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方案范例6篇

旅游开发方案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1

一、花卉旅游开发目标及含义

花卉旅游开发层次主要分为一般基础层次与延伸活化层次,其实,开发过程也就是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上升过程。

所谓一般基础层次,就是单纯以花卉自然景观为产品特色,侧重于单纯的视觉观光角度,利用花卉生长地天然的资源禀赋,展现花卉田园风光,这是大部分花卉旅游地的开发现状。比一般基础层次更高级一步的层次,就是延伸活化层次。

所谓延伸活化层次,其含义就是通过对花卉游览内容的多元延伸和文化内涵的活化,由单调的观光功能上升到旅游综合功能,增强花卉旅游的活力,带动综合经济效益的增长。具体的讲这个层次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意境环境,即根据花卉品种的特性,优化组合花卉品种和空间结构,创造出花卉旅游地独有的游览氛围。二是主题场景,每一种花卉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应将其整理归纳并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建设单元化的主题场景,既能增强花卉旅游产品的特色性,又使得花卉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三是要素活动,通过将花卉文化渗透到活动设计、听觉设计、味觉设计、触觉设计、季节性设计等旅游产品开发各个细节之中,进行系列化发挥花卉资源休闲、参与、愉悦等多种旅游功能,完善旅游六要素结构。四是生态设施,花卉产地本身就是生态环境优越、乡村气息浓郁的地方。景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包括餐饮、住宿、交通等设施的建筑风格都应强化生态理念,进行生态化建设,与花卉本身的环境融为一体。拓宽花卉旅游的载体空间,弥补和丰富旅游资源内涵,向休闲度假深层次方向拓展深化,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

因此,为了高起点、高标准,我们把花卉旅游开发目标确定为:延伸活化层次的开发。通过一般基础层次开发,3至5年后向延伸活化层次过渡,拓宽花卉旅游的载体空间,弥补和丰富旅游资源内涵,向休闲度假深层次方向拓展深化,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

二、花卉旅游开发形象定位及开发规模

1、在这两个层次开发基础上,还要进行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一是旅游形象定位,即从视觉层面入手依据花卉的风格特性,结合所在地的地脉文脉、区位进行旅游形象的基本定位。二是形象系统设计,即在旅游形象定位的基础上,对延伸活化层次内容进行形象提炼与整合,在营销口号、促销方式等方面予以系统反映,设计、推广和建立花卉旅游地系统化的旅游形象。

2、开发建设规模

从2014年起,用年时间,重点建设亩花卉产业示范基地核心区,并逐渐沿辐射和带动其它村、镇发展。到年建成花卉生产经营企业达家以上,花卉生产规模达亩以上的花卉产业经济带,实现以花卉产业为主导产业,配合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基本实现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和专业化、基础设施配套化、产供销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花卉产业总产值达万元以上,实现利润万元以上,带动餐饮、旅游、休闲、娱乐、房地产开发等产业收入,实现年收入亿元以上,利润万元以上,花卉经济带年产值达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元以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都市农业基本形成。

三、花卉旅游开发经营模式

从旅游经营角度来说,花卉旅游地经营传统上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单一的花果式的生产,花卉生产地被农民承包或占有,采取个体经营性的农业开发模式(集体经营的方式已经很少见了);另一种是园林事业式,由于一些花卉的级别高,属于珍稀景观资源,被政府行业部门(多为园林部门、农业部门)围合建设成园林景观。但是,单一的花果式的生产,农民经营分散、各自为阵,其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林果的销售收入,对花卉资源旅游功能缺乏相应的重视,花卉资源利用率低。园林事业式管理,由于采取部门事业型的经营,部门独享,缺乏市场开拓意识,大多开发为具有游憩功能的城市公园,附加的人为痕迹较浓,品位不高,加之内部经营机制不活,花卉资源的综合效益徘徊在低层面。

因而,必须摈弃这两种传统的经营运作模式,开拓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推动花卉资源资产化、产品市场化的进程,实现企业公司化的运作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花卉旅游品牌。

