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例6篇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055-02

近年来,虽然基层社区及乡镇卫生服务慢性病的干预水平和管理有明显提升,慢性病发病率却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呈逐年升高的趋势,面对日益严重的影响居民健康的慢性病问题,需依据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分析影响慢性病管理成效的诸多因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以达到提高居民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目标[1]。本次研究针对辖区社区、乡镇人群常见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高血脂的慢性病人群疾病全程进行动态监测,并实施相应管理措施,现对其操作过程回顾性分析回下。

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管理现状分析

1.1 基层社区乡镇慢性病日益严重的管理问题分析

1.1.1 慢性病管理缺乏社会调查和社区资料,仅为门诊接触的相对固定患者,管理范围相对狭窄。

1.1.2 只注意慢性病患病人群,对健康人群的健康管理和教育却忽略,慢性病发病率不能从根本上控制。

1.1.3 缺乏对慢性病患者的持续随访。

1.1.4 慢性病管理专业队伍缺乏,缺乏全科医生参与。

1.1.5 社医人群健康意识、文化素质健康知识知晓率低。

1.2 对所有纳入慢性病管理的患者建立档案:详细登记患者的具体病况、可能性危险因素,对其病情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并定期管理、随访、做好记录,及时归整。另外,每月在社区开展2至3次健康教育讲座,指导社区人员进行疾病防治,调整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对于新发现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时纳入慢性病管理。

2 针对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管理措施

2.1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的干预措施

2.1.1 掌握社区卫生资源状况,以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点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自然区域和人群为范围开展。

2.1.2 建立慢性病技术指导小组和防治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强化慢性病防治的执行力度。

2.1.3 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各家庭成员疾病史。

2.1.4 制定慢性病三级预防工作计划。

2.1.5 形成社区慢性病监测网络,在防治小组的领导下对慢性病管理措施进 行评价。

2.1.6 社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级管理,并且以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措施。社区在对糖尿病患的管理中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一旦发现糖调节功能受损人员,应立即进行对应性管理治疗,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健康指导并灌输相关防治知识,使其调节功能尽快恢复,避免进一步发展成为糖尿病。对已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则针对其不良的生活、膳食习惯进行指导,有效进行一级预防,一旦发病就应及早进行诊断、治疗并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病情稳定,防止患者病情继续恶化。

2.2 组织管理流程分析:依据社区情况对慢性病管理实施方案进行制定,组织成立慢性病管理机构,相关工作由公共卫生科慢性病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在社区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对社区医生进行指导。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全科医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加强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工作,对社区医生实施分片包干和责任到人。

2.3 操作技术流程分析:要求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量社区责任医生每日做好登记工作,如建立家庭健康档案、诊断、健康教育、慢性病随访、家庭病床、出诊等,以备查询时应用。①准确评估病情。②及时登记随访。③真实可靠的记录。

2.4 督导监管流程分析:对社区责任医护人员的工作记录本、居民信息计算机管理登记本社区卫生服务质量管理小组需定期检查,随机抽取护士、责任医生和管理信息,入户对其准确性、及时性和真实性进行核查。并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的质量和量挂钩,针对问题进行培训和整改,落实奖惩制度。

2.5 信息收集流程分析:在对局民健康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管理方面,存在一定难度,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对档案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起到重要作用。工作人员需对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流程严格执行,才能完成居民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工作。了解社区居民本底资料 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中家庭责任医生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社区护理人员应对家庭责任医生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医护人员需对社区居民的基本信息进行娴熟掌握,对重点人群积极干预[2]。

3 结论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高血压的低控制率、患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已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是形成“看病贵”、“看病难”局面的主要原因之一[3]。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以全科医生服务团队为主体,充分发挥其有效、综合、便捷、连续的特点,在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检出、预防和管理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实施中尚存在一定困难.若利用卫生系统改革的机遇,将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区域卫生规划、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等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相结合,把慢性病防治在社会系统工程中纳入,与新型医学模式相结合,采取群体健康干预策略,可从根本上解决日益膨胀的医疗费用问题,降低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慢性病管理是一项长期、反复的工作,不仅需要有专人负责患者的健康管理,还需要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收集、记录、汇总,为病患的管理和治疗及健康教育提供准确的依据和参考,在医院中开展难度较大。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则是在社区内以家庭为单位、健康需求为中心,以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为重点,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及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层服务单位,在慢性病管理的开展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医疗费用迅速增长,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因此,充分发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作用,将慢性病入纳入系统管理,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叶金朝,马志华.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的实践探讨[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06,5(5):74-75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2

