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例6篇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1

家庭服务业是指以家庭为服务对象,向家庭提供各类劳务,满足家庭生活需求的服务行业。家庭服务业内容广泛,主要包括:家庭服务(保姆、月嫂、护工、保洁等)、社会养老、医院护工、社区服务等。

发展家庭服务业,对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缩小收入差距、提升妇女地位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家庭服务业最早起源于80年代初期。2009年,随着全国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家庭服务业正式纳入政府引导和宏观管理。目前,全国已拥有各类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60多万家 ,从业人员1600多万人,每年创造经济价值2400万亿元。但总体来看,我国家庭服务业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主要表现为:一是服务机构组织化程度低,整个行业仍然面临小、散、弱的局面,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市场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居民出于质量和安全考虑,很难找到合适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又不知道谁需要服务、需要什么服务。三是市场管理不够规范,存在违规操作和短期行为,部分企业缺乏风险意识,遇到大的经济纠纷,或欠账不还,或溜之大吉,影响家庭服务业的整体声誉。四是专业培训力度不够,目前,家庭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主要为农民工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且大部分上岗前未接受正规培训,难于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五是从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自治区2011年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后,一直没有大的动作。由于受自身条件限制,各盟市的发展也参差不齐。从近年来各地的发展情况来看,影响家庭服务业发展主要有四大因素:一是城市的人口规模;二是居民的实际收入;三是外来人口的数量;四是当地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环境,包括政策措施及舆论氛围等。目前,自治区开始实施的只有呼市、__、乌海和鄂尔多斯四个地区,由于乌海和鄂尔多斯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家庭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呼、包二市。呼市虽然在城市化率和居民收入方面与__相当,外来人口也与__接近,大约为60万人,但在发展环境上,特别是在政府的政策措施及宣传和投入力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从全自治区来看,无论是制定政策、配套措施、资金投入,还是加快推进、取得实效等方面,__市都是做的最好的。

自2012年10月《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印发后,市人社局连续出台6个配套文件,认定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41个,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25个,培训家服人员近5000人,启动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设立家庭服务呼叫电话96200,成立了__市家庭服务业协会。目前,全市拥有家庭服务企业367个(90%集中在市四区),其中,从事家政服务的219个,社区服务的80个,其它服务的(养老托幼、病患陪护、物品配送、家庭教育等)68个。从业人员9076人,年营业额1.43亿元。2013年,__市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中心城市家庭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城市。__市瑞洁物业公司被国家人社部确定为全国“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包钢万开物业服务公司、好帮手家政服务公司__分公司、__市新世洁物业服务公司、__市滨河老年公寓、__市万帮家政服务公司和__市祥和老人关怀院等被确定为全国“千户家庭服务企业”。从总体发展态势看,__市已走在了自治区的前列。但是也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由于受地域和自身经济的影响,各旗县区发展不平衡。二是各旗县区在发展家庭服务业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没有突出各自的亮点。三是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一方面要通过舆论宣传,提高家政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引导更多的人投身家庭服务业;另一方面要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家政企业的信誉,赢得用户的信任。

__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__】43号),对发展家庭服务业提出发展目标和扶持政策:

发展目标:到__年,建立完善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共同发展的家庭服务市场和经营机构,家庭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从业人员数量显著增加,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到2020年,惠及城乡居民的家庭服务体系比较健全,能够基本满足家庭的服务需求,总体发展水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适应。

扶持政策:一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二是要求各级政府在服务、融资、财税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是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家庭服务保险产品。四是制定土地使用总体

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要充分考虑家庭服务业发展需求,在供地安排上适当向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机构倾斜,城市新建居住小区要预留规划面积,优先考虑家庭服务业站点发展的需要。五是完善价格政策,使养老服务机构与居民家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同价,其他家庭服务机构逐步实现不高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价格。__年9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制定《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内政办发【__】83号),提出发展家庭服务业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

目标任务: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形成基本适应社会需求的家庭服务市场、规模化的经营机构和服务网络体系;使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不断提高,劳动权益得到维护,基本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家庭服务消费需求满足率达到60%以上;培育和壮大有实力的家庭服务业经营机构20家以上,建设家庭服务业示范培训基地10个以上,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0万人以上,新创造经营岗位8万个以上。

扶持政策:一是财税支持,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二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创业,提供开业指导、创业培训、贴息贷款、社保补贴等支持。三是加强就业服务,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四是将国家和自治区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家庭服务企业,加大融资等方面支持力度。

