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例6篇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新生儿 病理性黄疸 护理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作为新生儿的一种独立性疾病而发病,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新生儿发病后可对新生儿的听力、神经等各个系统的发育造成影响,严重者可造成对新生儿中枢神经的损坏,从而出现严重后遗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对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和临床护理是非常有必要的。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对其分组进行不同的护理措施。现将具体措施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患者98例,其中男51例,女47例;体重2100~5100g,平均重3510±450g;黄疸出现时间为10小时~30天,平均10.34±3.21天,血清胆红素水平210.2~320.3μmol/L,平均270.33±12.3μmol/L。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8例。两组患儿日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治疗,即保暖、营养补给,使用酶诱导剂和光疗等。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每天2次检测胆红素变化情况;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于治疗后24、48、72小时抽血监测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率、呼吸和肝脏以及大小便颜色的变化。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①加强喂养护理:患儿在治疗期间应少量多餐,间歇喂养,并且尽量使用母乳喂养,喂养次数控制在每天10次以上,防止新生儿脱水,造成光疗时不显性失水增加。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光疗可引起患儿排便增多并且稀便增多对患儿的皮肤刺激较大,因此排便后使用湿巾对臀部和会进行清洁,涂抹相应的喷剂,如西瓜霜喷剂,避免感染和尿布疹的发生。③加强光疗护理:首先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进行抚触,然后保持体温恒定,在箱内进行光疗和护理操作。在箱内由于不显性失水增加,因此每日要补液,补液量为25~35ml/kg,要控制输液的量和速度,切记快速输入高渗性药物,以免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引起胆红素脑病。

疗效判断标准:将护理疗效分为3级,①治愈: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患儿黄疸症状完全消退;②好转:血清胆红素明显下降,患儿黄疸症状部分消退;③无效:患儿黄疸症状未消退甚至加深,甚至出现核黄疸。

结 果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45,P<0.05)。见表1。

两组治疗后各临床指标情况比较: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胆红素下降幅度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 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主要有两类,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主要包括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溶血病以及胆管阻塞、母乳性黄疸和其他因素等。由于孕妇的原因,常导致在宫内即发生感染包括各种病毒感染等[2]。由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也会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到机体,包括各种病原体及细菌感染等。另外由于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和所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也会造成病理性黄疸。少数患儿由于胆管阻塞,导致胆红素排出障碍,出现病理性黄疸。以及母乳当中胆红素增高同样会导致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及其他如遗传因素等因素导致的病理性黄疸[3]。另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还可能是由一些其他原因引起,如患儿在饥饿、缺氧的情况下,以及肠胃运行功能差,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以及脱水、造成酸中毒等因素。

但是近年来报道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后遗症的发病率与胆红素水平并非呈正相关关系,后遗症发病人数通常占到患病人数的一半,并且由于新生儿黄疸无明显症状,从而忽视了诊断与治疗,从而最终造成听力、智力及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坏[4]。

现代医学中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使血液中间接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物质,而易于排出。中医认为,多是由于母体湿热,肝气郁结,使胎毒不易于排出,郁结于血分,从而透过皮肤表达出来。中医采用“退黄洗剂”来治疗新生儿黄疸,可以起到利胆排毒,减少胆红素在体内的循环,从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的作用。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划分患儿的黄疸程度,并且注意患儿的皮肤清洁及喂养的护理,因光疗时水分丢失较多,因此两次喂奶之间一定要喂水。光疗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检查皮肤有无皮疹、干燥、发红等,如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可以教家长一般的护理措施,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患儿出现多汗时,家长要及时擦干皮肤,预防红臀的发生。另外要对新生儿加强早期观察,及时发现和诊断出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和抚触等方法给予治疗,最大程度避免黄疸后遗症的发生。增加对患儿的抚触,可以增加胃肠道功能,促进食物的吸收和胎粪的排泄,减少肝肠循环,从而减少胆红素的吸收。并且抚触护理可以促进淋巴系统的发育,增强患儿的抵抗力。患儿的体温要保持在36~37℃,如果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体温升高,要把箱内的温度调低。

