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盈利模式范例6篇

银行的盈利模式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1

1.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一般都属于利差主导型。一般而言,商业银行的利差利润占银行利润来源的七至八成以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也开始逐步尝试着开辟一些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扩大自己的利润面,但就总体数据来看,商业银行目前的非利息利润在整个利润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偏少的。从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近五年的统计数据中不难发现,虽然其利差收入已经开始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是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余三家银行所占的比例还是均维持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高位。

2.商业银行近年来也开始拓展其他领域的利润点,其中各项手续费和佣金就是其最好地体现。从建设银行的数据来看,2014年,在其所有的中间业务中所占利润比例最大的是结算清理业务,其次的利润点为投资银行、个人理财和银行卡业务。而对于一些高级的中间业务,诸如对公理财、资产托管以及收付等所占的比例则很低。这就直接说明我国银行目前的中间业务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业务性收费为主。

二、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主要原因

1.把高额的储蓄额和投资金额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

商业银行形成以利差主导型的利润类型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高储蓄率为银行提供了稳定良好的资金来源。因为,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投资的增长息息相关。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地加速,其对于资金的需求量也十分巨大,从而使得我国的资金市场呈现出供不应求的一种局面。而此时,银行作为资金的主要配给方,在如此广阔的市场中其批发银行的业务呈井喷式发展。

2.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较为单一

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业实行的管理体制为“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方式。这种严格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的银行盈利模式受到非常巨大的限制。其中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都限制了银行盈利模式多元化的开展。

3.利率管制与高利差影响了银行的盈利模式

我国从1996年开始就已经开始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但是其改革还并未完成,利率化的市场进程也没有结束。特别是贷款利率依然受到央行的管理。以此导致我国的贷款利率的利息差依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且影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地发展。

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主要策略

1.坚持传统业务与非传统业务并重

在经济新常态视域下,利率市场化和直接融资等外部冲击使得国内商业银行要想继续传统的收益方式变得很困难。为了应对这种新情况,商业银行就必须不断地创新以寻找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并通过这些新的增长点来改变传统银行以利差为主的盈利模式,并将自己的盈利范围由传统型向非传统型进行不断地扩展。

2.大力开展中间业务的服务

目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也在逐年的发展着,但是其发展的模式仍然较为粗放,不适合经济新常态这种新形势:首先这就需要商业银行在增强自身经济实力的时候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中间业务,确定市场方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自己的价值与内涵;其次,银行应该将自己的各项产品进行细分,“以人为本”,努力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最后,银行要想转型盈利模式还需要加大自己的创新力度,不断拓展银行的盈利渠道。这样既可以有效地避免和防止各种金融风险的发生,还能有效地提升银行的竞争力,使得银行的盈利模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

3.强化银行品牌意识,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在经济新常态下,要想使得银行更加富有竞争力,就需要银行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品牌意识,不断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一个良好的品牌是一个企业无形的瑰宝,品牌信誉的高低与否不但能够使得银行的经营效益得以很大程度地提升,还能使得银行的业务范围变得更加的宽泛。因此,一个银行想要扩宽自己的盈利模式,就应该在业务的取舍上进行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自己的盈利模式变得多元且丰富。

4.勇于进行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的整体经济都处于一个急速转型的新阶段。因此,商业银行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锐意地进取与改革。并不断跟随市场的变化,进行创新性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得银行盈利的渠道更加宽泛、合理。

四、结语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2

关键词: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

引言

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盈利模式,盈利稳定性、盈利成长性均可以通过其盈利模式得到体现。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在一定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和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结构,从利润结构角度分为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1]。我国商业银行大部分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本文着眼于两岸银行业将逐渐展开竞争的事实,选取已在大陆设立分行的六个台湾地区的银行,分别为国泰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国泰世华银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彰化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台湾土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第一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华南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华南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对这些银行的年报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资产负债结构与损益结构,并与大陆五大银行进行比较,充分了解并对比两地银行业的盈利模式,进而为大陆银行业发展提供提升其竞争能力的建议。

1 台湾地区银行业的盈利模式分析

1.1台湾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的特点

从这几个银行的资产投放结构看,台湾六个银行大部分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贷款占总资产均值为67.1%,超过大陆五大行均值16个百分点。其中可以看到,国泰世华银行贷款占资产比值最少,土地银行的比值最大。从投资类资产比值来看,国泰世华投资类资产大幅领先同行,从2011年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其资产有24.89%投放于无活络市场的债务商品,这些债务投资中有95%是投放在台湾岛内基金、短期票券,剩下的大部分投资了美国的证券化商品,这部分资产需承受较大的风险。合作金库的投资类资产不及6%,六个样本银行该比值相差很大。

