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方法范例6篇

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小学阅读;方法探究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始终不放心、不放手,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满堂灌”,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这是完全错误的。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为达到上述目的,教师要激励学生全身心地、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三、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那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W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由于家庭环境不同、经历不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学目标要适度灵活,课堂提问要分出层次,练习设计要难易有别,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反馈评价等等。

五、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互相讨论的相互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

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六、重视朗读,读出“其义”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都知道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语文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稳定性大多较差,而大声朗读能使他们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语句通顺、连贯,句式灵活、多样,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另外,通过朗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把握各种句式,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将会促进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方法

一、影响学生阅读的因素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促进或影响阅读的各种因素,从而在教学中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控制不利因素。

(一)句法结构

英语的句式结构与中文的句式结构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障碍。

(二)背景知识

初中学生背景知识(包括目的语文化背景、相关阅读材料的理论知识)的缺乏是造成阅读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词汇

词汇一直是影响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词汇量的大小就直接预示着他们阅读水平的高低。

二、阅读教学方法

(一)合作型阅读策略

合作型阅读策略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扩充词汇、促进学生间合作的教学手段。实验证明被试者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词汇量增加,合作技巧得到发展,大大丰富了内容学习。

1.同伴指导

该策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知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感。操作中可将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起,其中一位学生充当教师,就其阅读进行方法上和理解上的指导,回答阅读者的各种问题,帮助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2.同伴读前准备

教师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使学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了解与所要阅读材料相关的信息;激活有关话题的背景知识;预测文中将要涉及的内容。在课堂上让学生互相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二)内容型教学策略

1.提高阅读速度

(1)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先文后题。即先把全文读懂,然后做题。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读懂全文的同时,容易降低读速。另外,由于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记住的细节内容未必有用,有用的内容未必记住。答题时仍需到短文中去寻找,实际上等于降低了读速,降低了效率。先题后文。即先读问题,然后带着问题读文章。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目的明确,在阅读时有所侧重,能节省时间。缺点在于没有读过短文,不了解文章的主题、细节分布情况,因而不可能很快找到所需信息,但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类似广告性质的阅读理解题。文――题――文阅读。即先快速通读全文,对文章形成总体印象,然后读问题,再将全文认真读一遍,最后回答问题,这个过程列表如下:顺 序:通读阅读材料 速度(快速/略读/览读)掌握主旨大意,内容:粗读思考题 速度 明确考点,以便排除干扰项,阅读方法:复读阅读材料 通篇跳读(寻读)局部精读理解全篇,初选答案,目的:解答思考题 精读(细读)确定答案。该种方法避免了前两种方法的缺点,使同学们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了解全文的}材、主要结构、中心思想、主题段、主题句。在跳读时,一目十行,目光自上而下寻视与答题内容有关的词句,无关的内容掠过,使回答有关who,what,when,where等文章细节问题时,能很快找到答案,这样既提高了做题的准确性,又能有效地利用时间。因此,文――题――文阅读理解方法是多数人采用的,可提高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

2.扩大知识面

增加一些题材广泛的泛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当今英语国家历史文化、人物等方面的社会知识对提高阅读速度是极其重要的,即便是增加非英语阅读也有助于英语阅读速度的提高。因此,除了教材外,我们还应该重视泛读教学,要选定一种内容广泛、话题时兴、难度适当的国内外优秀英语教材,(如New Concept English,Oxford English等)作为泛读课本,鼓励学生多读英语报刊、杂志,切勿将英语教学局限在有限的课文教学之内,否则,想要大幅度提高阅读速度就是不现实的。

3.加强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和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方法,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计时和限时阅读训练,在平时的训练中有意识地计算自己的阅读速度。事实上,英语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是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加强听说、写的训练也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

三、阅读材料的选择

要使所选择材料在题材、体裁、难度等方面适合初中英语教学的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日益丰富的阅读中丰富阅读体验,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历史传说、民间事故、寓言、幽默小品、新闻报道等,还有身边唾手可得的、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阅读内容。

(一)初中高年级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1.为学生选择恰当的书

为孩子选择恰当的书。不要为你的孩子选择太难的书,特别是用作阅读训练的书。确保书中至少有90%的字词他都可以轻松地识得。如果阅读过程中为了搞清楚字词的意思而多次停顿,他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去了解故事整体的意思。

2.增加词汇量

在通读全文后看第二遍,遇到生词尽可能根据上下文来猜,仍猜不出意思的,就把这些生字查好词典,然后抄写在一本可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每天有空时,就拿出这小本子背诵记忆,这样做不费时,效果却很好,因不时接触,反复记忆,词汇量增加得很快。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3

