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例6篇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1

一、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集体备课停留在表面

虽然集体备课被广泛应用到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但是其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学校的备课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集体备课对自身发展以及教学效果方面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备课中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集体备课需在备课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完成,备课活动一般由组长组织展开,教师轮流发言,共同探讨教学活动与教学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并不高,组长通常为核心发言人,其他教师不愿意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只是被动地听从组长的意见,即使提出小组活动或备课任务,也仅由组长一人主动完成,其他教师态度消极,不能主动参与其中。长此以往,组长也会丧失集体备课的热情,当需要向领导汇报工作时,他们往往随便整理一些材料上交,从整体上来看,集体备课的效果并不好。

同时,由于小学语文教师一般都担任班主任一职,需要处理小学生的很多琐碎事务,导致小学语文教师难以抽出时间真正投入到集体备课这一教学活动当中,故导致小学语文的集体备课停留于表面。

(二)集体备课方式较为陈旧

淇畏绞匠戮梢彩切в镂募体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被应用到教学工作中,使得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为了适应教学的发展,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也应当与时俱进,进行创新。但是从目前实际的集体备课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方式仍然较为陈旧,具体来说,在备课中,教师要首先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与观看,然后听取彼此的意见,最后用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较为枯燥,难以激发小学语文教师的备课兴趣与积极性,且备课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差距较大,不能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丰富与创新,因此备课研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集体备课的内容相对单一

备课内容单一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具有多样性的,教师只有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才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才能激发起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研究与讨论的内容固定单一,这使得备课过程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中准备的材料大多都是从网上下载或是从教案上抄录下来的,其内容相似,且较为死板,不具有灵活性与多样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材料的依赖性较强,难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来提出新的看法与见解,教师的思维得不到激发,这使得小学语文课堂也难以得到丰富与创新,未能达到小学语文集体备课的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小学语文集体备课内容存在片面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往往将教学流程作为备课的重点,却忽略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课时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以及学期目标的要求,未能做出有效分析,也没有将教学手段、教学形式等内容纳入备课体系,致使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出现目标不清晰,缺少实效性与创新性等问题。

二、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推动新课程理念的深入落实

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积极推进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落实,这一要求不仅是针对小学生提出的,也是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展开探究、合作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个人能力以及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在集体备课讨论中,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必要的交流与合作,相互借鉴经验、相互学习,了解彼此教学中的优缺点,然后结合实际对自身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完善,从而在课堂上对学生予以有效的教学与引导,使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基本素养能够得到提升与发展,使新课程理念得以贯彻落实。同时在集体讨论中,小学教师们还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更加深入与细致的探讨,从而加强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以便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分析、感悟教材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积极开展高质量的集体备课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讨论,还需要对本班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素养等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全面考虑在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学生可能会遇到怎样的困难或提出怎样的问题,然后集体讨论,如何帮助他们应对困难,并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或尴尬的情况。集体备课可以集中老师的智慧,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创新,在讨论中教师可以有效设计课堂活动,把握好课堂节奏,保证备课的全面有效。这样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无论出现什么样的特殊情况,教师都可以及时做出应对,保证课堂教学顺利展开、有序进行。在集体智慧的影响下,语文课堂教学将变得丰富灵活、生动愉悦,继而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呈现给小学学生一个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三)有利于丰富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也在发生着转变,原有的课堂教学主要为文本教学,即让学生能够掌握语文知识;而当前的语文教学逐渐向着体验教学转变,即让低年级的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应当首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了解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会。然而教师个人的体会是单一的、有限的,且不同能力、不同教学经验、不同年龄的小学语文教师所获得的情感感受也是具有差异性的,而集体备课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针对教材内容展开的互动与交流,能够深化彼此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将自己的体会传递给学生、感染学生,并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高质量地展开情感体验教学。