实施“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以先进的经营理念,科学的管理手段惠及个体农户,并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花农增收,保障花农利益,实现公司与农户共赢发展:(1)、向农户提供优质低价种苗,节约种苗投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切花的品质,实现优质高产、低耗高效目标;(2)、向花农推荐种植国际市场畅销的新品种,带领花农抢占国外高端市场,避开国内无序低价竞争;(3)、花农切花采收后由公司统一加工包装和运输,既保证切花品质,又可以规模降低加工销售成本;(4)花农产品统一品牌销售,以品牌优势获取更大的产品附加值。通过农户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在花卉产业链上的分工与合作,提高农民种植花卉产品质量和档次,抢占高端市场,去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在发展思路上,坚持以科技为支撑,品种引进和自主研发相结合,全面提高示范带动能力、规模化加工销售能力,实现农户在公司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指导下专业种植,产品采收后规模化统一加工、统一品牌出口销售,最终实现规模品牌效益,走出一条带领花农增收致富的产业化合作道路,把花卉产业建成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优势产业。同时,注重科技对企业提质创品牌的作用,成立技术研发中心,聘请技术顾问每年定期到公司指导及技术培训,并与省农科院花卉所合作开展土壤、植物营养及病虫害研究工作,实现国外新技术的消化、创新和推广。

四、花卉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基本思路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落实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是实施都市农业战略的一项最基本和最重要内容,对加快都市后花园建设,实现促农增收的新突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政府成立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实施组或专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并落实专人负责,明确职能职责,使基地建设工作真正做到项项有人管,事事有人抓。同时,要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形成合力,对基地建设主动配合,急基地之所急,想基地之所想,主动想办法、出主意、活机制,大力支持、协调、配合花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与发展。

2、整合投资、加大投入、改善环境、增强后劲水利、道路等农业生产的直接基础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等间接基础设施,在示范基地,特别是核心村应优先加强建设,以提高基地生产综合能力和发展后劲。要在建立多元化投资、整合投资的基础上,积极筹划包装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增强和保证核心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并要抓住南环路扩宽的契机,高档次、高水平建设好核心区景观大道,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切实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同时,要在用地、税收、信贷、社会氛围等方面为业主入驻营造宽松的招商引资软环境,把招商引资作为启动基地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社会资金,扩大规模,提高水平,促进基地建设上水平、上台阶,真正实现“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达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的效果。

3、着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大力开拓市场各级党政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从市场环境、投资、税收、用地、信贷、技改等多方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重点提高其经营能力和水平,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带动提高全市花卉产业化水平。同时,要加强对专合组织的建设指导与培育扶持,让其在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使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和花卉产业区域布局及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和生产经营水平,培强市场开拓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在大力引进花卉生产经营企业基础上,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重点培育扶持广交园艺工程有限公司,使其成为全市花卉产业的龙头企业。同时要壮大贡井区花卉协会,充分发挥其“内引外联”的“桥梁”作用,使其带领、引导企业、农民闯市场,开拓市场,发展市场。

4、以花为主,行业互动,构建都市农业花卉产业的高效发展,不仅是花卉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等方向面发展,在扩大花卉生产规模,提高花卉产品档次,增加市场占有面的基础上,必须和观光、休闲、娱乐业紧密结合,协调同步发展,走都市农业之路,才能真正意义实现高效,发挥基地综合效益,促进花卉产业的持续发展。

5、建立健全支撑和保障体系,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加强质量安全体系、农业执法体系、市场网络体系和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逐步发展成为行政监控为主、行业监督为辅的保障体系和国家服务体系为基础、企业服务体系为主体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花卉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提供有效支撑和保障。

五、花卉旅游开发公司经营管理规章

1、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制定经营管理章程。公司经营范围:旅游资源开发、种植果树、花卉、苗木、草坪;养殖生畜、猪、家禽;技术咨询、经济咨询、技术转让;餐饮娱乐;课程培训。

2、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是公司的权力机构,行使下列职权: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执行董事、监事,决定有关执行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审议批准执行董事的报告;审议批准监事的报告;审议批准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审议批准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的方案;对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议;对发行公司债券作出决议;对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清算或者变更公司形式作出决议;修改公司章程;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根据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其报酬事项;

3、公司设执行董事一人,由股东会选举和罢免。执行董事任期年,任期届满,可连选连任。执行董事在任期届满前,股东会不得无故解除其职务。执行董事行使下列职权:负责召集股东会,并向股东会议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审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订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订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

制订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订公司合并、分立、变更公司形式、解散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4、公司设经理一名,由股东会聘任或者解聘。经理对股东会负责,行使下列职权: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股东会决议;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拟订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股东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股东会授予的其他职权;经理列席股东会会议。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2