一、亲身体验法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创设阅读的相关环境,让幼儿亲身体验阅读的内容和方式,从而获得有关的信息。例如,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多页图书的制作,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知道按顺序翻书和仔细阅读的道理,从而避免幼儿飞快“浏览”、频繁换书的现象。教师还可以先讲故事或朗读阅读材料中的部分篇目,然后让幼儿把这些内容从材料中找出来,最终指导幼儿根据材料内容有顺序地阅读。

二、环境布置法

在幼儿的阅读课当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布置教学环境,使幼儿身临其境,常常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下雨的时候》一文时,教师在教室布置了课文场景,张贴一些小动物的对话,摆上一些小朋友收集的小花、小草、小动物的图片,教师可扮演小白兔顶着一片大树叶,边讲故事边请小朋友扮成小动物进行表演。幼儿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课文,阅读课文,其乐融融。

三、画面展示法

画面展示法是指利用媒体,化抽象为形象,化模糊为直观,把事物展现在幼儿面前。目前可以利用的媒体有挂图、投影、录像等。画面展示法可以给幼儿直观的视觉感受,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讲卫生》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小鸭、小鸡、小狗等形象的幻灯片,组织小朋友看“小电影”,通过投影展示,把小鸭子摇摇摆摆地走路、小鸡捉虫、小狗摇尾巴的样子展现在幼儿面前。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幼儿学习课文,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音乐激情法

运用音乐创设情境,可以帮助幼儿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感受阅读材料所表现的情感,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学习《两只小象》 时,首先播放儿童歌曲《两只小象》,让幼儿充分体会一对小象像朋友一样在河边玩耍的情景,并尽情想象小象扬鼻子、 “握手”等动作。幼儿在优美的旋律里学习汉字和词语,进行阅读,妙趣横生且阅读效果良好。

五、动静表现法

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动作、表情、言语等引导幼儿理解阅读材料,将静态画与动态体验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具体地说,就是为幼儿创设图画故事的情景,让幼儿在动态的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表演故事,然后将接受到的语言信息再现到相应的动态情景中去。例如学习《拔萝卜》一文时,在学习词语、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分别让幼儿扮演“老公公”“老婆婆”“小姑娘”“小狗”等人物及动物,将静态的画面与动态的画面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巩固阅读的成果、了解故事内容的目的。

六、暗示教学法

暗示对人的影响很大。在幼儿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采取语言暗示、行为暗示、环境暗示,向幼儿传递某种特别信息,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常见的语言暗示有:①鼓励性暗示。例如教师表示对幼儿有信心,可以说“我知道,你一定会读好的”。②催促性暗示。例如,教师说“瞧,图书架上有一本图书,被撕坏了”,暗示幼儿把图书修补好。③劝说性暗示。当幼儿阅读时乱翻图书,教师可以说“今天某某小朋友看图书可认真了”,暗示幼儿应认真阅读。行为暗示分为手势暗示、面部表情暗示、体态暗示。例如,摸摸幼儿的头、脸,表示喜欢;对幼儿在阅读中的不规范行为以皱眉、不满的眼神来暗示;对幼儿的积极行为给以微笑、点头,表示赞许和鼓励;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可蹲下来与其交谈,暗示幼儿:老师会一直支持你。环境暗示被人们称为“无意识的教育艺术”,其最大的特点在于潜移默化。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例如,教师可以把阅读区增加的新图书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或者把原有图书重新摆放,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

七、经验迁移法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4

论文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

 

一、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授课的灌输性

学习中,老师在课堂上完全处于主导的地位,缺乏和学生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教师“一言堂”主宰课堂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扭转,讲风太盛,学生自主阅读太少。他们把学生当成“容器”,当成是一种硬性的灌输,没有认真地领会阅读中存在的内涵阅读教学,也没有完全领会文章中具体的意思,由教师这一“中介”全面包办。这样,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感知、深入思考的机会被剥夺了,没有完全融入自己的感情,没有在阅读中融入自己的思维,缺少一种思考性的阅读,可想而知,这样的阅读教学效果理想吗?学生愿意吗?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天性、阅读的兴趣和激情都被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无声地化解了,这样长此下去,学生对阅读充满了一种惰性,他们只是机械性的完成一种阅读的任务,大多数学生久而久之养成了“听佛念经”、“等佛授语”的依赖心理和思维惰性,而并没有完全考虑到在阅读中体会文本的含义。如此阅读极大地阻碍学生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这样的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充其量是一群“饱鸭子”。

