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例6篇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1

Abstract: Given recent policy recommendations in several countries aimed at strenthing their audit committee after the enactment of the 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this paper tends to put forward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our audit committee’s independence and effectiveness. 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independence clear can lead to a more independent audit committee,while tak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financial experience,enlarging the right of supervision and ongoing training of the audit committee members can make the committee be more effective.

关键词:审计委员会 独立性 有效性

Keywords: audit committee independence effectiveness

一、引言

2002年7月,《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出台后,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新一轮公司治理热潮,其中审计委员会正被日益关注。2002年7月,应英国贸易和部的要求,财务报告理事会组建了以Robert Smith为主席的委员会,全面评价并完善公司治理联合法案(Combined Codes)中关于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指南,并于2003年1月了最终报告《审计委员会——联合法案指南》(Audit Committees-Combined Code Guidance)(以下简称Smith报告);2002年9月法国了题为“推动更好的上市公司治理”的报告即布顿报告(以下简称Bouton Report);2003年3月澳大利亚证交所了《良好公司治理准则和最佳实务建议》(Principles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2004年4月,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改进了《公司治理指引》,规范了审计委员会的运作。

三到五年内,《萨班斯法案》中我国能借鉴的之一就是充分发挥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张为国,2003)。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心提出的《公司治理报告(2004年):董事会独立性与有效性》(以下简称《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中认为:根据上市公司治理现状和外部制度环境的状况,强制要求每家上市公司都在形式上建立专门委员会制度,并不能真正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建议近期应有确保专门委员会的信息知情权和调查权为重点,突出和强化审计委员会的作用。本文考察了《萨班斯法案》出台后国际审计委员会的变革,结合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实践,为我国审计委员会的有效运作提出了建议。

二、“后安然”国外审计委员会变革综述

1审计委员会应该由占多数的独立董事组成,以保证其独立性

审计委员会应该由占多数的独立董事组成。这一点在审计委员会的运作实践中已经达成共识。在美国,萨班斯法案在的层次上规定:发行证券公司审计委员会由公司董事会成员组成,并且是独立的; 英国Smith报告要求:审计委员会应该全部有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组成。法国Bouton报告认为:审计委员会2/3以上的成员应该是独立董事;澳大利亚证交所要求:审计委员会应由非执行董事组成,大部分应该是独立董事。

Carcello 和 Neal(2000);Klein(2002)的研究证明了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对保证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重要性。McMullen 和 Raghunandan(1996)通过实证研究指出:财务报告有的公司的极少愿意全部有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相反,Abbott 等(2000)的研究表明,全部有独立董事组成审计委员会的公司因为财务报告欺诈被SEC处罚的可能性较小。Sandra C. Vera-Munoz(2005)认为:全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为财务报告过程提供了有效的监管,进而,降低了财务欺诈和治理失败的风险。

2审计委员会成员应拥有相关的财务专业背景

DeZoort等(2003)的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成员拥有的财务报告知识和经验越多,在审计师和管理层关于重大判断不一致时,给与审计师的支持越多。Farber (2004)研究发现:和没有财务欺诈的样本公司相比,有财务欺诈的公司的审计委员会中极少有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Abbott 等 (2002)发现:审计委员会中有财务专家的公司的财务报告很少有财务欺诈。

萨班斯法案出台后,SEC要求必须至少有一名成员是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董事会应该依据如下要求判断该成员是否具有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的资格:(1)能够理解公认准则(GAAP)和财务报告;(2)有能力对公司在会计估计、重大会计政策等方面对公认会计准则的遵循性进行评估;(3)有过编制、审计、或评估财务报告的经历,对从事此项活动的深度和复杂性,应该和公司关于财务报告的深度、复杂性(可合理预见的)相当,或者有过监管上述人员的经历;(4)理解关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和程序。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和美国证券交易所也一致要求:审计委员会每一位成员都必须有财务知识;其中至少有一位是审计委员会财务专家。

虽然Smith报告不赞成像SEC那样“列出一系列令人生畏的关于会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 [1],但还是认为:在大多数情形下,如下的组合是令人满意的:1至少一名会计专家并且最近还有从业的经历;2其他成员都有财务知识;3业务上的多面手。

澳大利亚证交所的《良好公司治理准则和最佳实务建议》也要求:审计委员会成员都应该有财务知识(能够读懂和理解财务报告);至少有一位有财务或会计专长即:具有会计师资格或其它财务专业资格并有财务或会计经验。

3审计委员会的权限和资源进一步扩大

审计委员会最初的权限主要是:监管财务报告的过程,选择独立的外部审计师,接受审计报告等。《萨班斯法案》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基本权限,第204节规定:外部审计师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并直接负责公司的外部审计事务(包括对提供外部审计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报酬和监督,含负责协调管理层与审计师之间关于财务报告的差异);批准注册会计师事务拟供给公司的所有审计服务和非审计服务。

《萨班斯法案》进一步扩大了审计委员会的知情权。法案要求审计委员会建立程序来接收、保管和处理公司收到的关于其会计、内部会计控制或审计事项的投诉以及公司员工对有疑问的会计与审计事项的秘密匿名举报。对于员工的投诉处理,Smith报告认为:审计委员会虽然不必处理具体的事宜,但是审计委员会对此负有特殊的职责------确保公司存在令人满意的机制保证投诉信息的传递和投诉人利益的保护。

在扩大权限的同时,为了有效地履行职责,萨班斯法案同时赋予审计委员会聘用顾问的权力——发行证券公司审计委员会认为履行职责必需时,有权聘请独立的顾问,公司应该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英国的Smith报告、法国的Bouton报告也认同了这一点。

4强化了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教育和培训

早在1999年,美国蓝带委员会在审计委员会《最佳实务指南》的第五条中指出:审计委员会也应该考虑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来保证其成员有良好的阅历和知识背景,并适应财务、会计等相关知识的最新。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决定是否需要接受继续教育,通过向公司管理当局、内部和外部审计师请教了解自己哪些知识或技能有所欠缺。培训可以由公司内部的专业人士进行,但审计委员会有权利从外面聘请顾问进行继续教育和培训。

