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例6篇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1

关键词:幼儿英语教师 培训模式 多媒体网络环境

目前,在我国,英语学习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幼儿英语教育日益成为当前的教育热点。为了更好地实践幼儿英语教学,社会对幼儿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然,师资是决定幼儿英语教学成败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幼儿园英语教学中,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是一个最为迫切的问题。然而,现阶段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还比较薄弱,鉴于此,探究切实有效的幼儿英语教师培养模式,培养素质过硬的幼儿英语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1 幼儿英语教师师资情况简介

1.1 从学历上看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幼儿园英语教师的学历层次普片提高,基本为大专或本科毕业。

1.2 从专业上看

超过一半的幼儿英语教师毕业于幼师专业。这些教师了解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教学方法灵活、富有感召力,善于制作益于教学的教具、创设幼儿喜闻乐见的情境,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欢迎。但是,她们的英语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扎实,特别是语音语调还存在着发音不标准、语调别扭的问题。同时,在用英语组织课堂和指导幼儿时还有一定难度甚至会出现一些基本的错误。另外不到一半的教师毕业于英语专业。这些教师具有标准的发音、流利的口语、扎实的英语技能和专业的英语知识,然而他们不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没有接触过幼儿英语以及其他各个领域的教学法,因此他们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无法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学习。

2 现有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模式及存在问题

显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或者幼儿园园长已经发现了幼儿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因此开展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然而国内目前对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依然沿用着传统的培训模式,这种学历补偿式的在职教育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内解决了幼儿英语教师“量”的急需,但随着幼儿英语教育的发展和对幼儿英语教师“质”的需求越来越高,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无论是“幼儿教师英教化”、“英语教师幼教化”的培养模式还是所谓的“园本培训”、“置换培训”、 “国际化”培养模式、“一专多能”培养模式、“前店后厂”培养模式、“教研相长”培养模式等新模式都有其不可克服的缺陷。

2.1 培训课程的设置大多源于对培训机构自身资源的考虑,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实践存在偏差。

2.2 培训机构往往承担者所在地区的培训任务,工作面广、量大,无法兼顾幼儿园之间、教师之间的差异,难以完全满足学前机构与个别教师的特殊需要。

2.3 教师所接受的培训活动往往是一次性的或重复的,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又很少通过持续性的学习来确保其在培训中所接受的观念、知识或技能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2.4 由于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有限,加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所以只能是各幼儿园通过委派的形式,使部分教师参加培训。这样即使是接受培训的教师回到幼儿园后有热情将所学到的新思想、新方法付诸实践,却因园内的其他教师很少理解这些新东西,而是他们之间难以形成默契。

3 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研究

3.1 多媒体网络环境

多媒体网络(Multimedia Network)指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既包括文本,图形、声音、图象、动画等,也包括把这些媒体结合在一起的超媒体技术。(王绍钦,杨继环,2003)多媒体网络环境充分运用当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单调、乏味的课堂知识形象体现在声音、图象、影视、动画中,它使得真正基于交流、讨论的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成为可能,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教学的参与意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培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使培训信息量大、效率高、反馈及时、交互灵活、学习多地点、非定时。

3.2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

它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J.Piaget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②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习者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

③建构主义提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有利于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这四大属性充分体现,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

基于上述理论,建构多媒体网络下的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模式有其科学性、时代性、主动性、探索性、创新性,能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调动幼儿英语教师多重感官的积极反应,提高学习效率,彻底改变幼儿英语教师培训投入大、费时多、收效低的局面。

3.3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师培训内容丰富

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师培训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培训内容。

①幼儿英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学习幼儿英语教学法的诸多理论知识。

②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培养幼儿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幼儿组织管理等多方面的素质。

③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掌握幼儿英语的教学技能。

④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拓宽听课机会,观摩优秀教学案例和同行教学实录。

总之,将多媒体网络环境应用于幼儿英语教师的培训,增加培训的可操作性,丰富培训的内容、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程卓.多媒体教学与外语教学法的选择与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何高大.论外语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和多元化[J].中国外语,2005(6).

[3]刘新莉.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J].价值工程,2011(9).

