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例6篇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1

摘 要: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升语文教学整体质量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阅读教学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的功能和意义。但在当下语文教学实践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阅读教学目标空洞、虚化,不具有现实实效性,阅读教学方法方法选择不恰当,阅读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等。根据这些问题,采取贴合实际,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来解决,同时也对教师的语文素养提出要求,以便更好的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使语文教学更充满生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是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方面的具体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培养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阅读教学不仅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更培养学生认知、感受、记忆、分析、判断等方面的水平。于此同时,它还肩负识字任务,还要为写作做以后备知识支持。因此,只有积极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颇多。每一种问题都有可能成为阻碍小学生阅读学习的阻碍,存在于阅读教学方面的这些问题,有来自学生、教师以及文本的问题等方面,而在这些问题中,一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并迫切需要解决。

1.阅读教学目标设计虚空

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总是存在虚化、空泛的情况。例如,“根据课后提示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些空洞的字眼可以适用于小学到高中的所有学生,而并没有针对小学生设立确切、可行的阅读教学目标。更有甚者,诸多教师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照搬他人成果,不去结合自身教授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忽视阅读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因此就不能发挥引导小学生阅读的作用。

2.阅读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在选择阅读教学方法时,出现了以下两种典型现象:一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凭借多年经验,形成一贯的阅读教学模式,不创新,不改进。对每一种题材的文章都采用一种阅读教学方法。二是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积极性,运用过多的方法,使得学生过于关注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内容。这两种现象,都对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毫无用处。这样做只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甚至阻碍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阅读评价机制制定不合理

在进行阅读评价时,评价方式不当的现象尤为突出。当然这也有其客观原因,在阅读文本时,多角度的思考是非常必要的。也正是因为这种思考方式,也就伴随很多过于脱离文本的理解出现,超出教师预想范围,致使教师在进行评价时,会出现草率地使用评价用语的结果。例如,当学生完整回答问题后,教师只有“好”、“不错”等表面化词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出现偏差时,教师仅是一味否定。但这样的评价用语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进一步拓展,也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切实、具体的评价反馈。更有甚者,若对出现理解误差的情况不加以有效地疏导,会导致学生一意孤行,我行我素。

二、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教学实施环节至关重要。怎对阅读教学问题,教学实施策略如下:

1.制定合理的阅读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阅读教学的学习目标必须也必须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制定阅读教学目标时,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包括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阅读的水平,了解到大部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目标不易制定太高,难度太大,无法落实。但如果阅读教学制定的太低,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样无法促进学生发展。针对这些情况,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制定合理的阅读目标。

2.运用科学的阅读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也不是随意改变的。它应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恰当的选择教学方法。在阅读机教学中,即使是同一种文体,他所表现的主题不同,也不能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叙事性散文与抒情性散文。但也不能过分的使用教学方法,以显示教学新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在实施教学之前,首先要了解清楚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熟悉程度,如果他们对于某一方面已经非常了解,那么在教学时可以一带而过,不必浪费时间。如果对其他方面感知不强,那么就需要重点讲解,甚至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要进行形象化的展示,以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

3.实行人性化的阅读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所要传递的内容,不仅仅是表面的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蕴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初期阶段,心理观念有极大的可塑性。这种心里不成熟的特点,致使小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从自身心理观念出发,不免会出现理解偏差。

在教师方面,阅读教学评价对教师素养提出较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应具备教育心理学方面知识。教师可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并根据其心理特点组织阅读教学评价用语。另一方面,对教师的文学理论水平也有较高要求。阅读教学课堂具有动态生成性的特点尤其是小学课堂。小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兴趣,因而也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在文本阅读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小学生可以学习到语文知识并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人性化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应该自身语文素养上下功夫。教师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方面提升自身素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向促进小学生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J].语文建设2012,(05)

[2] 陆小平.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11(01)

[3] 兰臻.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海峡科学,2009(04)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主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这个理念必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阅读教学活动实质是师、生和文本三者间的对话。教师负责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积累语言并形成好的语感,最后达到独立阅读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组织、学生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学生、文本是相互依存、制约并不可分割的关系。阅读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教学需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课堂阅读的主人。为此,教师需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其次,要主动适应学生,不能强迫学生跟上自己的教学节奏,而是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量和阅读能力,使开展的教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再次,建立平等民主、合作互助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要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再者,要关注学生阅读教学中的个性需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语文阅读提出的合理要求,鼓励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特长,积极进行自我发展。最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教学还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才能使他们参与阅读教学,然后再指导他们运用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阅读,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习惯和方法

