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技术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新生儿护理技术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新生儿护理技术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1

【关键词】细节护理管理;新生儿;护理效果

新生儿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自身心理及生理的特点,会有不自主地进行触摸和挥舞的动作,无法用语言沟通交流,加上一些侵入性的操作,更加重了患儿的恐惧、焦虑、紧张的心理[1]。本研究主要探讨了细节护理管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9月本院的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男49例,女41例;日龄1~27d,平均(14.32±3.79)d;出生体质量1570~4690g,平均(3724.15±176.35)g;主要疾病:新生儿肺炎21例,早产儿4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7例,其他疾病9例;母乳喂养74例,人工喂养16例;自然分娩62例,剖宫产28例。对照组90例,男51例,女39例;日龄1~28d,平均(15.29±4.13)d;出生体质量1568~4687g,平均(3814.93±165.17)g;主要疾病:新生儿肺炎22例,早产儿4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7例,其他疾病8例;母乳喂养72例,人工喂养18例;自然分娩61例,剖宫产29例。两组新生儿的日龄、出生体质量、主要疾病、喂养方式和分娩方式相比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新生儿护理,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管理,认真落实基础的护理干预,从细节做起。内容包括如下:建立新生儿探视卡,卡上详细标明主管的临床医师及责任护士,把责任具体到个人,加强定时巡视,以及时发现患儿在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状况,并加强护理脐部、口腔以及臀部,如果新生儿的臀部皮肤出现破损或潮红,应及时进行处理;在每一个细节上加强培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防范安全隐患;医护人员在进行走路、谈话以及技术操作等动作时必须要轻盈,尽量减少心电监护、电话和输液泵警报等产生的噪音;抚触护理干预,在进行抚触护理干预前,护理人员应认真洗手、对指甲进行修剪、使手掌保持润滑,双手的温度应适宜,然后轻柔抚触早产儿患儿的前额、头部、下颚、腹部、胸部、上肢、背部、下肢以及臀部,每天抚触1次,每次抚触按摩护理20分钟;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口腔黏膜是否有溃疡、充血、痰痂形成和干燥;每天应检查新生儿的脐部情况,对于脐部出现分泌物、脐部红肿和脐带未脱落的新生儿,每天使用安尔碘原液均匀涂擦脐部2次,作用1~2min,每天2~3次;通过护理橱窗、简报、定期开展细节护理服务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认真进行细节护理管理质量督导,量化考核细则,加强检查及督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疼痛、操作焦虑、担忧、治疗焦虑、认知问题等生活质量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以(珔x±s)表示,组间对比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后的疼痛、操作焦虑、担忧、治疗焦虑、认知问题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讨论

新生儿的护理工作是儿童医疗保健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医院对护理细节的重视程度与医疗质量的提高程度呈直接的相关性,关系到患者能否满意,医疗安全能否保证,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细节护理管理通过强化基础护理,以患儿作为护理服务的中心,认真落实护理责任制,使护理干预的内涵得以深化,从而提高护理服务的治疗,为患儿提供全程且全面的服务[3-5]。本研究结果表明,新生儿科室在细节护理管理的参与下,护患、医患之间的关系较为融洽,患儿的家属可以配合医生和护理人员实施医疗救治,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较高,有助于改善新生儿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细节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新生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改善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肖国连,潘冬梅,尹沁蕾.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48):269-269.

[2]刘淑霞,黄朝梅,王霞,等.集束化置管维护方案在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UVC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01):72-74.

[3]陈晓君,杨君平,周慧丽.细节护理对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06):129-130.

