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的优点范例6篇

大众传媒的优点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1

近年来基于互联网、IPTV、手机等信息网络和各种数字技术的新型媒体形态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新型的媒体形态在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专业化的传播内容以及数据存储的高质量和大容量等方面拥有众多的优点。这些特点能够,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活动和受众需求。这种媒体表现形式多样化,为传统电视媒体带来了强烈的冲击,从而使得媒介市场格局逐渐由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种媒体并存发展。造成这种格局的根本原因是受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得到了增加,同时受众需求也变得各不相同,最后导致了传统电视受众的注意力严重稀释。现在的问题是面对受众的分化浪潮,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否毫无对策?“随着市场的发展,分化的程度日益加深,碎片化的趋势越来越显著,局限于传统指标划分受众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将态度、行为等能够体现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全面地把握受众。”在这样一个多元化时代,我们并不能简单地断定传统电视的受众群体一定会分裂或减少,它会随着新媒体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发生时间或空间上的位移。比如,受众可以根据相同的兴趣,通过网络流媒体以直播或点播的方式欣赏到电视台的节目。传统电视的受众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只是在新的媒体平台上实现了重新聚合,而正是这种重聚,将成为媒介融合的受众基础。

二、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资源整合

虽然与各种新兴的媒体相比,电视媒体存在着许多的缺点,但是它同时还保持着一些优点。例如权威优势,它在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受众的需要。一般的电视媒体都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首先让人们觉得可靠、可信,由此牢牢地吸引住已有的受众群和新的受众。品牌优势。电视和其它传统媒体相比,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应该说是惊人的。具有最广泛社会基础与强大的影响力。电视品牌在我国现阶段还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它包括传播形式、手段、覆盖、名牌栏目、节目、主持人、受众群等等。电视媒体在竞争中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应该抢先利用市场手段,整合有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作,形成以广告信息产业为主,多元化产业运营并存的发展格局。电视媒体与其他媒体进行整合的过程如下:第一:对媒体的受众进行调研。每个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定位,这直接决定了各个媒体的受众结构。与西方家相比,我国的电视媒体是一个宣传与经营的混合系统。一方面,它依托于各级政府而存在,一级媒体代表一级权威,是各级政府的宣传平台。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商业台和公共台之分,基本上,二、三千个频道都可以播放广告。由于不同级别的媒体,代表不同层级的行政权威,它们发出的声音,它们在受众心目中的影响力不同,所以形成不同级别的广告传播平台。第二:进行行业细分。实际就是将读者资源深度挖掘细分,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进行整合资源的第二步——目标市场选择。整合资源是为了进行产业化运作,所以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受众结构特点,结合各个行业的发展选择自己的产业化运作方向第三:实现立体化传播。在日益激烈的传媒竞争环境中,单独依靠个体媒介形态很难形成传播优势,它要求新旧媒体互相联合,构建起立体化的播出平台和组织构架,为客户提供多通路、多形式的营销服务。整合营销不是仅仅让用户能够在多种平台上找到一样的内容,更是为了充分发挥出多平台的固有属性,更好地形成互补结构,发挥跨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使品牌的传播效益最大化首先要根据播出平台的特点创新节目形态和编排方式。其次要将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与新媒体的互动传播优势相结合,发挥网络人际传播优势,弥补传统电视传播的缺陷。第四:打造“市场链”。媒体整合资源的关键是打造各个行业的“市场链”。很多产业完全可以和相应的版面结合,既为媒体增加新闻素材,又可以串起一条条“市场链”,把读者资源、媒体资源、行业厂商资源等彻底串联起来,打造利益共同体平台。由于媒体在市场运作中处于公立地位,行业厂商更愿加盟由媒体牵头的这种顾问机构。媒体整合资源进行产业化运营并非单纯创收,它使媒体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受众。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2

关键词:电视新闻;新媒体;融合;策略

伴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媒体推送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接收信息主要的形式和方法。新媒体得到普遍应用之后,人们对于信息的了解和接收也变得更为简洁、方便,同时也更加多样,这对于电视新闻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电视新闻在新媒体信息大潮的猛烈冲击下,如何实现自身的突破和发展,这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就目前情况而言,多数电视新闻并没有真正实现自身的改革和创新,继续坚持原有的、陈旧的发展模式,这对其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如果电视新闻维持现状,有可能逐渐走向没落,甚至被新媒体完全取代[1]。基于此,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下必须直面挑战,结合时展特点,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创新发展模式,未来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1电视新闻发展现状

新媒体尚未问世之际,电视新闻在新闻传播的相关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深受广大受众的热捧。但是,伴随时展,新媒体、自媒体相继涌现,受众的需求也随之产生变化,电视新闻受到严重冲击。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相对枯燥、乏味,难以满足受众日趋多样化的需要,如今的受众更喜欢丰富多样、灵活风趣的新媒体内容。由此可以看出,新媒体问世之后,电视新闻的发展江河日下[2]。首先,将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看出,电视新闻节目的时效性远远不如新媒体,电视新闻采取的播出方式是固定一个时间段进行播放,所播放的内部也都是当天发生的事,对于任何突发的新闻信息都无法及时传递给受众。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媒体采取实时更新的特点,能够及时为受众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同时受众可以便捷浏览推送的新闻。受众对于新闻的关注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身边发生的事,对于时效性最为重视,如此鲜明的对比,可以预见的是,电视新闻如果不积极转变,未来受众只会越来越少。其次,电视新闻内容所涉及的受众面也相对较为狭窄。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数年轻人都喜欢使用新媒体了解信息,电视新闻的受众多半是老年人。最后,就节目形式而言,电视新闻采用新闻主持人进行新闻播报,而新媒体的信息传递形式多种多样,受众自然更喜欢接收新媒体推送的信息。通过上述可知,电视新闻正在逐渐走下坡路,亟待进行创新和改革。媒体融合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的讨论热点。因此,电视新闻必须把握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现自身与新媒体的融合来寻求自身发展。

2新媒体对电视新闻发展的影响

2.1受众信息选择与控制的转变

新媒体发展过程中,更为看中新闻受众的主体地位,对当今社会受众在信息选择和控制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伴随目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及计算机等新技术,自主查询新闻资讯,及时了解相关新闻,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的自主选择,从以往的被动接收信息转变为自主选择[3]。而且,通过新媒体浏览信息,受众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受众拥有了更为广阔的选择空间。这种种转变对于电视新闻产生了巨大冲击,新闻传递必须要考虑受众的需求,以受众的角度来考虑新闻传递的内容。

2.2促进电视新闻传播方式转变

新媒体的发展为相关媒体行业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对于电视新闻这种传统媒体的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新媒体的产生发展促进了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电视新闻传播内容、形式、渠道及模式都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新媒体的发展预测电视新闻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自身与新媒体融合,借助新媒体的特殊优势,弥补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电视新闻未来不被市场所淘汰。从这方面而言,新媒体促进了电视新闻传播方式的转变[4]。

