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实训总结范例

大众实训总结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1

我国高校的新闻教育自1918年10月蔡元培、徐宝璜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已有90多年的历史。随着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众化,加之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的办学审批权限越来越宽,许多高校纷纷开办了新闻传播类专业,以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据教育部高教司统计,1999年全国新闻学类专业点共124个,仅仅过了9年,2008年即增加到878个,分布在全国400所高校。[1]虽然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日新月异,但在目前高校新闻教育繁荣的背后仍凸显出来背景不同,层次丰富的各种矛盾,其中关于影视技能教育的讨论最具有代表性。

一、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

当前国内各类高校所开办的新闻传播类专业不管是传统的新闻教育,还是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教育,都尤为重视传播技术基础课程的设立。传播技术基础课程要求应涵盖到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和网络传播等几大方面,并建立起以影视传播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为主导,配合多样化传播技能教育的教学新模式。鉴于这一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建立,国内开办新闻教育类学科的高校均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加大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设施优良、品种齐全、实验手段先进的教辅硬件体系。以四川省内引领西部地区新闻传播类学科教育的四川大学为例,早在2002年四川大学实施“523实验室工程”建设项目———四川大学传播技能实验室,成为拥有“图像数据处理实验系统”、“广播影视实验系统”和“人文素质教育”系统三大实验实习体系的人文和传播实验实习基地。[2]而绵阳师范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开办于2003年,2008年初挂牌成立新闻与传媒学院,学院新闻类学科的教育由于起步较晚,在全国范围内来看并不占有优势。影视技能教育因其在新闻类学科中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而被广泛重视,自2003年以来,学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用于专业实验室的建立。迄今为止,共建成专业新闻实训室、后期与动画制作实验室、专业新闻演播室以及普通话语音室若干。前后花费大量经费用于前期摄录设备和关联设备的采购,形成了专业级采、编、播、录设备的一体化的技术支持,在师生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综上,可以看出在传统的新闻学科教育中,影视技能的教育日益被各高校提至显著位置,最直接的体现就在于对影视技能教育的投入。有数据显示,高校新闻传媒类专业的办学经费有五成以上被使用于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完善,而这一比重近年来还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二、影视制作技能教育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特性决定了其技术性和专业性的高门槛。影视技能教育绝非像普通受众所理解的教会使用相机和摄像机就能一言以蔽之的,在当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新闻传播已经深入到每一个角落,掌握专业的影视技能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要求。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业很大程度上倚重于掌握新闻传播规律、又精通各类媒介技能的一专多能型人才。而且,在媒介融合的大势驱动下,特别是近年数字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催生了许多以运用媒介传播信息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新兴文化业态,如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所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的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文化的价值在人类创造文明历史和实现人们各自追求的各项生活目标中凸显出来。以文化价值为灵魂,以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载体为支撑,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已经形成”。[3]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该规划强调的八项重点工作的第一项就是“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重点文化产业”,[4]这样的行业变化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科办学者的新思考:如何立足传统新闻传播媒介的基础上,兼顾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媒介融合的趋势扩大了新闻传播的人才教育涵盖范围,建立起与传统新闻学科相区别的教学规划,亦即“素质+技能”。素质课由公共基本素质课和专业基本素质课构成,而技能课则应覆盖目前的出版业、报刊业、电影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业、会展业、数码产品制作业、网络传播业等各类文化产业。两者中专业技能课是学生就业的直接支撑,并体现新闻从业者竞争能力的核心课程,如何设置尤为重要。而鉴于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又以影视节目制作教育成为新闻传播教学重点。

在大众传播媒介上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图像、声音、文字的三位一体的新闻传播方式被逐渐确立下来。即便是在网络普及的今天,这一传播方式仍是受众接受信息最主流的渠道。因此影视技能教育成为了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绵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办学思路为例,综合同类院校现状总结培养方式和路径如下表所示:如上表所示,新闻传播学科前六学期的教学中影视技能教育以占有相当比重,用以培训和加强学生影视制作能力,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影视技能之于新闻采写的辅助地位,成为了传统新闻学科除了新闻采编技能的第二大必备素质。这一变化在当前形势下被越来越多的办学者所接受和认可,影视技能教育广泛地渗透到传统新闻传播学科的培养体系之中。

三、影视技能教育的深化和改革

影视技能教育在传统新闻学科框架中的地位被奠定和夯实,进一步需要探讨的就是如何深化影视技能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和改革。

(一)教师团队的建设在影视技能教育中,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建设首当其冲。在国内高校目前的传统新闻传播学科办学思路下,理论水平较高、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教学人才不乏其人,但最为匮乏的就是能够将教学、科研、实践三者结合在一起的复合型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提高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影视技能就必须首先建立起一支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师队伍,要求不仅其能够从理论上引导学生,更能从实践中指导学生。就专业教师而言,加强影视技能的教育是挑战也是机遇,不同专业的教师都面临着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更高要求,只有如此才能始终站在行业的最前沿,才能培养出一专多能的创新型新闻人才。以我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为例,学院在教师队伍方面,就一直坚持着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等各种方式建设更加适应新形势的教师团队。自2002年专业筹办以来,学院通过召开学术讲座、聘用客座教授等方式先后引进国内外传媒行业的高职称从业人员数名,并通过这一方式使专业办学始终与行业最前沿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除此之外,各专职教师也立足于高等院校的这一平台上,通过学院的安排,定期在地方传媒机构进行理论指导和业务提升,从而更好的为专业教学服务。#p#分页标题#e#

(二)实训环节的规范实训环节历来在影视技能教育中居于重要地位,技能教育的核心在于通过层次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训内容让学生掌握教学要求的影响相关技能。但由于受硬件设施和教学人员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传统新闻学科的影视实训环节多呈现出有名无实、漏洞百出的弊病。部分高校的实验室建设花费了大量物力和财力,却被闲置一旁,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实验室管理的不规范更是司空见惯。部分影视技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水平良莠不齐则直接造成了实训环节的随意性和片面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训环节的专业规范呼之欲出。规范实训环节应首先做到影视技能实验室严格细致的程序化管理,强化实验室管理教师的专业性和责任感;其次,认真把控实验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制定规范的实训内容,编写实训环节教学大纲,并根据学生实践情况撰写总结和建议,以实现实训环节的成果积累和专业规范;再次,教师指导和学生实训是整个环节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的指导应当科学、系统、专业、规范,同时也应注意学生主观参与的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积极性是教师采取不同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前提。学生在这一环节中也应积极配合教学要求,做到教学互动、教学相长。而在我校新闻学专业的办学实践中,历来对实训环节极为重视。已成功申请多项教改项目将于近期内我们的实训经验总结展示,这一部分将另作文详述。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2

