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例6篇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1

[关键词] 新媒体 观念 教学模式 摄影教育

所谓新媒体就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新媒体艺术是以光学媒介和电子媒介为基础平台的新艺术学科种类,新媒体艺术早已经在国外成为各美术,设计院校的基本学科,理应成为视觉艺术教育的主流课程。

作为视觉艺术教育范畴内的国内高校摄影艺术教育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纷纷开设了适应当前状态下摄影艺术教育的新学科,并从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采用多元化复合式的教学新模式。

新媒体背景下的高校摄影艺术教育应包括“视觉”“摄影”“传播”三种理论、技术、材料的知识,才算“适应新时代背景的摄影艺术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如何开展摄影艺术教育应从人文观念、课程设置与如何教授上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一、传统与现代教育观念的碰撞

中国高等摄影艺术教育最大的隐患集中表现在传统以技术为主的教育模式和现代重观念、人文教育模式之间的碰撞。

新时代背景下无论是“数码时代”,还是“网络时代”或“读图时代”,全部从各个角度与侧面显现出摄影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新媒体时代下的摄影不管从操作工具上,还是从媒体记录、媒体传播上全部产生了变化。这种完全的变化为高校摄影艺术教育勾勒出了一个不断发生变化全新的面貌:数字化的拍摄工具、记录媒体、多平台的传播途径、多重化的创作方法,使得中国高校摄影艺术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呈现出了全新的格局。

观念的改变对于新媒体时代高校摄影艺术教育至关重要,所谓的理念先行是要求我们对于摄影艺术教育有一个全面的符合新时代精神的认识。观念上的浅显、对摄影艺术发展历史脉络的不清、美学观念认识上的肤浅以及人文意识的缺失,导致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对摄影艺术认识的浅薄。

因此,现代高校摄影艺术教育的关键不在于技术上,而在观念理念意识上。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变得比以前更容易解决。但观念的更新就不那么简单了,尤其它是一种以人为主的传播模式。现代摄影的发展和现代艺术一样,离不开现代社会科学及哲学思想的发展衍变,把摄影艺术知识系统化,将它放到由摄影史、美术史、美学、哲学、社会文化等组成的思想坐标里,只有这样,我们对摄影艺术的认识才能够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摄影艺术教育在观念上做出主动地调整与引领。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多元化

摄影必将在未来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数字摄影技术成为主流;二是对于拍摄者的技术要求越来越低,艺术素养在摄影创作中起重要作用。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国内高校摄影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就其将来的发展规划看,缺乏明确清晰的针对性,这对于学生的职业规划来说是不利的。很多高校摄影艺术课程设置是以技术教学为主,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可是学生毕业之后却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正是由于观念上的薄弱。

传统摄影艺术教学课程体系设置上,无非是三大块:技术方面的课程,比如,照相机及其应用、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暗房技术和技巧等;艺术方面的课程主要包括构图、光线处理、平面与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纪实摄影和商业摄影等;选修课包括艺术概论、摄影史,绘画和计算机等。此课程设置在国内各高校摄影艺术专业里通用,大同小异。而国外,如德国多特蒙德大学摄影系已将纯粹的技术课程全部融汇到视觉传播领域,相当具有预见性和实用价值。美国视觉艺术学院打破一贯单纯传授摄影技巧的传统,着重培养学生独特的人文素养和观念意识,和对现达资讯社会把握的敏锐度,强调摄影艺术与其他艺术种类的融会贯通,如当代艺术批评,视觉文化等也很具有价值。

由此看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摄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影像的观念和影像传播等相关方面的课程应成为现代高校摄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我国高校摄影艺术教育关键还在于跳出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围绕设立全新的课程体系,内容上对旧教育课程体系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加大视觉传播类课程的设置力度,充分利用各类相关学科,特别是视觉传媒类学科的优势,形成综合性的师资和相关教学环境,将传统技术性课程转化为技术与艺术并重的课程,向创造能力培养转化为主。

三、教师知识的更新与完善

艺术教育工作者本身观念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观念的形成及未来的发展。但是,我们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情况,从而使摄影艺术教育的发展和新时代脱节、滞后。

在国内,一些高校摄影艺术教育专业是在一个“学科带头人”的率领下建立起来的。学科带头人的摄影认知不足再加上摄影教师人员不足,致使专业教学目的含糊,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比如到二年级的时候才开始学习摄影打光;在没有进行静物摄影和创意摄影课程训练的基础上就开设商业摄影。