__年10月,__市政府制定《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包府发【__】138号),提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工作目标和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积极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本建立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每年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10家,培育一批有实力上规模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认定家庭服务业定点技能培训机构25家,其中建设基础条件好、培训质量高的示范性培训基地2家,累计培训家庭服务人员1.5万人以上,新创造就业岗位3万个。

扶持政策:一是制定促进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明确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加大对家庭服务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落实有关税收政策。三是鼓励各类人员创办家庭服务企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对已创办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每吸纳一名就业困难人员,给予2个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安置补贴。四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给予社保补贴。五是鼓励培训机构开展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给予每人800—1000元的培训补贴。六是培育家庭服务业品牌。七是强化就业服务,重点城区要成立家庭服务工作站,建立企业、用户和社区的三方联动家庭服务模式。八是建立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咨询平台,设立家庭服务热线,整合家庭服务资源。

__区是五十年代依煤而建的一个工矿区,长期以来由于地域和历史等因素,家庭服务业始终没有形成规模。特别是最近十年,__矿务局搬迁以后,我区人口锐减,家庭服务业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全区人口3.5万人,劳动力不足2万,辖区内仅有3家家服企业,1家劳务公司在滨河新区,2家物业公司在什桂图新区。旧区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不足100人,多为散兵游勇。服务内容主要集中在日常维修(家电维修2家4人、手机维修7家16人、钉鞋3家3人、配钥匙2家3人)、美容美发(9家14人)、裁剪缝纫(2家5人)、衣物干洗(1家2人)、擦玻璃(约10人)、各类搬运(约20人)。服务方式主要为临时计件。运作模式主要靠亲朋好友介绍或“站桥头”招揽。服务对象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家庭。家庭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其他旗县区,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口总量少,且人员懒散、素质偏低、择业观念落后,从业人员严重缺乏。二是居民收入较低,消费观念滞后,对家政服务的需求量不大。三是发展环境较差,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并提供保障措施,引导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随着什桂图新区的建设和搬迁,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必将迎来新的机遇。

作为一个新的移民城区,什桂图新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紧邻中心城区,交通便利,有望纳入市区发展框架,对市区及外来人员有较强吸引力。二是环境优势,远离闹市,自然生态,悠闲安静,空气质量高,人居环境好,宜居宜业。三是新区优势,新型城区,崭新布局,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备,且无工业污染,可充分利用旧区已有的资源和已形成的产业规模反哺新区发展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量,实现良性循环。

同时,也存在先天的劣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

人口方面,全区人口总量少,居民生活质量差,消费水平低,人员闲散、懒惰。这些既不利于购买家庭服务,也不利于从事家庭服务。二是设施方面,新区基础服务设施从零开始,建设投入压力巨大。三是经营方面,没有基础,没有经验,发展家庭服务业需要进一步摸索、借鉴和总结。

目前,从全国、全自治区及全市家庭服务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仍处于探索阶段,各地主要在完善政策和鼓励措施等宏观方面加快了节奏,具体到微观如何发展家庭服务业,尚没有成熟的模式。因此,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宜从微观入手,选择有效载体,突出特色,打造亮点。

总体思路:以建设“孝园”养老基地为载体,以孝文化宣传为亮点,以更加优惠的鼓励政策为动力,大力实施“移民战略”,推动我区家庭服务业健康发展。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借鉴“校园经济”的模式,充分发挥什桂图新区的区位

优势、环境优势和新区优势,以宣传孝文化为切入点,以养老小区、养老公寓、养老院为载体,配套建设孝文化公园、老年人活动场所和高质量的医疗、保健、康复中心,率先在什桂图新区建成自治区首家以养老、尊老、爱老为核心的“孝园”养老基地。通过建设功能更加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加大养老基地宣传力度,吸引老年人入住“孝园”。力争用两到三年的时间,使“孝园”初具规模,并逐步成为__新区的城市名片,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共同打造“孝园经济”。

__区近年来随着矿务局搬迁和棚户区改造,总人口一直呈下降趋势。未来什桂图新区的移民搬迁,如果只局限于__原有人口的迁移,势必造成人口更加分散,不利于产业发展。因此,要树立大移民的思想,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宣传力度等措施,吸引全市、全自治区乃至全国更多的人移民__新区,最大限度地积聚人气,提高新区人口增量,为发展家庭服务业创造条件。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解决好居住、购物、交通、医疗等基本问题,发挥“孝园”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老年人来什桂图新区养老。二是要积极探索提供保障性住房或廉租房的可行性,以价廉物美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移民什桂图新区。三是要引进和发展上规模的家政服务企业,提供高品质服务,比如:24小时呼叫服务、定期体检服务、入住老人市区原有住房的租赁服务等等,让养老不仅成为快乐,更能创造效益,从而不断增加吸引力。