2.3促进电视新闻关注需求的转变

目前,媒体行业发展呈现出形式多样化、复杂性特点,相关的新闻内容和主题的多样性也为行业发展增添了许多未知因素[5]。新媒体背景下,受众对于电视新闻的节目内容和信息都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内容的多样性和时效性也更为在意,许多以往的电视新闻受众需求也逐渐提高,传统的工作理念和形式已经不再适用于新媒体普遍的今天。这就导致电视新闻的发展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必须时刻关注受众的需求,及时应对新媒体的挑战。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必须更为关注受众需求,以此来掌握行业发展态势。

3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及意义

3.1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优势

电视新闻曾经占据我国大众信息传递平台的重要地位,在传播媒体这个大行业里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于电视新闻而言,冲击是巨大的,但也给电视新闻带来了发展机遇。电视新闻在大众传媒中的发展根基牢固,在社会中拥有相当的文化、历史背景,也是受众难以割舍的重要平台[6]。电视新闻和新媒体的融合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径,不仅能够让电视新闻弥补自身固有的弊端,而且融合发展更能实现电视新闻的发展,将两者的发展优势充分结合,实现资料共享,弥补两者在行业中的不足,为广大受众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

3.2电视新闻与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3.2.1促进传媒领域资源共享从目前来看,不管是电视新闻还是新媒体都占据着传媒领域的重要地位,缺一不可。任何一种传播平台缺失都会对我国信息环境造成严重影响。新媒体在创新发展过程中,推动电视新闻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这对于大量传媒平台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两者的融合发展不仅能够促进传媒领域资源共享,还可以实现两大平台协同发展,避免“两虎相争”的局面,对于整个媒体行业都有着重要影响[7]。根据当前形势,两大平台任何一个都无法独占整个传媒市场,两者的受众群体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实现电视新闻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充分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信息需求,也是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的目标。

3.2.2实现电视新闻长效发展新媒体不断发展,各种信息传播效率和共享程度都逐步攀升,同时互联网技术促进了行业转型发展。电视新闻的工作方式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相悖,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冲突,这对电视新闻而言是极为不利的。而如果电视新闻和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电视新闻充分吸收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模式和发展思维,创新节目内容以及信息传输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电视新闻自身存在的问题,挖掘其发展潜力,实现长效发展。

4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

4.1缺乏与受众的互动交流

新媒体不断发展,其受到热捧的关键之一便是能够实现与受众互动,在这一方面,传统的电视新闻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一直都是主持人单向传播新闻资讯,受众被动了解相关新闻信息,电视新闻节目和受众无法进行互动和沟通,因此,电视新闻难以了解受众的想法和意见,更不了解受众对于新闻节目的需求和关注点[8]。而通过新媒体,受众不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想要浏览的新闻信息,而且完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多数自媒体平台会根据受众的评论而不断改进,并且对受众做出相应的回复,电视新闻是难以实现这一点的。因此,电视新闻发展严重滞后,也对自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4.2受众群体流失严重

由于新媒体对于电视新闻的冲击极大,电视新闻的受众不断流失,目标市场分化。新媒体不断发展,许多原有的电视新闻受众都转而投向新媒体,其新颖的技术、信息传递方式、优质内容更是受到传统的电视新闻受众的喜爱,甚至通过自媒体,诸多受众自己也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9]。受众更加在意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越来越多的受众选择新媒体而不再关注电视新闻,这也是电视新闻发展和转型面临的一大难题。

5新媒体与电视新闻融合的发展策略研究

5.1开拓传播渠道,重视与受众互动

新媒体和电视新闻的融合发展,不仅是从技术上进行资源的整合,对于电视新闻的发展而言,还需要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媒体平台来拓宽信息传播渠道,单一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10]。通过相关的网络平台及自媒体,开拓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能够充分满足受众多样化的受众群体需求。而且,新闻在进行传播渠道的创新和变革的同时要充分关注与观众的互动,从评论中根据观众的需求来进行节目和信息的优化,这对于节目的创新具有重要作用。

5.2创新新闻节目,打造优质内容

传统电视新闻内容太过单一,很难满足受众多样化的需求,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失去观众,电视新闻还需要积极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的节目来吸引观众的注意,打造优质节目,这是当代电视新闻必须注重的。对于电视新闻内容的选择,我们应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建议,以更好地迎合媒体市场,这对于新媒体与电视新闻的融合将会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对于电视新闻节目主题的选择,可以采纳社会观众的建议,积极了解社会上的热点新闻以及话题,以此来作为节目打造的切入点,这将会在媒体行业中获得更高的关注。除此之外,电视新闻节目的风格要独树一帜,可以积极利用网络语言,用幽默风趣的节目风格来吸引观众,这样不仅可以让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产生共鸣,同时对于电视新闻的转型来说也是一种探索。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3

[摘要]:

分众传媒(Focus Media)控股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迅猛发展为中国第一广告和媒体运营商。支撑分众传媒高速成长的竞争优势耐人寻味。美国战略大师波特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系列著作以富有可操作性、可预见性和时代性而享有盛誉,其中一些理论与分众传媒的成功经验能够很好地契合。运用波特的竞争理论进行分析,分众传媒拥有差异化优势、规模经济优势、目标集中优势、关联与多元化优势等广告和传媒产业的竞争优势。

Abstract Focus Media Company has developed very quickly with the progress of China's media career.It launched NASDAQ of American successfully in July, 2005 ,and became the first listed advertisement media abroad. Focus Media's rapid rising has brought honor and proud to every Chinese, but the only company's rapid development does not mean that Chinese media career has been in a strong position in the world. China is facing the embarrasement of being a big but not strong media country, which has arose our meditation towards china's media career.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Focus Media's ability to compete in the field, analyses the reasons of its fast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Bort's Competition Theory, such as advantage of having differences ,massive marketing, increasing the price of entering, advantage of focusing target, advantage of multi-strategy, complete chains of value.

分众传媒(Focus Media)控股有限公司,在短短几年内,迅猛发展为中国第一广告和媒体运营商。支撑分众传媒高速成长的竞争优势耐人寻味。美国战略大师波特关于企业竞争力的系列著作以富有可操作性、可预见性和时代性而享有盛誉,其中一些理论与分众传媒的成功经验能够很好地契合。运用波特的竞争理论探析分众传媒的竞争优势,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传媒创意产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无裨益。

一、波特的相关竞争理论诠释[1]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是著名的经济策略大师。波特自1980年起陆续出版了《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竞争论》等著作,前三部著作构成其竞争优势理论的三部曲,对企业和产业如何参与竞争并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成为了企业战略理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主要在行业结构与企业定位两方面上展开,他把企业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放在特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中来研究,使用了五种竞争力量、价值链、关联等分析工具来阐述竞争,并对全球性竞争、国家竞争优势和互联网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等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从而对企业战略理论、国际商务理论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产业结构与基本竞争战略