2003年1月,英国Smith报告就审计委员会成员的培训和教育建议:公司与审计委员会双方都应对审计委员会的教育做出努力,公司应保证相应的资源,审计委员会应保证有时间参与教育、培训;公司应向新任审计委员会委员提供首次任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审计委员会的作用、公司经营情况、如何辨认公司主要的经营和财务风险等。对于一般委员,公司应定期提供关于财务报告和相关公司法规的培训,在合适的情况下还应包括如何理解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及其指南、公司治理的基本框架、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作用等。

法国Bouton报告也要求:除了其现有的财务管理或会计专长外,审计委员会成员在任命前都应该接受关于公司的特殊会计政策,财务和运营状况的指引。

三、对我国审计委员会有效运作的启示

1近一步完善和细化独立董事的定义,增强其独立性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要求: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应占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并对独立董事作了定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并与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为提高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应对审计委员会成员资格作出明文规定,审计委员会应该全部有独立董事组成,并近一步完善和细化独立董事的定义。

建议:1如果被提名的独立董事和拟出任公司的高管通过其他的组织或实体存在交叉任职的则不能出任独立董事;2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规定:“最近一年内曾经具有前三项所列举情形的人员”不能出任独立董事,参照国际经验,建议冷却期应该延长到三年;3《指导意见》规定 :为上市公司或者其附属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的人员不能出任独立董事,建议还应该加以补充规定:虽然没有直接为上市公司提供财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但如果在最近三年中为公司提供上述服务的组织中任职(包括合伙人)、或有亲属关系的也不能出任独立董事;4对于独立董事的薪酬建议可以采用如下做法:董事会固定薪酬加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津贴,该成员除了董事会费或专门委员会费,不得收受任何形式的咨询费、顾问费。固定薪酬采用董事会费的形式,津贴应结合公司独立董事的具体工作由董事会(薪酬委员会)提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并在公司年报中进行披露,但不管是固定薪酬还是津贴都不与公司的业绩挂钩。下列形式的报酬是禁止的,1支付报酬给审计委员会成员的直接亲属;2支付报酬给诸如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以及财务事务之类的咨询机构,如果审计委员会成员是上述组织的成员、合伙人、高管或者是在此机构中担任诸如此类的职务。

2强调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财务专业背景

审计委员会成员都应该有财务知识;其中至少有一位是专业人士。

根据《指导意见》的定义,会计专业人士是指具有高级职称或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人士。这一规定较为宽泛,很多独立董事缺乏相关的实际经验,进而了审计委员会的有效性。2003年上海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协会的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69家上市公司中, 39%的独立董事的职业为,远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比例,因此大部分独立董事缺乏参与管理的实际经验 [2];《公司治理报告(2004年)》指出:来自各类学校的学者在独立董事中所占的比例高居首位,达到了38.35%,但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不足,却是学者型独立董事面临的最大,很难保证其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实践经验履行职责。

为强化审计委员会成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经验,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董事会应该考虑检验该候选人是否通过以下三个经历中任何一个或多个,以保证拟供职于审计委员会的独立董事有充分的实际经验:(1)担任过财务总监、主管会计或注册会计师之类的职务,并接受过与此相关的教育;(2)有过监管财务总监、主管会计或注册会计师之类职位的经历;(3)有过监管或评定上市公司业绩的经历。

3扩大审计委员会的权限

中国证监会与国家经贸委在2002年1月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的审计委员会的职责是:1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2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3负责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4审核公司的财务信息及其披露;5审核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审计委员会的权限事实上非常有限,即:对选择外部审计师建议权,对公司内部审计制度的及其实施的监督权,以及对公司财务信息和内控制度的审查权。

建议:应该赋予审计委员会对外部审计师的选择权和知情权。为了扩大审计委员会的知情权,应该进一步明确赋予审计委员会有召集没有管理层参与的会议的权限。Smith报告指出:除了审计委员会主席和成员任何人未经邀请都没有资格参加审计委员会的会议,审计委员会应该每年至少一次与内外部审计师在没有管理层的参与下讨论由审计产生的问题; Bouton报告认为:审计委员会应该会见审计师、首席财务官以及财务部负责人,并有召集没有管理层参与的会议的权限;定期和外部审计师会面,必要时应当没有管理层在场;多伦多证券交易所进一步改进了的《公司治理指引》中第13条规定:审计委员会应定期和内外部审计师在没有管理曾参与的情况下会面,讨论和复核特殊的事项。

4加强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教育和培训

由于我国审计委员会制度实践刚刚起步,并没有对审计委员会成员的教育和培训做出专门的规定,只是体现在对独立董事的要求上。中国证监会在《指导意见》中要求:“独立董事及拟担任独立董事的人士应当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参加中国证监会及其授权机构所组织的培训”;《指导意见》只是原则性的提及独立董事应该有相关的培训,并没有具体明确公司和董事会各自为董事的培训和教育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建立怎样的机制。

建议对独立董事的教育采用双重模式,即:既接受证监会提供的外部培训,还应该要求公司也提供相关的培训。公司应有必要的资源保证使独立董事能及时有效的接收到相关教育、培训。董事会主席对保证独立董事的教育和培训负责,主要是保证公司的相关资源能落实到位,督促独立董事特别是审计委员会成员参加培训。

公司为审计委员会成员提供的培训信息主要应包括:1公司所在行业的信息;2审计委员会章程(如果有);3公司过去三年的年度财务报告; 4审计委员会过去三年的会议纪要;5审计委员会和外部审计师、内部审计师在过去三年中沟通事项的相关材料;6关于公司未决诉讼和或有负债的信息;7公司主要股东、高级财务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的简介;8内部审计章程;9内部审计职能部门的信息;10当年内部审计计划;11当年与外部审计师的审计合约;12外部审计师签发的报告; 13最近委员会自我评价的结果。