在电气类训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以实际操作操作为主线,补充相关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扬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盛行于德国,尤其适合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教学法是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将对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信息的收集、项目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的教学方法。具有以下三大优势:一是培训周期不长,见效快;二是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实践情况;三是理论与实践能有机结合(许晓峰.项目教学法在维修电工生产实习教学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8(14))。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学生在项目实训过程中,能将该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克服、处理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学习方法(郑思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项目教学法”的实践研究分析[J].才智,2017,2(6))。项目教学法成为职业教育领域探索追求的新方法。

2.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

2.1项目的设计

制定实训计划,从“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的电气类实训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林祝亮,马世平,杨金华.项目教学法在电子类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8)),如图2所示。

2.2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设计、安装和调试的能力;(2)能正确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的能力;(3)独立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4)团队意识能力的提升。

2.3项目的实施过程

模块项目: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序控制线路的设计、安装与调试。实训流程:如图3所示。

2.3.1下达任务书——学生需正确选择和检测电器元件,按照电器元件安装工艺的要求,正确安装三相异步电机顺序控制电路(马毅.项目教学在维修电工实训中的应用[J].成功(教育版),2009(9)),如图4所示。安装接线完毕后,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一切正常后均可通电试车。

2.3.2制定计划——学生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下列问题:(1)熟悉三相异步电机顺序控制电气原理图,如图4所示。(2)列出顺序控制电路电器元件清单(包括元件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检测元器件的好坏,确保电路安装的质量。(3)用于主电路及控制电路导线型号的确定。(4)电路安装及配线的具体工艺要求。(5)注意事项:电动机外壳应接保护线;通电前必须经老师检查同意,并在老师监护下试运行;若试车失败,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故障分析及排除;若需要带电检测故障,必须在老师的监护下进行操作(曾飞茹.论“项目教学法”在电动机控制线路课程中的应用[J].大众文艺,2010(8))。

2.3.3实施计划——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小组成员的讨论、合作,学生完成两电机顺序控制电路的安装:(1)设计好所选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2)固定电器元件,按原理图连接导线(3)使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情况,若发现问题应做记录并立即处理(4)确定电路正确后进行通电试车,若试车不成功,则需切断电源,对故障现象进行分析、记录、排除故障。(5)记录实训心得总结。

2.3.4检查评估——首先是小组成员及小组间进行自我评估,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找出组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经验的总结;接着老师进行总结,指出项目中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指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原因;最后让学生对所形成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

2.3.5考核评价——考核分为理论考核、过程评价和技能鉴定三个项目,如果其中有一个考核项目没有考核合格,则该门课程的成绩不合格,补考时可以只考不合格的项目。只有三个考核项目全部合格后,则课程成绩按理论考核占25%、过程评价占35%、技能鉴定占40%。

3.结语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双精准;课程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是指通过新型的教育模式,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双创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实用教育。2010年教育部提出双创教育概念,要求高职必须开展和实施双创教育,而对中职只是提倡并不作硬性要求,因此双创教育在中职仍然一片空白。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6年国务院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职业教育服务于经济发展,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职教育也应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探索中职双创教育的实施,在创新创业创造中建功新时代。

一、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分三步走

双创教育因高起点、高定位,更适合在高职实施。然而同属职业教育体系,双创教育的一些内涵和做法很值得在中职进行尝试和推广。一方面,进入工业4.0时代,以就业为导向的初中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已不适宜,而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能满足企业不断优化升级的新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中高职教育衔接逐渐深化,中职生的升学需求明显增强,双创教育更注重培养中职生为技术技能综合型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因此,创新2.0众创时代的中职双创教育可以分三步走。

(一)分析中职双创现状

随着党和政府不断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双创教育不断实施。在高职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较早实施的一部分院校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和成效。这给我们中职学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和实施范本。同时,完善体制机制、加大人才引入、国家保障经费、鼓励政策出台等,促使双创教育逐渐融入成为中职教育重要构成一部分。2015年,教育部发文大力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2016年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上而下的教学诊断工作,诊断的重点之一是焦聚优势、凝练方向、提高发展能力。通过自我诊断,整体评价,找到差距,对照标准,落实要求。对照双创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在两年的教学诊断中我们发现:双创教育已有一定雏形,但环境氛围尚未形成;实训基地的基数很大,但是利用率很低;关键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了,但系统性、协同性与课程融合明显存在问题。因此,今后的改进措施应结合双创教育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改善双创实践条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二)明晰中职双创愿景

在中职推广双创教育可以选部分专业进行试点,指导思想是面向全体、分层推进,把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深度融合。目标是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明其理、增其能、扶其业”,让全体中职生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潜能,让少数积极主动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让个别有潜力的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实践。双创教育是教育发展的社会需求,核心是创新思维训练,基础是实践实训,最终回归“人才培养、服务社会”这两大使命。

(三)搭建中职双创体系

中职定位不必跟高职一样高。要明晰路径、突出重点,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双创师资队伍,搭建双创实践平台,科研反哺教学。以改革专业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主线,以加强实训建设、丰富实践活动为副线,以壮大专业社团、打造校园文化、提升人文修养为隐线,实现双创教育目标,最终协同推进,落实双创教育并初见成效。

二、中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建设

根据2016年国办的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中职双创实训改革的发展方向是:①理念向育人、全面发展转变;②目标优化为技能训练与素养提升结合;③内容拓展为技能、方法与思维方式共同提高;④丰富路径实训加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三合一。医药行业是朝阳产业之一。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奖进一步刺激和带动医药职业教育的投入和发展。医药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较强。实训建设对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医药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是培养人才的重要保障,也是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因此实训建设要满足双创教育的需要。

(一)实训建设思路

以医药职业学校为例,实训建设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原则:①专业调研。结合地方医药经济的发展,调研医药专业人才需求。②分析职业生涯发展路径。开展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分析,如获得卫健委和药监局不同职业、专业技术和执业资格等,并从事相关岗位工作。③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地区人才需求,明确各专业和人才培养规格,即所需要的实训场地和设备,并根据培养方案制定专业课程和课程标准。④合理设置实训项目是重点,确定设备及配置是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合理设置实训项目,按照实训课程要求,确定设备型号及数量等。⑤综合考虑校内外实训基地。最终确定实训建设方案前,要综合考虑校内实训基地的整体情况,以及与校外基地广药集团的合作情况。⑥实训建设落实是关键,实训建设评估是考核。实行实训项目负责制,由专门成立的项目队伍全程跟进,实训建设验收后进行使用评估,进行绩效考核。

(二)实训建设模式

实验实训室是进行教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实验人员使用各种设备、器材进行活动的特殊建筑物。其外延还可以拓展到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开发、创新创业、科普等场所。实训建设面临的时代背景是科技发展和教育改革,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一是知识创新,二是技术创新。实训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突出问题主要有生均仪器设备值未达标,贵重仪器设备使用率不理想,开放共享程度不高,实验室成果转化和应用不足等。实训建设不应只侧重“硬件”和校内建设,还应与“软件”和校外结合。各种实训建设模式见表1。

