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管理范例6篇

国际贸易管理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1

关键词:网络贸易;国际贸易;信息管理

引言

现在利用网络进行贸易的情况越来越多,而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中国所需要进行的国际贸易越来越多。边境贸易等传统的贸易因为受到贸易信息传递方式落后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去宣传,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贸易的进行。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贸易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介进行快速传递,使得贸易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便捷,信息管理在国家贸易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网络贸易与国际贸易之间的信息管理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现阶段对网络贸易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急需对网络贸易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进行研究。本文将对网络贸易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对相关参与者与研究人员带来一定帮助。

一、网络贸易的内涵和特征

网络贸易与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网络贸易效率更高、更加便捷,所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贸易逐渐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和传统的贸易方式相比,网络贸易具有以下一些新特征:1.网络贸易能够使得和国际贸易相关的信息量迅速地增加,这些情况都会增大不同国家之间了解彼此的机会,这使得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能够对市场和顾客进行更好的了解,能够进一步地发展产品对应的潜在顾客,能够更全面地将消费者对产品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生产企业还能通过互联网向更多的潜在产品需求客户与其相关的产品信息,从而更好地扩展相应的市场,更好地适应相应的市场变化,消费者也能更好地对产品及产品生产者的信息进行了解,进而更放心地去购买和使用产品。所以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使得国际贸易的贸易信息能够在世界各地更加容易地进行公布,能够使接受贸易信息的消费者变得更多,能够使得国际贸易贸易信息的影响面更加广泛,能够使得贸易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另外,生产企业还能通过网络来接触和了解更多先进的技术,得到更多的贸易资金,招聘到更加优秀的人才,以及获得更多而且更全面的合作项目信息,进而增加更多的商业贸易合作机会。由此可以看出,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双方的信息管理起到了促进作用。2.网络贸易通过网络这种媒介能够使得国际贸易市场进一步接近全球化。网络贸易能够使得进行国际贸易的市场变得没有不受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有互联网的存在,国际贸易就可以发生,使得相关国际贸易企业迅速地进入全球市场。3.网络贸易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使国际贸易相应的贸易空间接近虚拟化。网络贸易,主要是以电子虚拟市场作为它的交易空间,是传统国际贸易市场的进一步延伸。在这个电子虚拟市场中,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以及消费者主要以数字方式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交流。4.网络贸易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使得国际贸易达到智能化的状态。在这种形式下,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实体商品的交换,技术和知识也作为贸易的一部分逐步占据市场,并且发达的网络可以优化选择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最优价格,实现贸易的智能化。5.网络贸易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使国际贸易的交易成本降低,并提高国际贸易的经济效益。随着效率的显著提高,在交易过程中,不需要冗长的会议交流,也不需要交通和地点,简单的网络交流就可以完成贸易的谈判,极大的降低了产品交易成本,提高了企业的服务质量。6.网络贸易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媒介使得国际贸易的相关交易过程进行得更透明。在进行网络交易的时候,受到了网络警察以及交易记录的约束,贸易双方对彼此有了更清晰明朗的了解,交易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快,交易的连续性加强。贸易所涉及的企业业务都能够通过网络这种媒介而高速快捷地进行,而且可以在客户的电子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来,这样使得交易双方能够直观明了的了解交易详情,使得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任何一项网上交易的详细过程,实现了交易的透明化。

二、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信息管理的影响

1.国际贸易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网络贸易的市场运行机制,促进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化贸易方式的逐渐形成。网络贸易将国际贸易的市场从一个实体的空间转化为一个虚拟的网络化空间,形成了一个比较统一的交易空间,可以有效的促进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2.网络贸易促进了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商务模式的产生。网络贸易,极大地推动了其是对应的国际贸易朝着新的方向进行发展,目前的国际贸易,依然是传统的实物和货币交易为主,将来电子商品和电子货币必然成为主要的交易对象,在提高交易速度的同时,节省了一些费用,降低交易成本。3.网络贸易促进了一种新的知识信息产业的出现。随着与国际贸易对应的网络贸易的迅速发展,一些新型的产业也随着网络贸易的快速发展而产生。使得国际贸易信息管理变得更具有专业性,变得更加有效,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变得更加个性化。4.网络贸易促进了新的国际贸易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出现。而随着网络贸易的发展,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内部之间信息的横向交流和越级交流成为可能,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得商品流动变得更加顺畅。5.网络贸易能够使得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于国际贸易等贸易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网络贸易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于政府管理国际贸易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了“电子政府”或“网络政府”的出现,这些新兴的管理机构将会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发挥重大的监管作用。

三、推动网络贸易的应对措施

1.应该改变观念,接受网络时代的挑战。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在网络和信息对未来竞争中的重要作用,来改变居民及企业的观念,一起携手推动网络贸易的发展。2.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应加快完善,为外贸企业营造全新的运行环境。对因特网、信息管理软件的开发;都能快速的分享到最新的国际贸易信息管理模式。3.外贸企业的信息化程度强化。外贸企业的信息化是发展网络贸易的核心关键所在。提供管理水平、开发能力以及经营水平都是必不可少的4.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以及规范我国网络贸易的发展。在保证规范网络贸易的健康发展,应制订相应的条例政策、法律法规。

四、结语

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大,国际间贸易越来越多。传统的贸易因为受到贸易信息传递方式落后等因素的限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时间和精力去宣传,从而严重影响到了贸易的进行,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网络贸易效率更高、更加便捷,所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贸易逐渐成为未来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网络贸易与国际贸易信息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究,叙述了网络贸易的内涵及特征,探讨了网络贸易对国际贸易信息管理的影响,最后给出了我国外贸企业在网络贸易发展中应对措施,以期指导相关人员开展相关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赵开敏.微博网络营销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J].通讯世界,2015(19):236-237.