[4]赵婧.谈幼儿英语教师的培养[J].齐齐哈尔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2

关键词:“互联网+”;干部教育模式;调查研究

我国将干部教育和培训作为目前的主要方向,《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明确指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应该遵循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改变培训的方式,整合培训资源,充分利用各种培训方法,包括网络培训在内的多种途径,来完善我国教育培训的发展。

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网络的系统训练,建立一个兼容开放和共享的平台,用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水平和管理信息化,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其它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在的教育难题。四川省作为我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培训的先锋,在实现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新媒体环境对四川省干部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以QQ、微信、微博为重点,以新的网络媒体为宣传,新常态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微博、微信、QQ、短信和其他新兴传播方式都突飞猛进,在互联网发展平台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新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对人们的工作产生的影响深度在改革的今天来看意义深远。

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的政府才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网络速度之快让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接不暇,因而我国政府不应因循守旧,应该大胆创新,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适应新媒体时代做出贡献。

新媒体时代,首先自觉克服落后的旧观念,主动接近媒体构建新媒体交流的平台,建立一个能够和人民交流的平台,其次,我们要了解新媒体在党组沟通中的作用,认识到新媒体既是政府的服务者,又是政府的监督者。正确的应用互联网培训可以提高党员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我们应该有责任控制和引导公众舆论。在一个新的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成为信息者的潜力,并且拥有独立的声音。通过互联网来保持群众和党密切的关系,引导人民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二、基于“互联网+”下建立的干部培训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可知积极探索互联网+能够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的信息技术优势,这意味着执行培训管理,能够加强网络管理,突破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和培训干部每个人之间的联系,建立干部培训网络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科学使用训练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汇集,使用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和PC连接干部,让干部自觉地参与形成闭环式管理干部教育和培训,定期对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并且供给和满足个人需求将二者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和其他常见提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有组织的进行培训

传统的干部教育在培训上的缺点是过于笼统,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培训组织部门之间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机构承担和实施培训任务,对参与单位安排干部来说其实并不容易,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没有良好的数据交换,这就导致培训效果差,缺乏针对性。

培训组织的职能是通过部门培训计划,管理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机构的功能是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计划,并且让单位的干部参与培训,参与学习和培训的干部主要任务是参与学习和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现实中,这几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在功能上形成联动,相互影响,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生态链条。

在这条生态链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党员干部之间形成了有机的结合体,在基础动态及闭环控制系统上形成了统一,能够让这三方之间实时共享培训数据,科学分析培训效果,根据培训现状,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

首先,四川省先建立一个信息培训管理平台。坚持覆盖范围足以支撑四川省内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一平合从前分散的信息,突破培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涵盖所有的市政建设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和培训管理制度,从本质上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网络控制,使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和区(市)县两级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二、建立实名制、“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成果”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封闭式数字管理系统。

在系统中,组织部有具体管理系统,能够全面规划干部培训工作,根据学员的参与情况、知识储备等各种数据,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和任命。组织部的培训机构,在干部培训工作的宏观控制下,采取“在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督导和考核培训、培训评估总结和个性化服务”三种服务模式的机制。参与完成组织部的干部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参与项目,实现组织的需要和干部个人需求的结合。

(二)建立党员干部档案

教育闭环管理系统组织、培训机构、不再是参与干部之间的单向线性关系,而是多方向互动关系的循环。将培训系统、平面平台的网络培训、移动数据接口的对接、实现管理培训、三种数据连接的参与、数据平台的收集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

首先,作为单位,个别干部、教师、教学基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新的电子档案,坚持全面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律的前提下,学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特点、随时更新教师信息图书馆,教学基地信息等。第二,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来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建立脱产培训,特殊的网络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体能训练、网络培训等多种训练方法,掌握各种训练数据。三是数据接口的联合管理平台和培训平台,培训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实现各种类型和各级各类平台数据连通性。

(三)分析档案精准对接

通过数据接口和连通性干部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培训平台,对学员的基本数据、培训过程、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学员的参与和参与程度的储备信息更有针对性的和任命干部,提高干部的供应质量,干部选拔任用的实际需求的供给和组织部门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根据这些数据平台的规划、组织、培训机构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来调整培训,组织培训内容的供给和需求,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中,提供了培训需求,培训组织通过平台数据主学员基本信息、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记录和其他数据分析的历史干部参与知识储备)得分、学习要求、课程、教学评估等信息。近年来,城市的一些单位培训组织情况,根据培训的脆弱性,不仅可以了解单位,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进行单元设计的培训,解决培训的需要;根据学员的课程评分。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课程设置、课程配置、教师分配等方面的信息。针对干部教育和培训教学管理,根据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学员的配置,对最合适的班行配置,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培养其最大的优势。

三、“互联网+”支撑的党员干部教育建设成效

在闭环控制系统下,秉持“统一建设,独立管理,资源共享”,成都的原则,成都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建立干部培训网络平台,采用物理培训和网络培训组合模型,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各级创新教学和培训的方式,改变单一的多元化培训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要,培训涵盖了市政部门处级干部、乡镇(街道)党和政府,和区(市)县处长。干部学习的参与数据收集后,整理和分析,初步形成干部参与的知识储备情况,组织部的干部和选拔任用提供参考,也为规划提供基础和培训组织部门组织,还提供了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培训反馈,同时提供了干部检查20方向。成都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和培训平台,形成“一个系统、两个平台、三种服务机制”,六大板块的良好组织。

四、就四川省干部教育基于“互联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规范完善现有网络新媒体平台

