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例6篇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1

一、目标任务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强化贫困家庭学生入园、上学、升学保障体系,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和对口帮扶计划,落实扶贫政策,实现“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校校有帮扶”;确保建档立卡学生资助工作精准落实到位,完成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督促未完成的覆盖贫困村项目按期完成;确保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工作落实到位;完成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档案材料整理;完成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重点村运动场地、辐射区域幼儿园配套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巩固我县教育和体育事业总体发展取得的成果,顺利通过各级脱贫攻坚验收评估。

二、工作重点

(一)学习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情况

责任主体:办公室

1.2016—2020年局党委组织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2.2018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视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

3.2019年上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讲话精神情况。

4.2019年下半年局党委学习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情况。

5.2016—2020年局党委学习省、市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文件、会议精神等情况。

(以上材料要求有学习贯彻落实的会议纪要,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的通知、学习内容、研讨交流发言等资料)

(二)印发文件和专题会议情况

责任科室:规划财务科、资助中心、基础教育科、人事科、教师工作科、法规科、装备中心、职教科、体育和运动服务中心

文件类:2016年以来省、市、县扶贫部门出台的实施意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实施意见、实施方案;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

会议类:自2016年以来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系统内专项扶贫会议等通知、纪要、照片等相关材料。

落实台账:2016—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学生落实政策台账(按年度分学期整理,包括享受资助时建档立卡个人及家庭信息、享受资助项目、资助金额、发放时间等)。

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三)全面落实贫困生资助政策

责任科室:资助中心

学前教育资助:对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普惠性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幼儿予以资助,平均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200元,具体分为3档,1档1000元,2档1200元,3档1400元,建档立卡学生每生每年1400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寄宿生的30%,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非寄宿生补助面为在校非寄宿生的8%,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500元、初中每生每年625元;建档立卡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标准均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并享受免校服费、校车费补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认定条件为建档立卡、低保、残疾、特困供养、孤儿、父母一方亡故、单亲家庭等家庭经济困难情况。

普通高中资助:落实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对就读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面为在校生的10%,平均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标准2500元每生每年;对建档立卡、低保户、残疾、孤儿学生免除学杂费。

中职学生资助: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费、住宿费、教材费;为中职一、二年级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000元。

全面落实普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每人每年贷款额普通本专科学生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不超过12000元。对在部属、外省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按实际缴纳学费标准给予补助;做到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辍学。

省建档立卡学生资助信息管理系统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中未资助建档立卡学生台账(明确未资助原因)。

(四)覆盖贫困村学校项目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1.“全面改薄”、解决大班额建设规划文件及台账(涉及的贫困村学校)。

2.2016年以来制定的学前教育建设规划文件(财务规划科)。

3.2016年以来覆盖贫困村的学校、幼儿园建设进展情况,内设配备进展情况(台账及建设照片)。

4.2016年以来合作办园、农村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工作(应包含相应工作通知、活动开展的照片)。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财务规划科、基础教育科

(五)控辍保学、学校结对帮扶和留守儿童关爱情况

责任科室:基础教育科

1.出台的学校结对帮扶相关文件和结对帮扶工作台账。

2.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室设立的相关文件和设立、使用情况台账(覆盖贫困村学校应进行特殊标注)。

3.2016—2020年控辍保学档案材料按年度分学期整理。

4.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应包括:印发的控辍保学相关文件、贫困户学生辍学排查台账、劝返复学通知书、送教上门台账及相关档案、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开展照片等)

(六)教师交流、培训、对口支援、扶贫协作工作开展情况

责任科室:人事科、教师工作科

1.出台的有关人事和教师培训工作中涉及扶贫的相关文件。

2.2016—2020年城镇教师乡村支教、教师交流、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落实、农村学校教师招聘等工作开展情况。

3.2016年以来农村“三名教师”培养工作、贫困村小学校长、教师轮训工作档案。

4.2016年以来选派教师援青、、援渝支教情况。

5.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以上材料按年度整理,应包括通知文件、人员名单、工作台账及相关活动照片等)

(七)加大投入,提升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广场建设水平

责任科室:体育运动服务中心

1.场地建设。积极对接镇、办政府及村委会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健身场地建设工作,力争让所有不达标的健身场所面积达标。

2.器材维护与配备。联系市体育局、县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加大全县健身场所的投资力度,重点做好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健身场所的器材维护和配备工作。