[2]黎开莉.国际贸易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企业网络营销问题研究[J].品牌,2015,2(9):62.

[3]刘苗.浅析网络营销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5(10):31-32.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2

1开展贸易融资付汇理财产品组合方案的背景分析

为了贯彻天然气资源“总买总卖”战略,气电集团于2008年6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全资子公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将其作为气电集团在境外的天然气资源采购平台,促使其与多家国际LNG供货商洽谈并签署长期、现货采购协议,实现资源“总买”;另一方面,气电集团在境内进口LNG并通过在境内不同地区注册成立贸易分公司负责在境内各地分销LNG,实现资源“总卖”,从而完整连接天然气资源“总买总卖”的业务链条。针对“总买总卖”业务环节,我们通过分析、研究发现有以下特点:

①涉及两个币种、两个市场、两种汇率、两种利率。国际贸易公司作为气电集团LNG境外采购平台,面向国际LNG资源供应商,需以美元支付货款,而气电集团作为内地进口商将国际贸易公司采购的LNG在境内销售,销售收入均为人民币。整个贸易链条不仅横跨香港及内地两地,且涉及美元及人民币两种货币;由于中国内地对外汇实行管制,致使外汇融资额度紧、利率相对国际成熟市场高,而人民币为非自由流通货币,使得中国内地市场及境外市场对其产生不同的升值预期,因此就美元及人民币而言,香港与内地之间出现“两个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现象。

②收付时间差引发汇率波动风险。根据采购协议及进口协议的规定,气电集团须在每次LNG船舶到港卸货后针对每一船的卸载量将进口LNG的货款以美元结算并将货款在较短的时间内汇至国际贸易公司,同时,国际贸易公司在收到货款后立即以美元对国际LNG供货商支付国际采购货款。在此过程中,气电集团需按即期汇率购汇并支付国际贸易公司,而由于长期采购协议中规定了照付不议条款,且支付币种为美元,而气电集团在境内分销LNG自下游客户处收取的为人民币货款,所以,气电集团在合同期限内将不可避免面临购汇需求,且收付款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此存在一定汇率风险。

③资金链面临的风险。气电集团进口LNG需针对每一船LNG在卸载后的一定周期内一次性支付全部货款,而境内分销是在通过接收站,终端客户消耗后的一定周期内根据实际用量分批次结算,进而造成付款时间先于收款时间,在上下游业务严格按计划执行的情况下,通常在2~3个月。因此,形成垫资时间长、金额大的现状,同时,一旦上下游脱节,付款与收款的时间差还将进一步扩大,对资金链的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气电集团合并财务报表平均每月现金存量达数十亿元人民币,但多数现金分散在各合营公司,由于合营公司均为独立法人,气电集团本部日常可动用资金仅数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通常一船LNG的进口货款约为5000万美元,约合3.4亿元人民币,因此,气电集团利用本部可动用资金调剂资金收付不匹配问题的能力有限。即便将下游客户所支付的人民币货款统收至气电集团,整个贸易链条中仍存在收付款上的时间差。

2方案研发及风险分析

针对长期外向型采购商务模式的特点,及现阶段人民币对美元远期升值预期的有利资金形势,很多内地企业选择使用远期结售汇(DeliverableForward,DF)来降低购汇成本,其操作为:境内企业首先向境内银行申请外币贷款,用于立即支付对境外的付款,同时,将原本用于购汇支付到境外的人民币存为定期存款,再与银行签订DF合同,约定在未来的某一时刻按DF合同约定的价格购买外汇,由于操作时将外币贷款、人民币定期存款及DF合同的期限设计为一致。因此在存款及各合同到期时,企业可用到期的存款进行DF交割,并用于偿还外币贷款,即形成一套以DF为主的无风险外汇支付理财方案(下称“DF方案”)。受到该方案的启发,气电集团拓宽思路,多方搜集信息,经过近3个月的研究和论证,并结合自身在贸易采购业务方面的特点,研究并制定了一套利用内地及香港“两个资金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的特点、并以在香港进行“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为核心的贸易融资付汇理财方案(下称“NDF方案”),选定由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银行”)及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中银香港”)在内地及香港两地同步实施:

2.1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NDF)

NDF的定义:NDF是人民币兑外汇的远期合约(Non-DeliverableForward,NDF),是由交易双方事先约定未来人民币与外汇兑换的日期、标的金额和汇率,但在到期日不发生全额本金交割,而是根据市场参考即期汇率和事先约定的NDF合约汇率相比,在香港进行轧差交割的一种远期外汇买卖交易。