从负债结构看,大部分银行均以存款为主要的资金来源,大陆五大行存款负债比为82.82%,低于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近4个百分点,国泰世华银行2011年存款负债比甚至超过了九成。从另外两个比例看,台湾样本银行向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比例均值也大幅低于大陆五大行,发行债券筹资占比则小幅超出五大行均值,可以看到,存款占负债比在减少,而其他融资手段所产生的资金正在逐步增加。整体来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合理性不及大陆五大银行,存贷业务仍占据主导地位,资产投放和资金来源结构有待调整。

1.2台湾银行业损益结构的特点

从台湾样本银行的收入来源可以看出,虽然存贷业务在台湾银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净利差小和净利息收益率远不及大陆银行业,利息净收入并没有占据营业收入相应的比值,所以台湾银行业在其他利润增长点上下足了功夫。2011年利息净收入占比台湾六行均值69.03%,低于大陆五大行76.94%的比例,由于台湾“央行”2010年启动升息循环,银行放款利率回升,台湾银行业利息收入2011年明显增加。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来看,国泰世华银行同样大幅领先同行,大陆五大行2011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占比最高者为建设银行的21.91%,最低者为交通银行的15.40%,整体水平较均衡。投资收益占比,大陆五大行表现就逊色很多,五大行均值不超过1%,而台湾六个银行均值在7%左右,国泰世华2011年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达11.81%,从上文知道其投资性资产占总资产近33%,这些资产带来了相应的回报。大陆五大行均值2010年兑换收益占比只有微薄的0.16%,2011年升至0.41%,而台湾银行业2011年均值为3.21%。从收入结构上看,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收入合理性,均衡性远远优于大陆五大行,由于利息收入受挤压,中间业务的深开发就变得十分重要。

从费用占总资产的比例来看,不管是利息费用还是非利息费用(营业费用),台湾六个银行的均值都小于大陆五大行。而且,从另一层面看,高占比的存款类资金来源并未带来相应的高额的利息支出,且利息费用低于营业费用,摒除不同的利率环境,台湾银行业控制费用的水平也是比较高的。

1.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整体评定

第一,台湾银行业的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不利于盈利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只有改变以贷款性资产和存款性负债为主的模式才能保证利润的长期稳定增长,相对于台湾银行业单一的资产负债结构,大陆五大行资产分布和资金来源比较合理。

第二,与大陆五大行高占比的利息收入不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传递出来的比较均衡合理的收入结构,虽然其盈利重心还是放在利息收入上,还是属于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但是平均来看,非利息收入已经占了近四成的份额,这是大陆银行业目前还无法达到的。

2 通过杜邦分析体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

杜邦分析体系通过对重要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从而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关联整体,运用杜邦分析法,可以清楚地看到影响盈利能力的各个因素。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评定企业盈利能力最重要的指标,便是杜邦分析的源头指标。本文选取台湾六个样本银行中综合表现最佳的国泰世华银行作为分析的重点,与大陆最赚钱的银行工商银行作对比,以更好地说明银行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杜邦分析的架构[2]如下:

通过杜邦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盈利模式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其中便可解释为什么国泰世华的ROE几近只有工商银行的一半左右。

首先,可以看到国泰世华的利息收入占总资产的比重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由于岛内银行业过度竞争,存贷款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上利率自由化,净利差微小,利息收入占总资产比完全不能与大陆相提并论,这也成为其ROE较低的重要原因。

其次,手续费收入占总资产的比同样不及工商银行,大陆银行手续费项目繁多一直备受诟病。从年报看,银行的手续费收入增速甚至高过业绩增速,2011年五大行的手续费收入同比增幅均超过30%,工商银行2010年手续费占比对ROE的贡献为0.58%,2011年达到了0.7%,而其他收入一项不及0.1%。国泰世华银行在其他收入这一项体现出了不一样的赚钱能力。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到,投资收入和兑换收入作为中间业务收入彰显银行未来的盈利潜力及合理的盈利模式。

再次,看费用类占总资产比对ROE的负面影响,国泰世华在费用类这一大项基本上完胜工商银行,体现了多方面、多层次的费用管理水平。在台湾岛内激烈的存贷竞争中要做到降低利息费用实属不易,而国泰世华的利息费用占比不及工商银行的一半。从所得税方面看,工商银行2011年所得税费率23.5%,其所得税费占总资产比例超出了国泰世华37个基点。依台湾金融相关规定,对于金融控股公司下持股90%以上之子公司可以选择合并申报所得税,国泰世华作为国泰金融控股集团百分之百控股的子公司,依规定可以合并申报所得税,从而税收负担较轻[3],其2011年所得税负只占总资产0.07%,国泰世华比工商银行多了制度上的优势,在资产减值损失一项,国泰世华仅有0.01%,远低于工商银行的0.22%。

