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例6篇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1

【关键词】产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

护理纠纷的产生大部分都是因为护士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有障碍,产科护理中护患矛盾更多。护理人员如何保证产妇的心情,确保产妇在分娩之前心情舒畅,从而降低护患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产科护理人员具备一定沟通技巧。

1 产科护理中护患沟通的技巧分析

1.1 产科护士要取得产妇的高度信任

这主要依靠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扎实的理论知识,在护理过程中与产妇沟通交流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整洁、不急躁、健谈大方,而且走路要轻盈、说话要清晰并注意语气,对负责的产妇名称要牢牢记住,坚决杜绝直接以床号来称呼产妇,在最初交谈时可以直接称呼产妇名字,在熟悉之后可以将姓去掉直接称呼小名,这样有利于关系的拉近,能促使护士和产妇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产妇从这些小细节就能感受到护士的细心、关爱和友好,从而对护理人员更加信任并逐渐有依赖感。大部分的产妇都会有焦虑急躁和紧张的反映,其家属也会有轻度的焦虑,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当产妇心情焦虑的去病房后,护士要热情、积极的接待产妇,争取通过自己积极乐观的情感去感染产妇,让护理和产妇之间更加友好,快速消除陌生的感觉,这样产妇心理的焦虑和恐惧就会大大降低。微笑是交流沟通最好的方式,面对产妇要露出甜甜的微笑,在产妇心情焦虑时给予鼓励的延伸,或者只是一个亲切的称呼都能消除产妇的烦扰,护理人员只要将产妇当作亲人来对待,那么产妇就会十分信任护理人员。

1.2 护理人员在于产妇沟通时,一定要重视说话的技巧

而且非语言交流技巧也很重要,所以护理人员要掌握一定的非语言交流方法。与产妇说话音量不要太高,而且要让产妇清晰的听到,如果产妇有任何问题一定要细心、耐心的解释清楚,语言要通俗易懂,尽量不要用医学专用术语。对产妇的问题一定要根据生理和理论依据进行解释,不能随意编造,这样可能会误导产妇甚至发生矛盾。沟通过程的语言尽量诙谐、轻松,营造一个幽默自在的环境能让产妇心情放松,同时也使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产妇在临产之前也能保证心情舒畅。非语言交流主要是指肢体语言、态度、表情等,如果在每次和产妇交流沟通时都以真诚的微笑去面对,那么产妇在被护理的过程中就会感到快乐温馨。护理人员要学会换位思考,从产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就能更好的为产妇考虑,热情积极的对待所有产妇,产妇宫缩时要紧紧握住她的手,给产妇心理安慰和力量。

1.3 产妇分娩开始和胎儿娩出两个阶段,护理人员通过非语言沟通与产妇交流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一定要紧紧握住产妇的手,给产妇足够的力量和支持,为产妇擦拭汗水并抚摸额头,让产妇对护理人员更加依赖和亲切,在顺利娩出胎儿后要立刻向产妇描述宝宝的样子并告知性别,以喜悦的心情感染产妇,这样也能有效缓解产妇的疲惫感,分娩后立刻让产妇得到更好的休息和照顾。

1.4 产后护理也很重要

有大部分产妇特别重视胎儿性别,如果性别和自己所期望的有差别,可能出现悲观、消极或抑郁的心情,甚至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厌倦心理。此时护理人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安抚产妇并做思想工作,无论男女都是怀胎十月亲生的宝宝啊,同时还要经常把胎儿抱来跟产妇接触,鼓励产妇抱宝宝时要不断夸赞宝宝,尽量让产妇逐渐消减失望的感觉,尽快让产妇和自己的宝宝建立感情。

2 讨论

(1)社会进步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自然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传统的疾病普通护理升华到心理护理,而且护理理念也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护理专业在过去只是治疗疾病的辅助专业,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保证病人身体和心理健康的专业服务行业。在转变护士角色的同时,护士的服务和患者需求之间存在很多矛盾,这是护患矛盾发生的主要原因,也体现了患者不满意护理水平和质量的态度,因此护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是目前护理行业的重点话题。

(2)产妇在准备迎接自己宝宝来临之前,出现无助、紧张和不安的情绪是很正常的,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急需家人的关心,而在医院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就更加重要。分娩时还要忍受疼痛,产妇就会更加有心理压力,产妇护理就要想方设法消除产妇的心理压力、减轻产妇负担,帮助产妇顺利的完成分娩整个阶段,并对产妇心理和胎儿健康更加重视。本研究组对目前医院的护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共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其中有100份是针对常规护理人员的调查,其余100份是针对利用沟通技巧的护理人员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后发现,产妇对利用沟通技巧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将近百分之百,具体结果如表1。