一、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旅游商品大赛,以市场为导向,以精品为目标,挖掘开发一批有较高品位、富含科技含量、独具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积极培育凉州旅游商品的客源市场,进一步完善旅游商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宣传等一条龙服务体系,不断壮大我区旅游商品的产销队伍,树立凉州旅游的品牌意识,做大做强凉州的旅游业。

二、活动名称

2004年凉州区“XX杯”旅游商品开发大赛

三、主办单位

凉州区人民政府

凉州区旅游局

凉州区文体局

凉州区经贸局

凉州区广播电视局

中国共青团凉州区委

四、协办单位(待定)

五、组织机构

大赛设组委会,组委会下设评委组、办公室。

组长:张祥生凉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副组长:李吉仁凉州区旅游局局长

赵继洲凉州区文体局局长

李长东凉州区经贸局局长

杨新年中国共青团凉州区委书记

陈德正凉州区旅游局副局长

评委组:张祥生凉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李吉仁凉州区旅游局局长

赵继洲凉州区文体局局长

李长东凉州区经贸局局长

杨新年凉州区团委书记

冯天民凉州区群艺馆馆长

王金城凉州书画院院长

王文明凉州区旅游局副局长

胡宗密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党寿山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黎大祥凉州区博物馆馆员

办公室设在凉州区旅游局,主任由陈德正同志担任,陈耿、许天才同志具体负责落实活动的各项工作。

五、组织实施

1、旅游商品的范围:

文物复仿制品:在遵守国家关于文物复仿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开发、设计、制作的凉州各历史时期文物的复仿制品及设计样品。

工艺品、纪念品:立足多种材质开发的雕塑、编织、镶嵌、刺绣、饰品、剪纸、根雕、奇石等具有纪念意义和鉴赏收藏价值的各类工艺品、纪念品(包括纪念币)。

服装、生活用品:具有凉州地方特色的服装制品、生活用品及设计样稿等,包括亚麻、地毯等系列产品。

绿色食品:围绕凉州农副产品开发的保健品、营养补品、绿色饮品、名优土特产品。

书画作品:反映凉州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的各类书法、绘画、篆刻、刻字作品。

图书、音像制品:反映凉州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资源的书刊、画册、邮票、明信片、歌曲、光碟等公开出版发行或内部印制的各类图书、音像制品。

2、评奖办法:

本次旅游商品大赛设以下奖项:

特等奖1名,奖人民币1000元;

一等奖1名,奖人民币800元;

二等奖2名,奖人民币500元;

三等奖5名,奖人民币100元;

另外,设优秀奖20名,最佳创意奖1名,最佳组织奖10名,均颁发给凉州区人民政府验印的获奖证书。

3、参赛要求:

(1)参赛作品应能够体现凉州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和人文特色;

(2)参赛作品应能够代表本类产品,且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3)参赛作品或设计稿应具备较强的创意,富含文化内涵。

(4)凡参赛作品,要按统一要求,保送实物及设计创意说明,并填写旅游商品开发大赛报名表一式二份。说明材料要求文字精练,要点清晰,说明作品的设计构想及创意,字数不超过400字,用二号楷体字打印在A4纸上。

4、宣传报道及后续工作:

(1)大赛将采用电视全程采访报道的形式,对作品征集、评奖及参赛作品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

(2)凡获奖作品,将由区旅游局负责向辖区各旅游景区(点)、旅游商店推荐销售。

(3)对获奖作品的生产单位,将由区旅游局报请省旅游局批准定为旅游定点单位,并将其获奖作品向市“节会”组委会推荐作为2004年“天马”旅游节指定旅游商品。

5、经费来源:

此项活动以社会化方式运作,以赛养赛为原则,具体采用以下办法运作。

(1)、凡参赛商品及设计样品,收取参赛评审费20元,贵重金属制品、书画作品、宝石制品等除收取参赛评审费外,另收作品保管费及保险费10元。

(2)、拍卖大赛冠名权,采用竞标方式向社会公开拍卖,底价为15000元;

对取得大赛冠名权的企业,定为本次活动协办单位,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可作为特邀佳宾参与旅游商品评定工作,企业参赛产品由区旅游局向市“节会”组委会推荐作为旅游节指定旅游商品。

(3)、寻求企业赞助,凡愿意赞助此次旅游商品大赛的企业或单位,视情况收取1000-2000元的赞助费;