另外,教师授课中习惯根据自己的经验,将文章中重点内容和知识点单独拿出来重点分析和研读阅读教学,将课文阅读肢解成许多干枯无味的知识点,习惯于就题目讲课文,这样以为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论文下载。但是这样做虽然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却损害了整篇文章的条理和意境,使学生失去了仔细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条件,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初衷——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审美意识,忽视了阅读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体会咀嚼文章中最精华的部分,文章在学生眼中变成了一张张“幻灯片”,而不是一组流畅的动画;是一组组教师固定化了的重点语句和理解,而不是享受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2、学生阅读材料的单一性

据我对近年来所教学生的调查了解,他们的阅读材料无非有两种:一是课本;另一种是《成长阅读》。能够自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外的学生凤毛麟角,大多数学生一般不会过多的对于课外名著给予更多的关注,而且学生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去体会课外名著的经典之处,更不要说全部阅读了。书包和时间大多都交给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辅导资料了。学生阅读内容的单一性,使他们的知识面变窄阅读教学,视野不开阔,因此造成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这必将影响学生审美经验的积累,影响他们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二、解决措施

1、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好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要有计划地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指导学生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学生可以讲自己对于阅读经典的理解及感想,在文章旁边进行记录,使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等,这样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会产生非常好的效果,从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就要求每人准备一本积累本,日积月累可以培养学生记录经典词句的好习惯,教师加以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撰写心得体会等论文下载。教师还可以列出一个阅读表,让学生有选择地选取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来读,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教学,又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这样阅读时才能产生共鸣,才能真正的实现阅读的最终目标。课外读物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含有修辞手法的句式、含有关联词的句子等,不少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精华,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在摘录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经典文章的兴趣,更加有助于阅读习惯的培养。

2、从其它学科中积累语言

语文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多元化的解读文本,不能只停留在满足于分段化层、落实知识点上,老师应该更多的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不同类别的课外文章,要彰显学生作为阅读关键词汇。

总之,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阅读教学,加强阅读指导,提高阅读效果,是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所应该重视的问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的背景下,阅读课教学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主阵地,要充分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注意课内外有机结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有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格。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吴文强.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09,20:126.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5

(一)巧诵儿歌

儿歌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体现,能纯净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生命。赋予孩子一个诗意的童年,有利于提升儿童的人文素养,有益于他们汲取中华文化的智慧,培植热爱汉语言文字的情感。一年级语文课文内容,基本上以儿歌为主,形象生动、语言优美、节奏感强。教师不必过度地剖析讲解,深挖微言大义,不要把简单的课文复杂化。对这样的课文,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用清脆的朗诵去体验,直接用心灵感受其趣味与韵律。如《四季》是一首充满趣味的儿歌,通过对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这四种典型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全文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学生刚刚学完拼音不久,有了一定的拼读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试着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自己读通课文,不会的地方用横线画下来,找旁边的小伙伴帮忙,再请一些学生当小老师带读句子。在学生基本能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我充分利用四幅色彩明丽、形象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图边想象情境,接着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先指名学生扮演草芽、小鸟、荷叶、青蛙、谷穗、雪人,每句话的一、二行大家读,第三行分别由扮演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的学生读。这样,以个人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后,再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及师生分角色朗读。每个演员都尽情地发挥、表演起来。每次读到“我是春天”“我是夏天”“我是秋天”“我就是冬天”这样的精彩句子,学生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提高嗓音,满脸欣喜,这就是智慧的灵光碰撞的结果。通过这样反复朗读,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培养了语感,还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二)巧读童话故事

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童话故事,故事性强、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往往巧妙地蕴含着教育意义。在教学中,老师要避免单调枯燥的讲解,要重视朗读的指导,要在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自悟、自得故事的主旨。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文章内容,在读中受教育。如教学《两只小狮子》这篇童话故事,对于文中两只小狮子不同的表现,先让学生观察第一幅图,再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利用男女生分读、小组分读等方式让学生加强理解。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一只狮子勤劳刻苦,另一只狮子懒洋洋。在懒狮子和小树的对话中,小树疑问的语气,懒狮子慢吞吞的语气、自得的语气,狮子妈妈耐心教导的语气,通过老师范读、指名学生读、赛读、分角色读等读评的方式,学生基本能感悟到懒狮子不学本领的原因,也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不能依赖父母。这样,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

二、巧置阅读,提高成效

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描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承载了人类最为丰富的精神文化,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大量阅读优秀的中外儿童文学作品,能让求知欲旺盛的孩子了解世界,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的阅读教学,“学无边际”,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走出课堂,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从入学那天开始,语文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爱书、爱看书、爱看好书的好习惯。

