中可以对网络负载进行有效的适应,并可以保证路由表实现实时更新。(4)应用层。其运行过程中,处于该网络的顶端,是同使用者进行直接接触的关键部分,可以将不同的访问服务提供给使用者,促使其对条件不同的网络资源进行利用,例如,打印和e-mail等[2]。

2电力线网卡控制器接口模块设计

2.1硬件设计

控制器接口电路在电力线网卡当中的体现,包含三个主要部分,分别为RJ45、隔离变压器和电力线接口芯片。隔离变压器存在于RJ45和RHY网络芯片之间,运行过程中,可以促使连接隔离在局域网同RHY网络芯片之间实现,扼流圈存在于H1102当中,在运行中,能够对共模信号进行有效的消除,促使信号错误在共模干扰基础上产生的几率大大降低,信号处理如果在隔离变压器的情况下得以实施,能够在网线当中对RJ45进行传输[3]。数据总线存在于网卡芯片当中,在运行中能够同CPU进行直接连接;地址线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对内部寄存器进行选择,CPU在同读引脚进行连接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对象为nOE,写引脚在运行中主要同CPU当中的nEW进行连接;在中断的背景下,如果网络结构芯片得到运行,CPU中的ENT1是接收中断请求的关键;nGCS3引脚存在于CPU当中,需要接入芯片选通的引脚;复位电瓶在CPU和91C113当中完全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在经过反相器以后才能够促使复位信号在CPU当中有效传递到RESET引脚当中;接口芯片针对网络来讲,信息交互现象在外部接口和隔离变压器中的体现是实现信息输入域输出的关键[4]。网卡当中拥有专门的隔离变压器,标准RJ45接口插座需要对输出端进行接入;在对工作状态在网络系统中的体现进行充分表示的过程中,应将两个发光管应用于91C113当中的LANLED和KLED引脚当中,促使现阶段所拥有的数据传输以及连接等状态得到有效的指示。

2.2软件设计

当加电复位产生于系统当中的过程中,使用者将EPROM进行预先设定的内容将被读取,包括MAC寄存器组、基本配置和Base等寄存器。软复位命令存在于RCR寄存器当中,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可以促使复位在MAC寄存器组当中得以实现,其中不包含ConfigBase,MAC,复位缓冲区当中的实现需要对寄存器当中的软复位命令进行应用。在进行数据发送的过程中,如果数据包从上一层协议当中传递过来,应首先对其大小进行判断,并对内存管理单元进行应用,向分配缓冲区发起使用权申请。内存管理单元在运行中的单位为“页”,共拥有2048个字节存在于每一页当红,如果得到了成功的缓冲区分配,包号码需要在包号寄存器中获得,对指针寄存器进行获得。数据以及指针两种寄存器应用的过程中,两个字节是数据使用中的单位,当数据寄存器逐一被其进行经过的过程中,可以插入到缓冲区当中[5]。当缓冲区中包含了全部的数据以后,命令的发送需要建立在内存管理单元对队列进行的基础上,在现有包号的背景下,缓冲区成为数据传送的起点,网络成为目的地。在完成发送以后,需要对内存管理单元进行应用,对已发送数据进行释放,其中还存在部分已经被占用的缓冲区容量。

3结论

综上所述,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对低压电力线通信技术的有效应用,促使其产生更加便捷的接入途径,成本降低的同时,兼容性保持良好。使用者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家庭环境更加舒适和便捷,是我国信息化、网络化在未来电力线上网当中的关键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在积极研究低压电力线通信上网原理和电力线网络体系结构的过程中,对电力线网卡控制器接口模块设计展开了论述,希望对我国该领域的快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作者:秦俊波 单位:鹤岗市公安边防支队

参考文献

[1]黄荣辉.电力线通信(PLC)计算机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2.

