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资源建设范例6篇

生态资源建设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1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林政资源管理

1现代林业生态建设和林政资源管理关系分析

生态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必须要有林业资源作为支撑,林业资源在生态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了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有力保护,这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林业资源的建设发展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一定的物质保证。需要对林业资源进行有效保护,这样可以很好地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环保程度。林政资源其实就是林业管理机构或者是部门为了实现林业资源的优化管理,运用相关的政策和法规等有效管理林业资源的采伐或是使用以及运输等过程。林业生态建设的顺利发展绝对离不开林政资源管理工作的支持,若是忽视林政资源管理工作可能会影响林业生态建设的力度。

2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国家的生态建设要求必须要发展林业建设,发展林业建设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以有效保护我国的湿地资源,同时,具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总之来说,促进林业生态建设可以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有效提高国家生态环境建设质量。因此,我国国家相关部门必须要提高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促进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西部开发事业的发展,将林业资源的生态文明优势很好地体现出来,最终实现我国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林业生态建设的用处,它可以修复生态系统中的各项功能,还可以完善地建设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生态系统里面,处在重点部分的是森林资源,它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性,也影响着系统的稳定。林业生态建设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作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保护好林业建设,保障我们自身的生活质量。在保护林业建设的同时,也保障了我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够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在保护它的过程中,就要用到一些法律建设,按照国家的一些法律法规制定一些相应的保护规定,切实地保护林业建设,发挥好国家该有的责任,保护生态环境。

3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推动林业生态建设

(1)要想管理好林业资源建设,就要和当地的环境管理部门做好协调,建立健全相应的一些管理机构。推动林业建设的发展,要有一个纪律严明的管理队伍,具备优良的工作作风,能够较好地按照相关管理规定进行林业建设。还有一些基层林业的工作站也要规范工作,依照相关法律规范保障林业资源的合理建设,推动其发展,这是影响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重要因素。(2)采取一些规定改善当地的对林业建设。目前,我国相关的一些法律法规构成了现在的林政资源管理的一个相关制度体系,主要是由《野生动物保护法》、《森林法实施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退耕还林条例》、《防沙治沙法》等一些相关的法律构成。这些法律法规推动了我国林业建设的发展,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根据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改善。(3)对于完善林业资源生态系统的建设工作一定要加强宣传,能够很好地保障林业生态建设。这就需要健全法律法规,按照一些相应的法律机制把林业资源纳入森林保险这一范围内,进行林业保险时,对于一些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也可以收到保险公司的赔偿,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推动其更好地发展。(4)为了推动林业建设,可以向社会大众寻求一些帮助,购买社会服务力量。可以建立一个林业建设的评估组织,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森林资源,促进林业资源生态的稳定发展,保障生态成果,推动林业生态系统建设向更好地方向发展。(5)对于林业生态建设,还要修复一些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保障完好的生态环境。我国致力于开矿采砂,被破坏的矿山众多,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生态保护,保护矿山的植被,提高矿山的生态质量,保障当地水土不流失,修复植被,保护当地生态系统,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林业生态建设过程中,对林木资源和林地资源的保护工作必不可少,必须要通过改革促进林业生态资源的建设发展,而且还需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保证林业生态管理技术水平的提高。在维护林权方面应不断强化执法力度和水平,保证执法的先进性。除此之外,应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素质水平,最终为林业生态资源建设和林政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奠定基础。

作者:李强 王敬 单位:自贡市林业局

参考文献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2

关键词: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物质环境;制度环境;文化环境

1.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

1.1 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含义及其特征

当前,很多企业为人员的频繁流动以及人才的流失感到困惑和烦恼,并且随着区域经济的开放以及各地政府的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企业的流动性也逐渐加大。事实上,人员的流动和企业的流动迁徙犹如生物界中动物对栖息地的选择一样,有其内在的规律。不同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环境适用不同的人员生存和发展,为人才的滋养、发展提供不同的条件,不同的区域状况支撑不同的层次和规律的企业发展。企业对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动态适应和自我调节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2 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