小学开展阅读课程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关键是独立,这里的独立不是指学生无师自通,而教师讲、学生学的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唯有训练,才能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主体性,阅读训练中,教师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要想改进阅读教学方法和提升阅读质量,训练是最有效的途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在课文理解过程中加入阅读方法的教学,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并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实践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精髓,通过反复训练和运用,最后内化成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高阅读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重点是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由此可,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多维的,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一)探究性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不应该被课堂和课文制约,教师的任务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挥他们阅读的自主性,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通过课外大量的阅读训练,培养阅读能力。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开辟了更多的途径,学生在课外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探究性阅读。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扩宽了小学生语文阅读的范围。为了更好地发挥信息化阅读的作用,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探究性阅读活动,从而提升独立阅读能力。

(二)引导课文理解

理解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在《沉香救母》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沉香为什么救母,在理解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课文内容就有了大致了解,阅读起来就变得轻松,阅读能力也得到提升。

(三)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的文章不应该局限于教材,课外阅读也十分重要。教师引导好课外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素质。小学高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在课外阅读上只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就能完成。首先,课堂上要进行阅读方法教学;其次,教师要给出课外阅读参考书目;最后是开展阅读实践活动,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阅读教学结构

阅读教学结构的优化,目的是保证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阅读、思考和探索,学会自主进行课文理解。阅读教学结构要在继承上进行创新,构建的阅读教学结构,要能够促进学生主动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

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教学,首先要明确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其次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最后还需要利用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升小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译浠.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研究[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8).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语文素养;阅读教学;路径;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3-0006-02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和能力教育,却未将重心放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导致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新课标对上述问题进行纠正,并提出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路径,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印象,对课文形成较为系统和深入的阅读认识,又能为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依照语文素养提升的需求,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语文教学效果,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可以从生活案例、实物情景等出发,使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降低学生阅读理解的难度;可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最新的语文阅读内容出发,让阅读教学紧密联系小学语文的发展,形成与时俱进的学生语文素养培养体系。

语文阅读教学中,我经常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相应的课堂引入环节,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对所阅读的文章进行理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明显提升。

二、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

在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出发,形成相应的阅读体系,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在《珍珠鸟》阅读教学中,可适当运用上述方法,让学生依照上述阅读要求对文章进行理解。因此,教师要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从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内容出发,为语文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阅读内容,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阅读与生活相结合的目的,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印象和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做好学生阅读方法的设置,依照教学要求对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各项技巧进行讲解,让学生能够合理运用,深入理解阅读内容,形成系统的阅读认识,这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初读,了解文章大体框架;其次,让学生略读,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再次,让学生跳读,把握文章精彩语句。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掌握浏览法、精读法、泛读法、跳读法等阅读方法,并让学生记好笔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

三、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

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知。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文章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些认识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可以让学生真正了解文中的情感,对学生的思想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对文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或反思,形成新的感悟,这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路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形成多样的阅读路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设置一些悬念。由于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当他们的好奇心被激发的时候,一切缺少动力的阅读问题都迎刃而解。例如,在《虎门销烟》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问学生虎门销烟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同时,教师还可以询问学生有关林则徐的平生事迹,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这样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教师还可以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融入多媒体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构建动态、自由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体,这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尤其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选取生动、有趣的阅读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文章情感,形成全面的阅读认识。

四、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让学生在内心深处形成一种阅读意识,从内心深处接受阅读,进入阅读的世界。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教师将阅读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还能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需要营造适合的文化氛围,依照教学要求形成相应的课堂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体系,为学生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其次,教师可以将阅读设置为常规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教师可以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大赛、阅读交流会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阅读的魅力,主动参与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五、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

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评价体系的设计,借助网络资源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从阅读过程、阅读方法、阅读态度等方面对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进行评价,全面了解学生在语文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学生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阅读效果。

同时,教师要端正态度,多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得成就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愿意迎难而上,不是所有的学生面对阅读时都无所畏惧。因此,教师要经常表扬学生,肯定学生在阅读上的付出,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充满信心,愿意继续阅读,这样才能够形成长效的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机制。

另外,教师还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对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课堂教学内容适时调整,形成与学生阅读需求相适应的课堂体系,真正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和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

综上所述,教师要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放在核心位置,围绕该目的形成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尤其在阅读教学方面,教师要合理设计,做好阅读情景的导入;做好完善,丰富阅读理解的内容;优化方法,形成多样化阅读的路径;创建环境,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科学评价,实现实时的课堂交互,这样才能够真正形成高效的语文阅读教学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蔡颜.小学语文教学中低年级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4(8):194-195.