对于早期黄疸患儿,可以输血浆或白蛋白。另外,妈咪爱散剂调节患儿的体内微生态环境,能调整和补充正常的菌群,促进胆红素随粪便排出。

护理过程要注意掌握光疗禁忌证的患儿,并且光疗时用黑色布遮盖眼睛及,避免光照对其造成损伤,蓝光箱放入婴儿之前一定做好整机的清洗、消毒工作,并且要注意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体温、脉搏、呼吸及黄疸情况,如果出现嗜睡、高热、恶心、呕吐等原因时,要及时查找原因,通知医生。如果光疗中皮肤呈现青铜色,应停止光疗,防止青铜症的发生。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治愈率大大提高,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疾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要注意早期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同时采用蓝光疗法,抚触等方法,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只有早诊断、早治疗、科学合理的护理,才能最大程度地治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世花,杨柳.新生儿病理性黄疸52例护理体会[J].河南医科大学学报,1998,33(4):158-159.

2 王金玲.浅析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病因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2,7(8):210-211.

3 单传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病情况的调查及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04,10(2):96-97.

4 王铁梅.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07,37(11):32-33.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2

【关键词】黄疸监测卡;新生儿;访视观察

新生儿黄疸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产生过多和肝脏酶系统发育不全所致,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体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生理性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黄疸则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情况的黄疸非常重要。病理性黄疸如未及时地控制和治疗,可导致严重后果,引起核黄疸,严重者遗留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1],所以,病理性黄疸出现时应尽早发现,并进行早期干预[2]。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我院产后访视新生儿157人次,监测1次者87人次,监测2次者49人次,监测3次者6人次,住院15人次。

1.2 方法

1.2.1 新生儿出生后第3~5d由儿科护理人员定期到妇产科随访,及时进行第一次监测,填写时间、部位、数值、建议,每2~4d监测一次,按新生儿人均住院7d,在院期间可增加监测1~2次。将新生儿病情信息动态填写于卡上。

1.2.2 应用南京产JH20-1B型TCB测定仪做经皮胆红素(TCB)测定,同时测定三个部位的TCB读数,常规部位在上额正中部位(遮盖部位在患儿光疗时眼罩遮盖的前额眉心部位),前胸正中,脐部下方,并将黄疸分为轻、中、重度。不同程度黄疸给予不同处理方法。

1.2.3 产妇出院时,将卡片交与家长保管。儿科根据新生儿出院时的黄疸情况上门服务或电话咨询,指导相关知识。出院后每周监测一次,至新生儿满28天可监测2~3次,监测结果异常时建议住院治疗。

1.2.4 主要观察项目:经皮胆红素读数、巩膜颜色、新生儿皮肤、口腔疾患以及脐带是否脱落、新生儿喂养、大小便是否正常,观察新生儿有无合并其它疾病。

1.3 新生儿黄疸判断标准 轻度:脸部、巩膜呈微黄;中度: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染,呈淡黄色至桔黄色;重度:全身皮肤、巩膜呈金黄色,手心,脚心出现黄染。

1.4 黄疸处理方法

1.4.1 轻度黄疸和一般情况良好的中度黄疸新生儿,给予适当的护理,新生儿得到正确的护理后,可不经药物治疗,黄疸能自行消退。

1.4.2 中度黄疸和有合并症的新生儿黄疸,则应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

1.4.3 重度黄疸新生儿则需及时住院检查和治疗。

2 结果

157例新生儿中有69例出现不同程度黄疸,占新生儿总数 43.94%:其中第一周58例,占总黄疸数84.07%;第二周9例,占13.04%;第三周2例,占2.89%。从上述比例可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干预的重要性。其中52例轻度黄疸新生儿,指导家长正确观察黄疸,产妇合理饮食,进行日光照,给新生儿喂适量葡萄糖水,同时注意皮肤和脐周清洁,1周后黄疽自然消退;2例中度黄疸且一般情况良好新生儿,通过加强对新生儿观察与护理,经用药治疗,黄疸消退。15例住院治疗中7例中度黄疸新生儿存在病理因素;2例新生儿吸人性肺炎,有合并症新生儿指导家属及时到医院诊治,黄疸消退;3例重度黄疸新生儿,2例新生儿溶血(父母血型不合),经及时住院治疗,黄疸消退,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产生的原因一是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决定的,胎儿出生后由于血氧分压突然升高,红细胞遭到破坏的速度较快,从而产生较多胆红素,因新生儿肝酶活力低,不能清除过多的胆红素,从而发生黄疸。新生儿黄疸多见于母乳喂养的孩子,因母乳中的化学物质和激素是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又一原因,但多为生理性黄疸,没有危害,可鼓励母亲坚持母乳喂养。