①NDF方案的优势。NDF和DF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轧差结算并只在香港有交易市场,后者实换本金,可在内地叙做,在控制汇率风险的功能上,两者并无差别,都是用于锁定远期购汇汇率。但是由于现阶段,香港资本市场对人民币未来升值预期更加明显,所以香港市场NDF(未来以人民币购买美元)价格较境内DF价格更低,对企业锁定未来购汇成本更有利。尤其是自2009年第四季度开始,香港市场的NDF价格(红线)较即期购汇价格(黑线)及内地的DF价格(蓝线)低很多。

②NDF业务的合规性。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汇发[2006]52号《关于外汇指定银行对客户远期结售汇业务和人民币与外币掉期业务有关外汇管理问题的通知》,内地企业只能进行DF业务(即远期结售汇履约应以约定远期交易价格的合约本金全额交割,不得进行差额交割),因此,虽然香港资本市场可锁定较国内更低的远期购汇成本,但境内企业进行NDF交易存在障碍。针对国家外汇政策的限制,气电集团经分析,确认在香港注册成立的国际贸易公司不受中国国家外汇管理规定对NDF交易的限制,气电集团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利用国际贸易公司作为叙做NDF交易的平台,在香港锁定了较低的未来购汇成本。

③外汇风险的锁定。虽然NDF交易是远期购汇的无本金交割,但如果企业未来不进行真实的购汇交易,NDF交易本身不但不能锁定风险,相反,未来的收益及损失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在企业未来进行购汇的情况下,企业未来购汇成本与NDF合约交割金额的总和将不因未来购汇时即期汇率的波动而改变。例如,若气电集团于1年后支付5000万美元货款并签订以此为标的物的一年期NDF合约,1年后,气电集团将按当时的即期汇率购汇,同时,气电集团及银行将比较NDF合约价及当时的即期汇率计算并交割损益。若1年后的即期汇率价格高于NDF合约价,则气电集团将以高于NDF合约价的汇率购汇,而高出部分的增量成本将以NDF合约轧差交割方式由银行付给气电集团;反之,若1年后的即期汇率低于NDF合约价,则气电集团将以低于NDF合约价的汇率购汇,而节省部分将以NDF合约轧差交割方式由气电集团付给银行。因此,在确定未来真实购汇需求并签订NDF合约的情况下,气电集团可在NDF交易当天锁定远期购汇成本。2009年第四季度即期人民币对美元的购汇成本约为6.83,但利用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锁定的NDF远期购汇成本仅为6.65至6.68,使气电集团在锁定远期购汇成本的同时,获得了无风险汇差收益。

2.2贸易融资(美元)

①利用美元融资付款及选择香港进行融资的原因。2009年,世界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一次次降息使得世界范围内美元贷款利率降至历史低点。在中国境外市场,以英国银行家协会公布的美元3个月伦敦银行间拆借利率(LondonInter-BankOfferedRate,LIBOR)为例,其在2009年底达到约0.24%的水平,达到自80年代以来的最低点,导致市场抛售美元,美元货币供应量大有泛滥之势。反观中国国内信贷市场,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政府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在市场上较为活跃的仍主要为人民币,外汇贷款在内地不仅在额度上从紧,在利率方面也相对香港等境外市场要高出许多。

②美元融资的机遇及风险点。考虑到境外市场充足的美元信贷额度和低廉的融资成本,气电集团决定不以购汇人(气电集团)名义在境内申请美元贷款,而选择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国际贸易公司注册资本小,不具备大额借款资质),即气电集团利用自身在内地中国银行的资信为香港的国际贸易公司提供担保,从而以国际贸易公司名义在香港进行贸易融资,获得低息美元贷款,并直接对外支付。2009年第四季度,内地美元贷款成本约为6个月LI-BOR+100BP至200BP,但气电集团利用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获得的美元贷款成本仅为3个月LIBOR+30BP至50BP;但是,由于造成目前美元贷款低融资成本的主要原因为全球金融危机,随着近期世界各国经济体复苏,美元融资成本面临一定升幅预期,且从历史经验看,一旦实体经济表现出实质性回暖,融资成本将在短期内迅速攀升。因此,考虑到中国境外市场美元融资成本已在历史低位徘徊一段时间,气电集团为确保较低的融资利率,锁定融资成本,决定采用利率掉期规避利率风险。

2.3利率掉期

①利率掉期的定义。利率掉期(InterestRateSwap,IRS)又称“利率互换”,是同种货币不同类别利率之间的交换交易,一般不伴随本金的交换,以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交换居多。当利率处于低位时,企业可以通过签订IRS将浮动利率形式的负债(如贷款利息)转换为固定利率形式的负债(如贷款利息),达到规避利率走高而带来负债成本上升、锁定财务成本的目的。

②利率风险的锁定。由于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进行贸易融资时,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为浮动利率,按季度支付3个月LIBOR及一定加成利率的利息。虽然就目前LIBOR走势来看,浮动利息的成本处于历史低位,但为确保方案不暴露在利率波动的风险下,在叙做当天将交易的收益及风险完全锁定,气电集团决定由国际贸易公司与银行签署IRS协议,将贸易融资的贷款利率交换为固定利率。虽然掉期后固定利率比掉期前浮动利率略高,但在交易叙做当天已将利率风险完全锁定,同时,掉期后的利率成本仍比内地的美元浮动利率融资成本低。2009年第四季度,在香港通过IRS锁定的美元贷款利率约为年息1.15%~1.30%,较境内美元贷款成本低约100BP。

