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的问题范例6篇

对外贸易的问题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1

 

随着这几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由于中国的对外贸易自身存在着缺陷,我国跟世界贸易强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发展对外贸易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中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的大国,在世界贸易发展过程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也就日益明显。在 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0.78%。到了2009年,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商品出口国,约占全世界出口总额的10%。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中国已经是一个,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贸易强国,在世界贸易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了摆脱经济危机,把转嫁危机作为其基本策略,贸易保护成为常态,不断的上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也就是上升了外贸企业的成本。同时,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外贸企业为世界打工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变,出口产品没有自己的品牌,缺乏自己的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低,利润微薄。在“引进来”的同时,我国还将积极推动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对外投资的扩大,必将带动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技术创新和金融改革将为外贸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产业转移的加快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获得外部技术和提高研发能力的机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后发优势”,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金融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借鉴国际经验,加强国际金融合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利用国际金融市场促进国内经济贸易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多为低端产品

 

国际竞争力较弱,利润率较低,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服装类、玩具类等,这些产品的出口主要依赖我国廉价劳动力和廉价土地资源。如果我们这些比较优势被其他的新型国家所取代,那我们的对外贸易将会遇到难以突破的瓶颈。

 

(二)品牌意识不强

 

我国的很大的一部分出口企业都是贴牌生产,没有自己独立的品牌,生产的大多数都是那些贴着外国品牌的“中国制造”产品,而我们民族自有的品牌却屈指可数。《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的2010年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个世界著名品牌中.中国只有四个品牌进入名单,这足以看出我国在品牌竞争力方面的劣势。

 

(三)企业综合实力不强

 

中国未能形成一批拥有高水平管理能力,较强的综合实力,能够深度参加国际竞争的企业。能够进入2009年《跨国公司排行榜》榜单的中国企业仅有18个。中国的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指数仅仅只有15%。世界经济的趋势是全球化,全球化必然会带来激烈的竞争。而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不能及时跟上世界经济形势的脚步。其竞争力和我国的经济实力也不适应。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在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的今天,我国对外贸易要想拥有竞争力和话语权,必须有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这个转变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根据我国国情,有以下途径:

 

(一)注重科技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和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够改变对外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在国际贸易中,把科技创新结果和国际贸易相结合,让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来替代我国现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将直接提升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要在外贸企业中形成一种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政府也要制定一次额鼓励、扶持科技创新的政策。

 

(二)升级贸易结构

 

完成从量到质的提升。中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工业制成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相比具有成本高、消耗大、污染重等缺陷。长期以来我国以机电产品、纺织品、轻工业产品等为出口主导商品,成为世界工厂。虽然我们占据世界贸易的大量份额,但是我们的话语权比不强硬,那是因为没能有效控制高端市场。我们必须加大资本和技术的投入,转变比较优势,完成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政府干预

 

完善市场机制,要提升要素的市场化程度,推进政府体制全面转型,加强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划性,进一步深化市场化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创新机制,提高市场的诚信水平,加强资本市场文化建设,营造有利于资本市场发展的良好环境,探索建立后股权分置时代更加合理的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国内企业再投资和外资企业的直接投资的产业和区域指导,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产品、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完善市场法规,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四、结束语

 

中国对外贸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飞速发展后,成果和问题并现。首先,我们要肯定对外贸易取得的巨大成就:拉动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使我国更多地参与国际分工,并创造大量外汇,稳定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其次,我们更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贸易结构不合理,缺乏科技创新,品牌力量薄弱。正是有了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才能找到改进的方向。我们要紧随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实施我国对外贸易强国的政策,提高在世界贸易中的话语权、增强竞争力,我国终会由贸易大国转化为贸易强国。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2

【论文摘要】绿色贸易壁垒是当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文章在探讨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基本形式、特征及发展趋势,详细论述了它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上提出了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一、绿色贸易壁垒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含义