构建一个新的web服务平台很容易,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新媒体的使用作为一个四川省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使用这种工具首先必须要了解计算机,选择一个利于操作和学习的平台,保证这一平台的高效和稳定,比如说目前比较流行的“微信服务平台”,“国家党云平台论坛”、“人民政府网”,“党委”等日常维护的网络服务平台,扩大信息服务平台,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党裙ぷ鞯慕ㄉ韬凸ひ捣⒄沟哪谌荩利用这种平台进行培训必须擅长新媒体,新媒体作为大众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四川省的政府来说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培训技术服务、法律普及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建立一套系统的网格系统规范,加强基层干部运用新媒体培训的能力,让更多参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人参与进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用积极的声音抓住新媒体的位置,让网络服务平台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二)充分发挥好现有网络媒体平台的作用

将web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二字,积极开放为方便在线服务渠道,通过网络建立培训的“最短路径”,网络将成为党建培训中最强大的武器,能够解决党建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网上互动交流,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及时疏导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及时化解矛盾,使党与群众保持更紧密、更紧密的关系。

(三)加强干部自身对“互联网+”的认识

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有跟上发展的速度,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继续宁可维护好现有的平台,而且还积极创新、方便、高效的特点,资源开发利用新媒体,下一步应该致力于PC应用软件的应用和移动应用开发,努力使模型更加完善,测试手机应用“微信 1.03”测试已经完成,相信将发挥更重要的服务功能。

五、启示及结语

依赖大数据技术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是我国正在计划的一个项目,因此四川省的本次实践获得了广泛关注,四川省通过互联网+得到的经验还收到了全国干部培训机构的赞扬,相关人员多次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对本次培训项目进行指导,研究时期,中国商业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对“国家教育干部交流”做了多次专题报道,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所报道,而本次四川省实行的“大数据分析”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

首先,干部教育培训应积极运用新思维和新技术。面对“四个全面”的战略组织和发展“五大”的概念,干部教育和培训必须创新思维,积极使用“网络+”思维和大数据技术的干部教育和培训系统,以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二是科学规范的培训管理,建立一个协调、创新、共享的干部教育培训生态链。干部培训工作,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参与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功能相互关联、相补充,如果数据结合在一起,构建一个三维的闭环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实现集中培训、专项培训、网络培训、海外培训,高端的培训网络,平台管理、干部培训管理标准化和科学依据。

第三,使用大数据分析来调整供应方和需求方。干部教育培训的基本要求,根据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平台,首先,可以分析领导干部个人参与知识储备的结构,因此,针对关键的特殊训练,弥补专业知识的缺陷,连接的供给与需求的组织学习培训内容。其次,当组织部门实施干部培训时,它可以针对学员进行培训,实现干部实际供给与组织选拔的对接。第三,可以根据针对性培训课程的培养,培训教师调整课堂内容,避免重复和培训,以适应培训内容的供给和个体学习的需求。同时,学员可以分析个人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研究状况,调整干部培训行为,并实现个性化服务和培训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真正实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遵守法律的干部个人成长”和“以人为本”的培训目标。第四,通过使用大数据,使干部培训和干部任命的有机组合,通过建立干部培训的电子档案,使干部培训管理数字化,通过查看培训档案和分析结果,可以动态地分析干部教育和培训用于提高干部培训的匹配程度。

参考文献:

[1]黄景文.促进我国电子书包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5(11)

[2]张北舟.试析教育的产业发展意义[J]. 张春霖.闽江职业大学学报. 2001(02)

[3]互联网思维视阈下的在线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 2016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3

并明确要求网络培训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网络的系统训练,建立一个兼容开放和共享的平台,用以规范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教学水平和管理信息化,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其它技术手段来解决现在的教育难题。四川省作为我国利用互联网+进行教育培训的先锋,在实现教育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新媒体环境对四川省干部培训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形势下,以QQ、微信、微博为重点,以新的网络媒体为宣传,新常态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互联网时代下,借助现代信息交流平台,微博、微信、QQ、短信和其他新兴传播方式都突飞猛进,在互联网发展平台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征,新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对人们的工作产生的影响深度在改革的今天来看意义深远。

能把握时代的脉搏的政府才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为人民着想,网络速度之快让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接不暇,因而我国政府不应因循守旧,应该大胆创新,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适应新媒体时代做出贡献。

新媒体时代,首先自觉克服落后的旧观念,主动接近媒体构建新媒体交流的平台,建立一个能够和人民交流的平台,其次,我们要了解新媒体在党组沟通中的作用,认识到新媒体既是政府的服务者,又是政府的监督者。正确的应用互联网培训可以提高党员的精神文明建设。第三,我们应该有责任控制和引导公众舆论。在一个新的媒体环境中,每个人都有成为信息者的潜力,并且拥有独立的声音。通过互联网来保持群众和党密切的关系,引导人民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