[4]裴浩然,张艳琴.细节护理管理的加强在妇产科护理中对风险及护患纠纷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26):182-184.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2

关键词:风险管理;新生儿;护理风险;病区

引言

新生儿是一群特殊的患者,年龄较小无法沟通,器官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存在着更多的风险性,如果发生护理事故,会造成更严重的影响[1]。因而在新生儿病区,对护理人员要求更为严格,除了需要做好常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也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探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新生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中,女性患儿16例,男性患儿24例,平均日龄为(4.2±1.3)d。观察组中,女性患儿13例,男性患儿27例,平均日龄为(4.7±1.6)d。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式,具体方案如下。1.2.1分析新生儿病区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新生儿病区护理的工作较为复杂、根据新生儿疾病突发性强、病情变化速度快、新生儿无法表达、治疗用药剂量小等特点,分析新生儿病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如留置套管针脱落、液体渗出、臀红、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给药问题、溢奶误吸、用药剂量错误、手脚牌脱落或太紧、消毒不彻底引起交叉感染、沐浴水温过高使患儿烫伤等。1.2.2成立新生儿病区风险管理小组。由总护士长担任组长、由新生儿科室护理工作超过5年、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组员,成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需具备风险管理意识,了解各风险的影响力,以做好各项护理管理工作[2]。每日开展护理质量评估与讲评,进行安全隐患分析,并拟定相关防范措施,每周总结现阶段新生儿护理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1.2.3更新完善护理规章制度。定期召开护理座谈会,强调新生儿病区工作特点、重点与现状,分析潜在安全隐患、并详细讨论避免方式,明确风险的影响力。由风险管理小组成员统一讨论后,更新完善现有的护理规章制度,增加风险管理部分,制订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和新生儿专科技术操作流程、交接班查对制度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强化护理人员的手消毒。强化护理安全,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挑选1名感染监测员,定期进行新生儿病区空气、仪器、工作人员手等处的微生物监测。1.2.4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定期组织护理人员组织关于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培训,如新生儿眼部、皮肤、口腔和喂养护理等。组织急救演练,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与急救技能。在新生儿护理中,及时将新生儿的相关情况反映给家属,让新生儿家属清楚新生儿的治疗和护理情况,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沟通不良造成的护患纠纷。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与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采取调查问卷形式,包含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护理技能水平、服务态度、病情观察、是否及时处理新生儿需求等多方面的调查。评价结果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进行分析处理,以P<0.05表示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间护理缺陷发生率

对比数据后发现,采用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新生儿臀红、液体渗出、溢奶误吸、留置套管针脱出等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间护理效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的观察组家属满意度39(97.50%)和护理记录及格率38(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85.00%)和31(77.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纠纷率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5(12.5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新生护理工作中,十分容易出现护理纠纷,因为新生儿病情多突发、病情变化快、同时器官发育不完全,免疫力较差,且无法沟通表达,需要家属陪护。如若发生新生儿护理不到位、用药错误与发生院内感染等风险,不仅会造成护理纠纷,同时还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4]。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护理人员在新生儿护理工作中,时刻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对新生儿病区进行精细化护理。不仅提高了家属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降低了产生护理纠纷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在新生儿病区采取护理风险管理,能改善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倩华.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5):188-189.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3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内我院正常分娩的60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配到常规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其中,常规护理组32例新生儿中,男15例,女17例,平均胎龄(39.5±0.5)周,平均体重(3.04±0.79)kg;优质护理组28例新生儿中,男16例,女12例,平均胎龄(39.3±0.6)周,平均体重(3.02±0.81)kg。两组新生儿的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和其他一般信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新生儿由同一组医生和护士进行临床干预,住院时都给予一般护理,让新生儿脐部保持清洁。常规护理组新生儿,碘伏消毒后无菌纱布常规包扎。之后每天在新生儿洗澡后用75%乙醇清洁残端达到消毒效果,消毒后再次覆盖包扎断面,并换下新生儿衣物。优质护理组在高度贯彻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努力克服以前存在的所有缺陷、不足,从专业技术到服务态度都经过严格培训之后再给予高质量优质护理服务。即从新生儿断脐后的第一天开始,就给予2%碘酊消毒,一直维持到脐带脱落后的1周左右,且每次消毒要经过三步:第一,吸干新生儿沐浴后脐部的水分;第二,在脐带周围和根部依次消毒;第三,数分钟后再次吸干脐带周围残余的水分及药液。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的脐炎(脐部渗血、红肿、分泌物等)发生率和新生儿家属对医护人员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问卷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用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当P<0.05时,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新生儿发生脐炎的概率比较:

常规护理组新生儿发生脐炎的概率要高于优质护理组(P<0.05)。

2.2两组新生儿家庭对医护人员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

常规护理组的家庭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要低于优质护理组(P<0.05)。

3讨论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4

1.1护理人员综合素质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进护理人员的护理经验不足,且接受专业培训的时间相对较短;另外极少部分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只求完成任务即可,实际工作中缺乏创新性思考。由于新生儿科是针对新生儿的特殊部门,这要求医疗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职业道德,还应具备有同情心、耐心、细心、爱心等特殊素质和慎独精神,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人员应端正服务态度,多和患儿家属沟通,培养自身的应变能力,增强家属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1.2查对制度不严格

床头交接班、临床护理及出院时不能详细的核对患儿的双手圈、胸牌及床头卡,容易导致差错事故;入院检查时未能及时发现患儿自身存在的某些身体异常和缺陷或者发现后未能和患儿家长沟通,最终埋下安全隐患;部分低年资护理人员的业务不熟练,护理经验不足,无法及时发现患儿出现的病情变化,因而错过了对他们进行抢救的最好时机。

1.3护理不周

病房中护理工作不周到现象时有发生,因为新生儿属于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无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病房没有陪护人员会给新生儿护理工作埋下安全隐患,如出现鹅口疮、尿布疹、红臀及交叉感染等状况;新生儿沐浴时可能会受凉,暖箱、烤灯等设备使用不当会发生烫伤;病房巡视不及时或者没有发现问题,可能会出现患儿抓伤自己、输液渗漏、双足擦伤、静脉输液管及各种引流管脱出等。

1.4技术因素分析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新仪器、新设备已经得到广泛的使用,这也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该种新形势下,部分护理人员出现护理技术跟不上、协作能力不足等问题,例如中心静脉置管术、换血技术、静脉留置针等技术和呼吸机的使用,配合急救能力及抢救危重患儿的技术等都给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较大压力,进而影响到新生儿科安全护理因素。

1.5人员配备不足

科室内护理人员是数量不够,无法达到合适的护患比,也无法充分实施等级护理、生活护理,同时护理人员数量不足还会引起排班不合理;护士通常长期超负荷、高压力工作,经常休息不好、精神紧张,不能很好的调节心理压力,不仅会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

2预防措施

2.1开展人性化护理

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科室内人性化护理,通过角色转换,将自己定位成新生儿的妈妈、保姆,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孩子来照顾,进行护理工作时注意保持微笑,消除新生儿的陌生感,将人性关怀贯穿于整个过程中,定期考核评价护理人员的绩效、医德医风,每月考核评选一次优秀护士,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

2.2更新护理观念,增强安全护理意识

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的转变服务理念,将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增强自觉完成任务的自觉性及提升服务质量的意识,以满足患儿需求;同时,还应重视护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培养其爱岗敬业精神,学会以患儿为中心,保持良好职业道德及高度责任感,以赢得家属的支持、信任、理解。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了解工作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正确维护自身及患儿的合法权利;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核心制度“三查七对”,并正确执行医嘱,建立安全管理警示牌,严防不良事故的发生;提示护士做好岗位查对工作,建立院内风险管理告知制度,将潜在的安全问题及时告诉患儿家属,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

2.3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

新生儿科专科护士必须了解与之相关的医学知识,熟悉护理工作的安全标准、流程及职责,重视护理交接及护理记录工作,掌握跟新生儿家长和医师交流、沟通的技巧,因此,定期开展专科培训,完善护士的护理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另外,还要重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新生儿科护士既要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也要掌握如深静脉置管、动脉穿刺、气管插管等常规急救技术,并掌握除颤器、监护仪、呼吸机等各种常规抢救治疗仪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新型输液扎针方式及新型设备的使用。

2.4严格交接班制度

交接班工作要严谨,提前10min到岗进行交接班,认真执行患儿的床头交接班,仔细核对患儿身份、详细检查其全身情况,患儿外出接受检查或者出院时,首先应由2名护士核对患儿身份信息,确认信息无误后才能让患儿家属抱离病房。

