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例6篇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1

关键词: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疗法;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我国约有80%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发病[1,2]。慢性胃炎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疼痛无明显规律,胀闷、灼热感,可有进食后症状加重、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现公认慢性胃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是胃癌发生的重要原因。Hp感染为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病理因素,由于抗生素应用的不规范及滥用情况严重,目前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慢性胃炎不但影响生活质量、危害健康,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经济及心理负担。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联合西药可有效治疗Hp感染,目前越来越多的医者选择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1]。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96例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就诊患者,西医诊断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拟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3],中医证型符合肝郁气滞证[1,4],Hp阳性,排除青霉素过敏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8例,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20~63岁,平均(37.6±5.1)岁;病程3个月~6年。对照组48例,男性24例, 女性24例;年龄21~65岁,平均(38.3±2.6)岁;病程4个月~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经统计学分析(P>0.05),一般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标准三联疗法: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g,2次/d;克拉霉素胶囊0.5g,2次/d,口服。

治疗组予三联疗法的同时加服自拟加减柴胡疏肝汤,具体组方为: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0g,陈皮10g,厚朴10g,半夏6g,佛手6g,苏梗6g,甘草6g。上药水煎取汁300ml,2次/d分服。

两组疗程均为21d,治疗结束后观察总体疗效,症状改善情况,Hp转阴情况。

1.3 观察方法 治疗前后胃镜检查结果,Hp转阴率,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胀闷、灼热感、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积分。

1.4 疗效判断标准 ①总体疗效标准参照文献[1,5]拟定。临床治愈:症状完全消失,经内镜检查急性黏膜炎症消失,慢性黏膜炎症明显好转;显效:症状好转或基本消失,经内镜检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有效:症状减轻,经内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无好转。②Hp转阴率。③症状积分,将所有症状按照无、轻、中、重分为4级,分别记0、1、2、3分,记录治疗前后总积分。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临床痊愈2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0.83%;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963;P

2.2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胀闷、灼热感、嗳气泛酸,食欲不振等症状均有改善( P

2.3 两组Hp转阴率比较 治疗组Hp转阴率81.25%(3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47.92%(23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658;P

3讨论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高发病,反复发作,难以根治,胃黏膜上皮炎润主要由以下几种原因导致,药物、微生物、胆汁反流等反复刺激胃黏膜。在长时间炎症侵润下,胃黏膜发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长期不愈会进一步发生胃腺体的萎缩,肠上皮化生,最终将发生不典型增生而致胃癌。同时,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及复发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主要有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胃肠动力药联合抗生素[6];其中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为文献中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西药而出现的高频药物[7]。由此可见质子泵抑制剂,联用两种抗生素的标准三联疗法是公认的根除Hp治疗的方法[8]。临床证明上述药物可以一定程度改善症状,由于抗生素应用的不规范及滥用情况严重,病情易反复,反复应用上述药物患者易产生耐药性,长期疗效差。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9]。病位主要在脾胃,但涉及肝、胆,肝胃不和、胃气不降为其病机关键。文献报道[10],中药单方、复方、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有抑杀Hp功效。临床上此病肝郁气滞证较常见,笔者采用自拟加减柴胡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本方是由四逆散化裁而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二者合用相反相成,疏肝解郁,和胃止痛共为主药;枳壳理气调中,助柴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为《伤寒论》缓急止痛之名方芍药甘草汤,其作用为酸甘化阴、柔肝缓急,现广泛应用于胃肠疾病[11],同时甘草又具有调和诸药之功;川芎行一身之气,具有行气活血止痛作用;厚朴、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止呕;佛手、香附、苏梗宽中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胃部不适等症状。全方共凑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理气止痛之效。

从本研究的数据可见,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0.8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天津)[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6):738-741.

[2] 吕农华.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65-66.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中华消化杂志,2000,20(10):199-201.

[4]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0,51(8):749-753.

[5] .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6] 聂小燕,周颖,董欣红,等.门诊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用药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09,44(1):72-74.

[7] 李立,周奇,郑光基,等.基于文本挖掘技术分析中成药、西药对慢性胃炎的治疗规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228.