二、基于“互联网+”下建立的干部培训模式

基于上述问题可知积极探索互联网+能够在培训工作中发挥的信息技术优势,这意味着执行培训管理,能够加强网络管理,突破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和培训干部每个人之间的联系,建立干部培训网络部门和培训机构之间的桥梁,科学使用训练数据,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汇集,使用移动终端等多种方式和PC连接干部,让干部自觉地参与形成闭环式管理干部教育和培训,定期对数据进行收集、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并且供给和满足个人需求将二者对接,从管理理念、技术和其他常见提高干部教育和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有组织的进行培训

传统的干部教育在培训上的缺点是过于笼统,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培训组织部门之间采用的培训方法,以及培训机构承担和实施培训任务,对参与单位安排干部来说其实并不容易,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单向的学习,没有良好的数据交换,这就导致培训效果差,缺乏针对性。

培训组织的职能是通过部门培训计划,管理和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培训机构的功能是制定培训计划和实施培训计划,并且让单位的干部参与培训,参与学习和培训的干部主要任务是参与学习和将学习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现实中,这几个部门之间相辅相成,在功能上形成联动,相互影响,形成了干部教育培训的生态链条。

在这条生态链中,组织部门、培训机构,党员干部之间形成了有机的结合体,在基础动态及闭环控制系统上形成了统一,能够让这三方之间实时共享培训数据,科学分析培训效果,根据培训现状,实现培训管理和数据使用。

首先,四川省先建立一个信息培训管理平台。坚持覆盖范围足以支撑四川省内的教育培训,通过这一平台联合从前分散的信息,突破培训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孤岛”,涵盖所有的市政建设部门和区(市)县的干部教育和培训管理制度,从本质上实现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网络控制,使培训管理,培训机构、干部及其所在单位能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和区(市)县两级干部教育培训数据库。二、建立实名制、“学员管理”、“培训电子档案”、“教学管理”、“培训成果”环节,形成了完整的封闭式数字管理系统。

在系统中,组织部有具体管理系统,能够全面规划干部培训工作,根据学员的参与情况、知识储备等各种数据,对各级干部进行培训和任命。组织部的培训机构,在干部培训工作的宏观控制下,采取“在培训前的需求分析、督导和考核培训、培训评估总结和个性化服务”三种服务模式的机制。参与完成组织部的干部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工作要求和工作安排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自己的参与项目,实现组织的需要和干部个人需求的结合。

(二)建立党员干部档案

教育闭环管理系统组织、培训机构、不再是参与干部之间的单向线性关系,而是多方向互动关系的循环。将培训系统、平面平台的网络培训、移动数据接口的对接、实现管理培训、三种数据连接的参与、数据平台的收集为干部教育培训供给侧改革提供依据。

首先,作为单位,个别干部、教师、教学基地等信息来建立一个新的电子档案,坚持全面覆盖,实时更新,在符合国家保密法律的前提下,学员的基本信息、工作特点、随时更新教师信息图书馆,教学基地信息等。第二,统一规划培训模块,根据培训模块的不同特点来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建立脱产培训,特殊的网络培训,网络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体能训练、网络培训等多种训练方法,掌握各种训练数据。三是数据接口的联合管理平台和培训平台,培训数据实时传输到管理平台,实现各种类型和各级各类平台数据连通性。

(三)分析档案精准对接

通过数据接口和连通性干部培训管理系统的数据培训平台,对学员的基本数据、培训过程、培训结果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大数据分析,一方面,组织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学员的参与和参与程度的储备信息更有针对性的和任命干部,提高干部的供应质量,干部选拔任用的实际需求的供给和组织部门对接。另一方面,组织部门根据这些数据平台的规划、组织、培训机构的课程设计、教学管理和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来调整培训,组织培训内容的供给和需求,并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在培训机构的内容中,提供了培训需求,培训组织通过平台数据主学员基本信息、培训项目、培训课程、培训记录和其他数据分析的历史干部参与知识储备)得分、学习要求、课程、教学评估等信息。近年来,城市的一些单位培训组织情况,根据培训的脆弱性,不仅可以了解单位,还可以进行专门的培训,进行单元设计的培训,解决培训的需要;根据学员的课程评分。根据学员的历史培训记录,调整课程设置、课程配置、教师分配等方面的信息。针对干部教育和培训教学管理,根据他们的专业背景和学员的配置,对最合适的班行配置,为学员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培养其最大的优势。