(三)实训内涵建设

完成实训建设,我们应进行理念提升。有更深刻的思考和总结,还要注重实训室的内涵建设与内涵发展。①制定政策,激励专业和实训教师不断创造新的成果。如设置科技奖励、教学奖励、实验室6S现场管理奖、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奖、指导学生技能竞赛奖励等。②凝练建设理念,指导实训建设。实训“建、管、用、修、养”是系统工程,也是集教育理念、教学改革、运行机制、管理模式、规章制度、师资队伍、教材建设等要素于一体的重大课题。实训建设必须与专业建设相结合,与教学改革相结合,与开放机制、校内外协同相结合,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③确立内涵建设与内涵式发展的理念。改变只注重实训硬件建设的状况,要明确教育质量、效应提高等提升软实力。④内涵建设包括教育理念、实践教学体系、实训教学队伍、管理制度、实训教材、信息化建设和实训文化等内容。文化建设是核心,队伍建设是关键,机制建设是保障,教学体系和质量标准是抓手,实训教学方法是重点,实训项目开发是难点。整合全部教学资源,构建教学实体,使实训真正共享、开放,使教学与实训真正融合,完成创新性工程。

三、中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融合

职业教育要做到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简称“双精准”)。过去的职业教育只解决人才“够不够”的问题,而现在的职业教育应满足人才“好不好”的问题。双创教育跟双精准的人才培养出路不谋而合。我校制药技术专业为2018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项目。本文以此作为研究范本。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开发过程

社会人才有20%是学术型人才,80%是应用型人才。中职着重培养操作性技能人才,而技术应用能力相对高职要求有所降低。制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完成中级工基本训练,具有高级工的潜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型制药人才。课程体系开发过程:①供需调研。根据调研报告确定职业生涯路径,未来毕业3-5年主要从事岗位及工作,如生产操作工、生产技术员、生产调度员等。②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职业能力标准和典型工作任务要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如知识、能力、素质等。③课程结构分析。确定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如技术、技能、素质要求。④课程标准编制,制定课程教学标准。⑤课程内容开发,编制教材,组织数字化资源。⑥课程实施与评价,完成教学课例,获得成果、证书等,评价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课程体系

按照制药技术人才培养目标,打破原有的分段式教学模式,实现课程计划内在的融通,增加交叉融合课程学时比例,体现文理、医药、工科、社会实践等多学科交叉渗透,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整合[4]。表2是制药技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基本素质,通识课为双创课程打下基础,专业群基础课可以供不同专业但同课程学生自由选择,专业基础课为同类型专业学生均可选择,专业核心课是专业最重要的课程,专业选修课给学生提供更多专业选择,集中实践课可以快速有效提高专项技能,第二课堂辅助专业课程,企业实践课根据不同岗位工作培养不同岗位能力。前两年完成基础、专业和拓展学习,第三年去企业实习。灵活多变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

(三)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存在问题

近些年国家大力发展双创教育。尽管较多高职院校在实施双创教育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双创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局面,缺乏政府支持和行业合作、开放交流。而中职双创教育从零开始,更是将面临举步维艰的困境。问题主要表现为:①双创教育资源整合不均衡。中职双创教育改革推开从模仿高职开始。然而众创空间的形成,必须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优惠倾斜、企业的合作机制和技术指导等相关资源确保双创教育的实施。②双创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双创教育的试行也是师资队伍筹建、调整和成长的过程。学校正确导向的同时营造宽松环境、增加学术自由和自身提升,让教师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并全心全意指导教育学生。③双创教育落地执行缺乏保障。我们有较好的实训条件,但是没有融入到双创教育中。政府需要深化对中职双创教育的宣传和引导,真正激发中职学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活力,并提供实力保障[5]。

四、结束语

中职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是一项宏伟的改革工程,不能照搬经验、一蹴而就。我们党和政府已从顶层设计上给职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全面部署,为双创教育实施提供了得力的环境。然而现阶段务必细化顶层设计,立足于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中职实际,打破成规,制定出结合中职教育的双创教育体系,分阶段走、分层次完成双创教育目标。双创教育实训建设与课程融合,是从双创教育的角度推进教学和实践的创新,为学生搭建良好双创教育平台,实训建设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从普通课堂到智慧课堂,从听课到创客,让学生体验新型的教育模式,培养社会满意的创新创业人才。这终将打开职业教育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郭嘉亮,孙平华,罗芮,等.基于双创教育的药学专业教育模式改革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11):819-823.

[2]葛高丰.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4):127-128.

[3]陈文婷,鲁晓晨.大学生创新创业整合性实训平台建设与发展机制研究[J].科教导刊,2017,(6):181-192.

[4]刘艳,闫国栋,孟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创业;民族地区;实践教育教学

2016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要充分挖掘人力和技术资源,促进人才优势、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重点完善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1]。《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对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生产与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因此在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推动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文献综述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近几年较多,左军(2017)认为双创时代,高校应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为目标,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要求,建设资源共享、竞赛实践、校企合作“三位一体”的实践平台;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性为目的,打造优质的教师团队,构建实践育人基地、政府、社会“三方融合”的保障体系,并最终形成“学生勇于创新、学校鼓励创新、国家扶持创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2]。许春华(2015)提出立足于高校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通过推进创业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构建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实现路径,将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结合的创业教育体系[3]。赵中华(2018)认为应该进一步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制度,让各专业展开实践教学活动有据可依[4]。综上所述,研究创新创业背景下的这几篇文章都是从实践环境、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科研生产、制度建设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

二、创新创业背景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方面。理论知识终究要和实践相结合,教师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服务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教师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地总结教学和学习的经验;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2.创新创业的背景要求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上课仅仅讲述课本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高水平大学的发展需求。创新能力已然成为强校、兴校的必然要求。在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之下,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有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缩小同其他高校的差距,这也是必须要走的创新改革之路。3.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民族地区自身造血能力不足、科研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实践教育教学改革,可以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又可以为师生提供学习的平台;提高论文质量,为学校储备优秀的科研人才。