很多权威教师,讲课教案从来不变,在新媒体时代下没有危机感,产生了惰性,使得摄影艺术理论与新媒体时论脱节与停滞不前。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的摄影艺术理论的时候没有进行认真深入的探讨,造成教与学之间的很多矛盾,进行的不顺畅。

国内高校摄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是对教师评价的两个方面,但现存的评估体系却使它不够完善。师资人员不足的直接后果,是教学负担过重。专业扩招,合班上课、一两百人上课成为普遍现象,对于艺术教育而言,不能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个性化的培养,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科技的发展为摄影提供了广阔无垠的发展空间,摄影教学革命是必然的,我们只要站在新媒体时代的高度,把握摄影艺术发展的趋势,不失时机地对国内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就可以使高校摄影艺术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从摄影术发明到现在已有一个半世纪的时间,时至今日,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一个崭新的媒体时代已经到来,摄影艺术正以其特有的直观性,迅速传播的特性显现出无与伦比的发展潜质。新媒体时代下的中国摄影艺术教育应该充分了解与此时代承前启后的关系,关注人文,关注传统,关注生活,依靠科技,超越单一学科的局限,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与未来发展的优秀摄影人。

参考文献:

[1]矫健.新媒体艺术摄影教程.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苏珊•桑塔格.论摄影.上海译文出版社.

[3]道格拉斯•斯帕林.美国广泛开展数码摄影教育.摄影世界,1999,(11).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2

【关键词】数字媒体 教学设计 艺术创作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电脑技术的成熟和个人电脑的普及,与之相匹配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码扫描仪和打印机等的出现,以及飞速发展的网络科技,使影像世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被提上日程,在大学的艺术系,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被逐步应用到教学中,笔者通过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特点与语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与对策等方面阐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学中的经验。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特点与语言

在多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有意无意拿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与传统的艺术载体相比较,感受到了数字化影像带给艺术全新的变革,其通过技术和艺术的结合构成丰富多样的表现形态。这种全新的创意和创作使得刊物、网页和电影生动起来,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给观众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使人们得以在现有的环境中体味和感受多种方式的交流互动,而这也必将对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和商业化现代设计理念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不仅仅是电脑软、硬件技术水平的体现,更是艺术创作水平通过技术的再现。与传统的数码影像和简单的电脑绘图相比,数字化影像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具有可宣传、传播性。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广告、电影电视、地产、金融、保险等。第二,成本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基本都是在后期完成,需要大量的制作资金作为保障,因此,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只用在很少的场景中。第三,视觉冲击力强。任何刊物封面、电视电影场景、地产广告加入了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便有一种直观性和立体感。数字媒体艺术把充满了想象力的艺术元素用二维、三维等各种技术构建了与现实不同的奇异世界,而这反映在数字媒体艺术创作另一个明显的语言特征是其特有的节律,数字媒体艺术创作语言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视觉效果、听觉效果等。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设计

随着数字化影像艺术在国内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这一庞大的需求在各大、专院校也引起反响。各大、专院校已不同程度招收理工、工程、艺术、多媒体等方面的学生加入这一学科的学习。那么如何在实际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教学,笔者为此设计了一整套教学课程,作为教学实验。

1.市场现状。数字媒体艺术在近几年强势进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时候控制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数字化图像、影像已成为人们沟通和交流的桥梁和渠道,甚至影响到社会某种体系的变革,毫不谦虚地说,数字图像艺术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已成为21世纪社会文化体系建设的主旋律。由于数字媒体艺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方面的人才显得捉襟见肘。既懂影像技术又具艺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就更是凤毛麟角,对此,市场和社会急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方面的人才。

2.培养方向。技术的发展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大批既懂数字化技术又有艺术素养综合素质的人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方向培养运用数字化的影像、音乐、图像、图形等数字多媒体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专业人才。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吸收国外先进的数字媒体新理念和新技术,从而适应数字化技术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3.课程设计。这一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从艺术和技术两方面开设。艺术设计的课程如艺术欣赏理论、建筑艺术欣赏、工艺美术欣赏、雕塑艺术欣赏、绘画艺术欣赏、书法艺术欣赏、音乐艺术欣赏、舞蹈艺术欣赏、戏剧艺术欣赏、戏曲艺术欣赏、摄影艺术欣赏、电影艺术欣赏、服装表演艺术欣赏、动画作品的欣赏、网页设计的欣赏、室内设计的鉴赏、景观设计鉴赏、展示设计鉴赏等课程。