从上表就能看出护理人员利用沟通技巧调节与产妇的关系,能大大提高患者满意度,经过研究表明在产妇分娩前期、中期和后期心理和生理都会有相应变化。前期是产妇心情紧张焦虑最严重,产妇会对分娩有极度恐惧,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慌,此时就需要护理人员尽量转移产妇的心情,利用语言沟通并配合肢体动作和表情等,为产妇营造轻松温馨的环境。产妇中期的宫缩会更加严重,宫缩带来的疼痛会让产妇更加恐惧和无助,所以要以肢体语言为主来转移产妇的无助和疼痛。后期的主要问题来自于产妇对宝宝性别的期望,自己的宝宝和期望的性别不同而导致心情抑郁,护理人员要和家属共同消除产妇的这种悲观心理,尽快让产妇恢复正常心态并配合产后的护理和恢复治疗等。

3 结束语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倡导文明服务的今天,优质护理以其对“人、健康、环境、护理”的独特见解,把护理连同美丽和爱融为一体。产妇护理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通过交流技巧拉近与产妇距离,增进护患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护理的态度和服务质量,有利于产妇的满意度,在临床医学上非常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岳树锦.成翼娟.影响护士应用治疗性沟通技巧的因素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3(4).

[2]倪利蓉,陈红宇.护患沟通的实施体会[J].南方护理学报,2013(7).

[3]陈慧瑛,王蕾,阮洪.护患沟通本在改善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护理杂志,2013(5).

[4]李春艳,范虹雨.浅谈新形势下的护患心理沟通[J].吉林医学,2007(4).

[5]付玉.护患沟通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4).

[6]李梅华,何志坚.分娩期助产士与产妇的语言沟通技巧[J]. 海南医学.2009(5).

作者简介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72-02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沟通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在临床工作中运用适当的沟通技巧,可以增加医患之间沟通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治疗和护理的整体水平。

1 语言沟通

语言是人们社会交流的工具,是信号的信号,具有无比的丰富性。它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恰当的语言不仅能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而且能达到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

1.1良好的礼仪形象与恰当的语言有利于建立护患关系

在门诊护理工作中,护士的良好礼仪形象与恰当用语,会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并能很好的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门诊护士仪表端庄、责任心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以及标准的站姿、坐姿、蹲姿,会让人觉得护士充满朝气、活力,和患者交流时,要面带微笑,使用“请”、“对不起”等规范化用语,这样良好的职业形象能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产生相互尊重的信任感。

1.2注意通俗用语

向门诊患者交待病情或是宣教、询问病史时,门诊护士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以免患者产生疑问、猜测、无所适从,应使患者能明白他们的病情、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消除焦虑恐惧心理,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面对病情,接受治疗。

1.3注意艺术用语

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里,与患者交流过程中更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语调不可生硬、冷淡,以免给患者造成难以接近、不被重视的印象。有些患者一时难以适应患者这一角色,表现暴躁、焦虑、情绪不稳定,但是内心却希望得到更好的照顾与体贴。在门诊临床工作中,护士应以商量的口吻、亲切的语调、适中的音量,将护患关系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使患者感到亲切和被体贴,从而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治疗。

1.4注意鼓励性用语

美好的语言、暖人肺腑的话语,不仅使人听了心情愉快,而且可以治疗疾病。护士每天与患者接触,如果能注重发挥语言的积极作用,必将有益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大大提高护理水平。在工作中护士应学会对不同的患者运用不同的鼓励性话语,这些鼓励性话语实际上是对患者的心理支持,能调动患者治疗疾病的积极性。

1.5主注意道德用语

门诊护理工作的中心是病人。患者入院后,由于环境变化、疾病折磨,会出现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这就要求护士要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蔼可亲的态度、亲切诚恳的语言对待患者,使他们感到温暖愉快,得到安慰、鼓励,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毅力。

2 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占所有沟通的60-70%,因为它能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可表达个人很多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情绪及感觉。非语言沟通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常常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

2.1恰当巧妙的手势

手势是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沟通手段。以手势配合口语,可以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应性,这是护理工作中经常使用的,能使患者感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关心、体贴,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2.2丰富神奇的面部表情

