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例6篇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1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TU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296-01

0 前言

安全是生命的保障,目前安全生产己经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国近4000万的建筑工人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劳动群体,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安全生产状况,提高建筑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目标。我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建筑业的因工死亡率在不断下降。然而,目前建筑业仍然是事故率较高的行业。从我国的建筑安全事故来看,事故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建筑企业是施工阶段的主要负责人,自然就是安全管理的直接目标。虽然现在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进度管理、费用管理并称为建筑企业管理的四大目标,但是由于建筑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体制难以满足市场经济的要求,安全管理仍然没有被建筑企业主动接受,安全管理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因此,从建筑企业的角度加强安全管理,建立科学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制约与激励体制,是当前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出路。

1 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缺陷

1.1 转轨时期的安全管理体系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是国家的企业,工人是国家的雇员。企业和工人之间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国家的利益。因此安全管理的问题相对来讲就变得简单。只需要上级制定方针、政策和各项基本措施,下级遵照落实就可以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新的问题也不断出现。

1.2 以强制性为基础的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制的问题

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国家监管为主的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其指导思想为国家制定强制性的建筑安全法规,由国家具体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来监督建筑企业实施,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安全生产形势。由于建筑安全法规在很多国家都是职业安全法规的一部分,因此很多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方面的研究对于改进我国建筑安全法规的情况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1.3 政府监管体系的问题

由于我国实施“国家监察、行业管理”的建筑安全管理体制,建筑安全的立法准备、监察和其他管理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门或其代表机构完成的,法规的安全目标必须通过安全政府的监督管理去实现,在各级地方政府部门以及行政区域内设置安全监督管理机构,专门从事对于建筑安全的监管工作。不论其监管效果如何,这种监管本身就可能形成监管不力的结果。

2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

以实现建筑企业的直接利益为动力,形成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模式,将安全这个社会公共利益融入建筑企业自身利益之中,依靠建筑企业自身利益的实现才能够确保公共利益的实现。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原理,建筑安全管理应该是全过程安全管理,而不是指片面的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因此这种激励与约束体制的构建,也应该考虑到建筑企业的进入阶段以及项目完成后建筑企业的后评价阶段,下面将对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全过程涉及到的责任划分、招投标制度、保险制度、行业监管制度以及国家监管制度进行专门论述。

2.1 合理的责任划分是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前提

在建筑业中,把安全和健康仅仅看作是承包商的责任的想法被认为是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建筑企业的确应该负起遵守法律,保证安全生产的责任,但要负责任的不应仅仅是企业,其他间接参与到项目的各方,如业主、设计师等都应该承担一定的安全和健康责任,如果大家都能注意事故预防的话,一定能够减少很多事故。

2.2 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模型和招投标制度的完善

工程招投标是国际通行的工程建设预期管理方式,是完全以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与结构为基础的进行工程建设预期管理的方式。这种方式在西方市场经济的国家里已经实施了几百年,对于工程建设的各方面的指标控制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通常的状况下,工程招投标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式,参与投标的投标人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因此建立可以科学评价承包商安全水平的标准,并将这种标准通过适当的方法引入施工招投标的评判准则中,才是解决建筑业安全逆向选择退出问题的合理途径。

2.3 保险机制:重要的经济激励手段

尽管形式不尽相同,承包商为工人购买职业伤害保险的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已经非常普遍。保险制度最初是保证受到伤害的工人可以容易地拿到足够的补偿费用。但是随着可调保险费率制度的引入,保险己经成为一种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经济激励方式。关键要理顺保险公司、地方安全监督机构、投保施工企业三方的关系,建立职责明晰的分工和合作关系,特别是安全监督机构和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对收集事故统计数据、解决建筑安全管理中的资金困难能起到积极的作用,保险公司的承保与赔付服务一定要专业、到位。优质的保险服务将使企业乐于投保。

2.4 政府、工会和行业协会的介入与制约体系

国际劳工组织要求在执行公约中,要有机构、有人员、有法规,为我国以国际标准深入开展建筑安全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67号国际公约”要求政府、业主、工人三方面通力合作,所有关于建筑安全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都是三方商定的结果,代表了三方的利益,因此应该建立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面的制约体系,保证政府、承包商和工人三方之间有足够充分的交流和沟通,形成一个畅通的系统。

