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例6篇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1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40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80-01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最常见一种危重疾病,由于长期持续性低血糖可导致脑细胞能量失调,造成不同程度的脑细胞损伤,如果不及早治疗,可造成智力严重低下或脑细胞坏死甚至死亡。如果早诊断早治疗加之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现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儿低血糖症患儿实施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就治52例新生儿低血糖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血糖测定均符合低血糖,低血糖诊断标准:足月儿生后3天内的血糖低于

1.2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无明显症状.少部分患儿有呼吸浅促、呼吸暂停、反应差、吸吮无力、阵发性发绀、震颤、惊厥、抽搐、嗜睡、肌张力低等。本组病例中无症状者38例,症状轻者14例;其中反应差6例,拒乳吃奶差3例,紫绀1例,嗜睡l例,口吐白沫1例,抽搐1例,呼吸困难l例。

1.3方法两组均输注葡萄糖液,足月儿给予25%葡萄糖溶液2-4ml/kg静脉注射;早产儿即给予10%葡萄糖溶液2ml/kg静脉注射,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滴入10%葡萄糖溶液,速度为3-5mL/(kg.h),在血糖>2.2mmol/L达1-2天后渐停治疗,并按需要给足够的热卡。2护理措施

2.1对照组常规护理保持室温保持在24-28℃,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每日通风2-4次,紫外线每日消毒30分钟,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儿体温、心率、神志状态、嗜睡、惊厥、哭声、呼吸、肌张力等情况进行观察,特别对伴有早产、低体重儿、感染、窒息、硬肿症等低血糖症患儿儿应进行更严密的观察和监测,如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立即吸入氧气等急救措施,为了防止吸入高浓度氧中毒,吸高浓度氧的时间不易过长,应根据血氧饱和度随时调节氧气浓度和氧流量,保持吸入最佳的氧气。

2.2治疗组护理采用护理方法是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

2.2.1严密监测血糖为了早诊断早治疗应对新生儿血糖的监测,特别对早产、感染、窒息、硬肿症等高危新生儿,应在出生后0h、6h、12h、24h及48h进行微量血糖测定,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2.2.2及时喂养预防新生儿低血糖有效措施是补充能量,一般情况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后开始母乳喂养,对于吸吮能力差或者拒乳新生儿,生后1小时应给予补充葡萄糖,补糖溶液不宜过高,以10%浓度葡萄糖液为最佳,并定时监测血糖,防止高血糖引起的颅内出血。

2.2.3复温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神精发育不完善,寒冷刺激可以造成葡萄糖消耗增加,导致新生儿低血糖[1]。因此加强保暖工作,对于早产儿、低体重儿、体温不升而且四肢发凉,一定要更加注意保温,室内的温度一般在25-28℃,一般采用热水袋进行保温,对于低于35.5℃低体温儿应采用保温箱进行保温,但是要注意避免烫伤。

2.3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测定血糖恢复正常指标所需要时间长短来确定。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新生儿低血糖;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护理效果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该病主要会损伤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若不能及时的纠正血糖的水平,低血糖的状态会一直维持下去,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为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60例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下是调查的过程及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的60例低血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低血糖患者均符合《实用儿科学》低血糖的诊断标准[2]。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30例,观察组为30例。对照组:男性低血糖患者:女性低血糖患者=16:14;平均年龄(5.70±1.94)d,平均体重(3.71±0.89)kg。 观察组:男性低血糖患者:女性低血糖患者=17:13;平均年龄(5.14±2.63)d,平均体重(3.49±1.02)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低血糖患者选择常规性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采用专业的护理人员展开护理工作,建立好护理小组,完善护理的制度,实施护理责任制,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员对低血糖患者进行护理。

1.2.2护理人员需合理喂养低血糖患者,因为低血糖患者大多是由开奶过晚、延迟喂奶、喂养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护理人员应该让低血糖患者在1d以内,每隔1h喂1次母乳,若低血糖患者出现吸吮不良的情况,则需对低血糖患者进行鼻饲,葡萄糖剂量为5~10mL/kg,需要4次/d,1h/次[3]。