[8] 周殿元,陈 烨8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2):157.

[9] 仲永根.雷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7):1145.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2

【关键词】

中医;胃炎;慢性

慢性胃炎(chronicgasrt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的常见多发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腹痛,伴有恶心、嗳气、返酸、胃脘部烧灼感等[1],易反复发作, 本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嘈杂”、“反酸”等范畴,中医治疗具有独特效果,现将我院中医治疗慢性胃炎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男49例,女35例;年龄21~73岁,平均44岁;病程2个月至2年;治疗前均有腹痛、烧心、恶心、腹胀、食欲不振、嗳气等临床症状,并呈Hp阳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在本院收入的慢性胃炎患者中选择合适病例,标准是近1周内经本院胃镜证实为Hp阳性,并送本院病理科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观察胃黏膜的炎症程度。治疗前3 d未服其他药物;治疗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并排除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者;胃炎合并有溃疡病患者;肿瘤患者。

1.3 中医治疗方法 基本方如下:党参、黄芩、茯苓、赤白芍、白术、枳壳、佛手、煅瓦楞、谷麦芽、生甘草。临床运用常规剂量即可,煅瓦楞不超过45 g,其他药物的剂量不宜超过常规剂量的二倍,疗程根据病情轻重、好转情况来定。一般饭前服用效果较好,如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可减轻黄芩及理气药的用量。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数据输入电脑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统计方法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疗效评定采用以下标准,痊愈: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后4周胃镜复查活动性胃炎消失,黏膜活检Hp为阴性;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2个级别以上,治疗结束后4周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减轻1个级别以上,黏膜活检Hp为阴性;有效:症状减轻1个级别以上,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改变不足1个级别,Hp为阳性或阴性;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恶化者HP为阳性[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本组患者治疗后,痊愈20例,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1.7%(77/84)。

2.2 症状改善

疗程结束后,患者治疗前症状和治疗后症状对比见表1。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物理化学因素损伤,十二指肠胃反流,免疫因素,细菌、病毒及其毒索,营养因子缺乏相关,而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3],现代医学对慢性胃炎的研究仅局限于胃,而中医则将脾与胃相并而论,其发病机制可归结为肝郁、脾虚、胃实。肝气不舒则郁,疏泄失常,横逆犯胃;脾胃虚弱,中焦虚寒,胃失温养;寒凉伤中,气机凝滞则胃气不和;饮食失节,内生食滞,胃中气机阻滞,胃气失和而发病。治疗上宜疏肝和胃、温中散寒、健脾益胃,标本同治,使肝气舒达、寒热平调、脾胃健运、胃络和畅、胃阴得复,从而改善胃动力及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胃黏膜修复。

参考文献

[1]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2(5):314-317.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3

关键词:疏肝药;治疗;慢性胃炎;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9-0033-01 慢性胃炎是临床消化内科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1],发病的原因较复杂,有些与免疫功能的失调有关,有些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有些与肝胃的不调有关,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有患者上腹部的间断的或连续的疼痛伴有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病程较长者。慢性胃炎严重影响患者的食欲,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损害。中医里认为长期久病,易导致肝气郁结,横逆犯脾胃现象。慢性胃炎多是肝胃不和或肝郁脾虚导致,应用疏肝药能显著的治疗慢性胃炎,本研究旨在阐述疏肝药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重要性,具体的情况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选取2012.2~2014.3来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4例,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41例,年龄31~50岁,平均年龄(41.835.4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10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伴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辅助检查也支持该病的诊断,根据以上的诊断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的一般指标如年龄、体重等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应用胃粘膜的保护剂果胶铋,H2受体的抑制剂雷尼替丁,解痉止痛药阿托品,以及辩证使用中药治疗,30天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应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加疏肝药进行治疗,每位病人在辩证基础上用药,每剂中药适当加入疏肝药,如:柴胡,白芍,郁金,川楝子,乌梅,黄芩,百合等。疏肝药选择肝胃百合汤,方剂的组成为:10g郁金,10g川楝子,10g乌药,10g黄芩,10g柴胡,15g百合,15g丹参。将上述的方剂用水煎后服用,每天一剂,分3次进行服用,30天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患者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1.4 评价标准[1]:治愈:临床的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经胃镜检查一切正常,相伴随的症状也消失;好转:临床的症状、体征明显的改善或消失,相伴随的症状部分消失,经胃镜检查病变部分好转;无效:临床的症状、体征没有改善的迹象,经胃镜检查胃粘膜的损伤没有改变。