3小结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5

1.1课前准备(1)教学方法准备。将一般护理技术中的婴儿床使用、体重测量法、婴儿沐浴法、婴儿抚触、更换尿布法、臀部护理法、脐部护理、全身约束法8项操作,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进行编排。(2)物品和环境准备。与实验老师共同商讨实验室的安排及教具的摆放,保证符合操作设计要求。授课教师认真设计每项操作间的衔接及婴儿安全保护手法和措施。

1.2组织方法第1次实验课2学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然后由授课老师讲解并演示每个单项操作,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后30min,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2次实验课2学时: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一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视并指导,后30min,各组选派1名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们评价,老师进行最后总结。

1.3授课方法第一步: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二步:逐一讲解每个单项操作目的、准备、步骤及注意事项。第三步:学生分组练习,授课老师巡回指导。第四步:再次观看各项技能操作的CAI课件。第五步:解释连贯操作目的和意义。第六步:设置工作场景。(1)环境准备。关闭门窗、调节室温在27℃左右。(2)操作者准备。了解病情以判断婴儿能否做晨间护理;操作前洗手、戴围裙。(3)婴儿的准备。喂奶前1h。(4)操作台准备。物品按使用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安全、方便原则。婴儿体重磅秤调零。第七步:讲解并示教连贯操作。教师将8项操作以正常的操作速度连贯完成,然后放慢速度再演示1遍,边操作边讲解连贯操作的结合点,并强调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如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等)和婴儿安全保护要点[1]。第八步:学生分组练习。学生练习时授课教师巡视指导,并回答学生提问。第九步:选派同学进行现场演示,其余同学观看,演示完毕后请同学评价。第十步:教师进行最后总结。

2结果

发放自制问卷80份,收回80份,回收率100%。经过问卷调查,学生对此方法的教学效果满意者76名,基本满意者4名,满意率为100%。

3讨论

3.1紧密联系临床,有利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知识只有形成了系统,当然是从事物本质出发来形成的合理的系统,才能被我们充分掌握。将分散的护理技术优化组合后,有利于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地掌握护理技能[2]。传统的实验课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逐一讲解并示教每个单项操作的步骤,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整合护理技术操作是按新生儿科病房为新生儿做晨间护理的模式及先后顺序,将临床上联系密切,操作时先后进行的8项儿科护理技术操作进行重新编排,有机地整合成一个综合实验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训练时要求学生按照“一浴二测三抚触,四脐五换六臀护,包裹入床才结束”顺序进行连贯操作,这样既有利于记忆,又使教学过程具有连贯性、系统性,以便于学生依序连贯地掌握护理技能。93.7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95%学生认为此方法有利于全面掌握新生儿护理技能,提高临床工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

3.2模拟病房场景,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适应能力孙静等[3]认为医学毕业生实践能力、适应能力较差,不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笔者根据临床工作实况,全程模拟病房情景式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熟悉了新生儿病房的真实工作环境,了解了新生儿护理的特点,体验到临床护理岗位的要求,这样有效缩短了新生儿科护士岗位适应时间,为将来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实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求学生学会并掌握护理技能操作,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操作中动作轻柔,关爱婴儿,注意保暖,避免受凉,注意婴儿安全保护,操作前后要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等,使学生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和消毒隔离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小结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6

1.1方法

①孕期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进行各项健康检查,医护人员应态度温和,给产妇以安全感,取得其信任与配合。评估相应的医疗程序,以评估结果为依据来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分娩前准备。坚持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其情绪,缓解产妇的紧张心理。②产前健康教育:进行生理护理的同时,给予产妇心理上的支持,排除干扰分娩的各种外界因素,稳定其家属情绪,指导产妇学会自我监护,耐心讲解相关的分娩知识,介绍产中呼吸技巧。③临产时健康教育:全程陪伴产妇分娩,选择有经验母亲医师对产妇进行心理疏导,分娩过程中,助产护士指导减轻痛苦的方法,关注产妇的变化,采取措施分散孕妇疼痛的注意力。④产后健康教育: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注意出血、伤口敷料污染等情况,一经发现及时处理。待产妇恢复体力,向其讲解育儿知识,介绍育儿方法。其中母乳喂养知识、胎儿护理方法以及母婴保健知识均为讲解的重点内容,与此同时应制定健康饮食计划。产妇出院时要指导其合理进食、注意休息,督促其定期来院进行产后检查,给予产妇避孕指导,告之婴儿具体的接种时间和地点。

