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相关知识范例6篇

计算机相关知识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 课堂教学 教学效果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59

计算机这门学科,作为与我们生活实际密切相连的学科,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实用性的便利。但是,在目前的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能否真正掌握了实用性的计算机操作知识,是否能够将所学的文本基础知识与实际的操作能力相结合,这些问题都是有待确定的。

计算机以其更新速度快、操作性强等学科性特点,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师要想提高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法、教学过程的设置等多方面入手,逐步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掌握效果,从而提高计算机的课堂授课水平。具体来讲,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改善。

一、教师要明确计算机课程的现状,明确计算机的教学目标

任何一堂优质课堂的成功都离不开任课教师对该学科发展现状的分析和认识,离不开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设定。在计算机的教学中,之所以存在许多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本身对计算机的教学缺乏相应的责任感,这具体体现在,目前很多计算机的任课教师对该学科的教学认识不足,一方面,他们很少思考计算机教学目前的教学现状;另一方面,他们很少花费精力与时间对目前的教学现状作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计算机的课程一般是作为一门副科或者是公共课程进行教授,教师往往教授一些基础知识,而这些基础知识又通常是与考试知识相关联的,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直接将与考试知识相关的文件教给学生,让学生单纯的学习死知识,而对考试以外的知识不进行讲解,对学生的操作能力也不加以重视,计算机的学习完全流于学生自学的困境中。可以确定的是,在这种速产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很难对知识扎实的掌握,就更不用说对计算机知识的广泛学习了。

为此,教师要对这一教学现状加以认识和反思,并且在此基础上,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计算机的教学目标,争取在有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实现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有效掌握。具体来讲,教师在制定相关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在教给学生必要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师的计算机教学往往停留在知识的教授层面,对于学生的其他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很难有突破。然而,新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更加注重教师对学生计算机相关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将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其综合素质的一部分。

同时,学生具有计算思维能力不仅对学生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起到帮助的作用,如计算机知识中的编程等内容的学习,还能够充分体现时代的特征,不断满足时代的发展和需求。计算机技术是更新速度极快的一门技术,如果学生不具备结构计算机技术的相关知识,就会在变换的体系中失去掌控计算机信息的能力;相反,如果学生具备了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就会了解计算机技术的要点,同时也有可能在新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更新和创新的实践。

为此,计算机的授课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制定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契合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在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知识,还是相关的信息处理、程序设计、数据库相关的知识时,都应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师在讲授计算机编程相关的知识时,可以在学生对编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基础上分析经典案例,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的问题设置,让学生锻炼编程思维。

三、计算机课堂教学要有针对性和系统性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的授课往往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阶段,在这种教学状态下,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不能够进行及时的了解,也就不能够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设计进行有效的调整和改善。以教师讲为主,以学生听为辅的教学方式的安排,让教师的教学过程停留在自我说讲的过程中,而真正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授课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参与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尽量使教学过程的设置更适合学生的学习,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有针对性、系统化的学习。

具体来讲,以教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相关的问题的讲解为例,程序设计的教学中会涉及很多编程的语言,学生要想掌握程序设计的相关技能,就要在掌握相关编程基础知识的基础;同时,学生要想自己拥有编程的能力,还要掌握编程的思维能力和技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置中既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编程语言,又要在具体的实例中,加强师生互动,指导学生掌握每种编程的相关模式,同时,也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弱项。

四、学校的教学资源要尽量对学生开放

在具体的计算机教学中,除了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外,还要积极的为学生争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学习条件。为此,学校相关部门要做好配合教师教学的相关工作。具体来讲,学生要想在计算机的学习中获得极速思维能力的培养、获得实践能力的提高,就离不开学校对教学资料的开放性和共享性的建设。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保护

前言:软件是计算机的组成部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计算机软件技术本身的发展,还包括国家软件产业的成长,而软件的质量也会影响计算机的性能。众所周知,开发一款软件的过程,总是伴随着经济效益的产生,因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高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的研发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循环的市场,为了使计算机软件产业所形成的经济效益能得到最大化利用,各个国家都必须保护好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一、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的重要性

(一)国际组织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1.为了保护计算机软件专利及知识产权,应联合国大会的要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必须联合软件行业较为发达的代表国家的相关专业人员代表,组成有针对性的临时研究机构,专门研究探讨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问题和建议。