(一)开辟图书角

学校给每个教室配备了小书架,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成立班级图书角,根据一年级孩子的特点,为孩子营造出一个温馨的阅读环境。师生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学校的小图书室借书充实图书角,因为我校规模小,图书室的适龄图书资源极为有限,所以鼓励学生每人每隔一个月带一本书,这样班上就有几十本不同的书可供阅读。图书角的管理采用图书馆的管理模式,每个孩子在午休或者课余时间可以向班级图书管理员借阅。

(二)开展阅读课

教师还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阅读课,让学生分小组,每组四人,坐定后,教师布置阅读任务:每个小组的同学认真阅读自己手上的书,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向小组的同学请教,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向师生汇报阅读成果。汇报阅读成果可以是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是将自己喜欢的地方分享给大家。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阅读时的疑问进行指导。这种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作为一个主体直接进入文本,与文本和作者进行对话,从而产生最真实的阅读感悟。在交流中,把感悟变成语言,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也强化了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样不仅有利于营造班级整体的读书氛围和人文环境,也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提高阅读教学的成效。

(三)发动家长参与

阅读教学方法范文6

“以读代讲”,是我多年来成功践行的教学方式。最近的一次家常课交流,老师们用两句话描述我的阅读课堂:书声琅琅入耳入心,书香融融悦感悦悟。试读、引读、点读、对比读、角色读等等,一堂课足足用23分钟读书,讲解控制在9分钟,笔头训练8分钟。孩子们喜欢这样的阅读课,读得开心,学得轻松,练得精当,真是幸福的课堂。

在行动研究中,我发现“以读代讲”的具体方式方法是很多的,要根据学生实际和课文实际灵活多变。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学生三读、教师三读、师生互动三读。

一、学生三读

1.读认字词。让学生初读课文,主要任务是了解课文大意,同时认识生字新词。可以指名优生读,碰到生字词稍作停顿,全班跟着念两遍,注上拼音。如果课文较浅,就让全班一起试读,让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激情。在对课文整体感知中,解决生字的认读,坚持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理。这样做比较适合低、中年级实际,逐步养成边读书边动笔的好习惯。

2.读理文脉。再次读课文,主要任务是理清文章脉络,看清每一小节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也就是看懂课文的开头、经过、结尾,看清课文的主要部分由哪些内容组成。中、高年级学生以轻声读为好,将注意力潜入文脉之中,随着作者的思路穿行,对课文的了解更完整和透明。

3.读悟意境。第三次读课文的主要任务是了解作者的意图,感受人物的特点,用富有情感的语调传情地读,读出形象和心灵,读出场景和氛围,读出感触和领悟。

以上的“学生三读”和下文的“教师三读”,并非机械排列先后,而要根据本班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课文的难易程度,或学生先读,或老师先读,还可以师生互补、互融、互动。

二、教师三读

1.范读引领。让教师范读,以低中年级为宜,包括:(1)规范认读。让学生听清每个音节和语感。读到生字时,示意全班学生跟读、回读,在牢记字音的基础上,还要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读出这个词的意思,让学生在语言环境里理解这个词的本意、喻意、引申意。(2)示范朗读。老师范读要体现本文的语言特征,分清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表达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要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中悟出作者的内心,悟出文本的内涵,产生共鸣,品尝语言文字的滋味。

2.精读指点。精读以充分理解和记忆为目的,仔细分析和全面理解词句及语法。要根据学生理解和记忆能力,老师首先对重点部分精读分解;然后对全文进行真情感悟,读出语境,同时适当补充语言描绘,艺术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感慢慢地酝酿、再酝酿,经过一个个触发点,将深情激发出来,达到既咬文嚼字又入境入理的效果。

3.品读诱导。品读即仔细阅读、品味。小学生阅读要避免囫囵吞枣,或蜻蜓点水,诱导学生细细品读,同作者同喜同悲,感悟作者的心境和写作技法。第一步可以带着问题品读,将品读目标与解答问题统一起来。平时练习也好,试卷考题也好,学生往往认为读是为了寻找答案,因此老师的品读要顺应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在品读中解决难题。答案有三种情况:在文本里直接找到现有的语句,作为答案;从文本的许多内容中,读出要领,概括成简明的答案;对现有的句子加以剖析,反复体会和联想,使“其意自见”。这一步要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第二步彰显个性品读,通过老师的品读,创设自由阅读的氛围,充分展示各自的口语才能,充分表达各自的独到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才能得到多彩的收获。

三、师生互动三读

“以读代讲”需要书声琅琅,声声悦耳,人人参与,充分地读;也需要书香融融,人人乐意,领悟地读,快乐地读。师生互动阅读的方式,特别受到孩子们的欢迎,极大地激发阅读的兴趣。尤其是:

1.角色互动。将写人记事的课文,让多名学生配合朗读,读出人物角色形象、语言、心理活动,形成身临其境的认同感和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