2.4人民币质押

2009年第四季度,由于气电集团将在境内分销LNG获得的人民币货款以1年期定期存款方式质押在境内中国银行,可获得2.25%的年息收益,较国际贸易公司在香港掉期后的美元贷款成本约高100BP。因此,存款收益在支付美元贷款成本后仍有盈余,形成本方案下一部分无风险资金收益(息差收益)。

2.5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作为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贷款。在本理财方案中,气电集团委托海油财务公司向气电集团所属控股公司发放贷款,同时,安排海油财务公司与借款公司签订授信协议,在委托贷款到期时,用海油财务公司贷款替换委托贷款(如尚有用款需求),保证及时、完整回收委托贷款并在理财方案到期时购汇支付国际贸易公司。综上,NDF方案的操作为:首先,将境内通过各贸易分公司分销并集中上划的销售气款以人民币定期存款形式质押在中国银行北京分行获取按年2.25%的利息,或通过海油财务公司向所属控股公司发放委托贷款收取贷款利息;中银香港据此向在香港的国际贸易公司提供等值同期美元贷款(IIF)用于支付境外LNG资源供应商,同时,国际贸易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美元利率掉期合同(IRS),将美元贷款利率锁定在1.10%~2.00%之间;最后,再由国际贸易公司与中银香港签署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合同(NDF),将集团1年后支付国际贸易公司气款的购汇价格锁定在6.65~6.68之间。该方案的收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①通过人民币存款质押进行美元贷款,利用低美元贷款利率和同期较高人民币存款利率赚取息差;

②利用1年期NDF,锁定较当前即期汇率低的远期购汇价格实现汇差收益。同时,该方案使用IRS锁定美元贷款利率,规避了利率波动风险。在交易对手风险方面,由于香港金融市场开放度高,并且与国际几大金融中心接轨。因此,NDF及IRS市场交易活跃,价格透明,是成熟的交易市场,而气电集团NDF方案的交易对手中国银行及中银香港属中资金融机构,信誉高,违约风险较低。

3操作风险分析及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由于本次贸易融资付汇理财方案涉及金融衍生品交易,所以,方案本身及操作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尤为重要。在经过多次深入研究和讨论后,气电集团认为虽然该方案涉及两项金融衍生品交易,但该方案的特点是两项金融衍生交易组合实施,方案不仅可在无风险的情况下锁定较低的购汇成本,同时,可规避因在境外进行美元借款而带来的利率波动风险。因此,气电集团一方面在内部积极推行该方案的审批和实施工作,另一方面,认真、仔细地研讨和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以规避金融衍生品交易过程中的操作风险。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气电集团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针对NDF方案的操作流程及细则,规避在NDF方案审批和运作当中的操作风险。

4经济效益

截至2009年12月31日,气电集团共进口5船液化天然气,支付进口天然气款近2亿美元,如果按期内平均即期汇率6.8279购汇直接支付,气电集团共需支付人民币约14亿元人民币。通过开展“无本金交割远期结售汇(NDF)+美元贸易融资(IIF)+利率掉期(IRS)+人民币存款质押+集团内部委托贷款”理财方案,气电集团利用“两个市场、两个利率、两个远期汇率”的特点,抓住现时境外美元融资利率较低、境外人民币升值预期高于中国内地的机遇,针对以上5船采购及进口全部实施了无风险融资付汇理财方案。因此,汇差方面,气电集团利用NDF锁定的1年期远期购汇价格6.6861比即期汇率优惠1418个基准点,实现汇差收益2966万元人民币。利差方面,全年累计质押比例约为63%,按人民币存款质押年利率2.25%计算,质押利息收益合计1976万元人民币;短期存款(7天通知)比例约为27%,按1.35%利率计算共收益利息501万元人民币;剩余约10%部分则通过财务公司以委托贷款形式贷给集团下属公司,年利息收益率为3.89%,约合人民币584万元,以上利息收入合计3060万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元贷款年平均利率1.15%,按NDF合约购汇价格折算,产生利息支出1371万元人民币,因此,本年共实现息差收益1688万元人民币。综上,在本项业务中,气电集团2009年利用现金流14亿元人民币,在保证顺利付款的基础上,实现无风险资金收益共4655万元人民币,年化收益率为3.26%。

5结语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3

关键词:国际贸易;客户信用管理;收汇管理;现存问题;防范措施

一、引言

国际贸易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领域竞争力的表现。然而,在我国对外出口贸易和国际进口贸易都日渐繁荣的背后,我国经营国际贸易的风险一直居高不下,这令出口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尤其是资金能力较弱的企业惶恐不安,其也是无数专家学者亟待钻研探讨的话题之一,更是值得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针对国际贸易经营中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两个潜在风险较大的版块进行具体探索,找出企业在这两个管理版块中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相应的强化措施设想,希望对企业合理规避和降低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盈利、促进企业持久健康的发展有所帮助。