计算机方面课程如现代艺术设计原理、应用计算机辅助图形图像处理、视频合成、动画制作、影像编辑、音响技术、互动技术、二维、三维多媒体创意设计。

数字技术课程如造型设计、数字表现设计、网络媒体设计、数字娱乐设计、数字插画艺术。

创新设计系列课程——创新设计、数字媒体创意思维训练、数字媒体专题。

4.教学手段:这是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的最主要环节。

教法分析:

第一,课程体系以学期或者学年为单元进行课程整合,进而形成阶梯式系列循环教学对课程设计中的课程进行系统的学习,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有了一整套系统的理论研究。

第二,展示案例,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再提出明确可行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任务,提出设计题目,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艺术的想象,并辅助技术,进而心中有数,做出理想的艺术品。电影中数字化影像艺术的运用更能让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人们在欣赏电影时,已经不是停留在过去那种对单纯的故事情节的关注上,电影中色彩、光影、音乐、音响、画面、造型的细节更为人所重视。一部大片问世,人们总会评价电影的艺术性和欣赏性,画面色彩、光影、画面等的运用是否到位。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感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影像风格,数字媒体艺术为不同的导演群体提供了新的创作手段。

第三,总结数字媒体艺术运用的合理性。无论是动画还是刊物的设计,抑或是电影,都开始把数字化影像运用其中,使其摆脱了传统的固定的黑白单一模式,尤其是电影,一组组快速变化的画面,各种场景的氛围几乎都可以看到艺术的韵味和数字化技法的运用。从一个个场景的变换到演员的服饰,处处都渗透出数字媒体艺术的痕迹,很多场景中,表现人物心情常常通过周边环境的移动和色彩的变换来体现,更多时候,一部电影中写实和写意的创作手法用数字化技术体现。其实,我们在电影中能看到的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或者场景,是数字媒体艺术在电影中最佳的诠释。

第四,给学生布置作业,学生自己选择题材,自己进行创意。制作复杂的特技效果,并让学生根据自身艺术的领悟和对数字化技术的熟练掌握设计作品,使学生达到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这种教学实验需要三四年时间课程的教学,也是学生在大学四年或者研究生在高校度过的时间,不是一蹴而就能达到的。

三、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与对策

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比起其他科目,数字媒体艺术这一专业仍旧不太完善、不太成熟。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不足

第一,数字媒体艺术在国内还处于初期阶段,缺乏一整套有序系统的理论研究。众所周知,任何一门成熟学科的教学都是因为其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自身的规律与方法,然而数字媒体艺术教学在国内却是缺失的一环,在教学理论体系中没有应有的研究热情和氛围,导致国内大、专院校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学专业理论知识缺乏。

第二,数字媒体艺术学科中,艺术与技术之间还有一定的不对称,学校教育要么欠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要么忽略了对计算机技术的重视。一方面,在国内教育体制中,在数字媒体艺术课程设置上,欠缺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成为各大、专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学生的艺术素养参差不齐,过多地重视和强调技术层面,只会使这一学科限于呆板化和程式化,很难满足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的需求。这就是因为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功能被提到了很高的地位,对数字艺术的工具应用能力占据主要部分,使得这一学科的教育停留在技术培养的表层上,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缺少艺术的表现,看起来更像一种技术产品而非艺术品。另一方面,有些大、专院校在体现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很多时候排斥计算机的技术优势,认为数字媒体艺术仅仅是另一种艺术的载体,注重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而对数字媒体的技术完全茫然无知。纯粹的表现艺术或者对纯粹的关注电脑、影像的技术,两者割裂使得数字化影像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

第三,很多大、专院校缺乏雄厚的师资力量。国外数字媒体艺术正高度发展的时候,国内的数字化教育体系处于滞后封闭状态。当国外的数字媒体处于成熟期时,国内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推广刚刚起步,其现有的技术与理念难以与国际接轨,虽然有些高校有意识培养这一学科的师资力量,选送一批教师到国外接受数字媒体艺术学科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但这毕竟只是个例,大部分教师队伍还是缺乏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方法和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了国内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整体水平。