3.2 新生儿大部分出生后2~3d即出现黄疸,一般于出生4~6d达高峰,足月儿出生10~14d消退,早产儿2~3周消退,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伴随有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疾病、败血症和其他感染、母乳性黄疸、新生儿肝炎等,表现为中、重度黄疸,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或退而复现。在产后访视中,对轻、中度黄疽且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主要是指导家属观察黄疸情况并预防呼吸道感染,加强皮肤及脐部护理,指导产妇合理饮食。

3.3 以前我院新生儿黄疸监测主要是妇产科病房根据新生儿情况由医生开检查单,儿科护士到病房去做,通常只做一次,产妇出院后儿科无法跟踪监测新生儿黄疸情况,只能等家长自己带患儿来医院求医,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仪器使用率不高,也不利于新生儿的安全管理。

3.4 应用新生儿黄疸监测卡,可动态监测新生儿在院及出院后的黄疸情况,为临床医生提高可靠的资料,满足家长关于新生儿的安全及健康需求,增加科室、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3.5 通过监测卡可动态对比了解新生儿黄疸的情况,及时早期发现病理性黄疸并及早治疗,对未成熟儿、早产儿警惕核黄疸的发生。

3.6 由过去等人来做检查变为主动上门服务,满足家长对新生儿健康及安全的需求。

3.7 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吸引周边人群前来咨询就医:由于我院儿科开展黄疸监测工作及出院后及时电话咨询指导与上门服务,吸引部分患儿家长来我院就医,对稳定及开发我院周边市场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3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33-0085-03

The Observation of the Efficacy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Neonatal Jaundice/ZHAO Jian-qi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5,13(33):85-87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neonatal jaundice.Method: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chosen.86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and 43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linical related indicators were taken for comparison and research.Result:(1)The differences of the level of intervention after 1 day of the neonatal jaundic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2 d,3 d,4 d,5 d,the level of the routin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early intervention group,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

【Key words】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Neonatal jaundice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of Nanchong,Nanchong 637000,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5.33.040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新生儿黄疸是属于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1]。既往文献[2-3]报道中显示:针对新生儿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对于改善新生儿黄疸具有重要的临床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临床实际效果,以便为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依据,笔者所在医院在积极探索的实践过程中,对相关护理方案和措施进行了尝试,通过临床病例的验证,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6例,对其临床护理干预经验进行了如下总结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所涉及的病例均为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共计86例,男66例,女20例;平均体重(3.64±1.34)kg,最重5 kg,最小2.5 kg;患儿母亲平均(26.45±5.44)岁,最大34岁,最小21岁。采用随机表数字法将86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两组均43例。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基线资料比较

组别 性别(例)

平均体重

(kg) 患儿母亲平均年龄(岁)

男 女

早期干预组(n=43) 33 10 3.66±1.35 26.35±5.55

常规干预组(n=43) 33 10 3.55±1.32 26.55±5.33

字2/t值 0.0000 0.3820 0.1704

P值 1.0000 0.7034 0.8651

1.2 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

1.2.1 常规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和方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实行按需哺乳、母婴同室、母乳喂养,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护理干预[3]。

1.2.2 早期干预组的干预措施和方法 本组43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在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早期干预措施和方法:(1)当新生儿黄疸出现之后,应嘱咐产妇或亲人让婴儿晒太阳,来消退黄疸,与此同时,还应观察婴儿的大小便,若有问题,及时制定治疗方案;(2)反复评估,尤其重视喂养这一方面,应采用科学、适宜的喂养方式;(3)指导产妇及其家属正确的游泳、抚触、沐浴、臀部护理、脐部护理以及喂养方法等;(4)为产妇及家人进行演示、讲解,并发放图片资料,其内容包括科学的育儿知识、新生儿生理特点、母乳喂养知识、产后康复指导、饮食指导以及卫生指导等。同时,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若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则应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其甘油灌肠;可进行适度的光照来消退黄疸[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2)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胆红素测定采用经皮黄疸测量仪,每天上午洗澡后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测定。测定的部位均选择在新生儿前额正中右眉上方0.5~1 cm处。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工具均为PEMS 3.1 for Windows 软件包,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不同时间的黄疸指数比较