3.健身指导。结合2020年全县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加强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做好健身指导服务,切实提高健身质量和健身水平。

(八)落实好帮扶责任人联户工作

责任科室:法规科

进一步完善以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各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机制,各帮扶责任人要密切联系贫困群众,严格落实帮扶具体责任。坚决克服不负责任、散慢懈怠、弄虚作假等工作作风,确保所有帮扶责任人每季度至少入户走访一次,疫情防控期间严格落实每周电话联系不少于2次,并结合帮扶工作实际和上级有关工作安排,随时入户走访,及时落实上级有关要求、排查问题解决困难。重点排查疫情防控期间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空中课堂”学习遇到的实际困难,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

(九)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责任科室:职教科

1.出台的与职业教育扶贫相关文件。

2.2016年以来中职学校精准招生、定向培养及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档案应包括招生文件、工作开展的照片等)。

3.2016年以来巡视巡察、审计调查、考核调研、暗访督查等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台账。

(十)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责任科室:装备中心

1.2016年以来出台的与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

2.2016—2020年农村学校网络建设、班班通建设、同步课堂开展情况包括:工作台账、相关文件、活动开展的照片等,应对覆盖贫困村学校进行特别标注。

三、节点安排

(一)自查评估。各责任科室完成脱贫攻坚档案和台账整理工作,3月底前形成教育脱贫攻坚自查评估报告,经局领导审核后报县扶贫办。

(二)问题查摆。4月份,迎接市局开展的覆盖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的教育脱贫攻坚评估验收督查,以问题为导向,彻底查摆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形成台账。

(三)整改提升。4月—6月底,教育攻坚脱贫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对各学区、各县直学校进行自查评估,从中发现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边查边改、逐项整改。

(四)长效机制。9-12月,对原计划于2020年底前完成的工作任务,要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进实施,11月底前全部完成。12月做好迎接省、市扶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我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验收,确保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自查评估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作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克服侥幸心理和松懈情绪,全面布置,精准细致地做好各项迎检准备工作,确保教育脱贫攻坚责任、政策落实到位。

(二)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和体育局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育扶贫办公室,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

(三)强化舆论宣传。围绕扶贫工作重点,加强扶贫政策宣传、典型宣传,使各项政策措施深入人心,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和监督,凝聚合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增强合作意识。脱贫攻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形成教育脱贫攻坚工作专班,各有关科室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优势互补、信息共享,形成工作合力,确保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各项教育脱贫攻坚任务。

(五)坚持问题导向,做到有的放矢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2

一、高度重视,逐户核查

我镇高度重视,组织镇村干部召开2020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工作部署会议。对照域内贫困学生名单逐一核对,确认本辖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2020年秋季学期“雨露计划”补助学生名单。二是逐村逐户排查,对2020年秋季学期在校的中、高职贫困学生逐一审核,精准确定补助对象。三是我镇收集符合条件学生的在校证明、学生证复印件、建档立卡信息截图等证明手续,确保“雨露计划”专项资金精准发放。

二、公示透明,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于2020年10月9日至2020年11月2日,在补助对象所在村进行镇村两级公示公告,并留痕存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及时发放,建立台账

按照市里的要求,我镇按时将2020年秋季学期确定的补助资金发放到户。2020年11月24日,我镇将5名补助对象人均1500元的补助资金打到贫困学生提供的银行账户内,留存发放凭证,并建立台账。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大“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包保干部包保职责作用,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到应享尽享,不落一人。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3

一、预算指标控制模块构建

(一)模块界面内容预算指标控制模块至少应反映项目类别、项目名称、项目代码、项目起止日期,上年经费结余、申购资产名称、规格型号、预算价、审批后指标结余、实际价、项目经费结余等内容。其中,指标是指各类经费计划数,经费是指各类项目实际可动用资金。

(二)各类角色定义 在预算指标控制模块中要定义各类项目经费管理员的角色及其职能。其中,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的主要职能是项目划分定性、项目指标及其他经费指标下达与调整,其项目代码设定可根据归口管理部门提供的经费分配明细及项目代码编排规则确定;申购单位管理员是院系部处指定的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主要职能是根据财务平台的项目经费收支账目填写提交各类经费采购申请单、以及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变动处置申报;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如研究生院、科技处、教务处、后勤处、图书馆等资产管理员,主要职能是下达项目计划书中固定资产采购指标与审核申购单;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主要职能是对资产申购计划审批;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要是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处、图书馆等单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全校同类资产登记、日常管理、变动处置审核、报表上报、定期将固定资产入账记录导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并自动校对各类资产入库信息等内容。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与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在职能上虽有交叉,但管理侧重点不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全校同类资产的管理任务,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使用与管理。