2.5 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保障公共利益

国际上建筑安全健康法规发展的两大趋势,其中包括从传统的规范性法规向新的以绩效为基础的法规发展。基于对职业安全法规的劳动经济学分析以及我国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绩效性法规的推广更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水平,保障公共利益。建立企业安全绩效档案,对企业的安全状况,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达标、文明施工及伤亡事故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清出不合格企业。通过实行市场准入、清出,建立有序的建筑市场竞争机制,使一大批遵纪守法、优质高效的施工、监理、设计等企业在优胜劣汰中胜出;使企业结构得以优化,队伍素质得以提升,管理技术得以提高:使依法经营、安全生产逐步成为各方主体的自觉行为。

3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行为受到了大量的限制。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建设工程安全管理的手段,本文指出提高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的症结所在,提出建以建筑企业为核心的利益激励与制约机制,应当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政府行为、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完善监管体系,对建筑业安全管理体制的完善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事故原因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的安全责任事故屡屡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建筑企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率仅次于矿山开采企业,这充分反映了我国建筑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严峻性。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建筑领域的安全工作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颁布了《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作出了一系列的具体规定和要求,以防止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由于建筑领域有其自身的行业局限性,以及企业安全机制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得不到根本消除。国内的众多学者从人、物、环境以及管理等各个视角对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进行了大量的剖析和探讨,笔者从建筑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和加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阐述,以期对减少建筑企业安全隐患有所裨益。

二、建筑企业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安全意识淡薄。一些企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注重施工的进度和质量,而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意识不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把安全管理工作没有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有的企业没有安全检查例会,或者安全检查例会周期过长,对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状况心中无数。还有的企业盲目指定工期,无论是工作人员还是机器设备都超负荷运转,这都给安全事故的发生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另外,由于我国建筑行业的一线工人绝大多数是农民工,其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本身比较淡薄,不少农民工意识不到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性。而作为企业,对这些农民工在上岗前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农民工对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知之甚少,有的即使进行了培训,也是时间很短,达不到施工安全的需要。

(二)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不完善。按照我国《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每一个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安全监管人员。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没有专职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有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但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数量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另外,一些安全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对一些建筑专业知识了解甚少,对国家制定的相关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也似懂非懂,使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流于形式。二是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企业没有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国家规定的现场安全检查、事故处理、安全教育等企业必备的安全制度并未贯彻落实,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而无人问津。三是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保障。但有些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人不明确,或是界限不清,或是没有具体的责任标准,以至于发生一些不安全因素后,不能进行及时的处理和消除安全隐患,使安全管理成为一纸空谈。

(三)安全生产条件差,安全投入不足。从建筑行业近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来看,安全生产条件差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如去年发生在武汉市的升降机坠落事件,设备老化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从统计来看,建筑行业的安全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很多都与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没有达到规定的施工要求有关。一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加利润,对一些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舍不得更换,老牛拉破车式的带病作业,给企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同时,为了节省开支,对一些施工现场必备的安全防护设施不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配置,很多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就因为企业为了一己之利而酿成大祸。

三、强化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关键举措

(一)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一是搞好安全教育培训。在员工上岗前,要针对其作业特点,对一些安全注意事项、防护要求和应急措施等知识技能进行重点培训,同时企业要经常组织员工学习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作为企业管理层尤其要处理好安全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始终把握安全第一的宗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把安全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搞形式主义,使安全生产意识切实成为企业的一种良好文化。二是加强安全检查。企业要定期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检查。安全检查的项目除了国家规定必须达到的要求外,企业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检查项目,把一些凡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都纳入检查项目,不留死角。同时还要定期召开安全检查例会,对安全生产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并加以解决,以杜绝安全隐患。三是要制定应急预案,以防止事故发生后能快速反应,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应急预案要事前进行全员的安全培训和演练,不能流于形式。

(二)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企业要成立专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并配备足够的有一定安全生产知识并具备较强责任心的人员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组织要负责安全生产目标的确定、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划分及安全考核奖惩等安全管理的制定、组织与实施,使安全生产能够管理有序,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二是规范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企业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如教育培训制度、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以及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等等。对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制度,以利于将安全生产落到实处。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企业要建立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生产首要责任人。在实际施工中,要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人人都能感受到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三)加大安全投入,改善生产条件。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安全投资呈现增长态势,但还远远不够。企业一定要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理念,在安全防范措施、个人防护以及设备器具的更新和维修管理方面的资金投入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建筑企业的生产设备、防护装置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要。对于那些存在安全隐患的陈旧设备,企业要不吝资金进行维修和保养,实在不行的必须忍痛割爱,否则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追悔莫及。在防护装置上,由于建筑行业普遍存在高处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等一些安全事故高发点,因此,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护措施十分重要。企业对于排除施工现场安全隐患所必须的资金要舍得投入,以确保员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下作业。