干预后1 d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干预后2、3、4、5 d,常规干预组患儿的黄疸指数显著高于早期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两组患儿的第1次排便时间和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比较,早期干预组患儿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常规干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排便时间比较 h

组别 第1次排便时间 第1次胎便转黄时间

早期干预组(n=43) 5.27±1.71 28.34±1.11

常规干预组(n=43) 18.77±3.22 60.43±2.33

t值 24.2809 81.5332

P值 0.0000 0.0000

3 讨论

在临床上,新生儿黄疸是常见的病症之一,由于患儿体内堆积了过多的胆红素,而引发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并引发严重的后遗症,给家庭及社会均造成严重影响[5]。所以,对于医学领域而言,降低新生儿的胆红素指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既往文献[5]研究和报道结果证实:早期护理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指数,从而有效的消退患儿的黄疸,并且相关临床护理操作方式极为简单,并无任何不良反应,效果极为显著,值得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来说,胎便当中含有较多的胆红素,是正常新生儿的10倍。如果新生儿胎便排出较晚,那么则会增加患儿的胆红素,从而出现黄疸。早期干预组按照科学喂奶配方,在吸吮母乳后,对其进行抚触与游泳护理,让新生儿能够摄入足够的能量、蛋白与充足的营养,快速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排出胎便。据相关临床研究和调查研究显示:与常规干预组相比,早期干预组新生儿第一次排出胎便及胎便转黄的时间更早,(P

进一步总结临床研究和报道结果后,发现,新生儿可通过游泳来消退黄疸。水温有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的作用,并且,还能够加速胎便的排出、促进新生儿肠胃蠕动[8],增加其食欲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指数。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4

关键词:早期综合护理;新生儿;黄疸;预防;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期常见症状之一,尤其是一周内的新生儿,患儿胆红素升高,并且有继发缺氧、酸中毒、感染等危险,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胆红素脑病,死亡率高,患者即使幸存也会出现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1]。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2],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防治新生儿黄疸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探讨了早期综合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预防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男55例、女35例;出生10~27 d,平均日龄(17.2±4.1)d;体重2~10 kg,平均(3.7±1.3)kg;血清胆红素251~597 μmol/L,平均(271.2±22.4)μmol/L。研究男57例、女33例;出生9~26 d,平均日龄(16.8±3.8)d;体重2~9 kg,平均(3.5±1.1)kg;血清胆红素247~586 μmol/L,平均(267.1±21.3)μmol/L。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体重、发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均为出生24 h确诊有皮肤黄疸;治疗前征得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之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每次照射8~10 h,连续照射间隔12 h,同时按5 mg/kg体重口服鲁米,每日3次。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日常护理、营养护理、对证护理和照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包括抚摸护理、游泳护理、光照护理等。患儿出生24 h后,于脐部贴好防水脐贴,在专业护理人员协助下将患儿置于室温26~28℃,水温37~40℃的游泳池中进行游泳运动,1次/d,在患儿游泳结束后,对患儿全身进行轻柔的抚摸。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变化。疗效标准[3]:患儿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为痊愈;患儿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显著下降为有效;患儿黄疸未消退,血清胆红素未下降甚至升高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值小于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痊愈5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1.11%;对照组痊愈40例、有效3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比较 研究组患儿治疗后黄疸平均消退时间(6.12±2.11)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10.63±11.12)μmol/L;对照组黄疸平均消退时间(8.74±2.63)d,血清胆红素平均含量(169.47±18.96)μmol/L。两组相比,研究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和血清胆红素含量均极显著少于对照组(P

3讨论

新生儿的红细胞数量多、寿命短,胆红素产生多,但是肝细胞摄取和加工胆红素的能力低下,排入肠道的胆红素经过肠肝循环又被大量重吸收导致体内胆红素潴留引起黄疸。新生儿黄疸除皮肤不同程度的黄疸外,根据病因的不同还会引起感染、贫血、肝脾大、甚至胎儿水肿、胆红素脑病等,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

本研究结果显示,90例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新生儿,黄疸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新生儿体质,促进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排泄,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促进黄疸消退,可起到防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作用,临床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昌辉,吴青,李茂军,等.新生儿黄疸的诊治及其相关问题[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4):1132-1136.