(三)经费指标管理 此项工作应主要由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及项目归口管理员完成。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划分资金来源。笔者认为拟作财政拨款、非税资金、自筹资金、其他资金等类别划分,其中财政拨款细分为纵向科研经费、预算拨款、其他拨款;非税资金细分为学费住宿费、其他学历教育收费;自筹资金细分为横向科研经费、事业收入、捐赠收入、其他事业收入;其他资金细分为代管经费、工会经费、其他经费等。以上资金来源细分选项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中,应当简化为在资金来源类别前的空格内直接点选,由系统自动生成明细菜单。二是在划分资金来源基础上,要对往年项目类别进行定性、归类,并对往年项目完成截止时限进行甄别、写入。三是提取未完成固定资产采购计划的各类项目属性,导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此项工作亦可由软件公司完成。四是新增项目编码应由财务处项目经费管理员完成,项目归口管理员负责采购指标下达。项目归口管理员登录财务平台查询项目代码,并按项目计划书内容,将新增项目所有属性写入资产信息管理平台对应模块,填制申购单时,以不突破可使用额度为限。涉及经费指标调剂,必须提交财务处审核。五是采购计划落实后,资产归口管理员登录系统,依据申购单位管理员验收通过报告,登记资产各项信息,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项目经费余额。

(四)申购工作流程申购单位管理员,以学校资产管理员给定的系统角色,通过认证,登录资产信息管理系统,选定需动用的经费类别,在可管控的项目代码下拉菜单栏选填规定位数代码,填写申购单,确定后提交,申购单自动进入下一流程,项目经费归口管理员审核申购计划,提交项目经费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人或授权指定人审批申购计划,点击通过后,系统将自动扣减项目指标。下一流程,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登录系统,查询审核待采购资产细目,组织采购,组织验收,申购单位管理员依据验收结果,提交验收报告,采购成功,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指令,同意办理入库手续,打印资产入账单,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失败,安排重新采购或取消采购。

二、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模块构建

(一)折旧对象确定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要求高校进行折旧核算,并对高校固定资产归类管理作了重新划分,将高校图书、文物及陈列品作为“文物文化资产”管理,不计提折旧。这样,纳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只有土地、房屋构筑物、设备和家具等。笔者研究了国有资产大清查的情况后认为,土地、家具也不宜计提折旧。主要考虑土地是稀有资源,在不断增值,以买入时费用成本计提折旧,账面净值虽在缩小,但土地现值却在不断增大,净值与现值严重背离。而家具,种类多、规格多,量大、价小、易损、无残值,又容易移动,因此,管理效果不理想,管理效益不明显,可作为耐用消耗品管理。而房屋构筑物及设备等价值占高校固定资产的绝大部分,应作为折旧对象。一是高校长期重视该类资产的管理,原始数据信息容易获得也容易整理,特别是师生员工亦把此类资产当作办学的重要物质条件,认识上一致。二是房屋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设备、电子设备、仪器仪表、文体设备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预计报废残值易于确定,又有比较成熟的工业企业计提办法参照,操作性强。因此,网络环境下高校应将房屋构筑物及设备作为折旧对象,应在固定资产信息管理平台中加以设计创新。