有研究发现,交往中一个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可见,面部表情在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常见的、最有用的面部表情首先是微笑。护理人员常常面带欣然、坦诚的微笑,对于病人极富感染力,使病人感觉到容易接近。其次是眼神,恰当地运用眼神,能调节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心理距离。一般来说,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的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很恰当地、很有礼貌地看着他面部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

2.3得体大方的体态

护理人员站立时双腿挺直,双臂在躯体两侧自然下垂,收腹挺胸,不倚靠。坐时上身自然挺直,两腿内收或一前一后,屈膝,平行或交叉,能显示高雅、文静。行走时步履轻盈,步幅均匀,抬头挺胸,自然摆臂,步态轻、稳、快,能体现庄重、有效率。总之,优美、朴实、大方的仪态是自然美的体现,工作中体态是否恰当,反映护理人员的职业修养和护理能力。

2.4清爽宜人的体味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3

【关键词】护患沟通;技巧;整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38-01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是护理工作中的首要问题[1],也是护理伦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2]。良好的护患关系不但为护理人员创造了愉快、舒畅的工作氛围,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并对患者的康复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护患关系不是一种普通的关系,它是一种有目标,需要谨慎执行,认真促成的关系。在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今天,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在整体护理中尤为重要,现将其体会介绍如下。

1 尊重病人、服务到位、是建立护患关系的基础

服务热情、细致、耐心、周到。热情地接待每一位新入院的患者;细致的讲解病区环境、住院规章制度以及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对患者的需求及时、周到解决。在尊重病人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首先给病人以信任感,使他们能够安心住院治疗。

2 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

本领是建立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 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技术本领,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患者希望了解所患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和愈后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需要护士以扎实的理论为病人讲解。另外,患者不但希望有热情的服务,更希望护士有一流的技术。高超的技术水平可以增加患者的信任,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因此,护士要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患者和家属放心、安心。

3 沟通是增进护患关系的法宝

与病人沟通要针对病人在住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抓住沟通的时机,随时随地的有目的地进行,同时与病人沟通还要寻找机会。

3.1 语言沟通 护士经常到病人床边与患者交谈,细心观察每个病人的心理变化,选择时机和病人交流,解除患者的孤独寂寞感,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抓住与病人沟通的契机,使患者感到亲切感,消除紧张拘束,主动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2 非语言沟通 患者在陈述病情或表达心声时,护士应注视患者认真倾听,以表示对患者的尊重。当患者因疾病导致疼痛难忍时,护士轻轻抚摸或者握一握患者的手,患者会增加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在非语言交流中,护士态度从容镇定,仪表整洁美观,姿态稳重大方,是病人尊重和信任,病人会有安全感。

4 微笑服务

护士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微笑服务。护士的微笑不但会使患者感到亲切、心情舒畅,而且会给患者带来积极的动力。比如,微笑着为患者治疗,患者能够主动接受。反之,患者就比较勉强,不但影响护患关系,还会影响治疗。另外,当患者违反规定,微笑着去批评患者,他们会感觉不好意思,马上改正;而严肃的批评,患者易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所需目的。

5 忍让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因患者的身份不同、所受教育不同,难免会遇到无理甚至蛮横的患者,这时,护士首先要想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天职,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用你的宽宏去包容一切,定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6 换位思考

为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护士要经常站在患者角度,体会患者的感受,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解除其病痛。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中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士来说是一种艺术,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手段不是各自孤立的,彼此无关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并且在整体护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掌握与病人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技巧,就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和自身修养,努力学习与医学相关知识的边缘学科,拓展医学视野,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4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沟通技巧

作者单位:476800河南省民权县人民医院手术室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沟通技巧、拓宽沟通层面、丰富护理内容,建立积极的护患关系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的前提。护患沟通不仅是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患关系的基础,也是满足患者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的基本形式。现将2008~2010年我们收治的16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为2008~2010年在我科接受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160例,其中男45例,女115例;年龄21~77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105例,高中以上55例;术前诊断胆囊息肉20例,余为胆囊炎或合并胆石症;手术时间0.5~2 h,麻醉方式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

1.2 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指导方案:术前1 d阅读病历访视患者,完成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前30 min接患者入手术室完成手术、麻醉的配合,术毕护送回病房;观察组:由器械护士、巡回护士、主管护师各一名组成沟通小组,应用护理程序,按照“病房手术室病房”的沟通路径完成全手术期的沟通过程。