1.5 统计学方法:对实验中得到的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2 结果

一个疗程后,分析104例患者的恢复情况,观察组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及恶心呕吐等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好转,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观察组与对照组情况比较[n(%)]

项目例数(n)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5245(86.54)5(9.62)2(3.84)96.16*对照组5239(75.00)4(7.69)9(17.31)82.69与对照组相比,*P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消化系统的常见病,是胃部炎症的统称,在我国的中医学里认为其属于胃脘痛的范围,发病的原因[2]有脾胃的虚弱;升降的失常,脾是主管升清的,胃是主管降浊的,各种因素导致的这种升降的失调均可引起胃炎的发生;寒热的错杂;气血的瘀滞;肝胃的不和,肝是属木的,胃是属土的,肝脏喜欢条达,主导疏泄,胃喜欢湿润,主导受纳,如果木土不能和谐的相处,就会导致肝胃的不和谐,肝脏有气的郁结,导致其疏泄的功能丧失,疏泄的消失致使邪气侵袭胃部,导致胃炎的发生;湿热的郁阻;胃阴的亏虚。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疏肝药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也显示了疏肝药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性。中医认为[3],肝脏的病症侵犯胃部,以气的郁结为主,这多是由于精神方面的刺激及情志的不协调导致,这时的治疗就应以疏肝、解郁、和胃为主,所用方剂为柴胡舒肝散或四逆散,用后可以使肝的疏泄得以畅通,进而使胃部的炎症得到治疗。如果是由于肝热侵犯胃部,则是由于肝的疏泄太过,导致肝的气逆转,逆转后,乘犯胃腑,致使肝胃之气上逆,导致胃炎的发生,此时应用丹栀逍遥散或者化肝煎,能快速的纠正肝的疏泄太盛,调理肝胃,是胃炎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果是胃阴不足,则要以滋阴、柔肝、养胃的治疗为主,主要的方剂为一贯煎加减,用后能滋养胃阴,使胃部的不协调得到就纠正,从而将疾病治愈。

总而言之,疏肝药治疗(慢性)胃炎具有不良反应少,恢复快的特点,能从根本上将胃炎进行治疗,对患者及医疗工作者来说,这都是极其重要的,在临床的工作中应逐渐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温耀峰.肝胃百合汤治疗胃炎50例疗效观察.社区中医药.2012,14(25):201-202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4

关键词:柴平煎;慢性胃炎;临床体会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慢性胃炎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我国属幽门螺杆菌(HP)高感染率国家,估计人群中HP感染率在40%~70%左右。人是目前唯一被确认的HP传染源。6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存在HP感染。HP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胃癌。这一发展途径已得到临床验证。一般认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的口口或粪口传播是HP的主传播途径。因为HP感染几乎无例外地引起胃黏膜炎症,感染后机体一般难以将其清除而变成慢性感染。本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有上腹胀满、嘈杂、纳呆和上腹隐痛等症状。可归属于中医学“胃痛”、“痞满”、“嘈杂”等范畴。

笔者通过对柴平煎的学习并广泛应用于临床,证明本方应用得当可取得满意的疗效。现介绍一下个人学习及临床应用本方的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科将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95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胃镜检查确诊,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1]。对照组48例,男/女为22/26,年龄20~69岁,平均(55.3±7.1)岁;病程2~71个月,平均(38.4±5.6)个月。治疗组47例,男/女为22/25,年龄21~72岁,平均(45.5±7.1)岁;病程2~75个月,平均(38.5±5.6)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患者对本研究治疗方法、治疗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等事项充分了解,并签字同意;慢性胃炎患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胃脘胀痛在2个月以上,病因不同、表现各异,时轻时重。伴或不伴有不同程度的吞酸、嘈杂。实验室HP阳性或阴性。