2.经过七年的探讨、研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了《保护计算机软件示范条款》,条款限制了软件专利的使用,保护了知识产权,并设定了几种保护手段来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

3.在此基础上,为了加强和巩固条款,界知识产权组织又于1982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研究探讨,公布了《解决由计算机系统使用作品与创作作品而引起的著作权问题的建议》,目的是强化软件专利保护的各项条款。

(二)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至关重要

计算机软件不仅包括算机程序,还包括与其有关的其他文档,其目的在于配置管理计算机的控制、运行和维护,能通过程序员的操作进而达到某一指定的逻辑程序,而这些程序的文档也包含了程序员的思维构想,是其脑力劳动的成果,具有创造性,开发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金钱,所以他们的程序文档会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容“侵犯”。

一款高品质的算机软件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在服务于社会的同时创造经济效益,由于计算机软件可以被复制、传播、篡改,所以极易被盗版,特别容易被盗版、侵权,而复制软件的经济成本相对低廉、收益大,这就最终使得计算机软件这个独立循环的市场遭到破坏,软件苑⒄叩耐度胛薹ㄊ栈兀形成亏损,开发者就不会继续投入,最终导致软件行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保护计算机软件专利。

二、计算机软件较发达的国家对知识产权有哪些保护措施

(一)行业领先者―美国。

美国向来是世界软件开发行业的领先者,在保护知识产权的措施上主要采取“著作权法”,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完善关于软件专利的保护措施和方案,这一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明确定位软件的受保护范围、形式;二是加强在这一保护范围下的管理能力;三是进行保护范围的“回归”,这三个阶段的变化相互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也与美国本国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2],同时促进美国软件行业能快速发展,并以此确立了自己在软件技术领域的首席地位。

(二)紧随其后―日本。

日本关于保护计算机软件专利的相关法律,受美国影响极为严重,有所不同的是,日本更倾向于“软件是否可申请专利”。通过努力,日本通产省特许厅了《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发明专利审查指南》,同意计算机软件可以在处理数据,或对硬件实施反馈控制的情况下申请专利,可见条件十分苛刻。在此之后,日本又对此文献进行了修改,优化了各项条例的内容。

(三)稳步发展,逐步提高―欧盟各国。

有美国和日本作为借鉴,欧洲各国也开始实施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其政策以“软件自身虽不可专利,但软件一旦产生了突出的技术贡献,则可以被认为具有专利性”为依据,受到了高度重视。在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美国开始对软件专利进行授权,欧盟各国也随之调改方案,开始比较注重技术特征,并坚持认为:“版权法”能最优化的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

三、我国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进行立法的思考及理想前景

从我国关于计算机软件相关的立法现状来看,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这个过程是经过由浅入深,由低到的发展模式发展而来的,但是在执行中,效果并不明显,盗版现象猖獗,需进一步加强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规定开始入手,做到进一步的加强巩固相关法规,从多强度、多层次着手,促进我国计算甲软件业能积极、快速的发展起来。

我国经研究决定对计算机软件采用“著作权法”来进行保护,但却并未从立法上限制专利法保护[3]。在经济和科技都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国保护计算机程序发明专利权的策略是技术方案与技术效果相互统一,必须做到既从立法方面加强对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又从司法方面进行保护,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以达到共同构建全面细致的法律保护制度的目的,这一决策适应国情的发展需要。由于计算机软件的自身属性决定其形式和内容都需要保护,所以只有采用专门的立法制度,才能满足这种“双保护”的需求。因此,构建专业的计算机软件相关立法,是当前解决知识产权被侵害的最佳途径,同时也是我国关于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最为理想的发展前景。

总结:文章从一些国际组织为保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不受侵害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制定的法律法规入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研究,并挑选计算机软件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重点讨论其在立法和相关法律的制定上的相同点和差异,分析出其中的利弊,进而提出对我国立法的参考,并根据资料规划理想的发展前景,研究出有效的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邱雪娥.法经济学视角下的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D].昆明理工大学,2013。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 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 学科特点

        0 引言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行业已经成为我国最热门的产业之一。然而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牢固掌握这些技术和开发工具,必须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尤其是先进的新技术和工具。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都离不开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熟练掌握。