第四,数字媒体艺术观念的滞后和创意的缺乏也是其问题所在。国内各大、专院校的这一专业还停留在早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或者是电脑绘图的初始阶段,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计算机绘图、电脑美术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区别,表现出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知识的贫乏和肤浅,对这一专业的观念没有跟上目前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同时,人们对创意的理解也仅仅局限在对计算机以及软件是否用得精到。更多的创意主要是抄袭外国的一些刊物、画册甚至是他们在电影、电视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运用,脱离了自身的实际状况,往往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二)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应对措施

1.面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不足,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追本溯源,应加强和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在教学体系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授业解惑,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水准与学生的学习质量息息相关。国家应考虑对数字媒体专业的资金投入,以此确保对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知识的培养,所以教师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是提高数字媒体艺术创作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相关的教育机构制定一系列的培训计划,比如和国外某些擅长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定期输送一批教师去深造;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培训,为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搭建良好的平台。

2.数字化技术与艺术两者相辅相成。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不仅仅是单方面艺术或者技术,而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中,数字技术与艺术修养对于培养出优秀的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缺一不可,这一专业的佼佼者需要能将数字化技术与艺术修养两者实现和谐统一。

3.数字媒体艺术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要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要重视根据市场需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实行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是行之有效的措施。很多时候,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和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专业人才的要求,那么我们应该意识到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衔接问题,所以学校应当深入市场,以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合作进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双向培养,一方面能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在学校的理论知识,结合市场的需求,能较快地适应这一领域在社会上的实际功用,从而实现高校与企业的双赢,最后能快速填补市场对数字媒体艺术创作人才的迫切需求。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孙冬梅,纪涛.浅析当代数字艺术教育发展前景[A] 数字影像传播研究,数字艺术理论体系构建及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19—02

[4]凌继尧,徐恒醇.艺术设计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5]夏进军.数字化设计艺术审美探析[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6]张晓艳.CG环境下的中国影视教育[J].电影评介,2009(14).

[7]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M].柴常佩,译.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

[8]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9]徐军强.论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4).

[10]章利国.现代设计美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9.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3

电影《2012》中排山倒海尾随的地壳崩塌和下陷,淹没所有陆地的灾难性洪灾,让人紧张得寒毛直竖,电影特效营造出的末世景象久久还在脑海中徘徊。这些为了满足我们的视觉,用想象力勾勒的奇景,就是数字媒体艺术的创造。

揭秘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以下简称数媒),是伴随着电视和电影在21世纪的飞速发展而产生的,对中国而言它是个“舶来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以电脑技术与设计艺术相结合的新型专业。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运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数字影视、平面、网络和互动领域的复合型、应用型设计人才。

“数字媒体艺术”可以拆分成三块来理解,既作为手段和工具的“数字”;作为平台和媒介的“媒体”;作为必要条件和核心竞争力的“艺术”。数媒人的创作工具是数字化的,包括电脑、照相录像设备、动作捕捉系统等;而我们服务的对象和作品呈现的平台就是电视、网络、报纸、广告等各种媒体;而作为数媒最与众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艺术”。如何让单纯的技术拥有艺术的审美价值,这与特效设计师也就是数媒人才的艺术水是平密切相关的。作为未来要担任视觉艺术设计人员的数媒学生,掌握平面、影视等综合的艺术创作技能同时,还必须必须拥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综合来看,所有以媒体为载体,以数字工具为手段,运用艺术的创作规律和创作手法,创作出的艺术形式,都可以被称为数字媒体艺术。比如电视栏目包装、电影特效镜头、平面广告、网站等。而培养这一类人才的专业,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四年中的技术蜕变

对于数媒专业的教学而言,各高校都在不断探索之中,各校的特色也不尽相同。而在对它学习的规划上,我有一些求学经历可以分享。

数媒是艺术加技术的双赢专业,我们四年的学习,就是不断地在艺术和技术间平衡和精进,应该有计划有目标的去实现。我很幸运,我的老师――加拿大籍数码艺术专家丁继辉教授建议我将大学生涯规划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艺术设计和摄影以及数媒入门。即大一的目标,是成为一名数字平面设计师,也就是说能够熟练运用专业软件和外设工具(如手绘板和照相机)创作出合格的平面作品。为了成为数字平面设计师,光学课堂的东西是不够的。于是我就多实践,不断创作,每月都要创作一幅属于我自己的作品。由于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我不仅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还在暑假时自己申请到去北京影视广告公司实习的机会。