[2]李红.基于电力线载波和GSM网络相结合的自动抄表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

[3]戚佳金.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动态组网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6

1基站接地系统

移动通信基站的地网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共同组成,并且它们之间焊接联通形成一个联合接地网,如图1所示。机房的地网一般设置成环形接地装置,并充分利用机房建筑基础横竖梁内的钢筋焊接形成网格接地装置;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应与机房地网多点连接,一般每隔3~5m作一次连接;由于高山移动通信基站所在地环境比较恶劣,土壤电阻率高,使得接地电阻值很难达到规范值要求,为了实现降阻和达到较好的泄流效果,需在联合地网的增设辐射型的外引水平接地体,外引水平接地体的长度应不大于2√ρ,ρ为土壤电阻率。移动通信基站的联合地网是基础地网,除此之外通信基站的接地还包括工作地、保护地、信息设备的逻辑地、防雷地等等,这些接地应共用基础地网,形成共用联合接地网,相对于独立接地,这种共用接地系统更有利于系统的安全,已被专家学者认可,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接地装置。关于通信基站的接地电阻值,在通信行业规范YD5068-98中规定基站接地电阻值不大于5Ω,后来在规范YD5098-2005中放宽到不大于10Ω,除此之外根据防雷技术规范GB50057-2010、GB50343-2012等的要求,采用共用接地系统时接地电阻值应按最小的要求值确定,一般配电系统的接地电阻值为不大于4Ω,重要机房的接地电阻值可能要求不大于1Ω,这对于高山站来说很难达到要求,降到这样的低电阻值将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非常不经济,因此高山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电阻值需结合当地土壤电阻率、雷暴日等气象条件和经济性综合考虑,特殊条件下可适当放宽接地电阻值的要求,并强调其他雷电防护措施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2机房等电位

由于高山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电阻值一般很难达到规范值要求,此时做好基站的等电位连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等电位连接主要起到均衡电位的作用,通信基站机房的等电位是重中之重,因而做好高山移动通信基站机房的等电位连接对减少因电位差引起的雷电危害意义重大。机房基本的等电位连接结构为S型(星型结构)等电位连接结构和M型(网状结构)等电位连接结构,或者这两种结构的组合形式。S型结构为单点接地形式,机房内所有设备、设施的等电位连接线最终通过一个基准点连接到接地排上,M型结构可看作多点接地形式,设备设施之间通过等电位连接线相互连接并最终通过多点连接到接地排上。S型接地结构适用于低频网络,这种结构导致一些接地线的长度很长,由于当功能性接地的接地线长度l为干扰频率波长的1/4或其奇数倍时将产生谐振,接地线的阻抗为无穷大,相当于一根天线,不再利于接地,因此对于高频网络(如100MHZ),不再适用S型接地结构,应该采用M型接地结构,此结构能使接地线尽量短,如达到不大于0.5m,为了保证设备接地达到良好的效果,通常在设备对角作两根接地线,并且两根接地线的长度差控制在20%以内。基站机房内的设备设施如网络柜、交换机、通信柜、电源柜、配电箱、UPS电池、走线架等等都应做好接地处理,等电位接地线的规格需符合规范要求,通常汇流排的截面积不小于35mm2,一般设备接地连接线的截面积不小于16mm2,小型设备接地连接线的截面积不小于4mm2。除此之外进入机房的各种线缆(如电缆、光缆、信号线、天馈线)的金属外层或加强芯都应在入户处就近做好等电位连接处理;机房天面上的金属设备也应就近做好接地或等电位连接处理。

3浪涌保护技术

雷电对基站的危害一方面来自直击雷害,直击雷害主要通过安装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进行防护,另一方面的危害来自感应雷危害,雷电波、雷电电磁感应引起的过电压过电流通过线路引入到机房内部对设备造成破坏,而且由于基站机房内电子设备较多,感应雷危害占实际雷电危害的绝大部分,防护感应雷除了等电位连接措施,安装浪涌保护器也是一重要方面。浪涌保护器主要通过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雷电流对设备进行保护。由于进入通信机房内的线路较多,包括电源线、信号线、天馈线等,因此需安装不同类型的浪涌保护器,本文主要分析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通信基站电源系统雷电过电压保护应使用分级保护,按照防雷分区的原则安装多级浪涌保护器,并且各级之间应保持必要的退耦距离或增设退耦器件。通常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安装在低压配电输入端,如变压器低压侧或低压配电室电源入口处,对于高山通信基站,考虑到雷电环境恶劣,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应选用大通流量的浪涌保护器来就行分流,如最大通流量不小于120KA;第二级浪涌保护器安装在后级配电处,如电源配电柜或开关箱等处,主要对雷电过电压进行限压;第三级浪涌保护器作精细保护,安装在具体的设备处,如网络柜、控制柜、数据柜的电源引入处,进一步限制过电压到设备额定耐压值以下;第四级或后面级别的浪涌保护器用于对直流设备或更精细设备的保护。高山通信基站电源系统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一方面需要安装多级浪涌保护器,通过多级分流和限压达到保护设备目的,另一方面需要注意通流量参数和电压保护水平参数的选择,特别第一级需选用大通流量的浪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应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压值进行确定。