【关键词】社区卫生;医疗;慢性病;管理

【中图分类号】R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43-02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病程长、流行广、费用贵、致残致死率高。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率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已占总疾病负担的70%[1]。未来的20年,中国40岁以上人群患五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的人数将成倍增长,慢性病在中国已经提前“井喷”[2]。是群众因病致贫返贫的主要原因,若不及时有效控制,将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居民健康的“看门人”和“守护神”,被WHO公认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载体和举措[3]。但仅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财、物现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陕西煤业化工实业集团医院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医管中心”)针对这种现状,大胆提出了“以健康档案为依托,以专业化医疗为基础,探索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理念。

医管中心现有医疗卫生机构五十多家,其中一级院所有四十多家,有资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5家。经调研决定,2013年元月起,在所属铜川陈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试点,该中心与陈家山矿医院(二级乙等)是一套机构、两块牌子,2012年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介绍我们的做法与体会,供同道参考。

1 方法

1.1以健康档案为依托。

1.1.1开发了健康档案查询系统软件。在原有的社区卫生服务软件、医生工作站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健康档案查询系统文件,根据输入的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随时、快捷查询各种慢性病患者的诊断、人数、姓名、年龄、住址、联系方式,及时掌握辖区居民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有助于决策和进行针对性管理。

1.1.2“死档”变“活档”。任何一位慢性病患者就诊、住院时可随时调取患者的健康档案,了解患者既往史、过敏史、家族史等健康信息,使治疗具有连续性、科学性;服务群体外患者初次就诊,也可建档,纳入慢型病管理范畴;患者复诊时症状体征、检查结果、诊疗方案及时添加到健康档案中,真正做到“死档”变“活档”。

1.2全科医生“专科化”。目前,患者主要集中在三级医院和区域性大医院,基层院、所工作量不饱和,全科医生能力是决定双向转诊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按照全科医生“专科化”的思路,根据筛选出来的发病率居前五位慢性病疾病谱,结合医生人数,制定了培训计划,每人对应1—2种疾病,轮流到三级医院专科进修半年以上,掌握该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发展转归、健康教育、注意事项等,有效提升了全科医生业务素质,慢性病诊治方案与上级医生基本保持一致,逐步赢得患者的信赖。通过与三级医院建立联系,方便了业务指导、会诊、双向转诊的实施。

1.3细化慢性病管理。

1.3.1成立慢性病管理团队。针对辖区居民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慢性病、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的疾病(如肿瘤患者)、需医疗机构协助实施治疗措施的慢性病患者成立了对应的慢病团队做技术支撑。每个慢病团队由兼职的一名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公卫人员组成,负责1—2种慢性病管理,从健康访视、咨询、教育,复诊,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制定,会诊,转院,健康档案的建立、更新、使用等方面全程管理。

1.3.2制定慢性病管理常规。每个慢性病团队按照卫生部相关的防治指南、诊疗规范,结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根据本单位的医疗资源、服务群体需求制定每种慢性病管理常规。内容包括:访视频次及形式,复诊间隔时间及项目、安排,健康教育频次、形式、内容,健康知识知晓、行为方式干预、治疗效果评估等。管理常规的落实实行团队负责制,团队内部分项到个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

13.3对患多种(2种以上)慢性病的患者,根据疾病进展程度,评估当前对其健康危害最大的因素,纳入相应的慢病团队进行管理,其他疾病对应的团队协助治疗。

1.3.4发放便民联系卡。慢病团队给所管理的慢性病患者发放了便民联系卡,卡上有慢病医生联系方式,患者有健康服务需求时,可随时拨打慢病医生电话,采用不同方式(如电话咨询、上门服务、就诊、住院等)满足患者需要。还可凭便民联系卡免除挂号费,方便患者就诊。

1.3.5签约责任医师,建立家庭病床。对筛选出来长期卧床、且有治疗需求的慢性病患者,与患方签订责任医师服务协议,慢病团队按需上门服务,极大方便了患者。

1.3.6技术协作,双向转诊。与上级医院建立了技术协作机制,对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慢性病患者,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进行集中会诊指导;对于诊断不明确、急危重症需转院患者,由慢性病医生联系床位,随救护车护接送患者出、入院,对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复诊安排、注意事项等进行交接,使患者的健康管理具有连续性。