三、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备课的有效方法

(一)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

教材是教学活动展开的基础与前提,因此在小学语文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当集体对教材进行研读,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为了深入了解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加深教师对教材的印象,研读活动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地展开。第一是从整体上对小学教材进行研读与分析,在寒暑假期间,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分年级研读教材内容,主要分析教材编排的顺序与体例,深入探究编写者安排课文内容与顺序的主要目的,了解每一章、每一单元、每篇课文之间的关系,然后思考如何利用这种关系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学校应当为教师留有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分析的时间,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讨论,让教师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体会。第二是对各个单元的内容进行细化探究,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各备课组可以根据难点与重点知识的数量,再将备课组分为若干个探究小组,每个探究小组针对一个单元或两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与研讨,并设计初步的备课方案,最后各个小组呈交自己的方案,并共同进行讨论。第三是落实备课方案,在对初步方案进行讨论后,备案组对方案进行完善与补充,并在假期内将全册教材的方案进行整合,统一打印,以供教师进行参考与学习。

(二)集体对教案进行研讨

在研读教材并提出初步备课方案后,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对方案展开研讨,不断对方案进行补充与创新,使之能够符合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实际需求,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创新性。在开学后,应当在某一个班级内进行试讲,根据初步备课方案展开教学工作,一名教师负责教学试讲,其他教师则要进行听课,并做好相关记录。试讲结束后,试讲教师要谈谈自己的体会,分析初步备案中存在哪些不足,而其他教师也应当踊跃提出意见,说说自己的听课感受,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探讨。在交流后,教师需要明确方案中哪些内容需要调整,如教W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流程、教学课件等,从而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完善,推动课堂语文教学效果与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展开《和时间赛跑》一课的试讲时,有些教师可能会发现,部分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并不集中,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不大,此时教师就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如,利用课件创设情境等,使低年级学生能够对课本内容产生兴趣以及情感共鸣。

(三)深入展开二次复备

不同班级有不同的班风,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学习兴趣等各不相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语文班主任教师应当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展开二次复备,以提高备课的针对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将集体研讨出的备课方案作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必要的调整,教师要掌握四点复备原则:

第一,集体研讨的备课方案主要针对教材内容与教学方法展开,而二次复备则应当针对学生展开,使教学工作能够符合本班的实际情况;

第二,在复备中应当重视预设,教师要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疑惑进行思考,并准备好相应的答案,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解答;

第三,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深化,教师可以将相关的课外文章与资料引入课堂,并让学生能够对其思想情感、主体内容等进行自主分析,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练习题与作业,保证设计具有层次性,使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深化,保证每名学生都能够有所得。

四、结语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备课

随着减负呼声的日益高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师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大量数据显示,造成课堂实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教师备课不认真,而是他们对备课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把握备课的有效方法。只有抓住备课的根本,有的放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更加有效的备好课呢,下面让我们为自己的备课好好把把关吧。

一、小学教师当前备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现象一,许多教师看重教参,因为教参还提供教学案例,可以直接用来教学;有的老师重考纲分析,考试指挥棒的功能体现更为明显。其实不然,我们教师最应该依据的是课标、教材。他们才是进行备课才是基本点。对教学内容分析不到位,对教学过程只是做出简单的知识罗列,这就导致了教师的备课流于形式。

现象二,背课代替备课,有些课堂上,教师讲的滔滔不绝,似乎功底很深,其实这种课堂教师成了演讲者,学生成了被动的听众,这反映出教师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是备课而是背课,完全曲解了备课的含义。

现象三,学案代替教案。有些教师不注重写教案,而把重点放在了学案上,学案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的学习方案,而教案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活动的设计,又要分析学生,设计学生活动。备课的结果是形成教案而不能用学案代替。

现象四,重预设,轻生成。有些教师的教案过于详细,甚至把上课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了出来,然后照本宣科的去表演,这样的课堂太过于僵化,它忽视了学生个体的复杂性,忽视了课堂动态的生成。教案应多角度预设应对方案,简单地说,备课应该具有充分的应变意识和策略。

现象五,认为集体备课就是同一化教案。集体备课已经成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其效果也常常不尽如人意。最主要的表现是,资源共享导致统一化的教案,教师忽略了教学对象的不同,这种备课不备人的做法当然会导致教学设计的模式化。起不到实际的作用。

