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例6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1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对小学生心灵的一种培育,积极有效的阅读可以对小学生的文学素养起到极大的提升,而且还会激发出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近年来对小学生实施了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这种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的学习要求,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师长期的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也开始呈现出来。具体而言,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小学语文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偏离了语文自身的属性,而将语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了思想和科学等其他的方面。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般会先由教师自己找出需要阅读的部分由学生阅读,然后再进行讲述,这就使得小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而教师则会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而对教学内容实施其他方面的一些链接,这些链接则通常会成为一种喧宾夺主的存在。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述《落花生》这篇文章时,为了使小学生了解文章的内蕴,而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小学生应当怎样去学习落花生的品德,对于文章的文学方面的语言文字的描写等则被忽略掉了。

再者,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的个性化阅读教学时,还肤浅地将不同的学科内容做了结合,对语文教学内容实施了空泛地拓展。比如《春》这篇文章,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文章之后就开始让学生针对文章内容进行讨论,小学生有人喜欢春天放风筝这件事,有人喜欢唱与春天相关的歌、跳和春天有联系的舞蹈等。课堂活跃度提高了,而语文教学课堂也不是语文课堂而是活动课了。再如讲述《五彩池》这篇文章时,语文教师匆忙讲完文章就让学生为五彩池写广告词,而没有给小学生留出必要的时间,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细致地思考,写的广告词就成为了文章的复刻,这种延伸不仅没有起到作用还浪费了教学的时间。

二、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施的对策

个性化阅读对于小学生而言,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它能够在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极大地调动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但是,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却使得这种教学方式偏离了教学的理念,从而阻碍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接下来谈论几点推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顺利实施的对策。

1、尊重小学生的阅读的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时,必须充分地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主体性,为小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阅读兴趣实施阅读创造机会。语文教师要努力感受学生喜欢某段文章的原因,以一颗孩子的心去衡量孩子进行阅读的效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做好对于学生的适时引导。比如在讲述《海上日出》这篇文章时,大多数的学生通过阅读都提出了对于海上日出景象的美好的感悟,而有的学生则认为云出现的时候的日出则像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的学习一样。老师必须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并对其想法进行一定的鼓励以拓展其思维,但是在学生的思维出现严重的偏离时,教师则要通过与他们交流达到对于他们的引导。

2、提供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并不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而是一种情感的自由交流,语文教师在对小学生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构建一种良好的个性化阅读平台,使学生在自己与文章形成的独特的感情共鸣中,达到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语文教学的个性化阅读平台需要是自由民主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而且有权力就某一方面的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教师要做的只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和引导者,积极适当地对学生的看法提出呼应,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化引导。比如教师在讲述古诗《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王伦以歌为李白送别这件事来进行自由讨论,帮助学生通过思考王伦送歌而不送酒的韵意来感受诗歌的情的含义。

3、尊重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方式。小学生是一个较为活跃勇敢聪明的群体,他们在学习语文课程时,往往会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可能他们会喜欢以夸张的语气来表现对于文章的理解,或者他们会喜欢抑扬顿挫的有感情的朗读,甚至还有的学生喜欢将一些哭和笑等情感表现直接加入到阅读中等。这些阅读方式只要不影响到学生真正的学习,语文教师都应该予以鼓励,引导学生使用他们独特的方式去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好,帮助他们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势必会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结语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个性化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个性化的适度以及自己与学生角色的定位,通过实施符合自己学生群体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董一红. 从古诗《江雪》教例谈个性化阅读策略[J].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个性化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人个性的张扬,更重视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的高速发展,社会也越来越需要有个性、不满足于现状、敢于打破常规的,有知识、有思维、有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就一定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

阅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它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对书面符号产生感知和理解,把握其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阅读的目的。这是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新课标的这一理念无疑是小学阅读教学的本质的回归。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应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个性化阅读还指在课内和课外阅读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真正实现阅读的个性化。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较好地实施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量阅读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当然,这“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并不是无目的读书,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阅读基础上的扩展:提高文学欣赏水平要读文学性强的作品,扩大知识面要读科学性强的作品……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