人力资源生态系统是各种类型的人力资源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环境共同组成的物质一能量――信息系统是客观存在的开放的复杂系统,其要素包括系统内的人力资源要素及与人力资源系统发生联系的环境要素,社会环境是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制度和经济环境的要素对人力资源的影响最大。文化要素包括文化差异与教育程度指标,制度要素包括市场化水平、基尼系数和安全感指标,经济要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的指标。在人力资源的动态调节中必须协调三类调节机制,达到良好的调节效果。企业对人力资源生态系统存在动态的适应,必须从人力资源战略规划、薪酬制度的设计和激励机制的设计来进行,同时企业可以通过进行搬迁突破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制约,不断获得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改善。

2.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生态系统的结构

2.1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软、硬方面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构成与建设从新经济时代的特点来看,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由软、硬两个方面,三个层次构成。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硬的方面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企业组织架构、作业流程、规章制度、升迁机制、企业治理结构、工作环境与条件、人事制度、管理模式;企业外部的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其他关联社会组织关系构成、合同契约等所构成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软的方面是指由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价值观、人生观、思想意识、工作作风、处世习惯、领导者的风范、管理风格、企业品牌;企业外部的民族文化、社会风气与习俗、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民族意识以及客户关系等所构成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企业人力资源的硬生态环境是看得见的,它的建设相对容易、时间短、速度快,一个企业的硬生态环境模式易于被另一个企业模仿。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硬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可以采取自己创造、引进移植、混合杂交等方式,其成本相对较低,其变化形式既可以渐进,也可以飞跃;既可以整体性变化,也可以局部性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软生态环境是看不见的,它的建设相对难度大、时间长、速度慢,一个企业的软生态环境模式不易于被另一个企业模仿。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的软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只能采取自己创造的方式来进行,对于外部成功的模式和经验不能生搬硬套,即使借鉴也必须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造,其成本相对较高,其变化一般是渐进式变化,不可能是飞跃式变化:一般是整体性变化带来效果,局部性变化很难带来效果。

2.2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构成层次

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核心层次是企业内部生态环境,它由企业内部软、硬生态环境构成,是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重点,它的状态的好坏对企业人力资源影响最大,直接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大小;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第二个层次是企业外部关联生态环境,它是由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各种联系―客户关系、同业竞争关系、替代品竞争关系、企业所处行业状况、企业所在商会与协会管理状况等所构成,既有硬生态环境,也有软生态环境,是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的次主体和主要内容,它的状态的好坏对企业人力资源也有较大影响,也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大小,与企业内部生态环境的影响相比,这一层次的影响程度要小;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第三个层次是社会生态环境,它是由法律法规、民族文化、社会经济制度、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社会信息化程度、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社会风气、民族意识等构成的,它同样既有硬生态环境,也有软生

态环境,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受这一层次生态环境的影响,其影响程度要小于前两个层次的影响,一般来说,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不包括这一层次,但是,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要符合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价值取向,并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自身建设推进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3.知识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微观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

3.1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软硬两个方面的关系

首先从生态环境的软、硬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硬的方面是基础,没有硬的方面作保证,软的方面也就不可能实现建设的目标;另一方面,软的方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最高境界,离开了软生态环境的优化去建设、优化硬的方面,硬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也就失去了意义,再好的企业组织架构、规章制度、作业流程等也就变成了空洞的摆设。

3.2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三个层次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从生态环境的三个层次来看,三者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方面,企业内部生态环境是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核心和主体,在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和优化管理中占有主导地位,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功效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不是企业生态环境的全部,而是一部分,企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内部生态环境这一层次,必须从生态环境的整体上,着眼于生态环境的三个层次来制定方针、目标、策略和措施;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企业外部关联生态环境是社会生态环境的构成元素,内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能够促进外部关联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改进,反过来,外部关联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又会影响内部生态环境的发展。企业内部生态环境不能独立于外部关联生态环境、社会生态环境而存在,企业内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优化要与外部关联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相统一和协调。

3.3知识经济时代必须树立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观念

其次,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要树立战略思想,把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以人力资源战略为核心实现企业战略一体化。