最后,看权益乘数一项。权益乘数也称财务杠杆,表示企业用多少净资产橇动总资产运作,财务杠杆越大表示负债水平越高,银行的财务风险越大,理论上讲,当资产收益率(ROA)为正时,越大的权益乘数会带来更高的资本收益率,但是银行应该要寻求一个最优的资本结构以平衡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在权益乘数这一项,国泰世华略大于工商银行,表明其负债水平较高,但二者相差无几,对造成两者ROE差距的影响不大。

3 台湾银行业盈利模式对大陆银行提升盈利能力的借鉴意义

3.1参照金融控股模式,放开业务管制

受大陆银行产业严格的业务管制,银行主要以传统的存贷款为主,加上利率还未市场化,大陆银行业享有央行保护性的利差收入,通过分析台湾六个银行,其中的国泰世华银行、第一银行、华南商业银行均为金融控股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其盈利来源结构也优于其他非控股银行,大陆可以仿效台湾以金融控股制度做为混业经营的雏形,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放开银行混业经营,让银行参与证券、保险、租赁、信托等金融业务,推出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增加营业收入,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4]。

3.2加大资源投入,提高投资收益

大陆银行的手续费收入逐年增长,但是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却显得无足轻重。2010年和2011年大陆五大银行的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不及1%,而台湾六个样本银行的指标均值却在7%左右,差距十分明显。一方面由于大陆银行证券投资的范围受到限制,另一方面则彰显了大陆银行业在投资收益方面的重视度不够,投资收益对应表内投资类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超过20%的投资性资产却未获得相应比重的投资收益,体现出了资金管理与分配的不科学。因此,大陆银行业应加大人才与技术的投入,加快开发各类金融投资工具,提高国内外金融市场运用本外币资金的能力和水平,走出传统以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的增长模式,开辟另一个利润增长点,使收入结构更具多样性、合理性。

3.3 控制费用支出,降低运作成本

台湾银行业通过金融控股形式大幅降低费用支出,虽然成本收入比大幅高于大陆银行业,但其费用支出占总资产的比重却远远低于大陆银行业,这说明台湾银行业在采取严格谨慎的费用控制政策的同时,在客户服务和技术更新上加大了投入,不仅吸引了更多的客户源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5],大大提高其综合实力。虽然与台湾银行业相比,大陆银行业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劣势不是非常明显,但是过度规模扩张却未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各项费用攀升,蚕食营业收入,从而妨碍利润的稳定增长。大陆银行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投放资金,完善存贷款定价机制,进一步处理好规模与成本的关系,在严格控制费用同时增加营业收入,从而提升整体的竞争力。

4 结语

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机构经营混业化两大趋势下,大陆银行业面临资产和业务实力强大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实现从依赖利差收入的传统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经营的新模式转变,是中国商业银行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对台湾本土银行的盈利性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对在非利息业务领域及成本控制方面的优势,大陆银行业应取其精华,平衡风险、成本与收益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升整体盈利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 丘永萍.大型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及其对农行的启示[J].农村金融研究,2010,(8):35-39.

[2] 杨文.上市银行盈利能力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8):90-93.

[3] 郑宇钧.台湾金融控股公司经营绩效研究.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研究所硕士论文,2006.

[4] 李扬,郭睿淇,李威龙等.中国与印度银行产业之群体绩效评估[J].生产力与效率特刊.2009(9):87-116.

[5] 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观察,2009(2):28-31.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3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城市商业银行 盈利

1.前言

利率风险是一把“双刃剑”,既会给城市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压力,又会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大力开发创新产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合理调整利率来改善不利缺口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其经营状况最为直接、最为有力地体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未来几年内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力度,这将对城市商业银行现有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极有必要就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来可持续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型。

2.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可能影响

2.1 积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开辟新的利润来源,加快自身业务发展转型。 从目前来看,城市商业银行对于以利差收入为主的传统业务有较强的依赖,但是却很少去开发新兴业务收入,如中小企业业务、中间业务、个人业务等。据统计,城市商业银行的这些新兴业务收入只占到了总收入的10%,而西方商业银行为40%~50%,股份制商业银行为11.43%,国有商业银行为18%。 利率市场化会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的盈利情况大幅度下滑,这必将促使它们改革创新、培植新的盈利增长点,加快中间业务转型步伐。

(2)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提高资源的综合回报率及自主定价水平。利率市场化会促使城市商业银行对预期收益、风险偏好、市场利率变动、项目回报率、客户信用差别、资金供求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结合其自身特点来采用收益与风险对称、优价优质的差别化定价措施来增加存贷收益、吸引客户,对存贷款按照产品定价模型来进行控制,同时结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有机结合产品定价与“地缘优势”。为了进一步扩大 城市商业银行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可以以低利率的方式来有步骤、有目的地吸引本行优质信贷客户和地区性龙头企业,以此来获得最大化的城市商业银行利润。

