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例6篇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1

防疫防控线上教学开学检查工作汇报

根据前期检查成果,按照县教育局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我校认真检视存在的问题,逐一落实改进,扎扎实实地做好了开学的各项准备工作,促使线上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进行,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领导监督责任,主抓落实

在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工作方案的基础上,更明确各领导分工及职责,强化责任监督机制,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力争一事一清,一日一清;

加强领导值班制度,力求线上教学期间,领导班子成员全员到岗;

制定值班领导日报制度,完善值班日志、工作台账等制度,坚持把疫情期间校园防疫工作抓严做实。线上教学工作分配落实到各年级部,要求年级部主要领导及各年级部长分工负责,分片包班,年级领导及部长要下沉到班级,观察、监督各班线上教学的落实情况,并及时反馈;

建立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在原工作量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学质量考核标准,对线上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以保证学生全员在线,学有所获,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

进一步完善疫情防控制度及健康日报制度,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方案,制定线上教学实施细则,制定线上教学考核方案和考评细则,以制度保证线上教学的良好秩序;

加强对学生情况的摸排,特别是对于假期到过武汉的同学,要认真排查,掌握情况,落实到人;

对于学生健康状况要建档立卡,建立日报台账,确保掌握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健康状况的摸排,做到不瞒报、不漏报,完善教师返校健康登记制度,责任落实到人;

完善校园防控细则,确保线上教学期间到校工作教师的安全。

三、严格教学常规管理,主抓质量

1.加强集体备课,强化常规管理。我校积极实施落实线上教学,自x月xx日起,动员所有考试学科老师错时有序到校集体备课,不仅钻研教材、进度和线上教学的技术问题,还把重点放在线上教学管理上,强化三案一查制度,制定优生和学困生辅导办法。实行组长负责制,要求各年级部部长深入备课室,对各备课组集体备课进行监督检查,强调过程,更注重落实结果。

2.加强过程监督,强化教学管理。线上教学的监管是第一要务,要求各教师认真制定细则,并把线上教学效果的监督列入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

班主任必须深入到各班群组,进行实时管理,对听课时长、作业完成等情况及时总结反馈,通知到学生个人;

强化线上检测,制定相应的细则,要求各科任课教师务必保障全体参与,保证检测质量,并要求教师做到过程实时监督,结果及时反馈。强化家校共育机制,动员家长对学生进行监管,发挥家庭教育的主体优势,力保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

3.加强心理辅导,强化成长管理。线上教学不同于实地班级教学,当前疫情环境下,要强化对学生心理的关注。要求政教处围绕“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独居带来的一系列行为心理问题等,及时向班主任推送资料,班主任按规定每周至少召开一次视频会议,在严格作息和量化管理的同时,从心理上、生活上给学生以关怀,并动员学生家长给学生更多的关注,在完善线上教学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做到多措并举。

四、抓好教学保障工作,保证安全。

1.完善各项日报台账。建立到校人员记录日志及返校人员健康日报台账,坚持登记上报,确保无遗漏。严格控制进出学校人员,实行特殊时期特殊管理,把校园防疫工作放在首位来抓,牢固树立安全压倒一切的意识,安全工作重于泰山,不松懈,不疏忽,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2.完善相应配套设施。设立进校检测岗和校园监督岗,设立隔离监察室,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和消杀设备,做到对进出校园及校内工作人员的检测和监管全覆盖;设专人对线上教学设备进行维护和维修,对于电脑、网络等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测,为线上教学工作提供保障。

3.做好防疫物资的及时补充。认真落实学校防疫物资的采办及使用工作,建立物资采办发放相关台账,确保相关物资采办的及时、足量,严格物资发放、落实;

对防疫物资的使用落实到人,责任到人,逐级负责,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落地落实。重点场所消杀及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的消杀工作,对教学楼、办公室、会议室、食堂等重点部位坚持每日消杀,确保各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学校防疫防控中学通风消毒制度

为切实作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做好消毒工作,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各教室、专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会议室、办公室等人员聚集的场所需在使用前30分钟开窗进行充分通风换气,并在使用过程中全程开窗,确保室内空气流通。

2.各场所由相关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日常消毒,并作好消记录。消毒时间宜安排在下午放学后室内无人时进行,消毒后关闭门窗,第二天早上需提前30分钟开窗换气。消毒工具及药品由学校统一配备。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2