现象六,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备课。备课就是做好课前的准备,这是许多老师普遍想法,其实,针对一节课的研究应该延伸到课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课后反思,我们称之为反思备课,它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有一个著名的结论是教师的实践加上反思等于教育名家。在这个方面教育学家们提出了一个题目叫“咂摸教学”。即“反思式”教研。把反思做好,把反思三年的老师称作入格,再反思三年,就可能成为合格,再反思三年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所以要想培养教师要注意“三格”----入格、合格、风格。最后培养学习型的教师。

二、小学语文教学备课新特点

备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基础牢靠,剔除不必要的环节,才能由此生成高效课堂,才能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语文教师要备好课,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通读教材,全册整体备课

新的语文课程目标按九年一贯的整体设计思路安排,针对不同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依三维目标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备课前应通读教材,整体备课。

整体备课就是新学期拿到新书以后,教师要结合语文课标、教材说明及时阅读全册教材,目的是对学段三维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求有一个准确的方向,对全册教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全册教材安排的内容及训练的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整体安排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这个环节可以是粗线条的,但它是必不可少的,用最少的时间,追求最大的效果。

2、钻研教材,集体单元备课

新教材面广量大,增加了备课难度,特别是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的不确定性更对教师提出了挑战。教师备课不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同伴互助,导致思维空间狭窄,对教材的特点认识不够,把握不准。因此,过去那种个人独立备课的形式已经适应不了课改的继续深入,集中教师智慧同伴互助的集体备课当取而代之。集体备课可有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教师的思维空间和视野,集中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增强备课的深度,取得良好的效果。

课改前教师备课多采用以课文为单位逐篇进行,导致教师缺乏对整本教材和各单元的整体了解,费时低效。课改后的语文教材按专题单元编排,每单元课文无论从人文的角度和知识的角度都有共性,这是编者遵循学习的规律、知识内在的规律、学生成长的规律精心编排的。同时,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板块间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抓住教材编排特点,实施单元备课、整组教学,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品读教材,感悟文本备课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标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的目标提出了很高要求,要落实这一维度的目标,就需要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与理解,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细细品读教材,感悟文本。

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注意以下三点。第一要“走近文本”。教师自己要先有对文本充分的感悟与体验。要想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教师同文本的对话,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调动自己对生活的积累和感受,“披文以入情”,让文本感动自己。第二要“走进文本”。在自己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理性思考,理清自己感悟文本的过程、方法、体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大彻大悟。第三要“走出文本”。在明确感悟经历的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现有条件,基础,设计出让学生感悟文本的思路、方法。因此,只有教师品读教材,感悟文本,经历“走近文本、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备课历程,才能得到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真经。

4、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

语文教师应具有大语文观。语文教学要从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教师备课时不要局限于教材,要注重深挖教材,整合资源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一是要挖掘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多搜集一些与教材相关的资料,补充学生学习的资源。二是要挖掘教材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布置搜集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的信息补充、完善、提高课堂所学的知识,激励学生获得大量的信息,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三是要挖掘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让学生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阅读,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3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模式;初中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是真正能够拉开学生学习层次的阶段,也是学生英语学习基础性的阶段,此阶段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他们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帮助他们建立英语学习的思维,以此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为后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阶段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对于确保初中英语教学的高质量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把握,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的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分析思考能力,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教育目标。

一、何为“导学案”教学

“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领域新兴起来的教学模式,通过近年来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其教学模式已经具备一定的合理性、效率性以及科学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教师自行设计教学方案,但是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下需要教师适当的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向着“引导者”的角色发展。教师对教案进行优化设计,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以及课后延伸等科学化的学习步骤。

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优势

初中英语是初中阶段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英语这门学科打基础的阶段,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生对英语学习普遍存在着厌倦感与抗拒性,机械的背诵单词以及语法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成绩自然不理想。通过将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中,能够将英语知识融合在学案上进行展示。以此为基础开展课堂教学,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建立起英语学习的逻辑思维与知识框架,进而有效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学习素养。通过导学案的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改变了以往英语教学单一性的“满堂灌”教学结构,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初中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英语知识进行系统性的整理,进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效率,共同实现理想化的教学成果。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师生通过对话沟通引导课程进度