所谓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使得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从而达到保护本国产品和市场的目的。由于发达国家的产品科技含量和公众的环境意识普遍较高,他们对环境标准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求末端产品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规定从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使用、循环再利用等整个过程均需符合环保要求。这无疑会给广大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出口带来很大的障碍。这一概念的界定基本上立足以下两点:一是绿色壁垒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各国采取的法规、政策与措施;二是绿色壁垒的性质,即以保护生态环境或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为由而采取的一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一种形式。 如果进口国是以保护生态、人身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进步为动机,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则被可称之为善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应提倡和遵守的。如果进口国是以环境保护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目的在于利用其拥有的技术优势阻止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一种贸易壁垒措施,笔者认为这就是恶意绿色壁垒,是在贸易中要加以抵制和防范的。

(二) 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目前绿色壁垒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①强制性技术水平标准。发达国家依赖其科技和环境水平,通过立法手段,制定严格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以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拒之门外。②环境措施。由于我国出口的大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受环保因素的影响较大,加之我国企业的环境意识不强,使我国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受发达地国家环保法规的影响。③认证制度。除了iso14000系列认证外,发达国家还有各国的实验认证以及某个行业的认证,对我国出口商品的压力越来越大。④绿色包装和标签制度。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发达国家为维护其长期以来在经济和资源上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利用自己在经济和科技方面的优越地位,设置环境壁垒措施,限制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出口,从而影响国际竞争,限制贸易自由;另一方面将被污染的废弃有害物品和污染型产业越境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对发展中国家生态资源的大肆掠夺和破坏,加剧全球环境恶化的同时,进一步削弱了发展中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影响我国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主要贸易伙伴有美国、日本、欧盟、韩国、东南亚以及中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与他们的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85%以上。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与环境委员会成员”,也是绿色贸易保护主义最为盛行的地区。由于我国长期忽视环保产业的发展,出口产品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环境标准。如果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在环保方面的优势,制定对发展中国家过于苛刻的环境标准,并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将贸易与环保紧密挂钩,这将使我国的外贸出口市场面临缩小的可能,对我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2、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货物征收绿色关税和反补贴税,将使我国出口产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丧失竞争优势。此外,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实施必然会涉及到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使用乃至报废各个环节的监督和检测。这样,我国出口产品的各种中间费用和附加费用将大幅增加,使产品的出口成本大为增加,进而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使我国出口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

3、影响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引发贸易摩擦。近年来,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经常采取单方面的贸易措施,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由此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像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这一类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成员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他们的环保水平和环境标准大致接近,个别成员国存在的差距也在趋于协调一致。

三、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和建议

1、依据原则,积极抗辩。我国在面对无理的绿色贸易壁垒时,应沉着应战、据理力争。我国可根据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所确定的国民待遇原则和最惠国待遇原则提出抗辩,充分利用环境条约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照顾原则,通过采取双边磋商、谈判解决。

2、加强国际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保持密切联系,在国际事务中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要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使绿色经济意识融入每一个人的生产、生活中。建立绿色贸易制度,把绿色贸易思想作为开展国际、国内贸易的一个基本思想和基本原则,顺应世界绿色潮流。

4、大力推行环境标准制度和环境认证制度。iso14000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的关于环境管理的标准体系,该体系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专门机构—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tc207)负责起草制定。

5、严禁国外污染产品和产业流入我国。发达国家在设置绿色贸易壁垒的同时,正将污染产品和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我国对此应提高警惕,加强对进口产业的环境监测。

【参考文献】

[1]李培良.中美绿色壁垒的法律比较[j]. 对外经贸实务,2004,(5).