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积累是十分重要的。略读、浏览的目的是为精读、积累准备。加大阅读量,学生在浏览时就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知识储备,在阅读教学时,学生就能补充新信息,生成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在课堂上充分发表独到的阅读见解。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了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大量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有了足够量的阅读积累,与文学作品的共鸣感就会逐渐增强,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因此,大量阅读是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基础。

二、自选材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前提

每个学生阅读兴趣不同,阅读水平也有差异。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就要求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教师在为学生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和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不仅在课外阅读中有,在课内阅读中同样存在。

实践证明,学生有自己的文化价值尺度――童真、童趣、童心,他们用此价值尺度来取舍阅读内容。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有兴趣的、有价值的阅读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自我体验和创造,形成个性化理解,提高阅读水平。

三、自主探究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主要方式

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有了自主选择材料的权利还不够,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呈现出来呢,自主探究是好方式。在阅读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多讨论,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交流,通过讨论,思想产生碰撞,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对于学生体验中的个性化理解,教师不要轻易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否定,要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学生多一些交流,要多用几把尺子去衡量,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培养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阅读活动中,让学生在讨论时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在交流和讨论时,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敢于标新立异。正确处理和对待学生这些个人体验将会影响和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形成。

四、形成能力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最终目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89-01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就已经明确的指出阅读是属于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不能过分对学生进行讲解,要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但是,在实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教师会做到这一点,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在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很少为其留有余地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个性化阅读,而笔者主要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方式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在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就需要创设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学生也只有处于这种氛围中,才能展开个性化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和自己处于一个平等的关系下,这样学生才不会对教师产生害怕等情绪,从而就能释放出自己的天性,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从而就能有效地实现个性化阅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并没有像朋友一样,学生对于教师存在着敬畏,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想法,从而就不可能构建出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别提开展出个性化阅读,但是,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就会较为平等,在这种模式下,教学氛围也会十分轻松和谐,从而就能更好地开展个性化阅读[1]。例如,在进行《司马光》这篇文章教学的时候,教师如果没有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整个课堂的氛围就会使死气沉沉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就算是对文章有什么想法或者是观点,也不敢提出来,从而就很难起到教学的效果。但是,学生如果处于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教师不会过分注重教学,还会让学生积极发表自身的看法,从而就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对阅读文章进行思考,从而就能有效地实现个性化阅读。

2.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

要想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阅读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这样才能算得上是个性化阅读。阅读学习本身就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学生只有自主的对文章进行了阅读,才会有自身的想法和观点,无论其想法和观点是怎样,都属于学生自己的个性理解,所以说,这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体,除此之外,学生在阅读完成之后,教师还需要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发挥其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2]。例如,在进行《乌鸦喝水》这一文章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阅读,之后可以询问学生:"乌鸦喝水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呢?"然后再让学生再一次进行阅读,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发挥学生个体意识能力,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在发展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按照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以学生成绩对学生能力进行评价,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发展。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大多会按照学生成绩来进行评价,在这种评价机制下,阅读题目也有着相应的标准答案,学生如果没有达到标准就不能得到相应的分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其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和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发展个性化阅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将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三种评价方式相互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证自身的公平合理化,不可以单纯只以成绩对学生进行评价,还需要从思想、道德、言行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评价,对于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对其进行表扬,以此来鼓励学生展示出自己独特的个性[3]。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多元化评价方式的使用。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四个太阳》文章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这篇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评价,并且提出自己的论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最后由教师对文章中心思想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对于积极发表自身观点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加进行鼓励,以此激励学生能主动发表自身观点,促进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无论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其学习主体都应该是学生,要想开展个性化阅读就必须要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情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发表自身的看法,从而才能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个性,促进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曹林.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探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2,36(2):87-89.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思想统一,理解单一。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阅读材料中的理解,总是依照传统阅读习惯提炼出单一的一个中心思想,围绕此中心思想进行展开教学,因此不能体现学生的个性阅读中的思维差异,严重挫伤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2.阅读主题偏离。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自然课,以牺牲工具性为代价的所谓张扬人文性,成了课堂上的一道风景线。这种课往往语言文字太浅,思想内容太深。教师用大量时间去深究思想内容。例如:上《落花生》,仅努力于探究怎样做一个像花生那样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的人。有些问题偏离了重点,远离了学生实际。例如:《将相和》一文的阅读重点是如何从字里行间找到依据评价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并复述课文和学习课文布局谋篇的思路,但有的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上,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