三、创新创业背景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1.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民族地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不单单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的目的不在创新,而在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多的价值,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才是其真正所在。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加强创新创业的教育,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分层次、有目标、分阶段的创新性的思维引导和创业能力培养的教育,才能真正深化实践教育教学改革。2.建立专业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健全和完善专业培养机制,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生活最前沿,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为企业培养亟须的、对口的、高素质人才也是民族地区高校应该完善的方向。另一方面,专业培养应该与创新创业教育相挂钩,只停留在书本上、课节少、动手环节少、专业不细化的大班课等问题都是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3.知识传授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很重要,而这个能力归根到底是硬件和软件的操作平台,因此知识传授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都要进行,运用设备和软件平台是教师和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不可或缺。4.教学科研生产与创新创业实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人才缺乏、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创新创业较少等原因使得该地区高校的科研创新能力相对不足。所以只有重视人才引进、培养本校优秀人才、对教师教学科研生产实行激励机制,职称与科研能力和工资水平相挂钩,积极搭建并充分利用各类创新创业基地和校企合作平台,引导教师和学生多去了解不同的企业、实践不同的岗位,才能为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5.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密不可分的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更要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5]。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注重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加以引导,教授学生创新创业的方法,必要时给予技术支持,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又要对社会发展有益。

四、创新创业背景下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为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共同建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正在探索可行途径。1.建设符合学生实践教学计划要求的高质量的校外实习基地,把校外基地的功能从学生实习实训推广到学生科研基地、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办学基地、就业基地的四合一定位。把实习实训掌握的第一手案例、资料融入平时的课程讲授,获取优秀的课程资源,建立实践教学的案例库,使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时俱进。同时拓宽实践教学渠道,丰富实践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能力。2.把校外实习基地与校内课堂、校内实验室等共同组成完整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可以利用共建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行包括观摩学习、课程实践、职业技能培训、师生科研和毕业实习五个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其中,观摩学习、课程实践在基地进行,与课程紧密衔接;职业技能培训地点主要在校内,由基地派出兼具理论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阅历的行业协会专家授课;师生科研环节贯穿学习和实践的始终,引导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侧重相关问题,探索对策措施。3.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证。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建设一支“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兼顾校内、校外教师队伍建设,在校内教师“走出去”的同时,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引进来”上,通过社会导师制度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聘请第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教学能力的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有效提升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6];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知行合一、文武兼备的高水平教师队伍。4.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外的各种专业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参加各种综合技能竞赛、各类科技、文化活动,参与科研和教改项目的研究,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交往能力、团队协助等能力。当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仅是掌握职业技术和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还应该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相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职业道德,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劳动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Z].2016-05-12.

[2]蒋辉,欧阳胜.基于“双创”背景下民族地区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教育文化论坛,2017,(01).

[3]左军,于钦明,陈卓.“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

[4]许春华.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福州大学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创新创业;改革路径

引言

创新是民族发展之魂,创业是国家富强之路。对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如何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落实,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时代问题。2014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广大职业院校要应当围绕创新创业做好关于专业育人体系、教育体系的改革工作。对此,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也要立足专业相关特点,围绕学生的就业需求以及国家发展态势,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着力点,做好专业教育的改革工作,以此进一步提升专业育人实效,为学生更好地就业与发展保驾护航。

一、把控关键节点,启蒙双创意识

客观地说,若想做好双创教育在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落实工作,必须要重视一些关键节点的把控。这些关键节点包括有:入学阶段、实训中以及毕业前等,在这些节点做好关于双创方面的教育工作,往往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会计专业学生入校后,专业教师应当在此时做好双创教育的渗透工作。一方面可向学生做一下关于本专业教学内容、对接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介绍;另一方面也可向学生讲授一些关于双创方面的理念,让学生能够明白提高自身双创能力的意义所在以及创新创业的要素与条件等。具体来说,教师可引入一些关于本专业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实际案例,以此来启发学生的双创意识,实现双创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优化理论教学,激发双创热情

如今,很多技工院校都在各专业育人体系中增添了关于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教育,但这些都属于通识性质的课程,主要讲述者也并非是专业教师。这也造成双创教育在会计等专业教学中的渗透效果不佳。对此,会计专业教师有必要围绕双创教育来做好理论教学方面的优化工作,从而在激起学生双创学习热情的同时,让专业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在讲授基础会计中“会计职业生涯”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围绕“会计岗位群”这一主题,引领学生结合自身对于会计行业的了解进行生涯规划。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地渗入一些关于双创理念的教育,如可让学生定一个创业目标,分析一下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的努力等,从而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创业热情。又如在讲授“财务会计”时,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加以创新,如可为学生设置存货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以及出纳核算等多个岗位,然后为他们布置相应的“岗位实践任务”,创设一种职业化的教学情境。通过此举让学生能够“化身”为企业出纳、企业会计甚至企业老总等职位角色,进而让他们创新思维得到有效激发,实现其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业兴趣的调动。

三、创新综合实训,发展双创能力

实训教学作为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教育的重点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岗位技巧和职业素养。由于其是围绕学生会计技能实践、技能实训而展开的,故此是渗透双创教育的有力途径。通常来说,技工院校的会计实训教学大多以“单项-专项-综合”这一路线而展开,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专业综合以及双创能力的教育效果,但由于后期的综合实训教学大多是围绕前面的单项实训以及专项实训教学内容进行,只是难度方面的提升,并无实践方面的增强,所以在发展学生会计职业能力以及双创能力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对此,专业教师有必要围绕双创教育理念,做好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的创新工作。具体来说,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第一,创新综合实训课时。专业教师可将会计综合实训进行三份等分,使其能够指向传统业务核算、VBSE仿真实训以及专业创新创业实训三部分内容,以此来实现实训教学与双创教育的深度衔接。

第二,创新综合实训方法。专业教师可围绕双创教育要求,将“公司模拟经营”引入到综合实训当中,指引学生通过模拟公司运用来实现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把控,为他们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的发展奠基。首先,教师可指引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成立”新公司,并结合企业管理、创新创业、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做好公司内部制度、财务管理规范以及人员招聘标准的确定工作。其次,引导学生开展会计ERP实践,让各组结合会计法、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以及基础会计等知识,开展关于资源采购、资源分配、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方面的事项。再次,专业教师还可指引各组设计一些债务重组、外币业务以及企业兼并等方面的财务业务,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会计实训练习。最后,教师可围绕“会计实训”以及“双创实训”两个层面的教育要求,结合各组的企业经营实践成果,做出针对性的教学评价和教育总结。通过以上举措,来深化学生的会计专业认知并且为他们自学、协作、双创以及处理问题等能力的发展做好奠基工作,让专业实训育人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开辟多条渠道,促进双创教育

诸多教育实践证明,双创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与落实需要多方向的渠道来支撑,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双创教育的闭环,实现专业教学效果和双创教育效果的双提升。对此,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可从以下三点着手,来开辟多条双创教育渗透渠道:

第一,开展拓展班,满足会计专业生的双创学习需求。例如,学校可围绕双创教育需求,为会计专业生开设“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等专业化课程拓展班,使学生能够汲取更多与创新创业方面相关的专业化知识,弥补其双创认知不足,为他们进一步开展双创实践,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第二,组建兴趣社团,搭建学生双创实践平台。例如,会计专业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双创需求、兴趣爱好等,组建“会计创客社团”,指引学生开展公司运营模拟、企业财务分析、企业市场调研以及企业纳税筹划等多方面的模拟创新策划活动,以此来为学生专业实践以及双创能力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又如,会计专业教师可积极牵线本专业一些优秀生,组建“会计协会”,然后,定期邀请在创业方面表现良好的毕业生、青年企业家以及相关领导等人士,围绕双创教育,开展“创新教育讲堂”“创业教育讲座”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对市场发展的新态势、新需求以及新行情等形成正确认知,激起学生的双创热情,实现其双创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重视竞赛运用,促进双创成果产出。首先,广大技工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教师应当通过国家、省级、市级等各级学术竞赛,积极通过宣传引导、指引实践、作品培育、大赛展示等环节来引导会计专业生积极投身到技术创新、行业调研以及科技发明中来,以此来营造一个良好的双创教育环境。其次,技工院校以及会计专业教师还可依托校企合作关系,积极牵线相关企业,与他们一同组织会计专业生开展一系列的专业竞赛,并将竞赛活动与学生的会计相关证书考核、评优以及岗位就业等方面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双创热情。最后,针对那些在竞赛中表现较优的作品项目,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孵化政策方面的支持,以此来提升双创教育产出。

五、组建专门队伍,保障双创落实

为了进一步保障双创教育的落实,技工院校有必要围绕会计专业教学之特点,加快组建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具体来说,首先,学校可积极牵线会计专业教师、企业专家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或职能部门,组建专业化的双创教育指导队伍,为学生提供双创实践方面的指引与帮助。其次,组织队伍还要加快制定以双创教育为核心的教育实施方案,完善相关的工作制度。最后,组织队伍要积极牵线社会企业等力量,推进创业孵化基地以及双创教研室的建设事宜,为会计专业生的双创实践提供环境与条件方面的保障。通过以上举措,构建一个全员联动、部门统筹以及系统专业的创新创业保障体系,助力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创业意识的发展。

结语

总之,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做好关于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教育的改革工作有着诸多现实意义。广大技工院校以及教师还需正视双创教育的渗透意义,不断运用新思路、新方法打造会计专业双创教育新常态,从而在保证专业教学实效的同时,为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以及更好地就业与发展做好奠基工作。

参考文献

[1]赵凯,李静.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策略探究[J].大众投资指南,2018(22):268.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创客;创客教育;职业技能;人才培养

创客文化与创客运动被视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国家竞争力与教育改革的互动催生了创客与教育的结合,创客教育作为一种新思维、新理念,逐步影响教育系统,并在各个教学要素之间进行重构与融合,使之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也引发了社会各个领域尤其是学术界的极大关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知识社会以人为本、用户参与的创新2.0演进。创客经济已经成为一种新业态,创客及其聚集的众创空间,本身就是一种资源整合,可以说,“创客”将不再是小众和另类,而代表着全新的未来。

1创客与创客文化的背景

创客的英文单词为“Maker”,意为制造者,创造者。创客活动起源于MI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abLab项目,其以个人创意、个人设计、个人制作为核心,构建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创新模式。克里斯•安德森在《创客:新工业革命》中将创客定义为:不以营利为目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1]。创客的核心理念是创新,是创新2.0模式在工业及电子领域的具体表现。国务院总理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强调“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信息化社会带来了知识的急剧增长,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渠道也越来越丰富,人人都可创新创造。创客活动在我国始于2009年,经过数年发展,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目前已经有上海新车间,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等较为有名的创客基地。同时,创客活动也开始进入高校,对师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和探索途径。依托高校的创客教育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也不断推动教学和课程改革。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在实验实训,职业技能大赛,创意设计等方面体现了较强活力,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强化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力。但目前,创客教育在高校更多还是一种教育方式的补充,未能真正融入现有的教育教学体系中来,成为学校创新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其往往依托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开展,未能充分发挥学校在培育创客文化和推进创客教育上的主体作用。

2高职院校发展创客教育的必要性

2.1创客教育

创客文化倡导创新创造,其以兴趣为导向,综合多学科多门类的专业知识,利用开源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通过不断的实践去实现自己的创意。创客教育通过引导和兴趣激发,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中来,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团队精神,合作精神的培养,增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长,扬长补短,提高整体的创造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等院校无疑是实施创客教育的最佳载体。

2.2开展创客教育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立足于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岗位技能人才,突出学生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这一方面,创客文化与高职教育的方向不谋而合。同时,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完善的课程体系,多样的实验实训环境,加之学生相对丰富的业务时间,这些都为创客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广带来了有利的条件。而创客教育的推进也能给高职教育的带来新的驱动力。

3高职院校发展创客教育的途径

3.1创造创客文化氛围

创客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学生对创新创造的兴趣、态度,开放自由的探索精神需要合适的土壤来培育。除社会和家庭的引导之外,学校应该营造无所不在的创客环境,培养快乐创造的理念。从学校层面到班级层面都要积极的宣传创客教育,可通过专家讲座,学生社团,举办创客大赛等方式来进行,让学生充分了解创客、认识创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创客行动中去。通过成立创客团队或创客基地等方式学生动手实践操作,通过学院各种软硬件的教学资源的开放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创客环境。培养教师的创客意识,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也应该充分意识到创客教育对教学工作的促进意义,鼓励教师以多种形式参与到创客活动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社交平台,公众号,学校论坛等方面广泛宣传创客精神。

3.2将创客教育与现有教学体系的融合

目前,很多院校都开设有创业创新课程,通常该课程是基于传统模式的教学,侧重于讲解创业创新的理念,方法,过程管理以及创业精神等,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来讲解创新创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有着一定的帮助,但真正能实施的不多。在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创造2.0模式的今天,这样的课程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创客教育基于实践活动开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就需要将职业教育的实践操作与创客教育的实践操作深入结合起来。(1)在教学内容上将专业课程与创客活动涉及的开源硬件,信息化技术,3D打印,机器人等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开发一些实用性强的案例,任务,场景等课程设计,让学生操作,从而将专业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中。(2)在教学方式上积极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部分实验课程可用创客活动来代替,让学生基于项目实际积极进行思路和创意的拓展,不拘泥于项目本身,从而培养创造精神,激发创造潜能。(3)在专业培养上,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一些与创客活动紧密关联的基础性课程,如3D打印,Andriod开发,电子制作等课程,可用选修课的形式开设。(4)在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上,实行多种方式的考核制度,除传统的教学考核之外,可用创客活动的成果来替代传统的课程考核,部分实践课程可用创客活动的代替。鼓励学生通过课程融合将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