1.2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观察的指标包括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产后尿潴留。

1.3评价标准

以问卷形式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调查问卷由本院专家参考相关文献制定,共20个问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其中>80分为满意,50~80分为比较满意,<50分为不满意,其中>50分为总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资料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水平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9.0%显著优于对照组85.5%,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健康教育是适应新医疗模式的护理服务,在妇产科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不仅可以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可有效减少难产以及产后出血等情况发生。健康教育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在护理的过程中,护士对患者进行生理到心理上的健康教育,设身处地在为患者解决问题,因此增加了患者对护士的依赖和信任。健康教育也丰富了患者的疾病知识,使其满意度提升。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9.0%显著优于对照组85.5%,与时红梅,时丽在健康教育在产科实施的体会中所得满意度97.2%基本吻合。在此也可证实前人结论的可靠性。

在孕妇住院期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中提及,健康教育指导可有效的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理论为本次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指导患者掌握疾病知识可缓解医护工作压力,本组实验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在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肌肉疼痛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5%显著低于对照组36.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就诊的过程中,经过医生的诊治和护士的指导,患者掌握了大量知识,从而提高了健康水平。本组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水平、药物知识水平、计划生育水平、新生儿护理水平,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开展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对新问题能主动学习、研究,因此其知识面得到了拓展,整体素质相应提高,社会的认可度也大幅度提升。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7

1.1护理人员素质方面

1.1.1护理技术因素。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新设备、新仪器的不断推广使用,护理技术的复杂程度不断增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不牢固,专科操作技能不熟练,突发事件处理应变能力差,仪器设备使用不当等。如病情观察不及时、医嘱用药规定时间未输入、臀红、脱管等,直接关系到患儿的护理安全。

1.1.2违反规章制度,责任心不强。

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护士安全意识淡薄。特别是低年资护师缺乏风险意识,对对规章制度掌握的不全面,对核心制度落实未引起高度重视,而且在工作中往往违背了基本操作规程,简化流程,执行走过场,观察不仔细。如交接班不仔细、探视卡上的性别与事实不符而引起身份识别的纠纷、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而发生坠床等。

1.1.3服务观念理念落后

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沟通能力差,个别护理人员工作作风不严谨,未能体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慎独精神不强,独立值班时工作做得马虎,加之家属又不能陪在患儿身边,满腹的担心、焦虑、疑问,一旦治疗结果不理想,家属可能为此为由而引发纠纷。

1.1.4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记录书写不规范,主要体现在因工作繁忙不能按时记录,记录不符合规范或不完整,记录中有涂改或与医疗记录不相符等;新入院的新生儿入院情况与家属交接不细致,导致因某些入院前已存在情况引起不必要纠纷。

1.2管理因素方面

1.2.1人员配备不足。

未按床护比配备护士,无法满足患儿等级护理和生活护理的需要;新生儿科护士除要完成大量的常规的治疗、护理工作任务之外,患儿的一切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完成,护士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倒班频繁,导致护士身心疲惫,稍有疏忽,就容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

1.2.2管理体制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

护理管理者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缺乏预见性和主动防范性。相关业务知识培训不及时,不到位,医德医风等职业道德教育薄弱;护理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一级质量监控不到位,质量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不到位,质量问题反复出现。

1.2.3设备、药械管理不规范。

新生儿科常用医疗设备维修和保养不及时;使用工程中出现故障,未能及时的发现和排除;抢救设备、药品的交接流于形式,导致未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而影响抢救,对新生儿的安全造成危害。

1.2.4医院感染管理不到位。

新生儿免疫功能还不成熟,对环境中的传染性细菌没有抵抗力。来自医护人员和环境的因素、管理不当或不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严格掌握消毒药械的使用方法,清洁工具重复使用都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1.3患者及家属因素。