通过降低门槛、减免税收、提高待遇、奖励扶持等措施,

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创办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鼓励个人从事家庭服务,鼓励家庭服务从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提高素质,壮大队伍,为“孝园经济”提供人才和服务保障。当前,我区要在__市家庭服务业现行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优惠力度。 一要降低家庭服务业创业门槛。个人从事小型家庭服务(小家电维修、缝纫修补、管道疏通、卫生保洁等)的,可不办理营业执照,只需向所属社区备案。申办家庭服务企业的,不受最低出资额限制。

二要想办法帮助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解决服务场所。对符合条件的员工制企业减免税收,并按吸纳人数,制定标准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奖励补贴。

三要政府出资设立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奖学金。凡在新区参加家庭服务技能培训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奖励补贴。

四要确保家政服务员稳定就业。进入员工制企业的家政服务员享受与城镇职工同等社保待遇,每月工资由家庭服务企业按时支付。有业务的时候,按市场指导价支付工资,没有业务的时候,按全市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是要以劳务市场为载体,通过全方位服务,广泛积聚“低端人才”。家庭服务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从业人员主要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低端人才。当前制约家庭服务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是从业人员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二是家政企业管理滞后,经常出现供需缺位;三是社会对体力劳动者明显歧视,造成家政服务行业社会地位偏低,后继乏人。因此,发展家庭服务业首先要积聚“低端人才”。积聚“低端人才”,一靠保障,要有一个载体负责提供职业保障和日常基本生活保障;二靠收入,要通过技能培训,拓宽他们的收入来源;三靠引导,要加强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职业人的观念。通过去粗取精,争取使什桂图新区成为全市最大的家政服务员输入和输出基地。

二是要筹备成立家庭服务业协会,通过发挥协会的作用,引导家政企业从人员招聘到用工培训实行规范化操作,并建立家政服务从业人员信息库,实现跟踪管理,让接受家政服务的市民安心、放心。同时,重视品牌效益,扶持具有特色的家庭服务企业创建品牌,培育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规模上档次,全面提升新区家庭服务业的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水平。

建议成立__区发展家庭服务业联席会议,总召集人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总召集人由区人社局局长、区就业局局长担任,成员单位由区人社局、就业局、宣传部、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民政局、经贸局、农牧局、统计局、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工商局、地税局、质监局等部门主要领导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区就业局,办公室主任由人社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就业局局长担任,具体负责组织、综合、协调等工作。同时根据各单位工作业务分工,把各自的职责范围作以明确,制定各部门分工方案,并以区政府文件的形式将联席会议名单及分工方案下发至各部门。

建议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2010】43号)和《__市人民政府关于__市加快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包府发【2012】138号)文件要求,结合地区特点,起草制定符合实际的《__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我区发展家庭服务业的工作目标和扶持政策。

工作目标:到“十二五”期末,建立起完善的发展家庭服务业促进就业的协调机制、政策体系和监管措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积极维护劳动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基本建立健全家庭服务行业协会或社会组织。建立社区家庭服务工作站3家,培育有实力上规模的员工制家庭服务企业4家,建设高质量的培训基地1家,累计培训家庭服务人员3000人以上,新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

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我区失地农民的政策扶持,鼓励他们投身家庭服务业。创办企业的除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3000元以外,每吸纳一名就业困难人员,补贴1000元;从事家庭服务的每人补贴500元。二是落实有关税收政策,协调工商税务设立绿色通道。三是鼓励各类人员创办家庭服务企业,帮助办理小额贴息贷款。四是鼓励各类人员到家庭服务业就业,给予社保补贴。五是鼓励各类人员参加家庭服务业技能培训,通过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每人给予300元的培训奖励。六是重点培育养老服务品牌。七是强化就业服务,建立企业、用户和社区三方联动的家庭服务模式。八是加入全市家庭服务公益性信息咨询平台,整合家庭服务资源。

同时根据《实施意见》,分年度、分阶段地制定我区发展规划及具体工作方案,目前重点做好2014年我区发展家庭服务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比如: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加快建设“孝园”基地;引进一家大型家政企业,发挥龙头示范作用;政府拨专款设立家庭服务业扶持基金,用于鼓励创办家政企业、提供培训补贴、保障从业人员日常生活及宣传和表彰奖励;建立维护家庭服务人员权益绿色通道,争取使我区成为全市家庭服务人员的输入和输出基地;政府带头购买家政服务消费,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等等。各成员单位也要根据本部门实际制定出台各自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办法。

召开会议具体部署推进发展家庭服务业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打造全区整体联动、各部门合力推进的良好工作局面。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2