三、“互联网+”支撑的党员干部教育建设成效

在闭环控制系统下,秉持“统一建设,独立管理,资源共享”,成都的原则,成都干部培训管理系统和成都建立干部培训网络平台,采用物理培训和网络培训组合模型,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各级创新教学和培训的方式,改变单一的多元化培训培训,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干部的学习需要,培训涵盖了市政部门处级干部、乡镇(街道)党和政府,和区(市)县处长。干部学习的参与数据收集后,整理和分析,初步形成干部参与的知识储备情况,组织部的干部和选拔任用提供参考,也为规划提供基础和培训组织部门组织,还提供了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培训反馈,同时提供了干部检查20方向。成都地方各级干部教育和培训平台,形成“一个系统、两个平台、三种服务机制”,六大板块的良好组织。

四、就四川省干部教育基于“互联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规范完善现有网络新媒体平台

构建一个新的web服务平台很容易,但这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新媒体的使用作为一个四川省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参考,使用这种工具首先必须要了解计算机,选择一个利于操作和学习的平台,保证这一平台的高效和稳定,比如说目前比较流行的“微信服务平台”,“国家党云平台论坛”、“人民政府网”,“党委”等日常维护的网络服务平台,扩大信息服务平台,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党?裙ぷ鞯慕ㄉ韬凸ひ捣⒄沟哪谌荩?利用这种平台进行培训必须擅长新媒体,新媒体作为大众的生活的一个重要平台,对于四川省的政府来说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培训技术服务、法律普及和其他方面的服务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建立一套系统的网格系统规范,加强基层干部运用新媒体培训的能力,让更多参与网络服务平台建设的人参与进来;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群众,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用积极的声音抓住新媒体的位置,让网络服务平台成为党和政府的喉舌。

(二)充分发挥好现有网络媒体平台的作用

将web服务平台的重点“服务”二字,积极开放为方便在线服务渠道,通过网络建立培训的“最短路径”,网络将成为党建培训中最强大的武器,能够解决党建培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网上互动交流,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及时疏导可能存在的负面情绪,及时化解矛盾,使党与群众保持更紧密、更紧密的关系。

(三)加强干部自身对“互联网+”的认识

互联网的发展一直在快速发展,只有跟上发展的速度,才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将继续宁可维护好现有的平台,而且还积极创新、方便、高效的特点,资源开发利用新媒体,下一步应该致力于PC应用软件的应用和移动应用开发,努力使模型更加完善,测试手机应用“微信 1.03”测试已经完成,相信将发挥更重要的服务功能。

五、启示及结语

依赖大数据技术干部教育培训模式是我国正在计划的一个项目,因此四川省的本次实践获得了广泛关注,四川省通过互联网+得到的经验还收到了全国干部培训机构的赞扬,相关人员多次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对本次培训项目进行指导,研究时期,中国商业时报、四川日报、成都日报等对“国家教育干部交流”做了多次专题报道,新闻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站所报道,而本次四川省实行的“大数据分析”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的实践,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4

当前,网络力量正在深刻影响着产业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此背景下,通过网络提升产业发展能力和品牌效应,成为诸多产业中不少企业的选择。网络的存在不仅创新了人际沟通方式,营造公正、平等的网络虚拟环境,而且深刻冲击着企业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关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网络时代受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影视媒体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部分,其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同样在经受网络时代的巨大冲击。其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时代性的变化。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相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而言的一类人事管理。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升级,很多企业开始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及运营的各个环节。其中,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互联网的积极应用已成常态。企业为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企业内部的互联网软硬件条件,优化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推进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已成为今天各行各业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的重要特征。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多局限于日常事务,是一个典型的服务部门,无法实现与客户的及时沟通,难以与市场信息进行动态对接,开拓创新的空间相对有限。因而,在传统的人力管理模式下,人力管理相对封闭内向,管理的中心是“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运作的核心是做好人才招聘,对招进来的人做好管理,进行任用分配,同时对企业内部的空缺岗位做好统计,保证各岗位职责有具体的人员担当。为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常被人称为“人事管理”。在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已发生重大变化。网络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是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的平衡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所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是能够随时依据企业发展战略变化对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作出适时调整与优化,在与其他部门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协调沟通下,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潜能充分释放出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贡献力量。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是管理的中心。可见,在网络技术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得以大大拓展,更趋强大,管理机制、管理方式及管理效用都在发生深刻的变革。除此以外,在网络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还负有设计及分配工作岗位、协调不同部门的工作关系及优化工作流程等职责。

二、网络时代影视媒体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存在的问题

在以网络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中,企业竞争不再仅靠扩大投资和规模发展等传统手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已成为培育竞争力的重要方面。以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创造能提升价值的人力资本已是企业管理的热点。在此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在想方设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影视媒体行业亦不例外。面对网络时代,影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范围、职能、权限、地位等都在发生变化。然而,在我国影视媒体由传统事业单位向企业化经营转变的当下,影视媒体在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培训与使用革新中的步伐稍显滞后,在适应网络时展的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及利用不当