3.4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要与企业的关键技术为核心

再次,企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要与企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相结合。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建设与企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相结合,会使知识资本化和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相互促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倍数增加。

4.结语

良好的生态系统是孕育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摇篮。

有一位经济学家对美国硅谷的形成曾作如下评述:有了好的体制,有了好的创业氛围,有了旺盛的市场摇篮,硅谷就会自己冒出来。硅谷是体制文化和市场的产物。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各种人力资源特别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才能不断壮大,经济和社会才能不断发展。

当我们用这样的生态目光看待人力资源工作的时候,那么我们需要去接近和关心的知识与业务面就宽了很多,而且我们也知道我们需要聚集与投入心思的信息点与参与面也就宽了很多。点状的与条状的关心,已经会从观念上让数据解读能力、联系性的理解能力、整合设计能力、实操性的对策操作能力得到改善,而在这个人力资源体系中的工作者则要懂得充分利用与使用好这个生态条件。

当然,知识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借鉴其他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也可以参考大型企业的制度,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身情况,设计符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国祯. 正确认识“生态”含义追求最佳生态关系[J]. 林业经济,2003(7).

[2]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3

关键词:生态林业建设;森林资源管理;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体系包含多方面的内容,森林资源在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森林资源管理,可以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在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工作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是重要策略之一。为了加快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将森林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相关部门应持续改进并创新管理方式,增强森林资源管理的规范化程度,推动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

1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过度追逐经济利益

在造纸、家具与建筑等领域中,森林资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森林资源可以为人们创造非常高的经济收益,很多人为了获取利益砍伐树木。一些人缺乏长远发展目光,乱砍滥伐,将林地变为农业用地,只顾追逐眼前利益,致使森林资源迅速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气候问题。这些行为对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打破了生态系统的平衡[1]。

1.2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

在我国当前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虽然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森林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但是由于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中,国家未及时作出相关调整,导致森林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不法分子“钻空子”,甚至无视法律法规,大肆破坏森林资源。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管理工程,其工作内容比较烦琐、复杂,操作起来难度比较高,要求具备非常高的专业技能。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工作职责,但是在责任与权利之间存在关联时难以妥善处理。一些人员不能准确把控工作细则与要求,一旦出现问题就相互推卸责任。在森林资源管理具体工作中,不注重沟通交流,审批程序非常烦琐,严重影响了管理效率[2-3]。

1.3生态公益林补偿缺乏规范性

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建设活动,加快推动各方面协调发展,国家推出并实施了生态公益林补贴措施。实施生态公益林补贴措施,向农户发放补偿,可以促使群众支持林业管理工作,增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然而,由于补偿金使用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在生态林业补贴制度的宣传方面,国家投入的人力与物力较少,致使许多农户不能正确理解相关政策。关于补贴金额方面,当前国家投入的资金比较有限,补贴金额很难达到用户的期望,不能将广大林业户的主动性充分激发出来。受补贴资金较少、缺乏宣传、技术不够先进等因素的影响,广大林农的经营积极性不高,影响了生态林业的长远发展[4]。

2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生态林业建设未形成规模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关部门对生态林业的标准逐渐提升,针对性地改进并优化了生态林业结构。在林业产业发展活动中,生态林业占据的比重增加,但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活动中,传统的林业生产模式依然居于主要地位。国家要想加快推动生态林业转型,需要投入更多资金,并强化林业产业结构改革[5]。

2.2生态林业效率不高

要想加快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关部门应当以我国生态林业的具体情形为依据,明确生态林业发展规范,充分保障所制定规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为生态林业发展工作保驾护航。在我国生态林业发展工作中,传统的生产经验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在建设生态林业时,相关部门虽然开展了相关管理工作,但管理力度较低,很难将管理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生态林业的稳定、和谐发展,导致生态林业生产效率较低,对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工作造成了阻碍。

2.3缺乏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

在生态林业发展中,我国相关建设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综合水平不高,究其原因在于我国缺少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的理论知识,未掌握有关技术,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很难迅速采取针对性措施。虽然一些生态林业部门开展了工作人员培训活动,但培训停留在形式层面,没有充分发挥出培训的重要作用,严重影响了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6]。