第二阶段,开始学习影视三维创作基础和摄像基础以及影视创作基础课程。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下要选择具体方向,我选择了数字影视方向。如果选择网络多媒体方向的同学还要学习网络设计和制作课程,而数字影视方向在大二时,应该往影视创作人员过渡。我不断去磨练运用专业软件和摄像机等专业设备的能力,还要会制作影视短片,同时还得熟练掌握三维基础。

大二结束时,我既能扛着摄像机拍摄,又能剪辑并且还基本具备了专业影视鉴赏能力。从大一时就养成的创作习惯,帮助我积累了就业或者创业的敲门砖。另外,我还可以运用所学赚一点儿小外快,为公司和企业制作平面的、影视的宣传作品。虽然收益不大,但是是对我能力的认可,对我未来的就业也大有裨益。

第三阶段,开始往专业化方向迈进了,要能够成为数字特效设计师、三维部门各环节专业人才、电视节目包装师或者网络多媒体人才。在众多专业课中,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块面自己加强。我选择了数字特效设计师这个目标。于是,我开始专攻特效短片创作,我选修学习了三维、合成和电视频道包装等课程。

大三这一年,结合行业对数媒人才的需求,结合我的兴趣,我完成了从学校到行业的过渡,也在与同学合力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并试着组建自己的专业团队,磨砺自己的领导能力。之前我不敢参赛,认为自己水平不够,但在锻炼中肚子里有些墨水儿了,不断的实践和他人的认可也增进了我的信心。于是我把在这个阶段创作的优秀影视作品拿去参加各大比赛。最后在全国大学生电视节上,凭借原创的彩墨特效MV作品《西湖恋》拿了提名奖。虽然获奖级别不高,但让我开阔了眼界,也认清了与社会要求的差距。我认为,参赛更可贵的是借此能获得业内高手和专家的提点,真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四年学习,我的原动力来自保持的梦想,并且不断实践实现梦想的途径。最终在大四的毕业设计创作和专业实习实践时间中,我已逐渐接近与市场接轨专业数媒人才的要求。

紧缺人才的多元化深造之路

据2007年国家的数据,数媒人才缺口有近40万。而与之相对的是,当时全国开设这个专业的院校每年培养的人才不足4000人。

毕业后,选择就业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在TVTALK网站(目前大陆数媒领域最具影响力行业门户网站)上,对数媒人才的招聘数量庞大,主要是一些视觉特效公司、广告制作公司和网络公司,而各地电视台更是急缺驻台的数媒人才。基本上,有较好创作能力的数媒人才,其就业前景很好。待遇上,以北京为例,毕业生被公司正式录用后的月薪一般不会低于平均工资水平;对于电视台,刚进去或许待遇并不算高,但电视台的环境和平台能为继续学习和提高技能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你的作品和经历还将成为你继续向更好的领域发展的筹码。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4

关键词:媒介融合;地方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模式

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媒介融合已成为当今媒介生态的一个鲜明特征。所谓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所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以信息技术为中介,以卫星、电缆、计算机技术等为传输手段,数字技术改变了获得数据、现像和语言三种基本信息的时间、空间及成本,各种信息在同一平台上得到了整合,不同形式的媒介彼此之间的互换性与互联性得到了加强,媒介一体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媒介融合的发展正改变着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课程的教育理念。广播电视媒体,甚至新媒体,都切需要一大批适应媒介融合趋势发展的专业人才。但是,按照传统模式培养出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广播电视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就成了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的时代要求

在传统的新闻教育中,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人才培养与报纸等其它平面媒体交叉较少,而与数字技术、网络、通信等学科更是分属不同的专业院系。如果高校仍然按照传统的培养模式开展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毫无疑问,结果就会导致人才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不够全面,学生的就业范围也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在地域性、知名度等因素的影响下,办学成本将会因各类实践活动、学术交流、教学交流而变得较大,在这样的专业背景和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教学成效不够理想,办学前景也显得较为严峻。

二、高校广播电视教学模式的创新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新闻学教育应积极适应新的社会需求,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将结合实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无不依托课堂教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在课堂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方面,“要站在大新闻、大传媒、大传播的学科理念上,再加上广电媒体特色的培养模式角度上来建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媒介融合的新需求。课程结构应兼顾人文及科学素养模块,传播学素养模块,新闻学基本理论与传播技能模块,新闻事业经营管理模块等内容。