当前,影视媒体的人力资源部门相对重视人才的前期招聘,但对招聘后的培训、开发与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对部分人力资源过度使用,而对另一部分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尤其是一些影视媒体过分强调高负荷的工作,提倡所谓的能者上、不能者下,却缺乏针对员工的培训机制,忽略了部分员工的可塑造性。其实,很多人才虽然在短期内不具备挑起重任的能力,但若给予适当的培训和锻炼,就能够承担重任。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一个重要职责便在于将这些具备发展潜力的员工充分发掘出来,加以适当培训。然而,部分影视媒体人力资源管理中缺失培训机制,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为适应网络化发展趋势,影视媒体员工虽然基本实现高学历化,但是低学历人员依然占有一定比例。影视媒体行业专业性较强,员工所学的专业相对集中,如影视制作、影视营销、影视编导及中文、新闻等,但复合型人才却相对匮乏。尤其是精通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相对不足,导致影视媒体在适应网络时展要求时略显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使得影视媒体的企业化、市场化及数字化经营效果并不理想,尤其在面对多元化经营,比如与电商的融合中,其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弊端更加凸显。

3.人力资源竞争机制不合理

因部分影视媒体企业化改制步伐缓慢,为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数字化发展需要,便在人力资源管理与使用中推行“双轨制”,即为适应事业单位体制内人员编制有限、人才匮乏,而影视媒体工作任务繁重并日趋技术化、复杂化的发展形势,一些影视媒体单位开始在编制外招募临时工作人员。“双轨制”一方面弥补了部分影视媒体事业单位应对网络时代的人才所需,但另一方面也导致个人上升渠道与其工作业绩、能力等脱节,导致拥有编制的人员常常人浮于事,但他们却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和上升机会,而那些没有编制的人即便再努力也难以获得同等待遇。

三、影视媒体利用网络优化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的方略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科技水平得以快速提高。尤其是信息网络技术的运用及网络的普及,将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准带入一个全新的高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适应网络化发展的时代趋势、提升和优化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影视媒体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和提供大众娱乐的重要产业,其健康发展关乎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及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因而,必须积极推进影视媒体的网络化进程,建立健全其人力资源培训及使用制度,构建起符合其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1.建立网络学习、考评机制,提升影视媒体人才的专业素质

当今社会,对于影视媒体行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单纯依靠原有的职业素养储备,已无法适应产业升级与转型的现实需要。对此,影视媒体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通过建立网络知识的学习与考评机制,组织影视媒体行业各个岗位的相关人员,定期、规范地参加培训,接受阶段考试、评比,从而推行嘉奖鼓励政策,夯实影视媒体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基础。影视媒体企业可采取系统教学、分层探究及网上评比方式,健全网络学习与考评机制。通过构建更为灵活、自由的网上在线考试与评比机制,集中考察各个岗位人员对于基础网络知识的实际掌握,给予优秀者以绩效分数、薪酬奖励,营造较好的竞争创优氛围。

2.健全网络文化研讨、交流机制,提升从业人员的文化引导能力

影视媒体不仅是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产业,还肩负着主流价值观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社会职能。对于影视媒体产业的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来说,时刻保持对当下网络流行文化的高度政治自觉,就显得非常重要。为此,影视媒体必须在人力资源培训与使用机制建设中健全网络文化培训制度,增加内部员工的研讨、交流制度,形成对网络流行文化探究的氛围。如定期组织岗位员工参加互动座谈会,共同分享对当下热门的流行网络文化的意见看法,比照影视媒体行业的策划套路,总结出可以添加到影视作品中的元素。还可举办专业化的竞赛比拼项目,通过一个阶段的系统培训,促使岗位人员积累一定的网络流行文化知识,然后再不定期地进行随机抽测、现场公布,完成带有操作性的具体策划方案,评选出优秀团队与创新个人,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3.利用网络完善人力资源使用中的竞争机制,调动从业人员积极性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5

当前新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模式

一般地,新媒体是指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发展和传媒市场的进一步细分而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体,主要是指宽带互联网络、手机两类新媒体。相应的,新媒体新闻人才则主要是指在新媒体机构(如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从事新闻工作的人员。目前中国新媒体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网络新闻人才的培养方面。1998年6月,原华中理工大学在全校理工科二年级的学生中招收了22名学生,前两年在理工科各专业学习,夯实理工专业知识基础,后两年学习新闻学专业知识和进行新闻实践能力训练。2000年7月,第一届网络新闻专业(方向)的本科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欢迎。随后,针对新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网络新闻专业在许多院校开始设立。经过几年的发展,现在许多高校新闻传播学院(系)的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向“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的方向发展,以实现培养综合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目标,但在课程设置的操作中各有侧重,形成了三种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新闻流模式、以复旦‘大学为代表的传播流模式和以武汉大学为代表的技术流模式。它们都各有特点,适合网络媒体不同层面对人才的需求。除了高校教育外,人才培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在职培训。2007年7月26日,一项科技记者编辑在职培训助学计划――“科技传播教育资助计划”在北京正式启动。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集团等新闻单位的12位科技新闻工作者,将在中国科技大学接受两年的在职培训学习。目前我国媒体机构对人才的在职培训相对较少,主要要求人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尽量减少单位的费用开支。虽然新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新媒体发展的需求。上述三种新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其实也只是在新闻传播知识和网络技能应用、训练两者地位的主次之间转换。虽然有自己的特色和侧重,但并未针对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和新媒体的发展来设计人才培养的模式。因此,新闻人才的现状和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就对培养新媒体新闻人才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新媒体新闻人才的现状及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