1.3 心理问题 手术室的陌生环境、手术期间亲人无法陪伴所致的孤独感、患者对手术的不了解、对医生的选择及对手术效果的怀疑、害怕手术疼痛、担心出现并发症等,都会使患者产生明显的心理反应,如悲观、紧张、恐惧、抑郁等,围手术期不良心理因素严重时,可导致患者生理的应激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影响麻醉和手术的正常进行,也会使患者免疫力降低,伤口愈合延迟,致感染机会增加。

1.4 术前护理 3 d内访视,评估患者相关知识缺乏程度、认知行为能力、心理应激能力、正性情感支持情况等,根据评估资料提出护理问题,拟定护理措施,如有关手术、麻醉信息的介绍,的术前演习,必要时辅助渐进性放松特殊行为的训练等,帮助患者增强心理应对能力,使其进入积极的术前心理状态,同时适时地自我介绍,让患者产生亲切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轻手术带来的孤独无助感。

1.5 术中护理 术中由熟悉的沟通小组护士全程陪护手术的进行,并保持手术室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和交谈与手术无关的话题,减少不良刺激,满足患者需要,保证手术室温度适宜和术中安全,防止手术和造成的压伤、碰伤、电灼伤等,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应用沟通技巧,减轻患者的恐惧,如播放音乐转移其注意力;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予情感支持;在许可的情况下给予患者与医师谈话的机会,使之感到安全,并详细记录手术护理单备案。

1.6 术后护理 术后7 d内至出院前不定时随访患者,了解其恢复情况,并收集反馈资料。巡回护士主动到病房关心患者,告知患者术中你一直守候在他身边,手术也顺利,同时就患者现有的不适,给予问候和疏导,了解患者切口情况,通过术后的访视使患者感到住院手术并不可怕,自然产生安全感。

2 结果

在对照组80例中,有效沟通45例,无效35例;观察组80例中,有效沟通78例,无效2例,观察组中的沟通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培养良好的素质 护士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以诚恳的态度与患者交谈,使其感到温暖和安全,从而产生情感交流的愿望;关心理解患者,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需求、处境、困难和主观愿望等,耐心听取患者的主诉;向患者介绍疾病特点、手术方案及术后效果,根据患者的社会环境、年龄、职业、习惯、个性、心理状况、紧张程度、对手术的顾虑,做出相应的术前心理干预;主动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介绍主刀医师、麻醉师和器械、巡回护士,增加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亲切感和信任感。

3.2 掌握沟通时机 沟通过程中必须善于观察并掌握患者的情绪,把握时机,将有益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患者。如果患者情绪低落,不要强行交谈,可做些简单安慰,如果患者情绪平稳,可适当延长交谈时间;在与患者交流时,护士也要善于倾听。倾听时要对患者的述说做出反应,让患者知道你在认真听,并愿意与你交谈。

3.3 注意语言与非语言交流 正确运用语言技巧,建立和谐护患关系。与患者及家属交谈时要使用敬语,不直接称呼患者床号;确认患者的非语言信息并给予相应的精心护理。注意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眼神、身体姿势等非语言表现形式,患者感到口渴不适可用棉签湿润其口唇,疾病或紧张时用毛巾轻轻拭去其额角发丝汗珠或握住患者的手;对非全身麻醉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静脉输液、扎约速带、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适时回应患者的感受,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4 讨论

围手术期患者大多存在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如焦虑、忧郁、恐惧等,通过开展术前访视、术中关怀、术后随访,手术室护理工作由被动工作模式转变为主动工作模式。护理人员应注重沟通技巧,讲究沟通艺术,善于倾听以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既可体现现代手术室护理工作的人性化护理内涵,又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钟晓红.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100101.

[2] 周玉琼.护患沟通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体会.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29(3):277278.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5

[摘要]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我国精神疾病发病率持续上升,患者人数逐年增加。高质量的护理对该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而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有效的沟通可实现护患之间增强了解,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康复效果。根据自己从事护理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事项供参考:加强沟通语言的情感性;注意语言沟通的针对性;拓展沟通的多样性等。