2 结果

2.1慢性病管理工作得到了延伸。2013年截止9月底,陈家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筛选出高血压患者586人,管理489人,管理率83.4%;糖尿病患者128人,管理121人,管理率94.5;冠心病51人,管理48人,管理率94.1;精腰腿疼130人,管理112人,管理率86%;脑梗64人,管理56人,管理率87.5;工伤74人,职业病39人,共管理107人,管理率94.6.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0%,慢性病控制率62%、并发症发生率13%。

2.2职工服务理念转变。通过以专业化医疗拓展、深化慢性病管理,以临床医疗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全体职工服务理念、服务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由“坐堂等诊”变“上门入户”,由面对患者转为关注生命的全过程,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感,患者满意度由去年同期的88%上升到今年96%。2013年1—9月份门诊病人比去年同期增加11196人次,住院病人增加398人次。

2.3有效利用了医疗资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医院人员共用,通过系统慢性病管理,合理调配、统筹使每个班次工作量达到了饱和,也解决了人员短缺问题,使医疗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2013年1—6月份总收入,由去年同期的134.37万元增加到了今年的279.14万元,增长率107.74%。

2.4探索企业医院发展的一种模式。随着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对企业医院的政策依然不明朗,又受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致使企业医院发展遇到了瓶颈。按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用专业化医疗管理慢性病患者,起到了固化、拓展病源,增加营业收入的目的。

3 讨论

3.1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改善民生、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但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机制尚未建立,尤其是企业医院工作的难度很大,需要从基础建设、人员编制、设备投入等多方面给予扶持。

3.2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相结合的方式来促进慢性病管理,既消除了医院服务的被动性、局限性,又弥补了社区卫生服务的专业性不强、不够深入的现状。

3.3受医学高校毕业生就业价值观和企业用人机制的影响,慢性病管理工作需要一批扎根基层、乐于奉献、善于学习的业务技术人才,也急需培养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骨干技术力量。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等15部门.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卫疾控发[2012]34号.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3

一、工作目标

1、建立慢病基础信息系统,利用现有网络对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新发的首诊病例进行网路直报工作,制定慢病网络直报工作制度,由领导分管此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慢病报告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写出简报。

2、利用居民健康档案和组织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早期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早诊率和早治率。

3、加强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提高高血压、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和控制率,提高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知识和技能,减少或延缓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4、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基础,从群体防治着眼,个体防治入手,探索建立**区疾控中心管理、评价,综合性医院协助诊断、个体化治疗、提供技术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随访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模式和机制。

5、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定期开展高血压、糖尿病专题知识讲座及大众宣传,普及社区居民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知识,控制各种危险因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

6、建立规范化的高血压、糖尿病计算机档案档案管理系统。

二、建档工作目标

1、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社区服务人口基线调查率大于40%;

2、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档案,应有随访记录、治疗记录及健康教育记录。

三、高血压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高血压患者100名;

2、对至少20名以上的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其血压控制率≥60%;

3、发现并至少登记高危人群20名;

4、高危人群每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50%;

5、对高危人群的干预有记录及效果评价;

6、35岁以上居民3年至少测1次血压得比例达60%;

7、居民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四、糖尿病工作目标

1、发现并至少登记糖尿病患者30名;

2、至少对其中15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血糖控制率到60%;

3、发现并登记高危人群10名,每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比例达40%;

4、高危人群防治知识知晓率达60%;

5、对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有记录和效果评价。

五、实施计划

建立慢病网络直报系统和工作制度;对社区一般人群、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综合防治机制。

(一)、利用现有的网络直报系统,对今年新发的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病例进行网络直报。建立慢性病报告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二)、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

1、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

利用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诊疗、社区免费测血压、血糖、主动检测、首次测血压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

2、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登记

将检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以及成都市慢病报告网络所报告的属于本社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建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并将所有信息录入相关的数据库,进行微机化管理。

3、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收集详细的病史,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的要求进行临床评估,实行分级管理和随访,并填写《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卡》。对高血压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治疗方案。当患者出现《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规定的情形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性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随访。帮助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

4、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转诊

对检出的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综合治疗方案,判断患者需要的管理类别进行随访和管理,并填写《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卡》。对糖尿病患者实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当患者出现符合转诊情况的病情时,及时转诊到上级综合医院,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继续治疗和随访。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自我管理计划,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支持。