(3)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城市商业银行有效规避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城市商业银行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的最为直接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即客户选择利率风险、利率结构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风险。

2.2 消极影响

(1)利率市场化使得进一步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完全由市场经济来决定利率水平的高低,而利率的大幅度波动会让城市商业银行承担较大的逆向选择风险、道德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首先,在利率管理方面,由于城市商业银行成立时间相对较短,还缺乏晚上的信息技术网络和专业人才作为支撑,再加上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利率水平,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城市商业银行难以把握和预测市场利率,不稳定性因素就会大幅度增加,这样也就产生了利率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要多考虑其业务策略受到利率风险的影响,以及经营头寸受到利率波动的影响。其次,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吸收客户的存款,它们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往往会采取残酷的“价格战”,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造成银行资金流失。大型商业银行可以凭借其资金、品牌、网点机构、技术网络等优势来挑起“价格战”,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挤占城市商业银行的存款市场份额,使得城市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着流动性风险上升、资金大量流失的问题。第三,贷款高利率很可能会出现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将出现信贷质量下降、贷款还款违约等。当银行的贷款利率增加,收益率低、风险低的项目就会由于无力偿还贷款而放弃贷款,而那些收益率高、风险高的项目则愿意承担高的贷款利率,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长此以往,就会使得市场上充斥着大量的高风险项目,使得贷款风险大幅度增加,信贷资产质量大幅度下降。

利率市场化后,城市商业银行在短时间内会对存贷利率完全放开的状态难以适应,据国外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会直接导致利率不稳定现象经常出现,也会使得利率水平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对存贷利差变动进行合理预测,以此来保持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防范利率风险。

(2)利率市场化会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缩水,利差减小。

利率市场化一旦完全放开,那么就完全是由市场经济来控制利率高低,很容易就会出现低息放贷、高息揽存的恶性竞争局面,会使得城市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缩水,利差减小。一方面,由于存款利率的刚性化,再加上银行揽储日益困难,就会导致城市商业银行很难下调存款利率,资金成本会出现增加,而不会下降。另一方面,尽管城市商业银行对于中小贷款客户而言,具有很强的话语权,能够牢牢地掌握住贷款利率的定价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放贷业务只有一小部分是投向中小客户,而大多数都属于大客户,很难提升这些大客户的贷款利率,若贷款利率提高过快,很容易就会出现客户流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会进一步缩小利润空间,它们将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

2.3 利率市场化下如何实现城市商业银行盈利

(1)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费用

我国全面放开利率之后,城市商业银行就很难再依靠利差收入来获取利润,应该会应该去寻找更具潜力、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加快发展新兴业务,其中以中间业务为重点,对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据统计,西方商业银行都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服务费用,英国、日本、美国等国商业银行的40%收入都来源于中间业务收入,而美国花旗银行的中间业务利润更大,占到了其总收入的80%。

(2)打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软实力

城市商业银行应该要通过多种方式来扩大知名度,大力建设银行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积极利用当地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多种媒体进行持续宣传,同时还可以通过制造天桥大型形象广告牌、公交车车体广告制作等方式来扩大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辐射,通过“浸泡式”的宣传模式,提高了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社会知名度和认可度。

(3)优化负债结构。

城市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务必要对资金来源结构进行调整,优化负债结构。从目前来看,存款是城市商业银行的最为主要、最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但是确定就在于资金成本较高。 笔者认为城市商业银行应该积极、主动地与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保险公司、风投基金、农发行、创投基金、信用社、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合作开发存款、资金存放、资金结算、代收代付、现金等多种业务,同时,通过发行回购协议、金融债券、CDS在金融市场融资,吸收资金成本较低、可自主控制的资金。

参考文献:

[1] 金敏. 城市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选择[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2,45(06):130-133.

[2] 代玉簪. 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4(05):143-145.

[3] 代玉簪. 资本约束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变[J]. 金融纵横. 2008,37(05):104-105.