[1] 陈汉文、夏文贤.《英国审计委员会制度的最新》[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3,10:49-50

[2] 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董事会独立性和有效性》[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14-118 、143-145

[3] 谢德仁.《独立董事是装饰品吗:从报酬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来看》[J],《审计研究》,2004,6:26-29

[4] 杨忠莲.《审计委员会国际研究综述》[J],《审计研究》,2003,2:36-40

[5] 张为国、邱昱芳编著.《后安然》[M]..北京.中国财政出版社, 2003. 284-286

[6] Arthur H.Bill : Audit Committee Guide(Second Edition)[M],New York :Bowne & Co., Inc.2004.24-32

[7] ASX Corporate Governance Council, Principles of Good Corporate Governanceand Best Practice Recommendations,March 2003:29-33

shareholder.com/shared/dynamicdoc/ASX/364/ASXRecommendations.pdf

[8] Daniel Bouton etc, Promoting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In Listed Companies ,Paris September 2002:10-13

paris-europlace.net/files/a_09-23-02_rapport-bouton_uk.pdf

[9] DeZoort, etc,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 A Synthesis of the Empirical Audit Committee Literature”, 2002, Journal of Accounting Literature 21, 38–75.

[10] Frank M.Burke, Dan M.Guy:Audit Committees A Guide for Directors, Management and Consultant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影印版).72-80

[11] Robert Smith etc, Audit Committees Combined Code Guidance , London ,January 2003: 35-42

frc.org.uk/images/uploaded/documents/ACReport.pdf ,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2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内部审计;组织;借鉴

一、引言

根据1987年的布伦特兰报告。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也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其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从组织这一微观层面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于2002年了“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鼓励企业提供经济、环境和社会等三个领域的报告。现已有一些组织根据该报告的指导,运用具体的绩效指标来报告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如在美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组织开始公布其可持续发展报告。内容涵盖组织在经营绩效、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进步,许多组织的领导者已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成为组织内部治理的关键所在,组织需要正式的机构来收集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填补一些管理方面的漏洞。荷兰学者Hans Nieuwlands认为,内部审计可通过参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管理为组织带来增值。这为组织这一微观层面上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持续保持提供了线索。内部审计机构可以成为组织层面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正式机构。通过收集可持续发展信息。提供相应培训,实施可持续发展审计。参与可持续发展管理。

二、内部审计与组织可持续发展管理

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要求组织在报告中描述其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战略。制定可持续发展计划和风险管理措施,保障计划与相关措施的切实执行。通过检查与采取纠正行动以获取持续的进步。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的设计和执行应由管理层负责,内部审计师参与设计并对该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监督整个执行过程。以保证其有效运行。

(一)制定组织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战略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应当考虑组织的各项活动、产品或服务的性质、规模及其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影响。内部审计师应检查相关政策及其制定的整个过程,如相关政策是否与组织的发展战略计划和其他政策相一致。是否考虑了所有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和相关协议以及行业标准的要求。是否已为所有的股东所知晓,是否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且反映了管理层的承诺。

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应当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和组织的整体计划相协调。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充分考虑组织战略。以期使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效。内部审计师可以与目标和计划制定者进行面谈,检查制定过程。确定其有效性,并将检查结果与高管层进行沟通。

(二)可持续发展计划与风险管理

管理层的可持续发展计划应将组织可持续发展政策、战略和组织的战略目标联系起来,内部审计师应确定计划所描述的角色、责任与组织的战略、政策是否一致,是否包括在工作分析中。并且为相关管理者或员工所知晓。为此,内部审计师可以检查人力资源部的人事档案。或者实施访谈、调查,特别要注意每一位员工的具体目标是否与其他目标相抵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应做到尽量详细具体,易于量化、考虑了风险、有时间界限。如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制定融合了组织政策和战略的要求。应当建立和执行对组织活动、产品或服务等可控活动加以识别的程序,检查这些程序的设计和执行。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此外,审计师应确定组织的风险管理是否融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内部审计师可以为管理层提供咨询,帮助他们识别、评价和实施风险管理,在实施审计时,应收集证据,确定是否已经实现了风险管理的目标。

(三)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

可持续发展计划的实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1 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内为完成目标而备用的资源包括人员、技术、设备、环境条件和资金、预警系统等,内部审计师应当检查组织内部正式的政策和指令,通过检查或交谈,测试这些政策和指令的有效性;应查看组织在任务配置时,是否均有责任人员正式接受的相关文件与承诺,检查它们是否均已达到目标。如果未达目标,应对目标的可行性进行全面检查。同时,内部审计师应查看组织的绩效指标是否均可量化。是否满足了“详细具体。易于量化、考虑了风险、有时间界限”的要求。这些可以通过追查原始资料得出。也可以借用外部权威机构的相关测试(如对环境法律遵循性或工作环境的测试)结论。来判断组织可持续发展工作的进展程度。

2 实施全面培训计划。内部审计师应确定是否建立一个针对组织员工的全面培训计划,以向员工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帮助全体员工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让员工清楚自己的角色及其与组织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联系。要使培训卓有成效,应由高管层作为培训项目的发起者。通过高管层出席每届可持续发展培训班,或向员工签发邀请函来加强员工的思想认识。内部审计师应检查是否组织所有的员工都能有机会接受相关的培训,每一个培训项目的目的是否都很清晰,培训效果的评估系统是否已建立并且是充分而有效的。审计师可以通过观察几届培训班的情况,或者对受培训者展开调查进行对培训结果的检查。