此阶段教师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单词,熟练地完成拼写与发音任务,并且对单词的基础用法与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具体来说,首先需要教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教师可采用领读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明确文章中出现的新单词读音,让学生在课后学习中利用其他辅助教学工具纠正自己的发音并了解单词基本的用法。然后关注学生对于新单词的理解记忆情况,使得学生能够克服文章中的单词难关。然后让学生练习文章对话,并在对话中变住处自己理解起来较为困难的语句,在对话过程中思考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最后,教师在设计导学教案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课堂教学的目标进行,并考虑到初中阶段的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接受能力,设计出能够有效刺激学生提高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的导学教案,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模式。

2.学生借助学案开展自学模式

自学模式是初中英语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中的重点内容,能够促进英语教师教学的效率性。教师在整合课堂教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成学案的形式,主要有句子语法结构、固定搭配以及新单词的基础用法等,通过对学生自学的内容进行规划能够让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对后续课堂教学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进行预先学习,进而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的准备阶段,英语教师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词组、单词以及语法等内容都编写进学案里,便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案开展自学。

3.小组合作进行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显著的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就是通过对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各个不同的小组进而开展教学活动一种教学手段。在进行初中英语教学时,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合作教学的基础上还能够适当的运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通过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英文综合素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我国新课标改革的响应。为了能够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师应科学性的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成绩都比较平均,在进行导学案教学时能够充分的发]小组教学的优势,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对知识进行当堂与课后训练

当学生理论学习完成之后,需要对所学知识通过及时的训练进行巩固。教师根据导学案选择难易程度合适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题中对知识点的灵活处理以此促进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以及单词用法等方面深入理解。教师在设计与选择学案练习题时,需要考虑到英语学生的差异性,题型的难度应由浅入深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练习题的需求。与此同时,练习题也不用设计过多,要注重练习题的质量,可以根据每节课的重点内容依据单词考察、词组搭配使用、句子结构分析以及语法的顺序进行设计,例如,可以现对学生考察“inform”这一单词的词义,然后考察关于“inform”的固定搭配短语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还可以考察“ informabout和informof sth ”的不同用法等,通过这样的有目的性的考察能够帮助学生以单词为中心建立英语学习逻辑,进而为其后续的英语学习提供帮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英语学习阶段应用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随着导学案的应用规模越来越广泛,导学案也会随着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进而更好地促进初中英语教学的效率性与科学性,实现教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杨兴裕. 论导学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 2(17):165-165.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 学案教学 探讨

1997年,浙江金华一中率先提出了一个用以帮助学生学习的、相对于教案的概念,即“学案”。学案教学法一经提出,山东、江苏、广东、湖北、北京等地的一些教学部门积极推广,学案教学模式风靡一时,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呈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许多高校理论工作者以及一线教师纷纷撰文对学案给予正面的评价。于是,不管在小学还是中学,不少学校开始纷纷推广教师备课“学案制”。尤其是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都掀起学案热潮。然而,笔者作为一名一线初中语文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本学校、本地区的学案使用情况的调查、了解来看,语文教学,应勇敢地对学案说“不”。

一.学案的内涵及当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质

根据文史资料记载,古代“学案”是记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并加论断的著作,这个概念起自明清交接之际的黄宗羲,他著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清唐鉴有《国朝学案小识》。而今,研究者、倡导者所推崇的“学案”,简言之就是教师从指导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的师生共同拥有的学习方案,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导学案”。

按一般的理解,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案没有固定的模式。其一般栏目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分析、学习思路、学法指导、同步练习、自我测评、小结、练习答案和提示、资源链接(课外拓展)等。内蒙古师范大学裴亚男老师研究了190篇有关论文,认为学案的操作程序无论复习课和新授课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导向阶段、导学阶段、导练阶段、升华阶段四个阶段。笔者所在学校发给学生的语文导学案已逐渐简化成现在的三大板块:预习指导与检测、同步训练、当堂检测。事实上,这些内容多是资料上的习题选编或摘抄。而教师手里的学案则被称为“教学案一体化”,即教案(仅教师有)+导学案(学生也有)。笔者通过广泛的调查了解到,事实上,许多地区许多学校设计学案的过程就是重复搬题的过程。语文学案目前并没有一个切合实际而又真正行之有效的样本可依。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其实是强化了应试教学与题海大战。这就是目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实质。