1.3 排除标准:病程在2个月以内患者;急性胃炎;治疗前1周内服用过抗生素或同类消炎止痛类药物患者。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后指导食疗和对症给药,均治疗10d后对比临床疗效。

1.4.1 对照组: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

1.4.2 治疗组:给予口服柴平煎加减,方药组成:柴胡12g,黄芩10g,人参10g,半夏12g,炙甘草6g,陈皮10g,苍术10g,厚朴15g,生姜6g,大枣3枚,1日1剂,水煎后分早晚各1份,空腹,热服。

辨证加减:脾胃虚弱者加茯苓9g,炒山药12g,炒白术,炒扁豆12g,以健脾益气;

湿重者加藿香10g,佩兰10g芳香化湿。

热甚者加黄连6g,山栀子10g清热。

胃阴虚者加麦冬15g,生地15g,竹茹10g,沙参10g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1.5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中关于痞满的描述制定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恢复正常者为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体征和实验室检查均有所改善者为有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未见任何改善,甚至有所加重者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取x2校验,P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5

关键词 慢性胃炎;奥美拉唑;疏肝健脾养胃汤;中西医结合

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发病率居各种胃病之首,其致病因素是由于各种不同病因而致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慢性胃炎常表现上腹部疼痛、消化不良、嗳气、反酸等临床症状,若未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我院对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2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132例,女98例;年龄18~73岁,平均年龄(48.2±7.3)岁;病程10个月~15年,平均病程(7.1±1.8)年。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5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3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方案(草案)》[1],且均给予胃镜检查及幽门螺杆菌Hp抗体检查,表现为阳性者162例,阴性58例。排除标准:2周内进行过抗生素、铋剂、及抑酸治疗的患者,且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精神病者。按数字表法,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10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Hp检查结果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给予40mg奥美拉唑(海口奇力药业,国药准字H20059393)口服,1次/d,若患者Hp为阳性,则再给予阿莫西林(山东鲁抗药业,国药准字H37020580)口服,0.5g/次,2次/d,联合甲硝唑(山东齐都药业,国药准字H37022894)口服,20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疏肝健脾养胃汤(木香、陈皮、太子参、白术、香附、枳壳、白芍、茯苓,各15g;柴胡、川穹、半夏、砂仁,各10g;甘草6g),用量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所有患者均经为期1个月的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消除,给予胃镜复查仅存在少量轻微慢性炎症,未发现存在活动性炎症;有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给予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灶控制效果佳;无效,经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任何改善,且给予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黏膜病灶并未得到任何控制[2]。

1.4 统计学处理

观察指标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 ±s对符合计量资料进行表示,并采用t进行检验;用频数(n)或率(%)表示,并采用卡方进行检验,所有检验均以P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10 60(54.55) 48(43.64) 2(1.82) 108(98.18)

对照组 110 52(47.27) 34(30.91) 24(21.82) 86(78.18)

21.110

P

3 讨论

慢性胃炎是一种具有极高发病率的胃病,尤其以老年患者最为常见,该病病情发展速度较慢,甚至小部分患者临床无任何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需自我检查方可发现,且该病存在反复发作。因此,临床正确有效的诊断是该病治疗的前提,目前临床对慢性胃炎主要采用病理活检和纤维胃镜来确诊。有研究发现[3],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是幽门螺杆菌,其会造成胃壁细胞破坏、胃酸分泌减少,从而引起胃黏膜发生炎性病变。

慢性胃炎临床治疗上常采用西药治疗,虽然取得一定疗效,但具有较多不良反应。祖国医学认为,在中医范畴中,慢性胃炎属于“胃痞”“嘈杂”“胃脘痛”“反酸”等范畴,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因素是由于食积、血瘀、阴虚、寒凝、气滞等。本研究中采用的自拟疏肝健脾养胃汤,方中所含茯苓、太子参、甘草、白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香附、白芍、枳壳、柴胡、川穹具有疏肝行气、和血止痛之功效;木香、半夏、砂仁、陈皮具有降逆止呕、化湿和胃之功效,所有药材合用共奏和胃健脾疏肝之功效[4]。同时采用西药联合治疗,能够起到中和胃酸、对胃黏膜进行保护的作用,并可有效根除Hp、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复发。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根除Hp、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减少复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5-6]。

参考文献

[1] 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6.

