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经济论文范例6篇

煤炭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1

文中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煤炭工业年鉴》。为剔除价格因素影响,需将煤炭工业总产值处理为以200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的数据。

(一)缺失数据的处理本文的缺失数据为2004年煤炭工业年末平均就业人数,采用均值插补法估计2004年煤炭工业的年末平均就业人数,估计值为406.21万人。

(二)资本存量的核算投资价格指数选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参考王玲[3]对煤炭采选业资本存量的计算结果,并利用投资价格指数将其折算为2000年价格为基数的数据。本文选用新增固定资产作为当年投资。统计年鉴中缺少2000-2003年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2000-2003年,煤炭采选业占采掘业的工业总产值比重约为30%。故用2000-2003年采掘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来估计煤炭采选业的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本文利用固定资产原值和固定资产净值计算煤炭工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4]。1986-1991年,我国煤炭工业固定资产折旧率的官方数据在4.43%-4.87%间浮动。随着现代化煤矿开采的机械设备、材料的更新换代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可浮动至10%。故对2009、2010、2012年的折旧率进行调整。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二、实证分析

(一)回归分析1.计量检验各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可知lnY、lnK、lnGL、lnT为一阶单整。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可知,在置信度为95%的水平上,lnY、lnK、lnGL、lnT存在协整关系,即煤炭工业总产值与煤炭工业的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科技人才具有长期的动态均衡关系。该模型的各回归系数的相伴概率均小于0.05。F=1158.689〉F(3,13-3-1)=6.99,通过检验。R-squared=0.9983,AdjustedR-squared=0.9974,说明该模型的拟合性较好且优于原回归方程。D.W.=2.1374说明修正后的回归方程不存在序列相关。

(二)实证结果由上述分析可知,α=1.4815,β=0.4918,γ=0.3518。正规化处理后,α’=0.6372,β’=0.2115,γ’=0.1513。各要素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表4所示。2000-2012年科技进步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8.92%,2000-2003、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在50%左右波动,说明科技进步是推动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2000-2012年资本存量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22%,在各计算基期,资本存量的贡献率逐年增加。这是由于各项目的启动需大量资金支撑,煤炭工业发展呈现对资金的依赖性。200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8%、11.48%。2004-2006、2007-2009、2010-2012,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20%左右。201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的贡献率,则由2.6%左右增加到9.69%。原因在于,煤炭“黄金十年”期,煤炭工业的规模急剧扩大,导致就业人数增加,经2004-2006、2007-2009计算基期的累积,集中表现为2010-2012年一般人力资本的贡献率的骤增。这也与计算模型的选取和计算基期划分的局限性有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首先,科技人才的产出弹性系数为0.2115,资本和一般人力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分别为0.6372、0.1513。当科技人才、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的投入增加1%,煤炭工业总产值将分别增加0.21155%、0.6372%、0.1513%。可知,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驱动性,弱于资本存量对其的驱动性。其次,2000-2012年科技人才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8%,且在各计算基期,科技人才的贡献率在20%左右波动。2000-2012年,科技进步、资本存量、一般人力资本对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8.92%、17.22%、2.38%。可知,科技人才是推动煤炭工业进步的重要驱动因素。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2

(一)煤炭价格大幅调整

受需求增长、供应结构调节以及成本推动影响,2004年-2007年煤炭价格稳步上涨,2008年上半年,煤炭价格上涨加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煤炭价格7月初达到历史最高的190美元/吨。但是,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随着国际油价的进一步回落,煤炭价格一路下跌,尤其是2008年11月,纽卡斯尔港煤价从月初的104.02美元/吨一路回落至12月初的76.09美元/吨,月度跌幅达到26.85%。煤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

1.经济衰退引发下游产业需求减少,是煤炭价格下跌的核心原因。经济危机爆发以来,钢铁、电力等煤炭下游产业发展形势严峻,2008年钢铁行业业绩大幅下降,电力行业全行业亏损。钢铁产量的走低,火电发电量的下降,高能耗产品价格降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已经造成国内煤炭市场需求趋缓。同时,水电发电量增加,以及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核能的快速发展也对煤炭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另外,电力行业海外购煤对煤炭需求的分流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2.汇率变化是导致煤炭价格变化的重要原因。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以美元计价,在2008年煤炭价格暴跌的同时,作为煤炭主要出口国澳大利亚对美元的汇率也在大幅贬值,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煤炭价格。