(一)教育管理上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存在抑制的状况

中国很早就已经兴文重教,从东周时代开始就已经有诸子百家进行传习讲学,一直到现在,中国仍然十分重视文教的重要性,并且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但是正因为中国从封建时代以来长久的教师权威性价值观念的影响,很多小学在开展教学的过程当中都是强调服从,并且教师也是服从小学的科目教研组的教研成果,无论从教学的方式或者是教学的内容上都应该服从教研的成果,不然则可能受到诘难和责备。而负责具体教学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但是一旦学生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个性等,却不容易受到教师的接受。所以,教育管理上对于小学生的创造性没有尊重,很多学生在日常的过程当中也都放弃了自身的创新尝试,这一点对于很多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而言,也同样无法进行创新性的引导和管理。

(二)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容易发挥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

当前对于小学教育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高质量的教师资源的缺乏,以及教学上存在的资源紧缺的状况也逐渐突出,影响了很多教师在教学优化以及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小学普遍出现的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资源紧缺,以及资金上、时间上普遍不足,这样很多小学教学过程中就采取大班教育,班级的学生人数太多,教学的质量也不好,这样的教学方式就和传统的教学方式没太大的本质差别。在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就无法真正对于每一个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关注,教学没有个体的微调,容易造成教学方式和内容的一刀切,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二、探索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下以人为本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一)采用民主的人本主义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强调全员参与

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的根本目标。小学的教育管理者和小学一线教学的教师,在贯彻执行相关的小学规章制度、教学制度上也需要彻底、自觉以及主动。但是学校在形成小学的日常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不能够完全忽视对于负责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的经验的主观感受。由于很多负责一线教学的小学教师,对于小学教育实施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加清晰,所以可以更加不留死角地掌握当前小学教育管理所缺乏的一些层面。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都应该被小学的教育管理者所吸纳和整合的。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强调策略研讨上的全员参与性,教育管理的策略要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从而能够更加全面地聚集一线教师的智慧,形成更好的教育模式。而这种人本主义的管理模式,也会对于一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起到更为积极的影响。

(二)要注意人性管理和制度管理之间更好的结合

小学要进行人本主义的管理,还要注意制度管理和人性管理互相之间的结合。过去的教学管理比较注意服从,这样在教育管理之下,会让一线教师容易产生消极应对心态,从而无法获得尊重和满足,在工作过程当中就不容易进行配合以及服从。而人性管理最为重要的就是让被管理的一线教师能够获得精神上的尊重,和一线教师平等地进行交流,进一步地取长补短,在情感上进行互动,最终可以促进教学管理制度令行禁止,一线教师更加配合以及服从。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更注意发挥一线教师的工作自主倾向性,并且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后促进这些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因此,管理者要更多地对教师理解以及尊重,最终以人性管理配合制度化的管理,促进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

(三)构造更为浓厚的人文教育文化的氛围

小学的教育管理者要注意以人文本的观念,不仅仅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具备这样的管理价值观,更是一个文化养成的过程,从而用人本主义的机制以及方法对学校进行管理。小学的管理者要更加注意放手让负责一线教学的教师去探究一些新的小学教学方式,以及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一旦教学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学教师在一些教学的方式、教学的内容上存在分歧的时候,不要采用传话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要注意采用一些平等的交流和互相沟通的方式,让一线教师能够想说、能说、有机会去说,不要轻易怀疑教师的一些创新观念和做法,也不要形成一些思维定势,不愿意和教师继续交流,最终造成了教学管理者和一线教师之间的嫌隙。这就是平等、互相尊重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氛围的培养和形成。这些宝贵的人本主义教育文化,对于小学生而言,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三、结束语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群众路线;实效性;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一、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与功能效应

(一)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指保障群众路线在高校得以长期有效贯彻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高校长期有效贯彻群众路线的机构格局、制度安排及其运行机理三大方面。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制度建设”,指制定群众路线的制度机制保障、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动态过程,包括逐步完善的五大板块――学习与教育机制、工作与管理机制、动力与激励机制、保障与监督机制、考核与问责机制。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制度体系。科学合理的群众路线制度体系的建立,能降风险、树勤政、促发展,保障群众路线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二)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功能效应。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高校党建和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能辐射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首先,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增强高校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保障;其次,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改善党群关系,建设“服务型”执政党的重要前提;再次,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的重要条件。

二、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必要性与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以用三个“好”字来形容:实践活动组织开展得好、师生员工对活动的评价好、初步取得的效果好。同时也要看到,要把群众路线活动落到实处并深入开展下去,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还必须对群众路线活动本身采取“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态度。总的来说,当前高校群众路线实践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主要以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指导模式为主,师生缺乏自主参与的积极性。第二,群众路线活动缺乏适合高校特点的针对性,内容存在避重就轻的情况,对于许多高校师生真正关心的主题(比如学术腐败)极少涉及或蜻蜓点水,使师生对群众路线的实质效应产生质疑。第三,高校的群众路线活动主要以传统方式开展,与新媒介融合意识不足,生动性和创新程度不高,缺乏对群众的吸引力。第四,重形式轻效果,缺乏科学、合理、长期、有效的制度与机制保障,比如教育、激励、监督、考核与反馈机制,使师生对群众路线的持久性信任度不高。