参考文献: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安全管理;问题

引言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指的是通过运用现代化的安全管理手段来控制事故、消除隐患、降低损失,使得建筑企业达到最安全的水平,为施工人员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以消除不安全的行为与状态,强调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将激励摆放在发挥施工人员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位置,将安全作为施工的首要任务,不断地实现人人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当中去。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技术标准与施工制度采取各种手段,对工程项目生产安全实施一切有效制约的活动,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进行有组织、有计划、有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建设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经营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

在建筑过程中,对于安全问题是一个公司只有投入,却不见收获的项目,在现今这个建筑体系中,有些建筑企业的老板为了省钱,就对建筑安全这个项目减少投资。在建筑一味的追求建筑市场利润最大化,使得这些企业在建筑过程中大大减少了对安全项目的投入,使得在建筑过程中,安全事故频发。

1.2安全教育培训相对滞后

在施工项目开始之后,许多施工人员都是农民工,其并不是指固定在一个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去另外一个工地,因此在安全培训上就存在了难度,所以,一般施工人在施工前没有接受过任何安全上的培训。另外,企业的技术人员在安全意识方面也比较差,缺乏对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一些施工现场虽然有培训计划,也实施了培训计划,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

1.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不严谨

目前,很多的施工企业根本没有直接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施工场地的设备乱且杂,不能有效的进行安全管理等,从而无法以安全工作为主要任务。此外,建筑企业在人员培训方面也较为缺乏,不能有效的对施工人员进行法律以及制度上的培训,同时,在监督管理过程中,监理人员也做的不到位。施工企业如果只是注重施工进度以及成本而忽视质量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经常出现,因此,建筑企业的各部门领导一定要进一步规划好安全管理工作,将其做好做到位。

1.4安全管理和责任制度不完善

目前,多数建设施工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身上,导致实际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无法对健全且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应用,更无法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展开有效的监督,安全管理工作形同虚设,并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各种违规操作行为屡见不鲜,各种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快速消除,促使建筑施工整体呈现出杂乱状态。产生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建筑施工企业没有积极构建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度,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无法高效开展。

2.分析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

2.1改变经营战略,优化管理理念

如果要避免安全管理出现无人管理等局面,需要施工企业在其经营战略中进行转变,即从规模化转变成效益化与差异化等方向,主要是以技术含量较高,而且体量较大等项目为主,减少利润低和体量小项目的承接,严禁参与市场的恶性竞争,以实现人力资源的集中管理。对此,在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还需要对安全管理岗位进行明确,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控制,从而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有序进行。

2.2加大建筑单位的安全投入力度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施工单位不应该只注重价格竞争,这样导致施工单位为了利益而节约施工设备的投入成本,造成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故施工单位要以建筑项目的质量与施工人员的安全为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有专人负责安全管理,对建筑施工中的安全设备、材料、机械及工具要经过严格的把关并大力投入,保质保量,以供施工人员安全使用。对于建筑安全投入的设备要检查其是否损坏或者老化,如果这样的话应该及时修理与更换,对于投入安全施工的设备也应有专人负责管理,防止建筑设备被占用或者不正当地使用。

2.3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中,对管理制度的落实,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应该针对现有建筑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其安全管理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应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同时配备与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如招聘制度和激励制度等。例如,在某建筑施工团队中,由于天气比较恶劣,需要进行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当完成课程教学后进行考试,根据其掌握程度进行奖金鼓励,并利用奖惩制度强化人员相互监督,实现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2.4强化建筑企业责任,让企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安全部门要切实对安全问题进行重视,对于建筑公司部门要一级一级签订安全责任书,这样一层一层落实下去,做好安全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是安全的,没有任何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差的地方,需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然后争对这个原因拿出相应的举措,从而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好的建筑公司,不要大意放松,在施工过程中还是要解决好安全问题。工程项目较少的地方要克服安全工作与己无关思想。不能因为工程项目少就忽视安全,否则,出了问题后果同样严重。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制度的落实和建设。因此建设主管部门、施工企业等要不断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建筑意外伤害保险制度等。