1.2.3在护理的期间,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因为低血糖患者大多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以及表现,不过会有少数低血糖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反应低下、意识异常、面色苍白等临床症状,当低血糖患者病情严重时会有震颤、惊厥、昏迷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应该对低血糖患者进行全面的关注,并且及时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4]。

1.3观察指标 在护理过后,观察两组低血糖患者经过护理后的治愈率,详细记录数据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处理。两组低血糖患者治愈率用(%)表示,用χ2进行检验。当P

2 结果

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73.33%(22/30),经过对比发现,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低血糖患者的判定标准为,体内的静脉血糖含量在2.2mmol/L以下,由于年龄原因,新生儿通常需要通过肝肾糖原分解、葡萄糖利用、静脉供给外源性血糖、糖异生代谢途径激活等方式来维持自身体内的血糖稳定[5]。一旦中间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低血糖患者的脑组织将糖底物转化为代谢能源物质。而低血糖的发生的原因主要由感染、喂养困难、母乳不足等导致的。

本研究中两组低血糖患者均在保温病室内治疗,通过减少低血糖患者的体内能量消耗来缓解低血糖的病情,护理人员需保证保温病室内的空气畅通,尽量将低血糖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5°~37°,并且每2h测温1次[6]。对照组低血糖患者选择常规性护理方案。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护理人员很难通过临床症状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最终导致了3例低血糖患者因重症转院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选择护理干预方案,通过建立护理小组、完善护理制度、实施护理责任制、合理地分配护理人员等方式护理低血糖患者。护理人员需及时为低血糖患者补充能量,同时采用母乳喂养,若低血糖患者无法吸吮母乳,可以采用葡萄糖鼻饲,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的监测低血糖患者的身体情况,及时的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注意观察低血糖患者的病情,病情主要有呼吸不畅、抽搐、肌张力等情况,同时根据低血糖患者的缺氧情况,低血糖患者需要合理的给氧,对于在温室中体温不升的低血糖患者,根据低血糖患者体重给予暖箱保暖。由于低血糖患者的棕色脂肪较少,而寒冷会刺激低血糖患者的棕色脂肪分解,最后导致患者低血糖的情况发生[7,8]。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93.33%(28/30),对照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为73.33%(22/30),观察组低血糖患者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低血糖患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明显,并且能够提高治愈率,护理的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徐文萍,肖玉婷,杨敏.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状况调查分析[J].农垦医学,2015,37(2):188-190.

[2]邓莎.新生儿护理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15,21(29):88-89.

[3]史海燕.新生儿低血糖的护理[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9):162-162.

[4]许园园.新生儿低血糖的早期护理探析[J].健康导报:医学版,2015,20(9):184.

[5]孙婉蓉.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病因及治疗原则[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6):110-112.

[6]赵惠琴.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因分析与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2):2806-2807.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营养支持护理;低血糖;危重症;新生儿

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合并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危重症新生儿病例,对应用营养支持护理方式对其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取92例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就诊的合并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危重症新生儿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新生儿中男26例,女20例;日龄1至16d,平均4.2d;体重1250g至2700g,平均1650g;足月产18例;早产28例;干预组新生儿中男25例,女21例;日龄1至15d,平均4.6d;体重1200g至2750g,平均1550g;足月产20例;早产26例。研究对象自然资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新生儿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新生儿治疗期间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护理,主要措施包括:在新生儿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危重症新生儿应该尽可能早的开始喂奶。对于出生4h没有明显症状的低血糖患儿,应该尽早采用经口方式适当喂一些糖水或者喂奶,使间隔时间进一步缩短,通常情况下为1-2h,并对血糖的浓度进行监测,如果没有发生新生儿出现呕吐及腹胀等喂养耐受性差情况时,可开始进行母乳喂养或实施混合喂养方案。早期喂养可以对低血糖现象进行有效纠正,但需根据每位新生儿的实际胎龄、具体吸吮能力及原发病的严重程度等因素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喂养。对于一些早产儿或吸吮吞咽能力相对较差的患儿应该考虑通过鼻饲方式对其进行喂养,奶量和浓度应该以不会在新生儿的胃内发生潴留或呕吐为宜[1]。对于足月新生儿、吸吮吞咽能力相对较好者,可以直接通过经口途径对其进行喂养。出现喂养耐受的患儿应该通常静脉途径对其进行必要的营养支持,静脉营养支持可以使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补充得到充分保证,使机体内的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得以维持,对新生儿机体免疫力的提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氨基酸、脂肪乳、葡萄糖、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合理的静脉营养液通过匀速输注方式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2]。对两组新生儿症状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