(二)折旧模块设计 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办法,应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统一分类设定折旧率和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对于存量资产净值也应由上级部门确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并根据分类资产使用年限决定是否补提或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管理模块内容,主要应由三大模板组成:房屋构筑物模板、交通工具模板、仪器设备模板。每一模板大致应当包括数据输入、数据修改、数据查错、数据整理、数据审核、数据输出等功能。本文仅以仪器设备模板为例说明其功能内容。数据输入应提供单台件的输入和修改以及批量的数据录入,并以树状结构进行设备的分类和具体使用部门的落实功能。每台设备应反映的信息包括:设备编号、设备名称、资产分类、卡片序号、规格型号、厂家、出厂日期、使用部门、使用人、购置日期、验收日期、支出项目、购置价、添置附件价、使用现状、使用方向、损坏维修记录、维修价、入账凭证号(应定期成批导入)、当月计提折旧、累计折旧、净值等字段,其中应当至少有一个字段是系统生成的对应每台设备的唯一号,如设备编号;数据修改应允许给定权限的操作者根据分类号关键字段进行快速修改和成批修改,修改变动的数据可以进行变动恢复,并保存相应的修改数据轨迹,以备待查;数据查错主要是检查数据录入时有没有逻辑性的错误,比如数据卡片序号的重复、出厂日期与购置日期的前后一致等;数据整理提供按相应字段进行分类排序;数据审核通过相应的授权让相关职能部门、归口部门对经费使用方向、进度、到货设备的型号规格是否相符、是否付款及付款百分比、是否入固定资产账等进行相应的审核;数据输出应允许职能部门资产管理员自定义提取特定属性,自动生成汇总截止日应提折旧原值、应提月折旧额,应提固定资产净值等数据。总之,要使经费指标、使用进度、设备的采购、到货、安装、检验、报账、付款、入账、使用、折旧、报废、处置等环节,都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值得说明的是:在设计和使用折旧模块进行资产管理时,一要关注如何将账实、账账、账册相符,并经过整理后的存量资产数据导入信息管理系统;二要统一计提折旧起止月份。

三、固定资产处置模块构建

(一)处置申请资产使用部门管理员登录系统,在网上输入待处置资产申请单,经本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提交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审批,归口管理部门审查确认后,统一进入学校待处置资产汇总库,等待学校领导审批。上述每一审批环节不通过,资产状态都应自动退回到原始状态。如全部通过,表明学校审批环节工作完成,下一流程进入校内调剂环节。

(二)资产调剂在等待提交上级主管部门的审批过程中,学校各部门都可以登录系统待处置资产调剂平台,在网上提交调剂申请,一旦通过归口管理部门认可,则待处置资产身份立即转变,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应在系统中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三)处置审批 调剂后余下待处置资产打包提交省教育厅审批,资产管理员通过对分类表、详细清单认真审核后,分批、分次、分项确定学校待处置资产数。

四、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模块构建

(一)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对象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象可以简化为三大类:房屋构筑物、交通工具、仪器设备。每类资产都应当纳入绩效评价范畴,因为高校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使用效益好坏直接决定学校的整体管理效益,也反映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

(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 房屋构筑物利用率可按其使用方向、具体用途、建筑面积、使用面积、单位人数、单位人均占用面积等指标分析考核;交通工具利用率可通过登记交通工具行驶里程、维修保养次数、费用及万公里油耗指标比较分析考核每台车效能;仪器设备利用率可通过登记仪器设备使用机时、采样数、培训人员数、人均占用办公设备、参与实验项目数、利用实验数据在一定规格以上刊物数等指标,考评仪器设备,特别是贵重仪器设备效能。

(三)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人员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可参照贵重仪器使用考核办法,赋予资产保管人、单位资产管理员权限,按年度登记资产利用指标数据。

(四)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流程资产保管人、单位资产管理员登录系统,进入固定资产绩效评价界面,选定资产类别,登记上年度的使用数据,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后提交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员整理筛选提取生成各类资产绩效评价指标数值,归口部门负责人审核后在系统中公布结果。

[本文系南京林业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课题《网络环境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再造》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4

【关键词】 高校财务; 会计核算; 信息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也提出“高等学校应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财务信息要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服务,为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监控服务”。2009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指出“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工作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

财务管理网络化:即结合高校财务运行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将高校财务活动所形成的财务信息资源,与相互关联的单位信息整合,形成财务信息内外网络化系统,建立一个完整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改进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侧重简化核算职能,强化控制和管理职能。

会计核算信息化:即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传统的会计模型进行重组,建立信息技术与会计学科相结合的、充分开放的现代信息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使会计业务处理自动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并实现共享。