波特认为,产业结构分析是企业竞争战略的基本分析方法。一个产业由一群生产相近的替代产品的公司组成。竞争战略旨在针对决定产业竞争的各作用力建立有利的、持久性的地位。而形成竞争战略的实质是将一个公司与其内外环境建立联系。由此可见,决定企业获利能力的首要因素是产业内部竞争状况,也就是该产业的“产业吸引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时,必须要深入了解产业吸引力的竞争法则。竞争法则可以用五种竞争力来具体分析,这五种竞争力是:新加入者的威胁、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品或服务的威胁、供货商的议价能力及既有竞争者。竞争作用的强弱决定了产业长期的、潜在的利润率。而这五种竞争作用力的任何一种都是由产业结构所决定的。一个企业的竞争战略的目标就是在产业内部对抗或影响这五种力量,使自己处于最佳位置。波特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竞争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起高效、规模化的生产设施,全力以赴地降低成本,严格控制管理费用及研发、服务、推销、广告等方面的成本费用。为了达到这些目标,企业需要在管理方面对成本给予高度的重视,确保总成本低于竞争对手。

差异化战略。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树立起一些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实现差异化战略可以有许多方式,如设计名牌形象,保持技术、性能特点、顾客服务、商业网络及其他方面的独特性,等等。最理想的状况是公司在几个方面都具有差异化的特点。但这一战略与提高市场份额的目标不可兼顾,在建立公司的差异化战略的活动中总是伴随着很高的成本代价,有时即便全产业范围的顾客都了解公司的独特优点,也并不是所有顾客都将愿意或有能力支付公司要求的高价格。

专一化战略。即主攻某个特殊的顾客群、某产品线的一个细分区段或某一地区市场。专一化战略的前提思想是:公司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为某一狭窄的战略对象服务,从而超过在较广阔范围内竞争的对手。公司或者通过满足特殊对象的需要而实现了差异化,或者在为这一对象服务时实现了低成本,或者二者兼得。这样的公司可以使其赢利的潜力超过产业的平均水平。

(二)、竞争优势与价值链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研究的是企业如何在实践中创造和保持在产业中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超过其成本的价值。它有两种基本形式:成本领先和标歧立异。它们由产业结构所决定,并来源于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处理五种竞争作用力的能力。宏观经济条件和政策之类的外部因素也通过影响产业结构来影响竞争。为此,波特采用了“价值链”作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它可将企业的各种活动以价值传递的方式分解开来,藉以了解企业的成本特性,以及现有与潜在的差异化来源。企业的各种活动既是独立的,也是互相链结的。企业应该根据竞争优势的来源,并透过了解组织结构与价值链,价值链内部的链结,以及它与供应商或营销渠道间的链结关系,制订一套适当的协调形式,而根据价值链需要设计的组织结构,有助于形成企业创造并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公司的价值链,进一步可与上游的供应商与下游的买主的价值链相连,构成一个产业的价值链。

二、运用“五力模型”分析分众传媒行业竞争力

根据波特的竞争理论,行业内影响企业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共有五种力量,即进入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力量,购买者讨价还价的力量,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一)进入威胁

波特认为,新进入者在给行业带来新生产能力、新资源的同时,将希望在已被现有企业瓜分完毕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就有可能会与现有企业发生原材料与市场份额的竞争,最终导致行业中现有企业盈利水平降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危及这些企业的生存。

总体来看,形成竞争壁垒的有规模经济、有效资本需求量、纵向一体化以及对稀缺资源的垄断占有等。从资源上来看,楼宇广告的特点是市场有限,商业楼宇在短期内是“不可再生资源”,分众传媒公司在资源的占有上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垄断程度。分众传媒在与聚众合并后,成为中国最大的户外广告平台,占整个楼宇视频广告市场的96.5%-98%。分众在NASDAQ的成功上市使其市值已超过30亿美圆,成为NASDAQ中国上市公司龙头股[2]。分众独特的优势形成了有效的竞争壁垒,因此分众传媒面临较小的进入威胁。

(二)替代品的威胁

两个处于不同行业中的企业,可能会由于所生产的产品互为替代品,从而在它们之间产生相互竞争行为,这种源自于替代品的竞争会以各种形式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竞争战略。波特认为,替代品价格越低、质量越好、用户转换成本越低,其所能产生的竞争压力就强。而这种来自替代品生产者的竞争压力的强度,可以具体通过考察替代品销售增长率、替代品厂家生产能力与盈利扩张情况来加以描述。

分众传媒面临的主要替代威胁来自两方面。一是有实力的新兴媒体。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与细分市场。而大众由于好奇心理,会对新兴媒体投入更多关注,新媒体的高吸引率推动它们迅速发展,对分众传媒产生替代威胁。二是传统的大众传媒机构。在新兴媒体层出不穷的今天,传统媒体仍拥有无法取代的优势。传统媒体经营者的观念、思路和手段在不断更新,他们开始实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战略,利用自身的实力和优势进入新兴媒体领域,在各细分市场建立自己的领地。客观看来,分众传媒的未来发展之路面临着新兴和传统媒体的双重挑战。

(三)供应商讨价还价的力量

波特认为,供应方主要通过提高投入要素价格与降低单位价值质量的能力,来影响行业中现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产品竞争力。分众传媒的供应方是为分众提供信息传播场所的各类组织。由于分众是以经营楼宇广告为主业的广告媒体运营商,并且,分众传媒在行业中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现阶段各类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比较低。

(四)购买者讨价还价的力量

对于行业中的企业来说,购买方是不容忽视的竞争优势影响因素。购买方所采取的竞争手段主要包括:要求压低水平价格,要求更高的产品品质或更多的服务,甚至迫使企业之间互相压价竞争等。分众传媒的购买者是广告主。随着广告主观念的改变,市场营销意识的增强,其讨价还价能力也在增强,主要表现为:广告主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会要求分众传媒提高专业服务水平;随着户外视频广告越来越多,以及受众丧失新鲜感之后,对其侵占安静公共空间的投诉会增加,从而其传播的广告信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五)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大部分行业中的企业,相互之间的利益都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作为企业整体战略一部分的各企业竞争战略,其目标都在于使得自己的企业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所以,在实施中就必然会产生冲突与对抗现象,这些冲突与对抗就构成了现有企业之间的竞争。分众传媒自2006年1月收购聚众以来, 已经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作为市场的领先者,已经在人力资源、市场份额、商业楼宇资源以及公众知名度上占据了绝对优势, 且其绝对优势也无形中树立起了强大的市场进入壁垒。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对分众的影响极为有限。

三、分众传媒的竞争优势解析

(一)、差异化优势

分众传媒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发展,离不开该公司对商机的准确把握。“广告什么时候最有效?当人们处在比广告更无聊的时间和空间的时候。”[3]分众传媒首席执行官江南春如是说。正是由于分众传媒首先意识到人们处在电梯中无聊时光所隐藏的商机,及时消化理解,迅速进入楼宇视频广告行业抢占市场,才有了分众传媒辉煌的今天。

分众的前身永怡传播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民营本土广告公司。随着广告产业的相对成熟, 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就在这个时候, 江南春顿悟出一个新的商机领域。受众所接触的广告大都来自电视、平面纸质媒体、户外广告、互联网等一些大众化的传媒, 但随着快节奏工作方式的普及, 很多上班人士无暇顾及这一类广告。如何能让匆忙的白领阶层自然地留意于精彩的广告呢? 此时, 江南春给出创意, 把液晶电视广告安插在能使这样一群人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毫无干扰地欣赏的地方。正是这样一个创意的实施, 分众传媒作为一个市场先行者开始拓展商务楼宇液晶屏广告业务, 开发了创新性广告传媒平台。