1.3 症状扭转效果评价方法 显效:患儿的血糖水平改善幅度明显,达到或者已经接近正常水平,对原发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患儿的血糖水平有所改善,但还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可以配合原发病的临床治疗;无效:患儿的血糖水平几乎没有任何改善,对原发病的治疗无效或产生不利影响[3]。

1.4 数据处理 研究过程中所得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x2检验,当p<0.05认为有显著性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症状扭转效果 对照组新生儿症状扭转效果为:显效16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76.1%;治疗组新生儿症状扭转效果为:显效20例,有效23例,无效3例,治疗总有效率93.5%。两组新生儿症状扭转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并发症 对照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有10例出现胆汁淤积和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治疗组新生儿在治疗期间有2例出现胆汁淤积和高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3%。两组新生儿治疗期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体 会

危重症新生儿通常情况下会合并出现胃肠道功能障碍现象,对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此时如果营养供给情况不良甚至严重缺乏,就会使新生儿的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随即动用已经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为机体日常活动提供热能,使机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对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不利影响[4]。

br>

对危重新生儿的血糖水平进行常规动态监测,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对低血糖等现象进行及时纠正,可使低血糖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使新生儿生活质量提高,对症营养支持,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春华,陈锦秀,胡腊先.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1,26(15):37-39.

[2] 董渭盈,陈敏.妊娠期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对新生儿体重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22(15):43-45.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4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的方法和效果,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我科2011年3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7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方法及其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细心、细致的护理,充分的临床观察,妥善的护理措施,除1例发生流产外,其余全部康复出院,顺利生产。结论:通过准确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其临床表现,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注重患者的心理指导,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争取及早确诊及时处理,能避免因治疗护理不及时延误患者病情,可实时监测胎儿胎心,保证母婴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质量。

【关键词】:妊娠期 糖尿病 护理体会

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疾病,是妇女妊娠期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发病率为1%~5%。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后首次发现或发病的糖代谢异常,不包括妊娠前有糖尿病的孕妇。我国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1%~5%,主要原因是妊娠期胎盘分泌激素的抗胰岛素作用。医学上对妊娠期糖尿病的界定是:在确定妊娠后,若发现有各种程度的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或明显的糖尿病,不论是否需用胰岛素或仅用饮食治疗,也不论分娩后这一情况是否持续,均可认为是妊娠期糖尿病。由于此病对母婴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危及母婴生命,所以只有充分掌握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特点,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才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环节。

一、 临床资料

2011月5月~2012年1月我院共收治妊娠期合并急性阑尾炎患者 17例,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9岁,孕前均无糖尿病史。

二、 护理

1、 心理护理

由于妊娠期糖尿病属于高危妊娠,会给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除了承受疾病本身带来的痛苦及恐惧之外,还要担心胎儿的安危,使产妇容易产生紧张、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所以正确的精神状态对于患者来说就非常重要。医护人员要做好安慰工作,向患者详尽解答各项检查的目的、步骤及意义,介绍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过程及疾病知识,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指导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是生活照顾及心理支持,减少负面的刺激。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使之以良好的心理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妊娠结局。