(一)高校财务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

近年来,公共财政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涉及高校的主要有:部门财政预算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政府收支功能科目分类和经济科目分类改革制度、“公务卡”支付制度以及财政公开制度。由于高校经费管理受公共财政的制约,因此,财政改革对高校的经费管理赋予了新的内涵,关联财政、教育、物价、收费等主管部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内部财务活动发生较大变化,后勤实现社会化管理模式,校办产业实体与学校脱钩,扩招引起筹资活动、学校合并、新校区建设等。同时,学校加强了内涵建设,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调整、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招生模式、实行大类招生、学分制改革、校园“一卡通”,财务集中核算管理等。校内财务环境的这些变化,关联教务、人事、学科、招生、后勤、校产以及教学等各单位。

(二)建立财务会计相关信息平台

高校经济活动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两部分,财务管理是保证学校财务活动正常循环和安全有效的控制环节;会计核算是学校资金流动和循环过程中的核算环节。两者密切关联、高度融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网络系统,自动处理各项业务,信息实现共享,直接从高校内、外系统获取相关数据,“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目标”,该平台涵盖了数据收集、验证、传输、存储、分析、查询等模块,具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相关信息查询、分析、检查与评价等功能。

实现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之间的实时采集、集中存储、即时处理、全面共享和随意访问。

二、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实例

(一)建立“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和“公务卡”支付制度改革是财政资金支付方式的一种改革。这两项改革的实施,关联高校、中国人民银行、国库集中支付中心、财政预算编审中心、高校开户银行以及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学校教职工等。

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建立“无现金核算”系统,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完成学校资金核算业务、财政部门的审核批复、银行部门对资金的调拨清算、资金支付以及对资金使用监督检查等一系列工作。“无现金核算”信息平台,实现会计核算信息系统、银行零余额账户、银行公务卡管理系统以及省财政零余额账户无缝链接,整合财政、银行和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同步处理、全面共享。

1.高等学校:资金实施零余额账户管理,省财政按照资金类别、收支功能分类科目、经济分类科目、年度以及额度控制码下达资金使用额度,不再通过银行层层拨付资金。

2.教育厅:审批高等学校月度预算、上报使用额度、调整年度预算。

3.财政预算编审中心:编制年度预算、下达部门预算额度,监控资金的使用用途、额度及流向,做到事前下达预算、事中监督控制、事后绩效考评。

4.财政支付中心:按照部门预算额度,下达单位资金使用额度,控制大额资金、监督额度使用,清算银行资金。

5.银行:设立单位零余额账户,正确使用资金额度,在资金额度内与省财政支付中心实行资金清算,直接将资金拨付给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和职工报账“公务卡”。

6.教职工:出差、采购、消费等活动,不再预借资金,直接使用公务卡消费,职工报销后,资金直接由银行转“公务卡”。

7.为学校提供服务或货物的供应商:提供账号,实现直联电汇,取消签发支票。

“无现金核算”网络系统,实现了直联电汇、公务卡报账、零现金库存、电子化对账,减少了财务管理的人力、降低了财务费用成本,可清晰掌握每项项目资金的余额及资金流向,增强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促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和高效。

(二)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

银行代收学杂费网络系统是建立在学生信息基础之上,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个角落的网络优势,通过银行会计核算系统日清月结的账务处理方式,快速将各地收费信息汇总并将资金通过通存通兑归集,同时,将收费信息和资金反馈给学校。

学校给银行提供学生缴费信息,银行将学生缴费信息挂到代收费信息服务器上,供各地储蓄网点使用。学生利用银行储蓄网点遍布各地的优势,可在生源地或其他地区的任何一个储蓄网点缴费。学生缴费后,银行通兑资金汇总,及时将资金上交财政专户,实现了“收支两条线”和严禁“坐支”学费、住宿费的目的,使收费工作“依法、规范、透明”;学生交费快捷、方便、安全。

(三)“多校区一套账”网络化会计核算

院校合并后,出现多校区办学或异地办学,如何做好财务合并工作,加强财务管理,掌握学校整体财务状况成为首要工作。财务管理应采取“多校区一套账”管理模式。总校成立财务机构,统一管理财会人员、统一财务政策、统一报销口径、统一科目设置、统一工资和助学金发放,建立一个账套,校区之间通过数据传输。具体做法是:在每个校区各设一台服务器,每个校区建立一个财务网络系统,考虑到网络安全问题,该系统同校园网实行物理隔离。总校区负责科目设置等一系列建账工作,其他校区只作为一个报账点。在会计核算信息系统中按照账务种类分为总校区和各个校区。凭证号都从1开始编制,即:总校区的凭证号从100001开始,第二校区凭证号从200001开始,第三校区凭证号从300001开始。原始记账凭单保存在各校区。总校区将所有账务建好以后,利用系统中的“完全备份”将数据拷贝到其他各个校区。每天工作结束,各个校区将当天的凭单数据库传输到总校区(通过Email邮箱、Netmeeting、Mordem、ftp等形式),总校区结账后,将所有的数据库传输到其他各个校区。每个校区继续开始新的凭证处理工作。优点:科目设置、指标账管理、报表、账页打印、预算、决算等都由总校区统一管理。同时,各个校区都有一套完整数据,相当于多套备份,如果一套网络出现问题,马上可以进行拷贝修复。