        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国内许多院校曾广泛掀起了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热潮。随着课程体系的改革,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学科特点、学科定位、教学方法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如何更好地讲授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专业英语培养目标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具有一定的读、译、说、写、听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英语资料,从而获得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处理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但是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应按层次确立培养目标。

        层次一:培养学生掌握常用学生计算机专业词汇词库。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现代计算机专业词汇,做到熟练地看懂计算机屏幕信息的英文提示、菜单、帮助文件及出错信息等。 

        层次二:培养学生掌握英文专业资料阅读能力。能顺利阅读并正确理解本专业资料,能阅读和翻译计算机的软硬件手册、资料和说明书等应用型资料。

        层次三:培养英文综合运用能力。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特点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科技英语的一种,和普通英语有着本质的区别,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

        2.1 语法特点:①长句多。②被动语句多。③祈使语句多。④专业术语多。⑤新词多,且合成新词多。⑥缩略语多。⑦一词多义。

        2.2 时效性强 计算机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且新技术市场化周期越来越短,要使学生能够掌握新的计算机技术和新的实用工具软件,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其中缩略语出现的频度高,以及新词(包括新缩略语)产生快和数量多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区别于其它专业科技英语的主要特点。

        2.3 教学和教材的适用性 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材较多,层次不同。同时现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也越来越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专业、软件测试、图形图像设计等,不同的方向对课程内容的侧重也不同,所以要依据学情、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教学目标层次的不同选择适用的教材,或者,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取舍。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以实际岗位需求指导教学。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认识不足、教学考核手段单一、教材建设缺乏差异性的情况。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3.1 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线索,引入英语专业词汇及术语的教学 将计算机英语中的专业词汇,以具体计算机相关专业为线索,通过以讲授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为主,引入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词汇,还能够了解有信息含量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术语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语言上的天然关联,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讲授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时,大家可能已经了解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但是不能和相关专业词汇联系上,通过使用计算机专业词汇来重新描述计算机系统组成图,使学生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又加深了对专业词汇的感性认识。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在计算机专业知识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中巩固专业知识。

       3.2 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培养目标选择模块实施教学 依据教学的层次目标和培养方向,可以分为“基础知识模块”、“软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网络专业方向知识模块”、“图形图像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硬件专业方向知识模块”等。

        “基础知识模块”的英语知识可包括:

        计算机的分类组成、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基础知识、数据库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应用等模块。学生在巩固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掌握到了必备的专业英语词汇。各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知识模块”的基础上,根据各自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可以选学相应的 “专业方向知识模块”。

        比如,软件方向的就将重点落在不同开发工具软件调试时的出错提示,可以以c语言、c++、java语言为例实施教学,网络方向的可将侧重点放在网络的常用命令,网络的配置命令等知识上。图形方向的将重点放在英文版图形操作软件,如flash,photoshop,fireworks,3dmax,dreamwaver等软件的菜单及应用上。

        3.3 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开设时间 在教学中常常出现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的教学步调不一致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设置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

        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设专业英语课,使专业英语、公共英语贯穿大学整个三年的学习,并与专业课程的设置同步,并且专业英语课程的内容应与本学年、本学期的专业课程紧密相关。这样,一方面学生所学的专业英语,学有所用;另一方面,也及时解除了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为英语词意不明确而带来的障碍,对专业课的学习起到积极配合和促进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专业英语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性及特殊性。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在高职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研究计算机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不断修正高职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目标,相信会更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目的,从而达到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计算思维;新生研讨课;计算机导论

0引言

计算思维、数学思维和实验思维是科学思维体系下的3种认识事物发现规律的方法。计算思维的重要性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国内已有相关学校开设了相关计算机基础课程,或者以计算思维为指导思想的课程群。对于新生来讲,一味地灌输“计算思维”相关内容,可能会引起其迷惑,这是因为思维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来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新生对于什么是计算机科学还没有感知和认识,也就无从体会“计算思维”了。

计算思维导引新生研讨课的开设并不是替代已有计算机基础课程,而是作为已有课程的必要补充。通过案例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学科体系及课程结构。授课过程中,强调案例应用与课程理论的映射,强调各理论的“输入输出”环境,强调专业课程之间的关联。通过课程的实施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计算机学科知识框架,以助于其更好地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1课程目标及意义