3.经济危机导致波罗的海综合运价指数(BDI)由高点11689点(2008年6月5日),大幅下跌至最低671点(2008年12月8日),目前虽有上涨,但仍然低位运行,意味着海运费用的低位运行,这同样对煤炭价格产生拉低作用。

国际煤炭价格的下跌,引发我国煤炭价格下跌,大幅压缩了煤炭企业的利润空间,煤炭企业业绩在过去几年高速增长后,不得不放慢脚步。

(二)企业筹资面临困难

经济危机引发的煤炭价格下降、需求减少,导致煤炭企业现金流的减少,而职工工资、材料采购、设备更新以及安全费用、三项基金的上缴等现金刚性支出,使煤炭企业不得不面临现金短缺的财务状况。在经济危机下,银行贷款和发放企业债券筹资变得更加困难,资本市场暴跌也使股权筹资难以实现,煤炭企业筹资前景堪忧。

(三)企业对外投资受到限制

在过去的几年中,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使煤炭企业的利润大幅增加,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煤炭主业的巨大利润空间,也使煤炭企业在主业上不断扩张。部分较有实力的煤炭企业在稳步提高职工收入的基础上,逐步走上购买资源,兼并扩张之路,我国逐渐出现了一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这对于做强做大煤炭企业好处颇多,也是国家政策引导方向。但是,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一方面煤炭需求锐减,产能扩大后导致库存大幅增加,又导致煤炭价格下跌,陷入恶性循环;另一方面,资金紧张,筹资困难使得煤炭企业的扩张之路举步维艰。

二、煤炭企业经济危机应对措施

(一)调整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面对市场挑战

企业发展战略是指围绕企业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确立的远景目标以及为实现既定目标而选择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竞争策略等。煤炭企业发展战略对持续发展和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面对经济危机产生的巨大经营困难,煤炭企业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战略,并根据自身特点调整发展战略。首先,在煤炭市场价格滑落、需求减弱的市场环境下,重新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优化煤炭产品结构,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保证并适度扩大市场占用份额,对于市场暂时不需要的煤炭产品减少生产,最大限度创造企业价值。其次,调整产业结构,在坚持做强做大主业的同时,发展多元化产业链,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发展煤-焦-化,煤-电等多元化产业链条,对于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的辅业,要果断处理,使煤炭企业将有限的资金、人才资源有效地使用到对企业发展最有利的产业中去。

(二)利用有利政策,做好资源整合

近几年,国务院正在大力整合煤炭资源。按照全国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产业规划,必须加快形成5000万吨级或亿吨级以上规模的大型煤炭集团。山西省政府通过《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全力推进山西煤炭产业整合和兼并重组的力度,加快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建设。计划于2011年在现有2600座煤矿基础上压减60%煤矿数量至1000座,同时投资约300亿元将一批中小煤矿改造提升为年产120万吨以上的大型矿井。在这样的有利政策支持下,煤炭企业应当积极运作,寻找契机,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等方式收购资源,扩大产能。一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做好接续能源的储备;另一方面,通过产能扩大,释放产能,降低煤炭成本,同时扩大市场占用率。资源整合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方式,如:兼并地方煤矿,设立新公司,兼并资金通过新公司运作分红方式解决;或者通过向银行借贷、资本市场筹资等方式筹集收购资金,收购地方煤矿。