新生儿无语言表达能力,基础护理难度高,发生护理风险概率高,如喂奶发生胃食管反流而窒息、抓伤、烫伤、暖箱、光疗箱箱温骤变均可导致事故意外;患儿病情重,家属对不能陪在患儿身边表现不理解;重症监护设备的使用、新技术的开展和专人护理产生的高额医疗费用,给患者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有的患者家属由于经济困难过分关注医疗费用,特别是面临人财两空时,借费用高为由与医护发生纠纷。

1.4环境因素。

新生儿病房时患者集中治疗的地方,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区,由于新生儿的免疫功能发育不全,特别是早产儿,未成熟的皮肤屏障是细菌进入体内导致感染的重要途径;重症监护病例使用医疗设备多,侵入性操作多,细菌菌株种植机会多,易导致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危及患儿生命。

2护理安全防范措施

2.1营造安全文化,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安全意识。

建立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增强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将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目标管理和护理人员绩效挂钩,自觉维护护理安全主动防范护理风险;鼓励主动报告医疗护理不良事件,建立无惩罚性护理差错上报制度,护理管理者分析不安全因素发生原因,从管理、流程、制度上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改进。

2.2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质量安全。

强化护理安全过程,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常规,制定常规护理工作流程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等流程,实施跌倒、压疮等重点护理风险的病情评估和新生儿出入室患儿情况家属书面交接,设立护理安全重点提示、管路标识等护理安全屏障,强化护理核心制度的落实和关键设备的管理;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人员、重点患者的管理工作,例如静脉输液外渗的管理做到按规定上报,逐层查房,将差错苗头控制在萌芽状态。

2.3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保证护理人力需要。

护理人员的数量上保证病床的需求,普通新生儿病床与护士比例1∶0.6,监护病房与护理人员比例为1∶1.5,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在入院高峰期和危重抢救任务繁重时,弹性排班,合理调配。

2.4加强护理人员的慎独修养和沟通能力等职业道德水平

实施新生儿护理人员准入制度,新生儿工作护理人员要求有3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精神和语言艺术能力。加强与新生儿家属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中,护理人员是主体,同样患者家属也一个主动配合护理人员积极完成护理过程,尽到自己的义务。在新生儿入院时及工作的各个环节充分尊重患者家属的知情权,制作各种告知或宣教单,能够站在家属的角度思考问题,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避免因家属误解造成纠纷。

2.5加强护士资格准入,加强护理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对新上岗护士从综合力、理论知识、技能操作、规范服务等方面进行考核,强化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指定高年资护士进行一对一带教等,加强专科护士培养,提高专科知识技能,将护理培训与护士晋升、绩效、评优挂钩,保证和提高培训的效果。

2.6疑难危重患者护理,层层落实把关。

建立疑难危重患者报告访视制度,危重患者由科室填写报告卡,护理部质控组现场查看并指导或组织副主任护师及专科护理会诊,具体指导,建立重危患者护理质控组,每月对全院重危患者进行质量检查,保证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

2.7防控医院感染,做好重点监测。

病房按规范设置,流程合理,传染病、早产儿分区收治,认真做好空气、物表、地面的清洁消毒工作,清洁消毒用具做到洁污分开,避免重复使用,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认真实施手卫生,诊疗护理用品患儿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医疗设备的消毒管理,实施医院感染重点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3小结

新生儿护理技术范文8

本院多数护理单元护士长由高级职称护士承担,离开护士长工作岗位后则根据其专业特长立足相关临床,对年轻护士进行业务指导以及本科室护理质量检查与控制,如原分娩室护士长离开管理岗位后继续服务于分娩室,参与并指导科内助产士及时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难产、急产、重症产妇观察护理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导乐分娩;NICU是极低体重儿、病理新生儿集中的科室,具备丰富临床经验的护理专家在新生儿的病情观察和护理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妇科病区及高危产科病区如生殖内分泌中心、妇科肿瘤病区、肝病孕产妇病区、糖尿病孕产妇病区等均设置临床护理专家岗位,不仅直接为患者提供专业化优质护理服务,还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指导护士解决疑难问题,满足患者多方面需求。