二.当前语文学案教学的弊端

学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项创新之举,固然有其值得提倡的地方。但笔者认为,各门学科都有其学科特点和学科的特殊性。学案比较适用于理科,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不能实施统一的模式,语文素养的提高决不应该是白纸黑字的学案就能体现的。所以,在各级各类学校跟风使用学案的情况下,语文教学呈现出了令人担忧的种种弊端。

(一)背离语文教学的宗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而目前使用学案进行的语文教学,实质就是课前、课上、课后都在忙那几个习题上的基本知识点,而丢弃了习题以外的大语文的丰富内涵,背离了语文课程标准。

(二)增加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中学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本来就普遍较大。一般学校,语文教师都是任教双班。一个语文教师正常的工作就有两个班的课务、两个班的早读、两个班的作业,还得花大量的时间备课。用了教学案,学生做的学案又得批改。由于语文习题琐碎,批改起来远比其他学科繁难得多。实践证明,使用学案,语文教师每天花在学案批改上的时间就远远超过备课的时间,再加上早读检测、每日作业等,语文教师整天都埋头于成堆的习题批改中,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远比这些更为重要的工作。而批改过后,又要有连锁的评讲、订正等一系列后续工作。而这些无非就是在对付习题。这样的结果是,语文教学主次颠倒,丢掉西瓜捡了芝麻。

(三)增加学生的负担。

当前,各学校使用统一印制的学案,其本质就是每天给学生印发统一的习题。课前老师忙于找习题去编写印制;课上、课后学生忙于做习题。中学阶段,学生所学的科目又多,每学科每节课都得有统一的学案,学生每天就得应对很多份学案,还有每门学科的课后作业,这就狠狠地给学生增加了负担,导致学生逐渐厌学。其实,语文学习,更多的应重视课外阅读和语文实践,而并非一定要做多少语文习题。

(四)阻碍语文教师的自身发展。

使用统一的语文学案进行教学,大大阻碍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理由如下:

1.学案,不利于语文教师展示个性风采。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应百花齐放,彰显教师个性特色。即教师在自己个性的基础上,在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个性特色具有导向、凝聚、亲和等诸多功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教学的成效。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师的劳动带有明显的个体色彩,属于其个性聪明才智特质的展现。体现在备课、教学过程,尤其是智慧应对课堂生成中,如果教学时使用详尽的、统一的学案,被学案牵着鼻子走,那么,教师的个性特色就根本无法展示,这是戴着镣铐跳舞。而语文学科本身就应是培养学生灵性和悟性的学科。在这种僵死的教学模式控制下,怎能培养出学生的灵性和悟性?又怎么造就有灵性和热情的语文教师?

2.学案使用,不利于语文教师的自身阅读。“书籍是学校中的学校,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语文教师必须读书,读书能提高人生境界,提升本身的品位:读书能完善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储备:读书能生成专业智慧,使自己更聪明。说得功利些,读书能解决备课中的难题,读书能使自己授课时滔滔不绝。

但目前的现状是,语文教师每天正常超负荷地工作,还要按规定的模式、规定的学案去上课,还要应对各级各类领导部门的相关督查,语文教师根本挤不出时间来阅读。长此以往,语文教师的阅读热情也就被消磨殆尽了。而高效的语文教学,首先应该来自于语文教师丰富的自身阅读。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都丢失了,又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五)培养书呆子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新课标还指出,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目前语文学案教学,是在培养只会做题的书呆子。首先学案里只有教师的引领,教师的板块式问题以及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领;没有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操作,也没有了自己提出有思考性的问题的过程。同一年级学生使用同一学案,根本照顾不到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严重脱离教学实际,扼杀学生的个性。其次,语文教学使用学案,学生就不会主动预习,而把学习过程进一步简单化,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导致学生逐渐不会学习,不爱学习。第三,阅读是语文的生命。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而目前,由于学案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挤去学生很多的课外阅读时间,课外阅读总量远远不够。学生渐渐失去阅读的兴趣,也逐渐不会阅读了。不阅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何培养!笔者与同事已认识到了学生阅读的严重不足,只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挤一挤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进行一点可怜的课外阅读。这是怎样可悲的现状啊!