二、国际贸易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对外商资信的深入调查。企业风险意识淡薄是当前国际贸易企业中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不力的重要原因,且企业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面也是国际贸易风险居高不下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中买卖交易方均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历经时间相对国内贸易更长,潜在风险更大,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客户信息档案,对客户的资信调查不全,客户信誉不良,欺诈行为极为常见。就相关资料来看,我国已经建立全面信用监管体系的出口企业约为15%,其中,具有外资背景的跨国企业比例高达85%。可想而知,在风险来临时,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能幸免于难。一旦出现问题,应收账款就变成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烂账、坏账,对资金转化能力较弱的企业来说,甚至会遭遇濒临破产的险境。(二)法律和维权意识不强,债务追讨不力。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法律知识欠缺、维权意识不强是企业面临较大风险的重要因素。对于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来说,国际客户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寻找与国际客户合作的机会极为不易。因为资源限制往往忽略了对客户信用的深度了解,甚至对客户的具体情况模棱两可,仅依据客户所提供的信息与之签订合同,导致财务状况不良或者信誉不佳的客户抓住企业的漏洞,在签订合同、结算付款等重要环节故意打压,甚至逃账赖账,造成企业的损失。国际贸易能够扩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中谋求更多的利益和利润,但是交易过程复杂,风险更高,企业稍有不慎就会面临巨大的损失。而企业对国际贸易的法律条例缺乏详细了解,不能及时掌握一些国际惯例,致使企业即使面对客户欺诈行为也无所作为,债务追讨不力,对于企业外贸经营具有很大的阻力。(三)缺乏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国际贸易信用保障机制不健全一直是令企业忧心的问题。我国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不胜枚举,但是真正有能力建立完备的客户信用管理体系的企业并不多见。企业信用的维护不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国家法律机制的保障。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有且仅有一家政策性信用保险公司——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信用机制与政策的建设依然停滞不前。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完善的国际贸易信用管理机制就是企业在全球经济市场航行的“救生衣”。客户信息调查本身存在很大的困难,信用决策系统缺乏是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严重“短板”,企业对信用不良的客户缺失有效的追踪调查,逃账坏账现象只会愈演愈烈,很多企业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中小型企业甚至只能面临破产的窘境。

三、提高客户信用管理与收汇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客户的资信调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全面的客户信用档案,完善客户信用管理机制是企业提高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需要自上而下、上行下效,有序进行,企业管理者要具备风险防范意识,促进企业工作人提高对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中的风险防范意识。客户既是国际贸易企业的重要财富,又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因此,业务人员在寻找客户时,要全方位了解客户信息,及时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对客户的信誉状况、财务状况都做好详细分析,在合作中争取更多的利益。建立客户跟踪调查系统,及时了解客户支付动态,针对客户信用等级设置不同的支付期限,最大程度的降低账目风险。财务人员应当建立清晰的收汇管理体系,及时跟踪漏账、坏账,尽可能的补救账目,并对产生漏账、坏账的客户及时标记,避免二次损失。(二)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建立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国际贸易中要提高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建立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应对措施。企业应当聘请法律顾问或者专家为企业人员进行国际法律知识培训和国际惯例科普,以提高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拓展维权渠道,可以多家企业联合抵制信用不良的客户,及时传递交流客户信息,共同降低风险,减少企业损失;建立应收账款预警指示,及时关注客户拖延账款的借口,对客户突然搬迁、更换银行账户、变更付款方式或者联系方式等行为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同时,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一旦出现逾期不付款、屡次催促无效等情况,就要启动追讨债务的应对机制,例如,通过申请法律仲裁、业务人员自行追债、委托第三方追债等有效方式降低应收账款风险;要提高对国际债务的重视程度,克服跨国追债的法律障碍,尽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追讨债务,规避企业收汇风险。(三)合理利用现有信用保障机制,建立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制度。企业完善新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务必建立和完善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机制。对于企业自身来说,要建立和规范信用管理制度,要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自身的信用管理和监督,更要将重心放在企业客户信用管理上,负责处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在客户信用评价和收汇管理上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矛盾。要帮助相关部门完善企业客户信用档案,监督相关部门跟踪调查逃账、赖账的客户。要负责培训和指导业务人员加强对客户的信用分析,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建立收汇监控制度,对账目跟踪、监控、追讨做出明确的执行计划,提高债务追讨效率,帮助企业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四)加强政策扶持,推广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完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虽然现有的国际贸易信用管理机制和政策较少,但依然有巨大的机遇和潜力,所以,企业应该抓住机遇,合理利用现有信用机制所提供的帮助,借助出口信用保险保驾护航,尽可能的规避诸多风险因素,化解出口贸易中的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提高收汇管理能力。推广利用出口信用保险是出口企业加强客户信用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国际贸易是践行中国对外开放的实际表现,对外出口企业更是对外开放政策的践行者,开拓国际市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定目标,有效的收汇管理是企业“走出去”的资金实力依傍,是企业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原动力。信用保险就是企业保护资金安全的保护伞,也是提高企业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方式,企业应该加大推广利用信用保险,完善企业管理。