(二)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现实意义。上述问题表明,尽管目前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受到了群众好评,但还没有建立起长期广泛的群众认同。因此,建构长效机制对于切实贯彻高校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提高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自觉地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去的自觉性;二是有利于增强群众路线实践活动针对性,提高广大师生员工对群众路线实际效应的信任度;三是有利于探索新方式和新媒介,增强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吸引力;四是有助于建构长期有效的制度保障,提高群众路线的实效性。因此,必须建立长效机制,扎实推进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三、建立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行动方案

基于现实意义并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的基本内涵与功能效应,以高校群众路线制度建设的五大板块――学习与教育机制、工作与管理机制、动力与激励机制、保障与监督机制、考核与问责机制――为基本坐标,提出新时期上海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行动方案,包括搭建平台、把握抓手、创造契机、提供条件与强化保障五大方面的举措。

(一)搭建平台:学习与教育机制。“群众认同”是高校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关键。然而,当前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即便认可当前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但普遍认为这样的活动往往“一阵风”,不能深入持久、系统实效地开展下去,甚至有些党员自身也是这样认为。针对这种普遍状况,要转变或深化对高校群众路线的认识,必须建立适应新媒体时代背景的学习和教育机制,既保证对党员的自我批评和教育,也有助于加大推进群众路线工作制度化的力度,为真正的群众认同提供制度前提。具体而言,第一,创新群众路线传播载体,通过打造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或网站,创办校园网络电视点播台、开设开放性网络课程等方式,与学校网、社区网、国家网连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群众路线教育社会化,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群众路线思想占领网络阵地;第二,将群众路线学习作为各类课程尤其是相关课程内容的基本目标之一,纳入课程内容之中;第三,将群众路线学习作为高校科研的重要方向之一,纳入科研内容之中;第四,将群众路线作为品质精神培养的一个渗透性要素,融入师资培养、师生活动、社会教育等环节之中,形成“三严三实”的校园“”。

(二)把握抓手:服务与管理机制。当前,我国高校中行政化的倾向还比较严重,高校基本按照行政手段、行政方式、行政运行机制进行教育教学和管理。高校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也基本是以自上而下开展活动的方式展开,广大师生员工被动接受、从众参与,并没有成为群众活动中的实际主体,导致群众缺乏参与“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上述问题,各高校必须把握服务与管理机制建设这一抓手,切实制定并落实规范、系统、常态的群众工作管理与服务机制。第一,要在群众路线工作中切实“去行政化”,根据师生员工主体的实际需要,建立“服务型”工作机制。比如建立能突出学校特色的群众路线工作模式,更贴近师生的学习与工作,提高活动的实效性。第二,要保障党建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严把“入口”疏通“出口”,规范“过程”,尤其是要加强师生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民主生活制度建设。第三,着眼于群众路线反馈机制的建立完善,循序渐进实现服务与管理制度在更高层面的系统整合。要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师生员工意见,明确主要问题,重点解决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行政权力官僚化、学术权力行政化、教职工权力边缘化等在“”方面的突出问题。

(三)创造契机:动力与激励机制。创造各种契机,整合各方面动力,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才能确保群众路线的长效落实。第一,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党员在群众路线上创先争优,把保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党员先进性落实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比如定期开展评比优秀党员、模范标兵等活动。第二,推进典型示范制,尤其要树立那些来自基层和平凡岗位的先进典型,来教育、激励身边更多的普通党员向先进看齐,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良性互动机制和氛围。第三,在校园媒体或社会媒体中开展“”等群众路线建设,发挥强势媒体的文化冲击力。

(四)提供条件:制约与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约机制,是确保高校党员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取得实效、长效的重要环节。第一,高校必须完善党内群众路线制约与监督方式机制。要切实建立健全高校党内民主监督制度和程序,逐步建立和完善党务公开制度、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第二,理顺校园教师、学生群体的党群关系,不断拓展群众路线反馈的渠道和空间,不断完善群众监督、派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党外监督形式,建立健全监督制约体系。比如,加强对大学生组织特别是大学生社团的领导和管理,帮助大学生社团选聘指导教师,支持和引导大学生社团自主开展群众路线活动。第三,要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网络与新媒体在群众路线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管理制度的质量和水平。要建立校园群众路线建设的各项反馈制度,通过开通网上书记信箱和校长信箱、校园BBS、校园电台采访、互动网络媒介等反馈平台,褒优贬劣,绝不给不符合群众路线的错误观点和行为可乘之机。