(三)做好预算管理,降耗节支创效益

预算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企业可以通过预算来监控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有助于控制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流量与利润。煤炭企业搞好预算管理,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料全面管控,加强材料、电力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管理,对非生产性支出严格控制,通过“无纸化办公”、压缩可控费用等措施节约开支。做好修旧利废和生产复用工作,杜绝积压浪费现象,通过内部挖潜,降耗节支来降低煤炭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四)加强资金管理,确保企业良性运营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一旦资金流转出现问题,企业将面临巨大生存危机。受经济危机影响,煤炭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减少,资金筹措渠道也并不像企业效益好时通畅,加强资金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通过扩大适销对路的煤炭产品销售及积极的货款回收政策,从主源头上增加资金供给;其次,要通过合理的筹资策略,如银行贷款、资本市场筹资、发行企业债券,以及使用企业信用延迟货款支付等,多渠道融资,有效降低资金使用成本;第三,切实加强现金流管理。通过设立财务公司、内部银行等部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对所属各级子、分公司资金的实时监控和管理。要实行稳健的资金管理战略,保持必要的现金流量,严格控制大额资金的流向,确保企业正常运行。

(五)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建立适合企业特点和富有效率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的煤炭企业集团,大部分脱胎于原来的国有大型煤矿。随着企业办社会产业的分离,以及机构体制改革的发展,这些煤炭企业集团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迈进。但是,这些煤炭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存在粗放经营的现象,最近几年的做强做大主要是受益于国家产业调整政策以及煤炭价格的大幅上涨。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机构臃肿僵化,市场反应迟缓,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瓶颈。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层次多、管理链条长的问题,这种状况不及时改变,势必会降低企业的管理效率,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为了提高企业运作效率,要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模式,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用人机制,加快建立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激励制度;构建权责清晰、运转有效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之间的创新职责和分工,整合各类创新资源,不断提高管理效率,确保企业良性运营。

国务院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有六项措施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国家4万亿投资中有95%投资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将扭转目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快速下滑的趋势,使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保持平稳的增长,使煤炭行业也保持平稳增长,从而维持较高的景气度。目前,全球经济刺激计划和我国国家产业振兴计划效用初显,煤炭价格已经止跌企稳,煤炭库存开始下降,尽管煤炭企业的发展仍将面临一定得困难,如资源税从价计征将加大煤炭企业负担,但我们坚信,煤炭企业快速发展的春天即将到来。

论文关键词:经济危机煤炭企业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经济危机对煤炭企业的影响,从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国家政策、加强企业管理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煤炭企业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张庆华.全球银行市值排行:首次4家中资银行同时跻身前十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新经济条件下煤炭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这一运作特征对煤炭成本管理在预测、控制、核算、分析及考核方面造成的影响。 在新经济环境下,生产条件的变化、高技术的运用,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带来很大震动,特别是对成本和费用的管理影响至深。本文将透视笔者所在煤炭企业经济运行的特征,探讨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 一、新经济条件下煤炭经济运行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之互动的煤炭经济运行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具备以下特征: (一)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煤炭企业近几年在生产技术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者的自动化运用程度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生产安全监控技术投入,技术含量高的采掘机械广泛使用,在产量规模扩大的前提下,产品成本大幅度降低。 (二)产品个性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煤炭企业一直被认为是单一产品企业,地质赋存的资源决定着企业的发展。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每个客户对煤炭产品的性质要求不尽相同,企业根据客户对煤炭产品的特殊要求,经过采、洗、储后,进行资源的配置,量体裁衣,最终达到客户对产品的需求。近几年配煤技术不断发展,煤炭产品个性化特征变得很明显。 (三)销售市场化范围越来越宽广 煤炭市场从单一计划经济走出后,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涵。跨行业、跨地区扩大销售范围,一户一策的销售策略,依据成本制订的多样价格等诸多市场要素,要求我们利用成本的优势合理准确地反映出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多的份额。 (四)经营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 由于经济资源在一定区域中的流动和组合,资源的配置不再受体制、地区的限制。企业的重组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区域化,企业的资本、人力、技术的流动化,使生产经营活动突破了空间的一定限制,可以使同样的资金投入取得的最佳经济效益,也使成本要素得到最佳配置。 (五)管理信息化交流越来越便捷 网络技术和数字计算技术大规模的应用,技术信息和管理信息相互结合,形成了有效的信息群。信息的生成、使用、交流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决策者可以很快将信息尽在掌握中,对生产经营管理进行适时决策。 二、煤炭成本管理的发展 新的经济条件下煤炭企业经营运作特征,必将影响煤炭成本预测、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的管理。这主要表现在: (一)成本管理理念的更新 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树立战略成本管理的新观念。所谓战略成本管理是指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它与传统成本管理的最大区别是: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发生过程的成本。传统成本管理观念认为成本管理就是对产品生产成本的管理,主要是事后核算,作一些简单的成本分析,因而导致成本管理模式单一,管理目标狭窄、管理手段落后。经济因素的变化影响煤炭企业经济运作的特征,迫使企业改变传统成本的管理观念、管理模式,运用高新技术,通过全员成本管理和全过程成本管理,实现战略成本管理,企业全体成员参与成本管理,人人树立降低成本、节约开支的意识,改变过去只限于成本管理的专职人员参与的成本专业管理。 成本管理涉及产品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煤炭市场预测、调研到煤炭产品定位设计与开采洗选,及生产工艺控制,材料物资采购,产品销储运、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成本管理;改变过去只侧重生产成本管理的状况,企业应对产品设计成本、物资采购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交易成本、使用成本和综合管理成本等进行管理,使成本降到最低。 (二)煤炭成本预测的公正和合理 按照成本要素,在较长时期和较稳定的产品条件下,由财务部门在计划、生产、劳资、设备等部门的配合下,分别确定各所属生产单位完成产量所需的物耗、人员数量、生产岗位等技术参数,由此产生成本的分项计划,再同下属单位进行沟通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4