4其他防护措施

高山通信基站其他雷电防护措施包括接闪器、引下线及屏蔽措施等。接闪器直接在铁塔或通信杆顶端利用短针作接闪,铁塔顶端通信线缆和设施应在避雷针保护范围内,关于引下线原则上可以直接利用铁塔或信号杆对雷电流进行引流,考虑到铁塔本身金属构件电气连接贯通的不确定性,并且为了更快的泄放雷电流,减少雷电流的二次危害,高山站宜采用专设引下线,对于铁塔应采用两根或以上40mm×4mm扁铁作专设引下线,引下线与铁塔之间通过引下线夹具进行固定,上端与接闪短针连接下端与地网连接(如图2所示)。

5结语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7

关键词: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已经离不开信息化。信息化技术可以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建立全面、科学的信息库,将庞大、繁杂的数据进行筛选、归纳、整理,并实现数据的共享[1]。可以说,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现代化管理工具。而近年来,科技飞速发展,机电设备的种类也不断增加,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高,给机电设备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要加大在机电设备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力度,提高机电管理工作效率。

1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管理的意义

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主要使用信息化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管理、维护,保证机电技术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脚步,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效率。生产在社会发展中占据着关键位置,而机电设备又与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解决机电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就极为重要。当然,在机电设备管理中,会遇到许多不同的问题和情况,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并对现有的管理部门进行优化,对不同种类的机电设备实行针对性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机电设备管理效率。

2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作用

2.1规范了机电设备控制流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机电装置的控制中,可以完善控制流程,降低控制环节的复杂性,优化整体的管理流程。根据机电设备控制策略、相关标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控制流程,可以更好地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清洁和修理[2]。机电装置合理控制,可以提高机电设备的控制、维护能力,以确保机电设备使用的最佳效果。此外,用信息化技术记录机电设备控制过程中产生的数据,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采购员依据处理所得数据,制定出现相应采购方案,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损耗、折旧情况,并进行信息的综合,按照企业的需求,合理购买机电产品,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消耗。而对于机电设备的质量管理人员,可以根据数据,快速掌握机电设备质量问题,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维护、修理。这样工作具有了规范性,节约时间成本,还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明确责任范围、工作需求。

2.2简化了机电设备管理流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的控制中,可以利用网络体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项目等进行明确,帮助审核部门、财务部门更好地对账目进行审核,加快审批速度,方便后续机电设备的维护、修理。另外,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有关数据一目了然,加强管理者对机电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机电部门情况、财务支持情况的掌握,从而加快核对速度、决策速度。信息化技术还可以对机电设备的购买信息、组装信息、使用信息、损耗信息、维护信息、损坏信息等进行全方位的自动化记录,并且进行整合、归纳,建立出机电设备信息库。还可以记录物流、资金周转的信息流,使整个管理流程简单化。

2.3实现了机电设备数据共享。通常情况下,想要做到机电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需要以固定标准作为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机电设备的良好管理。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的快速检索,在庞大的数据库内快速筛选有用信息,使信息获取更加快捷,避免了传统数据管理的复杂性、繁琐性,提高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为管理人员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3]。

3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机电设备管理现状

3.1信息化技术重视程度不够。目前,虽然信息化已经被逐渐地应用到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其实际应用范围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了解程度不足,对于信息化技术不够重视。这就会导致一个不良后果:信息化技术无法很好地与机电设备管理相融合,无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仅仅是作为沟通、交流的媒介,并不能做到良好的质量监督。

3.2信息化技术软件开发不足。软件是信息化的具象化体现,软件的开发可以帮助信息化更好地进行。但是,在实际的机电设备管理中,软件的开发工作并不理想。这就会导致机电设备管理工作没有强有力的工具,无法保证科学、全面的管理。