四、结语

完善企业的客户信用管理和收汇管理、及时降低企业对外贸易的风险,是企业管理者应该重视并及时付诸行动的重要内容。完善企业客户信用管理机制能够降低企业坏账、烂账的发生几率,促进企业提高收汇管理效率;建立严格的收汇预警和应对机制,依靠法制保障和健全收汇管理,为企业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二者互相关联、相互促进,企业应当统筹兼顾,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梁艳.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

[2]刘梅.论我国外贸客户信用风险管理[D].华东理工大学,2016.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不断增强,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这使得我国企业随着国际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而实现成长和发展,但与此同时,各种潜在的国际贸易风险也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若无法有效控制国际贸易风险对自身的影响,不但会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对国内、国际行业市场造成一定的扰动。因此,参与国际贸易的企业应积极研究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并采用真正科学有效的风险规避与控制策略。

一、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1.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与产生背景

国际贸易风险使企业在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中所面临多种风险,而在企业的国际贸易经营中这些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绩效。

国际贸易风险的主要类型及其产生背景分别如下:(1)政策风险。政策风险主要源于各国贸易磨擦的加剧、反倾销案件的增多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其产生与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贸易关系和政治局势息息相关,经济全球化势必会引起世界贸易自由化,在这样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合作密切,因此而造成的排他性贸易保护措施屡见不鲜;(2)操作风险。国际贸易中的价格条款是通过贸易术语进行表达的,对贸易术语的准确解读,是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所在,但如果双方在语言和贸易习惯上的差别难以消除,便会因此而带来相应的操作风险。该项风险的产生多与对客户所在国的语言、文化、政策背景了解不足以及对客户本身的调查不充分有关;(3)汇率风险。在国际贸易中,因国际外汇市场的波动而上下浮动,导致企业实际收入也随之波动的风险为汇率风险。汇率风险的产生与国际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各国进出口贸易发展情况有很大关系,是国际贸易中一种不可避免的风险。

2.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国际贸易风险日趋复杂多变。自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贸易风险进一步升高,一些国家因信贷政策发生变化,消费品市场发生萎缩,进口能力被削弱,部分国家更是因汇率变动显著而导致一些行业出现付款意愿降低的情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坏账率不断提升,其数量甚至大于发达国家的10倍乃至20倍,因国际贸易风险而蒙受损失乃至破产倒闭的企业不断增多。作为国际贸易风险的“重灾区”,我国应加强对国际贸易风险的研究与控制,外贸企业更应不断完善自身风险识别与防控机制,以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管理意识缺失

风险的识别、防范与控制是外贸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普遍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短期利益的诱惑下盲目开发海外市场、扩张经营规模、抬高成交量的同时,却往往很难对贸易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准确的识别,即便认识到风险的存在,也通常抱着侥幸心理而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是保证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基础,目前在我国的外贸企业中还普遍存在风险防范组织不健全、职能缺位的情况,且相应的规章制度建设工作也十分滞后。以往,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通常是依靠外销员的监控与管理,因此外销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决定了企业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如果外销员不能及时识别和处理风险,那么外贸企业的经营就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手段普遍较为落后。首先,信用管理手段有效性偏低,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了解不足,被客户利用假单据、假发票、假合同欺骗的情况屡屡发生;其次,部分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少,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注册与商业登记情况、业务范围和经营现状等调查的不够深入,加上对目标市场的经济、政治、人文、法律背景了解不全,这些都使企业很难及时有效地识别、规避相应风险。

三、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改进策略

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应从风险信息收集、风险控制与风险转移三个方面做起,对此应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风险意识 强化风险信息收集

树立风险意识是提升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主要前提,在此基础上,强化风险信息的收集,能够帮助企业正确识别风险的类型与发生的可能性,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完善商业情报网络。企业应通过协议的方式与同行业或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利用企业间的合作关系丰富情报收集触手,以及时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采取科学有效的规避与预警措施。除此之外,企业还应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尤其是产品类型,积极开展国外市场调查活动,了解目标市场中消费者的喜好、产品的供求现状,同时对相应国家的政策、经济、人文、法律环境进行充分调查,以上述信息作为企业对外贸易和贸易风险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2)拓宽风险调查渠道。外贸企业应积极拓宽风险信息调查渠道。对于这一点,有三种方法可供使用:一是可通过境内银行了解合作方的信用情况与其所在国家的汇率变化趋势;二是可委托专业的资信调查公司对合作方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调查;三是可通过驻外领事馆的商务部门获取对方的相关信息。

2.完善管理机制 提升风险控制能力

如果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外贸风险事件,外贸主体就会被风险损失侵害,所以作为外贸主体就应该千方百计地开展防范,通过一些技术性措施将风险事件的危害性降到最低。尽可能地减缓事故造成的影响,消除因危机事件带来的社会经济压力。对此,我们应采取以下做法:

(1)努力完善企业监督机制。随着现代外贸企业对外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多种多样的经营产品不断推出,经营方式也逐渐变得更加繁琐。只有不断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通过建立健全业务监督机制,可以有效控制各个贸易项目流程、各个部门中的风险因素,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保他们按着制度、责任目标来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在涉外经营活动中,如果发现违规的操作行为,必须立刻给与制止和纠正,并对当事人进行应有的管教,对造成不良影响的要严格追究责任,只有提高监督的有效性,才能防止各类风险的发生。