2.5企业要对施工过程加大检查和管理力度

只有对施工安全比较薄弱的环节进行整治之后,施工过程就会更加安全、所以企业要加大施工过程检查力度,争取全面排除事故隐患,对一些施工重点环节,重点时期以及事故频发类型等进行排除,做到全面排除安全问题,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4

风险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管理模式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化的安全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涵盖了企业生产的风险识别、评估和衡量以及应对,针对所识别的安全生产风险制定应对策略,未雨绸缪,及时排除事故潜在发生的可能性。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不仅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而且可以更好保障单位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对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对安全生产风险管理加以重视,积极探索风险管控模式,从而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特点

(1)风险管理的客观性因素复杂。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环境多为室外,生产活动受气候、地理条件影响较大。除此之外,建筑企业的施工不仅涉及到人的操作,大型机械的正常运作对安全生产也有着重要影响,而往往这些客观因素的发生都具有偶发性,安全风险防控难度较大。(2)风险管理的人为因素管理复杂。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大多文化素质不高,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风险管理时,从业人员的意识不到位。由于建筑行业的项目建设活动分散,涉及部门广泛,各部门管理层次繁杂,管理权限不明,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有待加强。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风险出现的原因

(1)企业安全风险管控能力有待加强。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在项目实施之前,尚未做好详备的风险评估,对存在的潜在风险没有清晰的认识,未能提前对潜在风险进行排除,甚至从观念上没有重视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问题,对企业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应付了事,安全应急预案存在与实际情况不适应的现象。很多安全生产问题的出现都与项目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风险管控能力不够有着重要联系。(2)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机构复杂,管理权限不明晰。建筑施工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效益方面,对安全生产没有足够重视,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尚无一个明确机构进行重点管理,安全生产的风险控制上存在严重的管理缺位。(3)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建筑施工企业的从业人员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对安全风险没有清晰明确的认识,对自我权益的保护意识也明显不足,这使得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在未做好安全检查以及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开展了生产活动,为安全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4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应对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点,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合理架构企业管理体系,对企业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的部门布局要充分体现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确保“专职有专人,专人有专责”,明晰安全生产风险控制责任人,确保各项安全措施的准确落实,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企业的安全风险管控进行有效监督。(2)落实企业风险管理举措。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实施的安全管控措施,要加强落实。在项目施工前,对项目施工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全面掌控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勘察地形监测天气,并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详细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对从业人员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防护培训,重视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强化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并加大企业内部安全保障的资金投入,防控安全事故的发生。(3)强化风险管理的责任追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着建筑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责任机制,对相关责任人强化责任追究,增强风险管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防控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4)聚集性活动安全风险管理。聚集性活动安全管理即根据安全性活动的直接参与人数以及安全事故发生可能波及的人数情况对生产活动进行分级,从而根据分级情况制定应对策略。生产活动的参与人数以及相关人的数量直接反映了生产活动的复杂性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严重性,该生产活动所涉及的安全人数越多,安全风险越大,其管理难度也越大。引入聚集性活动分级管理,明确相关风险管理活动的管理难度和管理方案,正是有效进行安全生产内部控制的重要举措,也是明晰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安全风险管理责任的有效方法。

5结语

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把安全保障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战略重点,在进行安全风险管理活动中,必须结合企业本身的生产特点,分析企业安全风险出现的具体原因,制定相关的安全风险管理条例,由于生产活动和安全防控的复杂性,引入聚集性活动风险管理办法,提高风险防控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作者:蓝李红 胡越城 沈晓达 朱立军 单位:八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雪妮,韩国锋.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J].科技信息,2013.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引言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由于受生产力发展不均衡和基础薄弱的制约,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我们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建筑安全生产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安全生产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安全管理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状况下,建筑企业对于安全管理的需求体现为两个层次:1.来自社会的系统而有条理的监督指导;2.在企业内部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标准化安全管理体系。

1 建筑企业需要在内部建立标准化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我国,1998年8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提出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试行标准,并应一些企业的要求进行了试点实施。1999年10月.国家经贸委了《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同时下发了开展体系认证的通知。2001年11月12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新的国家标准: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规范》,并于200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体系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建筑企业应该以此作为标准化安全管理的依据。