3.3创客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指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内容。其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也是考核职业教育成果好坏的因素之一,在创客教育中,要强化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学生对设计产品过程的专注和热情,对作品质量精益求精的追求,对创新创造孜孜不倦的态度。工匠精神与开放自由的创客精神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更能凸显职业教育在创客活动中的巨大优势。

3.4多元化的创客团队的建设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创客精神,创客团队的建设也不仅仅针对学生,更有对老师创客精神和创客态度的培养。创客活动的开展融合了多种学科的交叉和多种技术综合,其涉及工程,计算机,数学,通信,电子等多个领域,因此创客团队应当吸纳各个领域的人才,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该有不同的学科背景,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能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需要,综合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专业水平来设计合适的创客课题,并最大化和专业教育对接起来。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创客课题本身的因素。一个好的创客课题应具备八大要素:相关性、充足的时间、复杂性、高投入、关联性、可获得性、分享性、新颖性[3]。

4高职创客教育平台的搭建

4.1创客空间的搭建

创客空间是一个开放的实体空间,是创客者们进行创作实践的场所,高职院校可在图书馆或实验室等资源集中场所创建若干个创客空间,根据不同的学科方向来设置不同类型的创客空间,购置创客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硬件,如3D打印机,基本电子元器件,各种运算测量工具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开放,给创客者们提供实践探索的环境。教师同步跟进指导。高职院校的创客空间开设可与于学生的专业和课程相结合,侧重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专业和学业水平,进行个性化的创客题目设计。

4.2信息化创客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是创客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之一,通过互联网,可将教师,学生,企业人员的创意,想法,方案等紧密结合起来,提供一个自由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另外,创客活动的软件资源可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共享,开源,重复利用。近年来,很多高职院校一直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数字校园建设,并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这为创客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实现平台。

4.3开放共享实验室

高校实验室集中了大量的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料,也是学生实践操作的重要场所,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验室主要为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服务,而非教学时间段的使用较少,空置率大,造成一定的资源闲置浪费。实训室具有创客教育实践活动实施的许多有利条件,无论在硬件设备上还是实践场地上,都是高校创客教育的最佳基地。开放共享的实训室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布局,提高设备的使用率,能够促进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因此,充分利用高校的实训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弹性开放,可极大促进创客活动的开展。

4.4引入企业,走校企合作

创客作品的好坏需要从应用实际来考量,不能单纯地从教学角度来看,而应该从社会和企业的角度来判断。从这一点看,高职的创客教育需要企业来参与,共同布局实施,在产品的设计上注重实用性,新颖性,可靠性等因素。这也是创客们的作品价值的重要体现,以学校创客空间为活动场所,打造联合创客基地,利用学校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通过企业提供的实践项目和设备或设施为牵引,定制产品的开发或工艺要求,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和创新意识,提高创客们的作品水平,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创客能力。通过建立“学生—学校—企业”的三方平台,促进高职创客教育的良性发展。

5总结

创客是时代的产物,创造创新已经成为新环境下的社会共识,这也对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环节的关键部分,应该紧密与时代相结合,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把创客教育容纳到职业教育中来,利用职业教育的优势,积极推行创客教育,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自由开放的创造精神。

参考文献:

[1]黄兆信,赵国靖,洪玉管.高校创客教育发展模式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40-44.

[2]杨现民,李冀红.创客教育的价值潜能及其争议[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2):23-34.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14-21.

[4]秦峰,孙文远.基于创客空间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析议[J].理论导刊,2016(5):99-101.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7

畜牧兽医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理论知识与时间相互结合,以促进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在畜牧兽医教学改革中运用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教学水平,通过改善专业的实训条件,以实现专业发展目标。学校在改革中应加大对实训场地、实训耗材以及实训设备等的投入程度,完善相关实训条件,最大限度地位学生营造良好的技能训练基环境。一方面,学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训农场的规划力度,做出最科学合理的计划,并不断扩大养殖规模,投入大量专项基金,完善相关基础实训设施,尤其是电路改造、道路等;另一方面,学校为获得“国家性示范学校建设学校”荣誉称号,应加大对畜牧兽医专业在实验室仪器设备上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构建分工明确、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例如,为了能够很好的参与各科技能竞赛,可通过改善如解剖生理实验室、家畜繁殖实验室、动物微生物实验室以及病理解剖实验室等实训基地的实训条件,使得学生能够在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内培养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专业实训条件的改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利用技能竞赛实现对专业教学的改革

畜牧兽医专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满足不了农业生产实践需求且教学内容太过陈旧的问题。其办学模式采用封闭式,服务功能太过单一。学生由于缺乏综合的实训而导致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偏低。在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依旧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手段,重视应试教育。种种现状表明,必须加大对中职畜牧兽医教学的改革力度,灵活运用技能竞赛,从而推动我国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技能竞赛要求参赛选手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因此,技能竞赛可作为该专业实现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中职畜牧兽医技能竞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建立在任务和项目的基础上。例如,某年以中职院校开展畜牧兽医外科手术技能竞赛活动,工作任务为“犬胃切开术与缝合”,竞赛中考察的是学生的术前准备工作、腹腔切开技巧、胃切开缝合技巧以及腹腔缝合技巧等,学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如在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时,学生应明确的知道麻醉药的种类以及各种麻醉药剂量的正确使用,将理论知识实践在动物身上,培养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中职畜牧兽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专业的动手实践能力。学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确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在中职畜牧兽医教学改革中灵活运用技能竞赛,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会自觉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联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自身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判断问题的能力。在竞赛中还能使得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勤与思考、敏于观察的学习理念,学生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等的职业道德也得到培养。例如,某校在举办技能竞赛时,利用竞赛机制强化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竞赛中运用自身所学知识,不断解决各种问题,其成就感油然而生,慢慢意识到专业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竞赛项目中培养自身勤于思考、敏于观察的学习习惯,且学生的挑战竞赛、承受竞赛压力的能力也得到很好地锻炼。经过一次竞赛,学生们明白自身应强化知识的学习,不断培养分析问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加强竞赛前的锻炼,努力在竞赛中获得良好成绩。竞赛结束后学生应总结经验,明确自身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力,迎接下一次技能竞赛的挑战。学生在不断参与竞赛任务并获得优异成绩的同时,其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无形当中得到提升,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得到提升。

4.结束语

大众实训总结范文8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应用,社会已迈入了以互联网为媒介的信息时代,互联网的风起云涌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生活,高等教育也在互联网的影响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分析传统教育的弊端,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对教育的新要求,根据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点,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新特点和新方法,为推动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互联网;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