2 、 病情观察

因为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引起胎儿先天性畸形、新生儿血糖过低及呼吸窘迫症候群、死胎、羊水过多、早产、孕妇泌尿道感染,头痛等,不但影响胎儿发育,也危害患者健康。所以应严密观察患者的B超状况,及其血常规、血糖、尿糖的测定,以防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多观察妊娠期胎儿心音变化,以便及时了解胎儿情况。妊娠晚期行NST检查,以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及胎盘功能。

3、 饮食护理

营养素的摄入是加强母体康复和胎儿生长发育的保证,同时饮食也是糖尿病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可根据患者本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制定不同的饮食治疗方案。合理控制总热量,注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均匀搭配。把热量控制在血糖的正常范围内,这样不易引发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提倡食用绿叶蔬菜、豆类、粗谷物和含糖成分低的水果。这些食物提供的纤维素含量丰富,可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降低餐后血糖高峰,改善血糖、血脂的代谢紊乱。同时要考虑妊娠的因素,营养素的提供要比一般人更多一些。尽量按患者口味和饮食习惯烹调,确保营养素的摄入,以利于胎儿的生长。

4、 药物治疗护理

了解患者的进食情况,定期侧血糖、尿糖的变化、观察饮食控制效果并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每周侧体重一次;指导患者留4段尿以便检查,分别是:7am-11am、11am-5pm、5pm-9pm、9pm-7am,每周留1-2次24H尿糖的定量;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在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效果及有无心悸出汗、头晕、饥饿、注意力不集中、全身无力、脉搏增快等低血糖反应,注射时间应为餐前半小时,注射时剂量应准确,采用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应常更换,防止皮下硬结吸收不良以及局部肌肉萎缩或感染。

5、 合理的活动与休息

适量运动有利于促进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使病人异常糖和脂代谢紊乱状态得到改善,降低血糖;也有利于提高胰岛敏感性,使机体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适量的运动还可以增强呼吸、循环、内分泌的系统功能,有利于心肺功能的提高,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也能减轻病人的压力和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共同来制定运动计划,选择适合患者的锻炼方式,不适宜做剧烈运动,以不引起心慌、宫缩、胎心音的变化为宜。

6、产期护理

住院期间应嘱咐患者多休息,采取左侧卧位、吸氧30min,3次/天,定时监测胎心音。若胎心音或胎动异常需做NST,适时终止妊娠。因妊娠期糖尿病本身不是剖宫产手术指征,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儿发育正常,无产科指征,应尽量阴道分娩,减少剖腹产带来的危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产后容易发生子宫收缩乏力,产后出血发生率随之增高,故应积极预防产后出血。使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宣教并指导母乳喂养,向家属及产妇解释新生儿的吸吮有利于子宫收缩。

7、 新生儿护理

糖尿病产妇所生婴儿,具有抵抗力弱的特点,所以不论新生儿体重大小及是否足月,都应按照早产儿护理。护理中应密切观察新生儿低血糖、呼吸窘迫综合症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出生后30 min内,能进食者给予10%葡萄糖水喂养,早产儿或窒息儿尽快给予补液,防止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现象。同时新生儿出生后应早开奶,因为初乳中含有多种杭体,如免疫球蛋白、抗毒素等,能增强新生儿抗病能力。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5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作用。方法:对3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循证护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自我血糖监测、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结果:循证护理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远期糖尿病、剖宫产)及新生儿患病率(巨大儿、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低于传统护理。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母婴预后。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循证护理;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属于高危妊娠,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证护理其核心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1]。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对4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循证护理.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为心理问题、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9例。孕35周以下的孕妇20例,足月孕妇29例。分娩方式:平产25例,剖宫产21例。发生妊高症1例,巨大儿2例。

        1.2所有病人满足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学会制订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50g糖筛查大于等于7.8mmol/l;两次空腹血糖为5.8 mmol/l,口服100g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为10.6 mmol/l,2小时为9.2 mmol/l,3小时为8.1 mmol/l。上述4个数据中,若有2个或2个以上数值等于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2]。

        1.3健康指导: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动参加和配合治疗。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心理及情绪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3]。指导孕妇做好自我胎儿监护,如指导孕妇多左侧卧位,自数胎动,间隙上氧增加宫内供氧,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如有异常随时告之医生进行治疗护理。每周测体重,宫高,腹围1次,每天测量血压1次,每2~4小时听胎心1次。