3.整合注重形式。一位教师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学生朗读完全文整体感知后,教师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段落,描述画面后并读给大家听。当进行完后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喜欢春天放风筝这幅图,我能不能画画?”教师说:“很好,你们还有哪些方法来赞春?”学生思考片刻,个个争先恐后地说着“唱歌表示”、“作诗”、“跳舞”……于是,过了一会儿,有的唱起了《春天在哪里》;有的画了小朋友在放风筝;有的朗诵了诗歌……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一直延续到下课。

4.延伸拓展空泛。在一些课文的后面,往往设计了一些具有拓展延伸性的练习,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这方面的题目。如课后去查找更加详细的相关资料,进行一些调查研究,这是对课文内容的有益补充,是很有必要的。但有的教师却在未讲清文章本身的时候,过多地花费功夫大搞拓展延伸,难免流于舍本逐末之嫌。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对策

1.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以自己的思维来理解和感受阅读的材料,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感受。‘

2.搭建民主自由的阅读平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其实是一个和谐共生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的个性阅读起引领作用,为学生搭建一个适度的教学平台,学生才能在阅读中体悟文本的精妙。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因此,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阅读氛围,在这个“平台”上教师民主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这样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学生的个性思维得到解放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3.重视文本意义的阅读感悟。每个文本,都有其内在的文本意义,即内在的价值取向,文本意义的模糊与蕴藏之深莫如朦胧诗,这也是把读懂其文本意义视为阅读目标和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阅读朦胧诗,不管融入多少个人的经验,还是要从特殊的言语形式入手,通过对文本意象及意象之间的联系把握去理解文本的意义的。因此,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带有个体的特点。老师应从不同层面去指导,认可不同知识经验背景的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4.强调个性化的朗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通过个性化朗读,学生不但读出了个性,也深刻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不仅要读出个性,也要让其他人感受到你的独特理解。我想,这才是《新课标》提出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

新课程改革以来,他像一股春风吹进了广大教师的心房,给比较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给迷茫的、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希望我的这篇文章能为小学语文教育增砖添瓦,以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的积累,面对同一个作品,自然会各取所需,进而产生不同的阅读期待和阅读感受。个性化阅读教学是指阅读教学中,在教师、学生、文本平等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对文本意义进行自主探究,从而使师生个性张扬的教学活动。其核心在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阅读时原初的、独特的体验和见解。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之路。

一、确立主体地位,尊重个体体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平等的对话,不仅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生命和生活。阅读教学中,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把“话语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自我的体验。然而要真正实现“平等对话”,最重要的是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让他们学会质疑,允许学生怀疑,并给予赞赏。

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有独特体验,使其获得个性的风格,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陶行知先生提倡在教学中做到“六大解放”,具体说来就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和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在阅读教学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不同的理解,甚至是“出格”的,教师都应该抱着宽容、欣喜的心态去对待,不应简单地以教师的角度,只关注自己设计的训练,不关注学生独特的体验,不珍视学生的奇思妙想,这就会熄灭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扼杀个性潜能的张扬。在教学中,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作交流,没有师道尊严,没有绝对权威,这样学生才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

二、正确处理教师、学生和文本间的关系

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一个过程中,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教师在个性化阅读中起导向、点拨、铺垫、组织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满足学生阅读的需要,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