[2]李树.技术性贸易壁垒下我国政府的行为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4,(2).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对外贸易;品牌影响;问题;策略

在全球化、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其交易额逐渐增多,但自加入WTO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困难重重,由于我国商品具有低附加值、低成本、低利润的特点,因此,极易造成贸易摩擦,而外国商品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为了促进我国外贸企业发展,急需打造中国品牌,本文结合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旨在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发展需求。

一、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根据发展实践可知,外贸企业的品牌营销现状并不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

1.偏低的品牌化水平。据统计可知,我国对外贸易中商品,仅有35%标有我国品牌,其余商品基本无品牌或标有外商品牌。在国外市场上,中国制造的商品随处可见,通常情况下,其价格低廉,但难以发现标有中国品牌的商品。对于商品而言,品牌是其作为关键的部分,如果缺少品牌支持,则会降低商品的竞争力,进而不利于占领国际市场。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外贸易商品唯有拥有品牌,其发展才能够拥有稳定性与有效性,如果一味采用外商品牌,此时,我国企业扮演着外商加工厂的角色,不仅收益甚微,还影响发展。

2.欠缺的保护意识。在对外贸易中,商标抢注问题十分严重,对于我国企业而言,由于缺少长远投资战略,导致其未能关注商标注册,即便少数企业对其给予了关注,但由于抢注者所要商标转让费过高,或者企业过于关注眼前利益,从而丧失了品牌注册机会。例如:中华牙膏由联合利华控股,大宝由强生公司控股,乐百氏由达能收购等。

3.较低的附加值。在对外贸易中,我国出口商品长期处于低端地位,其中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相对较高,同时,由于我国外贸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导致产品竞争力及附加值偏低,而低端、低价格产品,难以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任何商品而言,其均可借助品牌力量,增加了自身的附加值,品牌作为无形价值,可为消费者提供附加值体验,从而满足了其消费需求。例如:LV、卡地亚、爱马仕等品牌,其经典款产品均成为奢华的象征,因此,品牌增加了产品附加值。4.单一的营销方法。当前,我国企业营销主要以价格、广告、服务等方式为主,上述手段可让企业迅速壮大,但传统营销方式,增加了企业运营风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品牌营销的方式日渐丰富与多元,如:网络营销、营业推广、公共关系等,但我国外贸企业不具备品牌营销意识,未能综合运用不同的营销方法,在此情况下,其难以适应激烈国际市场竞争发展需求,其品牌也会丧失全球化与现代化特点。5.偏失的品牌定位。外贸企业在确定品牌时,应对相关的影响因素给予全面关注,如:产品、消费者等。但目前,我国外贸企业品牌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与偏失问题,常见羊群效应问题,即:企业过于关注潮流,在其发展过程中,未能展开市场调研与生产评估,紧随潮流趋势,此时其营销方案具有暂时性与临时性,难以适应企业长期发展需要,一旦企业频繁调整营销战略,则会使消费者逐渐丧失对品牌的信任度。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策略

在明确我国对外贸易品中品牌营销问题基础上,应采取如下对策:

1.注重质量。任何品牌的树立,均要以质量为基石,为了增强品牌生命力,各企业应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借助优质产品,以此逐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进而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对于我国外贸企业而言,在打造自我品牌时,应严格遵循相关标准与要求,如:IS09000标准,并且要通过第三方认证,此后,企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外贸企业应加强产品创新与优化,待树立品牌后,将其用于国际市场,并销售适合出口国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此发展战略在转移无形资产的同时,增加了产品生命力,延长了企业品牌寿命。在品牌延伸策略运用过程汇总,外贸企业应关注商标注册问题,为了防止恶意抢注问题的出现,各企业应树立品牌保护理念,充分发挥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以此有效保护我国品牌及产品。

2.细化市场。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任何企业均难以独占整个市场,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积极开展市场调研,选择适合的出口市场,并结合出口国消费者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与针对性的产品,通过合理选取与不断创新,以此保证品牌营销成效。以海尔企业为例,它对海外市场进行了充分的调查,欧美冰箱市场发展趋于成熟,但在学生消费者方面,缺少适合的冰箱产品,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海尔企业出口了适合学生使用的小型冰箱,从而迅速占领了欧美学生市场。同时,在细化市场过程中,外贸企业还应关注多品牌战略,此手段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灵活性,通过主次要品牌的联合运用,特别是在恶意竞争方面,不仅可有效维护主要品牌,还可限制、打击竞争对手,同时,还可控制营销成本,进而利于增加企业效益。