        1.4自我血糖监测:指导孕妇利用血糖仪用正确的方法在餐前半小时,餐后2小时各测末梢血血糖值1次。每天测空腹尿常规,根据所测值来调整饮食。

        1.5饮食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它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4]。饮食控制能降低产妇并发症如妊高症、产后感染等,降低胎儿并发症如畸形儿、巨大儿的发病率。由于葡萄糖不仅是胎儿的能量物质,而且是胎儿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满足胎儿在胚胎期、器官分化发育期和成熟期发育的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既不会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影响胎儿发育。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三餐定量,准时进餐,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按总热量为30~35卡路里/公斤体重配餐,其中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20%,脂肪25%。同时给予维生素、叶酸、铁剂和钙剂,适当限制食盐摄人。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里,小麦优于大米,干饭优于稀饭。水果应在2餐前进食,少量,计入主食量。避免进食高含糖量的水果,比如香蕉,甘蔗等,可选草莓,猕猴桃等。多吃新鲜蔬菜,选高纤维素的食品,不易饥饿。也可选择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多吃降糖食物,如南瓜,洋葱,豆制品及含铬丰富的食品,如坚果,牡蛎,玉米等。

        1.6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降低血糖,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保持体重增加不至过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运动方式可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中速走,持续20~40分钟,每天最好1次,进餐后1小时进行。体重控制要求孕妇在妊娠后期每周体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当体重增加过快、体重不变或减轻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1.7药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病情控制要求更加严格 如控制不满意,经饮食疗法控制后血糖还未达到理想水平时,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胰岛素分长效,中效,短效3种类型,应根据病人血糖控制程度来正确选择胰岛素类型。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抽取剂量要准确,确定适宜的注射时间。短效胰岛素应在三餐前30分钟。中效胰岛素应在早餐前30~60分钟注射,也可放在晚上睡前使用。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可供选择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部位。 

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经常更换,一个部位连续注射2周后就更换。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静脉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葡萄糖:胰岛素=4 g:1u比例进行,使产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分娩后因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下降,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要及时观查孕妇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汇报医师,给予葡萄糖口服。

        1.8防治低血糖:妊娠期间及胎儿娩出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胎儿娩出后,抗胰岛素因素随胎盘娩出而迅速自血中消失.血糖急剧下降.极易发生低血糖休克。密切观察患者脸、唇色改变,遵医嘱定时、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注意有无眼花、心悸、气促、心慌等低血糖症状.产后须卧床24 小时以上。患者安排重症病室.设陪护.备齐抢救物品。如有以上反应,应及时给予口服或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给予吸氧。监测血糖、尿糖,每天3次,必要时随时监测。注射胰岛素数量准确,进餐前注射,病人纳差时,应及时报告医师,适当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警惕反跳性高血糖现象,切忌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一般认为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8.25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3.75 mmol/l为宜。

       1.9预防感染:文献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糖、蛋白、脂肪代谢紊乱,白细胞趋化性吞噬、杀菌作用均降低,机体营养不良、脱水、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易诱发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强病人的消毒隔离;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用朵贝氏液漱口,每天2次;病房每日通风,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头柜等。教育病人不串病房以减少交叉感染;注射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碘伏和乙醇消毒法。本组采取以上措施,未发生注射穿刺处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1.10出院指导:院前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预防感冒,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坚持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减、停服药;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测血糖、尿糖以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注意卫生保健,预防各种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室内定时通风;外出时随时携带甜食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2讨论

        2.1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护理理念。其核心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护理人员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进行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目前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5]。

        2.2循证护理必须确定问题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则需要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为心理问题、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寻找循证支持根据以上问题,检索了相关文献,针对文献的考验严密性,结论可靠性和临床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具体评价,将得出的结论用来指导护理丁作,制订实施护理计划。