通识、通才的培养之路是实务、专才的培养之路,坚持学院派的专业主义教育,还是迎合市场做实用主义教育,这是新闻人才培养面对的现实课题。在这两种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新闻人才的结构及人才所具有的才能都体现在这几个方面:要么具备广泛的文化历史知识,但缺乏扎实的新闻业务训练;要么具备一定的网络应用技术和新闻业务训练,但缺乏媒体运营的大局观念;具备了新闻运作的能力和技能,却从未进行专业的实习等。2006年2月,《现代传播》杂志刊文《中国新闻人才发展报告》指出:

目前新闻人才结构不合理,中国的新闻人才结构呈橄榄形,即采编人员为主体,其他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的比重较小。现有的新闻人员相对饱和,缺乏的是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特种岗位的紧缺人才……总的来讲,主要是缺乏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较高的外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人才。在专业方面,对人才专业的需求拓宽。缺乏有其他专业背景的新闻从业人员、特殊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型人才和高素质的领导人才。

到目前为止,中国新闻人才结构和人才能力特点仍没有显著的改变。那么,就当前新媒体新闻人才而言,上文的描述仍然适用。为什么呢?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曾指出:“目前传播内容没变,新媒体带来的只是传播方式不同。”新媒体的出现只不过是使信息传播的途径和传播的媒介发生了变化,无论是从事何种媒体的新闻人才,都还是要培养传统的新闻观念和基本的新闻工作技能。

除了传统的观念和技能外,新媒体对新闻人才还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和手机媒体出现后,新闻人才不仅要懂得基本的新闻业务知识,同时还要掌握信息应用技术。更重要的是,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出现的新特点对新闻人才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譬如,网络新闻采编时对真假信息的识别,传统媒体信息量有限,网络媒体信息海量的特点,对新闻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技能和经验要求及道德要求。手机媒体的及时和信息摘编对新闻人员的受众心理学研究以及自身的文字编辑能力同样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媒体在突破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方面要求新媒体从业人员具备相当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观念。从当前新媒体人才需求的方向来看,新媒体最缺乏的是训练有素的采编人员。在向新媒体发展的报业集团需要三类人才:1 采编人员;2 经营管理人才;3 专业技术人员。这无疑为我们培养新媒体新闻人才指明了一个方向。

当前新媒体新闻人才的现状及新媒体对新闻人才的要求、对新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吸收传统新闻人才培养的长处,针对新媒体人才需求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略。

新媒体新闻人才培养途径

针对目前中国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现状以及新媒体对新闻人才提出的要求,新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在学校教育方面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培养模式。新媒体的出现毕竟只是传播途径和媒介的变化,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可能出现更新的媒体。为此,新媒体人才的培养应该站在战略的高度设置培养模式,本着“以人为本”的方针,构建符合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学科体系。在通识教育方面培养新媒体人才正确的历史意识、大局意识、价值观念和丰富的人文知识。在专业教育方面,应当从新闻传播的专业知识结构出发,不仅要包括新闻与传播的理论和实务,还要包括新闻传播的新技术,特别是新媒体技术等。市场细分化促使媒体转向专业化,专业化的媒体急需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复合式新闻人才。随着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对各行业信息的精细细分,在新闻传播方面还要开辟更细的专业,比如财经新闻或财经信息传播、媒介经济管理等专业,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以满足新媒体对复合式新闻人才的需求。除了理论之外,由于当今社会的发展,媒体要求人才能及时上手工作,独当一面,因此,新媒体新闻人才的实验室实践和社会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新媒体新闻人才的高校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条件:一是与新媒体机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媒体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和媒体联手培养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二是建设具有媒介融合功能的数字化学生媒体实习平台,让学生全面体验新媒体新闻实务工作的完整过程。

网络与新媒体培训范文6

培训过程中对教师每次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并指导教师反思任务完成情况,形成培训过程中的观测点,在培训结束时出具完整的评估报告,这有利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长。统计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取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参加培训的130名教师进行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培训前发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验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08份,回收率83%。培训结束后,再发放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测验问卷130份,回收问卷108份,其中有两份为空白问卷,实际回收106份,回收率81.5%,结果如表1所示。