计算机教学大纲中有计算机导论和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两门课程,分别对计算机和非计算机专业新生进行计算机相关专业知识的入门介绍和讲解。由于这两门课程均是从计算机专业知识角度进行内容覆盖式教学,而计算机科学里的思维方式与新生以前熟悉的数学抽象思维和物理实验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从而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此门课的内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以及后续专业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计算思维导引新生研讨课的开设是为了突破现有计算机导论性质课程的困境,通过研讨课形式让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其中的关键问题以及课程体系框架,初步具有查阅、分析和总结文献的能力。

2课程实施

2.1课程定位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的行为。作为新生研讨课,让学生能够完全具有上面定义的计算思维能力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思维能力是长期积累的过程,不可能通过短期训练来完成;计算思维涵盖的知识体系是整个计算机学科,不是一两门计算机专业课能够解决的。

基于上述分析,此课程不会也不应该代替原有的计算机导论性质的课程,而是应该与这些专业课程相互之间进行配合,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核心问题,以及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考方式。因此,此课程定位在学生知识和能力可接受的基础上,通过以点概面的案例教学方式,选择特定问题和内容来逐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科学核心问题的认识;通过案例中引入相关理论课程信息,让学生了解教学大纲中每门课程的目标及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准备材料、总结和分析问题,让学生逐步俱备解决具体计算机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研讨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

2.2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要求既相对独立又可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内容的补充,要从知其所以然的角度来对计算机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内容围绕着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理论和体系结构两个主线来展开,以当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通过通俗易懂的讲解,使得学生能够了解驱动当前IT发展背后的计算机原理性知识和相关技术,并通过将这些知识和技术与计算机相关专业课程相对应,使学生能够形成对相关课程的初步印象。

1)万物皆信息――信息与编码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以《信息简史》中的案例为依托材料,从中选取语言文字和通信方式演变等章节的内容作为案例,与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案例能够反映出大脑思维到语言的映射、语言到文字的映射、文字到语义的映射、文字到编码的映射,使得学生一步一步地分析、总结并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帮助学生初步梳理出信息与编码的关系。除此之外,将这部分知识与计算机导论中的编码部分内容(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哈夫曼编码等)相关联,与数字逻辑电路的表示相关联,与编程语言中的符号相关联,帮助学生形成编程语言只是大脑中逻辑信息到计算机内映射的初步印象,使其在较高层次上认识计算机语言。最后,通过讲解密码、香农与信息论的实例来加深学生的编码认识,对其中一些理论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有所了解。

2)计算灵魂――数学与算法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从数学发展历史及算法发展方面进行讲解,强调数学在算法中的作用,以实际简单的算法实例来讲解如何完成对算法的数学建模、如何推导数学模型来完成算法的效率分析。通过这些案例将大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与算法分析相映射,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课程学习目标;将这些案例与数据表示及算法理论分析相映射,引出算法复杂度、可计算性等相关概念并说明其意义。

3)计算理论与实现基石――图灵机、可计算性与体系结构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将从图灵、冯诺依曼等人的轶事说起,对图灵机、冯诺依曼结构进行介绍,引出状态机及可计算性等相关理论。通过图灵机案例实验,让学生理解其实现计算的过程;从中引出程序执行的状态及结构,进而说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通过此方面内容的案例引导,学生能够将算法与计算理论联系起来,将计算理论与计算机体系结构联系起来,从宏观方面初步建立起计算机科学框架的知识体系。除此之外,还简单介绍目前最新的生物分子计算、量子计算等最新计算理论及相应实践系统,从中引导让学生对比和思考图灵机、冯诺依曼结构下的计算理论与生物分子计算、量子计算之间的区别,激发学生对未来计算理论及实现结构的兴趣。

4)人类智能之梦――人脑与人工智能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从计算机是否能够替代人脑的辩论话题切入,介绍计算机模拟人脑不同思考方式下的智能算法。通过介绍以下不同类型的智能算法(基于知识表示和推理的算法、基于连接的神经网络算法、基于数据的统计学习算法、基于仿生学的演化算法),让学生能够了解基础理论与人工智能的对应关系:知识表示和推理是对人类心理过程的模拟,其知识与逻辑学之间相关;神经网络是对通过解剖学认识的大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模拟;统计学习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通过数据来得到预制模型的参数计算过程;演化算法是对群体生物的仿生模拟。通过这些内容的事例展示和讨论,学生能够体会数学建模和智能算法的魅力,从而增强不同领域知识学习的兴趣。