(一)煤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治理难度较高,并且受到煤炭资源的限定

伴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煤炭的需求量也不断提高,所以,作为煤炭企业来讲,就需要提高自身产量,从而与市场的需求相吻合。面对这种急剧提高煤炭产量的局面,煤炭资源的生产及损耗必然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从而影响我国后续工作及可持续发展的落实。例如:在我国东部一些区域,对煤炭的需求数量较多,然而该区域的煤炭开采量也已经到达饱和,仅可以由山东、山西等地域开采煤炭资源,而煤炭的挖掘又形成了很多矿坑,进而影响了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

(二)煤炭企业自身的结构亟待优化

针对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形势看来,很多煤炭企业依旧沿用以往的发展结构,依靠增加煤炭产量及价格来促进企业发展,提高企业资金收益。煤炭企业需要对自身的结构进行优化与调整,创建特定的煤炭产业结构,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循环形势的煤炭经济,创建稳定的煤炭结构,从而应对市场的各种突况,提高煤炭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我国对改变煤炭企业的生产发展形势缺少政策性的鼓励与扶持

在改变煤炭企业生产及发展经济形势方面,我国至今仍没有创建对应的法规标准及鼓励扶持政策,从而导致煤炭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缺少明确的引导与支持。虽然一些煤炭企业尽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来研发多元化的煤炭商品,但没有变成主导性的产业。再加上我国一些优惠政策无法落实,就为煤炭经济法发展制造了困难。甚至一些地区,规模较大的煤炭企业直接变成了管理该区域煤炭发展的机构。

二、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

(一)对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进行整合,大力发展集团形式的煤炭企业

将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可以将部分不符合生产要求的私营、个体煤炭企业淘汰,并且借助大规模煤炭企业的收购、兼并等活动,让大规模煤炭企业带动其规范化发展。对于大规模的煤炭企业来讲,因为其生产结构较为稳定、科学,能够确保为民众及社会提供煤炭商品,进而保证煤炭市场的平稳运行。另外,还需要对煤炭领域的相关标准、政策予以规范,煤炭企业需要创建从自身发展相吻合的规定,同时严格遵照我国相关标准、政策进行生产、运营。将中小规模的煤炭企业淘汰一定程度上也就是将一些生产及管理方法落后的企业淘汰,能够借助优化、整合的方法使煤炭企业的发展同市场经济相协调,促进我国经济更好增长。