3.丰富营销。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应积极探索品牌营销方法,以此巩固与拓展市场份额。具体措施如下:第一点,企业应充分发挥既有营销方法的作用,特别是国际展销会或国际博览会;第二点,企业应创新新型营销手段,特别是网络营销,借助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与广泛的覆盖范围,促进品牌的有效建设,该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低成本、高收益,因此,各企业应给予高度关注;第三点,企业应综合运用不同营销,传统营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直接的体验,让其对企业及产品的了解更加直观与深入,网络营销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先进的平台,以此满足了其网络购买的需求,同时也会全面掌握企业与产品信息。

4.明确定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品牌创新是必要的,特比是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与多样的消费群体,为了适应时展需求,满足新时期消费者需求,外贸企业应借助市场调研结果,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品牌,在实际更新过程中,应从多角度出发,如:形象、管理与技术等,品牌形象、管理体系及技术创新等均要结合竞争需求与环境变化,通过逐步的修正,才能够保证品牌定位的清晰性与准确性,同时要不断挖掘产品特点,借助再定位,以此增强品牌生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制约着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影响了民族品牌产品推广,本文分析了品牌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建议,相信,在各项措施落实基础上,我国对外贸易的成效将更加显著,各企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度提高。

作者:武旭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吕超琦.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商,2015,49:98.

[2]刘泽毅.论我国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策划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1:119.

[3]邢芮.我国企业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分析[J].中国市场,2013,7(29):23-24.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对外贸易;技术壁垒;专利壁垒;绿色壁垒;影响;对策

进入21世纪后,世界范围内经济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中国加入WTO后,对外贸易取得了飞速的进步,但是在传统的,以高关税为特点的老牌贸易壁垒被削弱的同时,一些富有隐蔽性,主要以非关税形式出现的新式壁垒也在悄然滋生,并对国际贸易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环保时代”,“信息技术时代”,“专利主导未来”的来临,使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活力。随之而来的是“技术壁垒”、“专利壁垒”、“绿色壁垒”这三种不同的壁垒类型都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合理的回避壁垒对我的限制性作用。

一、壁垒的类型

1.技术壁垒

技术壁垒一般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家为了刻意的限制进口数量,通过颁布不合理的法律或法规,来认为的增加中国对它国的出口,以保护国内食品质量、动植物生长安全、环境保护等不正当理由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实施极为严厉的技术标准、商品包装、安全检测等一些列不正当利己保护措施来形成技术性壁垒,使本国进口减少,限制中国出口增加。这样必然会减少中国相关产品的出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我国产品的竞争力,导致贸易摩擦和不和谐因素的出现。

2.专利壁垒

对技术、环保、反倾销、知识产权的保护本是合法的,无可厚非的,但现在的国际贸易领域中,很多国家都已处于一种利用合法外衣达到不合理保护的地步,对专利的保护也是如此。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拥有更多的专利产品,他们将这种专利优势不合理的应用在了对外贸易中,导致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受到不公平待遇,例如 产品市场进入受专利阻挠等困难等,从这个角度来看就是发到国家通过自身的专利技术,认为的控制对贸易,打破原有贸易的平衡。

3.绿色壁垒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关税的不断降低,传统关税壁垒受到更多限制,于是一些国家开始寻找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以其名义上的合理性、手段上的隐蔽性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打出的以保护环境不受破坏,保护人类健康为理由等名正言顺的“幌子”,这是绿色贸易壁垒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不同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

1.贸易技术壁垒的作用

技术壁垒是非关税壁垒中一个重要的壁垒形式,是对外贸易发展到一定期间出现的。世界贸易组织曾对技术壁垒做出这样的解释,技术具有的一方,认为的提高进口商品的技术标准和增加商品检测难度,以保证进口的商品质量为理由来控制本国的进口。贸易技术壁垒是由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而产生的技术问题,各个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最含蓄的而又不是关税问题的壁垒问题。

