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文化与新媒体教学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与新媒体教学建设

摘要:如今各高校都在建立与运营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以求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形成也脱离不了如今的新媒体环境。校园网络文化传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和完善专业电子学习平台,积极创建虚拟学习社区和互动交流平台,实现师生网上实时交流,及时解决学习问题。

关键词:校园;网络文化;新媒体;教学建设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大学校园移动互联网及媒体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各类新媒体平台成为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而如何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来对大学生进行更具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教育则成为各大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校园网络文化传播渠道及问题

如今各高校都在建立与运营自己的新媒体平台以求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学生,而校园文化的形成也脱离不了如今的新媒体环境。校园中由各种团体运营和管理的微信、微博、QQ群等在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有着引导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班级通常以群聊方式发放通知及活动提醒,但是群聊在聊天人数较多时就会出现重要信息被“刷下去”的情况,非常影响通知的发放,故班级通常都会有一个专门的“通知群”并实行全群禁言,只有管理员和群主能够发言,由此来保证通知讯息的发放。各任课老师也会创立自己的群以便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群聊参与性不强以及无法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使大部分群最终变成了一个用来找老师及请假的工具。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则更受各种社团及组织的青睐,微信公众平台有两种形式,一是订阅号,另一是公众号,公众号不会被折叠,但每周只能发送一次消息,订阅号则可以每天发送一次消息,这给各社团和部门发送活动动态及总结提供了便利。然而各组织的微信平台通常只有一些人看,并且这部分人多数为该组织的内部人员,大多数学生即使关注了微信公众号也不会去经常浏览其内容,校方公众号中提供的各种查询功能则是形同摆设,只有在查成绩等“大事”时才能用强制的方式让学生“多看两眼”。而博客或微博方面更是除了负责微博维护的学生之外几乎没有学生去看。如今更多学生将目光投向众多直播互动平台,而非这些冷冰冰的信息平台,在这个越来越浮躁的社会环境下,他们更渴望存在感和更强的反馈,而这些是信息平台无法做到的。我们的新媒体,应当去适应学生们的切实需求,而不是强迫学生们去看,去使用,就拿查询功能来说,多数查询功能还停留在微信公众号创建之时的数据,没有更新,没有相应的维护。

二、新媒体教学建设的优势及方法研究

新媒体具有传播优势,新媒体是新兴的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它以其即时交互,资源共享,个性集群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新媒体不仅仅是形式与技术上的革新,最重要的一点是观念上的的改变。目前报刊、广播、电视这三大传统媒体在信息的传播中都具有单向性,缺乏受众反馈的过程,受众大多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缺少公开发表意见的途径。而网络媒体则以其自身的巨大优势对传统媒体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特别是其传播优势,网络以其快速和交互性满足了人们对于即时获取信息,关注重大事件发展过程的要求,而这是传统媒体远远达不到的。根据新媒体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使用媒体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当前大学校园采取的新媒体渠道有很多,例如采用电子服务平台,采用学号认证,提供资料下载及创建论坛,开办虚拟社区和互动交流平台、电子教育平台等形式进行新媒体教学。为满足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大学校园宜充分利用加互联网技术,设置丰富的电子课件资源,保证学生随时随需学习。传统教学课堂采用的是集中授课,教学环节比较完整,能保证大多数学生的进度和学习效果,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接受程度不同而使学习效果差别很大,而且学习时间是也学习效果的保障。格拉德威尔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因而要在某领域取得成就需要投入足够的学习和实践时间。但是课堂教学的学习时间较有限,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时间很少,“因人施教”很难达到。很多课程需要学生用大量时间去理解、学习和实践操作,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因而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时间和自主学习的条件才是一个好的选择,最好能随时随需学习。在现时条件下,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才可能实现学生的自主、随需学习。