5)数据的力量――数据科学主题讨论。

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目前兴起的数据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通过对Google、微软、百度、阿里巴巴等公司的实际案例,向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数据就是力量,对其使用的好坏将关系一个公司的成败。通过讨论语言翻译、搜索引擎、广告推荐、舆情分析等系统中的实现原理与技术分析,来反映数据科学涉及的数据库、概率与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数据可视化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在案例介绍过程中引人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概念及实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6)万物皆互联――物联网主题讨论。

此部分从生物之间的交流话题切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各自生物之间的交流、人类文明的发展与通信的关系、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话题,传达“万物皆有互联的潜质,互联能够促进万物的发展”这样的理念,进而对当前的物联网技术进行介绍,将计算机网络、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与嵌入式系统和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等相关知识点内容引入物联网讨论中。通过对德国工业4.0和中国2025智能制造等相关计划介绍,学生能认识到计算机学科的重要性,增强建立工业强国的使命感。

7)虚拟幻境――仿真与交互主题讨论。

此部分从现代电影场景中人工合成和制作的画面进行讨论,逐步引入计算机图形学、人机仿真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相关概念和理论。通过对电脑游戏、虚拟现实、人机交互和人脑交互等具体案例的讲解与讨论,为学生展示计算机科学强大的魅力。

8)计算机学科体系。

此部分内容为上述讨论总结,帮助学生重新梳理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脉络。在讲解和梳理过程中,根据本科培养计划,重点说明主要课程各自的课程目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特别强调计算机学科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关系,说明本专业与这些知识内容的“接口”课程。

从上面的内容介绍可以看出,每个主题的讨论相对比较独立,适合具有相关领域特长的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实践来进行讲解(具体讨论主题、内容、目标及相关课程如表1所示)。虽然每个教师的专业知识背景不同,但是均围绕此门课程的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案。

此门课程重点在于通过具体案例讨论,介绍计算机科学理论和相关技术的“输入与输出”。为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学科及相关课程体系提供支撑材料,以增加其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兴趣,为其后续课程的选择和学习提供指导。

2.3授课方式

既然此门课程为新生研讨课,那么授课形式就应该以讨论为主,小班形式授课能保证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讨论。授课与讨论相结合,授课时间占全部课时的2/3左右,讨论时间占1/3左右。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讨论主题以及需要阅读的相关参考资料;在课上,由教师来引导学生主动完成对相关题目的讨论,并从中传授知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新生不熟悉文献的搜索、分析和总结等方法,以及部分文献理论性过强等原因,不可能每堂课都以翻转课堂的形式进行。目前,只能将讨论穿插在授课过程中进行。

为培养学生阅读文献、总结文献能力,除每次课布置的阅读文献外,还要求学生在课程结束时撰写并提交一份计算机领域内指定题目的研究进展综述,以锻炼学生提炼和总结材料能力。这部分内容将计人课程最终成绩,最终成绩里还包括主题的讨论成绩。

目前,此门课程根据讨论主题涉及的知识来分配相应研究特长的教师授课。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每个主题之间内容的衔接性,有些内容需要在不同讨论主题授课中,反复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说明,以加深其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重要性的认识。

3课程效果和持续改进

目前,这门课程已经开设2年共4批次讲解实践。通过直接交流和间接的意见反馈,学生在学习完本门课程后基本能够理解计算机专业所从事的工作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能够对前沿的计算机研究问题有所了解;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机专业课程的设置。从这些反馈内容来看,授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5

1.教学配套设施方面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会计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除需要传统的教学设施(如:教室、教师、黑板或者投影仪等)外,而且还必须要配有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及财务系统软件。虽然一些高校针对会计专业建立了实验室,但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及其使用任然不能正常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使用。一方面:部分高校为了节省成本,所配备的计算机都是一些较为老旧的、快淘汰的电脑,或者是采购的二手的电脑,其硬件配置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另一方面: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高校把会计电算化教学老师等同于实验室管理员,对于实验室并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管理;实验室的使用和维护不合理,作为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计算机实验室,所安装软件较多,硬件配套不达标,计算机并没有定期进行维护,这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师资力量的及教学方面的问题。