“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十三五”时期,将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同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面,纲要也指出要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1]。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然而与率先迈入创新驱动的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在创新创业上普遍存在着创新精神不够、创新能力偏低、创业意愿不足、实战能力较弱、生存型多社会型少、资源型多知识型少等问题。处于新旧经济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学校应不断提升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培养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之一,进而形成适应本土创新驱动,并能促进人的实际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体系,使更多大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知识劳动者、面向知识要素的创业者和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实现自我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育必须承担起它应有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公共创新创业教育,来大规模地复制和再生产创新创业精神与能力。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推进“双创”,既可以在最大范围内推动人财物等各种市场要素自由流动,更可以倒逼不合理的体制,实现改革新突破,提升经济运行效率,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对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加速课程体系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使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

我国目前人才分布极其不均,由于高校培养人才模式过于单一化、简单化、模式化,教育模式偏重于通识教育,学科专业特点弱,而导致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创建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敢想敢干、善于发挥自身优势、善于人际交往的创新型人才。“双创”可以促使众人的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涌现出更多各方面的“专业人士”,让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更好地发挥我国人力资源雄厚的优势。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我国的总体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培养出具有独创能力,能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积极进取开拓精神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经济开放型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推动应用型本科进行教学改革

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仍然采用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学方式上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方法刻板陈旧,导致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毕业生连年递增的背景下,给学校的学生就业带来沉重的压力。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注重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让学生了解创业的过程,以创业带动就业,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推动教学改革和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二、当前应用型本科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创业创新教育起步相对较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3]。直到1990年教育部门才组织部分院校进行创业创新教育的探索,2016年教育部才要求所有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尤其是近几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很多学校也开设了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但是课程单一、缺乏相关学科的有力支撑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式老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需要在开展创业创新教育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具体地说,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丰富内涵,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大学生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还仅仅停留在一些表面性的工作活动上,比如请一些社会精英或者企业家来给学生开一两场讲座后就不了了之,教师对创新创业科研参与度不高,从侧面影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

(二)对创新创业教育认识不深,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但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这使得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走过了一段弯路,大大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推进的步伐。1.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教学生办企业。长期以来很多的高校和相关的机构认为创新创业就是办企业,所以对高校创新创业评价的指标是学生中创业的比率、创办公司的数量等显性指标,导致在制定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中出现了偏差,使高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2.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简单的进行第二课堂教育。很多高校以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仅仅在原有教育方式上增加第二课堂教育,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仅限于邀请校外专家、带学生出去认知实习等流于表面的形式,没有从创新创业的内涵出发,科学设置课程体系。3.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课后的创业实践。很多高校为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了许多所谓的实习实训基地,以实训基地的多少来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情况,而忽略了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三)教学方式落后,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

虽然国家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全国的很多高校也在教育部门的要求下开设了门数不多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但由于受到创新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操作性和实践性强、高校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较少等因素制约,导致很多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课程,但教学方式和方法没有根本改变,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为主,加之学校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相对较少、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理解较浅等因素,导致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互联网背景下去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和现代网络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是每个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思考的重大问题。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条件积极探索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大学生更多、更好的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相统筹的组织保障体系

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校内外力量,加强跨部门协调,定期研究部署创新创业教育各项工作。制定相关文件制度,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创新创业,帮助学生处理好创业与就业、学业之间的关系;允许师生创办的企业向学校申请其完成的成果在3年内免费许可使用,提高师生创业的技术竞争力,降低创业成本。在校内建设创客空间,与产业园区合作共建创业实践基地,降低学生创业成本,提供专业化指导。设立扶持资金,协助优质创业项目与资本对接。

(二)构建立体创业创新教育平台,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每天都会接触海量的信息,高校教育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堂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立体式的教育平台,帮助大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多样化、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专业、年级、兴趣爱好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1.应用专业的人力资源测评软件,对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向等方面的测评,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程体系,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方向教育有效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具有个性的指导,充分挖掘个人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通过互联网进行教学资源整合,在网络上开设相关的创业课程或者成立一个创业培养团队,比如开设创业通识类、创业技能类、创业实训类课程,在专业教育平台与学生积极互动,将专业知识融入到这些课程或者平台上。3.拓宽教材选取渠道,整合、设计网络教学资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专业教材变得多种多样,高校可根据专业性质,编写具有时代特色并符合学生的总体特点的教材,也可以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到学校授课,举办创新创业相关的讲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作为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优化教育教学体系。

(三)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互补的教育教学体系

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业教育》等课程;开设“创新与创业管理强化班(ITP)”辅修专业,强化创业精英教育。聘请社会专业人士担任学生创业导师,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学习优秀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建立e-WORKS创业实验室等实践基地,完善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指导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创业教育活动。举办各类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赛代训,以赛促创。

(四)拓展科教协同与国际交流相贯通的政产学研体系

推动优质科研平台和重点实验设施向学生开放,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中激发创业意识、孵化培育创业项目。在学校周边打造集创新创业、人才汇聚、公共服务、创意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社区,搭建国际化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和师生联合创新创业的“创客空间”。

(五)营造以文化涵育与品牌活动相依托的创业文化氛围

将优秀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校训融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案例,利用新媒体平台主动创新创业信息,推送优秀校友成功创业案例。作为转型中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利用互联网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自主创业进行宣传,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建立毕业生创业的奖励机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对创业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邀请他们将创业过程和创业理念向学生进行指导,并聘请他们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师,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分享;同时,紧抓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计划这一契机,完善创业政策和创业项目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充分发挥本科院校专业特色,利用互联网的思维,拓展创新创业的高度和深度,培育一个创新创业指导的专家团队,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坚实的保障,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刘雪丽.网络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学术论坛,2016(4):21.

[2]丁波,郗婷婷.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视角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融合体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

[3]董馨.新常态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型与升级[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2):14.

作者:赵广军 王亚娟 单位:山东管理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信息化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并扮演重要角色。文章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展开探讨,分析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并立足实际,以信息化发展为背景,提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模式

1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

1.1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动力不足

就目前总体情况看,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动力普遍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可归为以下三方面。首先,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虽在许多高校中已开设,但其课时安排及相应的实践缺失较多,无法满足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需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激发创业动力。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开展过程中,课程实际参与人数有限,学生整体受益面相对较窄,存在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系统地进行创业教育。其三,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社会基础,创业教育与社会实践基本处于脱离或半脱离状态,因而学生在接收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大多仅仅作为课业的一部分,从意识层面并未得到提高。

1.2大学生创新创业资源缺乏

具体来看,大学生创业教育资源的缺失主要可分为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硬件缺失主要是指教师资源不足、教学设备缺乏等一些情况。而软件缺失则主要是以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缺口。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日较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还不够完善,相应领域的专业教师缺口较大,这也是影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重要因素。

1.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其影响因素较多,要求配备的资源较多,因此,其教学质量受到许多因素的限制,也就导致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一方面,该课程的开展主要教学模式是以课堂讲授为主,而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另一方面,目前一些高校也相应建立了课程配备的实践基地,但实际能够进入并参与实践的学生数量十分有限,因而整体上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仍旧严重。