3.3管理人员不够重视。作为管理人员,正确的指导可以提升管理质量,实现机电设备的快速发展。在新形势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发展节奏不断加快,机电设备行业迎来了重要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就对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其走出传统管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学习、创新,掌握更多新的管理方法,才能够从根本上加强管理。但是,在目前的管理中,大多数管理者对信息化的认识并不充分,也就导致了信息化技术无法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4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策略

4.1制定完善信息化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想要加强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支持。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国家制定相关制度,还需要每个地区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相关的政策,为机电设备的管理提供明确的政治导向,保障具体的应用效果。同时,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不断改进,注意构建完善、全面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框架。同时,需要对信息化技术应用规划、设计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提升整体应用效果。

4.2加大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技术投入力度。目前,针对信息化技术在机电设备应用的不足,应当加大投入,从根本上对现有问题进行完善、改进。首先,在国家层面,应当充分发挥国家的积极导向作用,对国企、央企、科研部门、高校等进行引导,并且设立相应的基金支持,从而提高各方面对机电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其次,在企业层面,应当加强对机电设备相关管理人员的培训,并设立一定的考核标准、奖惩制度等,提高培训积极性、主动性。最后,在培训工作中,应当注重将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相结合,将实践纳入考核标准,避免知识储备与操作能力不匹配的情况。这些需要国家、企业的共同努力,投入专项资金、人力资源,才能为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4.3建立信息化系统模型。如果想要更好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机电设备管理水平,就需要建立好信息化系统模型。该模型的建立,需要企业、集团的引领,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一般情况下,机电设备的管理,是由技术部门来指挥、集中进行的。将机电设备管理进行模块区分,方便进行管理。具体区分为设备备件模块、管理模块、初期管理模块、综合检索模块、技术资料模块等,然后再对模块的具体功能进行归类、详细划分。通过信息化系统模块的建立,机电设备管理部门可以更加快速地进行信息管理,并且能够直接对机电设备数据信息进行调取、访问。同时,该系统还具备相应的远程服务能力,方便各个部门、单位通过该系统进行远程信息获取,进而使机电信息被更好地掌握、了解。大数据时代下,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促进信息集中化、统一化。在机电设备的管理过程中,二级管理部门、基础信息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信息的检查、录入,将数据添加到网络系统中,并且进行不定时的更新、维护工作。技术部门可以将相关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详尽的数据报告,进行网络共享,提高管理效率及水平。

4.4加强数据管理安全性。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数据有效管理与共享,但是也给数据安全性带来隐患,要采取相应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首先,由于机电设备的多样性、数据的复杂性,难以避免不会出现数据联系不紧密的情况。因此,应从数据录入方面入手,规范数据录入,统一数据格式[4]。对于相关设备的名称录入要设立统一标准。其次,应当加强计算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建立多级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库,使信息的访问、检索、共享更加快捷。应当加强对系统访问人员的管理。可以在系统中应用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加密技术,提高信息安全性。对于核心信息,应当设立权限管理,防止信息的泄露、丢失。最后,需要由信息技术人员建立电机设备信息档案,包含电机设备的基础资料、运作、管理流程,以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在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时,需要确保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合格,避免安装环节出现问题,影响系统的正常运作。

5结语

综上所述,在信息化背景下,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现代化机电设备管理需求。在机电设备管理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带来巨大的收益,不仅革新传统的管理模式,还使管理变得更加规范化,促进管理质量不断提升。然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会遇到许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不断地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改进创新,不断拓展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范围,切实提高我国机电设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庆博.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运用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19(19):164+170.

[2]吴丹.探究信息化时代下建设煤矿机电设备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9(32):287.

[3]高桂彬.机电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技术应用[J].智能城市,2019(9):160-161.

电信技术研究范文8

[关键词]创新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案例

随着新课改和“微”时代的到来,结合学生学习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近年来,出现了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上真正以学生为主体,课下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该模拟电子技术课程通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该课程是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在创新创业的新形势下,根据学校“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课程进一步改革,突出“做中学”理念,依托于各类学科竞赛和教师科研项目,依据学生兴趣、研究方向或专题,设置系列的实践型强的且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块,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1-4]。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