1.建设并完善基于移动网络的电子学习平台

电子学习平台的实现首先在于教育平台的建设,教师设计电子教案、录制和上传电子课程,实现可看、可听、可学的教学效果。每门课程均要建设电子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师录制学科课程视频并公开授课讲义电子稿,在讲义中添加知识点网络链接,将课堂上的知识点和公共网络上的资源链接,给学生更精确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的获取和电子课程的学习设计等应该能基于移动网络传输和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学校公共网络、无线网络的全面覆盖,这种学习条件已基本具备。可借鉴现在的各种学习APP平台样式,充分利用移动网络比计算机网络更加便捷的特点,达到学生随时随想学就学,及时掌握知识的目的。

2.保存电子作业档案,充分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

实际教学中,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很大,但只能就学生本次作业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来进行批改,面对较多的学生,教师不易了解每个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掌握程度。我们可以采用加互联网的方法,要求学生上交电子作业或者作业照片,设立学生作业档案并以多种标准对其进行归档和分类,这样教师可以随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合理调整教学任务。

3.创建虚拟学习社区和互动交流平台,师生网上适时交流及时解决问题

现在大学的电子教育平台建设一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精品课程,一般用作优秀教师课程展示;另一个是互动教学空间。其中互动教学空间包括社区和网络课程中心,可以让传统课堂教学问题得到解决。在互动空间中教师设置个人主页展示教师教学和科研内容,学生可登陆并进行评价,也可以展示研究观点并进行师生间的互动。教师收集教学资源在互动空间中设定专门的栏目加以展示,例如搜集到的国内外著名大学相应观点的开放课程,以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们的知识来源,逐步培养学生们的个性思维。教师和学生交流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技术:采用网络社区和论坛讨论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线上交流。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教师及时回复,学生共同在线时也能保证其他有同样问题的学生能够得到解决办法,这样大部分问题能通过校园网络渠道得到解决。师生交流结合即时通讯工具使用时,可突出使用该工具某些功能,例如QQ提供的“作业群”的解决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其拥有多种针对收发作业优化的便捷功能,并且能够用文字、拍照及语音等方式作业,其指定人接收的功能更是可以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和任务的布置。

4.充分利用应用群及微媒体-公众号等形式进行文化宣传和教育

班级群的合理利用才能保证班级教师和学生进行重要问题的沟通,班级群宜实行全部开放式-大家参与,但必须设定专人进行管理,及时去除群里不当言论。教学有关的一般通知因其具有时效性,可在群里及时,对于重要的问题采用上传附件的形式来将其保存下来,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及时得到一般信息不漏掉重要信息。公众号具有群体传播的特点,同一课程的任课教师可以集体创建订阅号,分工教学相关的知识点及文化内容。借鉴名师博客的形式,教师个人创建博客微博,上传关于课程知识的资源、思想教育或知识点的延伸文章给学生共享,从而达到文化宣传和教育目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方法保证学生对多媒体平台进行关注,让他们关注并参与,首先平台的内容一定要时时更新,保证总有和课程视频知识相关的新内容的,在平台实用性的知识,也可采用在课堂上提问所文章相关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平台建设内容和学业相关度越高就越可以让学生重视平台的信息。针对学生所关注的关于成绩、考试以及学校教学计划课程安排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平台上专门设置栏目,定时对学生作业档案及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进行汇总。总之,教师需要综合使用现在流行的新媒体平台,保证平台总有新知识新内容、并且具有实际作用,以此来维护学生对平台信息的关注度。新媒体建设和实现效果会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要实现新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不仅仅是要去进行媒体的建设,也需要通过软件设计和硬件设置等方面的综合支持,并且需要真正去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考核和长期的坚持。

参考文献:

[1]刘红旗.浅析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03).

[2]马丽慧.新媒体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6.

[3]陈义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赖丽君,陈茹云.自媒体时代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研究[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

[5]张存凯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报,2011(02).

[6]王奇,曹艳龙,王妍.浅析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J].才智,2016(15).

作者:曹顺兴 单位:邢台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