[关键词] 精神疾病;护理;沟通

近年来,随着各种社会压力的增大,我国患病人数逐年增加,尤令人担心的是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出现低龄化趋势。精神疾病对患者的社会生活能力和劳动生产力的损害是巨大的,患者除不能为国家正常创造财富外,往往还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医疗看护。可见,精神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同时,精神疾病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由于各种看护不当肇事肇祸,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屡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目前,精神疾病问题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可见,精神疾病的防治刻不容缓,高质量的护理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起重要的作用,而对精神科护理人员来说沟通显得更为重要。沟通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实现相互了解,相互配合,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沟通是增进护患之间的相互理解,提高患者对治疗依从性的最重要的手段。如果护理人员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将直接影响护理的质量。本文将精神科护士如何加强与患者沟通经验总结如下:

1.加强沟通语言的情感性

沟通既是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护士要有美的外在形象:仪容、仪表、服饰、精神状态等,同时也要注意沟通语言的情感美。微笑是最好的语言,护士以微笑待人,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患者,以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的生疏和紧张。实现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消除焦虑、恐惧、悲观和失落等情绪的目的,从而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对医院产生安全感。在与病人交往时,要善于使用安慰、鼓励性和劝说性的语言,让患者从护理人员美好的言语中感受到温暖、感受到尊重,这可极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实现最大的康复效果。

2.注意语言沟通的针对性

2.1不同治疗阶段的沟通

新入院病人对周围环境生疏,心里脆弱,表现出紧张恐惧、焦虑不安。因此,护理人员应

主动与之沟通,了解患者的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从多方面给患者关心和照顾。同时,也应主动介绍医院的生活环境和病人的病情,及时给予生活指导,尽快帮助患者尽快适应住院环境,引导患者服从治疗,达到接受住院的目的。在患者住院接受治疗期间,沟通时要注意谈话的态度、方式、语音和语调,创造和谐融洽的氛围,激发患者交谈欲望,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避免用“审讯式”的提问和简单、生硬、粗鲁的语言,务必使患者感到院方的尊重、关心和照顾。对于恢复期的患者,我们应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后期康复计划,努力消除悲观心理,逐步树立患者回归社会和家庭的信心[2]。

2.2与不同类型患者的沟通

精神疾病患者有多种类型,且在患者入院时多处于严重病态中,多丧失理智,护理稍有不慎将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要采取不同沟通技巧,做到“对症下药”。如在与抑郁状态病人的沟通时,应主动接触病人,避免冷漠,活跃患者的情绪与思绪,鼓起患者生活的勇气和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与兴奋躁动患者沟通时,应善于诱导,尽可能地转移患者的激动情绪,切勿激惹患者。情感性精神病患者,情感脆弱、情绪极不稳定、人际关系紧张,经常用威胁和自我伤害来发泄心中的不平衡[3]。对于此类型患者,护理人员应以平静、温和、诚恳、稳重以及坚定的态度接纳他们。对于偏执、妄想德患者,既不能怠慢患者,又不能过于热情地接待患者。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保持适当距离,避免用过于丰富的面部表情及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方式,以免引起患者的多疑。对幻觉妄想患者,应仔细倾听,不要反复追问妄想的内容,不要过多地批评和加以解释、干涉,更不要与患者争辩;对有被害妄想的患者,不能轻易地发生肢体接触,以免患者误认为带有敌意。

3.拓展沟通的多样性

3.1运用非语言沟通

护理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得当的身体接触等非语言沟通,传达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关怀。如为行动不便者轻轻翻身、变换体位或搀扶其下床活动等,这些都使病人感到护理人员的善意,调动起患者和护理人员信息传递的积极性,达到更为有效的沟通目的。

3.2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尽量多就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健康教育,将疾病知识、药物知识、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及处理办法等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护患之间形成一对一的沟通,增进了护患关系,产生良好的沟通效果,提高了护理质量。

3.3举办康复训练

定期开展患者生活技能训练,通过护士的沟通指导、家属配合,使患者逐步达到个人生活自理的目标;为使患者能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能被社会所接受,应加强社交技能训练,提高患者人际沟通的能力。在有条件的医院,护患之间应该多进行娱乐活动,如共同进行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在娱乐中实现自然的沟通。

综上所述,与精神病人的沟通具有很多技巧,良好的沟通是一名护理工作者应具备的能力。护理人员必须学会和运用沟通技巧,以实现护患彼此了解,彼此信任,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和康复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冠敏.医德在医患关系中的价值实现[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18(1):14.