3生态林业建设中强化森林资源管理的具体策略

3.1制订并健全森林经营方案

为了提升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合理性,促使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应当立足于经营技术体系建设,认真开展林木树种选择,科学制订森林经营方案,并依据具体情况,不断对该方案进行完善。在树种选择与搭配的过程中,应当合理开展相关的规划工作,强化天然林保护。在重点林区森林资源管理方面,可以加大力度开展管理与监督活动,促使树种选择搭配方案得到改进,从整体上提高森林树种结构。在每个年度制定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应当确保所制定的管理目标具有科学性与有效性。在当年的评比工作中,可以将年度管理目标加入评比考核体系,并使其占据重要地位。在年度评比考核工作中,可以依据森林质量、面积蓄积增长量、总量等参考指标进行考核。在林业资源方面,应当定期开展清理与检查活动。对森林资源管理方案和指标作出考核与改进,促使管理方案得到创新,实现林业产业链的升级[7]。

3.2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生态林业建设工程具备一定的系统性,相关建设工作的开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在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除了重视生态可持续特征之外,还应当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特征表现出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应将科技创新的作用体现出来,促使资源管理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增强森林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在良种培育工作中,针对重点林木良种方面,应当进一步强化培育工作,高度重视育苗环节,促使林木良种育苗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时,应当与林业生态重点项目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科技创新为产业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对产业转型与升级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将新兴业态与高新技术融合为一个整体,并将高新技术充分运用于各项具体工作中。例如在育种工作中,要进一步强化高分子育种技术的应用,通过研发关键性技术,为生态林业建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3健全生态林业制度体系

为了促使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应当持续完善现行的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为了加快推动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还应注重对传统林业体制作出改进与优化,充分体现管理制度的重要作用。在优化传统林业体制时,应当加大对国有林场的帮扶,注重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为林业种植户提供更多帮助,充分调动林农工作的主动性,促使其全身心投入林业建设工作中。有关部门还应出台相关规章制度,监督并管理生态环境,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应出台生态安全制度,提高森林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一旦发现非法占用与乱砍滥伐行为,应当依据有关规章制度作出严肃处理。在采伐限定额度方面,应对企业作出明确规定。一旦超出规定范围,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处理措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对其他人起到良好的警戒作用。在生态林业制度体系建设工作中,应将森林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置于重要地位,明确产权与权益,规划宏观管理方向,提高森林资源监督和管理水平。在现行的用地标准方面,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开展优化工作,将政府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加快推动相关管理工作的开展。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全面实施奖惩制度,及时对奖惩制度的具体内容作出补充,促使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4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央关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本国策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做好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复绿工作,防治矿山地质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矿山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步入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正确处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的原则;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原则。

二、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

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由主管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周密部署,严密组织,确保生态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制定相关方案和实施步骤,严厉打击矿区乱采滥挖现象、违法取土生产实心粘土砖(瓦)等情况,生态建设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各司其职,共同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明确实施目标,确保落实到位

积极建立完善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规范矿业活动,减轻或消除矿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调整矿山布局,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废弃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努力消除因采矿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质量问题。

一是坚决打击矿区乱采滥挖现象。对矿山企业不按批准的矿山设计、开发利用方案、矿区总体规划进行开采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由发证机关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采取破坏性开采方式采矿,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要依法从重处罚。对被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确定为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应予关闭的矿山,原发证机关要依法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对未经林业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占用林地进行采矿活动的,要限期办理有关审批手续;造成森林、植被破坏的,要依法予以处罚并限期整改;限期内整改不合格的,发证机关要吊销或注销采矿许可证。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5