因会计电算化的教学相对于传统的会计教学方式不同,对会计电算化的教师要求也就不同于传统会计教师。对于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求有较强的会计理论、计算机相关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相应实践能力。目前,一般高校任职会计电算化的教师只具备会计理论知识这一条,对于计算机也只是简单的应用,实际的会计工作,特别是会计电算化方面的实际工作经验基本没有。既具有会计和计算机知识,又具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的专职教师目前较为缺乏。部分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只是停留在让学生能简单操作财务软件,并且相关教材只是单纯针对软件的操作流程进行介绍,对于软件的维护和如何运行并没有太多涉及。教材中所涉及使用账套业务也是只涉及简单的会计操作。账套练习资料也相对匮乏。

二、改进电算教学的措施及策略

1.课程设置合理。

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全面。会计电算化所应涉及的课程不仅包括财务方面的知识,而且还应包含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及会计实践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特别是针对计算机这部分要合理设置。首先,针对会计电算化使用的主要工具财务软件的运作原理要做相关的课程设置;其次,对于财务软件运行中的数据的处理应开设相关的课程如数据库。对于,财务软件的选用不能仅考虑成本,对于财务软件所涉及的教材和配套资料也应纳入考虑范围。在学习完财务软件之后还应开设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课程。能让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汲取,在学习完成后,还能自己动手,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对于财务软件学习的考评。

2.配套教学设施、设备完善及加强实验室管理。

会计电算化教学需要有专门的配套教学设施、设备。目前,高校会计专业知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会计电算化,其教学必备的设备有计算机软、硬件及相关的教学设施。虽然一些高校专门设有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但其设施、设备陈旧,不完善。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需要配备完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应配备专业学生电脑桌、学生椅、计算机、财务软件及教师电脑桌、多媒体教学设备等。对于学生使用计算机,时间较长,人数较多,应采用较高的配置,做为财务软件,其安装和使用对于系统环境具有一定的要求,所安装软件除了教学使用的财务软件,不建议安装其他软件。对于会计电算化所涉及的实验室应制定实验室使用准则并应该配备专门的实验员,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为保障学生能正常上课和对会计电算化知识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实验室需要实验管理员定期对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进行维护。实验员不只对计算机硬件进行检修,还得对计算机使用环境进行维护,包括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系统环境和计算机环境两方面。

3.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计算机相关知识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 知识 学习 软件工程 学科交叉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0036-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生产制造、产品设计、家庭生活、医疗保健、教育、科研、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之中。计算机应用的普及化以及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都推动了计算机技术人才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软件外包的发展,需求的加大,计算机应用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从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状况上看,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有的高校对计算机专业的研究进行细化,成立有专门的软件学院,专门培养软件人才。

令人痛惜的是,据《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反映,计算机专业在中国失业率中排在所有专业的首位。计算机相关专业被列为高职失业率第一、本科失业率第二专业。从这一侧面反映出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学机制、教学方法,专业学习方法等诸多领域。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创新,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更需要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和方法的纠正和改进。本文就关于学生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学习方法等问题上进行讨论,试图找出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误区及纠正方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学好更好更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一、计算机专业知识类型及学习特点

(一)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更高的素质要求

在高等院校中的其它同类专业中,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对学生有着更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在校学生必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真正达到市场对信息化人才的需求。简单地讲可以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专业知识内容非常丰富。计算机专业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人工智能、嵌入式计算、计算机图形图像、计算机设计自动化等方面。每一个发展方向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专业课较多,学习任务较为繁重。然而,在中学教育阶段,大量学生迫于升学压力对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不够,与其它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底子较薄。这就更加加剧了学生对大量专业知识的消化程度。

其次,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摩尔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的进步速度。实际上整个信息领域的知识都在以飞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新的知识接踵而至,旧的知识被快速淘汰。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再次,复合型知识结构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数学、工程学、物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相互交叉,联系密切。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必须要精通其它工学专业的相关知识。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常见类型