一、+++市人口老龄化及老年人养老状况

+++市是一个典型的“未富先老”地区,老年人口基数大且发展速度较快。20__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市率先进入了老龄型社会,相对全省20__年进入老龄型社会提前了八年。截止20__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5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1%,而且今后每年还将以年均约5.85%的速度递增,老龄化的形势已经相当严竣。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渐突出,而且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一是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加大。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是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进入老年期,一般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客观上需要通过再就业取得劳动报酬,用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这就必然会增加社会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是人口老龄化使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老年人因健康水平和生活自理能力日益下降所造成的生活不便,既影响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带来经济上的压力,使医疗保障等问题更加突出,医疗保障、保健康复、生活照料已成为老年人的最大需求。三是人口老龄化使政府、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口退出了生产领域,一般不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使社会的即期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消费活动仍在继续并且还不断提高,特别是需大量消费医疗卫生资源,这样“一增一减”,必然导致政府和社会经济负担的增加。同时,随着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人们居住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分开居住已是普遍现象;另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持续低出生率,使不少家庭呈现“四二一”代际结构,其子女抚养老人的负担明显加重。四是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服务的需求与老年服务业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近年来,+++市养老事业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表现的较为滞后,特别是养老机构建设难以适应养老服务的需求。目前,全市共有18所养老机构1210张床位,现有床位仅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0.0221%,约有99.85%的老年人是在家养老的。由于+++市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较快,仅仅依靠政府兴建养老机构是不能够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养老需求的,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必将依赖于家庭和社区。

从我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来看,大多数老年人不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家庭是老年人感情和精神的重要支柱,生活的主要场所,它给予老年人的照顾,是其他任何机构所无法代替的。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仅靠机构养老很难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尤其是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受家庭养老传统影响较深的发展中国家,老年人现实和理想的养老方式的首选就是依托社区养老服务,在家中安享晚年。近年来,随着社区管理的逐步完善和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社区服务开始走进老年人的生活,但目前提供的服务项目还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今后随着老年人家庭的逐年增加,高龄、病残老年人的不断增多,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不断增强,特别在生活照料和医疗方面的需求,是老年人在家养老最需要的。

二、居家养老服务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手段,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精神文化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也就是在社区建立一个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为居住在家中的老年人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是缓解政府养老支出压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既能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又能为老年人提供方便服务,是目前适合+++市解决养老实际困难的有效方法。

二是与>!

三是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和老年人的习惯。这种让老年人生活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接受生活照料的服务形式,承接和创新了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也适应了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不仅能使老年人享受到亲情融合的家庭生活氛围,而且也满足了他们不离开熟悉的环境而享受养老服务的需求。

四是减轻家庭照料压力。随着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家庭的出现,老人的赡养、照料逐渐成为家庭成员的沉重负担,特别是独生子女者将负责照料双方父母四个人,居家养老服务可以支持和帮助他们照料自己的父母,改善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通过居家养老服务的政府补贴计划,可以让一部分家庭经济有困难但又有养老服务需求的老年人得到精心照料。

三、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涉及诸多领域。+++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目前仅仅是起步阶段,只有个别社区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居家养老服务要全面铺开,还存在很多有待于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

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

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由于一些单位认识上的偏差和缺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要,很难形成合力。

四是养老服务政策和资金扶持不均衡。目前政策上突出的问题就是偏重机构养老建设,对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视不足,主要表现在资源分配失衡,政府给予机构照顾服务模式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远远高于给予维持老人在家独立生活的支持。目前,全市政府办养老机构投资为2110万元,占养老机构投资总额的58.9%;社会办养老机构投资为602万元,占投资总额的41.1%,政府办养老机构承担了机构养老的主要份额。由于过分倾向机构养老的发展方向,致使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展相当滞后。

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四、加快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1、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当前我们应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建立起相应的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体系。如在市、县级成立居家养老服务办公室,在街道和乡镇成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基层村、居委会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站,逐级搭建起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网络和管理体系。各服务管理站点应建立起老年人的详细台帐,全面掌握本区域老年人的状况,主动与老年人联系,及时解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2、强化政府推动、引导作用。一是在资金供给上逐步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采取政府补贴等形式,为享受补贴的老年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购买养老福利服务。二是研究制定配套扶持政策,积极探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机制,逐步加大对养老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资金投向,不断促进养老服务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对社会办的养老机构在财政资金、用地、贷款和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同时,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合理利用福利公益金、慈善、募捐等社会资金,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发展。三是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卫生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文体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各级老龄工作机构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职能,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开展。