(2)完善风险监控机制。企业抵制风险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不断加强风险监控机制。外贸企业风险监控的对象主要是涉外经营中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这些有的已经显现,有的暂时还不确定能否出现。而对此实施有效监控可以让国际贸易主体及时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制止风险事态的继续发展;有效监控风险损失还可以提升国际贸易主体风险处理的技术性,最大限度减轻危害和损失。

(3)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目前,国际贸易风险存在极大的游移性,风险变得难以捉摸,不可预料。对于一些突然发生的风险,如果外贸企业没有良好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后果不堪设想。只有建立和完善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对意外风险形成强有力的抵制,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能够图存自救的重要策略之一。首先,为了处理紧急风险事件,要成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对机构中所有人员的责任、权限进行明确的分工;依据外贸风险的危机程度,按等级、层次进行一些对策的制定,包括当一些风险事件发生时,企业应及时做出的决策,结合可能出现的情况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行动规程和计划;要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做出统筹安排,确保自己能够强力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作为外贸主体,还要加强后备措施建设的完备化,让自身在紧急情况下拥有丰富的后备资源和措施可以使用。

3.创新应对手段 及时转移风险

创新和丰富国际贸易风险应对手段,可及时转移风险,以减少自身损失,为此企业需要在风险的承担上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总的来说,灵活、合理地搭配应用风险转移手段,对于风险的规避和损失的降低是十分有效的,目前,可供企业选择的风险转移手段主要有:

(1)货物运输保险。国际贸易货运路途遥远且耗时较长,运输过程中风险隐患较多,为转移这类风险,可投保货物运输保险,由相应的保险公司来承担该部分风险。如此一来,若货运途中出现损失,企业可从保险公司处获得一定比例的赔偿,进而减轻自身经济损失。

(2)出口信用保险。出口信用保险是由国家提供基金,经国家认可的保险机构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项非赢利性、政策性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可承担企业的一部分境外买房信用风险和政治风险,以保证企业出口的商品能如期、安全运抵目的地,并及时收回货款。

(3)国际保理业务。保理业务给买方客户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付款条件,可使外贸企业比较容易获得国外定单,促进产品出口。与此同时,保理机构以一定的信用额度作为保证,外贸企业无需担心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通常,国际保理业务比较适合正处于国外市场开拓阶段的外贸企业。

(4)银行保函。银行保函即银行保证书。在国际贸易中,出口企业可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以确保在进口方不能按规定时间交付货款时银行可代为付款。银行保函的形式较多,外贸企业应根据业务类型和特点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函,以最大限度维护自身利益。对于不能提供银行保函的情况,应采取备用信用证作为弥补。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通过合理、有效的识别、控制与转移策略,是能够将国际贸易对企业的影响限定在可控范围内的。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应准确把握国际贸易风险的内涵,并认识到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照自身业务内容和以往的国际贸易经验剖析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风险信息的收集、风险控制机制建设和风险的转移三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以不断提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的风险规避与防控能力,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欣欣.我国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管理[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5

(一)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部分经营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也直接导致我国外贸企业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这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很多外贸企业把财务工作定位为出纳、记账、报税等工作,还没有把财务管理与国际贸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缺少财务分析,导致财务信息利用率不高,还没有成为外贸企业开展国际贸易的重要辅助工具,财务信息也没有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也是我国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问题,很多财务人员还不具备“管理会计”的能力,不能将财务管理与进出口业务结合起来,业务水平还有待提高。(二)成本管理不够完善成本管理在现代财务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但我国很多外贸企业缺乏对成本管理的认识,还没有适应现代企业发展需要,在成本管理上只注重“直接成本”的管理,面对于“间接成本”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很多财务信息还无法真实反应企业的状态,甚至导致管理层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三)财务控制能力较弱一些外贸企业在财务控制方面管理比较粗放,没有充分认识到应收外汇账款控制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外贸企业认为老客户以及用信用证结构不存在风险,导致应收外汇账款控制不足,在我国全部逾期应收外汇账款中恶意拖欠高达60%,而其中老客户拖欠的高达70%。还有一些外贸企业缺乏对汇率风险的控制,消极报怨多,主动控制少,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成本。

二、国际贸易中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创新财务管理理念外贸企业决策层和管理层要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作为提高国际贸易竞争力和规范风险的重要举措,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加强财务预算编制,完善财务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撑作用,提高财务信息采集面和覆盖面,真正发挥财务管理对外贸企业生产经营的服务职能。(二)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外贸企业要把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作为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机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对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引进、培养和激励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财务管理队伍。在此基础上,要着眼于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重点在防范财务风险体系、掌握国际贸易惯例以及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上狠下功夫,切实加强财务控制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国际贸易中的外商的恶意拖欠率,同时要通过融入国际汇率下的期货市场等手段加强汇率控制。(三)推动财务管理创新外贸企业要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机遇出发,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创新,特别是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不断对财务资源进行整合,不断调整资本运营策略,最大限度的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在加强外贸企业财务管理方面,企业还要按照“市场化”的思路,通过聘请财务专家组成“财务顾问”以及通过第三方财务管理机构等各种形之有效的载体,定期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财务分析,以此提高外贸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控制能力。(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提高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财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治本性举措。外贸企业要着眼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破除“家族式”管理模式,尽管推动管理权和经营权分开,加快建立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推动企业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进而提升现代财务管理水平。