2.1设置护理专家会诊组高级职称护士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在日常护理中遇到重症疑难病例或重大抢救时,通过护理会诊对兄弟科室进行专业指导,共同解决护理问题。本院根据专业方向设置4个护理专家会诊组,主要负责产科护理、妇科护理、围手术护理、PICC等方面的会诊工作,目前,护理会诊已被列入临床日常护理工作,是提高护理质量、展现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

2.2参与孕妇学校教学与咨询孕妇学校:由高级职称护士组织并承担教学,主要开设了孕期管理、母乳喂养指导、分娩准备、怎样“坐月子”、婴儿沐浴抚触及游泳、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怎样照顾宝宝、胎教与早教、产后保健、新爸爸训练营等课程;网络咨询及电话咨询:10余位高级职称护士经培训后组成团队,分定期和随机两种形式通过网络、电信等平台提供咨询、答疑,内容涉及新生儿护理、母乳喂养、产后康复以及妇科肿瘤化疗、生殖内分泌、计划生育指导等。

2.3参与教学与培训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对研究生指导、大专院校的前期妇产科教学、省级继续教育专题讲座、院内业务讲课、病区查房以及母婴专科护士、新生儿抚触师、导乐师等的培训工作,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2.4参与科研及循证程金莲等[1]通过调查显示,高级职称护士科研能力及写作知识方面的得分都较高,与本院实际情况相符。本院高级职称护士多数具有特定专业研究方向,她们作为亚专科学科带头人组成相关学科团队,负责申报各类研究项目并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每半年总结汇报研究进展及下一步计划,保证各项研究课题达到预期结果。在完成临床科研的同时,高级职称护士负责培养年轻护士开展质量监控、个案研究、回顾性研究、临床资料分析等系列研究,并及时将循证的结果和学科新理论、新技术融入临床实践,制定出快速有效的临床路径。

2体会

2.1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英国卫生部于2000年首次专门设立了重症监护部门护理专家岗位,并要求该护理专家(包括助产士)至少保证50%的工作时间花费在直接与患者接触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使临床护士能以更专业的技术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该改革效果在英国利兹大学教学医院注册护士Fairley[2]的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实,DeborahDawson[3]的研究更进一步显示英国临床护理尤其是危重症护理领域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无论在人员数量、工作年限方面均呈现上升趋势。妇产科护理专业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经验的积累更需要时间的磨练,高级职称妇产科护士以临床工作为基础,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及时提供预见性的护理措施,饯行安全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这在重症监护、病理新生儿护理和新生儿观察护理等方面尤其能体现其优越性,而且高级职称护士在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威望,是患者信任的护理人员,因此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其依从性。高级职称护士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她们成为了医生们最为放心的工作团队[4]。护理会诊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会诊及时解决患者的疑难问题,大大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目前,本院4个专家会诊组,在高级职称护士的主持和参与下,护理会诊病例数逐年增加,达到了每年近50次。

2.2有利于拓宽服务范畴提升医院声誉高级职称护士在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中,结合其多年的临床经验及对目前临床专业知识的掌握,以娴熟的技巧给孕妇及家属进行教学,受到孕妇及家属的高度评价,每年500余场次的健康教育使得本院孕妇学校蓬勃发展、省内外闻名,成为浙江省示范孕妇学校培训基地;网络、电信是一种便捷、有效的沟通方式,为当今社会广为使用,本院电信、网络服务自开展以来,每天完成30余条网上咨询和百余次电话服务,受到广大妇女的喜爱;导乐师的培训实现以助产士为主体的导乐陪伴分娩,在医院剖宫产的控制率、孕妇满意度、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2.3促进护士专业化发展引领学科建设作为浙江省妇产科领域的龙头医院,高级职称护士引领学科建设方面发挥极大作用。5年来,本院高级职称护士主持省厅级及以上课题近30余项,获得各种奖项9项;迄今为止,已有10余名护理专家分别在浙江省护理学会、妇产科质控中心、护理与康复杂志和专业委员会中承担要职;本院1位高级职称护士承担全国母乳喂养知识培训工作,并成为国家爱婴医院评估员,获得全国新生儿复苏及母乳喂养培训师的资格证书;在各培训基地完成全省数百名抚触师、游泳师和近百名母婴专科护士的培训,上述工作都促进了护士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