根据课程内容,把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基本器件,分立放大电路,集成电路及其应用,频率响应,负反馈放大电路,电源等几个部分,每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将课程知识体系归纳后发现,课程内容按照基础知识、分立、集成电路及应用逐步加深,每部分之间联系紧密,其中基础知识中的晶体管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基础。讲课过程中注重和后续知识的联系,弱化晶体管内部结构和理论分析,强调其应用。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强化学生的主体性、教学的针对性和集成化,能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树立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实践操作能力。所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及其在专业中的作用,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释疑式教学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过程实际也是设疑,释疑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根据模拟电子技术的特点,精心设疑,创造问题情境,多问为什么,结果将怎样,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把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思考;然后教师适时灵活释疑,增强创新意识。利用启发、释疑式教学,在讲解模拟电子技术的许多章节时,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师的授课效率,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如,讲解共发射极三极管放大电路的时候,在发射极增加一个电阻和增加之前的电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个电阻的作用是什么?若在电阻旁边增加一个旁路电容,电路又会有什么变化?最后由教师通过仿真将结果告知学生,经过积极思考以后的学生对这段学习内容将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所学的知识点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完每个独立的知识模块后,老师提出项目要求或题目,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电路方案的设计和原理分析。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予以指导,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扎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如讲授二极管电路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卫生间自动照明灯”的小项目,由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课外查找资料,建立电路模型,分析工作原理,更加深入的理解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

(三)案例教学法。集成电路及其应用电路的不断推出,使模拟电子技术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日益紧密。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使学生从感性上接触到相关知识,不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结合课程内容,在课程中引入二到三个典型案例,案例中包含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学生学到一个个知识点后,通过案例教学,联系前后知识,知道了“是什么”,还知道“怎么用”,令学生直观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理论联系实际,课内课外结合。该课程在采用以上方法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的同时,结合多种形式的实践训练,达到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目的。实践训练主要包括基础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上课前,先由教师布置题目,学生搜集资料,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要求自选题目,经教师审核后开始资料搜集。而后进行方案的设计,经由教师审核通过后,进行电路仿真,仿真通过后进入实验室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综合性比较强,旨在使学生通过类似训练,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每学年的第二学期举行校内电子设计大赛,并对获奖的同学进行奖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每年的“天华杯”电子设计大赛,将理论知识点与大赛题目相结合在课堂上详细讲授,并将大赛题目作为综合性实验的实验项目,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典型教学案例建设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和全国电子设计大赛题目联系非常紧密,所以案例建设和电子设计大赛相结合,选取电子设计大赛题目中相关知识点,引出课程中的关键的、重要的概念、方法,建设典型的案例。首先通过“这是什么”的方式提出问题,通过“该怎么办”的疑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出解决办法,并通过案例总结,引导学生理解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及此类问题的解决办法。经过教学小组的讨论,已经初步形成了案例教学的方案,如PN结的工作原理,可以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更直观,更形象的展示其原理。直流稳压电源,可以和生活中的具体的电源电路相结合。集成运放应用广泛,则通过具体的集成运放的应用案例来展现。经过研究,在教学中初步引入了烟雾报警器典型案例,该案例包含直流稳压电源、运放的应用,二极管的应用等。直流稳压电源是本课程内容的重要知识点,同时该案例中集成运放可用典型的集成运放LM1458,在电路中起到电压比较的作用,由此提出什么是集成运放和电压比较电路,工作原理是什么,如何在生活中应用的。该案例是后续课程要制作的典型电路系统,在本课程中引入,也有利于和后续课程紧密联系起来。

四、创新创业实践和训练及信息化教学建设

课题组教师参与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鼓励课题组教师担任班级导师工作,这样教师可以更多地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有利于教学相长、优化师生关系。班导师一次聘期为两年,一名班导师原则上负责一个学生班级。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鼓励并指导学生参与教师的教学、科研项目、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指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等。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翻转校园工具,教师将课堂教学的PPT、理论及实验大纲、课后的练习题等资源上传到翻转校园,学生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相关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实现课前学习、教师点评、参与课后讨论、获取校园指南、了解校园资讯、查看社团活动等,还能够在求职就业中实现精准就业,及时了解到企业的用人需求。

五、结束语

课题组在教学方面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本课程组在课程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国内高校的前列。根据课程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该课程体系逐步合理化,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引入典型教学案例,可以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更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改革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梅,邢丽坤.“模拟电子技术”教案设计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4):302-303.

[2]王军琴.“模拟电子技术”教学方法探讨[J].科技视界,2019(24):72+80.

[3]余平,张斌,徐宇宝,等.移动教学在“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19-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