(三)、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1、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和检出。

按照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界定标准,通过日常诊疗、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主动筛查等方式发现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

2、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指导和干预对高危人群采取群体和个体健康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健康教育以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知识及危险因素的了解,给与健康方式的指导,定期测量血压,血糖。

(四)、社区一般人群的健康促进

根据社区人群的健康需求,在社区广泛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社区人群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预防和减少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

1、在社区建立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橱窗,每2月更换1次内容,制作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单,通过居委会、医疗站点等发放给社区人群。

2、在社区每月举办一次高血压、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健康生活方式讲座、义诊等活动。

3、利用社区居民活动室等居民较集中的地方作为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阵地,摆放各种宣传资料。

4、在社区开展免费测血压、血糖活动。

六、培训

按照《高血压防治基层实用规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生进行培训,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质量。

七、评估

1、过程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建档动态管理情况,高血压、糖尿病随访管理开展情况,双向转诊执行情况,35岁患者首诊测血压开展情况,就诊者的满意度等。

2、效果评估

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糖尿病相关危险行为的改变率,高血压、糖尿病的血压、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规范治疗情况。

八、督导和考核

1、由区卫生局组织督导和考核,考核意见及时反馈到被检单位,以便及时改进工作。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制定内部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等规章制度,加强自我检查。

九、考核指标

1、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建档率和建档合格率;

2、社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随访人数和规范管理率;

3、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及培训合格率;

4、社区人群高血压、糖尿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5、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改变率;

6、高血压、糖尿病控制率;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4

中图分类号:R12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2-319-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疾病谱、死因谱正在发生变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不良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生活中的压力过大等是慢性病产生的重要原因。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和干预,使居民摒弃不良生活习惯,建立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以社区为基础,开展对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是当前卫生工作的一个重点。对此我们从2008年开始以取得政府支持为前提,以构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以开展居民健康筛查,建立居民档案为主导,采取多种健康教育方式和干预措施,促进了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工作做法是:

1 规划防治目标,健全防治网络

1.1 为科学、规范地开展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我们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登市创建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市实施方案》及年度实施计划。目标是通过对普通人群实施以健康促进为主的干预,降低人群中慢性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和重点干预;早期发现患者并及时进行随访管理和规范化治疗,控制其病情,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命质量,降低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达到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的总体目标。

1.2 为适应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需要,我们建立了三级管理构架。首先是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任组长,卫生局、教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老干部局等相关科局为成员的“慢病防治领导小组”;建立了以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为主的“慢病防治技术协作组”;利用已初步建成的、运行比较成熟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资源即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基础性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考核标准,组织对全市慢性病防治骨干培训(内容包括“慢病危险因素评估与筛查方法”、 “患者发现、登记与随访管理”、“社区慢病防治与管理”、“患者自我管理”、“非药物治疗”、“高危人群的管理” 等)。同时我市计划从2008年到2011年共投资1000万,完善和建设126个标准农村卫生室、8个社区服务站,并改革现有卫生服务模式,落实居民健康查体、双向转诊以及慢性病随访等制度,将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真正融入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六位一体” 服务模式中。

2 取得政府支持,建立有效支撑环境

慢性病综合防治离不开政策、法律、经济等多方面的支持,为此,我们积极给政府当好参谋,先后出台了《文登市公共场所禁烟管理办法》、《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实施办法(试行)》、《文登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慢性病特殊病种门诊统筹补偿管理暂行规定》等。自2009年开始,政府逐步加大公共卫生的投入,完善了改革补偿机制等,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慢性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安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为我市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了政策支撑。

3 全面开展居民健康查体和健康行为基线调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对慢性病病人实行规范管理

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主要是通过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织医务人员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筛查,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类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对调查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对筛查出的病人评估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录入计算机实施规范管理,包括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为进一步做好病人管理,我们制定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居民档案管理制度》、《慢性病镇村双向转诊制度》、《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脑卒中报告制度》等下发至各基层医疗单位。同时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既可以评价个体患病的危险性及危险因素水平,又可以帮助基层医生实行个体化指导、量化评估效果和提示定期随访。社区居民在基层医生的指导下,实现个体健康管理,并引导逐步实现自我管理。两年来,全市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已建立居民健康档案543223份,健康档案覆盖率为93.08%,查出糖尿病患者15828人,规范化管理11348人,查出高血压患者56196人,规范化管理50634人。