3 畅通员工沟通渠道。员工可持续发展项目的全面责任和管理系统应由向高管层直接报告的负责人来承担。内部审计师应与负责人进行面谈,确定可持续管理的上行沟通渠道是否畅通,负责人是否获得充分授权,以便能够确保项目的实现,能够与高管层和组织中的其他员工及时沟通,获取他们的建议。此外,内部审计师应检查高管层获取的员工反映,如信件或正式的报告。员工的反映可能提示存在的问题,内部审计师也应关注对解决这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4 保障内部充分交流。内部审计师应检查组织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交流是否充分。可持续发展管理应制定交流计划。这一计划应明确交流的时间、每次交流的目的和方式。内部审计师也应当衡量交流的有效性,当需要时,可以对交流计划工作适时加以调整。交流的渠道包括互联网、局域网、内部刊物、内部通讯、会议、交谈以及正式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等。内部审计师应当考虑这些交流计划是否与组织的需要相协调,是否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和战略相一致。

(四)检查与纠正行动

内部审计师应当估计绩效指标的充分性,衡量绩效指标制定过程的有效性,通过与指标使用者交谈,捕捉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弱点,并展开进一步调查以识别深层次的原因。在必要时,将绩效指标用于纠错,将是一项有效的监控措施,由于定量化的指标比定性指标更易于可靠地审计,绩效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内部审计师应评价记录于报告的事实与目标的不一致之处。检查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的评 价方法的有效性,包括听取组织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的控诉或报告,检查控诉的解决过程,如选择一个相关事例加以跟踪调查,或者与控诉者进行深层次交谈或进行调查,这些均可能为审计师识别控诉是否得到彻底解决、绩效评价是否合理提供线索。

(五)管理检查和持续进步

为了确保持续进步,内部审计师应对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定期检查。应当检查产生这种检查信息的过程,测试信息的准确性,评价不可测试信息的合理性,证实控制对于确保提供信息与其他用于监控绩效的报告的一致性是有效的。检查结果应提供给管理层,但内部审计师不应当对由这些审计所导致的管理层决策及其影响负责。检查结果应尽可能清晰明了,针对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的持续改善建议应具可行性。应证实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否得到定期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经调整的目标在下一期的计划阶段是否又有所考虑。填补了可持续管理系统的漏洞。

三、几点借鉴

可以看出,西方一些组织将内部审计活动用于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做法。使内部审计师参与设计可持续发展管理系统。帮助员工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培训员工,执行相关规制的遵循性审计,对外部可持续发展专家的聘请提供建议和协助外部机构的评估鉴证活动。均可为组织提供有价值的增值活动。我国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从宏观层面上指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六个方面。但具体到每一个组织如何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则没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内部审计在西方国家向可持续发展管理迈进的做法为我国从组织这一微观层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的思路。我国在经济突飞猛进的同时,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也日益突出,要处理好组织发展与宏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全民真正处在一个和谐发展的环境中,笔者认为,应考虑以下几点:

(一)相关部门要求组织可持续发展年度报告,这可以从上市公司做起,再逐渐过渡到其他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

如,针对上市公司,可由证监会强制要求其在年度报告的同时,公布其可持续发展报告。格式和内容由证监会统一规定。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可由相应的上级机构负责检查其可持续发展信息的公开情况。其他组织有行业协会的可由行业协会加以监督。

(二)让内部审计机构成为正式的可持续发展管理部门,在内部审计人员中应有可持续发展专员,这些专员可以通过招募或培训获得

内部审计协会可以为可持续发展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咨询,为其具体实施提供咨询。内部审计机构人员的培训可由内部审计协会牵头。会同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等部门的专家来制定培训方案和实施培训。这样才能让内部审计从事后的监督进入到为组织增值的活动中来。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管控 会计委派制

计委派制是指资产所有者或产权管理部门向下属子分公司委派会计人员,并授权会计人员监督其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该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内设会计组织机构模式,是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监督制约的尝试。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加强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通过会计委派制可以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控、规范财务行为,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国有企业传统会计组织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会计组织管理体制主要是指下属公司内部自行设置会计组织机构,自主选聘会计人员,会计人员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等由下属公司自主决定,财务会计活动按下属公司的要求进行,并接受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的指导监督。

国有企业大多是集团型企业,由一个企业作为母体,依法通过一层或多层投资纽带关系形成企业集群,形成母-子-孙公司多级层次,集团管控为多层次管控,管控难度大,可控性、可预测性较差,其中管控子体系――财务管控尤为混乱。显然,传统的会计组织管理体制不能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更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治理与管理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虽然是国家,但企业的经营者事实上拥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和控制管理权。当出资人和经营者的利益不一致,且缺乏必要的措施和手段约束经营者时,经营者就有可能寻求短期行为和利己行为,侵害股东利益,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国有企业出资人缺位,未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从而使财务管控不能有效运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从法律角度来看,会计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作为普通员工没有能力去反对公司权力阶层的违法指示。因此,从产生虚假财务报告的动机看,会计人员主观上一般没有此动机,因为会计信息失真与其自身利益并没有直接关联。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每年都有经营业绩考核,为了应付考核,业绩好的情况下下属公司会保留“潜盈”,业绩不理想时则形成“潜亏”。会计人员受到主管领导的授意、指使或强令,更多的可能是为了保住“饭碗”,对主管领导“言听计从”;有的甚至与主管领导串通一气,“协助”做假造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三)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后备人才储备库建设缺乏系统性。目前我国会计人员一般欠缺综合素质,如学习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解决问题能力、制度贯彻执行能力等。国有企业对骨干人才的后续培养也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实施管理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委派人员隶属于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审核时,可以及时发现不合理、不合规的事项,使下属公司经营者的舞弊行为难以隐藏,同时及时准确地将集团公司相关制度规定、管理要求、工作任务传递到下属公司,有效解决企业集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二)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实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增强会计监督的力度,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自身利益同下属公司脱钩,降低了下属公司对会计人员打击报复的可能性,使会计人员敢于对下属公司进行会计监督,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同时,会计委派制确定了计人员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割断了其与下属公司的经济关系,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监督的积极性。

(三)有利于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实行会计委派制,促进了企业集团内部会计人员的业务交流,对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对加强其执行力――落实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制度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会计委派制重视培养后备会计人才,建立会计人才储备库,能够使会计新秀脱颖而出,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三、基于财务管控的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制制度构建