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学生必须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学习任务。但总的来说专业知识类型最常见的有三种。

1.理解记忆型知识

理解记忆知识包括计算机专业中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这种类型的知识贯穿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类型的知识属于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学生需要摄取大量相关理论知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对这种知识的学习是学习整个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前提,对提高学习的整体计算机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类型的知识又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记忆型。诸如专业的基本概念,原理等。第二,理解型。诸如专业复杂的理论和算法等。第三,推理型。如算法分析中根据已知算法和初始数据,推算在该算法下的最终输出结果等,或离散数学中逻辑推理分析等。

2.流程操作型知识

流程操作型知识指的是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引导下,遵循一定的规律,按照一定的程序流程操作,可以实现一定功能的技能知识。这类知识在计算机专业中十分普遍,诸如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维护、网络系统的建设、自动化系统的操作和应用、程序的编写和执行等等领域。学生必须要掌握这些流程操作的每一步,其中任何一步出错就可能会造成最终操作的失败。

3.设计开发型知识

设计开发型的知识是在计算机基本理论、方法、操作熟练掌握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或开发产品的学问。这类知识本身没有标准答案或者参照答案,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或者合理与否是要看最终的产品能否良好地在现实社会中得到应用。

二、计算机专业知识学习常见的误区

计算机专业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不能照搬过去的学习方法。必须得有一套与专业知识特别相适应的学习方法。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受传统学习方法的影响,很多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存在很多误区,这些误区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和最终学习效果,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会影响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培养效果,直接加剧目前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市场上的就业窘况。其中常见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试图通过记忆来代替理解。记忆的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再现,而理解的目的是搞清楚知识的原理、深化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显而易见理解是知识学习中更深层次的过程,理解不是记忆所能取代的。在文科学习中记忆往往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后在理科学习中更多地依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笔者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轻易地把某个算法程序在电脑中“实现”,然而却说不清程序中算法的具体涵义,经调查得知,有一部分同学为了应付教师的考核居然能够把算法程序熟记于心,在考核时期再在计算机上“默写”下来,从而出现前面所讲的怪象。这种怪象不仅要求教师对考核方式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一部分学生宁愿把精力放在记忆也不愿用来理解知识的具体涵义。记忆给学生带来的认知痛苦远小于理解复杂算法,单纯对理解性知识的记忆同时还会给学生一种心理安慰,降低学生对知识认知的标准,这一点务必要引起计算机专业教师重视。

(二)理解表层内容,而没有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学问,它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然而笔者在跟学生交流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过程中很少用应用性的眼光来看待我们的计算机学习。学习常常只停留在教材表面,很多教材里面所讲的知识都是一种引导性的知识和例子,很多学生满足于对这些表层知识的学习,从而造成学了一堆知识仍然不能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或者遇到实现问题仍然茫然不知所措。

(三)混淆知识和技能的界限。知识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认识,而技能则代表着我们对自然的改造能力,拥有知识是拥有技能的前提,但知识并不等同于技能,技能需要人们在知识的引导下反复地进行操作和实践才能真正拥有。有不少学生拿起课本什么都懂,放下课本几乎什么也做不了。或者有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完成一定功能的操作,并且能够知道每一步操作的涵义,然而一旦离开教师的引导,自己基本无法完成独立操作。或者有的学生某一步的操作错误被老师指出之后,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虽然做错了,但内心却是知道应该怎么做,下次一定会操作正确,甚至认为教师的纠正是小题大做,然而事实证明对操作错误没有认真纠正的同学下次很有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

(四)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较强。软件工程理论是指导学生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理论基础,每一个系统开发都应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依据。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同学对软件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软件工程的学习流于形式,在实际系统开发过程中,抛开软件工程思想使得系统开发充满随意性,甚至先开发系统,然后再伪造开发前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文档来应付教师的检查或考核,最终造成开发的系统的功能前后矛盾、重复严重。

(五)自学能力较低。学生对教师手把手讲授方式过分依赖。这种依赖之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满足对老师课堂简单操作示例的掌握。第二,对课堂之外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够关注。第三,对教师考核时分配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处于被动求助的状态。甚至怨恨老师不够“仁慈”。