凡赞助单位并免收参赛评审费,在电视宣传报道中打出赞助单位名称字幕,并由区旅游局发给旅游定点单位铜牌。

6、工作进度安排:

(1)2003年11月25日—2003年12月31日,拿出切实可行的大赛实施方案,经区政府审批印发,并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上启事,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本次大赛;

(2)2004年1月1日—2004年3月20日,确定大赛场地,邀请专家评委,联系大赛冠名单位及赞助单位,征集各类参赛作品,借第三届“天马”旅游节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对活动进行全程宣传报道,对参赛企业和个人就参赛作品进行电视专访。

(3)2004年3月21日—2004年4月5日,进行参赛作品初步筛选、分类,做好会场布展等工作,

(4)2004年4月6日—2004年4月10日,组织参赛作品的评审工作。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3

根据《中共**市**区委、**市**区人民政府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办发6号),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为切实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特制订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国农村扶

贫开发纲要(—2012年)》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一把手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轮流进程,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格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扶贫开发思路,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整合资源、综合推进”的思路,以实现共同富裕和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平台,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社会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实现贫困户稳定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目标任务三、工作要求

(一)定点帮扶,动态管理。贫困村和村内贫困户的帮扶任务、目标要求,具体分配落实到帮扶单位,明确责任人。要动员有能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参加定点帮扶工作。

建立动态档案。要将贫困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逐村逐户登记造册,实行电脑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

建立帮扶台账。如实填写《帮扶记录卡》,由村负责人、贫困户主、本单位负责人共同签名,并作为评议的重要依据,及时将记录卡内容录入电脑、存档、更新,建立帮扶动态档案。

(二)明确任务,责任到人。根据公司实际,每个部门分别负责10户,其余由公司班子成员负责,具体任务分别为:55户家庭,其中,办公室10户,业务股10户,联防队10户,安全股10户口、班子成员15户,各部门要落实挂村挂户责任人,细化扶村扶户发展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工作标准,监督抓好工作落实,做到定人、定点、定责包干扶持,保证每一贫困户都有责任人挂钩联系,保证每一贫困自然村每一贫困户都有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脱贫措施。责任人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部门的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帮助制订发展规划,协调、跟踪有关部门落实相关扶持措施,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联系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等。

要制定扶贫工作责任制,建立完善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促进扶贫工作有效开展,保证如期实现目标任务。(三)加大投入,严格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动员各方面力量千方百计增加扶贫资金投入。

要切实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确保扶持项目进村入户,真正让广大贫困农户得益受惠。结合贯彻落实“双转移”工作部署,切实加大贫困农民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力度。要积极筹集资金帮扶定点村和贫困户;鼓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捐款捐物。以各种形式帮助贫困村完善生产生活设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

逐步建立扶贫项目申报、建设的竞争机制。项目扶持与绩效挂钩。严格扶贫资金管理,完善扶贫资金运行和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扶贫资金投向和使用范围,实行扶贫资金专账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加强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和审计,推行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公示和项目绩效评价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用于贫困村、贫困户的扶持资金,必须有受扶持贫困村负责人和贫困户的签名,并作为审计的依据。

(四)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广泛动员各种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家、个体户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建设。营造人人乐于扶贫行善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四、组织领导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成立扶贫开发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李国良(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潘海威(副经理)李火才(副经理)

成员:陈燕梅、肖琼英、马清观、赖哈、何严兴、张友良、林土全、李国意、蔡富强、林永荣、廖伟军

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落实帮扶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同时把扶贫

开发成果作为考核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切实加强贫困村领导班子建设,开展党支部“一对一”帮扶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对接帮扶单位,只对帮扶村和帮扶农户负责,工作重心和帮扶措施必须全部到村到户。帮扶单位和个人,负有对帮扶村和帮扶农户脱贫的直接责任,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做好帮扶工作,加强与区扶贫办沟通、协调和配合,充分调动贫困农民主动参加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制订的扶贫规划要与村民特别是贫困农户沟通协商一致,让农民主动参加扶贫开发。参与扶贫的个人要发挥各自的工作优势,从人才、资金、技术、项目、信息等方面,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扶持,保证扶贫任务的落实。要加强调查研究、综合协调、指导监督,对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市粮食局报告。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4

关键词:红色旅游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对策

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包括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等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红色旅游,主要是指以红色资源为载体,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是红色旅游开发的重点。