[4] 王惠晶. 利率市场化和城市商业银行的对策研究[J]. 上海金融. 2012,23(07):109-114.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4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09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2-0-02

1 我国目前银行业盈利现状

1.1 资产规模继续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资产都处于不断上升状态,截至2014年12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172.3万亿元,比2013年上涨了21万亿元,上涨幅度13.87%。较2013年而言,上升幅度呈现放缓趋势。

1.2 经营利润继续增长,但增速缓慢

截至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净利润15 548亿元。商业银行利润增幅从2011年的36.33%,经历2012年的18.96%、2013年的14.48%降至2014年9.6%,首次低于两位数的增长幅度。利润增长幅度的降低与银行业2014年拨备的大量计提有关,截至2015年4月2日,已经公布的10家上市公司年报,拨备前利润同比增长16%,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2014年同样保持着高盈利状态。

1.3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2014年底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8 426亿元,比年初增长2 505亿元,增长比率达到29.73%。就拨备覆盖率来看,2014年4个季度的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73.66%、262.88%、247.15%、232.06%,比2013年同期282.7%、287.03%、292.5%、291.95%的拨备覆盖率均有所下降。不良贷款余额的大幅增加与2014年经济的下行有重大关联,银行作为与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行业,2014年实体经济潜在风险的暴露无疑增大了银行的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的降低,表明利润风险的加大,但根据银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办法》提出的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监管指标,我国的银行资产质量依旧保持总体稳定的状态。

2 营利模式分析

作为一个利率管制的国家,中国的商业银行管制更加严格。银行主要依靠资金储蓄和贷款利差实现营业利润。我国银行盈利能力模型可以简化为:银行利润=资金规模量×资金的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

资金规模量、边际利差、中间业务收入是银行业盈利的主要决定因素,下面基于财务报表数据,对浦发银行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2.1 信贷规模同比例扩增

从表1数据不难看出,银行贷款与存款分别是银行资产与负债的最主要来源,银行的高速增长以资产的大规模扩张为后盾。资产负债规模几乎同比例上升,存贷规模也几乎处于同比例增长。信贷规模的扩张使银行通过存贷利差盈利。值得注意的是,浦发银行存贷比为74.46%,非常接近75%的监管红线,银行将取得的存款资金绝大部分用于贷款赚取利差从而实现收益的盈利模式急需改变。

2.2 高额利差是支持净利息收入主要来源

在我国,银行依靠资金量扩张通过高利差来实现盈利,在净利差主导的模式下,银行吸收低利率的存款并以高于存款利率的高利率放贷出去,以简单的操作模式带来高额利润。由于大客户的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给银行带来了稳定的利润来源。存贷规模在上文已分析,下面主要对浦发银行利差呈现的缩小趋势与高于国际同业水平进行分析。

2.2.1 利差有缩小趋势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浦发银行成本收入比逐年下降,反应了银行对成本的控制能力逐年增强。从2011年来5年净利息收益率呈现每年走低的趋势,净利差也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由多重原因造成,一方面来自于国家宏观政策,2012年国家中央银行首次实行不对称降息,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13年国家实行连续两次下调5年以上国家贷款基准利率,2014年的货币政策为“两次定向降准,扶持三农,一次不对称降息”。2012年以来,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无疑加大了货币市场的流动性,有效缓解了存贷关系紧张的局面,银行的利差也相应缩小。净利息收益率的下降另一方面主要来源于客户议价能力上升。随着市场的开放,不光国内银行竞争激烈,国外银行也参与进来,客户拥有更多选择,因此议价能力也逐渐增强,贷款利率不再完全受银行掌控,因此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下降。

2.2.2 利差高于国际同业水平

我国银行业平均利差水平近年来始终徘徊在3%左右,而日本、韩国的利差在1%到2%之间波动,过高的利差水平是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利润持续增长的重要原因。

高利差的重要来源之一是国家的宏观政策,前些年,国家为控制通胀,通常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方式。存款利率没有变化,一直处于较低水平,银行继续以较低利率吸收存款,而准备金的提高使放贷数量减少,实体企业对贷款的竞争使得供求关系不平衡,贷款利率逐渐上升,其结果就是银行继续以约3%的低利率吸收存款却以6%的高利率放贷,致使利差水平持续走高。而2012年、2014年国家两次不对称降息对银行的利差有降低作用,也对释放市场流动性起了良好作用。

其二是我国没有完全开放的利率市场。1999年,国家通过提高存贷利差来帮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消化长期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资产,通过净利差扩大利润水平,从而冲销银行巨额坏账,帮助国有商业银行重组上市。不得不说这一政策在当时的经济环境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重组上市的逐渐深入,高利差政策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我国目前仍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市场,导致利差水平居高不下,任凭外面狂风暴雨,银行业依然旱涝保收。

2.3 从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在成熟的金融系统中,中间业务占有比例较高,存贷业务相对较低。如美国花旗银行,存贷业务仅占20%的比重。我国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传统盈利模式下,中间业 务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浦发银行2014年中间业务所占比重仅有20.29%。但模式转型也已初见端倪。其一,中间业务发展速度较快,2014年,浦发银行非利息总收入共增长101.6亿元,同比增长68.47%;中间业务的增速均高于存贷款净利息收入的增速。其二,中间业务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在逐渐提升。