(四)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

利用校园网链接财务处网站,建立财务集成管理系统,宣传财经法律、政策,查询账务、工资、学生缴费情况,此系统与会计核算信息系统实行物理隔离,对网站所有数据每天进行上传更新。功能如下:

1.介绍财务处各科室工作职能,宣传各项规章制度。

2.查询账务:职工输入工号和密码,就可以查询一定范围的历年账务数据,可以查询一个项目账,可以为单位领导授权查询一个单位所有的账务,还可以授权高一级领导或主管部门领导查询不同单位同一种类经费的预算及使用情况。纪委监察审计部门可以查询所有单位每一笔经费的情况。通过账务查询,给教师或领导一个明白,也为领导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3.个人工资查询:职工登录财务处网站后,可以查询职工本人历年每月工资,或连续几个月的工资,是一个永不丢失的工资条。

4.项目汇总分析。这是一项专门为各级领导设计的模块,根据权限设置可以实时查询本单位总收入、支出情况,并形成柱状、饼状收入支出对比图,直观地反映经费情况。

5.学生交费及助学金发放情况查询:学生登录财务处网站后,输入学号,查询自己入学以来应交、实交以及欠费情况和助学金的发放情况。

财务集成信息系统的建立,实现了财务信息公开化,财务管理透明化。

(五)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高校的收入基本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收入;另一部分是校内津贴、讲课费等其他收入。按照税法规定,这些收入在发放时都要计算个人所得税,为提高工作效率,规范津贴及讲课费发放,建立个人收入计税网络系统。

1.个人收入计税管理程序。该程序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计税主程序(财务处计税使用);二是报税程序。二者通过校园网进行有关数据的传递。主要特点:解决了同一单位或个人在一个月内多次、随时报税的难题;对不同类别工薪收入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为校内独立核算单位代计、代交个人所得税提供便利;查询方便、系统严密性强;其操作方法、步骤和工作环节符合税法和会计制度的要求。

2.个人所得税管理系统的操作制度。根据计税系统的功能,计税工作实行全天开放式计税时间。每笔纳税收入,系统自动打印出计税清单一式三联,一联存根;二联是会计做税的凭证;三联是纳税人计税依据。纳税人根据纳税清单不仅可以知道本次领款应扣的税,而且还可了解本月的累计收入。月未系统自动结账、汇总,生成上报税务部门的报表。同时系统自动将数据转入税务局电子报税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税款。

3.月末,将数据上传财务信息集成系统,职工个人可以查询每笔收入、计税以及税后所得情况。让纳税人明白自己的纳税情况。

(六)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实行会计集中管理制度,是会计核算方式的一次变革。

统一领导:财务处是学校的唯一财务机构,负责全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应撤销学校设立的二级会计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的校产企业除外)。

分级管理:根据财权的划分、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学校财务工作机制。学校取消了二级财务机构以后,会计机构只有学校财务处,没有分级财务机构。但在管理上仍实行分级管理,即建立学校财务、二级单位(后勤集团、校医院、学院等)的分级管理体制。

集中核算:是指学校的一切财务收支都由会计服务中心办理资金收入和财务报销手续。

会计核算模式采取:“集中管理、统一账户、分户核算”。

集中管理:会计服务中心是集中进行会计核算、集中办理资金结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一种融会计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

统一账户:在二级会计单位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原有银行账户,全校只有一个基本账户。

分户核算:分户核算只是下放了财权,但没有下放财力。资金集中到会计核算服务中心,各单位的资金所属权仍属于原单位,原单位的资产所有权、债权债务关系、经费的审批权不变,实现“财力集中、财权下放、财务监督”的财务运行机制,各单位的财务“一支笔”继续行使财务审批权限。