标准化的安全管理=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必要的文件支持。

其中,“预防为主”、“持续改进”、。全员参与”是标准化安全管理的三个重要属性。

标准化安全管理立足于全员参与。管理的职责不仅限于最高管理者和有关的职能管理部门,而是渗透到企业的所有层次。

标准化安全管理需要系统化、程序化的管理和必要的文件支持。将离散无序的活动置于一个统一有序的整体中考虑,使管理活动更便于操作、实施和评价,而各种管理要素都有相应的文件系统来体现。

标准化安全管理从本质人手,体现预防为主。要求在管理的各个环节中改善工作条件,消除事故隐患,控制职业危害,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

标准化安全管理着眼于持续改进。它区别于一般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没有固定的指标和参数,不是通过建设的验收或评审,就一劳永逸、坐享其成。而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规划、实施、监测、评审”活动,使“目标、指标、状况、水平”不断提高和改进。

2 建筑市场活动中的不规范行为

从招投标环节看:①既有建设单位规避招标,肢解工程、化整为零,或者直接指定施工单位等违法违规行为;②又有投标单位弄虚作假、骗取中标,围标、串标,阴阳合同,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等违法违规行为;③还有招投标机构“中介不中”,与招标、投标单位合谋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承发包环节看:还存在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

从企业经营管理看:①由于建筑市场过度竞争,或者业主的明示、暗示,企业恶意压价,压缩合理工期、降低标准;②如有的勘察设计单位不按规范标准勘察设计,勘察设计深度不够;③有的施工单位不按强制性标准施工,甚至偷工减料、以次充好;④有的监理、监测单位不按标准规范监理、监测,发现问题不及时纠正、不报告、不反映。

从企业资质、注册人员资格管理看:①有的弄虚作假,②有的出借、出租, ③有的资质挂靠,④有的隐瞒不良行为、隐瞒质量安全事故。

以上这些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给我们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大量的隐患,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并且,从大量发生的事故调查说明,其中都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下功夫整顿规范建筑市场,必须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3 加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度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1 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活动中,从事可能对本人、他人及周围设备设施的安全造成重大危害作业的人员。包括:①建筑电工;②建筑架子工;③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④建筑起重机械司机;⑤建筑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⑥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拆卸工;⑦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特种作业。

3.2 必须经建设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书(简称“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从事相应作业。

4 采用信息技术.加速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实现

上文的分析和论述,为开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开发依据。信息化和标准化是相辅相成的,信息技术为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4.1 规范企业总部及项目经理部的安全管理行为,按照既定程序执行管理计划。

4.2 辅助安全管理,向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提供经验信息。

4.3 为企业及项目经理部积累和交流安全管理经验提供信息平台。

4.4 提供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实现动态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将“规划、实施、监测、评审”这一系列的标准化操作,用工作流的形式呈现在管理人员面前,从而起到规范管理行为的目的。比如上文提到的项目安全管理的运行模型:与进度计划的结合,危险源的辩识,安全计划的制定、执行与反馈等,以目前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很难全面推行,效果也不见得好,而按照信息系统提供的工作流程进行管理,则可以让纷繁复杂的管理事务变得简单、有条理,减少工作量。

信息技术同样为安全管理经验、技术的积累和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实现手段。管理文档、工程资料。在信息系统的管理下可以实现有序存储,快速查询;危险源辨识结果、危险预控措施可以积累成一个经验库;企业总部和项目经理部之间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快速传递信息,实现两个循环的互相补充。

信息技术的加入,将加速企业标准化安全管理的实现,真正实现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模式。

5 对标准化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具体建议

5.1 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要健全和完善严格的安全生产制度,坚持不安全不生产。施工企业要设立独立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后方可从事建筑施工活动。建设单位要依法履行安全责任,不得压缩工程项目的合理工期、合理造价,及时支付安全生产费用。监理企业要熟练掌握建筑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严格实施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理。

5.2 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的领导责任

企业要加强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日常安全管理。工程项目要有施工企业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监理企业负责人或项目监理负责人在现场带班,并与工人同时上班、同时下班。对无负责人带班或该带班而未带班的,对有关负责人按擅离职守处理,同时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发生事故而没有负责人现场带班的,对企业给予规定上限的经济处罚,并依法从重追究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5.3 认真排查治理施工安全隐患