4 有针对性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促进防治工作全面进步

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消除和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自觉建立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达到预防和控制慢性病,促进健康的目的。为此我们采取了多种方式提高居民健康教育覆盖率:一是组织慢性病防治骨干对重点人群进行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等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同时制作慢性病宣教资料、编印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画免费发放和张贴。二是加强社会公众健康教育,在媒体开辟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栏目和利用“世界无烟日”、“全国高血压日”、“联合国糖尿病日”等主要慢性病宣传日进行健康促进。三是社区责任医生进行点对点的健康指导,对查出的患者根据危险评估进行随访管理,从饮食生活、运动锻炼、心理因素、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危险因素的干预管理。四是与教委联合制定了“小手拉大手・健康一家人”活动,利用“小手”拉动家庭成员及其亲友共同参与“平衡膳食、合理运动、拒绝肥胖,健康成长”,以此提高全民慢性病知识普及率,促进慢性病综合防治的开展。

另外,我们还对社区居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健康干预。一是示范引导,推行低钠低脂饮食。我们首先在天福、龙山两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限盐、限油活动,放发定量限盐勺和油壶,鼓励长期坚持使用,并逐步在全市推广。二是积极引导他们利用社区多种健身场所和设施开展各种健身运动,充分发挥运动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经调查目前我市的健康教育覆盖率达90%以上。

5 几点体会

5.1 政策支持是关键 慢性病综合防治是一项大投入的社会的任务,政府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进度和质量,我市出台的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居民社区免费查体、将慢性病门诊治疗费纳入新农合报销、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年度卫生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措施,保障了我市慢病综合防治工作的不断进步和提高。

5.2 队伍建设和部门协调是前提 三级网络队伍是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中坚力量,拥有一支高能力和素质防治队伍保障了整个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开展。新闻媒体、老干局、社区居委会、劳动保险等部门是我们开展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帮手,有他们的密切配合促进了我们工作的顺利开展,应充分重视社会各部门所发挥的作用。

5.3 规范管理和治疗是主导 对慢性病人进行规范管理和治疗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个人病历档案、对各种慢性病信息利用计算机软件、网络等方式进行管理,医生能够及时发现和了解患者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治疗方案,降低慢性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5

1 临床资料的收集

收集资料是开展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我中心采取:(1)通过乡村医生对管辖范围内25岁以上的常住村民发放普查体检通知单,在规定的时间内来村卫生室进行普查体检。(2)社区服务中心组织一批有经验的临床医护人员对村民进行健康体检。(3)对外出打工的流动村民。也由乡村医生通过其家属通知他们到当地医院进行健康体检。(4)个体自我检查。2009年我中心对全乡镇10个行政村普查了12 909人。占在家村民25岁以上常住总人口的80%左右。其中60岁以上3391人,占体检人数的26.27%,40~60岁的有6389人,占体检人数的49.49%。体检结果显示。高血压2687人。占体检人数的20.81%。高血糖的702人,占体检人数的5.44%。还查出高血脂487人,胆囊疾病(结石、息肉、炎症)脂肪肝1251人,另发现胆囊癌2例,肝癌3例等。通过体检及后期结果统计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病人比例高,可能与以前没有开展疾病普查及慢性病防治管理:没有普及健康教育;不良生活习惯有关,如高钠饮食、高糖饮食、高脂肪饮食、吸烟、饮酒、生活不规律;对还没有出现严重临床症状和并发症的慢性病,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治疗或不正规的治疗;许多病人没有健康意识和慢性病早期症状的知识,不去医院体检,普查时才发现。

2 开展健康评估工作

收集了全镇居民基本健康资料后,组织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筛选出来的慢性病病人再进行全面体检,详细询问病史,了解疾病危险因素。根据个人情况,进行个体具体指导。评估工作要求如下:诊断疾病。首先确认疾病所处阶段,如高血压病人现在是处在一期,还是二、三期阶段。糖尿病病人分型和是否有并发症出现,兼症与疾病的关系:建立文字病历和电子档案管理;分类治疗;健康教育。