企业集团的集中管控,靠的是数据、流程的标准化,只有依靠财务这条中枢神经系统的支持,才能更好地实行管控。会计委派制是加强财务管控的有效手段之一。

(一)委派方式。国有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制在实务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会计人员委派制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本文主要研究企业集团内部财务负责人委派制。委派财务负责人可以根据职级分为三级:总会计师、财务经理、会计主管。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级,按照被委派企业的规模、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难度予以设置,由集团公司财务部提出建议、集团公司组织部确定。事业部行业跨度大、管理难度高、资产规模大、下属会计核算主体3个及以上的,可以设置副总会计师及以上职级;以下规模则委派财务经理至各事业部;事业部根据自身经营规模,经集团公司财务部同意任免被委派企业的会计主管。实行定期轮岗制度,委派财务负责人的任期一般为三年,最长不得超过六年,任期届满后根据考核情况进行轮换。

(二)任职资格。(1)熟悉国家财经法规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忠实履行会计监督职责,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2)在会计或经济管理岗位上工作不少于5年、具有会计或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会计或经济或审计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3)熟悉并能严格执行企业集团的政策、制度、规定,认真贯彻执行企业集团的财务规章制度,善于做好协作配合工作,能自觉维护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能够深入理解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全面融入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管理,对企业集团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能够解决财务会计业务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具有较强的财务分析能力,能够为决策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相关财务信息。(4)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熟悉会计信息化核算流程,能够组织和指导一个系统或一个实体单位开展经济核算、内部审计和评估业务等;能够较好地协调财税、金融、审计等部门以及被委派企业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三)明确委派财务负责人的职责权限。

1.职责。(1)对集团公司负责,监督被委派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财经纪律、法规和制度,及执行集团公司各项财务相关规定、制度的情况;对被委派企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行为进行制止或纠正,制止或纠正无效时,及时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告。(2)建立、完善被委派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审核、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被委派企业财务系统的组织架构,优化被委派企业的财务业务方案,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及时、准确、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3)监督、检查、报告被委派企业执行集团公司重大决策事项的情况;对被委派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财务角度向企业负责人提出管理建议。(4)组织编制被委派企业的全面预算,审核、监督被委派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组织资金的筹措、运用和管理,做好资金计划的编制、协调和平衡;组织被委派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确保降低涉税风险。(5)组织被委派企业的经营预测、分析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决策支持;协同被委派企业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协同被委派企业对经营活动、业务模式进行风险评估,协同被委派企业对业务风险进行控制,跟踪后续实施情况,控制财务风险。

2.权限。(1)列席被委派企业与生产经营、投融资等有关的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出席被委派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例会、相关专业会议和其他重要会议,参与被委派企业投资、融资、大额资金使用等涉及财务问题的各项经营管理与决策。如果被委派企业不安排委派财务负责人参加上述涉及财务问题的会议和经营管理决策,委派财务负责人有权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报告,集团公司在绩效考核中将对被委派企业的经营班子进行考核。(2)有权对被委派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的重大财务事项直接向集团公司财务部汇报。(3)有权对被委派企业办理下列事项(包括但不限于)进行审核联签,集团公司相关制度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对外融资、提供贷款担保、债务担保、资产抵押,对外捐赠;对外长期股权投资及国有资产产权转让;企业资产处置、重组、不良资产核销;固定资产投资事项;从事股票、期货、信托、委托理财等风险性投资;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调整、信用销售和经济合同的签订。

(四)委派财务负责人实行财务工作报告制度。报告分为定期财务事项报告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两种:

1.定期财务事项报告为正常履职报告,应全面地报告被委派企业遵守财务会计及相关财经法律法规的情况、财务负责人的职责履行情况、被委派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等,要求一季一报。定期财务事项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一事一报的重大财务事项;财务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完成进度、存在的难点;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及非经营损益所产生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对外投资事项;重要资产的处置、合并、收购;大额减值准备的提取和资产损失的核销;资产评估事项;产权清理工作进展、结果;季度财务分析、财务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捐赠事项;经营方向的重大调整;其他需报告的财务事项。

2.重大财务事项报告是指被委派企业所发生的对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长期发展等方面有重大影响的财务事项或存在重大风险的财务事项,要求一事一报。重大财务事项包括但不限于:需经集团公司决策而未经集团公司决策的财务事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使实际指标数与预算发生重大偏差的财务事项;财务舞弊案件;涉讼事项或违法违规被处罚导致企业发生损失或赔偿;重大潜盈潜亏事项或重大或有财务事项;违规或通过非正规流程发放消费基金、发放福利;未清偿的到期债权、按规定发出询证函无法取得回函的债权;其他重大财务事项。

定期财务事项报告于每月终了后十日内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一事一报的重大财务事项于知晓事项后2日内上报集团公司财务部。报告以书面形式上报。

(五)定期组织委派人员培训。培训宗旨是围绕企业集团发展战略和委派人员岗位要求,培养和强化委派人员的大局观和职业道德,巩固和提高其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提升委派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能够适应各种复杂工作环境的会计人才队伍。

培训内容包括:企业发展战略与近期目标任务;政治与经济形势分析;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及知识;财务会计制度与会计职业道德;财务会计相关知识与前沿理论;最新财经税收法规制度解读;财务负责人执业技能;相关知识等。