(五)强化保障:考核与评价机制

高等学校要把群众路线考核与评价落实到学校发展战略的高度。一是把群众路线建设纳入学校预算和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考核与评估体系,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的同时,注重评价反馈效果,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二是配备必要的考核人员,履行考核职责,落实考核责任。三是建立师生党员考核评价档案,切实把考评结果作为党组织和党员评优、年终考评定级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将践行群众路线实绩考核评价纳入单位党建工作和年度综合目标评价体系。

总之,构建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是加强新时期高校师生党员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高校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学校内涵和服务社会能力的一项战略举措和重要任务。只有真正建立高校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这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取得实效,并以此推进高校以“三严三实”的作风完成其在推进当代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伟大使命。

参考文献:

[1]纪淑云、韩振峰:如何建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N].光明日报,2013.08.29。

[2]崔延强、王玉鹏:将高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向深入[N].光明日报,2013.09.14。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大学制度;校长治校;教授治校;博弈模型;实证分析

Abstract: in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 of modern university,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and professors, constructs the game model of the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power inherent in the presidency and the Faculty Governance,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er game school principals and professors treat school both power and loss value h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obviously, in the process of power game in the best equilibrium state is: centralized school principal school best power angle is 53.14 °, decentralized School Faculty Governance best power angle is 38.86 °.

Keywords: university system;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 game model; empirical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0 引言

制度是一系列权利和义务或责任的集合。大学制度就是协调、规范大学组织的各种行为,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1-2]。而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建立起适应时展和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要求的大学办学体制,即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大学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办学精神、办学宗旨、办学方向、办学实践、办学特色等能顺应社会发展方向,符合人才培养和教育发展的运行规律,这种体制不但能够提高大学的办学水平与效益,而且能够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及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与外部协调发展。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建立适应时展需要的现代大学办学体制与外部机制;二是形成符合提高办学水平与效益要求的现代大学内部管理机制[3-4]。其结构分为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外在制度主要在于调整大学与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包括法人制度、产权制度、中介制度、董事会制度等;内在制度主要是通过制度构建确定大学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实现大学组织内部的民主管理,规范大学组织及其个体的行为,提高大学管理的运行效率,包括学术自由、教授治学和参与管理、校长治校、学生自主、教学个性化、科学管理制度等。本文仅从大学内部管理制度层面上,论述校长治校和教授参与管理治校的博弈关系,试图在两者之间找到均衡点,以此指导学校管理实践活动。

1 现代大学内在制度中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

1.1 校长治校

一个优秀的大学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教授或者学者,而且还应在深刻理解教育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办学理念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善于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但校长是一校之长,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解决校内事务,更要处理好校外事务,善于搞好学校与社会、市场的外部关系,而且要求校长应具有经营大学的智慧,强烈的经营意识和良好的社交能力,运用企业家所采用的方法治理大学,善于从事“外交”的社会活动。现代大学实行“校长治校”的关键,是必须确保大学校长拥有办学自。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学地位和作用的日益重视和依赖,大学自治的权力必然会受到由于国家和社会更频繁的接触和介入而相对消弱。在这样一种宏观和微观并存的环境变化下,使大学教授治校的传统慢慢失去了往日的辉煌,其自身的局限性也日益凸显出来。正如J.S.布鲁贝克精辟地指出:“尽管赞成学术自治的论据看起来合乎逻辑”,然而“高等教育越卷入社会事务中就越有必要用政治观点来看待它。就像战争意义太重大,不能完全交给将军们决定一样,高等教育也相当重要,不能完全留给教授们决定”[5]。然而,大学自身规模的膨胀和内部事务的日益增多,导致了大学尤其是巨型研究性大学管理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大大提高,并逐渐使其内部的分权越来越明显。