(二)组织动员全社会参与,力求服务内容广泛化

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一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等。二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不断扩充服务内容,可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使不同收入的老年群体都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享受不同层次的养老服务,如为高龄、非自理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为低龄、空巢家庭老人提供家务助理、出行旅游等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为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服务形式;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应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等。三是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要与再就业工程对接,为本地失业人员、享受城乡低保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要实行培训上岗制度,可由民政部门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实施。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服务方式可灵活多样,应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服务,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等服务。四是努力造就一支由社会各界参与和志愿者服务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2、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进一步拓宽思路,逐步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建设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的做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在发展机构养老上,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等,使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均衡发展、互为补充,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

(三)弘扬传统美德,提倡亲情关怀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3

论文关键词: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可行性

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四川省达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96.36万,占人口总数的14.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9.19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9.54%,根据国际标准,达州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的行列。另据测算,到2015年,达州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20万左右,约占人口总数的17%,年均增加4.7万,年均递增0.58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5万,约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2.5%,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达州市人口发展的重要趋势。作为西部中小城市的达州市,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而且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总体水平较低、经济收入少、健康状况欠佳、“空巢”家庭比例过高等特点,因而在当前“未富先老”的社会现实情况下采取什么样的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全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

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西方现代社会与中国社会的养老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区别,西方现代社会是“接力”式的养老方式,而中国社会是“反哺”式的养老方式。但是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当前中国的“反哺”式养老方式遇到了挑战:第一,反哺式养老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但是随着中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反哺式养老逐渐缺少了经济基础;第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类型越来越多,家庭养老负担愈来愈重,再加上人口流动的加剧、孝文化的缺失等因素,反哺式养老面临现实困境,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当前老年人口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应建构不仅适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也适应老年人口特点的战略框架来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目前在城市被大力推行的居家养老模式成为一种可能的选择。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并有社会提供养老服务的一种方式,既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区别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它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老年人生活照料、医疗康复、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中心服务为主要形式,居家养老服务是把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结合起来的一种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国情的一种养老模式,因为它整合了政府、社会、社区、家庭、个人等各种力量,形成多方支持,是整合多方资源的新型的养老模式。达州市政府从本地实际出发,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居家养老模式由市区向县城推进,城市向农村延伸,全市基本建立城乡居家养老服务网络,使90%的老年人实现居家养老,逐步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城市居民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一、符合中国养老的文化传统——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深厚的崇老、尊老、敬老传统的文明古国。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人们在春秋时期就意识到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样无边无际,儒家学说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把孝敬父母当作个人努力的志向和崇高的使命;从传统观念上,家庭处于社会的中心地位,“家”的观念根深蒂固,人生活在一种相互依靠的家庭关系之中;从传统的体制上看,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了较完备的养老制度,未成年的儿女由父母的劳动成果养育成人,及至父母年老体衰时,由成年儿女的劳动成果来赡养父母。养育儿女对父母来说是自己为养老进行储备,即“养儿防老”。中国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一直以极大的力度支持着这种内含血缘联系、地缘联系、经济联系和其他联系的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社会关系,实际上,在家庭中由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也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替代的。因而“家庭养老”制度源远流长,深入民心,养老模式的推广必须要对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养老思想有一定的继承,那样才能有延续性和可行性。

我国当前的居家养老服务既是对国外、香港、台湾等养老经验的借鉴,也是我国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发扬与创新。根据笔者深入各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调查发现,当前居家养老从居住形式上来看,老人住在自己的家中,只是子女上班前把老人送到居家养老中心或者老人自己去养老中心或者服务人员上门提供服务,因而老人仍然享受家的温暖,能够保持自己作为一家之主的尊严,避免了“院落式养老”的亲情缺失;从生活环境看,老人基本上不脱离自己熟悉的社区环境和生活环境,老年人家庭观念比较牢固,重视街坊邻里的情感维系,地缘文化观念浓厚,对新环境的适应力差,他们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较强的认同感、归宿感和依赖感。居家养老这种生活环境比较符合老人的传统观念;从居家养老的经济支持方面,其养老资源部分来源于政府和社会的补贴,部分还是要来源于家庭成员或自身的收入,对“养儿防老”有一定的继承性;从生活方式来看,老年人仍然可以根据多年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熟悉的环境能帮他们保持原来的生活习惯,亲朋好友、熟人也能使老年人精神愉悦。

本质上来说,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社区建立了一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符合中国养老的文化传统,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依据中国国情更新的服务理念、创新的养老方式、对传统养老文化的继承等为基础的居家养老成为了解决我国众多老人养老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