以上分析可知,分众传媒与传统媒体相比,优势在于利用“无聊”商机所产生的差异化。传统的大众传媒受众目标过于分散, 其广告有效性在日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逐渐降低, 满足不了一些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 而分众的出现正好可以弥补这种弱点。其创新性的另一个特点是采用液晶广告的方式, 循环滚动播放, 有效地提高了广告的覆盖度。正是基于这种差异化经营, 分众传媒才得以出奇制胜, 在成熟的传统广告市场上攻占一块很大的份额, 并且日益壮大。差异化并非一定要有技术上的创新。正如波特所言,其他因素也常常可以导致差异化, 如在活动的广度和竞争空间上。分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可以认为是在竞争空间上实现了差异化。

(二)、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生产单位产品的成本随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降低。波特指出,规模经济的存在迫使行业新加入者必须以大的生产规模进入,并冒着现有企业强烈反击的风险;或者以小的规模进入,但要长期忍受产品成本过高的劣势。上述两种情况都会使新加入者三思而后行。分众传媒作为行业龙头老大,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竞争优势,享受着作为行业领导者所带来的巨额利润回报。

1、风险投资推动分众传媒的规模经济

2003年5月,分众传媒赢得了国际知名的战略投资基金软银的巨额投资,并借资本之力在全国展开“圈楼活动”。与此同时,继续进行圈钱运动。2004年4月,鼎晖国际CDH和另一家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基金DFJ再次注入1250万美金到分众传媒,推动其全国楼宇广告网络的深度覆盖。2004年11月,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欧洲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3i又投入3000万美金,成为分众传媒第三轮的投资者,从而使2004年度分众融资总额上升至4250万美金,创造了10年来国内广告传媒私募融资的全新记录。2005年10月分众再次运用资本的力量,以超过一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电梯平面媒体“框架媒介”100%的股权,从而顺利分享了“框架媒介”所拥有的4万部电梯和4000万日均覆盖量[4]。不久分众媒介又收购了全国排名第四的边界液晶屏业务。完成上述战略性的资本收购后,分众传媒在原有的网络基础上又新增了高档公寓媒体资源,使分众传媒日覆盖率和有效接触率迅速提高。

2、垄断性的资源占有,提高了市场进入壁垒

对稀缺资源的垄断占有是构筑进入壁垒的重要途径之一。楼宇电视行业本质上是一个资源竞争型行业。商业楼宇是稀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由于合同都是独家性的,往往谁先占据后,其他人很难进入。分众传媒在风险投资的大力推动下,在全国各地迅速高效地占据了这项稀缺资源。2005年3月,CTR对国内楼宇电视市场运营商份额作了一次全面的调查,结果显示以楼宇覆盖量计算,分众占据70%,而以液晶电视数量比较,分众占据77%,分众在被调查的13个城市均保持了强势地位[5]。分众传媒尤其注意对高品质楼宇的占有。根据全球最大的不动产管理集团高力物业所提供的中国十大城市TOP50写字楼排行榜中,分众基本占据了75%以上的份额。分众在楼宇液晶电视市场的占有率加之其在流动场所如商场、宾馆、休闲娱乐场所的交叉覆盖,已能够做到对楼宇广告受众85%以上的到达率,覆盖已较为充分,分众传媒已经成为众多广告主的优先选择,给竞争者制造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

3、目标集中优势

波特的第三种竞争战略是目标集中战略。他认为,集中战略的企业选择产业内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并量体裁衣使其战略为它们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集中战略有差异化集中战略和成本集中战略两种形式。分众传媒所实施的是差异化集中战略。分众传媒把在写字楼上班的中产阶级设定为广告目标群体。这样的定位有着科学的根据。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阶层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中产阶层(月收入3000-10000元)迅速形成和崛起,财富阶层(月收入10000元以上)迅速扩大和年轻化。中产阶层和财富阶层是高档和时尚商品的消费主力,是广告主市场营销的理想对象。

分众传媒创造的楼宇电视正是把目光瞄准了传统媒体所不能充分覆盖的中高收入人群。这部分人群每天清晨上班, 在办公室忙碌一天, 晚上很晚回家, 较少关注一般的报纸广告, 也无暇去看电视广告, 他们所能接受到的广告信息有限, 但是这一类人, 又恰恰是某些品牌和商品的主力和重度目标消费群体。分众传媒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被大众市场忽略的细分市场,开创了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分众传媒新模式。作为一个精确针对白领和精英阶层的媒体, 其未来不可限量, 因为城市化的进程使写字楼、公寓和商场已经成为市民最主要的工作与生活的活动区域。与此相对的是,传统的大众传媒尽管能对大众市场进行大范围广告宣传,但是在满足特殊市场需求方面表现欠佳, 这也正是分众在细分市场和集中化战略上的优势所在。

4、关联与多元化优势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中包含关联和多元化战略。波特认为以关联为基础的多元化最有可能在现有产业中提高竞争优势或者在新产业中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关联允许企业通过内部发展进行多元化, 比其他缺少关联的潜在竞争对手克服更少的困难而进入新产业。关联的存在还意味着可以通过内部发展的多元化使得与新的业务单元有关的现有业务单元受益。

较之其他媒体,分众传媒拥有关联与多元化发展上的优势。分众传媒自成立以来, 首先开拓的是商务楼宇广告市场。并且在未来几年中,分众传媒还将继续实现楼宇数与LCD数翻番,不断巩固这一市场。但是,由于楼宇广告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相对比较成熟,成长速度减慢,分众以其战略性的眼光,开始推动旗下别的信息传播平台的发展,逐步涉入其他领域,开创新的利润增长点。例如:推出针对中国最高端人群的高尔夫联播网和针对商旅人土的机场巴士联播网,以及2004年底分众传媒全面推出的中国卖场电视联播网。由于分众在商务楼宇市场上的优势, 进军卖场以及其他新领域将会更加容易。正如同波特所说, 企业可以利用已有优势有效整合新的资源, 从而比其竞争对手更少地克服阻力。毫无疑问, 分众如若仅仅局限于商务楼宇领域, 可以预想其潜在的商机是有限的。而当分众传媒的多元业务齐头并进,互为支撑,充分发挥关联和多元化竞争优势的威力,分众传媒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注释]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10-160页

[2]刘世英:《分众的蓝海》,发展出版社,2006年版,105页

[3]曹玲娟:《分众传媒:概念创造赢利》,media.people.com.cn/GB/40641/4920341.html.

[4]述时:《分众传媒的八大战略》,finance.sina.com.cn/g/200508012/15171882969.shtml.