1.2 教授治校

所谓教授治校,首先是一种现代大学理念,其次是一个学校内部管理的制度形式。中国老大学基本实现了教授治校,主要体现在当时的大学制度上。民国时期,中国的大学有国立和私立两种形式,在私立大学的概念中,包括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大学,也就是一般的教会大学。一般来说,教授治校是当时中国大学公认的大学管理主导价值。教授治校究竟达到什么程度,会因不同国家、不同大学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大学和同一大学的不同时期而有所不同。而对现代大学制度中“教授治校”是指大学教授来管理大学,即通过大学或规程及一定的组织形式,由教授执掌大学内部的全部或主要事务,尤其是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并对外维护学校的自主与自治[6]。其含义在于:一是教授治校是个限制概念,治校的内容通常限定为对重大学术问题进行参与决策的范畴,是大学内部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二是“教授”为一集合概念,即表示教授团体而非个体;三是教授治校多为参与治校管理而非决定治校,把学术自治与学术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并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组织制度。2000年,东北师范大学建立了学院级的教授委员会,实行“教授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至今,北大、清华、人大等全国几十所高校都先后成立了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香港、澳门、台湾也都实行“教授治校”。前中国科技大学校长、现南方科技大学掌门人朱清时重提“教授治校”的方略,提出大学教育应该去行政化、去官僚化、去衙门化,由教育家办教育,内行管理内行,让教授委员会对学校进行全面治理[7]。

如今,“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两者间一直处于博弈状态,而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如何确定两者之间的权衡或者找到一个平衡点,为顺利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实现高校自主办学,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正是本文要讨论的内容。

2 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权力博弈模型设计

2.1条件假设

假设一所大学的所有权力定为R,由校长治校的权力设定为C,教授治校的权力设定为P,那么,C与P之和,一定大于或等于R,即C+P≥R,同时,单一的C或P一定都小于或等于R,即C≤R,P≤R,这就符合了几何三角形的关系原理[8]。为此,我们可以提出“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权力博弈关系的一个假设为: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权力关系符合数学中的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即C2+P2=R2,其中C+P≥R,C≤R,P≤R。如图1所示。

2.2权力博弈模型设计

以上述假设条件为基础,我们构建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的权力博弈模型图,用如图2所示加以说明。横坐标表示教授治校的绝对分权线,纵坐标表示校长治校的绝对集权线。曲线CP表示以O点为圆心的1/4圆弧线,该线表示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的权力关系曲线,曲线上任何一点,均可以其坐标值来说明双方治校权力的大小,如A(P1,C1)点,从A点分别向横坐标和纵坐标画垂直线,分别交于P1和C1点,表示教授治校权力值为OP1,校长治校权力值为OC1。从模型图中还可以看出,直线OA与横坐标OP构成的角度为ɑ1,我们把这一角度ɑ1称之为“权力仰角”,此时权力仰角的取值范围为:45°<ɑ1 ≤ 90°。同理,OK的权力仰角为45°(即ɑ = 45°)和OD的权力仰角ɑ2的取值范围为:0°≤ɑ2<45°。

模型图中曲线CP是以O点为圆心的圆弧,其半径设为R值,则OC = OP = R。OC1是A点分解出来的校长治校权力值,C1点表示校长治校绝对集权点,因此,以O为圆心,以OC1为半径从C1点向横坐标作新的圆弧(C1P2),该圆弧线与直线OA相交于L点,则OL = OC1,OL表示校长治校的权力(或势力)范围;同理,OP1是A点分解出来的教授治校权力值,P1点表示教授治校绝对分权点,以O为圆心,以OP1为半径从P1点向纵坐标作新的圆弧(P1C2),该圆弧线与直线OA相交于F点,此时,OF = OP1,OF相应地为教授治校的权力(或势力)范围。由于LF = OL-OF = OC1-OP1,因此,线段LF长度可以表示为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权力差,LF值越大,表示双方权力相差越悬殊;LF值越小,表示双方权力越均衡。当权力仰角ɑ = 45°时,LF长度为零,即此时L点和F点重叠,表示双方权力完全均等。图中直线AL表示双方权力因博弈而造成的权力损耗,AL值大小也表示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权力冲突的激烈程度。当权力仰角ɑ越接近于45°时,AL值将越大,表示双方权力冲突越大,或表示双方权力越是均衡,权力损耗也越大;当ɑ取值越大时,LF越长,说明双方权力差也越大,或者说衡量权力损耗的指标AL值却越小,也就是说双方权力差越大时,权力损耗就越小;当ɑ = 90°时,LF达到最大值,即LF = OC = R,表示双方权力差达到极值,权力损耗值LA却为零,即由校长治校的绝对集权制学校教授治校权力为零。

3 模型应用分析

由模型可见,描述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权力关系的指标有两个:一是双方权力差LF;二是双方权力损耗AL。而LF和AL的关系都可以用权力仰角ɑ来描述,同时,LF与AL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对于一所学校而言,若要达到最佳双方权力博弈效果,其权力仰角ɑ即不能过大,也不能过小,或者说权力过于集中或分散都不利于学校管理和发展。因此,建立双方权力博弈模型的目的,就是要找到最佳的权力仰角ɑ的值,使LF和AL值达到最佳的均衡配置状态,从而得到双方权力博弈均衡解。此模型应用于大学管理活动事物中,可明确地判断其学校权力结构类型,并根据学校发展需要掌握适度的管理权限,同时指导学校实践活动。