3 分级预防管理

3.1 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即无病防病,是针对疾病“易感期”采取的措施。疾病易感期指的是有致病因子存在但疾病尚未发生,此阶段预防措施将消除致病因素,使身体状况逆转。恢复健康。具体措施:健康教育、高危人群保护、改善生活方式等。健康教育:每一年2~4次的健康宣教,发放健康资料(例如:紧张或过多食盐易发生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肥胖病人易患糖尿病等。长期吸烟是肺癌和慢阻肺的危险因素,长期饮酒可致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高血压、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家庭因素、气候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均可引发疾病或使慢性病发作和加重等)由镇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生和村级医生共同工作,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懂得健康行为对健康的重要作用。高危人群保护:同时将对进入项目的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进行生活行为方式干预,包括指导饮食、定期体检。改善生活方式:慢性病是在日常生活中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疾病。要治疗慢性病没有快速的良方。只能通过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从每一个细节做好,才能逐步降低发病率。

3.2 二级预防 即有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已有病理变化,但尚未出现有确诊意义的临床症状。应对疾病进行治疗,为取得较好的预后创造条件。具体措施:首先将筛选出来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的资料全部建立书面档案和电子档案,详细记录包括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单位、职业、身份证,住址和联系方式;疾病诊断依据;通过体检调查,建立家庭健康档案,掌握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对每例慢性病患者应详细记录慢性病的诊断结果。如:何时何院诊断何疾病,记录诊断依据,包括重要的辅助检查诊断依据、治疗结果、上级医院医生指导意见:引发健康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饮食结构、精神压力、居住环境和性格等:家族史,有血缘关系的其他成员健康状况纳入慢性病管理库,用条形码,以便资料共享。通过以上措施,对慢性病病人进行系统管理。

二级预防将是社区服务中心的重点。每月开展4~5个慢性病管治日(就如同社区服务中心开展3次旬门诊或4~5次的周门诊计划免疫接种日一样)进行集中管治。对病情比较严重的,和已纳入管治的病人,来复查间隔时间应相应缩短,1~2周复查1次。对病情稳定的,间隔时间可以稍长一些。慢性病门诊日,慢性病人来社区服务中心复查,医生详细询问用药后的情况,结合检查和辅助检查情况。制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及用药注意事项:明确下一次复诊日。对于三期高血压急性发作期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要及时收治人院或转入上级医院治疗。待病情稳定好转后,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

3.3 三级预防 该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即疾病防残,是疾病的“临床期”实施的措施。此期病人已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经过规范治疗可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对急性发作或病情加重及严重并发症应及时住院或转上级医院治疗,尽快控制病情发展,降低并发症。待病情稳定好转,可回社区医院进行三级预防,进行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指导。另外保健医生需指导家属帮助病人进行功能训练。以前对慢性病防治的管理,有些地方基本上是医护人员上门服务,这虽然方便病人,但很难将全镇几千慢性病病人长期管理起来,一来医护人员人力有限。二是无法及时进行辅助检查,不利于慢性病人的正规治疗和管理。现在把全乡慢性病病人集中分开在4~5次来医院管治有以下优点:大大提高了社区医院的工作效率:对需要辅助检查的,可以及时辅助检查,调整治疗方案;对三期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可以请上级临床医生会诊;更有利于慢性病的系统管理,信息化管理。

4 讨论

慢性病一体化管理工作方案范文6

区委、区政府非常重视慢病的防治工作。建立了一支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医疗机构为主的防治结合的专业队伍,开展了大量的综合防治工作。各有关委办局、社会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大众传媒刊播了预防慢病知识的公益广告,普及慢病防治知识。

预防与控制慢病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支持、全社会参与,实施综合治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发[]3号)、《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委[]9号)和《市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长期规划(-年)》(府办[]40号)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原则:

(一)政府主导、综合防治。预防、控制慢病发生,减少对居民健康的危害,提高居民生命质量,切实加强政府领导,形成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参与的综合防治格局。

(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认真落实党和政府“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方针,完善慢病防治策略,改善环境,控制或减少行为危险因素,从源头上降低慢病的发生。

(三)社区组织、健康促进。以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以社区组织为依托,通过分工负责,分级管理。营造有利于预防控制慢病的环境,减少慢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二、总目标:

在“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框架下,建立和健全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满足居民卫生服务需要的慢病防治体系,减少早期脑卒中,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健康期望寿命。到年,我区慢病防治要力争达到全市中上水平,国际先进水平。

三、工作目标和指标:

(一)全区形成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将慢病防治目标纳入社会发展规划

1、2003年,建立区防病领导小组领导、各有关部门参加、社会各界参与的慢病综合防治管理体系,并明确有关部门职责分工。

2、年,在区、街道(镇)形成覆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协调运作机制,并逐年完善。