三.理性面对,敢对学案说“不”

教学的不断改革,才会有所创新。从某些角度讲,学案可能有利于某些学科的学习。但几年的实践证明,学案不适用于语文学科。面对各级领导对学案的跟风热潮,一线语文教师要敢于拒绝跟风,冷静、理智地对待教学改革中的种种弊端。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师曾多次向领导提出过不用学案的建议。现在,学校对语文教学中强制使用学案有所松动,这使语文素质教学有了实践的弹性。

总之,语文教学实践已表明,语文学案的使用已呈现出种种严重的弊端,语文教师要勇敢地对学案说“不”,真正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实践中,促进专业发展,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5

(一)特征

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基于标准教学的意识。在撰写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思考上述三个指标。他指出基于标准的教案具有以下几个内容:(1)课题:(2)相关标准陈述:标准陈述从年段基准中而来,和上课内容息息相关;标准陈述是具体的,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3)教学目标———学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要描述在这一堂课的教学中可以观察到的学生表现行为或结果;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去证明标准陈述中的知识或技能。(4)检测这些表现或成果的评价活动方案: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5)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活动的安排应该是能指引学生去证明自己的学习结果。设计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也必须要具备上述5个方面内容。尤其是第(2)、(3)、(4)、(5)项内容。在设计这四个项目内容时,要注意它们和以往传统教案的区别。林荣凑对传统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和基于标准的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差异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具有以下特征:

1.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中必须要体现课程标准陈述、教学目标、评价活动方案、教学活动方案四个项目内容。

2.在陈述课程标准时,不能简单地从英语课程标准中把分级标准内容原班不动地照抄一遍。而是要根据课程纲要、单元纲要、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课时教学内涉及的课程标准内容,另外,课程标准是比较抽象、概括的文字,需要对其进行分解。

3.在设计课时教学目标时,要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来源于课程目标。但是由于课程标准目标的抽象性,小学教师需要按照“课程标准分级目标———学年/学期课程目标(来源于课程纲要)———单元目标(单元纲要)———课时目标”的层次来设计课时教学目标。这也就意味着小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学年/学期课程纲要;再根据课程纲要制定具体的单元纲要。最后要根据单元纲要制定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不能够省略中间环节,直接从课程标准到课时教学设计方案。

4.在设计评价活动方案时,要根据“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要能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学习结果”来制定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活动方案。在一中的三个评价活动方案都仅仅是描述性的文字,不具备任何可操作性,也不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要素

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除了包括上述几个要素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要素。下面是方案包含要素:一般项目:课题、班级、科目、时间、授课教师、课型、授课时长等;课程元素:标准陈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工具、评价活动方案、教学过程、教学板书、教学反思等;其他所需条件:为顺利实施该课时教学所需要的其他条件小学英语教师在设计课时教学设计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实际教学情境,选择方案要素,进而设计合理、可行、有指导性的方案。

(三)样式及案例

课时教学设计方案的样式不拘一格。不同的小学英语教师由于年龄、教学实践经验、价值观等的差异可以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样式。总的来说,方案是辅助教学活动的,只要能够有助于教师教学,任何样式的方案都是可行的。下面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案样式案例部分内容,在此列出,以供大家更好地理解方案。相关课程标准:能借助图片、图像、手势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能按要求用简单的英语做游戏。教学目标、要求:(1)借助图片、板书和班班通,能听懂、会说句子WhatdoyoudoonSaturdays/Sundays?Ioftendohomework,readbooksandwatchTV.并能正确朗读和在游戏中灵活操练对话。(2)根据调查问卷,能同伴合作创编至少4句的对话。学情分析:本节课是PEP第五册教材Unit2的第五课时,课型为对话课。谈论话题是周末活动。学生已在第四课时学习了Saturday,Sunday,dohomework,readbooks,watchTV这几个词汇,同时还能听、说句子Whatdoyoudoon…?Ioften…,但还不能灵活地替换关键词。因此,本节课的学习难点是能在创设的情景中灵活运用对话。另外,本课Let'stry部分的内容较多且易混淆,需注意引导学生仔细看图,细听录音,独立完成听音圈图的练习,为对话的教学进行铺垫。教学评价方案:(1)任务一:先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然后设置“魔盒”游戏和头饰扮演,让学生对所学对话反复操练。(检测目标1的达成)(2)任务二:设置问卷调查,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调查,然后要求两人一组创编至少四句话的对话。(检测目标2的达成)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略)