【关键词】林业 生态 建设

一、突出抓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一是在平原农区实施高标准农田林网绿化工程,提高农田防护功能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还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实和兑现补偿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护投入,建立健全管护队伍,调整结构和开发特色产业,解决退耕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三是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重视集体林的管护,通过公益林建设、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等措施,进一步保护、恢复和发展天然林资源。同时,开展多种经营,开发新产业,妥善安置富余职工,维护林区稳定。四是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巩固提高现有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切实保护好各地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五是实施湿地保护工程,对湿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湿地保护、恢复等措施,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六是实施村庄绿化和坡塬丘陵困难地区林业富民工程,积极发挥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作用,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设高效林业产业,实现兴林富民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重要作用,特别是林业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很大。一定要处理好兴林与富民的关系,处理好生态与产业的关系,把发展林业和林农致富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促进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一是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加大对现有森林旅游景观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断提高吸引力和竞争力,努力增加经济收入,逐步发展壮大森林旅游业。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发展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对已建成的现有苗圃,积极引导,通过机制创新和改革,使其成为面向市场、规范有序、集约经营、富有活力的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基地,带动种苗生产、销售产业发展,建设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种苗花卉市场,培育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产业,积极推广优良品种,推进规模化、规范化经营管理及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创名优绿色品牌产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林副产品精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综合利用率,增加林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减轻生态建设压力。五是培育林业后续产业开发,重视引导农民开展林药、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复合经营,发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业,使森林发挥最大效能。

三、建设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强化森林资源管理

首先,要不断完善和建立资源管理法规体系,通过立法、完善法规,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强林政资源管理机构建设,完善林政稽查队伍和木材检查站的规范执法,改善护林队伍办公条件。同时建立林地林权、森林资源、退耕还林档案为主要内容的森林资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资源监测,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林政管理的现代化、数字化,提高森林资源管理的决策水平。第三,要严格森林资源限额管理,严格“三总量”控制。第四,积极开展林政执法检查和林区综合治理工作,强化管理措施,坚决制止毁林开荒、乱砍滥伐、乱占林地的违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灾预防、扑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综合能力,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第六,强化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认真实行“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协调运用营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学等防治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贯穿于林业生产全过程,着力促进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预防战略转变,由治标向治本转变,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转变,由以化学防治为主向以生物防治为主转变。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业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预防和消灭林业有害生物的能力。重点完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应急反应体系和防治法规体系这五大体系建设。

四、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规划》,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林业发展实际的科技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切实做好林业建设与发展的科技支撑工作。加快培育和引进优质、速生、抗逆性强的林木新品种,优先解决生态建设、天然林保育、防沙尘、森林灾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综合利用等领域的关键技术,更好地为林业建设服务。要重点抓好林木良种、困难地段造林技术、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还林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建成一批一定规模的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稳定基层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加强基层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健全林业科技推广网络,加强林业技术监督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林业国家标准化行业标准,为林业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和质量保障。要加强行业人才规划和林业教育资源的管理,积极引导支持林业技术人员进行自学考试和函授、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继续为林业建设培育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强化行业培训,推进林业行业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保证各项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

五、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林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切实搞好林业科技服务体系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不断完善和提高林业科技服务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改善职工办公条件,配备现代化的仪器设备,进行科技示范点建设,促进科技推广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抓好种苗和良种基地建设。根据林业建设的需要,重点建设种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采种基地,逐步实现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化,种源基地化,种子加工机械化,同时,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基本形成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完善提高国有林场管护站、木材检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业调查设计队、乡镇林业工作站办公条件和装备水平,为基层林业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进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用现代化手段,实现信息、技术的快速传递,实现办公自动化的要求。建设好森林防火通讯网络建设和专业扑火队伍,提高防火指挥能力和扑救能力。逐步建立完善县级防火指挥室和扑火专业队伍,装备先进的火情信息传递系统,做到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员、指挥、交通、通讯、扑火机具、后勤保障六落实。

参考文献

生态资源建设范文6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建设;郧西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1 关于林地林权保护管理问题

1.1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与实施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编制应以县为编制实施单位,结合本区域国家已批建设项目,省、地批复待建项目以及县、乡规划批准和待批的非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进行,同时要考虑长远发展规划及远景发展趋势,组织相关部门论证,抽调专业技术人员汇集相关信息,详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方案,由林业主管部门,严格按照林地管理规定监督实施,依法管理林地,依法对征占用林地进行规范管理和加强使用林地的审核审批程序。郧西县林地管理是按照《湖北省林地管理条例》要求严格控制的。