利用会计信息核算系统,实行网络记账。会计集中核算后,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分别设置不同的科目,建立不同的账套,会计核算人员均能按照权限登录有关账套,进行账务处理。按照内部控制规定,财务网络的管理,科目设置、记账、打账等账务处理等工作由财务管理人员负责,会计核算人员只负责原始凭证的审核和凭证编制录入。

集中核算之前,财务处、后勤集团各中心、校产各企业等,都建有不同的账套,均有会计和出纳;实现会计集中核算后,只有一个银行出纳和一个现金出纳,但不同账套的资金又是独立核算的,这就需要实施资金综合结算。针对不同账套的资金和同一银行账户资金的统一管理,需要设立一套系统来支撑,做到资金总量日清月结、准确无误,又要确保不同套账的资金分毫不差、万无一失,防止串账。

1.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既可以管住钱,又可以将监督和管理的关口前移,从财务体制上堵住一些漏洞,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防线。

2.规范会计核算。原先学校二级会计单位,分别单独进行核算,每个核算单位都有自己的银行账户,导致会计单位分散,资金分散,财权、事权分散,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风险较大,通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3.杜绝了“坐收坐支、挪用资金、形成小金库”等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

4.加强“内部控制”,对单位的支票、现金、公章、票据等岗位设置,不能出现混岗,要相互牵制。

5.加强财务监管。会计集中核算改变之前的多头管理和多头核算的问题,降低了财务风险,提高了资金的安全性。由对财务工作的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移,由内部监督向外部监督转移,使财务处对全校及各单位、各部门财务运行状况达到有效监控。

建立高校财务管理网络化、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借助现代网络信息和大型数据库技术整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

[2]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文件[S].

[3]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09]6号)文件[S].

[4] 王大勇,等.高等学校会计信息化管理研究[J].经济师,2008(12).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5

关键词:数字校园 财务信息化系统 构建

中图分类号:C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095-02

伴随着科技革命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处理技术的引入对其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也为教育资源更有效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同时,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分制改革的推进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化等等也对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要求。实施校园网络工程正是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提高服务水平的理想途径。2000年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在校园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面都走在了前列,作出了有益尝试。其中以“校园一卡通”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尤为普遍。“校园一卡通”系统以学校校园网为载体进行建设,是集身份识别、校内消费、校务管理、金融服务为一体的新型数字化校园核心应用项目,其功能和用途主要体现在校园消费、管理和金融应用方面。如中山大学于2002年9月在中山大学本部推出“牡丹一中山大学联名卡”,其功能从银行、邮局到自助转账圈存和财务结算;从餐厅、超市、小卖部到上机上网、图书借阅和医院就医;从门禁到职工考勤和保安巡逻,共涉及12个分系统。是目前国内“一卡通”应用项目最多的系统。随着“一卡通”系统在高校管理中优越性的显现,国内许多高校都纷纷投资建设,如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都已投资建成。校园一卡通的综合应用如图1所示。

校园信息系统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管理手段,高校应充分利用该平台建立适合学校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架构

在校园卡系统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撑下,学校财务管理的功能和内涵将产生较大的扩展,管理系统更需要顺应校园数字化的要求,按照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规划和信息标准化的要求进行规划、布局,构建可实施跨部门、具有综合管理功能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其基本架构如图2所示。

二、基于校园信息系统平台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规划

如图2所示的系统构架下,学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外延大为扩展,形成了融合会计核算管理账务信息和校园卡系统有用信息,通过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来共同支撑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由原来因具体业务而设的单一功能管理程序变成了在统一信息平台上、以功能模块形式构成的一体化信息系统。

1.设计基础规范方面。在按会计核算规范进一步完善科目管理信息的基础上,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需要参照校园数字化标准之规定,科学合理地设置收支账目的项目信息,使任何一笔账目记录既对应相应的科目,又附带相关的管理信息。智能凭证系统作为财务管理其他功能模块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项目关联的桥梁。将报账业务之外的其他账目自动纳入核算管理账务系统。自由报表系统用以灵活定制和输出各种需要的管理报表。