(二)以我国创建的相关标准法规作为煤炭企业发展转变的战略指导

想要改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势,就需要由我国煤炭有关标准、法规入手,才可以让此种改变有据可依、有法可查、有章可循,从而提高转变的质量及效果。最近几年,我国以部分煤炭大省作为试验点,通过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形式发展煤炭企业,已经获取了较为明显的成果。因此,我国需要加大有关政策、法规的引导力度,进而帮助煤炭企业变更经济发展的形式,推动煤炭企业更好发展。借助我国法规标准,煤炭企业能够改造自身落后的机制,从而使生产活动更加安全、环保,推动社会更好发展。

(三)应用现代化的方法转变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

伴随着现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对于煤炭企业来讲,想要转变自身的经济发展形式,就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对内部生产及运行制度进行革新。自我国改革开发以来,煤炭企业中的科技创新已经得到了显著发展,将科学的方法应用到煤炭生产过程中,能够使煤炭生产更加高效、安全、科学,进而促进企业更好发展。另外,借助现代化的技术对煤炭企业内部结构实施优化与革新,可以让煤炭企业的生产更加清洁、环保,实现工业试验到工业生产的转变,进而推动社会经济更好发展,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四)煤炭企业需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对于我国的煤炭企业来讲,其经常受到国家经济规划的作用,从而导致部分煤炭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能力,煤炭机械水平较为落后,是我国整体煤炭企业都呈现落后的形式。同一些其他领域相比,我国的煤炭企业缺少核心的竞争力,所以,想要改变此种局面,更新煤炭企业的经济发展形式,增强企业的资金收益,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当前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对我国煤炭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行为,对产业进行升级,更新以往粗犷形式的发展路径,实施集约形式的发展,增强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及综合素养。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升员工们的技术能力,深入挖掘员工的创新潜能。另外,煤炭企业本身也需要创建奖惩制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并且不断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及设备,增加企业的资金收益。

三、结语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5

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加大,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不断升高,地应力和构造应力对煤体的作用更为明显,煤与瓦斯突出强度不断加大,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近三年来,焦煤公司积极转变瓦斯治理观念,采取以保护层开采、底板岩巷穿层抽采为主的区域瓦斯治理措施,在区域瓦斯治理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区域瓦斯治理成效显著。 2010年实施区域性瓦斯治理以来,累计施工抽采巷道59 212m,施工抽采钻孔 762.08 万 m,抽采瓦斯3.6 亿 m3。通过治理,采掘单进不断提高,各类瓦斯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为实现“抽、掘、采”良性循环奠定了基础。

2 区域性瓦斯治理的必要性

2.1 区域性瓦斯治理是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有效措施

长期的瓦斯突出区域开采实践和大量的煤矿事故教训证明, 开采保护层和预抽煤层瓦斯是有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区域性治理措施, 国家相关规定对区域性防突措施的应用做出了明确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对于有突出危险煤层, 应采取开采保护层或预抽煤层瓦斯等区域性防治突出措施。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第六条规定:“防突工作坚持区域防突措施先行、局部防突措施补充的原则。 突出矿井采掘工作做到不掘突出头, 不采突出面。 未按要求采取区域综合防突措施的,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

2.2 区域性瓦斯治理是防突工作的关键和根本

实施区域防突措施是实现不掘突出头, 不采突出面的关键和根本。 一方面,要坚持“区域不消突,决不进煤层”的原则,积极采用开采保护层或底板岩巷预抽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积极实施在底板抽采岩巷采用穿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 逐渐取消顺层钻孔预抽区段煤层瓦斯的区域防突措施,从源头上消灭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从而避免与瓦斯这只老虎短兵相接。 另一方面,要坚决取消“局部防突措施”。 因为近年来多数突出事故都是在实施局部消突措施过程中发生的,在采用区域措施后如果经区域验证环节,采掘工作面没有消突,要重新采用区域措施进行消突。 再者,要认识到区域瓦斯治理和良性生产循环的相互辩证关系。实施底板岩巷施工穿层钻孔抽采煤层瓦斯等区域措施短期内明显增加了投入, 抽采达标后可以采取综掘、综采等高效的生产工艺,加快采掘进度。同时可以充分利用顶底板岩巷实施一巷多用,如煤层瓦斯参数测定、治水注浆工程等其它工作,可以促进和实现高产高效,最终形成区域瓦斯治理和高产高效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2.3 区域瓦斯治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根据大量数据统计,焦作矿区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70%以上发生在煤巷掘进工作面。 为了有效防止煤与瓦斯突出,焦作矿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应用了超前排放钻孔、预裂爆破、中高压注水、水力掏槽等措施。虽然在一定时期各种防突措施表现出了较好的防突效果, 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条件的变化,防突措施的局限性逐步暴露,煤与瓦斯突出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据统计,仅九里山矿在 2008 年一年内就发生了 14 次煤与瓦斯突出,发生频率达到1~2 次/月。 因此,要想彻底改变焦作矿区瓦斯防治的面貌,就要从整个矿区的区域瓦斯防治入手,实施针对性的区域瓦斯治理措施,有效防止采掘生产过程中的煤与瓦斯突出。