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广播电视新闻学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四大块。其中,公共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厚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功底,开设文、史、哲、经、法等各类课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则是尽量符合媒介融合的发展特点,在大传播的文化氛围中注重新闻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与各种媒介技能的培养。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将专业要求与学生兴趣相结合,帮助学生找准自己的专业发展定位。

(二)实验教学

科学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先导,广播电视新闻学对媒介技术的依赖决定了它的应用性与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学校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对原有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升级,打造了一系列专业必备的实验室,让学生拥有充足的实验平台,具体包括:

1.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包含工作站、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以及软件组成等,旨在培养学生素材编辑、特技制作等电视编辑技能;

2.影视制作实验室,包括影视制作需要的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帮助学生掌握影视制作技能,实现影音创作的梦想;

3.电视演播厅,其中包括苹果机等各种影视编辑演播设备;融室内前期制作与后期加工为一体,是学生学习电视节目制作的重要阵地;

4.摄影摄像实验室,配置有整套摄影摄像的灯光设备、各色背景、手动相机、数码相机、摄录机等,是学生进行摄影摄像操作演练的重要平台:

5.图片编辑与处理实验室,包括教师机、学生机、相关软件组成等,以图片编辑处理技术为主线,让学生熟悉软件功能和操作技能。

(三)实践体系

在广播电视新闻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相结合是一项重要内容,各高校新闻学专业极为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探索。

首先,充分利用校内媒介平台。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校广播台、校报、校园网等媒介资源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生的实践平台。在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中,老师一般都会鼓励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积极参与学校宣传的实践。

更有学生基于校内媒介资源,自发组织各类新闻社团,如建立实验电视台、校内刊物及新闻理论研究会等,这也成为了实践教学的一个小舞台,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经常性的进行一些新闻报道策划、微电影拍摄等实践活动。

其次,可依托本校或本专业的实验室资源,建立小型文化创意与传播实践基地,开办特色工作室,或由学生独立运作,或与一些传媒单位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从学校实践走向社会实践的有益探索,让学生尝试一些简单的市场化运作,并感受专业前沿的传播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

我国新闻播音在互联网技术尚未广泛普及前,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在演播室内由主持人进行口头解说、口头播报以及记者连线现场播报等。但是由于我国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网络技术与新媒体获取了快速发展,转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同时,传统新闻播报方式受到新媒体带来冲突和影响。对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的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进行分析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新媒体技术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发展样态分析

(一)新媒体技术时代新闻播音主持行业发展趋势

因为广播电视的广泛普及,人们对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和工作者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播音主持艺术把新闻播音主持实践中的动态变化视为关注点,将播音主持业务理论作为基础,对新闻节目、综艺节目以及科教节目等电视、广播节目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在文化、娱乐领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对播音创作、即兴发挥、语音矫正以及文化底蕴等进行了系列分析,以促使新闻播音主持行业多元化发展。

(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播音主持人的发展趋势

新闻播音主持从业人员的主要素养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快速顺应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职业环境与社会发展的相关变化,要求从业人员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并通过职业培养来提升其专业素养,确保自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比如当前东方卫视的《极限挑战》,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以及北京卫视的《我是演说家》等电视节目都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收视率。就是因为这些节目对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具有极高的要求。也正是因为这种严格的要求和用人制度,才打造了这些节目较高的收视率。

二、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发展相应对策

(一)追求时代知识与个性化建设

时代知识的内容较宽广,新闻播音主持人应优化和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通过敏锐的洞察力来追求快速更新的时代知识,从而确保不被千变万化的新闻竞争所替代。同时,对新闻播音主持人的人格建设而言,个性化建设极为重要。新时期,人们偏向于追求个性,个性化俨然成为了新时代的审美标准。人们对个性新闻追求角度不同,其中包括播音主持人声音、主持人人格魅力、主持语言艺术、主持艺术风格、主持理论派系等多方面,全都是人们偏爱的新闻时代知识与个性化热点。所以,新闻播音主持创作必须具备适合时展的个性创新。

(二)提升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

新媒体技术时代对新闻播音主持人提出的严格要求中包括了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作为新闻播音主持人,首先需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不只牵涉电视播音领域,还需要学习多媒体技术与环境学等多方面知识,增强播音主持人主持功底、语言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灵活运用现代化科技工具水平等。其次,充分学习政策理论知识,掌握理论动向,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造就更具特色的全面化技能型主持人。