2.1结果无差异及分析

由表1可见,在多媒体设备操作、网络交流、资源获取及整合、教学环境创设和自我教学调整、评价及结果分析等方面,培训前后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前后无差异;多媒体设备操作已进入集控时代,大大简化了教师多媒体操作过程,这提示我们在下一轮的培训中要适当减少多媒体设备操作方面的培训内容;微博、微信、邮件和QQ等网络社交工具的使用与普及,使教师的网络交流能力普遍较高。目前,资源获取主要通过网络下载和购买,培训中主要涉及如何搜索关键词、如何识别资源,这些资源获取技巧教师很容易掌握,所以培训前后无差异。

2.2结果有差异及分析

由表1可见,在信息环境下教学活动设计能力,教学课件制作能力,静态、动态网站制作能力以及信息环境下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P<0.05),说明培训前后有统计学意义。2.2.1信息环境下教学活动设计能力培训前后差异分析培训前很多教师还没有尝试使用网络开展教学,培训中通过给教师普及网络特点和网络平台分组及内容流程管理设置技巧,让教师在实际的网络课程中进行小组划分和分组对照,深刻体会了网络教学的基本概念,对教师信息环境下教学设计有帮助。2.2.2教学课件制作能力培训前后差异分析培训前教师普遍认为教学课件就是PPT,教学课件的内容就是书本的电子化。我们在培训中首先对教师的认识进行转变,介绍常用的课件制作工具、课件设计的原理并重点讲解PPT在教学课件的制作,同时鼓励教师尝试采用ArticulateStudio、Flash等工具进行课件制作。通过讲解、任务实战和现场指导等系列课件制作方式来培训教师,使教师课件制作能力明显提升。2.2.3静态、动态网站制作能力培训前后差异分析培训前教师对网站制作没有任何概念。我们在培训时首先介绍HTML、CSS等基础的静态网站必备知识,然后给教师提供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静态脚本编写来创建网络课程内容,再介绍常用动态网站的语言和网站建设的流程。通过培训,教师对网站建设有了一定的了解,并掌握了静态网站基本代码的编写和阅读,培训前后效果提升显著。2.2.4信息环境下科研创新能力培训前后差异分析培训前教师普遍没有信息环境下科研创新的概念。我们培训聘相关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并邀请学校信息环境科研创新获奖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培训期间取得的成效显著,多媒体获奖32项,建成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方剂学》、《金匮要略》、《推拿手法学》、《中医伤科学》并在“爱课网”网上线使用,中医课程通过多媒体方式走入公众,服务社会。视频公开课《呵护您的颈椎》在“网易公开课”上线以来获得广泛关注。培训期间活动课程(网络课程讨论区、测验区时常更新)数量达到582门,对网络课程建设产生辐射作用。

3讨论

3.1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式变革的必要性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内容多,培训涉及操作、设计和研究三个维度,单一的培训模式很难适应培训需求。

3.2任务驱动模式为主导的优点

3.2.1培训开展灵活任务驱动为主导的培训模式兼容讲授式、研训一体式等其他培训模式的引入。3.2.2培训目标明确参加培训的教师兼有成人学习的特点,任务驱动能有效把培训内容化繁为简形成可操作的小任务,通过小任务的完成形成培训实体,对教师更有吸引力[6]。3.2.3有利于教师团队意识的形成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培训任务,让教师通过团队互动完成任务,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更利于能力的成长,教师团队意识的形成有利于教学中对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7]。3.2.4有助于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理解任务驱动中频繁的角色互换让教师更能深刻体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3.2.5培训进程更易把控通过任务驱动细化后的培训内容完成起来简单且耗时少,更有利于教师掌握。

3.3以任务驱动模式培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

培训团队建设是培训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培训团队肩负培训模式修正、培训内容制定、培训对象分析、培训内容任务驱动设置和培训评估等工作。培训团队成员要不断进行教育技术方面的理论学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升对教育技术学科前沿的洞察力。网络培训支持系统也是培训开展的影响因素。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时间相对集中,难免会和教师的日常教学时间冲突。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网络学习支持同步、异步和打破学习时空的特性,加强网络培训支持系统的建设。教育技术培训团队要及时更新支持系统的培训内容,并通过网络培训支持系统加强和教师的交流互动,及时解答教师在培训和日常教学中的教育技术问题。可见,采用以任务驱动模式为主导,改变传统的培训考评模式,引入长效测评机制,构建网络培训支持平台拓展培训时空,形成培训、评价、交流互动和服务支持的动态循环培训模式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提升有很大的益处。在硬件设备操作、多媒体教学设计和信息环境下教学科研三个方面的培训中应该弱化设备操作的培训,巩固多媒体教学设计培训效果,通过模式调整提升教师信息环境下教学科研的能力。

4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