3 目前煤炭经济现状

自2011 年底煤价持续下行以来,几乎所有的国有煤炭企业都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取得的成效较明显。 但受煤炭资源开采条件约束,我国煤矿安全投入、职工薪酬、塌陷补偿支出、环境治理等固定费用支出在煤炭成本中比重大且不断上升, 有的煤矿已经超过70%。随着煤价的持续下跌,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近日通报,煤炭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 今年前 4 个月,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亏损额247.4 亿元,同比增长 45.5%。 黑龙江、安徽、河北、吉林、青海等 9个省规模以上煤炭企业整体亏损。 据对 36 家大型煤炭企业 5 月份所做的实地调研, 有 20 家企业亏损,9 家处于盈亏平衡边缘。该通报还指出,目前已有 50%以上企业职工工资开始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了缓发、减发、欠发工资的情况。 更值得关注的是企业浅谈当前煤炭经济形势下的区域性瓦斯治理工作李付安(河南能源化工集团焦煤公司,河南 焦作 454002)摘 要:受经济增长放缓、煤炭产能过剩等多种因素影响,煤炭需求疲软态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形势难言乐资金紧张,4 月末大型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超过了 70%,有的企业已经超过了80%,有的企业已经出现资金链断裂的危险。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煤矿安全生产和矿区稳定压力越来越大。部分老矿区、老企业亏损尤为严重。

4 区域性瓦斯治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伴随着煤炭价格连续下滑, 部分突出矿井吨煤成本较高造成的负担日益凸显,亏损严重,但越是在困难的时刻,我们越要清醒的认识到瓦斯治理及防突工作是决定煤矿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如若不能根治瓦斯危害,彻底解决安全之忧,企业就更没有明天。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企业目前倡导的“节支降耗”工作,勒紧裤腰带,坚定区域瓦斯治理信念。结合目前经济形势,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4.1 深入推进瓦斯治理“节支降耗”工作

将矿井瓦斯综合治理规划与采掘生产系统优化紧密结合,全面实施区域瓦斯治理措施优化,继续优化“一矿一策、一面一策”区域瓦斯治理技术方案 ,深入推进瓦斯治理节支降耗工作 。对照年初制定的节支降耗计划,明确责任,逐项落实到位,按照不降低标准、 不影响效果的原则, 保证区域瓦斯治理的节约高效。

4.2 积极研究解决特殊区域的瓦斯治理技术难题

随着向深部延伸,个别主要矿井底板岩巷矿压显现剧烈、变形严重,对治理巷道的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同时坚硬煤层的瓦斯抽采治理难度大, 没有有效的增透措施很难保证瓦斯治理快速达标。 因此需要针对这类情况积极进行科研攻关。