(六)单一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而对交叉学科的知识关注不够。计算机专业与数学专业,物理专业,生物专业等都有一定的专业交叉,尤其是数学专业,计算机专业上很多问题重大的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借助于数学专业知识。然而不少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高等数学、概率统计以及线性代数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令人担扰。班级数学相关课程的年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比例居高不下,这也必将影响计算机专业的发展后劲。

三、常见纠正方法

鉴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客观存在的这些学习误区,作为老师必须与学生一道共同探讨出一条可行的纠正道路。笔者在跟学生授课、完成实验以及学习讨论过程中发现,要纠正学生的学习误区必须要从思想、技巧、习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在此笔者列举一些可行的纠正方法。

(一)掌握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尽管很多学生并非师范专业方向,但是作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学习自己专业知识之余还应阅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在阅读这些书籍的过程中可以把不同专业的学习特性进行有效区分,对常用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了解,对于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般心理状态有一定的估量,宏观纠正学生学习过程中普通存在问题。

(二)对于难以理解的理论要结合实例反复阅读。计算机很多知识非常抽象,很多同学感到看不明白,这时不应该放弃努力,更不应以死记硬背来应付考核。学生学习时应尝试将理论知识套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反复印证,从而理解理论中的涵义。

(三)对困难不能望而生畏,要相信熟能生巧。很多学生在学习单独的、简单的操作实例时,觉得比较容易上手,而对于复杂的、综合的实例则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就认为自己无法达到甚至将来也难以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适合学习这个专业。实际情况是当学生首次接触某类知识时会觉得非常困难,知识在实践中应用时需要耗费较多的精力去消化和加工,当学生对知识熟悉到一定程度时,人脑对知识的加工和消化将会大大缩短,当学生对知识非常熟悉时,大脑对知识的反馈将会成为一种条件反射。因此学生应当树立自信心,对简单的实验要反复练习,这样当遇到较为复杂的案例时大脑就会快速地反馈以前所学到的知识,若这样逐步增加实验难度,最后学生也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问题。因此学生应该相信熟能生巧,要对基础知识打好基础,最终必定会能解决原本自己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

(四)高度重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很多学生认为自己虽然实验过程中出了一点错误,但自己心里却知道应该怎么做,所以这个错误不会对自己以后带来什么影响。这种思想是严重错误的,必须立即纠正。学生要想拥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必须要不容出错地反复练习,以至于使正确的操作步骤几乎成为一种习惯。那些认为自己这次出错只是大意,内心是清楚的学生更倾向于下一次犯同样的错误。所以这些学生应该进行一些必要学习训练才能走出这种反复错误的困境中。这些学习训练包括重复做与错误操作相反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此来克服错误的惯性。或者通过书面的方式来记录正确的程序流程,从而增强正确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降低错误的操作流程在思维中的刺激程度。

(五)使用软件工程思想解决项目设计开发问题。学生在真正使用软件工程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适应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常见,学生应该试着适应新的知识内容和思维方法,努力克服不适应的心理状态,在项目开发前要深入进行需求分析,减少设计与开发的盲目性,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严格遵守一般的原理和逻辑,在投入市场之前要仔细验证产品的可用性。

(六)将自学作为生活习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明白信息行业知识量非常庞大,而且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老师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所讲授的知识不能完全满足专业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要自觉地将老师课堂所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地扩展,并且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努力克服被动和等待的消极心理状态,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里面的优秀资源,不仅要多在图书馆借书,而且要保证借来的书都能够很好地研读。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善于钻研,敢于创新,不要期待着他人给自己提供参考答案,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七)高度重视数学在计算机专业中的应用,并积极拓展其它学科的知识。对于离散数学、高等数学、工程代数以及概率论等课程一定要下功夫学好它们。对于自己的不懂的内容务必要向老师和同学们虚心求教,积极解决相关问题。我们应该明白没有数学知识的支撑,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也不可能会有长久的发展。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要多去参加跨学科讲座,要认真地学习选修课的知识内容,培养广泛的兴趣,积极阅读跟科普相关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长远发展带来正面的影响。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地带,承担着振兴我国信息产业的重大历史责任。因此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要认清自己本专业的知识特点,克服常见的学习误区,养成自学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努力将自己培养成合格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黄莉.关于课堂互动中纠错行为的调查分析[J].语文学刊,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