3、年,街道(镇)将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列入辖区社会发展规划,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

(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1、在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2、多渠道募集慢病防治经费,设立慢病防治基金,用于社区基本预防保健服务,提高对特困和脆弱人群慢病医疗预防的保障水平。

3、按照有利于慢病防治的财税支持政策和物价政策,引导社会资源投向慢病预防和控制。

(三)贯彻实施有利于健康的相关政策和标准

1、2005年前,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逐步推行养殖业、种植业的系列标准;年前,推广合理营养标准和食品成分标识规定、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平衡膳食的居民比例。

2、严格执行公共场所控烟规定和控制烟草的有关政策。2003年起,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3、加强优化环境措施,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到2005年,空气、土壤和水质质量全面达到功能区标准,力争达到优良水平,到年,全面达到优良水平。

4、到2005年,绿化面积达到人均12.5平方米;到年,达到人均15平方米以上。

5、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到2005年,人均占有体育用地面积达到1平方米以上。到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年达到55%以上。

6、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

7、落实职业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法规、政策和标准,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和安全。

(四)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

1、2003年,完成区府实事项目卫生室(16个中心村卫生室、96个标准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

2、年完成街道地段医院、镇卫生院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翻牌,完成镇村一体化建设,健全慢病防治网络。

3、充实健全我区现有的一个社区疾病综合防治点(江川街道),2003年,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卫生服务或初级卫生保健工作内容。

4、建立健全我区慢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五)建设健康促进基地

1、到2005年,建成一个健康促进社区;到年,30%的街道(镇)建成健康促进社区。

2、在全区学校全面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包括牙病、眼病预防);到2005年,1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30%的各类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2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6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到年,30%的中小学达到健康促进学校标准,全区80%的学校成为无烟学校。

3、到2005年,全区50%的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到年全区所有医疗机构达到健康促进医院标准。

4、到2005年,建成20家健康促进企业;到年,建成50家健康促进企业;年起,全面倡导建立健康促进工作场所。

(六)主要慢病和不良习惯控制指标

1、到2005年前,高血压管理率达到15%,控制率达到40%;到年,高血压管理率达到25%,控制率达到5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降低10%;到年,全区高血压管理率达到50%,控制率达到60%,高血压病人脑卒中发病率在年的基础上再降低5%。

2、到2005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40%,管理率达到6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50%,管理率达到70%;到年,糖尿病病人发现率达到60%,管理率达到80%,降低糖尿病致残的比例。

3、到2005年,晚期癌症病人医护照顾率达到95%,“三阶梯止痛”规范治疗率达到90%;到年,“四癌(胃、肝、乳腺、大肠)”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15%;到年,“四癌”合计早期发现率达到25%。

4、到年,青少年和医生、教师吸烟率控制为零增长;到年,其他人群吸烟率呈零增长。

四、主要措施

(一)明确各部门慢病防治的目标责任

在区政府领导下,把慢病防治工作列入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职责内容,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统筹落实和安排慢病防治经费,领导、协调各部门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组织落实各项防治措施。镇(街道)政府负责本地区的慢病防治工作,在制定本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将慢病防治工作列为必要内容。

教育、卫生、体育、环保、水务、绿化、农业、工商、宣传等主管部门要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相应的规划目标,明确年度实施计划,作到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全面推行慢病综合防治的各项措施。

各级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团体、企业、学校、家庭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单位、团体、个人以各种形式提供资助和志愿服务。

(二)建立有利于慢病防治的政策体系

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制订有利于健康的政策,促进有利于慢病防治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环境的形成。

完善环境改善政策。规划、建设、环保、环卫、绿化、水务等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优化环境的相关政策,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和有害物安全处置,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不断改善居民工作和居住条件。

制定烟草控制政策,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烟草有限销售政策,不在医院、学校、政府机关及其他公共场所销售香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售烟;工商部门要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监督管理。

逐步建立公共营养政策体系。农业、商业、技监、卫生等部门要结合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教育、卫生、商业等部门通过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市民健康消费,同时发展符合健康的学生餐、职工午餐、工作餐和老年日常三餐,帮助市民平衡膳食。

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我区规划、建设、体育等部门要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