4.3 持续进行瓦斯治理技术创新

煤炭经济论文范文6

我国煤炭产量从建国初期的0.32亿吨直到2013年底的36.8亿吨,与之对应的各种煤炭工业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而煤炭工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了煤炭生产能力。相对于石油、天然气等其他一次能源,我国煤炭资源更为丰富,保证程度更高,因而使其在中国能源比重中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到2020年,其比重将约为65%,即使在大力发展新型能源或替代能源的背景下,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煤炭人占有我国能源比重的半壁江山。这种结构除了受自然储藏量影响,还可归因于建国以来我国一系列能源政策。上世纪50年代初,为了尽快恢复国民生产,发展重工业,煤炭工业产品实行配给制,煤炭价格长期低于国际水平,国有企业积极性不高。90年代,煤炭产品生产和价格管制开始放宽,乡镇煤炭企业开始恶性增加产量。为了遏制煤炭工业中的不良现象,国家审议通过了《煤炭法》,通过颁发采矿和生产许可证来规范煤炭工业乱象,并强制合并或关闭了40家国有和25万家非国有煤矿。近年来我国煤炭需求增幅逐渐减少,加上近期与俄罗斯签订的30年天然气合同等宏观经济背景,煤炭企业普遍出现经营困难的情况。有调查显示,煤炭企业前11个月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56%;行业利润同比下降38.8%(亏损企业亏损额405.54亿元,同比增长了80.70%)亏损额比去年增加了16.7个百分点),企业偿债能力下降,经营风险增大。

2.煤炭工业发展混合所有制必要性

对于煤炭工业企业来讲,发展混合所有制即为发展不同所有制成分协调作用形成的企业所有制,这对于煤炭行业十分必要:

2.1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需要。

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各方面关系不协调,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的经济增长长期以牺牲部分人民利益,破坏环境质量等为代价。为改变这种状况,在2006年中央召开的征求对经济工作意见建议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提出,要实现公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短期内有利于解决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生产相对过剩等问题,从长远角度则具有避免进入“中等国家陷阱”、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竞争优势的战略意义。

2.2避免垄断,促进公平。

煤炭工业曾作为国有经济或集体经济存在,并出现国营企业利益独断的情况,而受损的民营资本却没有公平合理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当前中国许多企业政府色彩浓厚,行政干预过于严重,在政府职能转变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仅凭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远远不够。调整分配结构,保护民族资本,煤炭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乃大势所趋。想一步到位破除垄断难度非常大,需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使行业变得更灵活、更有竞争力,保障我国经济安全。

2.3调整产能过剩,规避行业风险。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已经陷入越是产能过剩越是拼命生产的怪圈。企业惟有继续生产才能保证现金流的正常,及时归还贷款。2013年全国煤炭产量高出煤炭消费量近1亿吨,煤炭行业产能过剩现象已经凸现出来。虽然国企获得的利润比较高,但行业风险很大。

3.煤炭工业发展混合所有制政策与模式分析

3.1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由于民营资本的注入,煤炭行业将逐渐减少国家垄断的庇护。因此,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混合所有制煤炭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立足的重要保证。首先,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所有者的职责和权利需有清晰的划分,避免出现一事多管、责任推诿和利益分配不均现象。其次,保证政企分开,对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科学的管理,不能把吸收民营资本成为国有企业变相融资的手段。总之,混合所有制后的煤炭企业要努力做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保证恰当使用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资本能够,保障民营资本股东的利益。

3.2创造实施新型用人制度。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组后的煤炭企业,要努力建立科学

的用人制度,员工的升职加薪凭能力,管理层的行政级别若暂时不能完全取消,就使其与企业的业绩挂钩。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因此,要使混合所有制的煤炭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就要从企业内部用人机制入手,增强内部员工竞争意识和工作动力,推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3适时推动逐步上市。

煤炭企业要想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扩大企业规模,就要适时选择股改上市,这也是混合所有制煤企最为理想的状态。在国内,已经有单纯的国有能源企业成功地进入上市行列,如中国石化、国电电力等。国外也有成功的案例,如新加坡的淡马锡公司,近10年来的平均资本收益率有15%,其所有者权益就可在六至七年的时间翻一倍。混合所有制的煤炭企业不仅有着国家背景的支撑,上市融资的硬件条件较好。另外,成功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还拥有科学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摆脱了以往国企体制不健全的问题,使上市筹集的大规模资金物尽其用,大幅度提升混合所有制煤炭企业的盈利能力,保证国家资本、民营资本和社会中小股东资本的利益。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