2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建议

2.1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在信息化背景下,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成为大学生日常实现获取信息、沟通等目的的重要渠道,因此高校应合理利用这一趋势,对大学生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可在信息化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手段对学生实现线上教育,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行为与心理活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为背景开展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实现自主学习。

2.2开发创业模拟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相当严重的一大问题,也是提高创业教育质量的重点环节。在传统创业教育中,创业实训的开展需要相当的资源来支持,创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实践,因此,许多高校在创业实训这一方面上存在较大的缺失。在信息化背景下,相应技术能够实现模拟平台的开发与应用,可利用这一平台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加以辅助,模拟平台、营销网络平台等信息化手段的介入可以解决实际中操作难、成本高等一系列特点,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简化,使得大学生能够在这一平台上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碰撞,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2.3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带来的创业机遇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渗透,信息化已经进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未来也将进一步渗透,而信息化也带来了许多冲击与改变,创业模式是其中之一。在信息化背景下,线上创业的模式逐渐受到关注,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就这一模式对学生着重开展教育,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创业。一方面,线上创业的门槛较低,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线上创业势必成为未来创业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以此为教学可提高课程的实践性。

3结束语

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由于受到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其教学质量差强人意,在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应当做出相应调整,文章立足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提出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技术手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开发创业模拟平台,建设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充分利用信息化背景下带来的创业机遇三点优化建议。

参考文献:

[1]丁蓉.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30(13):1-2+12.

[2]张倩,张铁君,曹海英.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01):80-81.

作者:陈利华 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第三篇:如何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随着众创空间的提出,开展创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众创空间视角下,学校在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并结合现有的资源和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

[关键词]众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众创空间是实现创新创业的一个平台,这一概念提出之后,很多学校都越来越关注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政府也在改变政策,和高校一起为学生营造更有利的创业氛围。为了激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要采用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引学生主动参与校内创业活动,实现创业梦想。

1大学建设众创空间的特点

目前,很多综合大学开始向创业型大学转变,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在创业时需要具备很多条件,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却面临着资金和人脉等方面的多重困难。大学建设众创空间主要为了帮助大学生完成创业目标,提供一个资源丰富的平台,让大学有选择性地完成目标。

1.1成本低

众创空间的要求是成本低,目前比较典型的众创空间形式是创业咖啡等,大学生可以从现有的众创空间中吸取一些经验。例如,想要创业的人可以通过点咖啡的形式获取一些资源,空间交流成本较低,符合大学生创业的需求。

1.2资源丰富

大学本身就拥有丰富的资源,尤其是校企合作带来的丰富资源。在众创空间内,学生可以及时表达出自己的创业想法,也可以采用展示自己的一些作品和成果等方式来获取资源。学校中的创业比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机会,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一些资源,也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

2众创空间视角下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式

2.1提高教师能力,掌握众创教育方法

随着大学众创空间的建设,很多教师也参与到了创业教育中来,不过由于教师本身有自己的教学任务,因此在创业教育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而且学校目前还没有为教师提供足够的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教师开展创业教育也比较艰难。因此,学校需要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有必要采取一些方式来提高教师的能力,开展创业教育培训,并且让教师充分了解众创空间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众创空间视角下的创业教育有更深刻的体会,并且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可以总结一些教学方法和理念,制定科学的创业教育计划。大学校园中有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合理使用众创空间的作用,在创业教育中要善于利用一些平台,带给学生新的创业思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属于学生的创业领路人,因此需要保证教学的效果,在众创空间视角下,教师就不能仅通过实际的创业案例进行创业教育,还要充分利用一些科技元素以及众创空间进行教学。教师也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教师应该主动学习,寻找答案和方法,在教学中与学生一起成长,才能达到更好的创业教育效果。

2.2实现资源共享,组织高校众创联盟

为了不断提高创业教育的质量,在实际创业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帮助,众创空间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很多学校目前还没有建设众创空间,尤其是没有真正体会到众创空间的重要作用。当前大学主要缺少的是众创空间需要的人员、场地以及相应的设备,并且缺乏资金支持。很多高校都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众创空间建设。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学校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在建设创业平台的同时,促进资源的共享,并结合不同大学的创业教育目标,指导教师可以在同一平台上进行创业教育讨论,组织高校众创联盟。虽然高校不再在同一地区,但是可以借助网络优势,充分利用各高校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切合实际的创业教育。

2.3健全激励机制,营造众创氛围

为了促进大学生更好地实现创业目标,在大学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外部激励机制的作用。众创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利的资源,但这些还远远不够。除了学生自身的创业想法之外,学校应该为学生营造一种众创氛围,尤其要增加一些奖学金或者是奖品等激励机制,让学生更愿意主动地参与一些创业活动。创业教育需要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比如日常的校园条幅宣传,新闻宣传以及创业平台宣传等,学校通过营造众创氛围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通过接受创业教育,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的指导,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阻碍。创业教育也可以融入一些文化活动,也可以融入比赛中。创业教育要想取得很好的效果,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尤其是要支持学校的创业教育宣传等活动。

2.4利用“众创空间”和互联网优势开展创业实训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有效的创业教育,学校可以采用实训的方式,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经验。首先,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在校内建设一个创业实训空间,如商业银行实训、证券交易实训等,并利用一些实训软件,如用友VBSE,为财务专业的学生提供仿真实训。其次,教师还要利用3D技术的“财会商圈”,让学生体验到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以及内部管理,让学生学习一些除了课堂理论之外的实际经验,进而发现更多的问题。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提前接触商业社会的过程里增加信心,今后真正进入企业便能够应对自如。最后,创业实训是一个真实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互联网技术、众创空间等,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发展流程和解决问题的措施,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创业理念。

2.5建设高质量创业导师队伍

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身份会受到质疑,学生会考虑教师是否参与过创业实践,能否为自己提供有价值的创业信息等,所以学校有必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首先,学校在选择创业导师时,不能忽视教师原来从事的工作,可以建设创业导师选聘培养机制,成立一个专门的创业导师队伍;其次,学校要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积累创业教育经验,确保能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创业教育,满足学生的创业指导要求;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并提供资金保障和技术支持,提高创业导师的积极性。

3结语

众创空间视角下,大学众创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而且在众创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存在很多困难,激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需要高校和政府的支持。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文博,阮锦强,刘志兵.关于大学建立众创空间的思考:基于创业型大学的视角[J].现代国企研究,2015(14).

[2]吴泽俊,唐厚兴.高校众创空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7(2).

[3]钱小明,荣华伟,钱静珠.基于导师制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7).

[4]李长熙,张伟伟,李建楠.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5]刘铸,刘万芳,张庆祝.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以辽宁为例[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