[5]述时:《分众传媒的八大战略》,finance.sina.com.cn/g/200508012/15171882969.shtml.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中文版),华夏出版社,2005

[2]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五大要点》,《 牛津管理评论》2006.6

[3]刘世英:《分众的蓝海》,发展出版社,2006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4

尽管新媒体使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受到巨大的冲击,但广播新闻媒体更应主动更新理念,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变化,按照市场形势、听众需求探索发展路径,从而赢回听众,这是广播新闻想在新媒体下得以继续发展必?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对广播新闻的冲击

对比新媒体和广播新闻媒体,不难发现新媒体的显著优势、广播新闻媒体的局限性,而正是新媒体的优势导致广播新闻受到巨大的冲击。

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信息传递比广播新闻更快捷。新闻传播的快捷性是广播新闻媒体对比其他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长期性优势,但诞生新媒体之后,信息传播有了新的活力,有效压缩传播新闻的时间与空间,甚至突破技术设备门槛,得到更快捷的传播。

二是新媒体信息获取更便携。广播新闻传播媒介主要是收音机,收听有限的、覆盖特定区域的频率,听众只能通过单一的方法获取信息;反之,大众通过电脑、手机等新媒体,就能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信息。

三是新媒体用户互动和体验更丰富。广播新闻的传播是单向的,强制听众收听[1]。即它由传播者传给接收者,节目由一个时间段传给另一个时间段,听众只能被动收听,无法决定广播新闻播出的内容、时间;新媒体就不一样了,它拥有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优势,能为受众提供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丰富用户体验,并在传达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中增强互动,与大众娱乐化的生活方式更相符。鉴于此,广播新闻媒体须融合新媒体的优势、扭转自己的劣势,才能有序发展。

2 在新媒体下发展广播新闻的路径

2.1 发表独家观点,提供优质新闻

新闻节目并不缺少信息,反而是冗杂的信息使得以时间为版面的广播新闻面临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新闻把握好话题的选取和深度。

一方面,体现观点与态度的新闻、有力度的新闻才是优质的新闻,新闻的价值主要是通过观点与态度来体现。所以广播新闻在新媒体下应重视表达独家的观点,挖掘新闻的价值。因为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更想从新闻媒体处获取独家的解读与评论,而作为权威媒体的广播新闻就应在第一时间发声,并深度加工新闻信息,为听众完整呈现一条新闻的价值,从而更有力地引导舆论,使听众在获悉新闻信息之后积极和广播新闻媒体互动,碰撞思维火花。

另一方面,碎片文化现象也使广播新闻受到挑战。碎片文化指的是在空间与容量都无限的数字化世界,无数碎片信息冲向人们,把所有时间都填满。该现象发生在现代快节奏社会里,人们通过碎片化闲暇时间从新媒体获取信息、分享信息,并表达自我、展示自我,整合碎片文化就成为广播媒体在新媒体下发展的重要路径。所以广播新闻媒体要发挥出整合功能,使碎片更加有序,把看似繁杂无序的信息梳理成优质的新闻,为听众提供优质新闻服务。

2.2 利用新媒体资源丰富新闻信息

新媒体凭借技术特征构造庞大信息库,海量信息的优势冲击着广播新闻,但同时也为其提供良好发展机遇,如果能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广播新闻信息将得到显著的丰富与提升。当然,新闻传播技术在快速发展且永无止境,不管新媒体的出现用了哪一种面目,或是受众在取舍新闻传播形式方面发生什么改变,新闻始终是受众的终极需求,而不管是变革内容还是调整形式,广播新闻媒体的目的均是制作受听众喜爱的新闻。

一是利用新媒体获得新闻线索。新媒体凭借其便捷的、互动的网络手段,在容纳大量信息的同时展现自媒体信息,一条微博、一个帖子、一则留言评论均蕴含新闻线索[2]。广播新闻媒体则要寻求其中富有价值的消息,并加以核实,在进行充实与完整之后就能形成广播新闻报道。而这些报道在广泛传播之后形成舆论的新热点。通过网络搜索新闻信息已经是当前相当普遍的做法,只要广播新闻及时跟进,就能为听众呈现丰富的新闻信息。

二是利用新媒体的社交工具,扩展广播新闻采访范围,有效提高采访效率。广播新闻媒体具体可利用互动电子社区、电子邮件、QQ、微信等互动采访方式,大大节省新闻目标采访的时间成本,并采访一些很难进行电话采访或当面采访的目标,丰富新闻内容。

三是把新媒体视作补充新闻事实的来源。当广播新闻媒体在报道一个话题或一个事件时,可适当参考甚至吸纳新媒体的博客、音频、视频、群众留言等,用以补充、丰富新闻话题、新闻事件,显著增强广播新闻的完整性与时效性。

2.3 进一步优化广播新闻评论工作

在新媒体下,广播新闻应重视建设评论员队伍,建立常规的专家智库,使新闻评论更加深刻、透彻、独到。在广播新闻评论中有很多都是跟风,选择评论主题的重复性很强,真正抓住问题的、见解鞭辟入里的、形成影响力的评论很少,关键原因就在于广播评论依旧受到就事论事理论的局限,止步于报道个别事件,没能思考哲学意义。另外,广播新闻评论受到时间的限制,只能点到即止。广播电台充实自身新闻评论资源,加强评论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展社会人脉、优化新闻评论工作,这对广播新闻在新媒体下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最近几年出现一种普遍的现象,即各种媒体非常激烈地争夺资讯,没有抢夺新鲜资讯的能力的媒体也不遗余力,争取第一时间转发,不断重复着同样的画面、声音,反而使受众产生信息爆炸的厌倦感、疲劳感。加上蜂拥而至的新闻信息难辨真假,受众不仅要实现对信息的全方位获取,还在辨别信息、解读信息、吸收信息等方面面临更高的能力要求。所以广播新闻在新媒体下应拒绝跟风,紧跟新闻事件发展,详尽而快速地分析,满足受众超越普通新闻资讯的深层次心理需求,围绕独到的观点输出资讯,这就是梳理资讯、集中资讯的良好形式。广播新闻输出层次分明的资讯,引导听众全方位思考、解读,打破思维的局限性,在消费新闻信息的同时获得享受,给予广播新闻媒体好评[3]。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优化评论、加强观点输出是广播新闻成功引导舆论、使听众获得“听点”的杀手锏。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5

[关键词]融媒体 电视剧 传播路径

2017年3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组织创作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一周内,该电视剧旋即成为社会讨论热点,被称为“现象级”电视剧。这样一部优质的国产电视连续剧,通过怎样的传播路径来到人们面前?在电视上有优质播出平台湖南卫视,在网络上有PPTV、爱奇艺、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在社交媒体上有微博微信和论坛等。优质国产连续剧的走红,表现了人们对更高品质文化产品的需求和渴望。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下,优质国产连续剧综合利用好新旧传播手段,提高有效传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产电视剧品质两极化及传播环境嬗变

1.国产电视剧品质两极化现象及突围逻辑。

在电视剧产业不断繁荣的背景下,我国电视剧的生产总量在不断提升,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也出现了很多乱象。首先,“抗战神剧”横行。电视剧制作单位在考虑题材的时候,最看重的是题材的安全性。由于国家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古装、穿越、反腐、谍战等题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限制,对于制作单位来说,可以选择的题材已经很少。这其中,抗战剧是受限制最少的题材之一,最近一些年来在审查上基本上没有风险,这一重要因素导致了抗战剧的流行;另外,宫斗剧也是热点之一,《武媚娘传奇》和《甄执》等宫廷剧中的服饰、台词、历史背景均受到观众追捧和热议;还有,IP也成为影视界的焦点。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为“知识产权”。IP热是“一剧两星”政策下电视剧制作公司追求市场利润的结果,也是优秀原创剧本匮乏的表现,《芈月传》、《盗墓笔记》和《花千骨》均是由网络小说改变为影视剧作品并受到热捧的代表。