2.专利壁垒对出口的限制作用

专利壁垒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这是由于专利比例的优势所导致的,一方面,专利壁垒可以增加本国的出口数量,另一方面,还可以合理的控制进口的数量,这对中国企业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中国专利方面的弱势,必然会引起对外贸贸易的逆差。无论是技术壁垒还是反倾销壁垒等的实施,虽然也是以合法外衣为掩护,但相关法律的制定往往是出于本国利益的考虑。一般来说,专利壁垒的运用是合理的,并不会对贸易双方带来巨大的影响,因为专利的作用是相互的,保护双方国家专利人的权益不受侵犯。

3.绿色壁垒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及对外贸易摩擦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较差,出口的产品多为工业半成品或初级材料,获得的利润非常低,企业成本巨大,为了增加出口数量,中国大多数企业采用降低价格的手段来实现,虽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场份额,但是对于中国企业利润的提高也是极为不列的。要达到别国制定的苛刻的技术和环境标准,意味着我国企业今后要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使用,乃至报废的各个环节改进传统设备与发展模式。发到国家为了较少产品的进口,认为的设置绿色壁垒,对中国等发展国家出口的产品进行技术打击,这样的单边贸易行为必然导致贸易摩擦的出现。

三、针对新壁垒的对策

1.通过非技术收到冲破技术壁垒的限制

当今发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水平在一定时间内很难赶超技术先进的发到国家,因此突破技术壁垒对于对外贸易的限制就可以采用双方合作的方式来加以解决,通过合作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步提升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首先,对于WTO这样的世界贸易组织,能够为组织内的各成员国提供贸易洽谈的机会,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协商,统一检验标准,减少贸易限制。其次,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协作,形成统一的贸易政策,减少贸易技术壁垒。最后,双发开展技术标准的合作,突破技术壁垒的限制,相互承认对外的检测标准和产品质量,加大商品的进出口贸易。

2.公开专利策略,打破专利独特性

公开专利策略就是将专利的技术通过某种渠道让想要了解专利的都人都知晓这种专利的特性,导致专利的秘密性收到损害,使竞争对手无从中获利。这种手段一般在两家或多家公司同时开发一项技术,如果本企业预知竞争对手可能稍占优势,专利即将被别人申请,而如果竞争对手一旦申请成功将对自己的生产、出口产生重大影响,不如将该技术内容抢先公开,使该项技术的专利失去新颖性而不能注册。合理的运用公开专利对策对于我国的中草药的的出口等其他支付注册专利费用较难的领域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3.通过缔结多方环境条约来限制绿色壁垒

想要冲破绿色壁垒,通过缔结多方环境条约来解决各方的贸易问题,会得到很好的效果。国际贸易组织坚持贸易自由原则,这位缔结多方环境保护条约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发达国家的违反非歧视的原理的绿色壁垒。对适合自己的产品设定较高环保标准的我国出口产品的信贷,中国提出的防御基于国家双边或者的多边贸易协定的原理,处理和最优惠国待遇的原则,特别照顾的原理信贷及信贷的环境条约,协定对发展中国家借此双边协商,协商解决。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及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如何国家多不可能通过设置种种壁垒来限制国家与国家的对外贸易。贸易壁垒,同一切事物一样,不会一成不变,新的,反映经济发展特点的壁垒必将取代传统的贸易壁垒。中国在对外贸易中,能否合理把握经济一体化的要求,排除种种壁垒对于中国贸易的影响,必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措施,突破壁垒的限制。(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兆刚.潜水艇专利的规避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09)

[2] 王全良.专利壁垒及我国企业的应对策略[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6)

[3] 黄彬.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企业导报.2011(01)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问题;应对策略

改革开放促使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重大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同时也呈现出产品创新度不够、产权意识缺乏以及其他国家对我国政策产生的误解等问题,对外贸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有必要探讨出以上问题的解决对策,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健康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实力。

一、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创新力度不足

当前对外贸易企业当中,创新度不足,导致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在创新力不足方面主要体现在技术人才的缺乏、资源利用不充分、商品特色不显著、关税政策不完善、品牌影响力不高等[1]。