护理中的沟通技巧范文6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2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32例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恢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通过采取有效的沟通技巧进行护患沟通,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情况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

结论:骨外科手术中的护患沟通是尤为重要的,护理人员应当不断的将护患沟通加强,以有助于患者心态的平和及身体健康的恢复,从而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骨外科患者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3-0227-01

近些年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医疗的期望也随之提高,并且对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医疗体制与医疗制度的深化以及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护患之间因沟通不到位、信息不对称等诸多原因所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由于进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有着突出的专科特征,这便需要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中,结合患者的伦理、伤情及经济情况,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在将基础护理做好的前提下,深入的研究护患沟通问题、沟通技巧,以便于促进护理质量的不断提升,从根本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1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骨科所收治的23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其中,女性患者64例,男性患者168例;患者年龄最小的为6周岁,最大的为77周岁;因他人、工伤及车祸所致损伤162例,占总体的69.8%,40例自我损伤,占总体的17.3%,30例其他疾病,占总体的12.9%。

2骨外科手术护理中所存在的沟通问题分析

2.1突发性外伤极为多见。在本研究的诸多病例当中,由于他人、工伤以及车祸所导致损伤的患者共有162例,大约占据总体病理的70%,绝大多数的患者受伤均是在无意的状况下所导致的,属于突发性的意外,不但使患者感到措手不及,并且给患者带来生活的不便和身体上的痛苦,造成家庭生活的紊乱,使患者难以尽快的接受和面对,心理上一时也难以承受,所以极易焦虑、紧张、矛盾甚至愤怒,迫切的希望得到最快和最好的治疗,特别是在早期入院的时期,这些心理困扰给医院的护理沟通带来诸多的不便及困难。

2.2存在经济纠纷。绝大部分的骨外科手术患者基本上都是外伤骨折,造成损伤的原因多为他人、工伤及车祸所致,而其治疗费用大多由刑事责任人、工地责任人或者肇事责任方加以承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因多方面的原因往往承担治疗费用的责任方无法及时交付医疗费用,并且患者也通常会由于经济方面所存在的困难而无法自行交付,因而会由于经济的中断而对治疗的进行带来直接的影响,患者与责任方之间的经济纠纷,不但对患者的护理及治疗造成影响,同时也给护患沟通带来一系列的困难。

2.3存在伦理风险。患者在受伤入院以后,患者和责任方二者之间所存在的因法律、法规及政策等涉及的后续治疗、经济赔偿、责任承担等诸多伦理问题,例如外伤后伤情的程度,存在后遗症与否等等,特别是在伤情不严重能够较快出院的患者,经常性的会由于医疗费用解决不善、责任方赔偿不到位等问题拒绝出院。除此之外,责任方一般也会想法设法的寻求医院督促患者出院,矛盾的存在常常会体现在护患沟通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对护患沟通带来负面性的影响。

3加强骨外科手术护理中沟通技巧的措施

在护理骨外科手术患者的过程中,往往难以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性问题,这便需要护理人员综合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不但要重视对患者采取行之有效的身体护理措施,同时还应当将心理护理加强,不但要强化术后护理,同时还应当加强术前护理,最大限度的保证缩短患者的身体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程度的提高。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①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与沟通。正是因为骨外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行动不便,所以,在术后及术前将与家属的沟通交流加强就显得极其必要。首先,护理人员要与患者的家属共同对患者的营养搭配情况进行探讨,其次,应当全面的让家属对医院的有关制度规章加以了解,及时的上报患者的特殊要求,避免自作主张;②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骨外科手术护理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意识,使其以高度负责的良好工作态度展开护理工作,并且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护理人员参与到辅导培训活动中去,积极的参与护理技巧交流会等;③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4讨论

骨外科手术护理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骨外科手术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的护理提起高度的重视,并且深入的了解患者的迫切需求,尽可能的缓解患者的不适和不良心理,促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与治疗相配合,以便于加强护患关系的和谐。可想而知,患者如果在治疗过程中过度的紧张和烦躁,那么不但会对手术情况带来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引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以同情关心以及和蔼热情的态度,向患者详细的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将患者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减轻,促使他们能够在心理和身体最佳的状态下积极的配合手术及治疗,进而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成功完成创设有利的条件,促进疾病的尽快恢复,进而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效果。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医疗模式的不断改变和医疗改革事业的迅速推进,护理人员及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当始终坚持救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提高综合素质,完善护理制度,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方案,并且对患者的家属开展有效的健康教育,尽可能的满足患者的内在需求,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以此促进医院的健康、有序以及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栾钊.骨外科手术护理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1(10)

[2]陈丹丹,舒美玲.骨肿瘤病人外科手术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