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资源分布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色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省区交界地带,区位偏僻、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是这些地区的共性。在12个红色旅游重点区中,除了京津和上海等局部地区外,其余大多分布在革命老区,革命老区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

革命老区80%位于山区和丘陵,大多交通不便,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老区生态环境优越,传统民俗文化得到较好的保留,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或红色景区(点)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可以相得益彰。

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现实意义

在处理老少边穷地区和富裕地区的关系中,红色旅游不失为一种好方式。各类世界组织都关注贫困问题,“减贫旅游”(PPT)的概念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就是用旅游的办法来减轻贫困,使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得到改善,文化、生态环境得到保护。

增加革命老区人民就业。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极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旅游业将推动革命老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一些旅游专家认为,在我国,每接待20名国外游客,就可为我国创造一个就业机会,每接待150名国内游客,也为地方创造一个就业机会。例如在井冈山,红色旅游开发使茨坪镇吸纳就业人口近6000人。

增加革命老区人民收入。只要利益分配得当,旅游开发完全可以给景区内的农民带来较大的经济收入。如河北嶂石岩景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1995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就已经达到3000多元,周围乡村农民达到1600多元,比景区开发前增加了10余倍和6~7倍。井冈山小井村,村民们原来人均年收入不过300元,现在家家户户开农家乐旅游餐馆,销售土特产、旅游工艺品等,人均年收入5000多元。在井冈山山下的泰和县桥头乡,当地农民发挥毗邻井冈山的优势,办起了度假村,年纳税额达30余万元。

开阔老区农民视野,提高农民素质。农业是相对封闭的产业,与外界的物质交流、人员交流以及信息交流相对较少。随着红色旅游的开展,外地游客的涌入,革命老区的农民得以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打交道,可以促进农民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的改观。

促进老区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发展红色旅游,首先要大力改善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性、对外联系的便捷性以及住宿、游览的舒适度。通过基础设施和服务接待设施的建设,可以将老区的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吸引发达地区的投资,带动商贸服务、城乡建设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培育老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例如为了大力发展井冈山的红色旅游,江西新修了井冈山机场,使老区对外交通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的策略

革命老区具有发展红色旅游的良好条件,也有通过发展红色旅游促进老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革命老区发展红色旅游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多种渠道筹资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老区基础设施落后,各景区之间道路级别低,给旅游带来诸多不便;接待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例如“红色故都”瑞金的全市酒店床位只有2200张,显然不能满足游客需要。革命老区自我发展能力弱,需要多种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老区需要力争国家在规划、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通过精心包装一批红色旅游建设项目,争取纳入国家红色旅游总体规划和重点项目建设,获得红色旅游发展专项基金的支持;另一方面,红色旅游所需资金比较大,老区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市场手段,通过招商引资,从各种资本市场上获得所需资金,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红色旅游投资新格局。江西省吉安市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截至2005年上半年,吉安签约旅游招商项目38个,签约金额26.7亿元,建设项目包括“祖籍地游览苑”、井冈山大井领袖峰景区、井冈山荆竹山景区等。

(二)注重多旅游产品的组合

产品组合可以实现捆绑经营,共享客源市场;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可以延长产品链,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红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兼容性,可以和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相结合。革命老区具有比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红色旅游产品和这些资源形成的旅游产品都可以组合。一是“红红”组合,就是相邻的革命老区或主题相关的红色旅游目的地组合在一起,例如井冈山—瑞金—古田的“共和国寻根之旅”,瑞金—遵义-大渡河-延安的“重走红军长征之旅”都能成为很好的红色旅游产品;二是“红绿”组合,即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组合;三是“红古”组合,红色旅游与革命老区历史文化旅游以及古迹古遗址旅游组合,例如徐州淮海战役红色旅游和两汉文化旅游的组合就是成功的一例;四为“红土”组合,即老区红色旅游和民俗文化旅游组合;五是“红彩”组合,即红色旅游产品和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产品组合。例如贵州用“一条长征红线,穿起一个多彩贵州”,使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和少数民族风情游相映生辉,取得了巨大成功,200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248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7.6亿元。

(三)活化红色旅游产品

革命老区游艺设备、娱乐设施本来就相对比较缺乏,再加上相当一部分红色旅游景区在经营上还停留在简单的遗址参观、图片和物品展示阶段,旅游者以参观为主,缺少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游客的游览兴趣很难被调动起来。另外,一些红色旅游景区所表现的革命主题和内容存在雷同现象,例如在江西和湖南有多处同志的故居、在江苏徐州和安徽淮北有多个景点都和淮海战役有关,主题和展示内容的雷同会影响游客的游览兴趣,容易导致游客的“审美疲劳”。