(二)产权意识不明

对外贸易发展过程,知识经济逐渐占据市场主导作用,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意识薄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未能重视品牌的树立,加强对产品商标的保护,也没有意识到产权与国家对外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些企业没有对商标专用权的获取提高意识,导致虽然企业研发出核心技术,也不能利用法律对其加强保护。更有部分小型企业认为申请专利需要花费较高成本,主动放弃产权使用权利,制约着企业的发展。此外,在商标价值方面意识淡薄。知识经济不同于实体经济,在技术创造之后,容易被窃取,不能发挥其重要价值。

(三)政策理解存在误区

当前,我国周边国家在对我国经济政策的理解方面存在误区。“中国梦”的提出倡导的是和平、向上的精神,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相符。不仅对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贡献巨大的力量。部分国家将“中国梦”解释为人口的扩大以及土地的扩张。同时“一带一路”政策也被曲解成经济侵略、地缘侵略。除政策方面的误解,在我国出口关税补贴与退税政策也引起了其他国家的反对,认为我国对外贸易存在倾销意向,这些因素对我国对外贸易产生巨大影响。

二、对外贸易经济问题的处理对策

(一)提升产品质量

企业要提升自身行业竞争实力,需要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附加值离不开创新,只有加大创新力度才可提升产品质量,进而增加产品附加值。当前对外贸易产品生产集中程度较高,企业需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合理调整经济规模,促使竞争力在产业价值链以及附加值等方面有所体现,促使对外贸易的经济不断发展。在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应加大创新研发力度,不断使用新技术。我国部分对外商品质量和其他国家对比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尤其在高端产品中,由于其附加值不高,导致对产品出口产生较大影响。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科研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特色技术没有被充分利用。与此同时,企业开发技术和产品的同时需要经费支持,对此,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例如:改革国产化关税优惠政策,促使其利于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力度;鼓励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实现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科研人员素质,将企业内部技术、资源等充分利用,促使技术研发深入落实;及时关注社会发展,掌握国际经济动向,使用和时展相适应的技术形式,将出口商品的中国特色展现出来,创新外贸商品研发形式,打造自主品牌,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在世界舞台上稳步向前发展。

(二)提升产权意识

企业要实现经济发展,必须对知识产权有明确认识,加强对其保护,提升品牌国际影响力。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要立足社会发展,强化产权保护,可利用相关法律和法规加以保护。具体可通过以下两方面完善产权意识的提升:其一,加强和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建设,细化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促使其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其二,强化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法律执行力度,提升公众对产权意识,避免由于意识缺乏而产各种侵权行为。产权意识强化对企业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尤其是对于新兴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解决由于产权问题对外贸经济产生的影响。

(三)强化外交关系

当前,部分国家对于我国经济政策存在理解误区,同时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背景下,促使我国和周边国家的对外贸易環境更加复杂。此时我国应不断加强和周边国家的互动交流,促使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同时能惠及周边国家。以中国梦融入到亚洲梦当中,与周边国家形成经济命运共同体,提升其对我国经济政策的认同感。在与他国之间交流过程,为促使其明确我国经济政策,需重点加强对“一带一路”政策的解释,倡导共赢互惠,让其他国家搭乘我国经济发展“列车”,促使世界经济同步发展。同时在我国与其他国家互动交流过程,提出的所有倡议都应立足于全局,明确中国是大国,具有高度责任感,在对外关系处理过程始终遵循友好、和平原则,和其他国家共同打造互惠共赢的经济交流。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制约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意识。当前世界经济受到冲击,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出现,同时薪资不足导致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积极性不足,使国际市场呈现出疲惫状态。同时全球范围存在贸易保护,促使行业出现恶性竞争。以上因素对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各国家实体经济制造行业都在寻找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中国周边国家原材料由于成本低廉受到欧美等国青睐,这些现象正占据中国贸易出口市场份额,为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挑战。对此,中国应以积极的态度,灵活应对各项挑战,准确把握经济动态,作出相应调整,出台和进出口贸易相关的经济政策,保护对外贸易经济。此外,还应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联合体经济,促使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持续发展[2]。