企业要经常性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切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要对在建工程项目涉及的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施工部位和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治理,并及时消除隐患。对重大隐患,企业负责人要现场监督整改,确保隐患消除后再继续施工。省级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对重大隐患治理实行挂牌督办,住房城乡建设部将加强督促检查。对不执行政府及有关部门下达的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不认真进行隐患整改以及对隐患整改不力造成事故的,要依法从重追究企业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5.4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5.4.1 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参加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按有关规定取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5.4.2 工程项目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安全教育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合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5.4.3 要加强对施工现场一线操作人员尤其是农民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安全操作基本技能和安全防护救护知识。

5.4.4 对新入场和进入新岗位的作业人

员,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没有经过培训的不得上岗。

5.4.5 企业每年要对所有人员至少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对存在无证上岗、不经培训上岗等问题的企业,要依法进行处罚。

5.5 推进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

企业要深入开展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为主要内容的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活动,提高施工安全管理的精细化、规范化程度。要健全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的各项内容和制度,从工程项目涉及的脚手架、模板工程、施工用电和建筑起重机械设备等主要环节入手,作出详细的规定和要求,并细化和量化相应的检查标准。对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不达标,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依法暂扣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企业建筑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 建筑 施工 安全 管理

建筑业是我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促进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我区经济的增长。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实行扩大内需政策,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扩大基建投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发展国民经济,这充分说明了建筑业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参加施工的人员特别多,几乎占全国劳动人口的20%。我区建设工程一方面正在向高、大、深、新发展,建筑施工难度日益加大,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法制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忽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安全技术措施的制订、审批、交底和实施工作抓得不紧,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整改不到位,施工现场事故隐患增多,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影响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建筑业具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大、露天施工、立体交叉作业多、建筑物变化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施工中危险性大,工作条件差、不安全因数多且点多面广,增加了不安全因数,预防难度大,加之施工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而且从事的工作主要就是建筑施工。这些人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违章作业比较严重,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又跟不上、措施不力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鉴于建筑业安全形势严峻的事实,如何提高建筑业安全管理水平就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此谈一些浅见。

一、施工企业的生产特点

建设工程建设活动不同于其他的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施工阶段,特点更为明显,造成建设工程事故频发的原因与施工企业生产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1、建筑产品的差异性

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建筑物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每件建筑产品的设计中都需要采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结构;施工中都会用不同的施工方法,使用不同的材料、设备来建造,这些差别决定了施工过程中总会不断面临新的安全问题。

2、建筑施工的流动性

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和严格的施工顺序,带来了建筑产品生产的流动性,使施工人员、材料和生产工具经常流动转移,常常要从一个施工段转到另一施工段,从房屋的这个部位转到那个部位,在工程完工后,还要从一个工地转移到另一个工地。

3、施工过程的综合性

建筑产品体形庞大,其生产需要经过从勘察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的一系列过程。在生产过程中要和业主、设计、材料设备供应、监理等单位配合协作,整个生产过程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工作环境艰苦。

4、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差

建筑施工现场是一个露天作业、受气候条件影响大、多工种立体交叉作业、临时设施多的生产场所,生产者劳动条件差。建筑业的劳动对象庞大,工人围绕对象工作,劳动工具粗笨,工作环境不固定,危险源很多。

因此,建筑产品的生产组织比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组织要复杂得多,建筑工程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多,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大。

二、施工企业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分析

近年来,建筑安全生产的形势还是不容乐观,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一直居高不下。在对建筑工程中发生的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汇总、分析后,可以看出施工企业是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直接责任方,究其主要原因:

1 、施工企业的市场行为不规范

为了承揽工程,有的施工企业采用不正当手段,有的企业租用高等级资质,有的在投标中搞恶意串标,有的非法转包工程……总之,手段五花八门,严重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破坏了建筑市场的经济秩序,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隐患。

2、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淡薄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施工企业只重视生产和质量,往往忽视安全工作,导致安全工作失控,安全事故不断。

3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不足

一些施工企业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挤占安全生产费用,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有的企业在安全防护上怕花钱,在隐患面前态度消极,甚至将侥幸当作“经验”。

4 、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管理不到位

有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色,安全工作无章可循。有的施工企业虽然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往往是墙上挂挂、口上讲讲,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处,特别是施工现场的监督管理不到位、责任不落实,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5、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或培训不合格上岗,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章操作等