[2]李红梅,郑军廷,刘志前,等.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3):1882-1883.

[3]杨丽清,江英.冷光源蓝光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6):2746-2747.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5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新生儿黄疸;临床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新生儿疾病,其主要的患病因素是新生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升高所引起,其病症主要表现在新生儿的皮肤与粘膜部位。如果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过高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会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病情严重的患儿甚至有生命危险。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与护理工作对新生儿的健康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护理效果,发现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有很显著的护理干预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内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46例,女性患儿34例,出生时间在4h―7d之内,平均出生时间为3.3d,黄疸出现时间在11h―5d之内,平均时间为2.7d。现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患儿之间的性别、出生时间、黄疸出现时间以及其它生命体征均没有明显的统计差异(P>0.05),因此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儿在出现新生儿黄疸之后,均接受了营养支持、维持电解质与水平衡以及纠正缺氧等相关治疗,并且两组患儿均接受了常规护理。常规护理包括按需哺乳、保暖护理、母乳喂养、早吸允以及早接触等相关护理工作,观察组患儿在早期护理的基础上还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

1.2.1游泳护理

观察组患儿在住院期间,每天由专业的护理人员为患儿安排一次游泳,将水温空载38°C左右,室内温度需要控制在26°C―28°C之间,保持水质清洁,为患儿准备特制的游泳圈,用专业的护脐贴保护新生儿的脐部,患儿的游泳时间要控制在10min―20min之内[1]。在游泳护理的过程中,还需要为患儿做相应的按摩运动与伸展运动,并记录新生儿的体温与脉搏情况。

1.2.2光照护理

观察组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在进行光照护理的过程中,可以将患儿放入光疗箱中,箱内的湿度要控制在50%―60%之间,照射的温度要控制在30°C―32°C之间,一般照射的时间为6h―12h之间,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具体可以根据患儿的病情程度进行调节。患儿在进行光照过程中,需要先用软毛巾包裹患儿几分钟,通过触觉与听觉的安慰来消除患儿对光疗箱的负面情绪,防止出现不良反应。

1.2.3抚触护理

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洗完澡或游完泳之后需要给予抚触护理,抚触护理主要是由专业的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进行抚触治疗,主要的抚触部位主要集中在患儿的头部、胸部、腹部四肢以及背部,并依照这个顺序进行抚触护理,一般每次抚触护理的时间为15min左右,每天两次。

1.3指标观察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需要详细记录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的的第一次胎便时间以及胎便转黄时间,同时详细记录两组患儿在出生后第一天到第五天的胆红素情况,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测定是通过婴幼儿经皮黄疸测试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分析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别之间采用t进行检验,同时确定当统计学差异P

2结果

两组新生儿黄疸患儿在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初次排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P0.05),具体如下表2所示。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有将近60%的新生儿会出现黄疸,且一般是在新生儿出生后的7d内。新生儿黄疸主要是有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所致,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一旦升高,就会在皮肤与粘膜上出现黄疸[2]。如果患儿的病情严重而没有得到有效的护理治疗,将会影响到患儿的神经系统,进而留下后遗症与并发症。

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可以了解到,采用了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血清胆红素的变化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患儿的初次胎便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要少于对照组,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永红,童建明.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J].全科护理.2014(10).