1.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两人各自交换一个苹果,结果每个人手上还是一个苹果,两人互相交换一种思想,结果一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个性化阅读的互动交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可充实弥补完善自我的结论,提升思考质量。

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传授知识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教师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运用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换言之,个性化阅读教学,师生都是知识的探究者,面对文本新问题,能在已有的知识积累上,构建自己的新视点,这也就决定了要师生间相互探讨,相互启迪,而最终达成新的认识。

3.学生与阅读文本间的交流互动

阅读理论告诉我们,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还是未完成的作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因而,对同一部作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读者群体,会做出不同的解读。越是内涵丰富、深刻的作品,越是人见人异,常读常新。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享受到审美的乐趣;凭借语言文字,对课文涵咏、体味、思考,读出疑问,读出新意,读出他人未曾有过的感悟和新异的结论。

三、鼓励自主阅读,把握探究导向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的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阅读活动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的阅读实践活动,它需要读者自行理解、体验、感悟这种语言符号。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应具有自主性、独立性。教师要充分留给学生自主的阅读权利,引导学生包主要精力放在阅读原文上,并以原有知识结构为铺垫,独立地进行不同层次的阅读,在读中积极思考,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也应当总体把握导向,毕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是非分辨和好书选择方面能力有限,若放任自流,学生的阅读有可能会对他的学习和生活起反作用。好书就像益友,它能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不健康的书籍,是损友,长期耳濡目染,学生的行为习惯,文学修养必受其害。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让学生的阅读朝着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勇于质疑,“学习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以创造者的姿态去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提出与众不同的设想,启发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排解疑难。如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在设计贝多芬和盲姑娘的对话的处理时,我发现这个环节的文字内隐藏了好多疑问,诸如,盲姑娘为什么能猜出这是贝多芬呢?贝多芬面对盲姑娘的疑问,为什么不答呢?贝多芬为什么愿意再为她弹奏一曲呢?这些疑问,学生肯定也会有所体会。那这个地方,就可以让学生质疑,释疑,来学习,来读好。

四、精选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学生生活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同样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要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来,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全方位、多层次地接触,从而促进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地理解课文。

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在自己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时,是否曾想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的孤独,想到留守儿童的辛酸?人生的道路漫长,不幸总难避免,当遇到不幸,应该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不悲观绝望,而是怀着幻想与追求,即使面对死亡,嘴上仍带着微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摆脱课本的束缚,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大的视野来把握课文。

除了教师精选适合学生的阅读材料外,还应该让学生自由地选择课外读物进行拓展阅读。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让学生博览群书。同时,教师进行必要的学法指导,交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在小学阶段,逐步安排略读、速读训练,并鼓励尝试运用。教师还应道指导高年级学生做好笔记,坚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逐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追求个体与文本和谐的过程,只有在教学中执行《课程标准》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学生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6

1.过分注重形式而忽视实质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要求教师放任学生随便阅读,不管不顾,而是在正确阅读的基础上创新阅读的方法。有的教师将个性化阅读理解为“民主化”阅读,即学生可以在课堂随意阅读不同的书刊,甚至随意离开座位、走动、随便讨论或发问等。其实,这种理解只是对个性化阅读的形式理解,并没有理解到它的实质,其实质指的是用不同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阅读、感受阅读、正确阅读,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

2.片面强调阅读而忽视理解

很多教师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要求学生多读书、多朗读。比如,学习一首古诗时,教师就会要求学生对这首诗进行自由读、齐读、互相读等不同阅读方式,这样只是片面强调阅读次数,而忽视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其实,学生已经表面地理解了“读”的含义,但是对实质性的“读”却理解不深,这样的阅读效果往往事倍功半,不能达到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二、个性化阅读的有效策略

1.探究文本

阅读不仅是为了熟悉课文,同样也是发现新事物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阅读感受,不要以权威者的身份来强迫学生理解文本的含义,而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对阅读产生探究的兴趣,并达到个性化阅读的要求。

2.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