一部电视剧的热播,除了自身质量过硬,还在于影视剧在播出前、播出时和播出之后的传播。好的传播离不开两方面,一方面是口碑传播,另外一方面是丰富的传播渠道。口碑传播指的是具有感知信息的非商业传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和服务的非正式的人际传播。大多数研究文献认为,口碑传播是市场中最强大的控制力之一。出于家人、朋友和同事等人的影响,口口相传的东西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丰富的传播渠道也是“现象级”电视剧诞生的重要原因,以《人名的名义》来说,这部电视剧在电视平台、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上都一度成为焦点。该剧在湖南卫视独家播出,这是国内顶级的省级卫视播出平台,在网络平台上,PPTV与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视频、芒果TV、搜狐视频几家平台共同播出,几乎无处不在,在社交媒体上,“达康书记表情包”等延伸话题将电视剧推向新的热度。对于优质国产电视剧来说,他们越来越需要丰富而畅通的渠道,需要灵活运用融媒体手段。

2.融媒体传播生态下国产电视剧的多元传播需求。

电视剧的传播路径已经进入融媒体传播生态,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

受众是电视剧传播的起点和终点。在电视剧传播中,传播者对其意义以及没血的建构,最终需要通过传播渠道进入受众的审美事业,接受观众的解读和评判,并且在传受互动的过程中,完成审美的接受和意义的生成。

受众的多元化,决定了电视剧的多元传播需求。传统电视剧的受众群体中,从特征来看,电视剧尤其是晚间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其观众特征呈现中老年化的趋势。其主体观众是女性、45岁以上、初中教育程度的观众。在融媒体环境下,新型电视剧受众显得更加时尚,且具有更高的文化素质。据百度指数工具显示,《人民的名义》受众人群画像中,30-39岁占51%,20-29岁占23%,40-49岁占23%,年龄分布范围较大也较为均匀;另外,男性占比61%,女性占比39%,性别分布较为均衡。

二、优质国产电视剧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一)优质国产电视剧传播遭遇的现实困境

1.优质国产电视剧的传播方式总体比较单一。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国产电视剧的发行一般是借助于中国中央电视台一级媒体、省级卫视频道和地方台的地面频道等,电视剧的播出平台也局限在电视台这一单一的途径。现阶段,国产电视剧产业链仍然不太健全,制作部门和发行机构一般借助于将版权销售给电视台的购片机构来获取利润。同时,国产电视剧生产过剩和播出平台较少造成了资源大量浪费,也导致了广大观众对于国产电视剧个性化需求不能被满足的问题。在宣传方面,一般采取电视剧开播之前集中宣传,以图形成良好的口碑传播,在电视剧走红之后,不同的媒体会自发地进行宣传,传播的方式总体比较单一。

2.优质国产电视剧强传播容易被泛化利用。

优质国产电视剧在爆红之后,在强传播的过程中,也容易被泛化利用。一方面,优质国产电视剧在社会化媒体营销过程中,可能被过度“娱乐化”。为了迎合观众娱乐消费媒介产品的心理,追求眼球、收视率和点击率等营销指标,部分营销者采用“丑化”“恶俗”等包装手段,最终形成过度娱乐化的趋势;另一方面,优质国产电视剧火爆以后,很多媒介会主动蹭热点,很多广告也会以此为引爆点,最终造成受众审美疲劳。电视剧被泛化利用,最终带来了负面的效果。

(二)优质国产电视剧传播效果两极化成因

1.优质国产电视剧对宣传的重视程度迥异。

电视剧宣传指的是将每一部电视剧最重要的看点、最感人的场面,包括剧中的情节、参演人员的知名度等加以设计方大,制作电视剧宣传片在多媒体中传播,或借助报纸、电台、网络等其他媒体,对电视剧进行形式多样的宣传和推广。但不同的电视剧制作和播出单位,对电视剧宣传的重视程度不一样。有些较为传统的剧组,仅仅会采取一些老套的传播方式:首先是编播季方式,挖掘剧中精彩看点;其次是重点推广方式,对重点剧情大力度推广;还有下集看c和滚动字幕宣传,用精炼煽情的文字吸引观众连续收看。与此同时,还会利用平面媒体和户外广告媒体宣传以及通过剧组见面会的方式宣传。

重视宣传的电视剧剧组,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还非常重视融媒体时代的立体推广。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共55集,总投资1.2亿元,算不上大投资,但据该剧总发行人李学政介绍,发行方仍然拿出了3000万元用于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了电视剧里面的精彩故事,也引爆了社会关注热潮。

2.优质国产电视剧宣传方式的灵活运用程度迥异。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剧宣传不仅要舍得投入资金,还需要懂得对各种宣传方式的灵活运用,尤其是要注意对新媒体的营销。目前,新媒体的营销是电视剧营销的生长点。当前,电视剧的推广已经发展为以社交为中心,以社交发酵和互动设计为手段,运用社会化媒体,微博、微信、百度贴吧、论坛等立体化、多样化的宣传手段来推广。例如,《人民的名义》中“达康书记表情包”成为社交媒体热点,该话题的微博阅读数超过千万,甚至成为网名聊天时候的热门表情,成为电视剧爆炸式传播的助推器之一。

优秀国产电视剧除了懂得巧妙运用传统的宣传推广手段,还要会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利用融媒体时代的技术手段,让电视剧在播出之前便开始在互联网上流行,成为社会热点话题,吸引潜在受众的注意力。融媒体时代的营销手段发展迅速,营销渠道也是日新月异,想要更好地推广和宣传优质国产电视剧,就必须与时俱进地研究各种传播和宣传方式,并结合电视剧特点加以利用,形成传播矩阵,取得更好传播效果。

三、优质国产电视剧改善传播径路的策略

在融媒体时代,各种各样的媒体传播工具日新月异地涌现出来,这为国产电视剧的播出平台进一步拓展创造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电视剧的制作方和发行方也越来越重视宣传的重要性,并且逐步提高了宣传经费预算,争抢宣传渠道和平台。但是,面对快速发展的各类宣传平台,如何组合利用,如何找到有效的传播路径,如何确定宣传的策略,仍然值得重点探讨和研究。

1.继续提高电视剧品质是有效传播的前提。

近十年来,电视剧越拍越多,越拍越长。据《中国电视剧2016产业调查报告》,2016年1-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数量再创新高,较2015年同期增长10%。备案剧目平均单部集数呈持续上升趋势,2016年达到40集/部,“电视剧越拍越长”成为近十年行业发展的普遍现象。根据CSM媒介研究TVPRIS100城市组的监测数据,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期间,全国有电视剧播出的473个地市级以上电视频道,共播出电视剧25387部、160万多集。