培训方式包括:根据有关法规、制度、文件要求和企业培训计划,针对被委派人员本身已具备的不同素质条件情况和企业、行业特殊要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或结合采用几种培训方式对委派人员组织培训。(1)继续教育。所有委派人员均须根据财政部门有关制度和文件要求,参加每年度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2)集中轮训。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每年至少举办两期以上集中轮训,所有委派人员均须参加。培训以素质教育和执业技能教育为主,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邀请高校学者、业界精英人士、集团公司有关领导讲课,也可采用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开展。(3)职业资质培训。经集团公司相关程序推荐、审批,对表现出色的委派人员,选择经国家人事部门或财政部门认可的规范的培训机构,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人员进行CFO、ICPA等职业资质培训。要求经推荐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通过认证取得合格证书。(4)学历教育。经集团公司相关程序批准,对工作表现好的委派人员,在其现有学历基础上,鼓励、支持其利用业余时间(特殊情况下可占用一定的工作时间)参加高一级的学历教育,并取得毕业证书。(5)行业特点培训。被委派企业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和本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于财务负责人素质、资质上的特殊需要,安排委派人员参加具有行业特点的业务培训,并按规定要求其取得合格证书。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4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the security measures of training base is important. Taking Nantong Textile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raining base for example, the paper summed up some experiences of the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policy guarantee, organization guarantee, funding, excitation protection, in order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on the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关键词: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实训基地;保障措施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nstruction engineering;training base;security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00-02

0 引言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南通市唯一的一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承担了南通高职教育改革试验区的建设重任。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起步比较晚,但是起点比较高,在参观国内众多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和加强了实训条件建设,建成了一批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实训基地,现拥有实训室31个。能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保证了“做中教、做中学”高职教学模式[1]的顺利实施,基本上能够满足专业教学实践、技术研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学生科技创新设计等工作的需要。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顺利进行,我们在政策保障、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激励保障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按照“集约建设、开放共享”的理念,以工业园、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职教园等为载体,按照“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2],创新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集教学、生产、技术研发、成果孵化、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区域内高、中职院校、行业企业共享的开放型实训基地。成立学院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审计监察小组,建设办公室下设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组。我们在基地建设的保障措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现总结如下:

1 建设领导小组

建设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重点专业建设规划并指导实施,研究决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聘任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落实建设的配套经费与自筹经费,协调相关部门、院(系),在人、财、物等方面保证重点专业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按照省教育厅要求,指导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

2 建设办公室

建设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具体负责与上级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工作;负责实训基地建设的整体规划工作;统筹、协调、指导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起草相关项目管理办法、绩效考评办法等;开展调研、业务咨询和专题研究工作;开展年度绩效考评工作;组织完成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考核和验收等工作;负责基地建设有关精神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工作等。

基地建设所在的相关系(院)是基地建设项目组,是建设与管理的直接责任单位,主要职责是:编制并执行建设方案,完成建设计划规定的任务;确定年度资金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组织实施项目建设,保证项目进度和建设质量;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相关问题;按学院要求编报基地建设年度报告、中期检查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接受学校和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监察和审计;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挥基地综合优势对其它专业和兄弟院校的辐射和示范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提高建设效益;开发和维护实训基地建设专题网站,及时展示建设成效并不断更新建设情况。

3 审计监察小组

项目审计监察小组由学院监察审计、国资管理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基地建设的审计监察;审计项目资金论证报告、年度财务预决算及执行情况;按学院要求编报项目建设审计报告;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对项目建设的审计监察;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大型、贵重、精密仪器设备购置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时报告、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 实行二级项目管理

遵循“项目管理”的思想,按照学院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确定立项基地建设为一级项目,明确负责人,并将一级项目细分为若干二级子项目,实行子项目负责人制度。学院将所有子项目列为院级教学改革建设项目,项目完成并经验收合格后,学院奖励相应的教科研积分。在提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基地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同时,增强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性、可实施性和可监控性。

5 加强过程监控

建立“双月汇报、定期研讨、阶段检查”的项目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采取自我检查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院考核与督查相结合、中期检查与终结考核相结合、定期调研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项目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定期建设简报,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测和跟进式指导,以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针对性分析和研究,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绩效。

6 资金保障

建设经费由学院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分项目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建设经费按照要求70%用于“硬件”建设、30%用于软件建设,使用专项资金所形成的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及时计入国有资产账,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提高设备使用率。同时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广泛合作、接受捐赠等多种途径,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用于实训基地建设发展,并加强对建设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

7 结果质量评价

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教育质量评估机构”对立项基地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以帮助发现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与薄弱环节,进而分析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并制定科学的规划,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努力达到基地建设质量政府满意、企业满意和学生满意。

总体来说,我们在建筑工程实训基地的保障措施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工作,初步实现了实训基地的预定的目标,保证了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为保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实训基地在实践运作上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继续努力,将基地办成高水平的综合性建筑工程实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张建伟,孙燕.从“做中学”到建构主义———探究学习的理论轨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4).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5

前面两期文章主要谈到了预防“一把手”舞弊风险中最重要的建立控制环境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以及对总经理舞弊风险实施的风险评估及控制活动的主要措施。以下将就贯穿内控各个要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信息交流以及监督检查与读者交流。

信息交流

所有内控五要素中,信息交流是一项贯穿各个控制要素的非常重要的项目。具体到预防总经理舞弊风险来说,企业的信息交流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对总经理的培训

企业建立了一系列的控制预防体系后,全面、及时和有效地传达给总经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鉴于总经理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以及总经理本身相对较高的从业素质,对总经理的培训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我们可以将一些培训活动改名为研讨、谈话、诫勉等。在一线从事实战工作的管理人员要特别注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培训一个高资格的强势总经理和一个年轻的相对弱势的总经理,其方法一定要区别使用。

由一个具有丰富从业经验和较高地位的专业人员对总经理进行培训是成功的重要条件。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是一个非常年轻,缺乏从业经验的内控业务人员,在面对强势总经理时,其表达一些要求总经理注意约束或遵守公司管理程序时将是多么的尴尬和困难。当然也有特例,比如培训者本人虽然年轻,但是公司“老资格”的高级主管或董事会成员,具有非常丰富的管理经验,进行起来会相对比较容易,不过这毕竟只是少数。