[2] 李学玖.语文素养视野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4):33-34.

[3] 殷信璐.小议在小学语文活动的开展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5):186.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教学建议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但是作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特别是在小学生阶段阅读是小学生活动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可以获取信息,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喜欢阅读,学会阅读,终生阅读,是一个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阅读教学中阅读,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吸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培养小学生能力的重要过程。

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这些年来人们对于小学的语文教育思想不断的更新,教学方法也层出不穷,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是新课改所关注的重要内容。因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涉及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乎教学改革成败。在新课改的阅读教学领域我们发现,教学改革的成果,同时也看到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特别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方法往往追求形式上的热闹,不能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小学生的实际求真务实,做到合理高效。同时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天马行空,夸夸其谈,使阅读教学犹如空中楼阁,华而不实,这种阅读教学虽然表面看上去热热闹闹,实则效果不佳。只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而已。没有什么实用价值。那么怎样才能更好的搞好小学的阅读教学呢?我就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找对问题推进课改。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要想真正的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必须要正对现实,找准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才能依据问题寻找答案。以下几点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文本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没有深度。

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制约着教学的实际效果,特别是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对于教学内容理解不深,导致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这种事情也是常见的现象。对于教师在这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1)教师水平有限,不能按照参考书建议去理解教材文本,导致小学生理解上出现偏差和不足。

(2)教师选择过多的参考,导致观点混乱,条理不清。在我们老师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这些资料有对教师有用的一面也有干扰的一面这就要看教师有没有正确的主观判断,教师在参照教学资料是要站在小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使自己在资料前迷失自我,才不会使小学生也失去正确的方向。

2、没有尊重小学生的阅读个性,影响小学生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要锻炼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必须要尊重小学生的个性,促进小学生的思考和交流,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小学生,要允许小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小学生自身对课文理解和考,这样的态度不利于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和小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小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也不能代替小学生去感悟,教师要允许小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小学生的思维锻炼,才能发挥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影响教学教学效果。

长期以来,培养小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整个阅读教学过程的重心向文章理解分析倾斜,从而导致教师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并且很少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重语言理解轻语言的运用。长期积累下来,形成了现在小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较弱的现状,制约着阅读教学的效果。

4、重形式不重内容。

近年来为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往往要开展一系列的听课活动,教师为了应付这些听课活动,不得不采取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可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新课程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际,上课的教师只注重了形式,不见实效。形成了课堂上热火朝天,课堂气氛异常炽热,却没有实效的花拳绣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建议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改革的现状,下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几点建议:

1、培养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小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小学生的情感体验。

2、开展设问教学锻炼小学生思维。

锻炼小学生的思维,是实现小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合理设置问题,引起小学生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小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小学生的学习的愿望。

(2)设置合理的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小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5

1.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规划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已经在国际范围内得到相关的重视。尤其是国外一些国家,更是将阅读放在语文教育的首要位置,并且以法律为保障,极力倡导小学生积极阅读。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在小学生语文阅读核心能力的培养上存在诸多不足,甚至没有相关科学的理论体系给予支持,这造成小学语文阅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意识薄弱,即便进行了语文阅读,也只是浅显涉猎,既没有形成规范,又没有形成范围,使得我国的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出现普遍降低等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基础环节,同时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关键。所以,在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阶段,更要受到必要的重视,以尽可能早地帮助小学生养成语文阅读的好习惯。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点,就需要社会各层次的共同努力,以制订并执行科学合理的小学语文阅读计划。首先,要设置阅读目标。任何一件事情,要产生预期的影响,就要有一个总目标的存在。小学语文阅读也不例外。当总目标设定之后,教师应当具体根据小学生所处的阶段,他们具体的学习和理解能力,以进行具体阅读发展目标的设置。当然,这一具体的发展目标必须有专人负责,真正保证语文阅读环节落到实处,同时也是保证语文阅读效果的重要措施。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是,目标的设定需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发展。其次,加强教师与家长间的合作引导。对于学生来讲,他们所接触的两大团体是学校和家庭。所以,在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时,教师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发展和确定每一个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偏好。这样一来,小学生在阅读环节感受到阅读乐趣的同时,又实现预设的阅读目标,这对于他们长期的阅读习惯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2.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