在众多的电视剧中,想要脱颖而出,最重要和最根本的还是电视剧的品质。电视剧的品质决定了电视剧传播的价值,是有效传播的前提,是吸引大众观众的关键。以《人民的名义》为例,编剧周梅森深入采访8年,才有了这一部2017年的“神剧”,为了创作《人民的名义》,周梅森曾在各级检察机关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深入检察机关一线体验生活,亲自到监狱、反贪侦查指挥中心等地采访调查,获得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导演李路为了拍出美剧的风格,为了拍得电影化,拍摄花费的时间是平常剧组的几倍,55集的电视剧相当于22部电影的强度。

2.运用大数据分析优质电视剧的受众走向。

在大数据时代,电视创作是一个开放系统,电视剧的从业者要懂得如何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受众的期待,分析受众的走向,能借助新技术驱动行业发展。依托大数据,电视剧制作方和发行方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取受众的年龄、职业、性别、区域等有价值的信息,并以此分析出受众的地域分布情况、性别比例、观看方式等;同时,借助于第三方检测工具,实时了解电视剧播放过程中的话题热点,监控受众舆论走向,并将监测结果融入到电视剧后续创作中。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的故事线中,导演和编剧展示了几条故事线,比如反腐线、家庭线和爱情线等。该剧导演李路表示,从开始创作的时候就有这个坐标在里面,比如要有一些情感戏,一些时尚元素,一些社会的当今的年轻人的话题性,其中有一条线也是年轻人的线。各条故事线和话题,在传播过程中受众的反应如何?通过微博、微信和论坛等大数据的综合分析,导演可以获得及时准确的反馈,并在未来的电视剧创作中综合使用这些数据。

3.掌握不同传播媒介特点善于综合运用。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剧剧组已经不局限于跑宣传和开会了,而是更多地使用新媒体手段宣传,比如通过搜索引擎营销、微博营销、微信营销和论坛营销等等,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掌握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传播手段,成为电视剧宣传和发行的必备功课。《人民的名义》在宣传的过程中,建立了专用微博账号,并启动了#人民的名义#专属话题,引导社交媒体用户深入讨论,并用表情包和剧情引爆了讨论话题。值得一提的是,该剧组也积极使用全新传播手段,“达康书记”的扮演者吴刚多次使用最近较火热的传播形式“视频直播”,他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和人民日报微博的直播,赢得了超过500万网友的观看和互动,取得了极佳传播效果。

4.借鉴国外优秀电视剧传播方式并尝试“走出去”。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剧创作的诸多传媒神话,被誉为商业运作的经典范例。一部美剧的成功,除了自身优异的制作水准,富有创造力的营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美剧等国外电视剧的传播过中,他们注重数字化营销,比如建立电视剧官方网站,作为电视剧宣传的基础和大本营,还有注重社交媒体的营销,建立Twitter和Facebook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和受众直接对话,构建电视剧与观众、观众与观众的沟通平台。

优秀的国产电视剧应该借鉴和学习国外电视剧的优秀传播方法,同时,也应该积极“走出去”。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电视剧出口范围逐步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电视剧的海外营销仅涉及中国港澳台、东南亚和日韩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电视剧行业的积累和不断发展,电视剧出口范围不断拓展,目前已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古装剧《甄执》在美国收费视频网站Netflix(网飞)播出,中国片方与美国合作将76集的长剧精编并制作成了6集的英文版电视电影,这是中国电视剧走出去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国产电视剧“走出去”,能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也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国外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的魅力。

总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传播路径不断涌现。在融媒体视阈下,不论是电视剧的制作单位、发行单位还是播出单位,都面临着新的挑战,也拥有新的传播机会。《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表现了受众对于优秀国产电视剧的渴望,它引发的观看和讨论热潮,为关注电视剧传播的人提供了良好的样本。电视剧的从业者,应该积极学习和了解国产电视剧的传播路径变化,掌握并综合使用不同的传播方法,让更多的人享受更好的文化大餐。

参考文献:

[1]杨卫炜:《新媒体时代热点事件传播路径的转变》,《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期

[2]李静:《从“抗日神剧”看国产电视剧的制播与消费逻辑》,《当代电视》2017年第2期

[3]李红笛:《反腐电视剧归来,正当其时 ――电视剧剧本创作研讨会侧记》,《检察日报》2015年7月17日第5版

[4]刘阳:《编剧周梅森谈反腐题材电视剧创作:,反腐的成果》,《人民日报》2017年4月6日第17版

[5]罗国桢:《国产电视剧的新媒体营销研究》,南昌大学学位论文2015年

[6]王艺凝:《国产电视剧社会化媒体营销研究――以2014年网络热播电视剧为例》,北京交通大学学位论文2016年

[7]翠萍:《基于媒介融合的电视新闻传播路径分析》,《数字传媒研究》2017年第1期

[8]鲁h:《媒介融合时代我国电视剧传播模式研究》,郑州大学学位论文2016年

[9]杜悦:《新世纪国产电视剧的中国》,《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

大众传媒的优点范文6

世界知名收听率调查公司Arbitron在其的《新媒体世界中的广播》中声称,目前广播业正处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转折点,转折不仅源于新媒体对受众注意力的吸引,更起因于受众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了其他形式的收听选择[1]。

由3G带来的网络宽带的改善及终端功能的丰富,手机已逐步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手机媒体业目前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据国内三大运营商披露的最新数字,截止2012年1月份,中国的手机用户数已逼近10亿大关,其中3G用户群体2012年或将超过3亿。在这样的背景下,传统媒体会再次面临着严峻挑战。特别是传统广播,因为本身占据份额不大,如今又要面临来自“第五媒体”、互联网等多方面冲击,它能否在夹缝中生存,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凤凰涅槃,获得突破和重生呢?本文作者将从广播发展的现状、转变传播方式、强化和网络的融合等方面说说拓展和延伸广播新闻生存空间的问题。

一、夹缝中生存的广播媒体

作为传统主流媒体之一的广播,在中国拥有半个世纪历史和基础之后,随着电视的出现与普及,广播的“黄金时代”渐渐消失。但是并没有为此一蹶不振,广播本身具有的快速、及时、现场感强的特点,致使广播在新闻传播中拥有克敌致胜的重要砝码,成为广播记者提高自信心,赢得听众、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传统广播媒体的优势

传统广播在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中,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具备了权威的信息和强大的舆论引导功能,广播的作为喉舌作用决定了它在完成必要的宣传任务的前提下,拥有获得新闻、解读政策的政治优先权利。相对于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而言,这是传统媒体拥有的宝贵财富,也是互联网时代,各种新兴媒体所不具备的。所以说广播媒体还有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

可惜现实并不如理论宣传的那么完美,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很多地市级广播的新闻存在电视新闻广播用的现状,缺少快速性、不生动性、被动性等特点。