[2] 秦加俊,姚志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525-526.

[3] 张纪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2,27(3):536-537.

[4] 甘雨,郭雪.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0,31(3):75-76.

慢性胃炎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范文6

[关键词] 香砂养胃丸;慢性萎缩性胃炎;肿瘤坏死因子-α;中医证候

[中图分类号] R28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4(a)-0096-04

Effect of Xiangshayangwei Pill on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ANG Ningde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ulin City, Shaanxi Province, Yulin 719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Xiangshayangwei Pill o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Methods 84 cases of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were selected from those who had received treatme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Yulin City from Octo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2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Weifuchun Pian, 3 times a day, 4 tablets each tim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iangshayangwei Pill. 3 times a day, 8 pills each time. TCM syndrome points, gastroscopy, pathological biopsy changes of serum IL-8, IL-11 and TNF-alpha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2%,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0.9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CM syndrom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62%,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3.8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CM syndrome score [(8.28±3.46) scores], signs under gastroscope [lesser curvature: (18.11±3.09) scores; gastric angle: (12.41±2.36) scores], pathology score [lesser curvature: (10.56±1.78) scores; gastric angle: (8.32±1.48) scores]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2.61±4.82), (20.46±3.69), (14.76±2.71), (13.92±2.09), (10.28±1.57) scores],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After treatment, levels of serum IL-8, IL-11 and TNF-α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lightly decreased, levels of serum IL-8, IL-11 and TNF-α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7.52±1.52), (49.16±6.24), (40.35±5.21) ng/L]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9.30±1.61), (58.68±6.39), (52.48±5.65) ng/L],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Xiangshayangwei Pill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the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reduce the levels of serum IL-8, IL-11 and TNF-α.

[Key words] Xiangshayangwei Pill;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TNF-α; TCM Syndrome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1-2]。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人们饮食习惯不规律,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3]。目前临床一般采用西医对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的效果并不明显[4]。有研究报道,香砂养胃丸治疗胃炎具有较佳疗效,但其相关机制仍少见报道[5]。为此本研究采用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并观察了其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1月陕西省榆林市中医院就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4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25~80岁,平均(50.9±8.1)岁;病程2个月~15年,平均(8.3±0.9)年;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24例(57.14%),中度萎缩性胃炎11例(26.19%),重度萎缩性胃炎7例(16.67%);合并异型增生10例(23.81%),伴肠上皮化生16例(38.10%)。观察组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4~79岁,平均(50.3±8.2)岁;病程1个月~14年,平均(8.4±1.2)年;其中轻度萎缩性胃炎25例(59.52%),中度萎缩性胃炎12例(28.57%),重度萎缩性胃炎5例(11.90%);患者合并异型增生9例(21.43%),伴肠上皮化生17例(40.48%)。两组在年龄、并发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复春片(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33020146)治疗,每天给予患者服用3次胃复春片,每次4片。观察组患者采用香砂养胃丸(云南省腾冲县东方红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Z53021073)治疗,每日餐前半小时服用香砂养胃丸,每天3次,每次8丸。两组患者共同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4周。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嘱咐患者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拟订疗效判定标准。①疗效判断标准[6]:治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IM和Dys恢复正常或消失。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黏膜慢性炎症。有效:通过治疗,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减轻,胃镜复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一半以上。无效:患者症状未改变或加重。②中医证候疗效判断标准[7]:患者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为治愈。患者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70%~95%为显效。患者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证候积分减少>30%为有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8]。记录胃痞、胃痛、呕吐反酸、嗳气、大便干结、乏力、饮食减少、口干舌象等症状。根据症状程度轻重进行评分: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时发时止为轻度赋予2分,症状反复影响生活为中度赋予4分,症状严重,需服药缓为重度赋予6分。②观察胃镜及病理活检情况[9]。活检部位为胃窦小弯和大弯侧、胃角及胃体下部小弯处。胃镜下征象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0、3、6、9分。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IL-11和TNF-α水平[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0,P < 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总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9.722,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3~4。