对外贸易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外贸管理;环境壁垒

一、环境对贸易的不利影响

各国早已开始关注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互动。环境问题对贸易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是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某些限制性措施来禁止一些产品的贸易构成“绿色贸易壁垒”,影响着正常贸易的发展,盲目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也会给国内的生态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例如,野生动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的盲目出口会给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出口而生产高污染产品也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二、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环境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加入wto 之后,遭遇关税、配额限制的可能性减少, 而环境壁垒却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新障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发生的重大调整导致发达国家将污染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因生产外国的污染严重的产品,造成本国的环境严重恶化,但同时我国由于技术和资金等方面的不足,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治理。以1991-2001年间为例,我国进口了大量污染废弃物, 1991年为99万吨,占当年全国进口额的0.49% ,而2001年我国的进口污染物为1 119万吨,达到了历史最高,占当年全年进口额的2.07%。

绿色壁垒给我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绿色壁垒从环境保护上来说,它可以限制那些破坏生态环境和影响人类生活健康的贸易活动;从出于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上看,它利于发达国家制定苛刻的环境标准而实行贸易保护,这对发展中国家是一种壁垒。中国处于发展的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绿色环保要求,致使很多产品出口受限。例如,被称为目前世界上最苛刻的食品安全标准——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从2006年5月29日起已正式实施,直接影响我国近80亿美元农产品的对日出口。以鳗鱼出口为例,江西省是我国鳗鱼养殖、加工和出口的主要基地,鼎盛时期,江西鳗鱼养殖、加工企业达150余家。但近年来,受日本农产品进口技术壁垒不断提高的影响,江西鳗鱼企业总数已不到100家。

三、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中环境问题的对策

面对这些严峻形势,中国要积极迎接现实的挑战。我们必须尽快解决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不协调的问题,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环境标准, 使我国合格产品出得去, 国外有害环境的产品进不来。在相应规则的指导下, 建立完善的环境与贸易政策体系。

1.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必须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把保护环境作为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前提。出口贸易应以不破坏我国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前提, 合理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环境标准。限制或减少破坏和消耗自然资源的初级产品出口,如控制甘草、一次性木筷等。另外,对一些资源型出口产品, 要尽可能提高其加工深度, 增加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在进口贸易中,要坚持通过的国际环境标准,禁止进口危害环境和破坏资源的产业和技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我国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水平。招商引资、建立三资企业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积极引进环境友好产品生产和工艺。

2.要加强环保立法标准。虽然现在国际上有很多种环保标准,值得注意的是gatt/wto的绿色条款,但是这些条款却有很多缺陷,例如环境与贸易相关标准无法统一,不能明确多边环境协议关于贸易活动的要求,及难以解决由此产生的贸易壁垒等等。所以我国建立和完善各类产品的环境标准,通过实施产品环境标准推动企业加强环境管理, 实行清洁生产, 努力消除污染, 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质量和环境标准。要推动国家之间生态标志和其它环境标准的互认, 减少贸易与环境的摩擦和争端。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发达国家标准化工作的动态, 积极承担iso 和其他标准化组织的工作, 争取将我国制定的环保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中。

3.我国应该积极促进环境成本内部化。国际贸易自由化的长期发展,必将导致环境的破坏, 而由于环境具有外部性, 长期以来, 我国产品的价格从未将环境因素计入成本,资源就成了可以廉价出口的产品, 这不仅导致出口贸易容易遭遇环境壁垒, 而且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如果将环境因素纳入成本,将会改变市场价格,为此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采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财产权等,以此确定环境费用的承担者,对资源的利用、污染废弃物的排放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立法、改变消费观念等方式将环境成本内部化。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可以使私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使我们在达到贸易增长的同时不影响环境。

参考文献:

[1]王金南:绿色壁垒与国际贸易[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孙恒有:我国外贸可持续发展战略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导向[j].河南大学学报,200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