3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一种是非传统盈利模式。

3.1 传统盈利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停留在利差主导的盈利模式下,通过低价吸收公众存款以高价贷款,获得中间利差方式进行盈利。这种盈利模式主要依靠存贷资产规模的扩张来实现,需占用过多资本,因此银行十分关注信贷,除此之外提供的中间业务较少,银行之间的差异性不大。

我国银行这种盈利模式的存在依存于利率管制下的国内金融市场。中间业务相对落后,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过于庞大,已经与国际银行发展趋势不相适应。近年来商业银行自身也充分意识到了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逐渐加大及银行的方针政策中。随着我国市场的开放,存贷利差必将逐渐缩小,盈利模式转型刻不容缓。但同时也应注意,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逐渐增强,管理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应加速拓宽主营业务,寻找新的盈利点,与国际接轨,以更好地面对市场风险。

3.2 非利差盈利模式

国外商业银行普遍通过非利差模式盈利。在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中,存贷利率相差极小,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主要依靠非利差盈利模式,以发展零售产业、金融服务产业和中间业务为主打。非利差盈利模式不需要占用过多资本,通过加强市场细分,加大品牌建设,推出各种银行产品,突出各类银行的特色服务内容。非利差盈利模式下银行业务多样化,包含业务顾问、金融中介、综合等。银行注重形成比较全面的金融集团,从而增强对市场的适应性,加强应对风险的能力。

4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环境

4.1 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

尽管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依然存在于我国银行体系中,但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允许商业银行从事部分证券市场相关业务;2010年,银监会公布《关于上市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参与债券交易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推进上市银行在交易所债券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银行子公司试点改革与证券化试点的推行,国家在一定风险水平下,逐步放宽了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政策的不断出台,混业经营代替分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商业银行应加大金融创新与研发,拓展业务范围。

4.2 持续提高的经营效率

西方媒体曾一度称我国的商业银行为“技术性破产”,但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外资、上市、资产剥离、政府注资等措施实现成功改革,至今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总体处于逐渐提高的状态,虽然2014年不良贷款大幅增加,坏账准备的计提导致资本利润率下降,但不良贷款率还处于国际较低水平。总体而言,经营效率的提高为银行的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内在基础。

4.3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

此外,随着网络技术、电子产品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开展网上交易,推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便利又替代了大部分的银行柜台业务,为银行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经营成本。依托信息技术进行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拓宽销售渠道,是银行业盈利的重要渠道。我国银行业的暴利产生于一个特殊的经济环境,即我国的利率市场并没有完全开放,利率保护政策使我国银行存贷利差比国外银行高出2个百分点,高额利差成为银行盈利的最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的开放、利率逐渐市场化对利差的影响、金融托媒对银行业务空间的影响、经济下行的影响以及不良资产逐渐暴露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转型具有一定的紧迫性,目前国家的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的提高均给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社会各界都拭目以待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

主要参考文献

[1]乔桂明,吴刘杰.多维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思考[J].财经问题研究,2013(1).

[2]颜婧宇.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探析[J].经济师,2011(8).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5

【摘要】本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相关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传统利差收入。随着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利率市场化地推M、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增多、资本约束加强,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综合化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重视传统型利息收入的基础上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做好客户细分以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净利息收入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有了很大的提高,逐渐形成了以银行业为主导的稳健经营的金融体系。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完善,为了完成利率市场化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于2015年10月24日决定放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收官。同时,《巴塞尔协议III》更为严格的资本约束,“金融脱媒”程度的加深,同业竞争曰趋激烈,以及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都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带来新的挑战。因此,在面临目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变化下,中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单一以存贷利差为主导的盈利模式必定会受到严重的冲击,该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银行的净利润为收入与支出之差。商业银行净收入分为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利息净收入来源于贷款业务、债券投资和同业拆借。非利息收入主要来源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本文选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通过对这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的分析,了解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盈利状况。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来自利息收入,利息收入的占比均在60%以上,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模式为传统利差收入。从各家银行的收入结构来看,我国国有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最近几年增长较为缓慢。

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的盈利模式下,不良贷款会给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挑战。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最近几年呈现上身趋势。虽然各家银行的总收入逐年上升,但是不断增加的不良贷款率给未来国有银行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依靠利差收入的盈利模式,中间业务发展较为缓慢,非利息收入占比增速较缓。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均呈现上升趋势。

三、国有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盈利模式所面临的问题

(一)利率市场化

2015年10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和存款的基准利率,同时央行也下调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在宣布降息降准的同时,央行表示,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至此,商业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和贷款利率浮动下限全部取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推进,对于目前大多数国内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盈利模式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危机却远远大于机遇和收益。