(三)增强信息共享与传播的及时性

要想促使新闻播音主持创作样态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关注提高信息共享和传播的及时性。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新闻的信息共享极为重要,健全信息共享平台与组织结构,可以提升新闻产出量,使新闻产出更加实效性。新闻传播的即时性通过新媒体技术的搭建连接作用得以体现。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采用现场直播方式,连接新闻播音主持人和现场记者,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与信息同步,以此增强新闻信息实效性建设。这种方式还可以较好的体现出接近群众,让传播过程更加感染力与亲和力的效果。

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前景范文6

那么,2008年想去亚洲各国留学的学生如何才能“镀金”成功,成为抢手人才?留学专家表示,选择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非常关键。

日本:动漫经贸人才需求火热

目前,从国内就业市场和日本留学的趋势来看,动漫、经济、贸易等专业仍是留学日本的热门专业。

中国飞速发展的动漫产业蕴藏了近千亿的市场,但专业人才缺口已经高达10万以上。而随着中日贸易的不断扩大,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的贸易企业都将持续性地吸收大量有中日文化背景的经济、贸易类人才。

韩国:网游、多媒体传播新专业崛起

韩国的高等教育机构分公立和私立两种,每所高校都有自己的强项专业。从将来就业的角度和韩国的优势专业考虑,韩国的游戏产业、互联网自动化专业、多媒体传播专业、网络商务学、媒体传播、休闲运动等专业都是留学生们不错的选择。

互联网自动化的就业去向为网页制作、网络管理、PC通信及网络动画设计等领域。韩国在网游开发上起步早,现在已经很发达,相关的专业教育与职业培训都具有很强的实力。而中国游戏产业正在兴起,该专业今后的相关领域就业前景广阔。网络商务学主要培养网络商务高级开发人才。该专业主要是分析网络商务的技术和市场要素。就业去向通常是程序开发、电子商务、网络维护、数据库管理、信息技术顾问、公共机关、政府部门、研究所等专业和部门。多媒体传播的就业去向是信息通讯领域、通讯软件开发企业、与影像声音信息技术开发相关的企业及研究院、与网络及通讯相关的企业。休闲运动专业则是专门培养运动中心管理人员、社会体育工作者、社会福利机关及社会体育中心工作者等。

印度: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性价比最高

留学印度学费低,性价比却很高,尤其对理工科的留学生来说,就业前景非常不错。英语教学环境与国际接轨,还有“四免”的优势,即免托福、免雅思、免担保、免入学考试。印度有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名列世界前茅,其计算机应用、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等专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在印度留学很实惠,可以获得“超值回报”,因为这里是英语环境,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印度高校的老师大多从欧美留,学回来,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在知识上保持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再就是,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学风很正,使学生能够埋头于读书,致力于研究。印度大学研究生就业率高,而且印度是英联邦国家,为转到其他国家深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新加坡:物流酒店旅游管理成新热点

专家认为,计算机、物流管理、酒店旅游管理、生物医药、创意媒体设计等有望成为新加坡留学的新热点。

以动画卡通、网络游戏、多媒体产品等为代表的动漫产业素有“21世纪知识经济核心产业”之称。多媒体和游戏覆盖了影视音乐和动画的多媒体设计专业,侧重于游戏的电脑游戏设计专业和侧重于程序开发的电脑游戏软件专业。

多媒体设计专业为影视和多媒体等行业培养专业人才,包括商业广告和电影电视等制作。多媒体设计包含了前期策划、导演、编剧、设计、制作等。

动画设计专业已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此专业深入商业插图绘画设计与分析、3dMax模型制作、灯光材质渲染、粒子特效与动画制作、MAYA模型制作、softImage模制作和动漫影视后期制作等。

电脑游戏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成为电脑游戏中美术、特效、图形和音乐设计的专业型人才。包括游戏设计概论、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游戏剧本的规划与设计、游戏攻略设计、游戏策划等等。

电脑游戏软件专业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从策划、程序、美术、音乐到成品的完整,实用的游戏制作过程,成为独立游戏和网络游戏开发、设计、制作的专业型人才。进行游戏玩家心理分析、游戏设计概论、游戏开发与策划的方案编写、游戏场景设计与制作、游戏剧本的规划与设计、游戏攻略、游戏策划实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