二、政府的大力支持——推行居家养老模式的强大动力

政府在社会福利领域的主导作用是有国际经验支持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指出:“确保家庭继续发挥重大作用和老年人继续享有尊严、地位和安全……是值得各国政府和非政府组织认真考虑并 采取行动的问题。”“鼓励各国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建立社会服务来资助有年长人在家的整个家庭,并执行特别为了帮助愿意把年长人留在家里的低收入家庭的各种措施。”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政府扮演着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等多种角色,这既是社会化养老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是其他任何主体都没法代替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可见政府把社区在养老中的作用放在了重要位置。从2000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提出的“依托社区发展老年服务业”到2011年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了政府大力支持的养老新途径。

达州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的要求,先后出台《中共达州市委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老龄办等部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达州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等相关的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居家养老事业。首先,政府思想上高度重视居家养老的发展。在《达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老龄办等部门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别强调“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是当前应对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破解养老服务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优良传统,尊重老年人情感和心理需求的人性化选择;是促进家庭和谐、社区和谐和代际和谐,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从观念上有利于清除推行居家养老的各种思想障碍。其次,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专项投入机制的建立,对居家养老的推行提供了制度保证。居家养老还是一个新兴事物,从出现到居民的接受还需要一个过程,因而在经费方面需要政府的前期投入。达州市政府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政府专项投入机制。将居家养老服务纳入社区服务统筹考虑,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老年人需求变化,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逐步提高经费保障水平,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建立居家养老服务补贴专项资金,分层次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最后,联合各部门,统筹全局,为居家养老的推行提供了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明确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市财政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卫生局 、市人口和计生委、市地税局等各部门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职能职责,避免在义务上的互相推诿。

目前居家养老处于政府扶持推动的初级阶段,从服务机构的成立、设施的购置、服务项目内容的确定到具体服务方案的执行等都是有政府完成,虽然行政色彩浓烈,但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大力支持是居家养老顺利推行的强大动力,将成为破解我国日趋尖锐的养老服务困境的重要出路。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区养老;养老模式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2-0103-02

自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施行以来,社会人口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独生子女家庭比例不断上升。虽然计划生育从客观上缓解了极度膨胀的人口风险,但同时也加大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风险。尤其当独生子女突然失去时,独生子女家庭便陷入极大的痛苦并面临老无所依的问题。解决好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关系到失独家庭的幸福安康,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一、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

2013年2月,全国老龄办《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报告中提到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不断增加。虽然我国政府尽力为失独家庭提供更多的帮扶,但到目前为止帮扶力度还很不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只是规定对失独家庭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帮助”不等于责任和义务,“必要的帮助”并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标准,执行起来有很大的伸缩性[1],不能真正解决失独家庭面临的诸多困境。首先,物质来源上的缺乏。自2007年中国正式出台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以来,虽然政府给予失独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的扶助金标准不断提高,但面对失独家庭碰到的各种生活、医疗等养老问题,每月几百元的扶助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其次,精神慰籍上的缺失。随着家庭结构核心化,孩子在家庭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夫妇双方创造了一件共同的工作,一个共同的希望,一片共同的前途”[2]。独生子女亡故后,其父母失去了希望和前途,普遍出现心理障碍,如自卑,害怕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害怕与人交流涉及子女的话题,逃避社会,封闭自己,拒绝与人交往,缺乏与社会的沟通,而我国对于失独家庭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再次,生活上无人照料。中国目前的养老模式多以家庭养老为主,失去了独生子女,最直接的影响是失去了唯一可以依靠的抚养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每况愈下,他们不仅面临居住养老院无子女可以给他们签字的难题,而且连生病住院做手术都没有监护人可以签字。

二、失独家庭养老模式分析

当前,国内主要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现结合失独家庭,我们对这3种模式进行分析。

(一)家庭养老不切合失独家庭实际

家庭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但是,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对于失独家庭来讲就显得不切实际。首先,失独老人没有其他家庭成员可以依靠,他们失去了赖以养老的子女,也就失去了供养其养老的所有依靠。其次,家庭养老会给失独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把自己的积蓄投放到他们独生子女的教育和生活当中,期望可以在他们年老时给以更好的照料,然而突如其来的变故不仅使他们的期望瞬间破灭,也使失独者的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再次,失独老人在家中缺少必要的情感上的满足。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作为第三层次的情感需要是失独老人所不能被满足的。

(二)机构养老对于失独家庭也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目前我国机构养老能力有限,提供的机构养老床位数虽不断提升,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在2011年底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中指出,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床位约314.9万张。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中指出,2013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超过2亿,其中失能老人达到3750万人,截至2012年底,养老床位数达到390万张。若完全依赖机构养老,尚且不论老年人口总量,单与失能老人的总数相比,这个数字也无疑只是杯水车薪。其次,从主观意愿上讲,失独老人也并不愿意离开他们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他们更倾向于在他们年老之时,居住在他们所熟悉的地方。再次,机构养老自身面临民办住不起,公办住不进,养老院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服务的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3]。