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高度相似,差异不是很明显,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后,资金的价格竞争将成为商业银行争夺资金资源的一种手段。竞争越激烈,银行的利差收入将会愈加缩小,其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将会陷入不断下降的危机之中。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中,各个商业银行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去发展新的业务,开拓新的盈利渠道。

(二)金融脱媒加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脱媒”趋势越发明显,商业银行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环境巨变。市场上一些优质客户不再向银行借款,而是依靠资本市场,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融资。甚至一些规模较大,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还为其它企业提供融资安排服务,部分银行贷款业务被直接融资所代替。在现行经济环境下,居民和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资金收益,纷纷将资金投入资本市场,分流了一部分银行存款。随着银行存款的流失,银行在市场上议价能力变低,迫使银行进一步缩小利差,是的银行盈利水平有所下降。因此,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银行的盈利模式急需转型。

(三)客户需求增多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和企业所拥有的财富不断累积,居民和企业对所拥有财富的管理需求也不短增强。“余额宝”刚推出时,其较高的收益率,以及能够便捷地转入转出,让人们纷纷将自己银行卡中的钱转入余额宝。同样,企业也希望有一款能够符合自身需求的理财产品便于其理财。

此外,随着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以及居民对外活动的增加,市场对于新型的金融服务需求大大增加。面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发多元化的产品,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可以提高银行非利息收入,以转变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四)资本约束加强

为了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巴塞尔协议,确保银行的安全与稳定。特别是 2008 年的金融危机暴露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低,据此,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于2010年12月公布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的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我国顺应国际形势,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资本监管新政,对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提出了进一步要求。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除项)/总风险加权资产]*100%,由此可知,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增加资本以扩大资本比重,另一方面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分母。基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银行业的不断融资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压力,融资规模受到约束。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这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开展资本占用少的业务,以利于扩大非利息收入比重。

综上所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不仅仅是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剧的要求,也是金融脱媒凸显、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金融资本监管的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考虑到各方面影响,主动应对挑战。

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重传统型利息收入,维持适宜的利差

商业银行应理性看待利率市场化,不应完全否定利息收入业务对银行未来盈利的可能贡献度,目前利差收入仍是我国银行业最主要的利润来源。随着利率市场化地不断推进,商业银行经营净利差将会不断缩小。但是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大,由于规模效应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相较于一些中小银行有更强的利率议价能力。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继续重视传统利差收入,并逐步调整信贷结构,减少以往单一对大企业贷款的比重,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同时应高度重视居民储蓄,从高度关注公司业务到与个人业务并重的方向转变,确保利息收入这一传统收益来源的增长性和稳定性。

(二)做好客户细分,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国有银行应优化对公客户结构,从服务大型企业向大中小企业并重转变,并且应稳步推进个人业务,全面加强个人业务分层服务营销,为个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多元化金融服务,向多方位资金管理的新模式转型。同时应注重客户细分,提供具体化、差异化的个人金融服务,为不同类型客户配备不同侧重点的服务方案,最终实现从资金型到客户型、从金融型到服务型转型的目标,从而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多元化需求。

(三)加快中间业务创新,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入市较早,因此中间业务收入与占比均高于中小型商业银行,但是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相比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尤其是原创型中间业务,这有利于优化银行的利润结构,并可提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盈利能力。为此,首先要设立金融产品和新型中间业务研发部门,培养和吸纳相关人才,加大对研发成果的奖励力度,激励员工的研发热情。其次是借鉴国外银行业的中间业务,结合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进行改善与创新。在增加银行卡、支付结算、类等传统型中间业务收入的基础上,加强咨询顾问、担保承诺、资产托管、保险箱、海外金融服务等创新型中间业务收入,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从而减轻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力度。总之,国有银行应结合我国当下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拓宽中间业务范围,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最终形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

(四)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构建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

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构建以银行为主体的综合化金融集团,稳步推进综合化经营,可以有效推进其盈利模式的转变。推进综合化经营一是要强化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切实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防止母子公司以及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子公司之间的风向蔓延和传染,避免局部的风险蔓延成为系统性风险,有效隔离不同业务间的风险;二是要加强内部资源整合,特别是要充分发挥银行的网店和客户优势,通过业务、产品的整合和交叉销售,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协同效应;三是通过各金融业态和国内国外的轮岗、交叉任职,加快综合化经营的“通才”和银行、基金、保险、证券、租赁、信托等“专才”的培养及引进力度,建立适应综合化经营需要的高素质人力资源体系。

由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全面推行综合化经营的条件并不够成熟,在稳妥推进综合化经营的过程中,国有银行一定要结合实际,选择与其业务具有较大互补作用的非银行金融业态逐步推广,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建立科学的风险防范制度,防止商业银行业务与其他非银行金融业务的风险互相传染