从本质上来说,旅游是个人旨在满足各种心理欲求所进行的休闲体验活动。在体验经济已现端倪的背景下,传统说教式的政治教育参观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活化旅游产品。一是改革、提升陈列馆解说方式。运用高科技的声光电等演示方式,实现静态展览与动态演示相结合,让游客有身临其境之感,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二是创作特色性强、旋律优美的红色歌曲,编排经典的红色旅游文艺节目,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举行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肢体语言现场展现红色旅游资源的内涵;三是因地制宜地增加游客参与性的游览项目,例如模拟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等战争场景,策划穿插、侦察、探险、排雷、冲锋等情景参与项目,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在参与中接受磨砺和教育;四是创建革命生活体验旅游区,在有条件的红色旅游区,创建再现当年生活场景的旅游区,例如在瑞金和延安创建再现苏维埃苏区和陕甘宁边区生活场景的旅游区,游客在这样的旅游区内模拟、再现和体验革命年代火热的生活。

(四)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

老区的景区建设要提高到目的地建设的层次,孤立的若干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不能带动老区经济的整体发展,只有把老区作为整体的旅游目的地进行建设和营销,红色旅游才能发挥带动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红色旅游目的地之所以有营销的必要,一方面因为各地红色旅游目的地存在竞争,另一方面当前信息渠道众多,信息传播速度快,受众的接受能力有差异。红色旅游的营销方法很多。一是电子商务。国外的旅游目的地,90%都有网站,我国也有30%至40%的比例,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在增加,电子商务是未来几年目的地营销中最重要的方法。二是软营销。例如参加旅游博览会、展销会,举办红色旅游论坛等。三是组合营销。比如红色旅游和会议旅游、修学旅游以及奖励旅游组合营销。

(五)重视旅游发展的社区参与

减贫旅游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决策并得到好处。当地老百姓从旅游发展中受益,红色旅游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引导、鼓励农民开办家庭旅馆,引导农民开发、加工地方土特产,培训农民从事旅游服务业的技能等都可以帮助老区人民加入红色旅游的发展中来。

(六)加强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

老区的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旅游人才匮乏是较为普遍的问题。例如,江西赣州红色旅游资源富集的六县(市)(包括瑞金)有各类旅游从业人员约2000人,但从业人员总体学历水平、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偏低,具有中专以上学历者仅占20%,受过正规旅游业务培训的人员比例不到10%,尤其是导游及管理人员紧缺。老区红色旅游应尽快解决配备和增加高素质研究和讲解人员的问题,也可借鉴大连推出的“银发导游”的做法,在老区组织一些当地的离退休干部和老红军作为导游或讲解员,以提升红色旅游的效果。同时,对从事旅游服务业的当地居民进行业务培训,全面提升红色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余青主编.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5

【关键词】旅游管理 档案 信息化

一、旅游景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我国的旅游景区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自然景观,文化景观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各种休闲旅游,探险旅游应运而生。无论是传统景区,还是新开发的景区,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维修或者开发。旅游业的发展,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些都需要有管理档案加以保存,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准备。

旅游景区档案包括景区规划建设档案、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景区旅游管理、景区行政档案管理五个部分。

景区规划建设档案包括景区总体规划,有规划立项、论证文件材料等与之配套的文件和材料;景区资源开发档案管理包括景区内土地、森林、水资源利用等资源信息;景区环境保护档案是关于景区内资源监测、污染治理、资源保护等相关的文件;景区旅游档案管理包括旅游项目开发、景区旅游秩序维护、景区对外宣传材料、旅游景区各种纪念品,领导人的题词,名人合影等;景区行政档案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景区申报和评估。

景区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有助于景区管理,因为旅游景区和厂矿企业不同,是以流动人口为主,在管理上没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可遵循。建立档案,可以从过去的管理中找出经验,来促进景区管理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其次,旅游管理档案有利于景区可持续性发展,旅游区的评估不是依靠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而是旅游产生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了档案,就能从中找出有效经验;景区档案的第三个作用是有助于景区的开发,通过档案,可以了解景区的发展历史,为更加精确地制定适合人文环境的开发创造条件;第四个作用是有助于景区文化的传承,每个景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档案将这些记录下来,不仅可以用来做景区的宣传,还可以将景区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下去;第五个作用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往往和景区的历史有关,根据档案,可以为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做准备工作。