2.1提倡快乐阅读

实践证明,学生智力的开发一般受到兴趣和情感双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核心能力时应当注重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心理日趋成熟,这就会推动他们形成个性化的自我思维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界环境使用强制性的手段压迫学生阅读,只会造成他们对这一语文学习环节的排斥,对于他们以后的语文学习非常不利。为了避免这一情况,解决小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态度问题,就需要教师实施快乐阅读。也就是说,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打造愉快的阅读空间。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放松而愉悦的环境。因此,在引导小学生阅读时,应当及时肯定他们的阅读成果,这对于他们今后的阅读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这种偏好能够带给他们阅读的兴趣和动力。当然,教师还应当定期对学生的自主阅读进行检阅。这既是对学生的一种约束,又是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方式。

2.2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语文阅读核心能力培养的关键需要学生具备阅读的习惯。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下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对于处于中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教师可以使用启发式的阅读方式,让他们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能够帮助他们形成在阅读和思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模式和能力。而在语文阅读的预习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作标记,或者对于自己喜欢和认为精彩的地方进行自我解析,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架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桥梁,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他们分析、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这对于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有重要的奠基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适当地让学生使用参考数据。因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一定的欠缺,如果硬性要求他们进行文章的理解,可能会给他们施加不必要的压力。这对于他们进行真正的语文阅读兴趣培养非常不利。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帮助学生减轻学习上的负担,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必要的阅读参考工具,但是要提醒学生不要形成参考依赖。当然,除了教材和训练题目中出现的阅读材料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必要的书籍,既要保证这些课外书籍的难度,又要保证课外读物的质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自我挑战中完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形成对语文阅读的浓厚兴趣。

3.指导阅读,保证质量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阅读教学 提高 创造性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200-01

作为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语文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而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的中心环节。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小学语言阅读教学中仍然处于硬性灌输、满堂灌的模式,甚至忽视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对于学生主体性和思维发散性的发挥不充分,阻碍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充分。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受自身成长特点的影响,过于深入的阅读教学会加重学生学习负担,或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从而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而对创造性的阅读教学方法没有引入课堂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二是教学方法较为陈旧。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学生默读或朗读――教师演示――学生分析――教师指导”这样的过程,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自己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时间并不多,也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学生对阅读理解课程的兴趣不高。一方面,受传统思想影响,一些家长、教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知识积累阶段,从而督促学生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记忆、课外补习和各种竞赛上,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较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小学生认为语文阅读理解课程比较复杂,难度也比较高,自己对阅读理解的掌握程度不够,加之教学中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方法不当或缺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因而逐渐失去了对语文阅读课程的兴趣。

二、提高小学阅读教学创造性的对策

创造性阅读是由美国学者爱默生提出的,后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其主要思想是要学生善于阅读,有创造性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精华提取出来,变成自己的知识,并使用这些知识进行创作,甚至是创造性的写作。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师要树立创造性阅读教学意识。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创造性,首先就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阅读教学意识,这就需要教育部门、学校共同制定出创造性阅读教学的指导办法,对创造性阅读教学提出相应的要求和考核机制,从而督促教师深入研究、探索、实践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其次,要对创造性阅读教学实践实行激励。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或在教研、教学评比中获得成绩的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再次,应向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使教师树立起进行创造性阅读教学是自身义务的意识,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对创造性阅读教学的理解,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创造性阅读教学方法。

二是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把文章的思想、主旨及各处伏笔等有条理、分步骤地讲解出来,使学生在阅读时能够逐步发挥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与文章内容相符合的阅读情境,用音乐、画面、视频等手段全面或重点展现文章主旨,这不仅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思想,而且又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而促进创造性阅读教学的开展。

三是要创新阅读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高阅读教学创造性,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发散性思考,如采用合作学习模式。这是在小学教学中广泛推广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结合文章内容分小组学习,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组学习、讨论,再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来解决问题,并由小组代表进行总结发言。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促进,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感受到自己对小组所作出的贡献。

四是要突出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阅读教学乃至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客体,这种模式对学生自主性、积极性的发挥很不利。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而要采用创造性阅读教学,关键之一就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指导学生从一个关键词、一个名子、一段话来进行分析,进而理解整篇文章,这样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进步,进而大大提高其对阅读理解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