(三)社区养老是最适合失独家庭实际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是一种介于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它以社区为平台,通过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向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目前,美国、英国、挪威、日本等国家相继对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探索发现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适用于老龄、高龄老人的养老模式。依据我国现行的经济、社会、文化等条件,社区养老模式也对失独老人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

在经济条件上,首先,社区养老在我国已具有一定的物质载体。自2005年推进城市社区建设、2006年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以来,社区的养老设施不断得到改善,这就便于社区养老的开展。其次,社区养老的资金来源逐渐得到拓宽,资金保障逐渐得到完善[4]。民政部早在1995年就要求区、街道福利基金利息收入的50%以上、居委会所办经济年产值的2%以上用于发展社区服务业。民政部从2001年6月起开始在全国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简称“星光计划”),至2005年底,“星光计划”总投资134亿元人民币,建成“星光老年之家”3.2万个。再次,与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的投入和收益相比,社区养老成本低、收益高,是一种比较经济的公共消费,可以极大减轻失独老人的经济压力。

在社会条件上,我国社区服务自发展以来,在许多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服务内容上,除提供家庭生活照料服务外,还设有老年学校、老年文体活动、医疗保健咨询、上门巡诊、日间托老等许多服务项目。此外,在社区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社区的管理体制日趋科学化,能促使社区养老服务更切实、更快速地走进老人的晚年生活。失独家庭的老人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比家庭养老、机构养老更多的温暖,获得更多的感情支持。

在文化条件上,社区养老符合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大力支持[5]。因为社区养老既能让失独老人享受到养老服务,解决了失独老人无子女照顾和行动不便的问题,又能让失独老人留在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中,满足了老人眷恋故土的心理。

三、失独家庭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

(一)政府应继续加大对失独家庭的帮扶力度和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支持力度

首先,物质缺乏是目前摆在失独家庭面前最大的也是最急迫的问题,他们十分需要政府能够给予合适的、稳定的物质帮助,而建立一项失独老人专项基金也许是较为可靠的、稳定的、可持续的解决措施。失独老人专项基金不仅能作为失独老人的定期补助资金,还可以资助各个社区、单位对失独家庭进行特别照顾。对于失独家庭的帮助不仅需要中央政府出台措施,各级地方政府也应当积极利用本地区经济或政策上的优势对失独家庭做出适合本地区的帮扶措施,以解决失独家庭物质上的困难。其次,政府应对社区养老组织或者其他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财力支持,这不仅有益于失独家庭的老人,也会给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多赢的政策。

(二)合理配置资源,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养老产业

失独家庭老人的社区养老服务发展不能仅依靠政府或者市场任何一个单方面力量,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使福利事业得到平衡发展。政府可以提供较低层次的基本的养老服务,失独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养老需求和实际购买力,在市场上购买到较高层次的服务。政府不仅是社区养老事业的资金提供者,还应该是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定者和组织实施者,应该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为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创造条件,共同解决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

(三)建立合理的失独家庭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1.积极引导失独家庭走出丧子阴影。一方面,各地民政部门要发挥部门优势探索出适合本地区的精神抚慰机制,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工作者定期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疏导。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与失独家庭结对子,使失独父母可以经常感受到类似父子(女)、母子(女)情感的存在,让他们重新得到精神的寄托。

2.建立一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与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要继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养老机构就业,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要设立相应编制,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待遇,出台相关激励政策以吸引高层次管理、护理人才;要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人员职业化、专业化;非政府组织也要发挥其在失独家庭养老中的作用,通过爱心传递使失独家庭的父母感受到社会对于他们的关怀。

3.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应通过开展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专业老年医疗卫生设施和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近、便捷的区位优势,结合现在全科医生团队的优势,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失独家庭医疗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并采用定期巡视护理保健的方式,经常性的为失独家庭的父母进行上门巡视、专业护理、康复培训等。

参考文献:

〔1〕相颖,周静.“失独家庭”,谁来抚平你的痛[J].法律与生活,2012,(14):34.