(四)评价

评价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主要指根据评价指标,科学地对方案进行价值判断。在评价时需要关注设计成果的规范性、创新性、可实施性以及其他教学资源的支持性等方面。一份好的小学英语课时教学设计方案首先应当是规范、完整的,所采用的内容必须是准确无误的,教学步骤应该清晰,语言应该简练明确,另外,应该具有可操作性,有益于教学。

二、结语

小学语文课时教案范文6

关键词:“学案”;初中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初中语文导学案是教师集体整合语文课程的各种资源,依据学生的“学情”再结合“教情”而设计的,是引导学生“学”和指导教师“教”的实施方案。

一、初中语文“学案导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案等同于“习题”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所谓的语文学案只不过是教学内容变成“习题”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讲课之前进行练习,实质上起到的是一种“预习”作用。这严重曲解了“学案教学”,学案不仅仅是作业、练习,其应该是一套具体的学习方案,学生应用学案学习语文的过程即是语文教学的过程。

2.学案设计偏“整齐”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多样化、个性化的学案设计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但现实情况下,不在少数的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学案设计时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层次“差异”,导致设计的学案内容、难度等缺少层次性、阶梯性,不同学生个体使用的学案几近相同,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个性发展。

3.学案就是“提问题”

“问题”是初中语文学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用问题来引发、引导学生更多的思考。但是在进行实际的学案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肤浅,不利于学生深入思考,但最大的问题是设计的问题过多,将学案设计的过程理解榻教材内容转化为“问题”的过程,所谓的学案设计只不过就是“提问题”。

4.学案变成“小教材”

随着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上课不带课本,而是只拿着一份学案,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案”实施教学,完全把学案当成了课本、教材。教学的过程也由传统的讲解课本成了讲解学案,学案作为课本、教材的替代品出现在课堂上,学案俨然变成了一本“小教材”。

5.教师地位“虚化”

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彻底颠覆了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则由“听众”变成了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教师不在是“主角”,但教师在课堂中不是没有作用了,而是去发挥“指导”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教师居然“隐退”了,课堂变成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场所,教师地位被“虚化”,非常不利于学案教学的科学开展。

二、“学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与改进建议

1.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掌握“学法”,学生一旦掌握了方法,自主学习也就“水到渠成”。因此,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决不仅仅是一种习题、问题式的应用,教学中还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奠定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础。

2.学案设计上注意“分层递进”

将学案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另外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借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但其前提是“学案”的个性化,是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基础上,对学案的内容、难度等进行分层次、递进式的设计,使其适用于每位学生、满足每位学生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分层递进实际上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分层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设计的学案能够尽可能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会因为课程过难或过易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递进的内涵是学生在不同学习状况之间的过渡,在达到较小目标之后能够出现一个帮助学生继续提高的关卡,达到一个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学习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3.内容“细读文本、注重生成”

学案内容上要避免变成“提问题”,更要避免将学案变成“小教材”。对初中语文学案内容的设计,坚持以深入、细致阅读相关文本为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点”,注重问题的“生成”,而不是机械化的将教材内容变成“问题”,切实保证学案内容质量。

4.强化教师的教学“主导”地位

初中语文学案教学虽然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但并不等于学生“自由发挥”,严格意义上来说,它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传统课堂环境下,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学案教学环境下教师的作用则是“传授方法”,教师同样“主导”着学案教学的开展,其地位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变得更重要了。

5.重视学案反馈及评价

学案教学毕竟还没有非常规范的模板,目前许多老师的学案教学模式多多少少存在一点纰漏或不足之处,这都需要教师做好关于学案的评价。学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查学生的错误以及完善学案本身,通过督促学生预习课文,协作思考问题并标注在学案内,使教师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下一步适当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教师在评改学案时应充分结合学生的意见,完善学案并做好订正与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学案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会学能学的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无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导学案,同时及时化解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让导学案成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生成课堂互动和问题探讨的抓手。那么,运用导学案教学一定能让学生轻松愉悦而有效地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