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护理中的骨科损伤控制

医院护理中的骨科损伤控制

一、护理方法

1、生命体征的检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检测,以便于为液体复苏提供准确的依据,每小时监测患者中心静脉压、血气分析、尿量。终末器官的血流灌注常常会体现在连续的尿量监测以及生命体征的维持;而严重损失或出血过多以及广泛的组织渗透会使患者产生继发性的低氧血症或持续的低灌注,患者细胞在代谢的过程中易形成酸性物质而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因此,进行护理时要准确全面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记录,适当的使用药物来平衡患者体内的酸性物质。若存在失血性休克应及时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从而使患者机体代偿机制发挥自身的作用,起到改善机体供氧的作用。

2、确保呼吸道通畅

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清除患者口腔和鼻腔中的血液以及其它呕吐物,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后为患者进行输氧,对于合并创伤性湿肺和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对其插入气管或使用辅助性呼吸机,进而辅助其呼吸。定期对患者进行吸痰、雾化吸入药物等措施。

3、复温

由于患者的受损机体产能降低,在开胸腹后失去了很多热能,而且手术室温度的维持以及患者的保温护理不足等,导致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产生低温现象。“低温”属于患者严重创伤后无法避免的一种正常病理性生理变化,一般来说低温指的是患者躯体温度≤35℃,出现低温后应尽快的帮助其脱掉湿的衣物,擦干患者身体并覆盖保温。

4、维持凝血功能

最初的24h建议输血保证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均在10U以上,使凝血酶原时间<15s,血小板>100×109/L。在进行护理时首先向手术医生了解引流管的位置同时做好详细的标记,对患者进行翻身或移动时,必须确保引流管的稳定,保证引流管不会扭曲或受压,引流袋的位置比腹腔要低,保证引流液不会倒流。还应对患者的注射区域皮肤进行观察,确认注射部位无明显的瘀斑,对引流液的颜色、量进行详细记录。如果出现血性引流液量增加、颜色加深,则应及时通知医师做好相关的处理。

5、监测腹内压

在DCO手术后患者易出现腹腔室间隙综合症(ACS),为腹内压增加同时引发脏器功能不全的情况,易导致患者心、肺、肾功能的损伤,其并发症几率约为15%。因此,对腹部创伤合并后的患者应做好腹内压的监测工作。通常选择如下护理手段:观察并详细记录患者的腹围变化,若腹围提高2cm/d,则及时通知医生;对患者的腹壁紧张度、呼吸频率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和记录;观察线下是否出现脓液渗出,若出现感染必须第一时间更换敷料。

6、出院指导当患者出院时应告知其必须定期换药、拆线。循序渐进的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同时注意休息;遵医嘱继续服用药物,并告知患者在其出院后定期到院进行复查。

二、结果

5例患者存活,术后获1~2个月随访,骨折达愈合。创面愈合:3例创面期愈合,2例创面经换药治疗后愈合,1例死于脑疝,2例死于呼吸衰竭。

三、结论

骨科损伤控制理论是创伤救治观念中的一大变革。通过DCO的运用,以往因进行初期确定性手术而面临死亡的患者中将会有大约50%能够生存。DCO能够极大的降低重创患者的死亡率,加之手术后的科学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尽快治愈。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及护理工作的推进,DCO的临床应用对于重创患者的生存率将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作者:刘明珠 单位:云南省文山州砚山县人民医院骨科