以衢州广播为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1.广播记者的观念缺乏更新。许多广播新闻稿,还是报章体的翻版,充其量加两段缺乏现场感的音响或采访录音,听起来枯燥乏味,没有吸引力。2.好题材没有策划,造成新闻的热点亮点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往往等报纸记者发现亮点后,再做空洞乏味的后续报道,缺少新意和创意。2011年7月31日衢州出现一幕65岁老人占祖亿勇救溺水孩童,而自己献出生命的感人事迹;同年11月10日衢江四小三位老师和一位服装店的店主联手救助两个孩子和一位母亲的动人故事。如果我们的广播记者平时能建立起“爆料”队伍的话,也许这么精彩的信息最早播报的应该是广播,很遗憾的是最美爷爷和最美老师的最早报道广播都滞后于报纸和电视。3.广播随着电视的出现,失去了“黄金时代”辉煌,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就像一个被遗忘的老人,很少被人关注。久而久之,广播记者仅有的敏锐度和激情也被消磨了。4.广播队伍缺乏内行的管理者,对新闻敏感的把握迟钝。

尽管这样,传统广播还是一种简便快捷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所有媒体中唯一能伴随其他生产活动同时进行的“一心二用”沟通方式,不影响人的正常工作,在农村、学生、工人、司机中有较大占有率,有较好的亲和力,其信息不易为人们所抵触。

(二)新媒体对传统广播的冲击和促进

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是个彻底的“技术决定论者”,它早在40年前发出的判断,“媒介即讯息”,至今光茫依旧。在麦克卢汉的眼中,任何一项新技术的诞生与运用,都将极大地改变现有媒介的传播格局和人们的传播方式[2]。

传统广播是一对多的传播,而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能够实现多对多的互动传播。这样传统的广播节目不仅可以在互联网等新媒体上播出,拓展广播节目的传播渠道;而且可以通过网络完成点播、下载等功能,真正实现三网融合。

现在很多省级以上广播媒体为了提升传播速度,扩展传播范围,纷纷和网络合作,建立专门的网站,实现互动传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从2010年建立网络电台以来,传播者和受众的互动性就大大增强。

二、创新节目模式和转变传播方式,实现广播新突破

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为传统广播拓展空间创造了机遇,因为“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充分借助碎片化、偶发性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建构起内容信息随机触发式的‘网状——链式传播新系统’”[3],它彻底地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也没有地域的约束,只要有网络,有信号,随时随地可以分享来自各方面的信息,信息量之大难以统计和想象。

传统的广播和互联网等新媒体相比,传统广播新闻的信息量最多也只有在约定的节目时间范围内;而互联网等新媒体所承载的信息量却是呈几何级倍数增长,比尔?盖茨在上世纪90年代说过“信息在你指尖”[4],只要轻轻敲击键盘,大量的信息就会传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实现突破,在节目模式上以及传播方式上一定要有大手笔。

(一)从新奇特等方面创新节目模式,吸引听众参与互动

对于渐渐弱势的传统广播要重现展现往日风采,不能再停留在原有传播层面上,而是要不断创新,发挥音响和速度的优势,追求个性,吸引听众参与新闻互动,以淡化广播新闻“声过无痕”的特点,走品牌发展的路子。

新闻本身就是易碎品,特别是时政新闻,老百姓关注程度不是很高,对此要做好新闻,特别是目前的广播新闻,形式上一定要有创新。个人认为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1.在舆论引导强化时期,广播新闻要做好报道,题材选取很关键,以轻松为主。时政新闻因为套话,空话较多,主题又严肃,在这种情形下,既要做好宣传又要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在采编中,体裁一定要短而精、表现手法应该多元化,同时合理利用片头、片花、音乐和广告等元素,让听众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丰富的政策信息。

2.广播新闻要发挥声音优势,主持人播报时要以极具亲和力的方式向听众“说”新闻和新闻话题,其中可以加以简洁的评论,同时用点题的歌曲巧妙地穿插其中,作为呼应,让新闻节目听起来既有新闻性,又使音乐节目更具实用性。南京音乐台在这方面的创新就颇有心得,而且此类节目的收听率始终高居该台众多节目之首。可见广播新闻不是没有市场,而是缺乏应有的创新。

3.新闻的本土化也是吸引受众的一大亮点。方言播报曾一度在电视节目中红极一时,在观众中引起极大的反响。但是广播新闻很少有尝试的。假如将方言引用到广播节目中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老少听众参与,扩大受众群。因为方言的风趣幽默、由方言情景剧方式演绎的新闻事件、讲述的新闻故事的独特性,可以固定很大一部分听众群,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了解新闻,获取信息,同时提高广播的美誉度和收听率。

(二)扬传统广播声音优势,融合网络传播新技术

传统的广播因为时效强,传播快,受众目标明确,所以在新闻节目播出中,能较好感染听众情绪,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传统的广播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使得它在众多新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原有的优势渐渐失去了魅力,特别是如今的手机报、网络广播等新媒体对传统广播带来极大挑战,所以传统广播媒体要突出重围,必须要充分应用网络以及新技术,走优势互补的发展路子,拓宽发展思维,开辟新空间和新的听众群体。

1.重视网络传播,加强传统媒体和网络传播的优势互补。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和网速的加快,网上听广播已经不是神秘的问题,为此有人称网上广播为“在线广播”。网上广播其实就是数字化的音频视频信息通过国际互联网传播的形态[5]。网络广播也是一种流媒体技术,在众多的受众当中它之所以有很强的吸引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广播新闻的宣教色彩浓厚,官话、大话、空话、套话较多,而网络广播虽然良莠不齐,因为它是来自众多网友传播的“大众信息”,大部分来自年轻的听友群和高端听众的信息,所以阐述的观点明确犀利,敢于直面问题的症结、难点,大胆地阐明事实说真话,由此给予传统广播新闻宣传以有力的冲击。所以传统的广播媒体一定要将自身拥有的音频信息资源优势与网络传播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新技术新手段扩大传播领域和范围。

2.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开辟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利用当今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技术优势,丰富服务内容,开发更多的增值点。在新媒体平台中开办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如财经、科技、购物等,以小众化播出的模式,直接针对目标受众,开设风格迥异,有个性、有创新的栏目,利用新媒体的技术优势,让更多受众参与到节目中来,这样可以避免同类广播频道在传统平台中收听率低的尴尬境地。同时还可以依靠各类专业性广播频道,吸引不同广告客户投放广告,赢得范围更广的客户群,从而缓解广告压力,有效地到达目标群体,以多元化的盈利模式取代单一的盈利方式。

3.借助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量身定做广播节目。新媒体的传播都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内容安排上应根据新媒体的自身特点进行安排,也就是说要按照一定的比例量身定做节目。传统广播可以借助新媒体一些独有性垄断性资源,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平台平移,延伸和拓展自身发展的空间,继而从中获益。

总而言之,广播作为传统媒体,是电子传播时代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广播新闻媒体来说,仅仅局限在原有的传统媒介发展空间上,或者是简单纯地将广播中播过的内容打包搬上新媒体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注意产业间的关联,从中找到突破,实现自身发展的优势拓展。(来源:今传媒 文/郑晓红,女,衢州广播电视总台主任记者,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编选:)

参考文献

[1] Radio in the New Media World[OL].Arbitron.com/ downloads /ils.pdf.

[2]栾轶玫.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进化的理论路径[J].今传媒,2005(10).

[3]中国新媒体网:新媒体—媒体的革命时代[OL].百度文库, wenku.baidu.com/view/9464794d2e3f5727a5e96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