实际上,有效的培训应当从总经理任职前就进行。企业内控部门或董事会成员,应当经常注意对那些具有担任总经理职务的潜在候选人进行提前培训。一些公司早就开始了LDP领导力培训。在这种培训中,企业的董事长、总裁等会亲临现场进行现身说法,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这种培训结束后将发给专门的培训证书。这种培训一般都包含了总经理的任职要求和企业内控系统的详细介绍。当董事会决定任命某个员工担任总经理后,内控部门就应当事先对总经理进行权力限制等各个方面的培训,确保总经理事先对公司的约束规定有全面的了解。千万不要等到总经理任职后,特别是当总经理取得工作成绩后才开始进行相关的培训。实际表明,有一些总经理在取得一定的工作业绩后就不太愿意接受此类培训了。特别是一些临危受命,将一个濒临破产的公司带出困境的总经理们。

此外,建立持续培训的理念对内控工作人员非常重要,对总经理的培训绝不是一朝一夕或者开个会办个培训班就能解决的事。此等培训应当是持续不断的。内部控制人员的年度现场审计和日常咨询服务,董事会、监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对总经理的质询和沟通等都是持续培训的重要形式。请外部专家也是解决对总经理等高层管理者进行培训的有效办法。“外来和尚好念经,”中外企业概莫能外。

对普通员工的培训

在对总经理本人进行培训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对公司其他人员,包括总经理助手的培训。这种培训要将有关遵守企业管理政策和严格执行管理程序的重要性向广大员工进行宣传。比如,要告诉员工密切注意上级的不正常举措。一个出纳人员必须清楚地知道,按程序规定任何人要求领用现金,事先必须获得出纳的直接上级,如财务经理和会计主管的批注后方可。总经理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没有得到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核的情况下,直接要求出纳支付现金时,出纳人员就必须考虑此等违反规则的做法有什么风险并设法向财务经理请示报告。

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都必须按程序规定办理相关事宜,否则就有舞弊的风险。当处于各个把关部门或岗位的职工都对此有所了解后,一个群众性的监督系统就此形成。培训群众识别来自上级和同事在处理业务中的异常行动可能存在的风险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弊案件报告

建立舞弊案件报告体系是信息沟通的重要形式。公司董事会和总部主管部门应当将这种报告体系公开传达到企业的全体职工,甚至包括客户和供应商等业务合作伙伴。考虑到总经理职务的重要性,企业对舞弊案件报告的内容应当进行非常认真的研究分析。由于总经理经常处于处理企业各种重大事件的核心地位,其做出的一些决策可能会直接或间接地触动某些人员的既得利益,从而招致不公平的投诉。对此董事会和相关处理部门应当有充分的考虑。但是无论如何,从历史经验来看,舞弊案件报告或者举报,是发现总经理舞弊活动最主要的途径。保持舞弊案件报告或举报渠道的畅通,是预防舞弊案件或控制舞弊行为损失继续扩大的关键。为此,企业应当建立舞弊案件报告体系,公布举报渠道并定期对舞弊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最后根据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新的预防措施。

监督检查

就内控五要素来说,监督检查是预防总经理舞弊风险的最后手段。笔者在以往谈到的有关内控管理方面的文章中曾经多次提到过监督检查的重要作用。可以这么说,没有监督检查,就没有控制。社会上有关监督检查的讨论已经不少,本文只想就落实监督检查中的一些特殊问题和各位朋友进行探讨。

保持董事会和公司总部人员稳定对总经理的监督,最有权威的还是董事董事长、总部内控部、人力资源部等能决定总经理人选和绩效考核的上级机构和人员。这些机构和人员的稳定工作是保证监督连续的重要条件。

动员广大员工实施全员监督

其实对总经理和高管的最有效监督还得是基层群众。虽然以往国内企业也鼓励群众对管理者进行监督,但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没有告诉群众如何监督。群众大概也只能对偶然发现的问题进行举报。对于日常问题很少有机会提出质疑。现在的内控管理要求明确告诉一般员工,应该如何从处理日常工作过程中对违纪违章情况提出质疑。这里包括应该质疑什么问题,应该向谁提出,以及如何提出等等。企业的内控管理程序以及员工行为守则中都会对此进行描述并对全体职工进行培训。如果广大员工能够从日常工作中发现并纠正一些问题的话,就可以预防许多重大舞弊风险。

对总经理的监督人员

监督总经理的人员除了广大职工外,主要包括其上级董事、董事长、监事;总部内控部、审计部专业审计人员;企业内部的财务主管和内部审计师。董事会和总部内控部应当在培训中明确告诉总经理,除了其他各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外,由总部或董事会任命的企业财务负责人和内部审计师在企业日常运作和管理中也有权直接监督其工作。作为总经理应当主动接受来自各个方面的监督。

内控审计

在所有对总经理的监督活动中,由总部内控部或内部审计部组织的年度现场审计是其中的重要部分。总部内控审计将从专业角度对过去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的审计。这种审计也包括专门的舞弊审计。内控审计是发现舞弊案件的重要手段。虽然从目前的统计数字来看,舞弊案件被内部审计发现的比例并不太高,但内部审计的威慑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

离任审计

凡是大型企业通常会对总经理进行离任审计。依据公司规定执行离任审计也是制约和威慑总经理任期内诚实工作的基本手段。许多舞弊案件正是在执行离任审计期间发现的。

管理会计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 飞行训练;航空安全;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

近些年来,民航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鼓励研发与推广更加科学的安全管理模式,指导民航企业走向科学化管理,加强同世界先进国家的学习沟通,重视重点岗位人才的培训与引进等,这些措施不但让民航安全管理水平更进一步,也促进了民航向安全化、科学化的良好方向发展。

1 系统建设的价值

我国民航业已建成同正在建设的安全管理体系,有SMS体系,有把安全事件报送及处理当作主要工作任务的民航专用信息管理体系,还有倡导全员参与、全面搜集整合安全信息的航空安保自愿报告体系,有信息、提供规章的民航网站,这些安全管理要素互为关联、相辅相成,构建了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可是因为民航体系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同人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航空运输业。安全体系构建中,考虑得最多也就是航空运输安全的实际要求。而通用航空运营规模小、社会关注度不够广泛,运营环境复杂,因此同运输企业的要求大不一致,安全管理存在着完全不同的需求与特点。所以,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利用单位自身科技与人才优势,研究出一套同训练教学实际相符的安全管理体系。这也是整合优质资源、提升航空安全管理的客观需要。