(五)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实现稳健运营

目前,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率不断升高,金融环境不断改变,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实现稳健运营,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尤为重要。首先国有银行必须加强信用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能力;其次,随着金融机构对资金定价权的提升,利率可能出现较大波动,因此,必须注重利率风险的防范工作;最后针对操作风险,应完善内控机制,树立员工风险意识,加强监督管理,以尽可能降低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

五、结语

本文基于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数据,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相关理论,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传统利差收入。随着目前我国金融环境不断变化,利率市场化地推进、金融“脱媒”、客户需求增多、资本约束加强,这些因素对商业银行传统利差的盈利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本文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实际情况出发,对国有商业银行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应以综合化经营为主要发展方向,在重视传统型利息收入的基础上加快中间业务创新,做好客户细分以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审慎推进综合化经营并做好银行的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是我国银行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环境下,这一研究显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如果上述对策建议能够实现,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业必然是一个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利差型、中间业务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型、发挥核心竞争力型等多种盈利模式共存与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面板分析[M].金融经济,2013,(11).

[2]吴杰.我国私人银行定制化营销组合策略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

银行的盈利模式范文6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影响因素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综述

从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的银行业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国内外竞争压力。占据我国银行体系半壁江山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这个过程中,首当其冲的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在我国国有的五大银行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以及交通银行都已经在改革之后成功上市。不难看出,上市之后,我国的几大银行在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方面均已接近国际大型银行的水准。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不适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了不少历史问题,在公司治理、企业创新、信息技术运用等方面还与国际一流的银行还存在很多差距。随着外国资本不断进入我国的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转变自身的对营业网点的依赖,寻求自身的不断发展。

二、国有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短期内难以实现收入结构转型

银行的利润构成主要有两部分: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利息收入主要来自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上,非利息收入来源于手续费以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等等。在我国五大商业银行没有改革之前,利息收入占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90%以上,虽然近年来这个情况有所改善,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但是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结构多元化的总体格局还没有形成。目前,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正在积极的拓展非利息业务,努力改变业务范围单一这一问题,但是还是距离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收入多元化水平有很大的差距。

(二)传统业务发展方式需要改善

一直以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是以“规模”和“速度”为主要的扩张手段,以信贷资产和存贷利息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近年来,这种发展模式虽然已经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非利息收入在银行的收入中的比重依旧不到20%。尤其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上市之后面临的挑战和竞争增大,使得银行传统的业务发展方式很难转变。面对资金成本上升的压力,加大贷款就是银行的必然选择。

(三)银行客户结构调整有待加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追求能够给银行带来收益的大型企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客户,但是却忽视了占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丰富的金融需求。各银行的大中小型客户的比例严重失调。银行的这一策略没有充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我国的银行大都处于一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中。如果不及时改善这一状况,原本属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但是个性化并未得到满足的优质客户会很快流失,严重影响其盈利。

三、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

(一)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

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的内部因素,及银行自身的因素,包括风险因素、业务因素、营运效率因素、资产规模四个方面。

1.风险因素

对商业银行来说,风险因素是与生俱来的。风险能力管理一直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2.业务因素

商业银行的利润是根据自身业务的不同而取得的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其中,存贷款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

3.运营效率因素

运营效率是指银行业务运行的效率,是商业银行盈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很多学者认为银行的管理费用比例和银行的盈利能力负相关。

4.资产规模

银行通过扩大规模可以提高营业收入,从而提高盈利能力。但是扩大规模会给银行的规范化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影响盈利能力的提高。

(二)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

银行的盈利除了受到自身发展因素的影响以外,还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外部宏观环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金融政策。

1.宏观经济形势

宏观经济形势即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的活动状况。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银行作为金融三大行业之首,与宏观经济环境的联系尤为密切。宏观经济的活动状况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盈利状况。

2.国家经济金融政策

银行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宏观经济环境,还要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影响。没有秩序的金融市场将会是一片混乱,盈利更是无从谈起。国家的经济金融政策能够很好的为银行的发展保驾护航。

四、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建议

(一)加强成本控制,提高运营效率

提高盈利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降低成本和增加营业收入,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在当前的发展规模中,合理分配和使用企业的资源,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职业素养,在保障优异的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盈利来源多样化

国有商业银行要打破单一的盈利模式,积极增加个人业务,发展高科技金融产品,不断开发中间业务类型,充分发挥过欧尚也银行营业网点多、商业信用好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

(三)健全商业银行风险的监督管理

良好的市场环境是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并严格实施,用良好的信誉吸引客户,增强自身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松奇.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200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