提供慢病防治资源保障。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分别承担慢病防治的责任,政府保证基本预防保健投入,同时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和资助慢病防治工作,多渠道筹措慢病防治资金;引导预防保健服务性消费。

(三)加强慢病防治机构及网络建设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防治部门,承担区慢病防治的技术决策、业务指导和培训、干预实施、信息综合和质量控制与评价职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把慢病防治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内容,通过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掌握主要慢病的发病、现患、和死亡情况,开展人群分类健康管理,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为一体的综合防治服务。形成三级预防网络。

在区中心医院、市五医院、吴泾医院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包括四癌早发现、应症就诊、线索查病、心脑血管疾病早发及致残预防治疗等),把预防贯穿临床诊疗的全过程,开展规范化诊治。

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岗位培训、引进等方式,培养一批开展慢病防治工作的全科医护人员、健康教育和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形成专业全面、结构合理的慢病防治梯队。

完善慢病综合信息系统。加强慢病及其危险因素和人文环境监测,预测慢病发生、发展趋势。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了解居民基本健康状况,为慢病防治决策和实施干预水平提供依据。

(四)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区健康教育所要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教育部门要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对相应人群的宣传教育。其他部门要结合行业特点,开展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并加强对工作环境管理,减少职业危害。

(五)落实以社区为基础的慢病综合干预措施

慢病防治工作必须以人群健康为中心、以社区组织为载体。镇(街道)负责社区慢病防治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转变服务职能、改变服务机制,调整服务方式,开展慢病社区预防保健,满足社区居民健康需要和需求。

开展社区动员,调动社区组织、单位、家庭、个人参与慢病防治的积极性。做好社区诊断,社区诊断是指在开展疾病防治工作之前,先摸清本社区慢病的基本情况,找出本社区主要健康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制定并全面实施慢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

对疾病人群要开展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病人诊治和疾病管理。

对高危人群,选用适宜的筛选方法,提高早期发现水平。针对吸烟、酗酒、肥胖、高血压、不合理饮食和静坐习惯等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疾病发生或延缓疾病进程。

对普通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掌握形成健康行为的技能,帮助形成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五、考核和评估

根据实施方案的总目标、工作目标和指标,对实施情况进行年度考核评估、中期评估及终末评估。

年度考核主要评价在政府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机构落实慢病防治工作计划的情况。包括组织领导、资源保障以及各项干预措施贯彻执行情况。

中期评估每五年进行一次,主要评价各种工作指标和疾病控制指标的完成情况,并对防治策略和措施进行卫生经济学评价。

根据年度考核和中期评估的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对有关目标和策略进行调整。

终末评估在规划实施完成后进行,主要评价总目标的实现情况,为制定下一阶段慢病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区卫生局

二00三年十一月

区各单位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工作职责

为了推动我区慢病防治工作的开展,经区卫生防病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及区有关部门关于慢病防治工作的职责分工具体如下:

一、区农委

按照有利于健康的农业发展政策,引导发展有利于优化人群营养结构的高科技种植和养殖业。

二、区财政局

在对卫生事业的投入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础上,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逐步增加对慢病防治的经费投入。

三、区教育局

将慢病防治防治知识纳入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在学生中普及慢病防治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针对学生出现的肥胖、吸烟和不合理饮食等慢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四、区卫生局

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把慢病防治的基本预防服务项目逐步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畴。建立健全慢病防治工作网络。建立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建立临床预防的诊疗模式,开展规范化诊治。制定健康教育指南,指导社区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针对重点人群,利用健康处方、健康咨询、讲座、影视等各种形式,普及健康知识。

五、区文广局

将慢病防治宣传内容纳入公益宣传的计划,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集中性宣传相结合,保证一定的宣传频度和深度,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区体育局

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运动计划纲要和市实施方案,制定居民健身指南,促进和指导市民参与体育锻炼,推动全民健身运动。

七、区城管局

增加城市绿化,加强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

八、区环保局

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控制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

九、区规划局

规划审批时考虑城市工业、交通等环境污染源控制等优化环境因素。将群众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建设纳入城市规划和社区规划。

十、区水务局

保护饮用水水源、加强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监管。

十一、区工商分局

严格执行禁止烟草广告的有关规定,实行烟草有限销售。

十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

将慢病防治目标、工作指标列入本地区社会发展规划,将慢病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制定并全面实施慢病防治优先项目,开展疾病人群、高危人群和普通人群分类健康管理,对各类人群分类指导,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建设健康促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