三、总结

国际贸易管理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贸易;公司;收益管理

引言

在国际贸易收益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必须要积极优化资源配置的整体效益。在进入20世纪后期,国际贸易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贸易收益管理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密。在这一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国际贸易生产力贸易收益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保证国际贸易收益管理的质量达到有效提高,增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实力。通过贸易收益管理,提升我国商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处理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1国际贸易收益管理

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不同国家拥有各自优势的资源或产品,通过国际贸易可以实现资源或产品的交换,为本国获取更多的社会福利,从理论上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能够通过国际贸易来获得均衡收益。在实际国际贸易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资源和资金,产品价格更高。发展中国家工业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比较差,竞争优势相对较小。发达国家只需获取较低的成本,就能够快速获得更多的收益。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产品或资源获得相等的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加工贸易和外资会大量介入发展中国家,使得收益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与传统国际贸易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在发展中国家技术、知识产权、产品品牌等多个方面竞争力不够。在利益分配方面,发展中国家也很难有话语权。发展中国家在资源要素生产时,除了需要对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大量进口之外,还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处理,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使得收益利益分配变得更加复杂多样。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受到发达国家的影响,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本在全球开展垄断性采购,将发展中国家纳入到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利用自身的绝对优势获得更多的生产利益,甚至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进行挤压,就使得发展中国家付出了大量自然资源人力成本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却没有能够获得相对应的贸易利益。很多发达国家通过损害他国进口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保护本国相关产业,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进入发达国家后实行进口限制,提高关税和技术壁垒,尽可能减少发展中国家的收益。

2国际贸易动态利益

2.1 国际贸易能够提升就业水平,增强人力资源素质

在国际贸易,收益管理方面,如果只考虑静态收益而忽略了动态收益,就很容易导致收益管理失去应有的价值,在全球价值链分工背景下,国际贸易能够对发展中国家带来一系列巨大影响。劳动力就业问题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面临的突出问题,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许多发展中国家,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城里的部分劳动力也被大量释放,就能够为国际贸易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发展中国家,能够使得人力资源得到有效提升确保选择就业会更加多样。外资企业为了保证国际化经营,就必须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确保公司实现统一标准和操作管理。在外资企业经受过培训的员工也能够通过企业间的流动和国内人际交流,将外资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技术规范,带入到发展中国家的各个产业,提高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2.2 国际贸易促进技术进步

在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技术变革日新月异,通过技术创新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率,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随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也会促使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得到显著增强,通过出口企业能够获得消费者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满足本体化需求,促使企业创新。在国际市场中对新产品进行演示,对用户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使企业以更低的成本开发出相似的产品,产生竞争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2.3 国际贸易推动产业升级

对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组装等环节。加工贸易能够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水平带动了国内的产业升级。通过外贸能够有效吸纳,来自先进国家转移来的技术和产品,促进产业结构不断发展。新产品的生产始终来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能够凭借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取达国家成为最主要的生产地。

由不同的国度展开贸易合作与往来,对于不同国家而言,其财政金融政策之间并非一致性,特别是对于国际融资渠道,不仅要关注本国的金融政策及环境,还要关注合作方国家的金融政策与环境,任何一方金融政策的变化,都将对国际贸易融资带来直接影响。如在进行国际贸易合作时所签订的金融政策合同文件,对相关融资方向、政策、要求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3对外贸易收益管理的主要建议

3.1 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规模和质量,提高我国价值链中的整体地位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依然处于劳动密集型的中低端环节,从短期来看,我国目前依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为此需要通过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增强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整体收入,甚至成为大型国际企业以及跨国企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形成品牌效应,促使加工组装环节形成独立品牌,通过一流的加工质量和快捷的交货速度增强对大型国际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吸引力,在加工制造环节中形成了突出优势,那么就能够在国际价值产业链中,争得更主动的选择权。我国外贸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但不能够永远停留在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中,而是要不断实现高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的专业化发展,促使价值链分工从劳动密集型转变为高技术密集型,增强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整体收益。

3.2 注重人才培养,推动技术创新

我国人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目前缺乏人力资本和职业技能人才,就导致产品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必须要积极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还要积极加大优秀人才的优惠力度,吸引更多国外的高精尖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强的推动作用,不仅需要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作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国内的科研机构要促使改革创新,保证产学研相互融合,集中攻关各种高精尖技术,增强我国的技术竞争实力,积极开创制度创新,为国际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结语

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背景下,必须要实现制度创新,全面激励人们的行为制度规范体系,确保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应该吸引外资,招揽人才,引进技术等多种措施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程度,确保贸易便利,费用节约,交易成本低廉,推动产业的全面发展。我国要积极认真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经验教训,有效消除经济发展体制存在的各种问题,确保利益管理效率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安彩虹.加强存货管理,提升企业收益[J].财讯,2019,(16):63-64.

[2]王新."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贸易支撑作用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