3.1 权力仰角ɑ取值45°~ 90°时权力结构类型判断

从上述分析可知,权力仰角取值45°到90°时,校长治校权力将大于教授治校权力,其学校权力结构形态应为集权制类型。选取权力仰角ɑ = 60°和75°为分界点,当权力仰角为75°≤ ɑ ≤ 90°时,其学校称为极端集权制或专制学校;取60°≤ ɑ ≤ 75°时,其称为高度集权制;取45°≤ ɑ ≤ 60°时,称为适度集权制学校。由于校长治校权力f = R×sinɑ(R为权力半径,其值可视为1,下同),教授治校权力f = R×cosɑ,因此,当ɑ = 60°时,校长治校权力f校长= R×sin60°= 0.866R,教授治校权力f教授 = R×cos60°= 0.5R,两者权力之比为1.732:1;同理,当ɑ = 75°时,f校长 = 0.966R,f教授 = 0.259R,权力比为3.730:1;当ɑ = 45°时,sin45°= cos45°= 1,权力之比为1:1;当ɑ = 90°时,sin90°= 1,cos90°= 0,权力之比为1:0。由此可知,双方权力之比≥3.730:1或介于3.730:1和1:0之间时,为极端集权制学校;介于1732:1与3.730:1之间为高度集权制学校;介于1.732:1与1:1之间属于适度集权制学校。如表1所示。

表1学校权力结构类型的划分表

3.2 权力仰角ɑ取值0°~ 45°时权力结构类型判断

相反地,当权力仰角取值0°到45°时,教授治校权力将大于校长治校权力,其学校权力结构形态属于分权制,随着权力仰角的减小,教授治校的权力将不断增大。取权力仰角ɑ = 15°和30°为分界点,当权力仰角为30°≤ɑ≤45°时,其学校称为适度分权制;取15°≤ɑ≤30°时,其称为高度分权制;取0°≤ɑ≤15°时,则为极端分权制学校。同理,当ɑ = 15°时,f校长= R×sin15°=0.259R,f教授 = R×cos15°= 0.966R,两者权力之比为0.268:1;当ɑ=30°时,f校长=0.5R,f教授= 0.866R,此时,权力比为0.577:1;同样,当ɑ = 45°时,由于sin45°= cos45°= 1,此时权力之比为1:1;当ɑ=0°时,sin0°=0,cos0°= 1,此时权力之比为0:1(事实上此时教授治校权力为无穷大,可能大学分裂为完全独立的学院或者说学校已经处于校长完全失去了对下属院、系掌控的局面)。由此可知,双方权力之比处于0:1与0.268:1之间时,为极端分权制学校;介于0.268:1与0.577:1之间为高度分权制学校;介于0.577:1与1:1之间属于适度分权制学校。如表1所示。

3.3 双方权力差和损耗值关系均衡解判断

为论证上文LF和AL之间关系观点,本文用具体的数学公式来表示双方的权力博弈关系。由图2可知,当45°<ɑ1≤ 90°时(其中,双方权力关系曲线的圆弧半径为OA = R,R可视为= 1),校长治校权力值OC1 = OL = AP1,而AP1 = OA×sinɑ = R×sinɑ;教授治校权力值OP1 = OF = OA×cosɑ = R×cosɑ。因此,两者权力差为f差=OL-OF = R×(sinɑ-cosɑ);权力损耗值为F损= OA-OL=R×(1-sinɑ);同理,当0°<ɑ≤45°时,得:f差= R×(cosɑ-sinɑ),F损= R×(1-cosɑ)。分别取ɑ = 0°、15°、30°、45°、60°、75°、90°时,其中ɑ= 45°为分界点,代入f差和F损式中计算其值,如表2所示。

表2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双方权力差f和权力损耗值F分布表(R=1时)

根据表2,作如图3所示,权力差曲线(f曲线)与权力损耗曲线(F曲线),相交于两点(左边交点和右边交点),即为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权力博弈关系的均衡解。对于分权制大学制度而言,校长治校与教授治校的最佳权力博弈关系均衡是左交点,而对于集权制大学制度来说,双方的最佳权力博弈关系均衡点为右交点。

由图3可知,令f差=F损,分别得到左交点ɑ2和右交点ɑ1的权力仰角ɑ值,即:

R×(cosɑ2-sinɑ2) = R×(1-cosɑ2);R×(sinɑ1-cosɑ1) =R×(1-sinɑ1),化解等式为:cosɑ2 = 4/5 = 0.8,由此,得到最佳权力仰角ɑ2 = 36.86°,同理,也得到ɑ1 = 53.14°。

4 结论与建议

纵观全文,在现代大学内在制度建设中对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两种权力博弈关系分析判断可以得出两种结论:一是在分权制学校中,当权力仰角ɑ2 = 36.86°时,校长治校和教授治校的权力博弈关系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此时的双方权力差f和权力损耗值F相等,即f差 = F损 = R×(1-cos36.86°) = R×(1-0.8) = 0.2R,而校长治校权力为f = R×sin36.86°= 0.59986R,教授治校权力为f = R×cos36.86°= 0.800R,权力之比为0.7498:1;二是在集权制学校中,当权力仰角ɑ1 = 53.14°时,双方权力博弈达到最佳的均衡状态,此时,双方权力差f和权力损耗值F也相等,即f差 = F损= R×(1-sin53.14°) = R×(1-0.8) = 0.2R,而校长治校权力为f = R×sin53.14°= 0.800R,教授治校权力为f = R×cos53.14°= 0.59986R,其权力之比为1.3336:1。

由此可知,依据双方权力比值关系来推断,在分权制学校中,对于一项工作的管理或事件的决策权,应给予教授们57.15%的权力做出决定或选择;相反地,对于集权制学校,教授们只能拥有其42.85%的决策权或决定权,权力的把握过大过小都不利于学校发展和稳定,因此,在现代大学治理中,只有把握这样的度和均衡权力,才是治理学校的最佳状态。此外,根据结论,还可以参照其他相关条件和数据,来确定博弈的过程、策略和原则,并判断其博弈的性质和预测博弈的最佳效果,以期最终指导学校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宋旭红.我国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三个层次[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41-43.

[2]高桂娟.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时机与紧迫性[J].教育与现代化,2003(2):13-17.

[3]陈喜波,姜春林.刍议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继续教育研究,2003(2):62-65.

[4]方明,谷成久.现代大学制度论[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134-156.

[5][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78:144-149.

[6]朱若羽,孟凡静.关于“教授治学”与“教授治校”的思考[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2008(10):56-57.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5

一、制定合理有效的机房管理制度,严格落实与执行

为了规范机房管理,提高管理效率,保障正常运转,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机房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计算机实验室学生上机守则》、《计算机实验室安全守则》、《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员职责》、《计算机教师上课职责》等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制订机房管理制度,规范学生的上机操作行为,明确上课教师的职责和机房管理人员的责任。如规定学生上机要对号入座,不准学生拆卸硬件设备,不得在机房玩游戏,不得携带任何食品饮料进入机房等等。

二、科学高效地维护机房软硬件设备,保障机房正常运行

1.硬件的保养和维护

(1)硬盘保护问题。为防止学生有意或无意地破坏硬盘、更改设置,可以为机房的电脑配置硬盘保护卡或安装还原精灵,这不仅能对硬盘起到保护作用,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防范病毒和误操作,大大减少机房维护的工作量。

(2)显卡和内存问题。由于电脑老化容易造成显卡和内存与主板的接触不良,如果不是烧毁,可根据响声判断哪一个出现问题。处理方法是拔下显卡或内存,然后用橡皮擦擦去显卡或内存表面的氧化层后重新插回去,一般都可以解决问题。

(3)网卡网线问题。有些学生上课为不被教师机控制,会有拔网线的小动作,经常拔插会造成网卡松动,网线中有些线头接触不良。在管理过程中,要在课前提醒学生不要拔网线,否则给予相应的处罚,。由于管理严格,收到较好的效果。

(4)鼠标和键盘问题。曾遇到过学生把键盘键帽抠出来换位置或用力敲打鼠标的情况,给维护工作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制定了相应的处罚制度,一旦发现学生搞此类小动作,一定给予严肃处理。

2.软件的维护

(1)软件的安装。根据机房内机器的配置情况,选择适合的应用软件进行安装。选择适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它不但给我们的教学工作提供了界面友好的交互平台,还可以发送和接收文件,监控和控制学生机,这给教学和机房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系统的维护。采用Ghost克隆技术和安装还原精灵对学生机进行维护。在资源服务器上建立“素材”“教学软件”和“学生文件”三个文件夹,对前两个文件夹设置只读权限,每台学生机上分别映射“素材”“教学软件”和专用文件夹;学生机不存放文件,大大降低了维护难度。