二、旅游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在旅游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档案管理和旅游发展没有同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相关法制不健全。目前,尽管我国的旅游业在蓬勃发展,但关于旅游方面专用法律尚未出台。每一种档案在建立时都要有相应的法制法规来进行规范,但旅游业缺少专用的法制法规,所以在建立档案时,无法对档案进行规范,因此都是按照自己的制度来进行,造成各地的旅游档案管理各不相同。

第二,旅游景区档案基础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旅游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旅游景区重视的是如何吸引游客前来,对于旅游区的档案管理还没有明确认识,对档案管理没有资金投入,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第三,档案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有些景区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在档案管理方面资金,人员投入不足。很多部门的档案管理已经实行信息化了,有些旅游景区还是传统的手工记录,这样严重影响了档案管理的使用效率。

第四,档案管理的责任划分不清楚。在一些旅游景区,不同的档案资料被不同部门的人掌握着,没有集中。例如,财政方面由财政人员管理,规划方面由领导掌握。而一些景区发展无足轻重的资料,常常出现丢失的现象。

第五,旅游景区档案管理利用率低。由于我国旅游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对于档案管理中的文化传承,可持续发展等功能认识不足。也和旅游景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有关,管理混乱,信息化程度低,缺少专业人才。这些不足使得档案管理不完善,利用价值也低。

三、旅游景区档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式

要解决旅游管理档案存在的问题,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加强旅游管理方面的法制建设,这几年,我国旅游业得到了发展,但和旅游有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鉴于这一点,国家应当制定与旅游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便于管理,在档案管理上也能有法可依。只有制度统一,档案管理才能有效展开。

第二,旅游景点要重视档案管理,旅游景点重视档案管理,首先要投入资金,选拔专业人才,这样才能使旅游与档案管理同步发展。档案管理要有专门的办公室,存放档案的库房,以及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第三,提高景区档案管理信息化,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网络设备进行管理,这样的管理不仅和时代同步,还能提高管理效率,使档案在使用时能够随时调取。信息化包括各部门都要使用网络化设备,这样才能做好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方便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第四,各部门做好明确职能工作,档案管理是将整个旅游部门的档案归纳在一起的管理工作,因此各部门都有义务对此进行协调,每个部门都要将自己的档案工作做好,然后集中管理。

第五,提高档案管理使用率,档案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旅游的发展,不是记录一段历史留给后人。档案的利用,可以将档案内容编成宣传手册,赠送给旅游者作纪念,这样也能宣传旅游景区;还可以建立特色档案,例如将领导题字,名人合影作为景区宣传广告的配套内容。也可以效仿国外的旅游景点,鼓励游客留言,将这些留言作为档案宣传材料,可以提高景区知名度。

参考文献:

[1]冀波.旅游景区档案建设问题与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9) .

旅游开发方案范文6

[关键词]休假制度;旅游流;时空结构;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5-0038-04

1、引言

2007年12月14日,在经过一年多的研究论证之后,国务院出台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并了《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形成了新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和休假方案。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做出首次修订,本次调整方案是第二次修订,与首次修订方案相比,此次节假日调整方案增加了传统节日,体现了“丰富内涵、优化结构、完善制度、提高质量、有利发展、促进和谐”的总体思路和“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体现社会公平和充分考虑国民旅游需求”等原则。

旅游活动与国家法定节假日及休假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的出台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将对我国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和旅游开发产生重要影响,对促进国内旅游持续和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新休假制度对国内旅游流时空结构的影响分析

2.1对国嚷糜瘟魇奔浣峁沟挠跋

与1999年首次《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修订方案相比,此次休假调整方案对国内旅游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国内旅游流时间分布即旅游流时间结构的影响上。首次修订方案出台后,催生出春节、“五一”、“十一”3个旅游黄金周,迅速释放和“引爆”了国民积蓄已久的旅游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和适应了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发展趋势。但与旅游黄金周相伴的旅游流时间分布的高度集中性,加剧了旅游供需矛盾并引发出旅游交通、旅游安全、旅游质量、旅游资源与环境保护等许多问题,暴露出黄金周旅游存在的诸多问题与弊端,引起了旅游界的高度关注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