2.资金结算方面。在校园卡数据平台的信息支持下,财务管理中涉及教师的工资、津贴、酬金发放,以及学生奖、助学金及各种补助发放,学生费用收取等业务,通过校园卡系统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手段把相关数据直接导入管理子系统;通过与校园卡绑定的银行卡信息将应发金额直接进入个人账户,准确、安全地实现对个人的现金发放业务;通过智能凭证系统将发放结果导人财务核算账务系统,如此形成一个完整、准确、快捷的现金发放管理数据链。

3.财务信息提供方面。将校园卡系统的身份认证功能与会计核算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基于校园网络统一身份认证和集成权限管理的账务信息查询与统计功能,构成财务信息分级平台。持卡人可实时、方便地从校园网上查询或统计其所管理项目的账务信息或个人财务信息;通过自由定义统计表报,可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时分析,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要。

4.综合财务管理方面。当前技术条件下,实现跨部门管理的综合性财务业务主要包括联网授权与网络报账、现金报销的自动划转、学生网上自主缴费、校内消费网点结算与分账、专项投资执行的一体化综合管理等。

通过校园网主页、学生收费数据系统与合作银行网上支付平台的跨接,可便捷地实现基于INTER网的网上自主、异地缴费,为学生自主缴纳在校费用提供更为有效的实现平台。对于由校园信息系统产生的校内消费资金,财务部门仅需由校园信息系统本身提供的分账对账系统进行归集资金的分配与结算管理。引入基于校园网络的专项建设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有效实施对专项建设项目执行过程的全面管理,在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完成计划管理、采购执行、验收入库、资金使用、财务数据衔接、项目结转、实时查询统计等功能。

三、数字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特点

1.财务管理信息是数字校园信息服务系统重要的公共数据资源。高校的财务管理信息,不仅是财务管理部门业务处理的自然结果,更是学校教育事业开展和日常运行中有关经济活动的信息记录,其中包含的对公以及对师生员工个人的校内信息资源都极其丰富,是校园数字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公共数据资源;数字校园环境中许多的应用数据服务和相关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都离不开财务管理信息的数据资源支撑。

2.校园数字化为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数据管理手段,它具备了校园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处理中心的功能,能够实现基于网络的个人身份认证,以及校内部门关联信息的数据交换、数据同步与数据共享;所提供的管理信息更加丰富和完善。

3.财务管理信息以标准化和关联信息完备的会计核算管理信息为基础。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财务管理方面的信息服务体现在财务信息分级目录服务,和构建基于中心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两方面。在这种新的管理需求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以构建集成应用型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为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账目管理的科目信息和项目信息,使每一笔账目记录附带必要和有效的管理信息。

4.基于数字化校园环境的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通过与不同管理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数据同步)来实现目录服务,其数据逻辑关系如图3所示。

在这种方式下,需要通过WEB服务方式将财务综合管理所需的各方共享数据引入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同时也需要将相关的财务数据反馈给中心数据库,并保持相关数据的同步。

5.集成权限管理与身份认证平台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除了需要基于校园卡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以外,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需要强化用户访问的权限管理。包括统一权限管理、身份验证、单点登录、密码管理、LDAP外部认证等,是财务管理信息目录服务的安全门户。

6.银校紧密合作方能形成与管理信息化服务相适应的现金流动管理模式。通过校园信息卡与个人银行卡的绑定对应关系,可以方便地将师生员工的收人类现金自动存入个人银行卡;涉及财务报销的现金支付,可以实现现金的自动人卡。通过校园信息系统的“电子钱包”自助圈存功能,将个人银行卡中的金额自主“圈人”校园卡,满足持卡人的校内消费需要。对于学生费用的收缴,按照同样的做法,还可通过网上银行自主缴费的方式予以实现。

四、校园信息平台对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

1.提高了学校财务工作效率,极大地改善了财务服务质量。凡涉及现金的各种津贴、补贴,学生的“奖、贷、勤、补、助”等都可以通过校园信息平台,建立起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现金管理模式。省去了现金发放的繁琐,而且方便日后的查账。

2.规范了学校的收费管理。根据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缺乏支持财务统管的技术手段,导致有的单位资金收入不上缴或不足额上缴学校,甚至私设“小金库”,给学校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使用校园信息系统后,取消了现金交易,所有的收入都先转入学校的账户,由学校统一管理分配,有效地遏制了小金库现象的存在。

学校台账年度工作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统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费,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当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青.新高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现实思考[J].行政事务资产与财务,2016(01).

[2]李雪玲.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会计核算问题的探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