有些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或培训流于形式,致使其不懂安全规章和操作规程,安全素质较差,防范风险意识匮乏,自我保护能力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6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得不到及时救助和处理,导致事故扩大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增加。

三、 施工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要点

1 、抓好安全生产资金的落实

保证安全生产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措施加以支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保障施工企业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重要物质基础,这就要求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尤其是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上要有相应的资金投入。

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没有保障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长期以来,一些施工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安全投入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不顾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甚至根本不投入,致使施工现场安全防护不到位,措施不落实,事故隐患增多,导致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事实上,通过事先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把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最经济、最可行的生产建设之路。研究表明,安全保障措施的预防性入效果与事故整改学果的关系比是1∶5,这一安全经济基本定量规律是指导安全经济活动的基础。安全生产资金不足,一种是资金短缺,无力投入,另一种是有资金而不投入。从法律上保证安全生产资金投入是十分必要的。2004年2月1日开始实行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资金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用于施工安全防护用具及设施的采购和更新,二是用于安全施工措施的落实,三是用于安全生产条件的改善。施工企业不得将该费用挪作他用,否则施工企业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 抓好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落实

保证安全生产,组织是关键,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落实是十分必要的。在施工企业中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的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人员的配置是施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诸多安全事故中,施工单位没有设置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导致安全失控,这是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企业所有制结构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施工企业在改制过程中,为了降低管理成本,压缩机构,减少非生产人员,一些企业甚至不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随意削减安全管理人员,导致安全生产无人管理,各项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因此,《条例》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这对于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障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是十分必要的。

3、抓好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落实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环节。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促使劳动者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其执行国家职业安全生产法规的自觉性,也是提高劳动者技术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

施工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其他教育培训不可取代的特殊功能。通过开展扎扎实实的安全教育培训,灌输各种各样的安全意识,逐渐在人的大脑中形成概念,就可以对外界生产环境作出安全或不安全的正确判断。通过开展全方位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培训,可以提高企业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搞好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生产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施工企业安全教育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和法制教育等四方面。《条例》规定的主要内容有:①新进场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公司、项目和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方能上岗。②岗位安全培训,包括管理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安全培训。③年度安全教育培训,施工企业职工每年必须接受一次专门的安全培训。④变换工种、变换工地的安全培训教育。⑤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施工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⑥经常性的安全教育,包括季节性和节假日前后的安全教育。

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针对从业人员素质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并要从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安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覆盖面,完成“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最终到“我会安全”的质的转变。

4、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施工单位最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是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和中心环节。所谓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将企业各级负责人,各职能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和各岗位作业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应做的工作及应负的责任加以明确规定的一种制度。

通过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长效的安全生产机制,把安全与生产从组织上结合起来,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从制度上固定下来,从而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责任心,使安全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责任明确,协调配合,真正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依法制定,认真落实,严格考核,奖罚到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仅是为了保证在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可以追究责任,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或定期检查、考核,奖优罚劣,提高全体从业人员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自觉性,使安全生产责任制真正落实到生产工作中。

5、抓好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施工现场施工机械、机具种类多,高空与交叉作业多,临时设施多,不安全因素多,作业环境复杂,很容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施工企业要针对建筑工程生产的特点,对生产要素采取管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不安全因素的发展与扩大,把可能发生的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以保证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和健康。要树立“施工现场无小事”的意识,抓好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拥应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施工单位有效预防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杜绝伤亡事故发生的一种有效手段。工程项目在进行分部分项工程作业前,工程项目的技术人员和各施工班组长将工程项目和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及要求向全体施工人员进行说明。

为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企业应在施工现场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警示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和有关人员要时刻认识到所处环境的危险性,提高施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根据《条例》规定,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等危险部位应当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6、抓好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

建筑业属于事故多发的行业之一,完全杜绝建设工程中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是不可能的。施工企业在加强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坚持预防为主的同时,必须在事故发生以前,未雨绸缪,制定好应急救援的措施,一旦发生事故,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应急救援预案是指事先制定的关于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时进行应急救援的组织、程序、措施、责任以及协调等方面的方案和计划。实践中,施工生产安全事故多具有突发性、紧迫性的特点。如果不事先做好充分的应急准备工作,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有效的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施工单位应事先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配备足够的人员、设备等,定期演练;施工单位还应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对易发重大事故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