三、落实机房安全管理措施,保障用电和设备安全

1.用电安全

机房电线线路错综复杂,任何一处差错小则引起跳闸、设备损坏,重则可能引起火灾,所以用电安全十分重要。在实际工作中,电源控制应由管理人员专人负责,每晚关闭电源,严格规范学生行为,禁止学生乱碰电源、电线,有效地将发生电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2.设备安全

机房的设备安全要靠管理人员平时勤检查,上课教师经常检查学生的上机情况。如有故障应报管理人员及时维修,学生上机实行责任到人,填写好上机登记表,下课后如出现人为故障,可追究该台电脑使用人的责任。

四、注意日常机房环境的维护,延长计算机使用寿命

1.电源问题

不稳定的电源是对电脑的极大威胁,特别是在夏天这个用电的高峰季节尤为突出,有时会造成一部分电脑不能正常开机。为此最好能添置高性能的稳压器,同时要经常检查供电情况,使之符合用电标准。

2.灰尘问题

学校机房使用率高,来往人员多,灰尘量自然比较大。一学期下来,机箱内部主板和其他部件就有厚厚的一层,为了避免部分元件接触和散热不好,应定期对机箱内部元件进行清洁,减少因灰尘受潮而造成的事故;同时要保证机房的地面清洁、卫生整洁,创设舒适的上机环境。

3.温度湿度问题

电脑的很多部件要在一定的温度、湿度范围内才能正常工作,否则频繁的死机、非法操作、元件烧毁等是不可避免的。为此,应安装空调以尽量控制电脑室温度和湿度。

线上教学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教育教学管理 创新

如今,教育改革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学管理,因为它与教学成绩一样,都是学校生存的命脉,创新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是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学校教育组织必须依靠它来赢得社会、政府、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信任、理解和支持。一所质量高的学校绝不是只靠着有几位著名教师、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或者教育经费充足,而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创造的结果。从中可以看出,教育教学管理的创新是刻不容缓的。

一、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新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1、教育管理者的创新素质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一个过程,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这是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操作这台发动机的正是学校的管理者。因此,学校的管理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制度创新的关键。

学校管理者支配和引导着学校各个群体的行为,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素质将直接制约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和走向。如果一所学校没有一位富于创新的校长,做事情前怕狼,后怕虎,保守求稳,那学校也只能永远望它校之“项背”了。学校管理者必须敢于否定学校旧有的、束缚人性张扬的条条框框,大胆进行教学管理制度创新,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对学校管理者提出的理性要求,也是取得成功的要素之一。

2、学校内部的创新氛围

目前学校要在比较理想的水平上开展创新教育,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队伍的总体素质特别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尚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育创新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创造性教育活动,它不是教育管理者独自单方面的行为,而是必须由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的一种整体性、目的。它依赖于全体教职工的真诚投入,依赖于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意见的交流与撞击。我们必须努力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开放和宽容的创新氛围,创造一种以创新为内涵的校园人文环境,给教师以自由想像的时间和空间,给教师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在教师的相互沟通、相互刺激、相互诱导中,提高工作乐趣,激发创新潜能。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必须遵循两个原则

1、以人为本

现在多指是指经营者或管理者的一种领导方式或理念。学校管理正是如此,要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注重个体的差异发展、注重群体的和谐发展,从而达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活力、善创新的教师队伍是教改向纵深发展的前提,也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任何一项创新活动都离不开人的参与。

2、民主管理

改革和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没有民主的管理,就没有民主的教育;没有制定政策时的民主,就没有执行政策时的严格。一所学校,如果只有少数领导干部的积极性,而没有全体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这所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将难以开展。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教师群体对于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对于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较其他社会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因此,在新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充分发扬民主,实施合作式、民主式管理,为教师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满足教师群体的心理需求,使每一名教师都成为自觉的创新主体,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局面,逐步达到人与学校、人与教育、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三、确立整合思想,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水平,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的教学管理机制必须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民主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

1、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

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确保学校开展正常工作的根本任务。上海有一所小学,2000年归并了6所村校,成为一所拥有近1700名学生,130多名教师的大型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无疑使原先“垂直式”的管理方式增大了管理的难度,影响了管理效率。在此情况下,校长结合学校实际,确立整合思想改革了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取消了副校长、教导主任等层级,改为条线负责制。把学校常规工作按学科及学校管理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条线,每个条线设一个负责人,管理该条线的人和事,并全权负责该条线工作的实施。条线负责人上对校长书记负责,下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负责,与此同时,接受校长书记和师生员工的监督和评价。从而形成了校长书记――各条线负责人――教职员工的三级管理网络,学校内部管理由垂直管理变为扁平式管理,确保了学校常规管理能落实到处,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系统。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