        2.3通过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更加关心和体贴病人,实施更为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轻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4循证护理强调护理服务应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临床业务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护理科研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同时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通过寻找科研证据,查阅专业相关资料,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5循证护理不仅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8]。先进的护理理念打破了以往生搬硬套教科书的护理方法,根据病人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更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5a):1221

[2]汤佩玲,胡淑君.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j].2004,20(1):32

[3]于晶.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影响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j],2006,21(15):2063

[4]揭彬.临床护士掌握循证护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护理,2005(2):18

新生儿低血糖护理措施范文6

【关键词】危重症;新生儿;低血糖;营养支持护理

新生儿生长发育、维持生理功能、组织修复都离不开营养。研究表明,危重症新生儿由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原发疾病影响肠胃道功能,导致营养摄入受到不良影响,使得患儿机体的抵抗力和修复力都明显下降[1]。因此,相关研究人员建议对新生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为了确保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的健康,提高患儿的护理效果,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索分析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日龄均为出生5min-10d之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儿,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平均体重为1.75kg±0.5kg(1.15kg-2.6kg);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体重为1.78kg±0.6kg(1.18kg-2.6kg),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包括对患儿原发疾病的对症处理,并依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尽早开奶,合理评估患儿的病情,依据血糖水平给予口喂、鼻饲10%葡萄糖注射液或与母乳的混合溶液。护士需要做好这一阶段的观察和记录工作,并注意保暖工作。研究对观察组患儿则在此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护理,营养支持护理主要包括:①肠内营养护理;②肠外营养护理;③血糖指标、病情的动态监测;④预防感染。

1.3观察和评定指标

观察分析2组患儿经过护理后的效果,将护理效果依据患儿的病情跟临床症状分为痊愈(患儿的血痰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病情得到控制治愈出院)、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血糖有所改善,病情得到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未见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改善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2组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的各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 P

2 结果

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29/30),对照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19/30),2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时常常会存在肠胃道功能障碍,这会对患儿摄入营养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表明,如果这部分患儿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会产生一系列的过激反应,严重者将会导致患儿出现永久性的脑损伤,危及患儿的生命,可见,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时需要采用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处理,从而确保患儿的健康。

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一般采用口喂、鼻饲等方式将葡萄糖溶液与母乳混合溶液进行喂食,由于患儿原发疾病的影响,正常摄入营养功能较弱,导致患儿从这种方式获得的营养无法完全供应身体所需,导致护理效果不佳[2]。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营养支持护理,其关键包括:①肠内营养护理,目的在于提高新生儿的喂养耐受力和抵抗力,并降低吸入性肺炎、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具体需要依据患儿的身体情况(胎龄、体质量、吸允能力等)进行,一般采用5ml/kg-10 ml/kg ,10%葡萄糖溶液进行口喂或者鼻饲,并严密观察患儿的反应,确保无不良反应时方可持续进行,如果患儿出现不良反应(例如呕吐、腹胀等),需要采用混合喂养或者母乳喂养方式;②肠外营养护理,通过静脉营养补充等方式保证患儿酸碱平衡、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一般控制为6(kg・min)- 8 mg/(kg・min)静脉滴注,24 h维持匀速输注(10%葡萄糖溶液),促进患儿康复,在进行静脉营养补充时,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的血糖指标,频次为1次/h,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患儿的低血糖症状;③血糖指标、病情的动态监测,研究表情,新生儿低血糖症往往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护士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动态监测患儿的血糖指标,同时严格观察患儿的病情变换,一旦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合理处理;④预防感染,危重症新生儿由于病情严重,患儿自身的抵抗力较差,院方需要做好预防感染护理,可以通过尽量的降低探视的次数,并做好保护和隔离工作,对患儿日用品进行彻底消毒等方式,避免患儿受到感染危害。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新生儿采用常规护理和营养支持护理进行对比护理,根据研究结果,通过不同方式的护理后,观察组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P

综上所述,临床针对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需要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进行营养支持护理,以确保患儿的健康。

【参考文献】

[1]杨敏.新生儿低血糖3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0,

20(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