1.2 推进建立林地运用管制制度,征占用林地预审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

林业主管部门定期给予足额调查经费进行组织林地调查、林地登记、林地统计和林地评价;通过所有权和使用权确定,权属流转管理登记,林地权属争议调处,林地用途变更和征用、占用林地清理,林地利用规划、开发管理,对林地林权加以保护;对林地税费建设和管理,林地流转建档登记。

2 关于森林资源监管、采伐限额的执行与管理问题

严格控制采伐量。必须低于核定的年采伐限额,否则要追究作业实施单位的责任。加强人工幼林抚育的管理、严格控制强度、按照间伐原则、间密留匀、砍劣留优进行,促进林分生长。加强限额检查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监督实施采伐管理办法和措施的执行。坚持限额消耗小于林分生长量的原则进行设计。坚持采伐计划“双线运行,两榜公示”,把采伐计划分配到乡、村,严格了伐前审批、伐中检查和伐后验收,有效控制了森林资源的消耗。严格伐区拨交和验收制度,保证限额实施。坚持更新监督检查验收制度。建立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档案、定期跟踪检查。建立和完善了以乡为单位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源头管理模式。

3 关于木材流通的监督管理问题

3.1 木材运输管理

除国家统一调拨的木材外,从郧西县运出的木材,必须坚持木材凭证运输制度,由调运方申请办理林业部门核发的运输证件及检疫证件。省内运输木材实行“两证一单”要件,即省内木材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和检尺码单、三者缺一不可;出省运输木材实行“三证一单”要件管理,即必须同时持有出省证、省内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和检尺码单(或木材及制品合法证明)。对无证运输和无效证件运输的木材予以没收和处分以木材价额30%以下的罚款。对运输的木材与票证不符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和不符部分的木材。对使用伪造、涂改的运输证,按《森林法条例》第四十条第三款之规定,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运输木材,并处没收木材价款10%~50%的罚款。

3.2 加强木材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

木材检查站负责检查木材运输及郧西县林副产品、野生植物及其制品的运输证、森林植物检疫证进行检查,担负着监督检查林木,林副产品运输的重要职能。虽然林业局对于木材检查站给予足额的建设经费及人员经费以保障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但是检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及执法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4 关于森林资源监督的职责和任务问题

4.1 进一步细化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工作的范围

从采伐限额的执行,木材流通运输及加工,林地林权的保护及森林资源,生态状况的监测等方面做好监督管理职责和范围,做好监督工作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制定工作方法,开辟监督管理途径,重点理顺和改革林区企业的监督机构管理体制,探索适应新形式下森林资源监督管理系统,指导开展森林资源监督工作的实施。

4.2 切实维护森林、林木、林地资源所有制

保护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掌握以林地为主的森林资源数量消长变化状况,合理地组织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林地生产力,贯彻《森林法》和《土地管理法》,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监督、制止乱占、滥用林地行为,依法组织保护天然林工程及公益林建设成果。

5 对森林资源管理的建议

5.1 加大林业宣传,树立生态郧西共识

林业部门、乡镇要密切配合,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栏、宣传车、宣传牌等有效形式,定期深入乡村组,大力宣传林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等,向林农宣传与林农密切相关的林木采伐、林地征占用、公益林建设、山林资源流转、工程项目造林等政策,解释申报要求和操作流程,让林业各项政策法规公开透明,增强林农和经营者对林业工作的认识,形成全民爱护林业、呵护森林、保护生态共同意愿。

5.2 明确目标责任,建立政府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任期责任制

责任制既要明确政府领导责任,又要明确保护利用目标,把采伐限额、林地征占用、公益林建设、森林防火和工程造林等项目具体化,并分解到村或组。林农开发利用项目应遵循申请公示审核公示-批准的程序,审核过程必须经乡镇签注意见后方可操作,让乡村领导既有权,也有责,使乡镇(村)领导在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又要兼顾保护生态环境,形成利用与保护双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