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范文6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护理干预;早期护理;经验总结

新生儿黄疸在新生儿时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它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异常而造成血液中胆红素持续增加而表现在皮肤黏膜等上的病理特征,可诱发新生儿神经系统遭到一定的损害,病理性黄疸严重的话,很有可能引发核黄疸造成新生儿死亡。所以,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前期的护理与预防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2010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68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给予了常规的护理干预,受到了良好的成效。具体报道如下文所示: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的68例新生儿黄疸者都是在该院所收治的,而且都满足母乳性黄疸诊断所规定的标准要求。在这68例新生儿中,男婴为36例,女婴占到32例,他们在接收治疗时的出生日龄都保持在24h~35d,大致范围在(14.0±3.5)d,出生体重基本维持在2100~4500g,新生儿的胎龄的大致范围在(38.6±3.2)周。其中已足月的婴儿为62个,早产儿为六例。对这68例新生儿在刚入院期间对其各项指标进行检查,我们得知其胆红素(IBiL)196.6~490.8μmol/L,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为222.0~538.2μmol/L。对新生儿黄疸出现的时间进行调查发现,在一天以内出现的只有一例患儿,一周以内的有30例患儿,两周之内的则为16例,15~28d时为21例患儿。临床表现为黄疸病情不断加重,新生儿的表面皮肤呈现鲜黄色,舌质通红,小便短赤等症状不同程度的出现。我们将这68例新生患儿分为两组,任意随机的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对这两组患儿的病因。性别、胎龄、血清胆红素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变化不明显的比较起来科学性也较强。

1.2护理方法

1.2.1治疗组:为他们先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后,然后给新生儿的处注入5ml的开塞露,并将其周边的皮肤捏紧至一两分钟左右。每隔12h,给新生儿喂10ml、2.5%的葡萄糖溶液,每天喂三次,一共持续三天时间。对照组:为新生儿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母乳喂养,每天定期为新生儿进行沐浴,对胎儿的全身进行抚触并持续20min左右,特别是婴儿的背部,抚触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皮肤神经促使中枢产生兴奋感,使胎儿可以尽快的将胎粪排出体外。新生儿游泳的好处在于水中的导热性能强于空气中,新生儿在水中耗能多,胃肠蠕动也会不自觉的加快,食欲自然而然也会不断增加。对两组新生儿每次的胎粪排出时间与多少以及胎粪变黄时间进行观察与记录,在出生第四天后对他们进行黄疸含量的测定。

1.2.2黄疸测定 由于从皮直接测黄疸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而从额部和胸部经皮测黄疸值与血清胆红素值比较精确。所以通过在测量时,选取额部与胸部的平均值进行比较。测量的最高值为22,最低读数为5,额部。胸部平均值保持在12,以此来断定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率。

1.3衡量疗效的标准

①显效:治疗5d后,患儿面部、全身发黄现象全部消退,而且吃奶、睡觉都表现正常,血清胆红素

1.4数据分析

通过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数资料都选取均数±标准差形式,组间计量资料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P<0.05。

2结论

从以上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对于治疗组来说,在60min之内,新生儿都将胎遍顺利排出,并且首次的胎粪量明显比较多,而对照组中只有8例尽早排出了胎便。在第四天的黄疸指数测量中,对组照的新生儿的黄疸指数偏高的患儿明显多于治疗组。两组胎粪变黄时间与第4天经皮测黄疸指数,两组比较,P<0.01。治疗组护理干预5d后,干预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1%(33/3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27/34),χ2=3.2,P<0.05。

3讨论

新生儿黄疸发病率高,其病因复杂,按其病因可以分为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仍不太清楚,多数学者认为系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增加所致,主要特点是新生儿母乳喂养不久后出现的黄疸,多在出生后2~8d发生,无其他全身症状,近年来,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母乳中含有较多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且活性高,它能分解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键,产生未结合胆红素,迅速从肠道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胆红素不易排出,进而导致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但一旦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就会引发新生儿的神经系统损害。

在出现黄疸时,要耐心呵护,刚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时,即增加喂养次数,鼓励及指导母乳喂养,每日6~8次,再次喂养之间适当补充温热葡萄糖水,以增加大小便次数,从而加速胆红素的排泄。至于母乳性黄疸在停用母乳3d期间,母亲定时挤奶,仍保持乳汁通畅。新生儿则增加人工喂养次数,奶液的配制一定严格按配方稀释,防止奶液过浓增加胃肠负担而影响胆红素排出,奶液过稀会引起新生儿营养不良。

参考文献:

[1]王春兰.早期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1,32:63.

[2]罗文英.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3,15: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