2.4 两组患者IL-8、IL-11和TNF-α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8水平、IL-11水平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5。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11-12]。临床研究显示[1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达2.55%~7.46%。中医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纳到“胃脘痛”范畴,认为其是由于饮食、情志等因素损伤脾胃,导致运货不力、生化无权、气血俱虚、胃体失养,导致邪毒伏于胃膜,长久则胃络瘀滞,引发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14]。所以中医认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键是调胃顺脾、理气化痰[15-16]。

临床研究显示,香砂养胃丸能够调理胃、肠道运动,改善胃动力[17]。研究还发现,香砂养胃丸还能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18]。本研究中,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观察组给予香砂养胃丸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80.95%)。且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明显。且治疗后,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候、胃镜下征象及病理积分,推测可能是因为香砂养胃丸起源于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主要由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辅料为饴糖[19]。其中茯苓、甘草、白术能够健脾顺气。陈皮、半夏能够去湿化痰。木香、砂仁能够顺气止痛。诸药联合相辅相成,具有温中和胃,增强了健脾益气、化瘀祛痰的作用[20]。

TNF是一种既能直接杀死肿瘤细胞还能杀伤转化细胞和某些病毒感染的细胞,对正常细胞不仅没有破坏作用,相反还能刺激其生成[21]。胡光宏等[22]对隆起糜烂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IL-8、TNF-α及IL-10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论认为IL-8在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不是主要的促炎因子,TNF-α可能在促进隆起糜烂性胃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L-10可能在防止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组织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IL-8、IL-11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控制患者血清IL-8、IL-11和TNF-α水平,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到胃癌的概率。

综上所述,香砂养胃丸能有效提高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效果,降低血清IL-8、IL-11和TNF-α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Park YH,Kim N. Review of atrophic gastritis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 a premalignant lesion of gastric cancer [J]. J Cancer Prev,2015,20(1):25-40.

[2] 赵翠丽,蔡智刚.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2):116-118.

[3] 刘婷,刘福生,张寅,等.益气活血养阴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系统评价[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9(1):24-27.

[4] 郑逢民,郑乐乐,郑中坚.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64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5,56(4):311-314.

[5] 张鑫.香砂养胃丸与温胃舒胶囊辨证论治慢性胃炎的疗效对比[J].中国药业,2014,23(20):109-110.

[6] 高绍芳,何华,米惠茹,等.化浊解毒方药结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0):839-842.

[7] 刘明,刘震.健脾益胃、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2):3361-3364.

[8] 孟建宇,谭杰,郭玉婷,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特征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15):1307-1310.

[9] 周嘉鹤,傅志泉,邓建平,等.健脾和胃化瘀法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生长激素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12):714-716.

[10] 沈利娟,韦玉娜.消痞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7):191-194.

[11] 杨少军,汪龙德,张晶,等.平胃胶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45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4,55(20):1745-1749.

[12] 李艳,罗兴菊,陈骏,等.胃萎消颗粒治疗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验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5):5-6.

[13] 曹志群,吕林懋,房芯.胃癌前病变中医治法的现代研究概述[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4):374-376.

[14] 易平钰,朱方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法分布及方剂运用规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6):3696-3699.

[15] 成映霞,段永强,朱立鸣,等.益气健脾活血中药对萎缩性胃炎TNF-α,IL-2和EGF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8):3649-3651.

[16] 李光健.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8):23-24.

[17] 王胜.复方铝酸铋联合香砂养胃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89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4):404.

[18] 杨晋翔,安静,彭继升,等.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46-52.

[19] 刘海燕,陈军贤.香砂养胃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TGF-β1、Smad3表达的影响[J].中药材,2014,37(3):540-542.

[20] 林海.香砂养胃丸配合三联疗法治疗54例消化性溃疡观察[J].中国药师,2011,14(6):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