2 设计思路与技术手段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

系统必须稳定且安全,应该采取后台运营管理操作办法,力争使操作界面更为简单、方便使用者操作。系统还要有良好的拓展功能,能支持无限层次的下级栏目及数据模型。系统管理权限要能够完全独立,保障不同层别的用户可以对密级不同的数据进行访问,而互相不发生影响。要具备快速查询及统计分析的能力,能很高效地对数据信息的安全交流环境进行评估,并形成完备的安全报告。在飞行训练学院的网络平台上面,实现安全信息的快速流通及共享。

2.2 系统采取的关键技术

1)通过比较,确定最优的管理体系软件,让这一软件提供完完整的网站建设、分析统计、用户管理等工作职能,实现所有模块功能的正常实现。

2)为了可以快速阅读、方便下载、有效交流全部信息的实际要求,再考虑到航空安全保密之规定,管理体系应用了开放型浏览同权限限制浏览这两种完全不同且又可以共存在一起的方案,对使用权限进行分层限制。对全部用户开放公开信息,而严格控制航空核心安全数据。

3)系统依托飞行训练基地的网络环境,可以同时满足多用户的数据库访问,采取后台审核批准权限的办法,保障资料的规范性及有效性、防止信息发生外泄与被篡改。

2.3 系统实现的关键功能

实现实时安全监察处理;不安全航空事件自动报告;信息在线交流和自由流转;完善的安全管理数据库;安全法规资料库与咨询平台;空管、机务、飞行等技术讨论板块;建设飞行基地安全教育区。

3 系统结构与功能

3.1 首页导航

系统应用特定软件,其基础功能包含:信息报送、信息交流、安全监督检察、安全简报、数据资料中心、安全数据库、安全论坛等。依据构建特点与方便实用性等基础要求放置相应的导航栏目到网页上部。操作人员按照查询及信息的归属类型,点击进行相入的板块。如图1所示:

3.2 功能实现

1)信息交流。在信息交流的栏目下,可以按照飞行基地的训练运行保障等功能进行机构划分。建立适合于不同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报告,便于资料的下达、上传及资料下载、信息交流。操作人员根据不同的权限,进入到相应的版块中读取信息、收送文件。对于那些加密文件、以及数据较大的文件,难以直接读取,可设置在下载版块当中,下载之后解压,得到初始文件。

2)信息上报。异常航空事件信息上报,是飞行训练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关键性要求,主要包括信息的自动报告、自愿报告,及不安全事件的举报三项功能。其中自动报告是按照民航管理的相关规定,必须向上报告的重要部分。按事件的性质可以分成航空事故、准航空事故及其他非安全事件三种。报告人员按照所属部门不同进入到相应版块执行信息报告。这项内容涉及到数据核心,是高敏感内容,所以对权限要求严格。自动报告具有强制性与不可替代性。比如自愿报告和不安全事件举报则要宽松很多。自愿报告则只是众多民航安全信息收集体系中的一个渠道方向,只强调了报告的信息补充功能这一个方面,目的是鼓励所有人员参与到基地管理工作中。举报事件版块依据规定,设置成为开放型管理,举报人可以自由选择署名或者匿名,飞行训练管理部门负责核实信息的真伪,对于有价值的举报,举报人可以得到奖励表彰。

3)安全职能。这个栏目里细分为监察、教育、评估与奖励几个版块,安全监察版块所负责的内容可以说是重中之重,这一栏目下面,按照程序,设置系统的监察计划、相关的问题及隐患、对问题与隐患进行整改、安全评估状况、尚未完成的监察内容等几个版块内容。能实现明确监察责任要求、公布工作计划、计划外问题、对问题整改情况实施跟踪监察、评估次一阶段关键监察项目等工作任务。

4)管理工作简报。这一版块下设信息年报、月报、周报及安全简报,重点是用作与之相对应的报告及查询工作。所的各时间段安全管理信息报告供各级管理者学习与参考。

5)资料管理中心。这一版块下设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安全教育、会议时况录音、会议实况视频等版块。相关法律法规栏目包括有各种民航法规、咨询通告及数据库文件。而内部规章制度包含飞行训练基地中所有的运行规章、要求及通知数据库。建设这两个栏目,能把安全运行资料有效地提供给需要人员,供基地内各层级管理者查询、使用、学习。安全会议视频和录音栏目,重点用于同安全形势及安全管理有关的讲话音视频。

6)安全管理数据库。这一版块按照不安全航空事件的严重程度划分成飞行事故、准飞行事故、其他非安全事件几个数据库。重点用来储存历年来在飞行训练中出现的事故档案,供飞行训练管理者查询及分析应用。为使其达到更为快捷的操作,及便于评估安全形势、生成分析曲线,该版块系统中设计有综合检索功能,操作人员只需输入不安全事件的某一项相符条件,如机号、机型、发生部门、发生时间等,就能在数据库里准确得到查询结果。

7)航空安全论坛。这一版块下设空管在线、机务维修、飞行教学等三方面的内容。依照技术重难点及行业特点,再分设规章学习、学习体会、技术难点等几大专题讨论区。以适应飞行训练队伍进行随时的在线交流讨论。若这一版块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与全面发挥,刚很多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都能迎刃而解,可以有利地促进民航飞行训练向着更优的方向发展。

4 总结

自动化系统建成,不但能满足飞行教学训练中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使学院安全工作变得更加有效、规范。使飞行训练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为保障持续不断的安全工作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而同时这项工作也同智能型管理在一起,给中国民航安全管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丽、苏聪,发展和完善我国航空安全自愿报告系统的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3).

[2]陈森华,浅谈空管安全管理体系建设[J].空中交通管理,2010(11).

[3]史记法、陈俊,从人为因素到安全管理体系[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