〔2〕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480.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5

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它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目前的家庭组合中,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因此,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机构照顾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因此,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三)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生活援助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四)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

我国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三、我市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市总人口为124.88万人,其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7.15万人,老年人口占比已超过21.74%。

(一)独居老人中高龄老人达7成

在所调查的2个社区中,有老年人的家庭数为200户,其中,老年人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75户,与子女分开生活的纯老年人家庭(即空巢老年人家庭)有125户,分别占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7.5%和62.5%。在空巢老年人家庭中,属单老独居的家庭为28户,占到空巢老年人家庭总数的22.4%。而孤单独居老人中,年龄在70岁以上的有19位,占独居老人总数的67.8%。可见,独居老人绝大部分为中高龄老人。

(二)独居老人需要生活照顾比例高

在所调查的200户老年人家庭中,需要提供生活照料的家庭数为110户,占55%。其中,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为16户,二老及老年人家庭为44户,单老独居为50户。值得注意的是,独居老人需要他人提供生活照料比例占纯老年人家庭的53.2%,大大高于其他类型老年人家庭的需求比例。

(三)近七成老人有自费购买服务意识

在被调查的200户老年人家庭中,有47%的老人表示,当自身需要他人来照料时,会考虑自己掏钱向社会购买服务。老人表示每月能承受100元以内的占44%,150元以内的占26%,250元以内的占20%,250元以上的仅占10%。可见,目前绝大多数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对自费承担居家养老服务费用希望控制在每月150元以下。

(四)需要照料的老年人家庭中,近三分之一为经济困难户

调查发现,在110户老年人需要照料的家庭中,经济困难户为62户,约占56.3%。这些经济困难而老人又需要照料的家庭数中,属“三无老人”的10户,属低保户的18户,属生活困难处于低保户边缘的34户,分别占16.2%、29%和54.8%。因此这些家庭中自理能力差的老人居家养老困难重重,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足够的关心和必要的扶助。

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居家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此项工作,应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

(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必须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并始终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要提供必要的资金补助。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变为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福利服务。实际操作上,可由每个社区排出一定数量的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给予补助(量财力定人数),将补助金拨给所在社区居委会包干支配,也可将补助金折成钟点工时,每人每月补贴若干个钟点工时(因老年人身体状况而定);对以上对象之外的其他80岁以上老人,按廉价钟点工标准收费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日益迫切的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

其次要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导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老人全天候开放,使公共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安度晚年。

(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1、整合社区资源,拓宽服务思维。

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对高龄、非自理老人,可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等服务;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可提供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对独居、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的贫困救助网络,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其次是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形式应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日间护理、社区活动)、社区服务网络服务(如结对关心)等。这里要特别介绍的是大力发展托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推广家庭养老院模式。即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这样在老人得到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同时还可由社区居委会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签定服务协议,为老人提供相对价廉的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可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再次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因此要加大老年人护理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造就一支适应老年人福利服务需求的队伍。在服务方式上要灵活机动,服务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总之,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专业化操作。

2、发展志愿者队伍,营造全民关爱氛围。

要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老年人管理服务工作,并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运用市场机制,推进居家养老进程。

要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诸如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鼓励老年人服务机构加盟社区服务网络,提供日间照料、送餐、定制服装等服务。

家庭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区别范文6

2017年“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总结

今年是第7个世界家庭医生日,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门《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意义和内容,传播以签约服务促进健康管理的理念,增加家庭医生团队社会美誉度,提高居民签约的积极性,xx省卫计委积极组织全省14个市同步开展“世界家庭医生日”宣传活动,活动主题是:我与家庭医生有个约定。xx省卫计委网站、xx12320卫生计生热线、xx卫生计生手机报都同步开展宣传,为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全省各市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宣传,组织了医务人员进社区、进乡村,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并开展现场签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联体内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都派人参与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此次大力宣传,要让更多居民认识签约服务、了解签约服务、愿意与家庭医生团队签约,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17年5月19日,由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和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承办的xx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宣传周暨世界家庭医生日活动启动仪式在和平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行。省、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主管领导、家庭医生代表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家庭医生团队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家庭医生代表向全市基层卫生工作者发出倡议。启动仪式后,来自xx医学院沈洲医院的专家和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社区居民举行了义诊活动。5月19-26日,各区、县(市)将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签约服务进基层、健康知识进基层、政策宣传进基层活动。

xx省从2013年、20XX年分别开展乡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至今,农村建立乡镇卫生院与村医组成服务团队或互助组的签约模式,签约服务1350万人。社区形成“2+1”家庭医生加顾问等多种签约服务模式,组建1043个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居民560万人。2017年,全省要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xx市从20XX年率先在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试点。截止2017年底,全科医生团队签约服务已在所有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覆盖所有城区和近郊区,社区医疗机构成立全科医生团队328个,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为主要签约对象,累计签约21万户,46.7万人。近期,全市将依据省政府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全面推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年底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